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等差等比数列综合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等比数列共有三项,如果把第二项加上4所得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加上32所得三个数成等比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

解:等差数列为d a a d a +-,,

∴ ?????=++--=+?-2

2

)32)(()4()()(a d a d a a d a d a

∴ ?????=-+-+-=-)

2()(32)()1(168222222a d a d a a a d a

∴ 2

23232168a d a a =-++-

0432=-+d a 代入(1)

16)24(3

1

82+-?-=-d d

0643232=+-d d 0)8)(83(=--d d

① 8=d 10=a ② 38=d 9

26=a ∴ 此三数为2、16、18或92、910-、9

50

[例2] 等差数列}{n a 中,3931-=a ,76832-=+a a ,}{n b 是等比数列,)1,0(∈q ,21=b ,}{n b 所有项和为20,求:

(1)求n n b a ,

(2)解不等式

2211601

b m a a m

m -≤++++Λ

解:(1)∵ 768321-=+d a ∴ 6=d ∴ 3996-=n a n 2011=-q b 10

9

=q ∴ 1

)10

9(

2-?=n n b 不等式10

921601)

(21

21??-≤++?+m a a m m m

)1(1816)399123936(2

1

+??-≤-+-?

m m m m 0)1(181639692≤+??+-m m m

032122≤+-m m

0)8)(4(≤--m m }8,7,6,5,4{∈m

[例3] }{n a 等差,}{n b 等比,011>=b a ,022>=b a ,21a a ≠,求证:)3(≥

解:q a d a b a 1122=+?= ∴ )1(1-=q a d

d n a q a a b n n n )1(111---=--)]1)(1()1[(11----=-q n q a n

)]1)(1()1)(1[(321---+++-=--q n q q q a n n Λ )]1()1)[(1(21--++-=-n q q a n Λ

)]11()1()1()1)[(1(321-+-++-+--=--q q q q a n n Λ*

)1,0(∈q 01<-q 01<-n q ∴ 0*> ),1(+∞∈q 01>-q 01>-n q ∴ 0*>

∴ N n ∈ 3≥n 时,n n a b >

[例4] (1)求n T ;(2)n n T T T S +++=Λ21,求n S 。

解:???=-=????=+++-=+++221

04811598

7654d a a a a a a a a Λ

n T 中共12-n 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

11~-n T T 共有数1222112-=+++--n n Λ项

∴ n T 的第一个为2)12(211

21?-+-=--n n a

∴ 2)12()2(2

1

)232(2

111

?-?+-?=---n n n n n T

122112222232-----+?-=n n n n 2222323+-?-?=n n

n n T T T S +++=Λ21

)]22()222[(3232220+-++-+++=n n ΛΛ

]21)21(241)41(1[33-----?=n n 2423143+?--=+n n

)12)(232(232244--=+?-=n n n n 1221-+++=n a a a Λ

[例5] 已知二次函数)(x f y =在2

2

+=t x 处取得最小值)0(42>-t t ,0)1(=f

(1)求)(x f y =的表达式;

(2)若任意实数x 都满足等式)]([)()(1

x g x b x a x g x f n n n +=++?为多项式,

*N n ∈,试用t 表示n a 和n b ;

(3)设圆n C 的方程为2

22)()(n n n r b y a x =-+-,圆n C 与1+n C 外切),3,2,1(Λ=n ;

}{n r 是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记n S 为前n 个圆的面积之和,求n n S r ,。

解:(1)设4

)22()(2

2t t x a x f -+-= 由0)1(=f 得1=a ∴ 1)2()(2

++-=x t x x f (2)将)]1()[1()(+--=t x x x f 代入已知得:

1)()]1()[1(+=+++--n n n x b x a x g t x x

上式对任意的R x ∈都成立,取1=x 和1+=t x 分别代入上式得:

???+=++=++1

)

1()1(1n n n n n t b a t b a 且0≠t ,解得]1)1[(11

-+=+n n t t a ,])1(1[1

n n t t

t b +-+=

(3)由于圆的方程为2

22)()(n n n r b y a x =-+-

又由(2)知1=+n n b a ,故圆n C 的圆心n O 在直线1=+y x 上

又圆n C 与圆1+n C 相切,故有111)1(2||2++++=-=+n n n n n t a a r r

设}{n r 的公比为q ,则

?????>

<+=+>

<+=+++++2)1(21)1(22

111

n n n n n n t q r r t q r r <2>÷<1>得11+==+t r r

q n

n 代入<1>得2

)1(21

++=

+t t r n n

∴ 1

)

1()(2

221222

21

--=

+++=q q r r r r S n n

n ππΛ

]1)1[()

2()1(223

4-+++=n t t t t π

[例6] 一件家用电器现价2000元,可实行分期付款,每月付款一次且每次付款数相同,购买后一年还清,月利率为0.8%,按复利计算(每一个月的利息计入第二个月的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1.1008

.112

=

分析:这是一个分期付款问题,关键是计算各期付款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的利息,并注意到各期所付款以及所生利息之和,应等于所购物品的现价及这个现价到最后一次付款所生利息之和。

解析一:设每期应付款x 元

第1期付款与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利息之和为11

)008.01(+x 元,第2期付款与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利息之和为10

)008.01(+x 元,……,第12期付款没有利息,所以各期付

款连同利息之和为x x 1

008.11

008.1)008.1008.11(1211

--=

+++Λ 又所购电器的现价及利息之和为12

008.12000?

1212008.120001008.11

008.1?=--x 解得1761

008.1008.11612

12

=-?=x 元 ∴ 每期应付款176元

解析二:设每期付款x 元,则

第1期还款后欠款x -+?)008.01(2000

第2期还款后欠款x x x x --?=-?-?008.1008.12000008.1)008.12000(2

……

第12期还款后欠款为x )1008.1008.1(008.12000101112

+++-?Λ

第12期还款后欠款应为0 ∴ 0)1008.1008.1(008

.12000101112

=+++-?x Λ

解得1761

008.11008.1008.120001212

=--?=

x 元 ∴ 每期应还款176元

[例7] 设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对任意+∈N n 都有

2213

3231)(n n a a a a a a +++=+++Λ,记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1)求证:n n n a S a -=22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若a

n n n b 2)1(31?-+=-λ,(λ为非零常数,+∈N n ),问是否存在整数λ,使

得对任意+∈N n 都有n n b b >+1。

解:(1)在已知式中,当1=n 时,2

131a a = ∵ 01>a ∴ 11=a

当2≥n 时,3313231n n a a a a ++++-Λ2

121)(n n a a a a ++++=-Λ ① 2

121313231)(--+++=+++n n a a a a a a ΛΛ ② ①-②得)222(1213

n n n n a a a a a a ++++=-Λ

∵ 0>n a ∴ n n n a a a a a ++++=-1212

222Λ,即n n n a S a -=22 ∵ 11=a 适合上式 ∴ )(22

+∈-=N n a S a n n n (2)由(1)知,)(22

+∈-=N n a S a n n n ③ 当2≥n 时,112

12----=n n n a S a ④

③-④得112

12)(2---+--=-n n n n n n a a S S a a 112--+=+-=n n n n n a a a a a

∵ 01>+-n n a a ∴ 11=--n n a a

∴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1,可得n a n =

(3)∵ n a n = ∴ n n n a n n n n

b 2)1(32

)1(311

?-+=?-+=--λλ

[例8] 已知点),(n a a n A 为函数1:21+=

x y F 上的点,),(n n b n B 为函数x y F =:2上的

点,其中*

N n ∈,设)(*N n b a c n n n ∈-=

(1)求证:数列}{n 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2)试比较n c 与1+n c 的大小。 (1)证:由已知12+=

n a n ,n b n = ∴ n n b a c n n n -+=-=12

假设}{n c 是等差数列,则必有Λ3122c c c +=(1) 而)25(2)212(2222-=-+=c

4102)313()111(2131-+=-++-+=+c c

由(1)5210252=?+=

?矛盾

∴ }{n c 不是等差数列

假设}{n c 是等比数列,则必有312

2c c c ?= 即)310)(12()25(2

--=-

1023)51(6--=- 即52147=矛盾

∴ }{n c 不是等比数列

综上所述,}{n 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2)0)1(1)1(21>+-++=

+n n c n 012>-+=n n c n

∴ )

1(1)1(11)

1(1)1(2

22

21++++++=

-++-++=

+n n n n n

n n n c c n

n

∵ 1)1(1022++<+<

n n

10+<

1(1)1(102

2<++++++

∴ 101

<<+n

n c c 又∵ 0>n c ∴ 1+>n n c c

[例9] 设)2()(+=

x a x x f ,)(x f x =有唯一解,1003

1)(1=x f ,)()(*

1N n x x f n n ∈=+

(1)求2004x 的值;

(2)若40094-=n n x a 。且)(2*12

21N n a a a a b n

n n

n n ∈+=++,

求证:121<-+++n b b b n Λ; (3)是否存在最小整数m ,使得对于任意*

N n ∈有2005

m

x n <成立,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解:由)

2(+=

x a x

x ,可以化为x x ax =+)2(

∴ 0)12(2

=-+x a ax ∴ 当且仅当2

1

=a 时,)(x f x =有唯一解0=x 从而2

2)(+=

x x

x f 又由已知1)(+=n n x x f 得

122+=+n n n x x x ∴

n n x x 12111+=+,即)(2

1

11*1N n x x n n ∈=-+ ∴ 数列}1{

n x 是首项为11x ,公差为2

1

的等差数列 ∴

1

12)1(22111x x n n x x n -+=-+= ∴ 2

)1(211

+-=

x n x x

∵ 10031)(1=

x f ∴ 100312211=+x x ,即2005

2

1=x

∴ 2004

22

20052)1(20052

2+=+?-?

=n n x n

故2004

1

2004200422004=

+=x (2)证明:∵ 20042+=n x n ∴ 12400942

2004

-=-?+=n n a n

∴ 1

414)12)(12(2)12()12(22

22212

1

2-+=+-++-=+=++n n n n n n a a a a b n n n n n 1

21

1211)12)(12(21+--+=+-+

=n n n n

∴ n b b b n -+++Λ21

n n n -+--+++-++-+=)1211211()51311()3111(Λ

11

21

1<+-=n

(3)解:由于2004

2

+=n x n

若)(2005

20042*N n m n ∈<+恒成立 ∵ 20052)20042(max =+n ∴ 20052

2005>

m ∴ 2>m ,而m 为最小正整数 ∴ 3=m

[例10] 数列}{n a 是公差0≠d 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且2

152910,1a a a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S 的最大值;

(3)将n S 表示成关于n a 的函数。

解:(1)因为x x x y +-=+=1111 所以,函数)10(1<<+=

x x

x

y 是增函数 由已知n

n

n a a a +=

+11,10<

所以2

101<

<+n a (2)因为)(1*1N n a a a n n n ∈+=

+,所以n

n n n a a a a 1

1111+=+=+ 所以

)(111*1

N n a a n n ∈=-

+即数列}1{n a 是首项为a

1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

)1(11-+=n a a n ,a

n a

a n )1(1-+=

)(*N n ∈ (3)由已知n

n a

a n a a n 1

)1(11)1(1<-+=-+=

(∵ 10<

所以)1(13211111432321+?++?+?<+++++n n n a a a a n ΛΛ11

1

1<+-=n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1.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1

1++=n n a n ,若前n 项和为10,则项数n 为( )

A. 11

B. 99

C. 120

D. 121

2. 数列ΛΛ,21

)12(,,1617

,8

15,413,211n n +-的前n 项之和为n S ,

则n S 的值等于( ) A. n n 2112-+ B. n n n 21122

-+-

C. 12211--+n n

D. n n n 2

112

-+-

3.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322

+-=n n S n ,则=++++10654a a a a Λ( )

A. 171

B. 21

C. 10

D. 161

4. 已知

)(116

115

2642)12(531*N n n n ∈=++++-++++ΛΛ,则n 的值为( )

A. 110

B. 115

C. 116

D. 231

5. 一个正整数表如下(表中下一行中的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

则第8行中的第5个数是( )

A. 68

B. 132

C. 133

D. 260

6. 农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构成。2003年某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3150

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800元,其他收入为1350元),预计该地区自2004年起的5年内,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将以每年6%的年增长率增长,其他收入每年增加160元。根据以上数据,2008年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介于( )

A. 4200元—4400元

B. 4400元—4600元

C. 4600元—4800元

D. 4800元—5000元 7. 数列}{n a 中,601-=a ,且31+=+n n a a ,则这个数列前30项的绝对值的和是( ) A. 700 B. 765 C. -495 D. 495 8. 数列5,55,555,…的前n 项和为( ) A.

n n

+-)110(9

5

B. 110-n

C. 9581)110(50n

n --

D.

n n --81

)

110(50 9. 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2)1101(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32********

1

2

3

=?+?+?+?,那么将二进制数

43

421Λ位

162)11111(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 ) A. 22

17

- B. 22

16

- C. 1216

-

D. 1215

-

10. 数列}{n a 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满足关系式)(22*

2N n n n na S n n ∈-+=,则

10100a a -的值为( )

A. -90

B. -180

C. -360

D. -400

11. 数列1,),3(4),2(3),1(2,1?-?-?-?n n n n n Λ的和为( )

A.

)2)(1(61

++n n n B.

)12)(1(61

++n n n C. )3)(2(3

1

++n n n

D. )2)(1(3

1

++n n n

12. 设}{n a )(*

N n ∈ 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和,且87665,S S S S S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0

B. 07=a

C. 59S S >

D. 6S 与7S 均为n S 的最大值

13. 已知集合},,17,22|{*

1N n m m x x x A n n n ∈+=<<=+且,则6A 中各元素之和为

( )

A. 792

B. 890

C. 891

D. 990

14. 已知函数?????-=)

()

()(2

2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n n n n n f 且)1()(++=n f n f a n ,则100

21a a a Λ++等于( )

A. 0

B. 100

C. -100

D. 10200

15.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n n S a 43-= (1)求证}{n a 是等比数列。 (2)求)(log 195315a a a a Λ的值。

16. 已知数列}{n a 中,n a a n n 21+=-,)2(≥n ,21=a (1)求432,,a a a 。 (2)求n a 。 (3)求和

n

a a a 1

1121+++Λ。 17. 已知数列}{n a ,11=a ,且数列}{n a 前n 项和n S 等于第n 项的2

n 倍 (1)求432,,a a a 。(2)求通项n a 。(3)求数列}{n a 前n 项和n S 。

【试题答案】

1. C

2. A

3. D

4. B

5. B

6. B

7. B

8. C

9. C 10. C 11. A

12. C

13. C

14. B

15.

解:(1)当2≥n 时,1--=n n n S S a 由n n S a 43-=得1143---=n n S a ∴ )(411----=-n n n n S S a a ∴ n n n a a a 41-=-- ∴ 15-=n n a a

5

1

1=-n n a a ∴ }{n a 是等比数列 (2)当1=n 时11S a = ∴ 1143a a -= ∴ 5

31=

a ∴ n n n a 5

3)51(531==

- ∴ 1953195315

3

535353????=ΛΛa a a a

100102

)191(1010

19

531105

35

35

3===

+++++Λ ∴ 原式1003log 105log 3log 5

3log 5100

5105100105-=-==

16.

解: (1)由n a a n n 21+=-,21=a ,求得20,12,6432===a a a (2)由1--n n a a n 2=及112211)()()(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Λ 知)1(222)1(22+=+?++-+=n n n n a n Λ (3)∵

1

11)1(11+-=+=n n n n a n 于是

)1

11()3121()211(11121+-++-+-=+++n n a a a n ΛΛ 1

111+=+-

=n n

n 17.

解:(1)依题意知n n a n S 2

=

又由12

1)1(---=n n a n S 及1--=n n n S S a 知

)2()1(122≥--=-n a n a n a n n n

∴ )2(1

1

1≥+-=-n a n n a n n ∵ 11=a ,则313112==a a ,6

1

4223==a a

10

161535334=?==a a

(2)∵

1

1

1+-=-n n a a n n 则11

2

211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Λ )

1(2

131211+=??-?+-=

n n n n n n Λ (3)∵ )1

1

1(2)1(2+-=+=

n n n n a n

∴ 1

2)111(221+=

+-

=+++=n n

n a a a S n n Λ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总结大全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 n a a d m n --=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 或b a A +=2 .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 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7.提醒: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 : ①一般可设通项1(1)n a a n d =+-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注意;公差为2d ) 8..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2016届高考数学经典例题集锦:数列(含答案)

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n n n a ---+=++++= , 所以证得31 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差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2)把k k a b -看作一个函数,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k k a b -的取值情况. 解:(1)已知212322a a a +++ (1) 2n n a -+8n =(n ∈*N )① 2n ≥时,212322a a a +++ (2) 128(1)n n a n --+=-(n ∈*N )②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练习题

一、 过关练习: 1、在等差数列{}n a 中,2,365-==a a ,则1054a a a Λ++= 2、已知数列{}n a 中,() *+∈+==N n a a a n n 3 111,111,则50a = 3、在等差数列{}n a 中,,0,019181=+>a a a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中最大的是 4、设数列{}n a 的通项为()*∈-=N n n a n 72,则1521a a a +++Λ= 二、 典例赏析: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50,302010==a a (1)求通项n a ;(2)若242=n S ,求n 例2、在等差数列 {}n a 中, (1)941,0S S a =>,求n S 取最大值时,n 的值; (2)1241,15S S a ==,求n S 的最大值。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22,21 2 1≥-==-n a a a a a a n n ,其中a 是不为零的常数,令a a b n n -=1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强化训练: 1、等差数列{}n a 中,40,19552==+S a a ,则1a = 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前3m 项和为 3、等差数列{}n a 中,,4,84111073=-=-+a a a a a 记n n a a a S +++=Λ21,则13S 等于 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0,10010010==S S ,则110S = 。 5、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求2tan 2tan 32tan 2tan C A C A ++的值 作业 A 组: 1、 在a 和b 两个数之间插入n 个数,使它们与a 、b 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2、 已知方程 ()()02222=+-+-n x x m x x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1的等差数列,则n m -等于 B 组: 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2=-+-+-b a c x a c b x c b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求证: c b a 1,1,1成等差数列 4、 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是254-=n a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典型例题及练习(学生)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 典型例题: 热点考向一:等差数列的基本量 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 (1) 已知81248,168S S ==,求1,a 和d (2) 已知6510,5a S ==,求8a 和8S 变式训练: 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 102030,50a a ==. (1)求通项公式{}n a ; (2)若242n S =,求n . 热点考向二: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2:在数列{}n a 中,11a =,1114n n a a +=- ,221 n n b a = -,其中* .n N ∈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证:在数列{}n a 中对于任意的* n N ∈,都有 1n n a a +>. (3 )设n b n c =,试问数列{n c }中是否存在三项,使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如果存在,求出这三项;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跟踪训练:已知数列{n a }中,13 5 a = ,数列11 2,(2,)n n a n n N a *-=-≥∈,数列{n b }满足 1()1 n n b n N a *=∈-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 热点考向三:等差数列前n 项和 例3 在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1)若120a =,并且1015S S =,求当n 取何值时,n S 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2)若10a <,912S S =,则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 跟踪训练3: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 .0,0,1213123<>=S S a (I )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II )指出12321,,,,S S S S 中哪一个最大,并说明理由。 热点考向四: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4.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x )=6x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列(n ,S n )(n ∈N *)均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3 a n a n +1,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使得 T n +都成立。求证:c 的最大值为 2 9。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解析

高一数学 第八章 平面向量 第一讲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一.【要点精讲】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几何表示法AB u u u r ,a ;坐标表示法),(y x j y i x a 。 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u u u r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r 平行于任何向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 a |=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记作a ∥b ⑤相等向量记为b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211y x y x 2121y y x x 2.向量的运算(1)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 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b ,即 a+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特殊情况: a b a b a+b b a a+b (1) 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C B D C B A A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QR A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L ,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②向量减法: 同一个图中画出 a b a b r r r r 、 要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3)实数与向量的积 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得b =a 。 二.【典例解 析】 题型一: 向量及与向量相关的基本概念概念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零向量没有方向 (2)b a 则, (3)单位向量都相等 (4) 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等差等比数列综合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等比数列共有三项,如果把第二项加上4所得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加上32所得三个数成等比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 解:等差数列为d a a d a +-,, ∴ ?????=++--=+?-2 2 )32)(()4()()(a d a d a a d a d a ∴ ?????=-+-+-=-) 2()(32)()1(168222222a d a d a a a d a ∴ 2 23232168a d a a =-++- 0432=-+d a 代入(1) 16)24(3 1 82+-?-=-d d 0643232=+-d d 0)8)(83(=--d d ① 8=d 10=a ② 38=d 9 26=a ∴ 此三数为2、16、18或92、910-、9 50 [例2] 等差数列}{n a 中,3931-=a ,76832-=+a a ,}{n b 是等比数列,)1,0(∈q ,21=b ,}{n b 所有项和为20,求: (1)求n n b a , (2)解不等式 2211601 b m a a m m -≤++++Λ 解:(1)∵ 768321-=+d a ∴ 6=d ∴ 3996-=n a n 2011=-q b 10 9 =q ∴ 1 )10 9( 2-?=n n b 不等式10 921601) (21 21??-≤++?+m a a m m m

)1(1816)399123936(2 1 +??-≤-+-? m m m m 0)1(181639692≤+??+-m m m 032122≤+-m m 0)8)(4(≤--m m }8,7,6,5,4{∈m [例3] }{n a 等差,}{n b 等比,011>=b a ,022>=b a ,21a a ≠,求证:)3(≥ ),1(+∞∈q 01>-q 01>-n q ∴ 0*> ∴ N n ∈ 3≥n 时,n n a b > [例4] (1)求n T ;(2)n n T T T S +++=Λ21,求n S 。 解:???=-=????=+++-=+++221 04811598 7654d a a a a a a a a Λ n T 中共12-n 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 11~-n T T 共有数1222112-=+++--n n Λ项 ∴ n T 的第一个为2)12(211 21?-+-=--n n a ∴ 2)12()2(2 1 )232(2 111 ?-?+-?=---n n n n n T 122112222232-----+?-=n n n n 2222323+-?-?=n n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

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

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等差数列经典题型

等差数列 第三课时 前N 项和 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d =2,a n =11, S n =35,求a 1和n . 2、设{a n }为等差数列, 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7=7, S 15=75, T n 为数列? ??? ? ? S n n 的前n 项和,求T n . (1)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求数列{a n }的前3m 项的和S 3m ; (2)两个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已知S n T n =7n +2n +3,求a 5 b 5 的 值. 3、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和B n ,且A n B n =7n +45 n +3,则使 得a n b n 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4、现有200根相同的钢管,把它们堆成正三角形垛,要使剩余的钢管尽可能少,那么剩余钢管的根数为( ) A.9 B.10 C.19 D.29 5、等差数列{a n }中, S 10=4S 5,则a 1 d 等于( ) A.12 B.2 C.1 4 D.4

6、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23+a28+2a3a8=9,且a n<0,则S10为() A.-9 B.-11 C.-13 D.-15 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3=9, S6=36.则a7+a8+a9等于() A.63 B.45 C.36 D.27 8、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被7除余2的数之和为() A.765 B.665 C.763 D.663 9、一个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若a1+a3+…+a2n-1=90,a2+a4+…+a2n=72,且a1-a2n=33,则该数列的公差是() A.3 B.-3 C.-2 D.-1 10、设{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如果a1+a4+…+a97=50,那么a3+a6+…+a99=______. 11、在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6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150,则n的值为______.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及详细解答

新课标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 类型一:圆的方程 例1 求过两点)4,1(A 、)2,3(B 且圆心在直线0=y 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4,2(P 与圆的关系. 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P 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 2 2 )()(r b y a x =-+-. ∵圆心在0=y 上,故0=b . ∴圆的方程为2 2 2 )(r y a x =+-. 又∵该圆过)4,1(A 、)2,3(B 两点. ∴?????=+-=+-2 22 24)3(16)1(r a r a 解之得:1-=a ,202 =r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解法二:(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因为圆过)4,1(A 、)2,3(B 两点,所以圆心C 必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又因为 13 12 4-=--= AB k ,故l 的斜率为1,又AB 的中点为)3,2(,故AB 的垂直平分线l 的方程为:23-=-x y 即01=+-y x . 又知圆心在直线0=y 上,故圆心坐标为)0,1(-C ∴半径204)11(2 2= ++==AC r .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又点)4,2(P 到圆心)0,1(-C 的距离为 r PC d >=++==254)12(22. ∴点P 在圆外. 说明:本题利用两种方法求解了圆的方程,都围绕着求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两个关键的量,然后根据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将点换成直线又该如何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答案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2、通项公式: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 (1)当 q 1 时,S n na i n ⑵当q 1时,5罟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等比数列 等比中项:a n 2 a n 1a n 1 (a n 1a n 1 0) {a n }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a n A B n A B 0 {a n }为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a n 1 a n 2,且n N * , q 称为公比 n 1 a n ag a i B n a i 0,A B 0,首项:a 1;公比:q 推广:a n a m q a n a m a n m — \ a m 3、等比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2 ab 或 A ab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2 a n a n 1 a q q A'B n A' ( A, B,A',B'为常数) (1) 用定义:对任意的 都有a n 1 qa n 或旦口 q (q 为常数,a n 0) {a n }为 a n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依据定义:若-a^ q q 0 n 2,且n N*或i qa“ {a“}为等比数列a n 1 7、等比数列的性质: (2) 对任何m,n N*,在等比数列{a n}中,有a. a m q n m。 (3) 若m n s t(m,n,s,t N*),则a. a m a s a t。特别的,当m n 2k 时,得 2 a n a m a k注:3] a n a2 a n 1 a3a n 2 等差和等比数列比较: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 得: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a 如数列①1,2,3,4,5,6; n n a n =?-+=1)1(1(1≤n ≤6) 数列②10,8,6,4,2,…; n n a n 212)2()1(10-=-?-+=(n ≥1) 数列③ ;,1,54 ;53,52;51Λ 5 51)1(51n n a n =?-+=(n ≥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d m a a m )1(1-+= 即:d m a a m )1(1--= 则:=n a d n a )1(1-+=d m n a d n d m a m m )()1()1(-+=-+-- 即的第二通项公式 =n a d m n a m )(-+ ∴ d=n m a a n m -- 如:d a d a d a d a a 43212345+=+=+=+=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数列教案、考点、经典例题_练习

澳瀚教育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在学习中一定要持之以恒,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高中数学 一、定义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n a d m n a m )(-+) 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① d=n a -1-n a ② d = 11--n a a n ③ d =m n a a m n -- 定义:若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 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看来,73645142,a a a a a a a a +=++=+ 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即 m+n=p+q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 二.例题讲解。 一.基本问题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 111111(1)(1)2()2, (1)(1)2()2, .m n p q m n p q a a a m d a n d a n m d d a a a p d a q d a p q d d a a a a +=+-++-=++-+=+-++-=++-∴+=+证明:

高中数学必修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二、题型选析: 题型一、计算求值(等差数列基本概念的应用) 1、.等差数列{a n }的前三项依次为 a-6 ,2a -5 , -3a +2 ,则 a A . -1 B . 1 C .-2 D. 2 2.在数列 {a n } 中, a 1=2,2a n+1=2a n +1,则 a 101的值为 ( ) A .49 B .50 C . 51 D .52 3.等差数列 1,- 1,- 3,?,- 89的项数是( ) 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知识点: 知识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 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知识点 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 ②定义法:对于数列 a n ,若a n 1 a n d (常数) ,则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 a n ,若2a n 1 a n a n 2,则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知识点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的首项是 a 1 ,公差是 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 n 项和 : n (n 1) ⑥ S n na 1 d 2 ④如果等差数列 a n a n a 1 (n 1)d 知识点 4、等差数列的前 ⑤ Sn n (a 1 a n ) 2 对于公式 2整理后是关于 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知识点 5、等差中项 : ⑥如果 a , A ,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a b 或2A a b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 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知识点 6、等差数列的性质 : 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 且 m n ,公差为 d ,则有 a n a m (n ⑧ 对于等差数列 a n ,若 n m p a n 是等差数列的第 n 项, a m 是等差数列的第 m 项, m )d q ,则 a n a m a p a q 也就是: a 1 a n a 2 a n 1 a 3 a n 2 ⑨若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 S n 是其前 n 项的和, k N ,那么 S k , S 2k S k , S 3k S 2k 成 S 3k a 1 a 2 a 3 S k a k a k 1 S 2k a 2k S k a 2k 1 S 3k S 2k a 3k ①若项数为 2n n * , 则 S 2n n a n a n 1 , 且 S 偶 S 奇 S 奇 nd , 奇 an . ②若项数为 2n 1 n S 偶 a n 1 S 奇 n (其中 S 奇 na n , S 偶 n 1 a n ). S 偶 n 1 奇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性质: 10、 ,则 S 2n 1 2n 1 a n ,且 S 奇 S 偶 a n , 等于( )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5典型例题剖析: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一、知识导学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3.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5.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6.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关健是先求出a 1,a 2,然后用递推关系逐一写出数列中的项. 7.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 8.等差中项:如果a,A,b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2b a +.我们把A=2 b a +叫做a和b的等差中项. 二、疑难知识导析 1.数列的概念应注意几点:(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2)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3)数列看做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 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不是唯一的. 3.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与a n 之间的关系:???≥-==-).2(),1(1 1n S S n S a n n n 若 a 1适合a n (n>2),则n a 不用分段形式表示,切不可不求a 1而直接求a n .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概念及性质对比典型例题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概念及性质对比 1.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数列就是数的序列,严格地说,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数列的这些数是有序的. 数列和数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列又是一类特殊的函数.2.等差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等差数列就是“差相等”的数列.严格地说,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定义的要点有两个: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两个要点,刻画了等差数列的本质.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a1+(n-1)d .① 这个通项公式既可看成是含有某些未知数的方程,又可将a n看作关于变量n的函数,这为我们利用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求解问题提供了工具. 从发展的角度看,将通项公式①进行推广,可获得更加广义的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一个简单性质,并由此揭示等差数列公差的几何意义,同时也可揭示在等差数列中,当某两项的项数和等于另两项的项数和时,这四项之间的关系. 4.等差中项 A称作a与b的等差中项是指三数a,A,b成等差数列.其数学表示是: 2b a A + =,或2 A=a+b. 显然A是a和b的算术平均值. 2 A=a+b(或 2b a A + =)是判断三数a,A,b成等差数列 的一个依据,并且,2 A=a+b(或 2b a A + =)是a,A,b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由此得,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用2A=a+b(或 2b a A + =)可同时判定A是a与b的等差中项及A是b 与a的等差中项,但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等差数列a,A,b与等差数列b,A,a不是同一个数列. 5.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课 题:2.2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 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5,25,35,45 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 典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的括号后面打√。0,2,6,12,20,30,36…… 6,12,18,24,30,36,42……700,693,686,679,673…… 90,79,68,57,46,35,24,13…… 1,3,5,7,10,13,16……5,8,11,14,17,20…… 1,5,9,13,17,21,23…90,80,70,60,50,……20,10 二、求等差数列3,8,13,18,……的第30项是多少 三、求等差数列8,14,20,26,……302的末项是第几项 四、一个剧院的剧场有20排座位,第一排有38个座位,往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五、计算 11+12+13……+998+999+10002+6+3+12+4+18+5+24+6+30 3、求等差数列6,9,12,15,……中第99项是几 4、求等差数列46,52,58……172共有多少项 5、求等差数列245,238,231,224,……中,105是第几项 6、求等差数列0,4,8,12,……中,第31项是几在这个数列中,2000是第几项 7、从35开始往后面数18个奇数,最后一个奇数是多少、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二项是8,第3项是13,这1个等差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 1、计算:100+200+300+……21001+79+……+17+15+13 2、有20个同学参加聚会,见面的时候如果每人都和其他同学握手一次,那么参加聚会的同学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3、请用被4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函数与方程 【知识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方程0)(=x f 的实数根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2)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0)(=x f 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函数零点的求法:解方程0)(=x f ,所得实数根就是()f x 的零点 (3)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 ①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异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变号零点。 ②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不变号零点。 ③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则0)()(?)(x f y =有2个零点?0)(=x f 有两个不等实根; 0?=?)(x f y =有1个零点?0)(=x f 有两个相等实根;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