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拟人诗

拟人诗

拟人诗
拟人诗

拟人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江晓景图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凉州词(后两句)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望(三四两句)

作者:【杜甫】年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

借代是用一小部分代整体,例如操场有一群红领巾,红领巾为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一、概念

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类,就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本体来说的比喻。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

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知道,我们之间己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例:(2)不拿郡众一针一线。

例(1)借喻体“厚障壁”代替了本体“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例(2)不拿郡众一针一线。借“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产。

二、区别

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处:

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例如:

(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苍蝇”借喻“反动的家伙”,“苍蝇”不是眼前的事物,而且与客观现实无关联。)

(2)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干戈”“延安”借代“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干戈”是战争中的武器之一,“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根据地,都是与现实有关的事物。)

(3)钟山风雨起苍黄"(毛泽东《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钟山"代替南京,是因为钟山(即紫金山)位于南京附近,和南京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风雨"代替"革命形势",是因为它和"革命形势"有相似点,所以是借喻。

2、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

(1)红领巾给老大娘让了座。(“红领巾”借代小学生,但与小学生无相似性,不能说“小学生像红领巾”。)(2)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3.、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例如:

(1)教师们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2)一群红领巾向公园走去。

例(1)中的“花朵”与儿童有相似点,因此借“花朵”喻儿童;还可以改换句式说“教师们培育着像祖国花朵一样的儿童”,这样本体“儿童”就出现了;比喻既生动又形象。例(2)中的“红领巾”与少先队员有关,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但则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这句不能变换句式使本体“少先队员”出现,却可以使人联想到“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特征,故此是借代。

三、练习

(1)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2)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3)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4)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机器。(借“机器”比喻“头脑”,可以改说成“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象机器一样的大脑”。)

(5)翻身农民愤怒批斗那个寄生虫。借“寄生虫”比喻“不劳而获的地主”。可以改成“翻身农民愤怒批斗象寄生虫一样的家伙”。是借喻

(6)翻身农民批斗那个金牙巴。借“寄生虫”比喻“不劳而获的地主”。不可能改成“翻身农民愤怒批斗象金牙巴一样的家伙”是借代。

(7) "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本体可换成"猫的脚印像小梅花."故此是借喻.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2、

围棋术语。

常用用法: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1. 指两扇门。

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归来闭双关,亦忘枯与荣。”

2. 比喻心中疑团。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却说十三妹……忽然听得那先生说了这等一番言词,字字打到自己心坎儿里,且是打了一个双关儿透,不觉长叹一声。”

3. 两手围拢。

《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恰烧毕了香……就往屋里走。被西门庆双关抱住。”《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张金凤双关紧抱,把脸儿靠住了那姑娘的腿,赖住不动。”

4. 修辞格之一。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宋范仲淹《<赋林衡鉴>序》:“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科场对》:“ 谢金圃(墉)、吴玉纶、德定圃(保)、沉云椒(初)典试,颇不满於众口,

作对云:… 谢金圃抽身便讨,吴玉纶倒口就吞,德定圃人傍呆立,沉云椒衣里藏刀。?双关拆字,巧不可阶。”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双关》:“双关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例如鲁迅《哀范君三章》:…风雨飘摇日,予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鸡和虫都不值得重视,用来比争权夺利的可鄙人物。当时自由党主持人何几仲,排挤范爱农,为范爱农所鄙视,所以说白眼看鸡虫。鸡虫是…几仲?的谐音,这里是一语双关。”巴金《家》二一:“这句话的语意虽是双关,她却是无心说出来的。”

5. 围棋术语。

唐王绩《围棋长篇》:“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

编辑本段例子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③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们都把“崇祯”读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

例①“晴”与“情”谐音;

例②“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

例③“捣蛋”同“导弹”谐音;

例④“重征”同“崇祯”谐音。

例⑤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例⑥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语意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如:

①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③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王愿坚《党费》)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⑤她们的死,不过像无边的人海里添几粒盐,虽然使扯谈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是不久还是淡、淡、淡。

⑥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例①“瘟君”既指血吸虫,又指社会上的害人虫;例②“夜”实指黑暗统治,“路”实指革命征途;例③“听妈妈的话”实指听党的话;例④“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例⑤“淡”实指平淡;例⑥周繁漪指的是“风暴”的比喻义,即激发的矛盾,生死的搏斗。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既是晴天,又不是晴天。一个女子听到她的爱人在江船上唱歌,捉摸不定,不知他对自己到底有无爱情。这里就用"晴"字来借作"情"字。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好)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二)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比兴、互文、用典、倒装、渲染和烘托等。) (1)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2)描写类:动静,声寂,虚实,细节描写,白描,侧面烘托,对比,抑扬,衬托(正、反衬)、联想,比兴等。 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二、表现手法 1.典型表现手法: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 例: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观祈雨李约)对比(种田人焦虑万分地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乞雨,而富人却在一旁看热闹,还唯恐天气阴下来乐器发出的声音不悦耳。 该诗将久旱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刘攽bān)动静结合 (3)江城子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虚实相生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抑扬结合(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3、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以小见大(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技巧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比如:《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

写一首诗

《写一首诗》教案 毛华健 教学目标: 一、写一首诗,抒发真情实感,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二、学习运用一些简单的诗歌写作技法,如排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三、注意诗歌节奏韵律的掌握,体现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明确写诗的实质:运用语言,借助意象,抒发情感。 二、捕捉生活瞬间,必须要有真情实感。 三、恰当运用修辞,追求语言的诗意。 教学难点: 精心选择意象,追求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范作引入。 同学们,这个春天给人的感觉真好啊!草长莺飞,处处触动人的情思。读诗的感觉也真好啊!两个星期以来,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世界里,诵读、感悟、沉醉。诗歌魅力无限,老师我中毒太深,忍不住诗兴大发,赋诗一首,现在我要把它送给在座的你们——我亲爱的学生们。(师配乐朗诵范诗) 幻灯片1 写诗吧,孩子们 毛华建 写诗吧,孩子们! 你们是天生的诗人。

你的第一声啼哭, 就是写给世界最美的诗。 让春天的芬芳在你的诗中飘逸, 让真情的花朵在你的诗中怒放, 让青春的激流在你的诗中奔涌, 让理想的光芒在你的诗中闪耀 写诗吧,孩子们! 我们不是要成为诗人而写诗。 我们写诗, 只因为我们 热爱生活! 2016.4.12 热爱生活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创作园地。 一、出示第二单元作文题。 幻灯片2 写一首诗 当你心中有一种激情涌动,当亲人的关爱拨动你的情思,当生活的波澜触发你的感慨,当大自然的春华秋实、风霜雨雪引发你的思考,把你的所感、所思写下来,就是一首诗。 幻灯片3 要求:1.情感要真切,像《大堰河——我的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对事物一首小诗

走进儿童诗 《一对事物一首诗》教学设计 西外街小学校李莎 设计理念:儿童诗真有趣,小鸟和飞机,花和蝴蝶……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就能写出一首好玩的诗,让孩子走近儿童诗,喜欢儿童诗,并创编儿童诗。 教学内容:《小鸟》《萤火虫》《花和蝴蝶》《蓝天和海》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以及特点。 2. 体会儿童诗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诗的童趣,体会一对事物一首诗的特点。 3.理解一对事物一首诗的一些创作方法,尝试创编儿童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诗丰富的想象力,感受一对事物一首诗的童趣。 教学难点:理解一对事物一首诗的一些创作方法,尝试创编儿童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歌曲激趣 师:孩子们,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春晓)伴着优美动听的诗歌,我们要开启今天的课堂之旅。上课!老师还是第一次跟你们上课,知道我是什么老师吗? 2、出示几幅图形,考考学生的想象力。

师:除了会观察还会想象吗?老师考考你们。 师:看了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当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还有一对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位小诗人了。今天就让我们来当一次小诗人,走进儿童诗,写写儿童诗。(板书:儿童诗) 二、学习诗歌《小鸟》,感受一对事物一首诗的童趣。 1、生自由朗读《小鸟》。 2、小组交流这首诗的趣味性,找找这首诗中的一对事物,并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喜欢?哪儿有趣呢? 师:真有趣,他们居然说话了。(此处没有让孩子说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因为孩子已知道,已知的东西就不教了。) 师:为什么作者会把小鸟和飞机联系起来呢?(他们的外形特别相似,他们都会飞,成为两个相关联的事物。) 3.归纳学习方法:读——找——思 三、学生自主学习《萤火虫》和《花和蝴蝶》,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1、生自由朗读。 2、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分别找找这两首诗中的一对事物。 3、小组交流这两首诗的趣味性。 四、师生共读诗歌《蓝天和海》,体会一对事物一首诗表达的不同方式。 1、师示范读。 2、师生轮读。 3、找找这首诗中的一对对事物。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教你写一首小诗》教学设计

《让诗歌之梦轻舞飞扬——教你写一首小诗》教学设计 东宁三中胡兰 课题:让诗歌之梦轻舞飞扬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概念、特点。 2.学会写诗的方法。 3.能够写一首小诗。 设计思路: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诗歌写作教学倍受冷落,诗歌的教学,一直一来都是一个挺难处理的教学环节。教学生写诗歌,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诗歌是文学的四大体裁之一,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学期都有诗歌选入。诗歌教学,是语文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学生写诗歌,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的人文性日益受到重视,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也正在受到更广泛的关注。诗歌写作是一座极富开采价值的金矿,诗歌写作中感情的抒发、意境的开掘、语言的锤炼,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写诗,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情操得到陶冶,文学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本课拟结合新教材中相关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就诗歌创作这一写作教学的难点进行探索,以诗歌特点为中心,联系学生的文学积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将诗歌赏析与诗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特点,走近诗歌并尝试创作,让诗歌之梦轻舞飞扬。 导写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王蒙在63年时曾被流放到新疆,落脚在伊宁县巴彦乡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家庭里。作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一个异族、一个倒霉的知识分子,他以为自己会被排挤、歧视、甚至迫害。然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位维吾尔族农民却尽心尽力的帮助他,爱护他,保护他。几十年后,当有记者问及当初为何如此友善地对待一个异族人时,这位农民说:“因为他是一个诗人。我们想,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国王和诗人呢?” 是啊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国王和诗人呢?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国王,就会群龙无首,陷入混乱;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诗人,就缺少了精神领袖,在世界上迷失。诗人原本就和国王一样高贵。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共同畅游诗歌王国,让我们共同努力,看谁今天能够戴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顶“诗歌的桂冠”。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了解现代诗歌的概念、特点。 2.学会写诗的方法。 3.能够写一首小诗。 三、进入正课,了解诗歌定义 什么是现代诗歌呢?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

五年级作文写人:献给母亲的一首小诗

五年级作文写人:献给母亲的一首小诗 冬去了,春又回;草绿了,燕又归。阳春三月刚刚过去,五月的芬芳又把我的心儿陶醉。五月是个极不平凡的月份,“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一二”护士节,还有那让人期待已久的“五八”母亲节。母亲节,这是母亲的节日,但在孩子的心中,它犹如母亲的“生日”。 孩子的生日,母亲不会忘记;母亲的“生日”,我们也同样让她喜上加喜。一支康乃馨,代表着儿子的心愿;一首自由诗,倾吐着儿子的心声:母亲,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您,给了我宝贵的生命,是您,让我懂得了人间的亲情,是您,时时给我遮风挡雨,是您,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亮的灯。 当我刚出生时,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甜蜜的梦;当我满地爬行时,您鼓励着我勇敢的前行;当我刚刚学会走路,您灿烂的笑容早已成为我梦中的风景。幼儿园时,您不辞劳苦的晚接早送;走进校园,一天八趟四个来回,一辆自行车承载着你我,踏过了多少雨雪泥泞。 每天早上,当我还在甜蜜的梦中,早起的闹铃已经把您吵醒;当我吃完早餐背上书包,大街上又响起您那欢快的

自行车铃声;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冰霜雪冻,您总是保护我迎向那酷暑寒风。当我和同学闹矛盾时,您总会温和的开导我,循循善诱的给我讲道理,甚至会和我一起向同学赔礼;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总会热情的鼓励我,努力,努力,再努力! 当我生病时,您总会时时守在我的身边;当我发烧打吊针时,您会把自己的衣裳盖在我身上,而您却在寒夜里冻了整整一夜。您最关心我的学习,从学前班到现在,您给我报了许多课外班,书法、绘画、象棋、游泳,作文、奥数、英语、硬笔。为了我的学习,您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假日和星期天,您的良苦用心,就是“要盖高楼先打地基”。 母亲,您是我心中的太阳,是我生命的守护神,是我人生的指路灯;你黑发中的银丝,承载着我生命的摇篮,你前额的道道皱纹,震撼着我稚嫩的诗行。您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品德,将永远启迪着我怎样做人。 母亲,在这金色的五月,在这“五八”母亲节前夕,我为您献上这首不是诗的小诗,来表达我对您的爱,衷心的祝福您节日快乐,感谢您对儿子所有的付出和关怀!同时,我把这首诗,也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祝你们节日快乐!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一)

主备人:王玉娥审核:学科主任:年级主任:使用时间: 古代诗歌鉴赏(九) 【考点】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1. 学习判断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赏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培养欣赏鉴别诗歌的兴趣和能力。【使用说明】 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阅读复习资料相关内容,了解本考点的选材、题型、赋分及命题特点,做到明确考向,有的放矢。 2、阅读下面补充内容,了解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 (1)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2)烘托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用于艺术创作,“烘托”就是指通过别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例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4)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与下文“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5)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 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6)象征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例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课前热身】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渲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烘托) 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反衬)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牛刀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景对抒情有什么作用?(2分)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抚今追昔之感。 【合作探究】链接高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5分)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衡东五中赵伟民编写 [考点知识储备]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写哀情(乐情) 三、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典例分析] 例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例2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中国古代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

自己写的的几首小诗

杜十娘之感 涛涛东逝水,一去永不归。满腹哀恸事,何处寄芳魂。用情已至深,君却伤人心。泪水盈盈落,江风凉凄凄。再抚琴一曲,曲知人情意。曲声催人泪,曲调销人魂。君为千两金,随意安妾身。曲终人已散,孤灯影独悲。涛涛东逝水,一去永不归。烟花随人去,去后倍伤神。君乃薄情郎,痛伤妾肝肠。肝肠寸寸断,呜咽声绵绵。海誓随烟飞,山盟随云散。空有万两金,一别魂飞扬。青丝随风舞,容颜憔悴损。金比妾身重,生者再为谁。涛涛东逝水,一去永不归。夜莺声清切,声声触心魂。凄惨风尘中,悲哀花柳巷。始于识君时,两心一如望。江上升孤月,孤月初照混。江中月飘摇,命运无定期。雪肌花容貌,音容皆渺茫。殷勤寄绝言,可悲痴情人。人至情愈深,天命与我违。芳魂始飘然,离别永无会。喟然伤心肝,挥涕独不还。若知身死处,盈盈一水间。 随笔 碧云冉冉升天际 风来波动花凄迷 落花随水共相逐 雨打芭蕉声声泣 渐行渐远渐黄昏 行云无声欲断魂 昨夜落花忽惊梦 流水潺潺欲惜春 飞鸿一声斜阳暮 梦断天涯 魂归何处 2005年7月15日 我用爱为你做一双翅膀 再给你足够的空间任你翱翔 只要你记得 你应认准你的方向 不要让我太为你牵肠 我给你鸿鹄的志向

再给你鹰的强壮 在风雨荆棘险恶的路上 一如既往 不要因繁华的景象 迷失心的方向 我渴求艳阳 渴求的是你的路途尽是阳光 没有阴雨泠泠 亦无雷电轰鸣 写在高中时 窗外飞红乱视线,春去也,花惨败,子规归处,泣涕无依伴,花落仍留暗香在,空飘零,无 人怜。 红尘闲愁纠心扉,春归去,独自悲,泪水泠泠,凉彻心扉儿,今昔一去永不归,空埋怨,无 人恋。 写在高中时 望不见,愁肠断 期盼瞬间成云烟 空守候,倚斜栏 泪眼望花君影现 形容瘦,泪痕干 已忘今昔是何年 爱悠悠,恨悠悠 思念不知几时休 双鬓白,桃花开 如今望花心茫然 桃花美,桃花艳 余今眼中皆惨败 思君容,盼君现 一思一盼花又败 爱相随,情难言 人面桃花变尘埃

一首小诗作文

篇一:《一首小诗》 一首小诗,一副图画 ——理解这处?景? 王老师把第一个教学层次定位在理解?二泉映月?这道?景?上。教学伊始,他开门见山《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也是无锡的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道风景的?在学生阅读,圈画,交流的基础上,王老师出示了文中体现二泉景色的四组词语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八个词语形象生动,?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情趣、韵味尽在其中。可是这仅仅是?教师的语文?,对孩子来说,却是八个孤立的、似懂非懂的字眼。王老师是怎样让这八个词语?复活?,成为孩子心中的一首生动别致的?诗?,脑中的一幅栩栩如生的?画?的呢? 入境美读。语文教学中,我们带领孩子美美去读的,往往是优美的句段。可是要把一个个词语美美地读出来,确实需要对词语所构成的语境有一定的体悟。学生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的功力,于是王老师便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感召着孩子,让他们受到感染,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告诉孩子,语文不光用嘴读,还要用眼睛读,用眉毛去读,用表情去读,用姿势去读。在学生

朗读的过程中,王老师不时地提醒孩子,?轻轻的,柔柔的?。在一遍一遍地美读中,尽管孩子们对词语还没有形成清晰美妙的画面,但是,他们对词语却有了心灵上的?意会?;尽管王老师心中的二泉和孩子们还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美是相通的,是美让师生的心灵在诵读中颤动起来,共振起来,灵动起来! 融情想象。王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他没有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感悟第二组词语?一泓清泉,静影成璧?时,一个女孩朗读后,王老师对学生说?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请她再读一遍,随着她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会儿,一个孩子说,流水从石缝流淌过,月亮照在二泉中,非常的宁静;紧接着一个孩子说,月亮映在二泉中,非常亮,非常圆;这时又一个孩子说,二泉中的月亮像一块洁白、透明的玉石;随后又有一个孩子说,流水淙淙地穿过石缝,流淌在二泉中,泉中月亮的影子像一块洁白、明亮的美玉!孩子的想象的?涟漪?在不断扩散,渐渐地,这两个词语丰盈了,活动了,成了一幅幅可观可感的画面。当他们再读时,语调中,充盈着美丽,浸透出清亮。 统整体悟。如果说,美读、想像是语言感性的点滴累积,那么体悟则是学生语言感性的统整和勃发。当孩子对这八个词语形成了鲜明的表象,有了欲罢不能的情感时,王老师适时引导孩子将语言的?感?引向语言的?悟?。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第一步,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这不是八个词语,其实,它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孩子是愉悦的,因为?二泉映月?在他们的眼前不再是八个单调的词语,而是一幅优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

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一、抒情方法 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爱憎分 明的思想感情。例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直接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清高孤傲的形象。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 啼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 委婉的细节叙述,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即事抒怀。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心感 受。如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诗中写了黎族的 几个小童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即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这类诗在高考试卷上是 大多数。如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 ??的《残春旅舍》等都是。 3.用典抒情(借古抒怀)。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 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 章。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 到耐人寻味的效果。近几年用典抒情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如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就是化用祖逖“闻 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诗人用廉颇自喻,老而 不服老,表现出坚决抗金的主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 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化用《论语》中“风乎舞 雩,咏而归”的典故,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趣。 4.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周朴的《春日国怀古》:“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 绿树昏。”诗中描写了古国一片萧索荒凉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歌:我想仿写一首小诗

我想仿写一首小诗【我想(仿写)】 作者:胡皖俪 我想把耳朵, 种在土地上。 长出一朵蘑菇, 听世间万物的谈论, 听啊,听—— 听万物的趣事。 我想把鼻子, 安在大树上。 春风吹来一股迷人的花香。 闻着,闻着—— 陷入了花香里。 【我想(仿写)】 作者:李常浩 我想把头发, 长在柳树枝上。 和柳树一起成长, 和微风一起飘扬, 飘啊,飘—— 小朋友们见了欢笑。

我想把耳朵, 埋到草地上。 听小草发芽的声音,听春风呼呼的吹,听啊,听—— 听出春风的方向。我想把嘴巴, 接在风笛上。 风笛来伴奏, 我来歌唱, 唱啊,唱—— 唱出动听的歌。【我想(仿写)】作者:路庆勇 我想把头发 种在戈壁滩上。 变大树,绿杨满面,变小草,绿色如茵。长啊,长—— 森林是我的家园。我想把肚子 变成泉水。

给亚洲的孩子 还他们一个水的家园。 喝啊,喝—— 善良是大家的本常。 我想把全身 花为一股风。 刮到戈壁滩,让大树快快生长, 刮到亚洲,为亚洲带来一丝春的意思。刮啊,刮—— 刮到遥远的地方! 【我想(仿写)】 作者:王政 我想把鼻子 安在玫瑰上。 带着一个花朵 闻它的香味 闻啊,闻—— 闻出春的来到。 我想把小手 按在白云上。 触摸柔软的白云, 感受天空的漂亮。

摸啊,摸—— 摸出白云的柔软。 我想把耳朵 装在学校里。 听阵阵读书声, 听同学们的欢笑声, 听啊,听—— 感到无比快乐。 我想把头发 种在农田里。 变小麦,磨出面粉, 便水稻,做成大米。 成为人们的食物,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做啊,做—— 做成一道美味的饭菜。 不过,做成一道美味的饭菜,要长出新的头发…… 【我想(仿写)】 作者:胡明轩 我想把我的头发, 种在大地上,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又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庐山变幻多姿的绮丽风光,还告诉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常见的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白描、渲染、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无需赘言,我们主要说说后面几种:(1)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通过观者的惊艳反应,间接表现她的美艳绝伦。写景中的间接描写亦有很多,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船帆、飞鸟、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濛濛细雨,船行变得迟重缓慢,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江边的树显得十分润泽。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边,在大树上,全都是濛濛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2)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即细致地描写,用重笔对环境、景物或人的行为、心理作用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现形象的某种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法。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用“念去去”点明朋友分别,接着用千里烟波、沉沉暮霭、楚天空阔渲染他们之间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情意,后面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使人倍觉伤感。这种渲染,比原来的色彩加重一层,更感意致绵密。再如前面那首韦应物的诗,经过前三联的铺写渲染,形成了诗人远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只用墨线勾勒人或物的形象,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重神似。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白描手法的特征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烈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用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的文字,抓住人物或景物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勾画出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的最大特征是纯客观地描写,不着一句议论抒情而尽得风流。陶渊明的田园诗几乎都是运用白描手法绘景状物,宋代诗词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作品也很常见。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zhu砍)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作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深刻主题。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颔联与颈联互相结合,素描淡抹,将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4)细节描写即对细小情节的描写。它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