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解析:F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

解析:T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解析:T

4.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 解析:F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解析:F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不是客观同主观相符合。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驾驭“蛟龙”号深潜器、“科学”号科考船发现多处“热流”“冷泉”等深海奇景,并在这些奇景周边发现数十种与甲烷共生的新物种,不断丰富了人类关于海底世界及生命存在条件的认知。我国科学家的深海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实践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④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B 我国科学家的深海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

的事物,实践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②③符合题意;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排除①;题中材料未体现真理的条件性,排除④。

7.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上述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当代中国历史实践②

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和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色彩”,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当代中国历史实践,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③正确;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②错误;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而不是推翻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④错误。

8.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材料说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

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

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D ①错误,真理本身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④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题干中,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

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这说明了认识具有

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故②③入选。

9.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在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真理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真理是永恒的,是不变的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题干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人们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真理的客

观性,①与题意不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永恒的、不变的,③说法错误。

10.某地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

A.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B.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历史条件

C.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D.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解析:C 认识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的运动,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故A错误;真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发展中不能超越历史条件,故B错误;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故D错误;材料表明,该地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进一步证实了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故C正确。

11.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人类发色主要由几个已知的基因决定。最近,科学家们新发现了超过100个影响人类头发颜色的基因,打破了此前的认识,这一发现有助于实现通过DNA精准预测未知犯罪者的头发颜色。科学家的新发现佐证了( )

①人的认识能超越客观条件实现不断发展②人的认识能力随着实

践发展而不断提高③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长期的过程④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不会产生相同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①说法错误,人的认识不能超越客观条件。④说法错误,因为人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对同一确定对象既会产生相同的认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12.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虚心请教。那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

实践价值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④间接经验与

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②表述错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具有实践价值;③错误,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是多种的,来源是唯一的;题目中的故事告诉我

们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故①④入选。

13.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

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

A.真理性认识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力量

B.实践出真知,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实践经验可以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解析:D A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说明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故D入选,B、C不符合题意。

14.过去,考古主要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用笔画图;如今,卫星遥感、光电科学、导航测绘以及化学分析等已被广泛用于考古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工作的信息量和准确率。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题干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中“接近”真理否认了人们能达到真理,说法错误,排除。

15.发现嗜热四膜虫这种单细胞生物有7种性别尽管已经有50多年了,但科研人员最近才了解到每个细胞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这有助于科学家对DNA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表明( )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③实

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解析:C 科研人员最近了解了每个细胞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①正确;科研人员虽已经发现嗜热四膜虫这种单细胞生物有7种性别很多年,但最近才了解到每个细胞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这有助于科学

家对DNA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故④正确;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16.在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之前,欧洲人一直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因此黑天鹅被用来指代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信念随着黑天鹅的发现而瓦解。“黑天鹅事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真理总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②偶然发生的现象常常超出人类的

认知水平③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认识

往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B “黑天鹅事件”强调人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实践的发展,认识在无限的发展着,具有无限性,故③符合题意;欧洲人一直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但这个信念随着黑天鹅的发现而瓦解,说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往

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故④符合题意;①与题干主旨不符。②错误,偶然发生的现象不一定超出人类的认知水平。

1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的座右铭。“做学问要不知足”的原因是(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实践具有能动性

解析:B 由于客观事物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因此做学问应该不知足,故B正确。A、C、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18.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若干年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则“威之以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为”。这里的“为”与“不为”( )

①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结果②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由不同历史人物的科学认知和判断决定

④共同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刘邦入咸阳采取的措施和刘备入蜀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现状不同,所以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这里的“为”与“不为”都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故②④正确。应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表述错误;“为”与“不为”是客观历史活动,科学认知和判断是主观思维活动,不能由主观决定客观,③表述错误。

19.曾几何时,受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材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以及认识的目的,③④与题意不符。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0.我国有丰富的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但留给人的却是不毛之地的印象。袁隆平院士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以“四维改良法”和“抗逆性水稻培育”掌握了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技术。目前,该团队在山东东营千亩种植示范基地获得丰收,此处稻田盐度在3‰左右,每亩

产量达八百斤。大洋沿岸的不毛之地,终有稻花飘香的希望,种植前景看好。但是受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距离直接用含有多种物质成分、盐度均值约为34.7的海水种植水稻仍有漫长的探索历程。

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对直接用海水种植水稻的探索历程认识的合理性。

答案:(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认识能力、实践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当前,水稻种植还只局限于沿海滩涂和内陆的盐碱地,直接用海水灌溉为时尚早。

(2)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总有一个过程。要用盐度均值约为34.7的海水直接种植,尚面临水稻种子培育、诸多技术制约、水稻与海水相互适应的漫长历程。因而人们掌握直接用海水种植技术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对直接用海水种植水稻的探索历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21.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十几亿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民主、法治、公平、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道复杂难解的方程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写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崭新篇章。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引领中国人民阔步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在民主、法治、公平、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的新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人民阔步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