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白房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白房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白房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白房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白房子

【教材分析】

在寒冷的冬天里,孩子们期盼着白茫茫的大雪早日覆盖大地。童话《白房子》讲述了小兔、小猫、松鼠在回家时,天气突然发生变化下起了大雪。他们几乎找不着自己的房子了。然而,聪明的小动物们凭着各自的喜好终于发现自己的家与别人家有不一样的地方。最后,都找到了各自的房子。故事以冬天气候的变化导致房子的变化为主要线索,反映出小动物自主、自信的品质。故事中反复出现“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将这一内容定为早期阅读符合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了解到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自然常识,而且还能满足其向往下雪的情感需要。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让幼儿自主阅读、小组阅读、讨论合作等策略,使幼儿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难点:感受小动物的情感变化。

【活动目标】

1、会大胆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正确地理解、运用相关的动词。

2、会自主阅读图书内容,并通过小组阅读帮助自己掌握理解画面意思。

3、初步认识汉字“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培养幼儿对汉字的认读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本,铅笔各组一支。

2、教学图片一套。

3、“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汉字的卡片若干张,活动室墙上有三种颜色的房子。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请幼儿将三个小动物分别送到三间房子里去。

(出示三间房子)师:冬天来了小兔子、小猫、松鼠各自砌了一间漂亮的房

子。(师指着房子让幼儿集体说“有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它们各自住的是哪一间呢?(请幼儿将它们送回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评析:运用请幼儿将动物送回家并说出理由的方式为后面小动物找房子埋下伏笔。)

2、自主阅读。

◇师:有一天,小动物到森林里去找过冬的食物,回来时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的第16页到第19页上。(教师指着幼儿用书)一会儿请小朋友自己安静地仔细地看看书。

(评析:运用记录的形式,能帮助老师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

◇(出示符号①②③……)书的每一页上面都有这样带圆圈的数字符号,有的一页上只有一个符号,(出示大图书第一页)它表示这一页上只有一幅图,而有的一页却有两个符号,(出示大图书第二页)它表示这一页上就有两幅图。我们要按照1、2、3、4的顺序一幅一幅地看图。老师还要提两个要求:◇看一看想一想小动物们出去找食物,回来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他们找到自己的房子了吗?他们是怎样找到的?

◇看的时候,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带圆圈的数字符号前用铅笔打一个勾作一个记号,等大家看完之后问问自己一组的小朋友。如果大家都看不懂也没关系,一会儿让小组长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

◇幼儿阅读,老师巡视,发现有问题让他们记录下来。

◇针对记录情况与幼儿讨论:哪一幅图看不懂?哪组已经明白了来告诉他们。

(评析:教师能及时帮助幼儿解决看不明白之处。)

◇每组一位代表到集体面前讲述故事,师随之翻阅大图书。幼儿简单评价。

◇师生共同展开讨论。解决共同的困难。

3、带领幼儿共同阅读。

◇冬天来了小兔子、小猫、松鼠各自砌了一间什么样的房子?(出示字卡“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有一天,小动物外出找食物,回来时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指向第17页上的小动物问:“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评析:教师善于引导幼儿观察细节,理解故事内容。)

◇最后他们找到自己的房子了吗?他们是怎样找到的?

◇当它们找到了自己的房子时会说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评析:教师抓住了关键之处,引导幼儿理解小兔的情感变化。)

◇故事中的“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在下雪以后都变成了怎样的房子了?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就叫白房子。(教师手指第16页上的文字)(评析:教师抓住时机揭示了故事的题目。)

◇第二天,天气又有什么变化了呢?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4、尝试认读汉字。游戏“字宝宝回家去”。

幼儿从篮子里任选一个字卡,仔细对照图片上的文字读一读,然后贴于额头,听到老师说:“字宝宝回家去”便快速站到相应的房子里去。教师逐一检查。

(评析:能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读文字,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5、再次阅读。

◇师:“我们再来一边看书,一边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一讲。”

6、情感迁移。现在你们希望下雪吗?下雪了最想干什么?

(评析:满足幼儿向往下雪的情感需要。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活动后反思】

活动一开始,教师运用请幼儿将动物送回家并说出理由的方式为后面小动物找房子作了铺垫,因此有利于幼儿理解后面的故事内容。教师在分析、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时善于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激发幼儿的

情绪。但是,教师在活动的安排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活动目标定位应作进一步调整,活动中让幼儿自主阅读后应让他们先讲看明白的地方,在说出看不懂的地方。

幼儿园故事:四两鸭子半斤嘴

家鸭常常歪着脑袋张望天空。燕子问她:

"大姐!你想飞起来吗?"

"是的。"家鸭回答。"我正在研究谁飞得最高,我想超过他。"

燕子说:"我比麻雀飞得高,大雁比我飞得高。"

家鸭问:"有没有比大雁飞得还高的呢?"

燕子说:"这需要调查一下。"

家鸭说:"你一定要调查清楚,明年再来的时候告诉我。"

第二年,飞回来的燕子说:"我弄明白了,比大雁飞得高的是天鹅。"

"有没有比天鹅飞得还高的呢?"

……

家鸭就这样反复问,燕子逐一做了回答:第三年说比天鹅飞得高的是云雀,第四年说比云雀飞得高的是雄鹰。家鸭总算明白地点了点头,说:"那么,我一定要比雄鹰飞得还高。"

燕子想了想,说:"你愿意知道雄鹰是怎样往高处飞的吗?"

家鸭也想了想,说:"愿意。这能帮助我了解怎样才能超过他,是不是?"

燕子领家鸭来到一处高山公路,他们从这里向下望去,可以看见对面的悬崖上站着一只老鹰,正把一只小鹰推向深谷,小鹰在空中摇晃了几下,终于展翅飞翔,翻过了悬崖,跃上了蓝天。

家鸭看到这里,说:"原来小鹰是从悬崖底下飞起来的。我现在站的地方比他起飞的地方高多了。看来,我超过他是不成问题的。"

燕子以为,家鸭这次总该飞起来了。可当他第五次飞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鸭仍然在歪着脖子望天。燕子又问:

"鸭大姐!你为什么还不飞呢?"

家鸭埋怨道:"我正要问你呢——难道你不知道飞机比鹰飞得还高吗?这一点儿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

燕子说:"我相信一定会有比飞机飞得还高的东西。可你已经是只五岁的老鸭子了,你还有多少等待的时间呢?"

家鸭摇了摇头,说:"问题是要飞得最高,飞不了最高,太没劲!"

当家鸭知道火箭飞得最高的时候,身上的羽毛已经全掉光了。

幼儿成语故事:人杰地灵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释义: “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杰出人物在那里出生或他曾到过那里,所以那里就成了名胜之地。

故事: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

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十四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眼的座位上。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当众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

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竞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即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太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

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轻,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两垦,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

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匝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都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笔是不可能的。

侍从接着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

意思是洪州有奇宝。后—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大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他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阎都督高兴他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净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