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限用物质管理程序

限用物质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生产之产品限用物质含量符合国际/区域/国家标准与各客户要求,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a)从供货商提供给联声电子的所有零件/材料/半成品进料至联声生产加工成成品出货的整个生产活动中

所用到的耗材/辅材/化学药品;及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相关活动。

b)适用本公司作为内部稽核参考及对供货商管理或第三方系统稽核时验证用。

c)可作为员工教育训练的教材。

3限用物质管理对象:

a)限用物质:在本公司也叫有害物质或环境管理物质,是指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的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或禁

止使用的物质。

b)限用物质管理对象:以RoHS指令2011/65/EU 及包装废物指令94/62/EC等法规和客户所要求的

限制或禁止物质为主要管理对象。

4限用物质管理方针与目标:

限用物质管理方针

本公司在制造产品、选购原辅材料、工艺流程中遵守关于受限或禁止使用物质的规定,遵守关于文件和审核的具体要求。本公司将进一步定义防止和控制产品中的限用物质的具体要求,并与供货商一起持续遵守产品环境要求、法定要求和安全要求。

限用物质管理目标

当月进料检测合格批数

一. 每月进料限用物质符合性检测合格率=--------------------------------------------x100% (目标值为: 100% )

当月进料总批数

当月成品检测合格批数

二. 每月成品限用物质符合性检测合格率=----------------------------------------------x100% (目标值为: 100% )

当月成品生产总批数

以上方针、目标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0年04月15日

******限用物质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兹任命刘展先生, 为本公司限用物质管理项目之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稽核限用物质管理系统之推行与维持,并代表总经理负责执行下列工作.

1.对外代表公司连络与协商限用物质管理系统认证及其相关事宜.

2.对内监督限用物质管理之各项作业准则.

3.代表总经理实施内部稽核、定期监察及管理审查作业,以确保限用物质管理系统之适应性.

4.当公司内发生含有限用物质的不良品时,向总经理提报书面资料.

5.负责任命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与组织架构及所属权限、责任.

以上任用自签署日起生效, 如另有任用,当以书面解任之.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2年05月18日

******内/外部稽核负责人任命书******

兹任命刘展为本公司限用物质管理项目之内/外部稽核负责人. 负责执行、稽核公司内部的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和供货商的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并代表环境负责人执行下列工作.

1.执行公司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内部稽核工作等相关事宜.

2.执行供货商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外部稽核工作等相关事宜.

3.对内协助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监督限用物质管理程序与限用物质之各项作业准则.

4.对外协助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监督供货商的限用物质管理程序与限用物质之各项作业准则.

5.内/外部稽核作业缺失,负责督导与追踪改善成效.

6.内/外部稽核作业数据整理,并向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书面报告稽核执行结果.

以上任用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如另有任用,当以书面解任之.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2年05月18日

*****限用物质管理系统教育训练讲师任职书******

兹任命刘展为本公司限用物质管理项目之讲师.并代表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执行下列工作:

1.负责有关限用物质管理系统之教材编审.

2.负责新进人员有关限用物质管理相关课程教育训练之讲师.

3.定期教育训练计划之排定与执行.

4.相关限用物质管理之外来文件增/ 修订时之不定期教育训练计划排定与执行.

5.将结果整理并书面汇报限用物质管理负责人.

以上任用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如另有任用,当以书面解任之.

杭州联声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_____________

2012年5月18日

5、权责/及组织架构

5.1、限用物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

5.2、品管部权责

5.2.1、负责产品各项限用物质含量之管制.

5.2.2、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

5.2.3、建立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与标准,保存和管理并向客户提供各项测试报告记录.

5.2.4、负责本公司对限用物质的执行状况的内部稽核。

5.3、IQC权责

5.3.1、依据品管部制定之管制标准适当选择和评估供货商.

5.3.2、依据品管部制定之限用物质管制程序实施进料检验.

5.3.3、IQC应了解供货商管制标准及其管制措施,确保各阶段制品质量及限用物质含量满足规格要求. 收集

在规定时间内各供货商之限用物质含量测试报告.

5.3.4、评估并落实对各供应商提供之原料进行不定期之限用物质含量测试,以及相关变更的管理.

5.3.5、督促供货商建立限用物质管理系统﹐并对供应商进行不定期稽核及改善进度追踪.

5.4、IPQC、OQC权责

5.4.1、IPQC依据制令要求对生产中的材料包装与料号稽核,作好相关检验并记录标示。

5.4.2、IPQC、OQC配合执行内部限用物质稽核

5.4.3、OQC依据订单要求对成品进行检验﹐作好相关检验记录和标示.

5.5、文控中心权责

5.5.1、督导各部门对本单位人员进行限用物质教育训练,并保持相应各级人员教育训练记录.

5.5.2、负责公司内部限用物质管理信息或文件资料的管控及分发,确保各部门及时获取最新有效的关于法规

或客户的限用物质要求信息,归档管理供货商提供的各类原辅材料限用物质证明资料以及外来法规或客户的限用物质管理标准.

5.6、物控权责

5.6.1、依据品管部制定之管制标准适当选择和评估供货商.

5.6.2、各供应商讨论相关材料的价格。

5.6.3、督促供货商提供相关检验和测试报告.

5.6.4、对供应商进行限用物质符合性调查。

5.6.5、对供货商进行限用物质含量调查并与供货商签定限用物质含量管制《环保协议》﹑不使用限用物质申

明书。

5.6.6、依仓库平面区域规划限用物质管制区,确保物料标示与实物相符.

5.6.7、依据各项管制及需求配合仓管作业并详细记录入、出库状况.

5.6.8、不良品的报废退料纪录与管理。

5.6.9、原物料领/发料的确认(料号/标识)。

5.7、销售部权责

5.7.1、收集有关客户要求的信息并传递给工厂相关单位.

5.7.2、当生产计划/生产工艺需要发生变更时,负责与客户沟通.

5.8、生产制造

5.8.1、生产部各生产车间须使用不含限用物质中所规定之限用物质

5.8.2、依据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并作好标识.

5.8.3、制程中不良品处理.

5.8.4、治工具加工材料选用需遵照不含限用物质,对生产所有化学药品﹑耗材的使用和管理

5.9、工程部权责

5.9.1、对限用物质管制材料之承认及物料料号之编制.

5.9.2、限用物质含量管制材料的技术资料发行.

5.9.3、试作阶段样品须使用不含本程序所规定之限用物质。并确认环保材料的功能及特性质量。

5.9.4、负责有关产品规格书的编制

5.9.5、限用物质含量合格供货商之评估.

5.10、总经理权责

5.10.1、总经理对内为本公司最高经营与管理负责人

5.10.2总经理室负责限用物质含量管理的总策划和相关事件的裁决

5.10.3、法规限制或顾客要求限用物质政策审核,内/外部稽核人员的任命。

5.11、行政部、财务部权责

5.11.1.负责本部关于环境物质管理,包含公司的水电气使用情况及目标管理

5.11.2对有害物质的废弃物的管理,寻找及建立有资质的供应商,以确保有害肺弃物质100%回收。

5.11.3.监督落实各个部门的纸张及空调的使用情况,杜绝浪费的情况发生。

5.12、内审培训内容

5.12.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识。

5.12.2.ISO9001:2008和ISO14001:2004内审资格证。

5.12.3.质量环境法律法规。

6、作业内容

6.1、限用物质含量标准要求

6.2、限用物质含量检测方法镉含量测试方法参照EN 1122 (适用塑料类)

6.2.1、铅含量测试方法参照EPA 3050B(适用塑料类)﹑EPA 3052(适用混合物)

6.2.2、汞含量测试方法参照EPA 3052:1996.

6.2.3、六价铬含量测试方法参照EPA 3060A: 1996 或EPA7196A: 1992

6.2.4、PBB, PBDE 依照GE/MC或依专业ROHS检测机构(如SGS 实验室)的方法进行6.2.5、以上没有定义完全的,如果客户有增加要求将依客户最新要求为准;

6.3、本公司要求必须测试的项目(附件三)﹐如客户另有特别要求依客户要求。

6.4、限用物质含量的检测要求

6.4.1、各类材料之限用物质含量检测必须在认可的ROHS专业检测机构(如SGS/ITS/CTI试验室)检测. 6.4.2、SGS、CTI、HCT限用物质含量测试报告与物料MSDS报告有效期限为半年,保存期限为2年. 如客

户另有要求依客户要求.

6.4.3、各供货商每年定期将交联声电子之原辅料送至SGS、CTI、HCT实验室进行限用物质含量的检测,

并将检测报告呈联声文控中心保存; 或委托联声电子代送SGS、CTI、HCT实验室进行测试,测试报告由联声电子文控中心保存。

6.4.4、各供货商提交的SGS与MSDS报告在有效期前1个月品质部要进行确认,对快到有效期的SGS与

MSDS报告识别出来知会采购与供方,要求供方在有效期内提供下一份SGS与MSDS有效报告,报告提供后交文控存档管理。

6.4.5、联声品管部每年不定期抽取高风险材料如﹕五金类/塑胶类/锡线/线路板/管芯/背极/腔体/外壳/垫片/膜片

/防尘网送至SGS、CTI、HCT 实验室进行限用物质含量测试.

6.4.6、新供应商/新材料之限用物质管理依材料承认和新供应商管理要求执行.在工程部承认材料时必须附

SGS、CTI、HCT 实验室进行的限用物质含量测试报告。

6.4.7、供应商SGS、CTI、HCT检测报告必须注明详细送检时样品的抽样方式,以及使用原料之进料批号及

送检测项目,送检项目和要求必须为联声所需之材料项目;

6.4.8、联声送检之SGS、CTI、HCT报告必须注明送检材料之生产供应商和材料进料检验批号和料号,及送

样时的抽样方式.

6.4.9. 所有各供应交联声的SGS、CTI、HCT检测报告和联声送检之SGS、CTI、HCT检测报告均要经品

管部经理以上人员确认检测报告是否有效;确认内容为送检之抽样方式,检测方法,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及限用物质含量是否合乎本公司管制要求并签名确认, 确认OK的再进行登录管理, 如经确认不合乎要求,需发出《工程变更通知单》跟进处理.

6.5、对供货商之管控要求.

6.5.1、现有供货商的管理

ROHS禁用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RoHS禁用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符合RoHS指令,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产品,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特制定之。 二、范围 我司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及生产成品。 三、RoHS有关术语 3.1 RoHS法令 欧盟为了限制有害物质在电子电器产品中的使用,并透过妥善的回收及处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于2003年颁布2002/95/EC号法令,即RoHS法令(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irective)—电子电机产品之危害物质限用法令。 3.2 RoHS有毒有害物质 3.2.1 铅(Pb)吸收到体内的铅,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化合物,都会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主要症状为贫血、虚弱、便秘、腹部剧痛、麻痹、手腕脚腕的发麻等。 3.2.2 汞(Hg)哪怕吸入一点水银蒸气,就会引起中毒症状。如水银长期持续滞留在体内,可损伤内脏和神经系统。 3.2.3 镉(Cd)镉的中毒性强,如滞留在体内,会引起神经性障碍而妨碍酶的活动。 3.2.4 六价铬(Cr+6)如长期吸入高浓度的六价铬,会引起鼻中隔穿孔。它毒性强,如直接接触身体会引起皮肤炎。 3.2.5 聚溴联苯(PBB)毒性物质,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及胎儿的生长。 3.2.6 聚溴二苯醚(PBDE)毒性物质,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及胎儿的生长。3.3 我司对RoHS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规定 Pb<100PPM;Hg<5PPM;Cd<5PPM;Cr6+<5PPM;PBB<5PPM;PBDE <5PPM;属包装类的产品(如纸箱、塑料袋等)Cd+ Pb+ Hg+ Cr6+总含量小于100PPM。 3.4 均质材料 对RoHS有毒有害物质的测试,是对“均质材料”而言。“均质材料”表示无法通过机械方式分解为不同材料的某种材料;“均质”表示整体组成均匀,因此“均质材料”可以是各种塑料、陶瓷、玻璃、金属、合金、纸、板、树脂以及涂层;“以机械方式分解”表示从原理上说,材料可通过机械操作分离,如拧松、

欧盟禁限用物质

近几年,我国橡胶工业在环保和节能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欧盟(EV)发布的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对我国橡胶制品的出口形成了“绿色壁垒”,特别是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欧盟有关电子电气的RoHs指令,使我国橡胶工业面对更加严峻的局面。换一个角度看,为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在生产场所也要加强环保。橡胶工业是能耗较大的行业,面对能源日趋短缺,橡胶企业存在着潜在危机,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 笔者关注橡胶行业的环保问题已有多年,并多次呼吁橡胶行业的同行们要重视环保,期望本文能引起业界人士更大的关注。 1 环保 橡胶工业的环保包括两个课题:一是使用环保的原材料,二是尽量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1 橡胶制品原材料的环保 要求生产出来的橡胶制品不含有超过限定值的有害物质,不使用禁用的有害物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致癌物。 1.1.1 重要的环保法规 许多国家都颁布了本国的环保法规,其中欧盟最为严格,而我国却相对滞后。 欧盟成立以来,传承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共体(EC),发布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条例(Regulations)、指令(Directive)、决定(Decisions)、建议和意见(Recommendations andavice),其中以指令为最多。 欧盟重要环保法规中涉及橡胶的主要指令(下文EU-D表示欧盟指令)有: ①EU-D 67/548/EEC,系有关危险物质的分类、包装和标记的指令; ②EU-D 76/769/EEC,系有关限制销售和使用某些危险物质及制品的指令(简称RoHS指令); ③EU-D 94/62/EC,系有关包装及包装废弃物的指令,规定了四种重金属的极限值; ④EU-D 2000/53/EC,系有关报废车辆的指令(简称ELV指令)涉及铅、镉、汞和六价铬; ⑤EU-D 2002/95/EC,系有关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简称EEE RoHS指令)涉及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2006年7月1日实施。 ⑥EU-D 2003/113/EC,系禁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指令。 其他国家也有一些环保法规,重点有德国《关于有害物质的技术法规》TRGS 552、TRGS615、TRGS 905,日本《化学物质控制法》等。 特别要强调的是,只有通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可的GLP(Good LaboratoryPractice)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才能获得欧盟的认可。 1.1.2 主要的禁/限用有害物质 欧盟及其他国家环保法规对某些具有一定危险特性的物质实施了禁用和限用,这些物质中许多具有致癌性(诱导有机体突变)。 笔者综合各种资料,将可能涉及橡胶制品的主要禁/限用主要有害物质列于表1。表中致癌性资料系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发表的有关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的一系列论文获得的信息。

有害物质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害物质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进料、生产用物料、半成品、成品和制造过程中的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及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制造、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有害物质及高度关注物质管理,确保满足相关法规、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3. 职责 3.1 公司技术部负责收集最新的REACH法规要求,负责监督各职能单位对有害物质控制的相关工作的完成进度;并牵头组织编制相关标准、通知及相关整改文件。 3.2 公司品保部负责制订《有害物质清单》,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培训,负责对所有外购物料进行相应的禁用限用物质符合性抽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控制有害物质的混入。 3.3 销售部负责及时提供外部市场的最新信息及要求,负责在客户化文件中明确相关限用物质要求。 3.4 供应部负责寻找符合无有害物质要求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并负责与其签订相关合作事宜的协议,负责在与供应商的协议中签订有关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控制条款,负责对物料供方进行相关的监督及考核。 3.5 生产部负责对有害物质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总体安排及协同,负责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 3.6 原材料库负责对有控制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的物料及时和正确接收、入库、发放。 5. 内容 5.1 有害物质及绿色标识的识别与确定。 5.1.1 销售部接到顾客新产品的开发要求时,将信息反馈至技术部,通知其对新产品项目策划,技术部应识别并确定顾客要求的产品环境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及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适当时,包含公司自身策划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把顾客要求传达到相关部门。 5.1.2 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时,销售部应组织技术、品保、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并对产品中使用的禁用限用物质和生产中可能的禁用限用物质的使用和交叉污染情况及过程控制信息与顾客进行沟通。

禁用物质管理制度

禁用物质管理制度 1.目的 本制度旨在严密管控禁用物质,以符合《GB/T 30512-2014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及其它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的特殊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类型的产品设计、采购、检验、制造和交付整个过程。 3.名词定义 3.1 《GB/T 30512-2014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3.2 禁用物质定义及含量限制 3.2.1 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或客户要求而禁止使用的某种或某些物质; 3.2.2 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或客户要求,某种或某些物质被规定了含量限制,禁止超过含量限制的物质也称为禁用物质; 3.2.3 禁用物质含量限制:无石棉,铅或其化合物≤0.35%,汞或其化合物≤0.1%,镉或其化合物≤0.01%,六价铬≤0.1%,多溴联苯≤0.1%,多溴联苯醚≤0.1%(以上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3.3 管控物料: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产品的所有原材料和外购外协件(如电镀、金属和非金属等物料)。 4.职责 4.1技术部、采购部、品质部、制造部、销售部和仓库等部门负责禁用物质管理制度的执行,同时进行过程监督; 4.2供应商必须按照本制度要求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并对禁用物质进行有效管控,定期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的禁用物质检测报告。 5.作业程序 5.1 设计开发阶段的管控 5.1.1 对于设计研发的新产品中所使用到的新物料,要求必须是供应商已经送国家或客户认可的第三方试验室测试过并取得合格报告的物料,没有取得合格报告的物料,一概不得使用。在技术部使用新物料之前,由采购部要求供应商提供禁用物质检测报告,送达我司品质部复核存档; 5.1.2 当技术部开发新产品中使用到的旧物料,必须是已检验入库储存的合格物

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符合国际环境技术标准、欧盟及其他客人的要求,对环境管理物质作出适当的管理,并能追随世界环保趋势。透过对供货商所交产品中环境管理物质及制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管理物质污染的规范管理,确保我司生产之产品符合法令法规以及客户的环境管理物质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制程品、(出货)成品的管制。 3. 权责单位 3.1 业务部:负责客户环保要求的收集、整理及客户反馈之环境管理物质异常信 息的沟通、处理或传递。 3.2 采购部:负责向供货商提出我司环保要求并督促其提供我司要求的所有环保 数据;主导对供货商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监察;环保材料的标识管 理。 3.3 品质部:负责对原材料及成品、制程设备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检查及环保数 据的整理,当数据过期时,负责通知采购部联络供货商重新提供最 新之证明数据,协助对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物质的监察。 3.4 生产部:防止生产中混入含有环境管理物质之污染物,负责物料标识及使用 状况记录。 3.5 人事部: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有关环境管理物质的教育培训。 3.6 研发部: 负责在设计新产品时参照环境管理物质标准,满足法律、法规及客户 环保的要求。

3.7 环保推行小组: 3.7.1 制订及修改环保要求之标准。 3.7.2 向公司各部门传达相关环保信息,环境异常事件的沟通处理,有争议时由 “管理者代表”进行裁决。 3.7.3 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审核,并由“管理代表”批准。 3.7.4 实施环境管理物质的教育培训。 3.7.5 实施环境管理物质的内部监察。 4. 定义 4.1 环境管理物质:会对地球环境及人体产生显著影响且由本公司规范之物质。 4.2 环境异常:指组织(公司)的环境表现(行为)违反环境法法规,或不符合本 公司环境政策及目标指针要求,及产品不符合客户的环保要求,产 品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 4.3 变更:批量生产开始时为起点,变更产品的“生产地点”、“生产工厂”、“检查方 法”、“交易单位”、“生产方法”、“生产设备”、“生产人员”、“零部件、材 料”等有关内容的所有变更。

禁止吸烟管理制度

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做好公司的环境卫生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 保证产品质量, 保障员工身 体健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辖区域范围。 三、适用对象 公司全体员工、临时工及外来人员。 四、原则 公司禁止吸烟工作采用“限定场所、部门负责、加强引导、严格管理、群众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 五、管理规定 1. 可吸烟区域的设定 公司划分可吸烟区域与禁止吸烟区域,可吸烟区域包括厂区中门卫、前 门卫、 科室办公室、 锅炉房、 制冷机房操作间、 维修车间、 招待所客房、 职工宿舍、及厂区指定吸烟室、吸烟点,厂区内其它场所禁止吸烟、游 烟。 符合消防防火要求,设置灭火器材; 设置明显的标识; 与非吸烟室、非吸烟点隔离; 远离人员密集和行人必经的通道;

有专门存放烟头的容器,不随地乱扔烟头与烟灰; 有专人管理,负责清扫。 公司根据以确定吸烟室、吸烟点并制作统一醒目的可吸烟标识。 2. 遵守事项 应在吸烟室、吸烟点吸烟,不得在禁止区域吸烟。 吸烟时应使用烟灰缸,禁止多人同时在吸烟室、吸烟点吸烟,吸烟时不 得大声喧哗吵闹。 点火的火柴及吸剩的烟头应确保熄灭后放入烟灰缸, 烟灰缸中应随时保 持有水。清理烟灰缸时应彻底确认烟灰缸内物质已完全熄灭。 废弃的打火机不得扔在烟灰缸内,各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理。 吸烟完毕后,应清理吸烟场所。 3.禁止吸烟区域 公司确定的吸烟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 六、处罚规定 办公室负责公司禁止吸烟管理工作,对各部门和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实施监 督、检查、考核,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具体处罚细则如下: 1.在吸烟室、吸烟点以外的禁烟区域内吸烟的,发现一次罚款 20元,同时扣其直接主管人10元。 2.在吸烟室、吸烟点内乱扔烟头、烟灰的,发现一次罚款50元。 3.对不听劝阻、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的罚款200元。 4.对因违反此管理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实际损失赔偿,造成重大损失的报上级司法部

禁用物质管理制度范文

禁用物质管理制度 1

禁用物质管理制度 1.目的 本制度旨在严密管控禁用物质,以符合《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及其它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的特殊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类型的产品设计、采购、检验、制造和交付整个过程。 3.名词定义 3.1 《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3.2 禁用物质定义及含量限制 3.2.1 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或客户要求而禁止使用的某种或某些物质; 3.2.2 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或客户要求,某种或某些物质被规定了含量限制,禁止超过含量限制的物质也称为禁用物质; 3.2.3 禁用物质含量限制:无石棉,铅或其化合物≤0.35%,汞或其化合物≤0.1%,镉或其化合物≤0.01%,六价铬≤0.1%,多溴联苯≤0.1%,多溴联苯醚≤0.1%(以上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3.3 管控物料: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产品的所有原材料和外购外协件(如电镀、金属和非金属等物料)。 4.职责 4.1技术部、采购部、品质部、制造部、销售部和仓库等部门负责禁用物质管理制度的执行,同时进行过程监督; 4.2供应商必须按照本制度要求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并对禁用物质进

行有效管控,定期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的禁用物质检测报告。 5.作业程序 5.1 设计开发阶段的管控 5.1.1 对于设计研发的新产品中所使用到的新物料,要求必须是供应商已经送国家或客户认可的第三方试验室测试过并取得合格报告的物料,没有取得合格报告的物料,一概不得使用。在技术部使用新物料之前,由采购部要求供应商提供禁用物质检测报告,送达我司品质部复核存档; 5.1.2 当技术部开发新产品中使用到的旧物料,必须是已检验入库储存的合格物料,包含有供应商提供的有效第三方试验室检测报告; 5.1.3 技术部制作完样件后,要求将样件所用的物料记录下来,具体内容包括物料的规格、型号、日期和批次等信息,以便于物料追溯。 5.2 对供应商的管控 5.2.1 对物料供应商的评估以该供应商定期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作为该物料供应商符合禁用物质要求评估之最重要的依据; 5.2.2供应商按要求提供第三方试验室相应的禁用物质检测报告,报告有效期一般情况下为一年,供应商在原检测报告有效期满之前三个月内,必须提交新的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并送达我司品质部复核存档; 5.2.3当供应商生产设备、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等发生变更时,必须重新提交国家或客户认可的第三方试验室禁用物质检测报告并送达我司品质部复核存档; 5.2.4 如果供应商有投机取巧、不负责任地以修改过期检测报告,造

环境管控物质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环境有害物质的管制,减少环境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提供满足客户需求之产品,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过程及进出库管理 3.定义 环保物质: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 4.职责 管理代表:负责监督各部门执行本程序。 文控中心:负责收集与环境有害物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 业务部: 负责接收或收集客户对产品环保方面的要求并传达给公司内部相关部门; 负责环保产品出货后的跟踪管理,包括客户投拆的接收、处理等; 品管部: 负责组织推动环保工作,全员须参与环保工作的实施; 负责原料、制程、成品中环境有害物质的检验; 5.程序内容 环保供方选择:依《供应商管理程序》 环保供方评定:依《供应商管理程序》 材料认证:工程部、质管部认证新材料时,要求供方提供材料成分表、限用物质的测试报告,并需与相关法律法规、客户要求及本公司《环境有害物 质管理标准》规定相符。 环保物料的供应:依据《供应商管理程序》对合格供方的要求。 供方管理

采购与环保供方签订《供应商原料安全承诺书》,规定对环保供方的要求。 制程管理 进料 对环保来料的要求:要求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测试报告并检查标识是否明显﹑正确同时应注意每批来料的检验报告及材料证明书。 仓库管理 所有的环保物质入库前,仓管员需检查其本体上或其外包装上是否有环保标签。如无环保标签或放区域的标色牌均以绿色为基调; 仓库应根据环保要求,划分专门的环保材料区与成品区, 区域应有明显的环保标识,标识不明,退回原单位或按非环保物质处理; 发料 仓管员应注意维护环保标签的完整性;经领出再退回的材料若有标识不清或包装不完整,在无法断定为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时则退回原单位或转为普通料。 生产 计划部开单时需在《生产通知单》注明产品的环保要求。 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环保原材料与非环保原材料混用,应严格使用包装上有环保标签的材料如有不明状态材料且无法实现追溯时,此类材料按非环保材料处理。 生产中的环保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箱(框)上显眼处应有环保标签,尤其是不良品或尾数。 环保不良品在返修时需维护环保标签的完整性,如遇标签破损需即时补充标识,严禁对无环保标识的物料和产品随意贴环保标签。 环保产品包装时须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并注意标识与隔离,包装好后,

CVTC+22001-2015+汽车零件和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企业标准 CVTC 22001—2015 代替CVTV 22001-2013 汽车零件和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 Automotive parts and material—Requirements of prohibited limited substances 2015-05-15发布 2015-05-15实施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 d src="/pic/view?ih=rn=100doc_id=482dc5569e314332396893f8o=png_6_0_0_0_0_0_0_892.8_12 62.879pn=1iw=ix=sign=d8709ff47b8a60394611551316aca379type=1iy=aimw=app_ver=2.9.8.2ua =bd_800_800_IncredibleS_2.9.8.2_2.3.7bid=1app_ua=IncredibleSuid=cuid=fr=3Bdi_bear=WIFIfro m=3_10000bduss=pid=1screen=800_800sys_ver=2.3.7" alt="CVTC 22001-2015 汽车零件和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 /> d src="/pic/view?ih=rn=100doc_id=482dc5569e314332396893f8o=jpg_6_0_______pn=1iw=ix=sig n=d8709ff47b8a60394611551316aca379type=1iy=aimw=app_ver=2.9.8.2ua=bd_800_800_Incre dibleS_2.9.8.2_2.3.7bid=1app_ua=IncredibleSuid=cuid=fr=3Bdi_bear=WIFIfrom=3_10000bduss= pid=1screen=800_800sys_ver=2.3.7" alt="CVTC 22001-2015 汽车零件和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 /> 布 CVTC 2200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本标准)代替CVTC 22001-2013,与CVTC 22001-2013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4.1增加了B类禁限用物质; ——4.2 增加了不同禁限用物质的分类管控方法; ——5.2增加了禁限用物质检测的拆分细则; ——5.3修改了禁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统一按照GB/T 3051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A类禁限用物质的测试; ——6.2.1 按照最新的六价铬试验方法修改了六价铬的合规判定原则; ——附录C新增了B类禁限用物质清单、检测方法及限值要求。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车身及造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车身及造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茜、杨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VTC 22001-2010; ——CVTC 22001-2013。 CVTC 22001-2015 汽车零件和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件和材料中禁限用物质的管控要求、检测方法及合规判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CVTC)开发设计的车辆以及这些车辆上的全部零件和材

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实验室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1目的 1.1规范实验室药品试剂的管理,遵循既有利于使用,又保证安全的原则,管好用好化学品,加强安全教育。 1.2为确保试验室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规范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2范围 2.1实验室内所用药品试剂及标准物质。 3职责 3.1 药品试剂保管人员严格执行药品保管制度,做到药品试剂的安全保管和使用领取。 3.2标准物质的购置由化学分析责任人提出申请,经试验室主任审批后,材料员到国家标准物质管理中心购买。 3.3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操作人员药品试剂的安全使用。 3.4实验室操作人员准确掌握试剂药品的安全使用,防止出现误操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标准物质购置计划的审核与标准物质报废的批准。

3.5检验组负责监督对标准物质管理的执行情况,及报废的审核。 4药品试剂及标准物质的保管 4.1化学试剂应指定专人保管,并有账目。 4.2标准物质购入后,有理化检验工程师与化学分析室负责人共同检查验收。化学分析责任人负责上账登记、标识并设专人保管,填写标准物质管理一览表。 4.3在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及化学性质不同或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试剂应分柜存放。 4.4受光照易变质、易燃、易爆、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试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易燃、易爆物应远离火源。 4.5易挥发试剂应贮存在有通风设备的房间内。 4.6剧毒试剂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 4.7试剂使用应有记录,剧毒试剂的领用需实验室负责人签字。 4.8配制的试剂应贴上标识,注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时间、有效期及配制人。 4.9定期检查试剂是否过期,过期试剂应及时妥善处理。 4.10配制的试剂除有特殊规定外,存放期不应超过3个月。 4.11应定期检查试剂是否齐全,所缺试剂应及时申请购买。

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

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

为加强邮政行业安全管理,防止禁止寄递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妥善处置进入寄递渠道的违禁物品,维护寄递渠道安全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及《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寄递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寄递安全管理;监督指导寄递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依法对寄递企业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查处违法收寄禁寄物品行为。 第五条用户交寄邮件、快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寄物品的规定,不得交寄禁寄物品,不得在邮件、快件内夹带禁寄物品,不得将禁寄物品匿报或者谎报为其他物品交寄。 第六条寄递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示并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本规定及相关指导目录。 第七条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对禁寄物品的防范意识、辨识知识和处置能力。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八条寄递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依法当场验视用户交寄的物品是否属于禁寄物品,以及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等是否与寄递详情单所填写的内容一致,防止禁寄物品进入寄递渠道。 第九条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检查设备,安排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员对邮件、快件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条寄递企业应当制定禁寄物品处置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并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寄递过程中发现禁寄物品

的,应当按照预案规定妥善处置。 第十一条寄递企业完成收寄后发现禁寄物品或者疑似禁寄物品的,应当停止发运,立即报告事发地邮政管理部门,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发现各类枪支(含仿制品、主要零部件)、弹药、管制器具等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二)发现各类毒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三)发现各类爆炸品、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应当立即疏散人员、隔离现场,同时报告公安机关; (四)发现各类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感染性等危险物品的,应当立即疏散人员、隔离现场,同时视情况报告公安、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 (五)发现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非法出版物、印刷品、音像制品等宣传品的,应当及时报告国家安全、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 (六)发现各类伪造或者变造的货币、证件、印章以及假冒侵权等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七)发现各类禁止寄递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野生动物行政主管等部门; (八)发现各类禁止进出境物品的,应当及时报告海关、国家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

禁用限用有害物质清单及标准

禁用限用有害物质清单及标准

禁用限用有害物质清单及标准 生效日期: SF-CMS-QR-01E 注: 1、对于以上禁用的有害物质,供货商现在可以书面承诺不含有。 2、以上带“★”的禁用有害物质,要求供货商提供检测机构(如:SGS、ITS、TUV)的检测报告。

3、规定为限用的有害物质,供货商提供的物料如果含有,请制订减少使用计划,以至达到禁用。 4、此清单所禁用/限用的有害物质是根据:欧盟RoHS指令、REACH法规、SS-00259最新版、Delta <10000-0162>要求以及其它客户要求中最为严格的要求。 供货商已知悉以上内容,请负责人签名、盖公司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应商不使用有害物质协议书 甲方: 乙方(物料供应商): 为了建立全球的绿色家园及应对欧盟RoHS指令和REACH法规,甲方为持续改进IECQ 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并修改了《禁用/限用有害物质清单及标准》。坚持不断的遵守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的方针:禁止和限制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提升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为客户和社会提供绿色产品。为此,甲方对各已方(物料供应商)作如下的要求:1、乙方供给甲方的原料或辅料如现在能承诺不含或不使用甲方《禁用/限用有害物质清单及 标准》中规定的有害物质的,请即时传真或速递《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物质承诺书》于甲方采购部,同时提供RoHS 2.0中规定的有害物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如有必要时,甲方有权到乙方抽样给有资质的外部机构检测,检测费用由乙方支付,以此来确保其真实性。 2、乙方供给甲方的原料或辅料如不能承诺不含或不使用有害物质的供应商,请尽快送样到 权威机构检测,证明是否含有鹰达行《禁用/限用有害物质清单及标准》中所规定的有害物质。 3、检测也可委托甲方进行,但必须是书面委托,且经双方确认后生效,检测费用由乙方承 担。 4、如乙方在指定的检测机构已经进行了产品检测,且保证产品是按相同工艺相同原料生产 的,甲方视其产品检测报告有效。 5、如乙方改变原材料供应商、工艺等生产时,请一定重新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和保证书。 6、请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和后果均由乙方负责 赔偿和承担。 7、希望各乙方(物料供应商)也建立不使用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实施RoHS指令和遵守REACH 法规,建立绿色生产平衡,乙方也必须不定期对其供应商进行考核验证,保证其物料来源及生产过程不受污染。 10、此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签名及盖章后生效。 此协议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的采购合同的补充,请各乙方务必予以配合为谢!

有害物质管理规定

有害物质管理规定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目的 为确保我公司提供的产品符合与环境有害物质减免有关的法律法规、指令以及客户的要求。 二、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司原辅料、外协加工品、制程品、成品(包括包装)的环境有害物质的管控。 三、职责 业务部:负责客户环保物质要求的识别、确定,有关环境物质要求的内外部沟通、处理或传递。 采购部:负责购买合格供方之材料,并联合品质部对供应商进行稽核,要求其签订环保协约,定期收集 更新SGS测试报告及MSDS资料。 工程部:负责承认材料符合环保法规及客户要求。 仓库组:负责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示,划区存放,同时对进出库进行管控. 生产部:负责按单生产及防止制程交叉污染。. 品质部:负责对环保材料从进料到制程及成品出货,均需作有效的全程物料管控。负责对全体员工开 展环境有害物质的教育训练工作,并负责建立相关的体系文件﹐以及记录的归档; 四、定义 .环境有害物质(EHS:ENVIRONMENTALHAZARDOUSSUBSTANCES):零件﹑材料等里含有的物质或是制造时使用的物质,对人体及地球环境有明显的环境影响的物质; .管理级别------------------按照以下3种管理级别进行管理. (a).1级:对于该物质及其用途立即禁止使用; (b).2级:对于该物质及其用途规定一定时期予以禁止.超过表中规定的日期之后,不能在部件及材料 中使用,到达期限时指定为“1级”. (c).3级:目前虽然没有规定日期以及削减目标,但指定了计划削减在部件中、材料中含量的物质及其用途. .含有----------------------含有系指无论是否有意﹐所有在产品的部件﹐设备或使用的材料中添加﹐填 充﹑混入或粘附的物质(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无意混入或粘附于产品中的物质)。 .杂质----------------------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作材料使用﹐在精制过程中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 的(naturalimpurity)﹐或者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而在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此外﹐为了与 主原料加以区别﹐在为了改变材料的特性而使用称为“杂质”时﹐也按“含有”处理。 但是﹐在制造半导体设备等使用的掺杂剂(Dopant)﹐虽然是有意添加的﹐但实质上在半导体设备中 仅有极微的残存﹐这种情况不作为“含有”处理。 瑞士通用集团,总部於1878年在瑞士日内成立.(瑞士通用集团与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 合资成立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国际论证服务部亦於同时成立. 物质安全资料表 诱导结合等离子 检测仪器,X射线莹光光谱仪.用来分析各种物质中的元素成份 绿色伙伴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精心整理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1.目的 确保设计、采购与制造符合环保要求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之产品其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符合国际/区域/国家/客户管制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2.2.1 2.2 2.3 2.4 2.5 3.3.1 3.2 3.3 3.4 3.5 3.6 4.定义 4.1环境管理物质(CES):ControlledEnvironmentalSubstance ,是指对地球环境和人体有显著不良影响(含间接影响)的物质。 4.2WEEE(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提出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污染防治和再利用,再循环和恢复的强制要求﹐规定成员国应在2005/8/13前建立允许最终拥有者和销售商将废弃物送回的系统;在2006/12/31前建立回收、和再利用、再回收的新目标。

4.3ROHS(RestrictionofHazardousSubstances)﹕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指令中所指的有害物质主要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PBB)﹑聚溴二苯醚(PBDE)六种。到2006/7/1后﹐含有以上六种物质的产品禁止出现在欧盟市场。 4.4 均质材料:用机械方法拆分到不能再拆分的最小单元。 4.5 WIP:WorkinProcess 在制品。 4.6 SIP:StandardInspectionProcedure 标准检验规范。 4.7 、PCB 料。 4.8 (包4.9 用(含制程)的零部件和副资材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书面证明。 4.14 不使用证明书(产品用):由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含制程)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书面证明。 4.15 合格品:经确认,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之零部件和副资材(辅材)。 4.16 不合格品:经确认,没有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之零部件和副资材(辅材)。 4.17 不符合NC(Non-Compliance) 5 职责:

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标准

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不同消毒对象所用消毒剂的原料清单,包括对人体皮肤粘膜、对医疗器械、对生活饮用水、对餐饮具、对瓜果蔬菜、对物体表面及对环境消毒所用消毒剂的原料成分清单。同时规定了消毒剂配方中的禁用、限用物质。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从事消毒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也适用于经销和使用进口消毒剂的部门、单位或个人。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本标准规定的消毒剂,包括化学类、金属类、植物类及生物类及由发生器或生成器产生的臭氧及臭氧水、酸性氧化电位水、二氧化氯等。 3.2 活性物质 active substance 在消毒剂配方中,对有害微生物具有广谱或者特殊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的物质。 3.3 惰性成分inactive substance 在消毒剂配方中,起防腐蚀、护肤、稳定、定剂型、调解酸碱度等作用的非活性物质。 3.4 CAS编码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number 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为化学物质制订的登记号,该号是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3.5

HSF-无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最全版要点

1.目的 为了规范环境管理物质的控制措施保证有效的达到客户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我司制造的产品所包含的所有原/辅料、成品、半成品、生产过程控制、出货管理,以及环境品质异常(含客户端)的处理。 3.权责 3.1管理组(无有害物质管理组,见附件一) 3.1.1 授权于公司最高管理者,代表公司最高管理者行使组织的无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 持续性运行的推动、稽核检查等管理,异常处理,是负责日常环境事务的处理机构。 3.1.2 由公司最高管理者聘任并授权无有害物质管理者代表组建无有害物质管制组,其组员一般由开发 部、品保部、制造部、供应链等公司职能部门的主管或其代理人组成。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向公司最 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签发公司级环境管理物质管理文件,主持管理组进行日常管 理工作。 3.1.3 主持每年度的环境管理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有效性评价和修正管理工作,环境管理方针、目标经 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执行。 3.1.4 及时收集有关环境管理物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顾客要求等信息,根据行业市场和客户等环境管 理物质的管理需求,“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起草公司《无有害物质控制标准》和适时更新,确保其充分、持续有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评价(一般同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和内审一起进行,每年两次)。 3.1.5 根据行业市场和客户等环境管理物质的管理需求,批准公司《环境管理物质削减计划》 3.1.6 规划从原材料到产品各工段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物质的管制方式,并延伸到供应商环境管理物质的管 理及监查评价。 3.1.7 配合人事培训单位组织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及推广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相关教育培训。 3.1.8 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的主导分析及处理管理。 3.2业务:定期收集客户HSF管制标准,并及时通知厂内相关权责单位。 3.3采购: 3.3.1 依据公司内部管制标准,贯彻执行“绿色采购”原则,选择适当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HSF管理。 3.3.2与供应商确定对此管制标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承诺不使用环境管理物质并签署《环保合约》 3.3.3 督促供应商进行环保管制及时提供相关检验报告(国家认可的实验室环境管理物质测试报告,一般 一年一次,下同)/MSDS(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下同)等数据报告、资料。 3.3.4 参与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及处理。 3.4开发: 3.4.1 以开发“环保”产品和制造“环保”产品为原则,并依照客户要求在产品规格书、图面等技术文件中,标 识环境管理物质要求。 3.4.2 在样品评估阶段落实各项环境管理物质的风险评估,包括环境管理物质的调查回复管理。新材料和 新工艺产品要及时提交实验室测试。并在开发阶段落实各项环境管理物质的风险评估。 3.4.3 参与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的分析及处理。 3.5制造: 3.5.1 生产过程中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管理:生产原材料、辅材、设备,生产场地环境物质管理、标识等。 3.5.2 进行设备、治具的验证(包含4M1E变更的环保确认),确保无重金属及其它环境管理物质的污染。 3.5.3 确保制造现场与产品相关物料、辅料已被公司《无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覆盖,不得随意添加或使用 未受控物料、辅料。机台清机(模),需有环保确认和记录在《机台维修记录表》上。 3.5.4 确保与各环境管理物质相关的在制品已实施严格的LOT登录,具备完整的追溯性。其废料(含料头、 料柄、废品等)须遵守《产品标识与状态标识管理程序》管理,防止混料、误用和污染其它物料。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1.目的 确保设计、采购与制造符合环保要求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之产品其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符合国际/区域/国家/客户管制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2.适用范围 供货商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及其制造生产过程; 外包厂商之制程,半成品,成品; 公司生产的零部件/成品; 零部件规格书所规定的辅助材料; 零部件生产制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物料等。 3.相关文件 《塑料-镉测定-湿式分解法》(EN1122:2001) 《(重金属测定)酸分解法》(EPA3050B) 《教育训练管理程序》()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GB16483-20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ISO11014-1﹕1994) 客户要求 4.定义 环境管理物质(CES):ControlledEnvironmentalSubstance,是指对地球环境和人体有显着不良影响(含间接影响)的物质。(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提出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污染防治和再利用,再循环和恢复的强制要求﹐规定成员国应在2005/8/13前建立允许最终拥有者和销售商将废弃物送回的系统;在2006/12/31前建立回收、和再利用、再回收的新目标。 (RestrictionofHazardousSubstances)﹕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指令中所指的有害物质主要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PBB)﹑聚溴二苯醚(PBDE)六种。到2006/7/1后﹐含有以上六种物质的产品禁止出现在欧盟市场。 均质材料:用机械方法拆分到不能再拆分的最小单元。 :WorkinProcess在制品。 :StandardInspectionProcedure标准检验规范。

化妆品中的禁限用物质

化妆品中的禁限用物质 化妆品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料安全至关重要。原料使用必须符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要求,不得超标使用限用物质,不得违法添加禁用物质。 化妆品中常见限用物质有防晒剂、去屑剂、防腐剂等,只要不超过法规要求的剂量使用在产品中便是安全的。 化妆品中常见非法添加的禁用物质有糖皮质激素、汞、抗生素(氯霉素、甲硝唑)、苯酚。1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医疗用药物,如999皮炎平,肤轻松、艾洛松、皮康王等。具有抑制炎症、减轻症 状的作用,如一些不良厂家将激素掺进嫩肤、美白的化妆品中蒙骗消费者,消费者长期使用 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皮肤就会产生如同上瘾的症状,只要停用,过敏症状就会加重。2汞 俗称水银,属于重金属的一种,不得作为原料添加。使用汞超标严重的祛斑类化妆品,除了对皮肤产生直接危害外,汞也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神经系统、肾脏、造血系统、肝脏以及生殖系统,造成不孕不育。 3抗生素 能杀灭细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化妆品中抗生素违规添加多见于祛痘、除螨类化妆品,起到祛痘效果。消费者使用起来可能对于消除红肿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类抗生素的物质不能长期使用,面部长期小剂量的接触抗生素一方面可以诱导耐药菌株的出现,另外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皮肤的过敏或者是药疹。 4苯酚 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对人体皮肤及粘膜有腐蚀性,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可能导致皮炎,严重可以致癌致畸。

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完整版

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邮政行业安全管理,防止禁止寄递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妥善处置进入寄递渠道的违禁物品,维护寄递渠道安全畅通,促进邮政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及《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和使用寄递服务活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禁止进出境物品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禁止寄递物品(以下简称禁寄物品),主要包括: (一)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物品; (二)危及寄递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感染性、放射性等各类物品; (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 具体禁寄物品详见附录《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 第四条邮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指导提供寄递服务的企业(以下简称寄递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督促企业加强寄

递安全管理;监督指导寄递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依法对寄递企业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查处违法收寄禁寄物品行为。 第五条用户交寄邮件、快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寄物品的规定,不得交寄禁寄物品,不得在邮件、快件内夹带禁寄物品,不得将禁寄物品匿报或者谎报为其他物品交寄。 第六条寄递企业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示并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本规定及相关指导目录。 第七条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对禁寄物品的防范意识、辨识知识和处置能力。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八条寄递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依法当场验视用户交寄的物品是否属于禁寄物品,以及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等是否与寄递详情单所填写的内容一致,防止禁寄物品进入寄递渠道。 第九条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检查设备,安排具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员对邮件、快件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条寄递企业应当制定禁寄物品处置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并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寄递过程中发现禁寄物品的,应当按照预案规定妥善处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