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 外国文学简编

教案 外国文学简编

教案 外国文学简编
教案 外国文学简编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概述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

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

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

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

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

古希腊神话

神话是原始人用一中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古代人们通过幻想和想象把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拟人化或形象化的展示。

产生原因 1生产力低下 2人们认识能力低下

希腊神话英雄的传说(人神结合);神的故事

两大神系:

旧神谱

混沌神(哈俄斯) 光明大地(地母该亚)

黑暗神(厄瑞波斯) 白昼天空(天神乌拉诺斯) 提坦诸神(六男六女)

克洛诺斯宙斯

瑞亚赫拉

新神谱:俄林波斯神系:

阿波罗(太阳神)

三个摩伊拉(命运女神)

赫拉雅典娜(智慧女神)

宙斯阿弗洛狄忒(爱神)

阿忒弥斯(月神)

缪斯(文艺女神)

体现了:

1 血缘家族、杂交婚姻。

2 母权制(该亚、瑞亚)

术语解释:

俄林波斯神系:

1 相传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

2 他们和人同形同性,有时还和人间美貌男女恋爱,不同之处他们长生不死。

3 希腊众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体现了希腊神话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英雄传说: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的特征:

1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2 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1 希腊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大多以神话为题材。

2 希腊文学中没一部完整的神话。散见于希腊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因此希腊的文学作品保留了希腊神话。

3希腊神话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相当的高度。

二古罗马文学

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古罗马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戏剧首先繁荣

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多以希腊的故事题材为基础(代表作《双生子》《一坛黄金》)

泰伦斯:《婆母》

黄金时代:(代表作家)

维吉尔:《牧歌》《农事诗》(主要写农事活动,模仿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属“教谕诗”。) 代表史诗《埃涅阿斯纪》:学习荷马史诗,充满悲天悯人的忧郁基调,是第一部“文人史诗”。史诗中的主人公除了勇猛坚韧的性格外,更具备了敬神、爱国的精神。

贺拉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

奥维德:代表作《变形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以变形的神话主题作为串联,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内容。

术语解释:

文人史诗:

1 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2 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纪》中体现了作者敬神、爱国的思想。

3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的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交而产生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到2

世纪末,罗马帝国强盛时期。与后来的基督教文学一道构成了欧洲文学的另一个源头)

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新约全书》:共27卷,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4类。

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基督教精典:《旧约全书》(简称《旧约》)

第二节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利昂纪》:讲述的是战争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事,史诗描写部落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希腊主将:阿喀琉斯;统帅:阿伽门农

特洛伊主将:赫克特尔《奥德修纪》只写了主人公奥德修10年漂泊最后40天内的事。

旧译《奥德赛》希腊语意“奥德修斯历险记”。

术语解释

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喻人,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理解后简答题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 艺术价值

(1) 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

(2) 人物塑造上,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3) 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

第三节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种、葡萄酒酿造的神)。希腊悲剧的特点: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诗学》中指出“希腊悲剧不着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创作70部悲剧,只留下7部

《波斯人》: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三联剧:(后两部没流传下来)

《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

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马克思赞誉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悲剧还鞭挞了其它神。,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伤”。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俄底浦斯王杀父娶母的疑团。

体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

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写了92部剧本,保留了18部。

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传说。体现“事在人为”的思想。

他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写实手法,心理刻画。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完整剧本11部。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恩格斯称他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反站喜剧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奈人》

《云》:嘲讽诡辩学派。

《鸟》:表达了乌托邦思想,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嘻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

米南德:古希腊新喜剧诗人

理解后简答题:

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2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3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

终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

初期:公元5—11世纪

中期:公元12—15世纪 (中世纪文学)

末期:公元15—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文学的状况:

突出特征:宗教色彩、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

主要包括:

1 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取材《圣经》)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作者:教会僧吕

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2 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 兴盛地:法国

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主要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

骑士抒情诗内容:描写骑士们的所谓“典雅的爱情”。中心主题: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破晓歌最为有名。

骑士传奇分为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

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

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特里斯

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 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 (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

早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

(中世纪初期) 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芬兰:《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国》)

冰岛:《埃达》《萨迦》

《贝奥武甫》:上篇《鹿厅》下篇《屠龙》

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

高尚情操。

后期英雄史诗法国:《罗兰之歌》(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世纪中期) 西班牙:《希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英雄史诗特点:

(1) 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 风格庄严、激越。

谣曲: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

4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

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主要创作手法:讽刺

主要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

《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在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市民阶级的二重性:

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

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斗争。

诗中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

长篇故事诗代表作:

《玫瑰传奇》:(法国)整部作品运用象征、梦幻手法。

上部: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

下部:反映了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等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术语解释:

普罗旺斯抒情诗:

(1) 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2) 普罗旺斯所所抒情诗受民间诗歌影响较大,主要是写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故事。

(3) 最著名的《破晓歌》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具有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等级制度的特色。

第二节但丁

主要作品:

《新生》:(用散文连缀起来的诗)热烈赞美贝亚特丽齐。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揭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诗人的情感飘浮在宗教和世两者之间,表现了诗人兼容新旧时代的创作倾向。形式上属于“温柔的诗体”诗派。

放逐期间的作品:

《飨宴》:作者将知识当作精神食粮介绍给读者,教导人们如何去认识人生。

《论俗语》:关于意大利语言,文体和诗律。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民族语言的重视。

《帝制论》:阐述了作者的政治观点,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神曲》(长诗):按宗教思想构思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地狱分九圈:炼狱分七层:

候判所顶部:伊甸园

贪色罪外部:贪色

贪食罪贪食

贪财罪贪财

易怒罪易惰

邪教罪易怒

残暴者易娇

教皇僧吕

叛逆卖国贼

理解后简答题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

1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但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2 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打入地狱。

3对待爱国主义者。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

地狱。

4对教皇的双重性。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人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但他对待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桎梏。

所以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的艺术特色:

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3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

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文艺复兴: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思想斗争采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术语解释

文艺复兴:

1 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法国文学

人文主义有两种倾向:

民主:拉伯雷《巨人传》(法国早期讽刺小说、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国王卡冈都亚儿子庞大固埃

“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的现世人生态度,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创立了“德廉美修道院”(理想社会)。

术语解释七星诗社:

1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更新。

2《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主要人物: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爱情诗。

蒙田《随感录》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西班牙文学(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术语解释

流浪汉小说:

1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

2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顶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戏剧方面:

维伽: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主人公:劳伦霞、骑士队团长:费尔南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四英国文学(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

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结构)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幻想小说)通过一位回到英国的水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斯宾塞:《仙后》(长诗)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文学的高峰。

术语解释

大学才子派:

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第二节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代表作: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奴曼西亚》(著名悲剧):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惩恶扬善故事集》:西班牙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理解后答题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1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2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3不涉及骑士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脑子里装这人文主义的理想,手中却提着中世纪的长矛。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即丰富又复杂。

堂吉诃德原名吉·哈诺他的侍从:桑丘·潘沙

第三节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马克思成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一生共创: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时期

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历史剧(9部):

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

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

后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最具代表性)《亨利五世》

喜剧(10部):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包括: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

基本主题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霍拉旭、雷欧提斯

《奥塞罗》主要人物:奥塞罗(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质)、苔丝德梦娜、伊阿古、凯西奥《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

《麦克白》:(心理描写)野心家形象。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第三时期(晚期):传奇剧时期

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宽恕、和解

《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

《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

这一时期詹姆士统治的反动矛盾的尖锐。作者从现实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转向幻想世界,梦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调和矛盾,实现理想。

术语解释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

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1情节的生动丰富(三条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3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理解后答题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一节概述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术语解释

巴洛克文学:

1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2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屈莱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理论著作《论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班扬:(王政复辟时期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弥尔顿(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长诗《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纪》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人子耶稣)

《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术语解释

古典主义:

1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2 基本特征:

(1)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3)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主张“三一律”)

三一律:

1 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法规。

2 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完成。)

缺点:人物类型化。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主人公:罗狄克、施曼娜

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庭发生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让·拉辛:(悲剧家)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希腊悲剧。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的寡妻)、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全面系统得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者”的称号。

拉封丹(以寓言诗著称)

《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

第二节莫里哀

出生:巴黎一个经营宫廷陈设的富商家庭。

第一个作品:《可笑的女才子》

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

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创作了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

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取材于罗马喜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乔治·唐丹》:揭露了没落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用闹剧手法,赞扬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伪君子》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主要人物:答尔丢夫、欧米尔太太、达米斯、玛丽亚娜、桃丽娜。

理解后答题

分析答尔丢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1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如:“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3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分析《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24小时之内;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个布景,就是奥尔贡的客厅。

2全剧结构严整紧凑。

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场,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暗示了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答尔丢夫第一次被达米斯揭露未被赶出反败为荣,第二次桃丽娜采用桌下计,又未能走他。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家抱头痛哭时出人意料的被抓走。(体现古典主义戏剧歌颂王权。)

3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

民间闹剧: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计。

风俗喜剧:奥尔贡的专横,达米斯的反抗和被赶出家门。

悲剧:几乎家败人亡。

这些使作品即有滑稽戏谑的的情趣又扣人心弦。

4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答尔丢夫: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

桃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主义运动

第一节概述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术语解释

正剧(严肃的喜剧):

1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感伤主义):

1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

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最优秀)理想世界—黄金国

激进派:

狄德罗(提出“严肃的戏剧”的概念、《百科全书》领袖):

主要作品:三部哲理小说

《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女:苏珊·西蒙南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

博马舍(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

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瘸腿魔鬼》(承袭流浪小说)

三德国文学

莱辛(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主要贡献:

一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戏剧贡献:《明娜·封·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萨拉·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

《爱米莉娅·迦洛蒂》

席勒(剧本始终贯穿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卡尔)

《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

术语解释

狂飙突击运动:

1 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理解后答题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第二节卢梭

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文学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斯》:主人公:尤丽、圣·普乐

第三节歌德(1749—1832)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

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

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答题

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

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

外国文学部分作品归纳

《玩偶之家》易卜生 主人公:海尔茂、娜拉 识记: 1、北欧作家。作品:"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2、全剧的关节点有什么威胁他们家? 信誉危机。 3、艺术特色: 《玩偶之家》以"追溯法"、"讨论"的运用和心理刻画的成功而著称。 《复活》(俄国)托尔斯泰 主要人物:马斯洛娃〈女〉,涅赫柳多夫〈男〉 识记: 1、列宁评语: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2、作品:1852年早期《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特写集》 1869年中年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中篇〈谢尔盖神父〉〈克莱采奏鸣曲〉〈伊万。伊里奇之死〉 80年代政论性作品:〈忏悔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论生命〉、〈天国在你们心中〉 3、小说中的民主倾向和社会批判倾向。 4、涅赫柳多夫的形象?P401 1.托尔斯泰一生刻画的,有他自己个人特点的艺术形象。 2.涅赫柳多夫是俄国地主的形象。 3.作家带点自传性形象。 4.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忏悔型贵族的典型形象。 5.对所有的涅赫柳多夫的总结。 5.《复活》的思想内容?P400 6.《复活》中的人物形象?P400 7.《复活》中艺术特色?P400 托尔斯泰以擅长人物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 1)他关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第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化的演变过程。 2)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关于同具体的社会场景和自然场景相配合。 《伊则吉尔老婆子》(俄国)高尔基 1.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 2.草原的影子--腊拉(极端个人主义)揭露和批评,草原的星火--丹柯(集体主义)尊敬和赞扬。 3.作品:《马卡尔。楚德拉》、《底层》、《母亲》、《海燕》、《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一个人的遭遇》(俄国)肖洛霍夫 1、作品:处女作〈胎记〉、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 30年代和50年代,〈被开垦的处女地〉表现了顿河地区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 2、主要人物:索科洛夫("被抛到异乡的沙子"),凡尼亚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与答案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与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是()。 [A] 住房[B] 典章制度[C] 生产方式[D] 音乐 2、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在泰国走俏,使得商船往返时,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成为大宗货物之一。这是通过文化交流途径是()。 [A] 官方派遣使节[B] 贸易要求[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 3、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大月氏[B] 安息[C] 乌孙[D] 大夏 4、不是《希腊志》对中国丝绸生产的记载的是()。 [A] 产丝的小动物叫“赛儿”,比最大的甲壳虫还要大两倍 [B] 赛里斯人为畜养这种昆虫而建造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房屋(蚕房) [C] 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绿芦苇喂养它们 [D] 大部分丝线就是在这种小动物死后的尸体内部找到的 5、法显将自己西行求法所经历的情况编撰成书,取名()。 [A]《佛国记》[B]《大唐西域记》[C]《西域志》[D]《外国传》 6、中国禅宗有三个特点,其中不包括()。 [A] 有一个“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B] 有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 [C] 有一套“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D] 提倡苦行、禁欲、禅定等长期的磨练 7、751年,唐朝将军高仙芝西征中亚怛罗斯被大食所败,俘虏中有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年,著有()。 [A]《通典》[B]《经行记》[C]《游行外国传》[D]《行记》 8、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后汉书》 9、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散文集是()。 [A]《枕草子》[B]《源氏物语》[C]《万叶集》[D]《古事纪》 1 / 2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白龙马》。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同学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首歌、看过这部动画片吧,它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历史上唐僧的人物原型是谁呢?他要去的西天是哪里?他经历千难万险取回来的经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图片展示。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2.教师讲述:日本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3.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1.图片展示。

唐招提寺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标导学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 (学习中国文化。) 2.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 答案提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 1.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行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提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答案提示:印度。 3.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3板书设计

徐州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期末考试试题

徐州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期末考试试题 (医护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A 劳动产品 B 产品 C 食品 D 现象 2.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 反比 B 正比 C 平比 D 比例 3. 商品的两个因素是----------和--------------。 A 价格价值 B 价值价值量 C 使用价值价值 D 价格价值量 4.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 A 有差别 B 无差别 C 有分别 D 无分别 5.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的大小。 A 价值 B 商品价值 C 价值量 D 价格 6. 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依次顺序是----------------。 A 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B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 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7. 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是指--------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A 少数人的 B 大多数人的 C 同样人数 D 一部分人 8. 最早的货币是----------。 A 纸币 B 铜钱 C 金银 D 布币 9. 货币最初的两个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10.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 引起物价上涨。 A 贬值 B 涨幅 C 涨值 D 流通 11. --------是人们对自己可支配收入消费方式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 追求的取向。 A 价值观 B 消费观 C 人生观 D 理性消费 12. 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依次是------------。 A 理性消费感觉消费感性消费 B 感性消费理性消费感觉消费 C 感觉消费理性消费感性消费 D 理性消费感觉消费感性消费 13. 树立正确消费观应做到------------------。 A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奢靡浪费 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C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D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课程感想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课程感想 自从选了这一门课之后,诸多的感触与思绪紧紧地缭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首先,能跟着蓝老师您一起学习中外文化交流史这一门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的学科不仅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幸福。幽默的教学方式、标准的言语讲学、精美的课件制作、积极的课堂互动、规范的板书设计……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地调动了我的学习热情,无形之中也都推动着我去努力、去学习、去奋斗;其次,在老师的积极教学与耐心指导下,我对中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在课程学习当中,我不仅深刻地明白了:文化间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而且还进一步地认识到了文化交流也会带来的积极的与消极的社会影响。中日、中朝、中印、中西文化交流次数的频繁与交流领域的广泛,在前期极大地促进了各国间社会文化的进步与祖国命运的发展,但是到了后期,同样的也因为交流的深入和广泛也给各国带来了不少的文化冲击与战火喧嚣……。从这些如此真实的史实中,我清楚地明白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两面性,是积极与消极相伴的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最后,在课外交流活动课中,我学会了团结与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等等。随着活动课的开展,我们小组成员积极备战。不管是前期的组织筹划、还是中期的节目训练、又或是后期的登台表演,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与亲身实践的快乐。交流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互动的一个简单平台,它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展现民族本土文化、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推动民族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通过文化交流的继续深入与持续发展,我有理由相信: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将会日益兴盛、日益绵长。

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 4.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带来的实物。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东西都产自哪儿吗?(生:西域) 师:很好,那它们是通过什么路来到中原的呢(生:丝绸之路) 师总结:很好,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看看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提示) 一、我们首先来完成自主学部分,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拉! 提醒:1、张骞的骞子的写法 2、大肉氏——读音 过渡:虽然昔日繁华的丝绸治理已不复存在,但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穿越到汉朝去重游丝绸之路吧。 一、重游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问: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课本62页小字)学生打答 过度:原来如此,现在我也想运一批丝绸到欧洲去,谁来告诉我应该怎么走?(说路线)课件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见课本第二目),并演示 教师:为来让同学们记住这条路快速记忆30秒,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展示记忆成果)2.海上丝绸之路 课件出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 教师讲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海上丝绸之路。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与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11级《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与参考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 分钟) 一、默写《弟子规》的相关语句。(共10分,每题2分) 1、长者立,______,长者坐,______。 2、______,如事父,______,如事兄。 3、兄道友,______,兄弟睦,______。 4、斗闹场,______,邪僻事,______。 5、______,及时还,______,借不难。 二、看拼音,选择正确的文字。(每小题2分共20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A、反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B、公() 5、言语忍,fan自泯A、愤B、忿() 6、冬则温,勿则qìng A、清B、庆() 7、háo泣随,挞无怨A、号B、嚎() 8、骑下马,乘下jūA、驹B、车() 9、路遇长,疾趋yīA、揖B、衣() 10、xi?僻事,绝勿问A、邪B、斜() 三、请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人物,须明求。() A、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事先讲清楚。B、用别人的东西,要去求别人。C、用别人的东西,自己明白就好。 2、朝起早,夜眠迟。() A、早上早起,晚上一两点才睡。B、早上早起,晚上早睡。C、早上早起,晚上安顿好父母再睡。 3、路遇长,疾趋揖。() A、路上遇到长辈,慢吞吞的过去打招呼。B、路上遇到长辈,快速向前问好。C、路上遇到长辈,快点跑开。 4、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5、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B、言语忍,忿自泯。C、尊长前,声要低。 6、陆绩怀橘对应的时弟子规中哪句话。() A、物虽小,勿私藏。B、事虽小,勿擅为。C、亲所好,力为具。 7、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酒吧时,你应该() A、答应他B、不做声C、拒绝 8、海神妈祖的故事体现了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A、称尊长,勿呼名。B、事诸父,如事父。C、尊长前,声要低。 9、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10、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四、将下列《弟子规》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共25分,每题5分) 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课标内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7年级的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小说等文学作品,对唐三藏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与史实的区别。另外、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贡献及优秀品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参与讲、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三部分内容中,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唐与新罗的关系介绍了新罗与唐朝政治、科技、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学习这三部分内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

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目标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重点) 目标3: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重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这首片尾曲同学们都听过吗,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唐朝的中外文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1.阿喀琉斯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人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 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联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爱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的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腊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班别 1111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诚信 2、依法治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职业发展的趋势有、、、。 2、、、的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大目标。 3、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和 。 4、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 5、所谓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完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的品质。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操作技能 B、知识 C、创造发明 D、理论创新 2、学会主动适应不包括()。 A、认清环境的变化 B、一切由父母安排 C、既来之,则安之 D、增强自理能力3、作为学生,诚实守信体现在()。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 B、不弄虚作假 C、同学朋友的要求都能满足 D、不说大话 4、对“小偷小摸”这种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所谓,又不是什么犯罪行为 B、是一种严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C、如果成为习惯,就会构成人格上的缺陷 D、极易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5、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法律的权威。 A、遵守 B、维护 C、敬畏 D、服从 6、下列不利于展现自身魅力的心理品质是()。 A、真诚守信 B、稳重宽厚 C、唯我独尊 D、机智幽默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做事情首先要有()。 A、预测 B、计划 C、目的 D、创造 8、每个公民都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③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④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句话的寓意是()。 A、经得起考验的人能从中得到锻炼 B、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 C、挫折越多越好 D、挫折使人们事业成功 10、()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A、9月20日 B、9月25日 C、8月20日 D、8月25日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是()。 [A] 住房[B] 典章制度[C] 生产方式[D] 音乐 2、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在泰国走俏,使得商船往返时,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成为大宗货物之一。这是通过文化交流途径是()。 [A] 官方派遣使节[B] 贸易要求[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 3、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大月氏[B] 安息[C] 乌孙[D] 大夏 4、不是《希腊志》对中国丝绸生产的记载的是()。 [A] 产丝的小动物叫“赛儿”,比最大的甲壳虫还要大两倍 [B] 赛里斯人为畜养这种昆虫而建造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房屋(蚕房) [C] 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绿芦苇喂养它们 [D] 大部分丝线就是在这种小动物死后的尸体内部找到的 5、法显将自己西行求法所经历的情况编撰成书,取名()。 [A]《佛国记》[B]《大唐西域记》[C]《西域志》[D]《外国传》 6、中国禅宗有三个特点,其中不包括()。 [A] 有一个“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B] 有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 [C] 有一套“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D] 提倡苦行、禁欲、禅定等长期的磨练 7、751年,唐朝将军高仙芝西征中亚怛罗斯被大食所败,俘虏中有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年,著有()。 [A]《通典》[B]《经行记》[C]《游行外国传》[D]《行记》 8、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后汉书》 9、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散文集是()。 [A]《枕草子》[B]《源氏物语》[C]《万叶集》[D]《古事纪》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朝中外友好交往。 2.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曾经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该节目的宗旨是追逐海外华人的足迹,展示华人的风采。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也都有“唐人街”,(展示各地唐人街图片)如北美的纽约、洛杉矶,澳洲的悉尼、墨尔本,欧洲的伦敦、巴黎,亚洲的东京、汉城等地。“唐人”指哪国人?为什么外国人会将外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又有哪些国家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内容。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出示《职贡图》,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学过的唐朝时期人物的着装、样子一样吗?(生答:不一样。)请同学们下面的文字。 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周边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 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呢?(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钱婉约《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大纲

《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大纲 钱婉约 2009-12-13 1,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传播学等学科都对文化有定义,故多至200种以上说法。历史学的文化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的成就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传播性等属性。 2,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本土主体文化对于外来客体文化的接受或排斥, ●1,本土文化的状态:开放活跃期,适应性;落后封闭时,排斥性。 ●2,外来文化的性格:效用和适应 3,古代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1,贸易要求。 ●2,宗教传播。 ●3,战争与掠夺。 ●4,官方派遣使节、学生、乐舞团体等。 4,西域的概念 ●1,广义的西域,是指通过葱岭(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 总称)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涵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希腊罗马、 北非等地域。 ●狭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的地区,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5,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9年。欲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历经13年而返。第二次:公元前115年。欲与乌孙结盟。 6,《史记·大宛列传》 ●1,大宛: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70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拘弥、于阗,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2,乌孙: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 ●3,“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 临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4,“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 涯,盖乃北海云。 ●5,大月氏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一二十余万。故时强,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6,安息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土著,耕田,田稻麦,葡萄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一银为币,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资料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不知道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

职业高中德育期末试卷及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计分表: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请在各题后空白处直接作答。 第Ι卷(选择判断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 括号中,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低于价值 C.价格高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

A.生产力水平发展高 B.生产力水平发展高,并且发展不平衡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比较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走向共产主义 C、消除阶级统治 D、社会成员达到绝对平等 5、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我居民委员会属于() A、基层政协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民间组织 6、市场竞争必然存在竞争,但它要求市场主体() A、公平竞争、合法竞争 B、不择手段竞争 C、误导用途竞争 D、夸大性能竞争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8、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 C、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监督权 9、2010年5月5日,商务部巡视员郭京毅被北京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其被指控涉嫌受贿罪。上述材料体现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在价格听证会参加人员中,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五分之二,听证代表还要邀请其他利害关系人。这有助于消费者行使( ) A.民主选举权 B.民主管理权 C.民主决策权 D.民主监督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