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人赋

美人赋

美人赋

美人赋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灵秀江山,多姿倩女。促词短句安能尽其美。盈盈如出水之芙蓉,柔柔如燕山之脂粉,清高如许,胜似寒冬之傲梅;绝世独立,犹如燕山之出昙。霭衣霓裳,披七彩之光;丝衣罗带,锁儿郎之小。莲步姗姗,佳人之娇态;娉娉婷婷,如初绽之桃红;美目转盼,溢无尽之秋波;鼻腻鹅脂,嗅垂涎之香白;唇若红彤,以奇光绘线条;晴柳纤柔,飞燕之蜂腰;春笋细腻,貂蝉之纤指;凌波微步,洛神之玉足;玉面水赤,二乔之国色;芳气袭人,西施之天香;霸王别恋,虞姬之无悔;烽烟燃笑,褒姒之戏诸侯;香娇百媚,妲己已毁君王;骊姬假美,致祸于春申,红颜祸水,纳之者牢骚。金屋藏娇,真乃怜香惜玉之徒;三千弱水,自古薄命,香消玉殒,心如刀割。盛时复返,重起铜雀之台;蓬莱仙岛,再觅不老之药。粉黛佳丽,常保朱颜,感此

情深,永许芳心。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版权所有不得转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语文 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复习目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2、了解话题作文的几个误区。 [复习内容] 古文翻译 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古文翻译句子、古诗鉴赏、概括语句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这几个地方丢分较多。最后的复习阶段,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下面就古文翻译句子简单而论。 一、积累词量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主权地翻译句子,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词汇量。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用法。 例如对实词“讼”,我们要掌握它的几个义项:①争论、争辩,也可引申为打官司,②公开,③为人辩冤,④通“颂”。 例如对虚词“以”字,要重点了解它的常用6个义项:①认为,以为,(动词);②通“已”,已经,(副词);③把,用,拿,(介词);④凭借……的身份,(介词);⑤在……的时候,(介词); ⑥连词,相当于“而”。⑦“以”字作名词“原因、理由”。 2、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 2002年高考就涉及“结发”一词。虽然考纲说明2003年不考古文化常识,但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有关知识,考生如果对此完全缺乏了解,则很难真正读懂文言材料。所以,像古代官职升降等词语还是需要掌握的。如: (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征召拜、除、授:授予官职 荐、举:推荐起:起用 提拔:擢、拔、右迁(在特定语境中“迁”也会有提拔之意) (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有时是提升调用,左迁是贬职,右迁是升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

魏晋南北朝论文: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研究

魏晋南北朝论文: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研究 【中文摘要】诗言志,赋亦言志。言志赋是中国古代赋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在东汉中后期。崔篆的《慰志赋》被认为是言志赋的开端之作,继此之后,涌现出了一批作家,形成了赋的创作的新潮流。至建安与魏晋时期,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和儒家载道讽谏的正统文学观念对文学创作的束缚逐渐松弛,楚骚美学思想趁机扩大了影响,从而迎来了抒情写志赋的繁荣。这些言志赋在题材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赋史上留下了许多久负盛名的言志之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赋学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对言志赋的专门研究不是很多,只是在赋学著作中作为一个章节,对某些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不够全面。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言志赋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进一步的分析,略尽绵薄。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本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择探究言志赋的主要和选题的意义所在,回顾了言志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其次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赋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第一章言志赋界说。第一节阐述个人对言志赋范畴的理解与定位,以明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主要从文学继承的惯性作用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古代知识分子心中秉承的人生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言志赋兴起并不断发展的原因。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言志赋创作概况。第一节从宏观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的言志赋情况进行了大致地勾勒。第二节把魏晋南北朝的言志赋一一

罗列出来,并在具体的篇章取舍方面进行自己的阐述,给出具体的理由,最终确定为言志赋的篇目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一目了然。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的分类。这部分是本篇论文的核心,对六朝言志赋进行了类析。首先,从大的方面将魏晋南北朝的言志赋分为壮志难酬的悲叹和建功报国的心声;其次,又将壮志难酬的悲叹以表现的手法的不同又细分为六个方面,在这一章中,托物言志的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将建功报国的心声也从内容上细分为三个方面,以便在掌握具体作品中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中表现出的某些特征。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言志赋艺术探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题价值取向的转变、物我合一的创作风格、情景交融的艺术创造、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结语阐述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的内容及特点,还有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英文摘要】Fu(a style of writ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likepoems, can also express the people’s will and ambition. Yanzhi Fu, an importantpart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ppear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East Handynasty.“Weizhi Fu”, written by Cui Zhuan is considered as the beginning ofYanzhi Fu. After Cui Zhuan, a number of writers emerged. Then a new trend ofcomposing Fu was formed. To Jian’an Period and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withthe loosing of the bondage on the literary creation by the feudal autocraticcentralization rule and the orthodox ideas of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教学目标:1、懂得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常见的翻译方法 3、练习全面、准确、流畅的翻译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设想: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①热身练习,翻译几个学过的文段。 ②兴趣练习——读下面的文言语段,给老师的翻译找错误。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错误解析,并给出恰当的翻译。 二、教师小结: 1、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3、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举例讲解:ppt 四、课堂练习 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 译文②: 2.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4.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 ① ② ③ 5、翻译下面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水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①”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遇之

赋论历史考辨

赋论历史考辨 摘要:文体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之一,而作为文体之一的赋学批评,因赋创作的特有体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为赋之体,“不歌而诵谓之赋”为赋之用。然深入古代赋论的历史与体系,其间隆替、交叉等复杂现象又非前引之句可以概括,所以欲明赋学体用,必先对赋的理论批评历史轨迹进行梳理。 关键词:赋;历史;理论;批评 自汉到清,我国的赋学理论史历时两千年,与赋的创作相始终。目前为数不多的有关赋论史著,基本采用一般文学史或批评史“朝代划分”方法,但缺乏对赋“体”理论自变规律的把握。与其它文体批评如诗歌评论、散文评论、词曲评论相比,赋论历史发展有一显著的不同之处,即产生早而成熟晚。赋论史与赋创作史既有密切的关联,但也存在某种不平衡性。学界一般将赋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段,此划分方法打破了单纯的朝代划分模式,发掘了赋艺的自身轨迹。然则赋论史应以唐代的古律之辩为界线划分为汉到隋和唐到清两个阶段。 一、以“赋用论”为核心的汉到隋阶段 我国赋论发端于赋作为一代文学兴起的西汉武帝时期,并以两司马对赋的评价为开山。《西京杂记》卷二载:“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其乃得之与内,不可得而传”[1]。此“赋迹”“赋心”之说,是由创作论着眼而刊进于赋学的艺术批评的。由于这段谈论赋艺的话在汉代似无传响,略可对应的亦仅如杨雄关于赋的“闳”“丽”之说和谓“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话所至邪”的评语,故学界或以为后世假托之词[2]。尽管相如赋论真伪尚存疑惑,然其经纬官商诸语与汉大赋之结构与韵律,是基本相符的。所以从文献的可靠度来说,司马迁因记史而论赋与汉晋赋论的开启意义尤为重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司马相如列传》载:“《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3]585。很显然,司马迁对屈原骚辞与相如大赋的评价,基本传承《诗》之美刺,是以文学的作用为批评中心的。继此,汉代赋论虽亦涉及赋体渊源、赋体特征、赋的经验法则方方面面,然推崇“赋用”,则一以贯之。所或异者,只是因时而变“赋用”思想的涵盖面和侧重点不同罢了。如汉宣帝出盛世帝王兼容心态,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即于赋的政治作用之外兼及于鉴赏作用。同样,杨雄出于儒家经学观处衰落之世的自拯心情,在慕相如“丽辞”而作“四赋”后,提出对汉赋“讽谏”作用的反思。他在《法言?君子》篇认为“文丽用寡,长卿也”,主张“事辞称则经”。而王充批评西汉赋家“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非,辩然否之实”,王符、蔡邕批评汉末赋颂琐屑之徒“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均主至用之说而掀起的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反赋思潮。魏晋南北朝赋论传承汉世,又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史记 原文: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 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 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译文: 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等到高祖做了汉王,取了定陶戚姬,非常宠爱,生了赵隐王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慈

(完整版)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 系颈以.组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B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 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 .沛公从百余骑 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C.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 ..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 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 ..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将军、费将军纵.纵:出兵攻击

魏晋南北朝文学习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习题集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 2、文笔之分 3、生死主题 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第二,。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 2、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风力 5、嵇阮 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 指、和;“七子”是 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四.简答 1、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2、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宋史·高宗三(本纪)·卷二十六(5)原文-翻译

宋史·高宗三(本纪)·卷二十六(5)原文|翻 译 【原文】 夏四月己巳,张浚承制分利、阆、剑、文、政五州为利州路,置经略安抚使。庚午,张琪复叛,犯当涂县。金将挞懒渡淮,屯宿迁县马乐湖。壬申,太白昼见。乙亥,刘光世复楚州。阶州统领杜肇复阶州。马友引兵入潭州。戊寅,杜琪弃澧州,刘超入据之。己卯,金泾原帅赵彬犯耀州,守臣赵澄击走之。淮贼寇宏犯濠州。庚辰,隆祐皇太后崩。癸未,桑仲陷邓州,守将谭兖弃城走,河东招捉使王俊引兵来援,仲执斩之,以其党李横知州事。乙酉,为太后制期年服。辛卯,群臣三上表,始听政。癸巳,命向子諲发兵及广西安抚许中同扼险要,防孔彦舟入广,仍许胁从自新以招谕。是月,京西贼李忠陷商州,守臣杨伯孙弃城走。吕颐浩遣统制阎皋、通判建昌军蔡延世袭击李敦仁,禽其弟世雄、世臣。 五月丙申朔,蠲江西路被贼州县赋税。丁酉,诏吕颐浩、朱胜非、刘光世并兼淮南诸州宣抚使。始夺李成官。戊戌,以张用为舒、蕲镇抚使。癸卯,作大宋中兴宝成。金人犯和尚原,吴玠击败之。丙午,初复召试馆职之制。刘光世遣统制王德袭扬州,执郭仲威以献,伏诛。辛亥,水军统制邵青叛,围太平州。赵彬及金人合兵围庆阳府,守臣杨可升击败之。甲寅,命知南外宗正事令応选年幼宗子,将育于

宫中。诏收耆户长役钱。己未,诏州县因军期征取民财物者,立式榜示,禁过数催扰。庚申,孔彦舟引众过潭州,马友迎击,大败之。彦舟趋岳州,犯鄂州。李允文以彦舟为湖东副总管,屯汉阳。辛酉,以直秘阁宗纲为荆南镇抚司措置营田官,樊宾为副。壬戌,刘光世招降邵青。赵延寿据分宁县,吕颐浩招降之。是月,张俊及李成战于黄梅县,杀马进,成败,遁归刘豫。李忠、谭兖各率兵归张浚,浚命王庶分其兵。张用复叛,寇江西,岳飞招降之。湖州进士吴木上书论宰执,送徽州编管。 六月己巳,始鬻承直、修武郎以下官。壬申,册谥皇太后曰昭慈献烈。甲戌,张琪犯余杭,又犯宣州。乙亥,月犯心。庚辰,湖贼杨华、杨广犯鼎州,程昌寓拒却之。上虞县丞娄寅亮上书,请选立继嗣。壬午,权欑昭慈献烈皇后于越州。张琪犯徽州,守臣郭东弃城去,琪入据之。癸未,张浚引大兵至瑞昌县之丁家洲,李允文自鄂部兵归浚,浚并其兵,护允文赴行在。邵青率舟师至镇江,甲申,复叛去。丁亥,崇安民廖公昭合范汝为余党熊志宁作乱,众既散,志宁复与建阳民丁朝佐合兵陷二县。戊子,虑囚。己丑,邵青犯江阴军之福山,遣海州镇抚使李进彦、中军统制耿进率舟师会刘光世讨之。南安贼吴忠、宋破坛、刘洞天作乱。庚寅,江西提刑司遣官讨之,破坛、洞天皆伏诛,忠遁去。癸巳,熙河统制关师古、洮东安抚郭玠同讨熙州叛兵,连败之。甲午,广贼邓庆、龚富围南雄州,守臣郑成之率兵民以拒。蠲建、剑、汀州、邵武军租。是月,知虢州邵兴屯卢氏县,为河南统制董先所破,走兴元,先遂取商、虢二州。张浚承制以吴玠为陕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基本特点 ?国家长期分裂 ?政权更迭频繁 ?社会动乱加剧 ?民族矛盾尖锐 ?政治上的门阀世族制度 (二) 社会思想特点1 ?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出现了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 ?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社会思想特点2 ?“玄学”兴起。魏末正始年间,学者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注释《老子》,标志着玄学的诞生。?玄学的核心是老庄学说,但不等同于老庄学说,还结合了儒家经义。 ?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 ?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从玄学论辩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机智,则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三)佛教、道教的发展 佛经被大量翻译,佛寺遍布大江南北。 ?佛教迅猛发展,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 ?佛教带来了它所特有的艺术。不仅影响了此时的文学,还对此后的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道教史上第二次勃兴时期。 ?很多著名的士族大姓均信奉道教。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著《抱朴子》,创立了完整的神仙道教理论体系。 (四)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简文帝萧纲也有重要的文学批评言论。

“文”“笔”之分与新的文学观念的发展 ?《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有韵的“文”,是诗赋、颂赞、箴铭等注重文采、抒情性强的文体;无韵的“笔”,是论说、章表等实用文体。?“文”、“笔”之分使文学与非文学的分野逐渐得到明确。文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追求美,即丽。引导文学从事美的追求。?《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文学必须“风骨”与“词采”结合。?钟嵘《诗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萧绎《金楼子?立言》:“至若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完全从美学特征来认识文学,把握住了文学的本质。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状况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 ?建安时期的三曹父子及建安七子 ?魏末阮籍、嵇康 ?西晋太康时期陆机、左思、刘琨 ?西晋末年玄言诗兴起 ?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代文人思想、精神风貌、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诗人。 ?南朝宋山水诗代替玄言诗,代表作家:谢灵运、谢脁;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鲍照 ?齐梁时出现了新体诗(永明体) ?梁代萧纲、萧绎等的“宫体诗” ?“宫体诗”的出现是萧氏兄弟寻求文学新变的结果,扩大了诗歌审美表现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 ?十六国及北朝文学之士甚少。梁末,庾信由南朝入北朝,成为融合南北诗风的诗人,促进了南北文学的合流。 ?南朝、北朝的乐府民歌成就巨大。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语文 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复习目标]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了解话题作文的几个误区。 [复习内容] 古文翻译 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古文翻译句子、古诗鉴赏、概括语句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这几个地方丢分较多。最后的复习阶段,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下面就古文翻译句子简单而论。 积累词量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主权地翻译句子,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词汇量。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用法。 例如对实词“讼”,我们要掌握它的几个义项:①争论、争辩,也可引申为打官司,②公开,③为人辩冤,④通“颂”。 例如对虚词“以”字,要重点了解它的常用6个义项:①认为,以为,(动词);②通“已”,已经,(副词);③把,用,拿,(介词);④凭借……的身份,(介词);⑤在……的时候,(介词);⑥连词,相当于“而”。⑦“以”字作名词“原因、理由”。 2、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 2002年高考就涉及“结发”一词。虽然考纲说明2003年不考古文化常识,但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有关知识,考生如果对此完全缺乏了解,则很难真正读懂文言材料。所以,像古代官职升降等词语还是需要掌握的。如: (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征召拜、除、授:授予官职 荐、举:推荐起:起用 提拔:擢、拔、右迁(在特定语境中“迁”也会有提拔之意) (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有时是提升调用,左迁是贬职,右迁是升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降职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1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四六法海》说:“自李 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也”。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齐梁以后则相对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 的理性思考。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俪 化文风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化、发展 一、骈俪化的初始阶段 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所以古代诗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的过程中,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骈俪化是汉语中天然和传统的一种特点。因此在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从代表作家看,主要是曹植和陆机。1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 78篇,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赋序在内一共有共 178 句,其中的骈句就有27联,54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 51句, 对句 11联,22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 积有十年”。2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中的规律。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骈俪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其中抒情短赋如《述思赋》,对句比例已达到50% , 就连以说理为主的《文赋》也十分讲究句式的骈偶。 曹植和陆机都是诗赋中使用骈俪对句比较突出的文学创作者,他们都偏好文学语言组织上的精巧完美。但是,由于骈俪化在当时过热的现象,骈俪化的倾向却招到一些文人墨客的反感, 这就表明在当时的文坛上对骈俪化现象的态度还存在分歧。说明了骈俪化的发展还并不成熟。但尽管如此,曹植、陆机创作中的骈俪化文风对南朝赋与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在南北朝文学家心 1胡应麟,诗薮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 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210.

文言文阅读《史记吕太后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陈平为右丞相。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B.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C.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D.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两汉时指皇帝.诸侯王的继承人,诸侯王的继承人后来称“世子”。 B.崩,专指古代皇帝死亡,也叫“驾崩”,取江山少了支柱而会崩塌的意思。 C.留侯指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帝王之师,掌管礼法,位列三公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后追随高祖,因子后宫显贵。吕后在高祖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他的妃子,后来又生下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最终在后宫中贵为皇太后。 B.吕后憎恨戚姬除掉戚姬母子。因受高祖宠幸,戚姬想要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赵王推为太子,这触犯了吕后的利益,最终戚姬母子被害。 C.吕后为人狠毒,没有容人之量。吕后费尽心机将戚姬的儿子赵王毒死,又命人将戚姬做成了“人彘”,并且叫儿子孝惠帝来观看“人彘”。 D.昌后任性擅权,培植外戚集团。面对孝惠帝之死,吕后并没有因丧子而痛彻心廓,反而处心积虑地培植吕氏政权,最终得以僭越皇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张衡传》官职及翻译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古时写着“荐”,现简化成“荐”)《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

秦穆公亡马原文及翻译

秦穆公亡马原文及翻译 篇一:文言文 秦穆公亡马: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秦穆公亡马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哀溺文序》原文及翻译哀溺文序作者:柳宗元原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崔光》原文及翻译崔光原文: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姓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翻译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出处:《韩非子难一》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范雎说秦王出处:《战国策秦策》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

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 《杨烈妇传》原文及翻译 杨烈妇传作者: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1]汴州;既又将盗[2]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3]其男女,以会[4]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出处:《宋名臣言行录》原文宋陈谏(jin)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作者:蒋士铨原文: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原文: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文章繁简》原文及翻译文章繁简作者:顾炎武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为学》原文及翻译《为学》原文及翻译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文坛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其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突出: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句式结构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熟;赋体也趋于骈化。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一)沈约将建安文风归纳为“以气质为体”(《宋书·谢灵运传论》),气质体现为个性,文学更注重个性表现。曹丕“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陆机“吐滂沛乎寸心”(《文赋》)建安辞赋、书信、诏令等的创作,既表现为对旧体载的改造,也表现为强化应用文的文学性,开其后文章创体增类、标能竞才的风尚。 (二)刘勰“气爽才丽”评魏三祖(《文心雕龙·乐府》),“气爽”与“才丽”结合,是建安群才共同特点。沈约:“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宋书·谢灵运传论》)建安文章重“气质”,故对藻饰讲求情辞相称,为后世建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三、曹操教令有通脱之风,思想无所顾忌,行文风格不拘常例。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身世志愿,恳切坦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因称心而言,流动率真之气,易带个人色彩。 四、曹丕、曹植的书札。写作动因似无具体事由,内容多抒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裁书叙心,情文并茂。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曹植《与吴季重书》、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曹丕“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与吴质书》)。“乐”,透露出创作与鉴赏双方对作品文学性的瞩目。 繁钦《与魏文帝笺》、吴质《答东阿王书》、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增加用典和骈偶成分。从总趋势上看,建安文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 五、词赋。 (一)词赋的新局面—抒情小赋,拓展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的发展方向,魏晋之际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情感表现领域扩大,作者表现力在个性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深化。如王粲《登楼赋》。 (二)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强化,涌现体物写志佳作。如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阮籍《猕猴赋》鲁褒《钱神论》刘伶《酒德颂》陶潜《归去来兮辞》。 (三)大赋体式功能的调动。 1、魏晋以来,大赋仍有表现严正重大题材的习惯,与汉代不同的是,它更多更重要的是个人生活中的大事,如潘岳《西征赋》及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山居赋》等。 2、汉赋多有以“乱”、“诗”、“歌”等形式系之文末,一般这类文字声情之美游离于主体结构之外,魏晋后大赋倾向于有意识地在主体结构中汲取诗意,不少作品命题取自诗骚或抒情小赋。如庾信《哀江南赋》题目取自《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 六、魏晋刑名、老庄兴盛,道佛二教发展,形成春秋战国后又一个思想活跃期。谈辩之风影响文章,赋体出现辩难之作和以思理见长作品,包括探讨玄学或寄寓佛理。 (一)但最能凸现这一时期论辩风采的,则是论辩文。论辩文至魏晋出现高潮: 1、主题广泛,有研寻哲理、衡论宗教、品藻人物,箴贬风俗、讨论礼制等内容; 2、名家辈出,并形成具时代特征的风力,嵇康《声无哀乐论》、王弼《易略例》、何晏《无为论》与《无名论》。章太炎《论式》“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嵇康成就最杰出,其论辩文多涉及当时重要玄学论题,析理缜密,辞喻丰博,兼宗名法家与道家论理特长,精核不失之苛察,通贯不失之虚浮。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