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考试复习题

大一(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考试复习题

大一(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考试复习题
大一(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训练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 ):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C )

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 C.黑格尔、费尔巴哈 D.斯密、李嘉图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B.运动变化性C.可知性D.广延性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 C ): A.社会性 B.民族性 C.实践性 D.时代性

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D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C ): A.主观的精神活动 B.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C.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11、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C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14、庄子“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的区别。这是:( D )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5、唯物辩证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的根本性质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1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7、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命题,它割裂了( D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18、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 A.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C ):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

2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C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22、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C ):A.水中捞月 B.以砖磨镜 C.水滴石穿 D.心想事成

23、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D ):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定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4、下列选项中,属于重点论有( A ): A、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B、虎头蛇尾,舍本逐末; C、抓住一点,不计其余; D、一碗凉水看到底;

25、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D ):A.主观性和个别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稳定性和不变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26.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 B.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

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 ):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28、先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建楼。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2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30、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B ): A.概念、判断、表现 B.感觉、知觉、表现 C.概念、判断、推理 D.总结、归纳、概括

3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32、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 C ):

A.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C.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坚持真理标准( A ) :A、客观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稳定性;

34、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C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

35.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

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高低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3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7、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D ):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

3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39、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C )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斗争;

40、阶经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A、直接动力;B、根本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

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D ):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42、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指( A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物;

B、特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C、特指被压迫阶级政治代表人物;

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43、两种根本对立的创造历史观是指( C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多数人历史观与少数人历史观;

C、英雄创造历史观和群众创造历史观;

D、无产阶级历史观与资产阶级历史观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有( BCD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BCD ): A.控制论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E.信息论

3、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BCD ):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4、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D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的问题 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问题

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BCD ):

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运动的基本形式有(ABCDE ):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 E.社会运动

7、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 )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8、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BCD ): A.认真看书学习 B.物质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 BCD ):

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C.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社会历史活动1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BC ):

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

11、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BCD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有( ABC ):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旧事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社会领域,新事物得到人民拥护支持 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1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发展观有( BCD ):

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动观点的对立 D.承认事物内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在的对立

1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的有(ABD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C.矛盾双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BCD ):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岐

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

16、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7、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思想有( ACD ):

A.祸兮褔所倚,褔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18.下列选项中,体现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有(ABDE ):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声东击西 D.因地制宜 E.因材施教

19、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D ):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20、下列说法中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有(BCD ):

A.日出于东,而落于西

B.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1、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BDE ):

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

2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有( ABD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能创造客观世界

D.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

2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D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4、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 BCD ):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25、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ABCD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 ACD ): A.概念 B.感觉 C.判断 D.推理

27、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 BCD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2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有( ABCD ):

A、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人的认识是一个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29、关于真理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有( ABCD ):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30、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有(ABCD): 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 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

31、下列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B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2、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是( ABCD ):

A、二者相互依赖、互相制约;

B、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C、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先导;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方向和目的;

33、对待真理的正确态度是( ABCD ): A、坚持真理;B、发展真理;C、捍卫真理;D、为真理而斗争;

34.下列各项中体现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有( BC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5、生产力构成的要素有( BCD ) A、劳动 B、劳动者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36、生产关系构成的要素有( ACD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社会生产劳动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及相互关系 D、产品分配方式

3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是( BCD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38、下列各项属于阶级斗争的有( ACD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斗争

B、剥削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斗争

C、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的斗争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39、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

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个人和社人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 ABCD )

A、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

B、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 ABC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42、杰出历史人物的出现( AB ) A、具有历史必然性 B、具有历史偶然性 C、具有普遍性 D、具有特殊性

43、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有( BCD )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三.判断题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2.“心外无事”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有些唯心主义和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具有形而上学性(√)。6.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

7.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发展和变化的观点(×)。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它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10、世界观是人们对社会的根本看法(×)。

1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3.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

14.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15.矛盾的普遍性表明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16.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7.“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属于朴素唯物主义(√)。18.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运动就是物质(×)。

19.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2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21.时间的特性是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22.空间的特性是广延性和伸张性、三维性(√)。

23.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社会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2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25.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6.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7.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意识主宰客观世界(×)。28.确立目的和计划属于意识能动性(√)。

29.“三思而后行”,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30.“人有生而知之者”,属于唯心主义(√)。

31.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意识是否正确(×)。32.规律的特点是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33.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3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抛弃一切理论(×)。

3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36.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3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科学性、辩证性(√)。38.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可以随意选择的(×)。

3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0.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4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4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它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其他一切规律和范畴(×)。

43.辩证矛盾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和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44.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45.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46.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旧内容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47.可以把发展理解为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

48.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49.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50、生产力决定生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力(√)。

5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52、真理是有价值的,所以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真理(×)。

53、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历史人物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高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成为马克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2)早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教训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欧洲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崇高理想、渊愽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等主观条件。

2、简述劳动在类人猿进化为人类中的决定性因素。

(1)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劳动是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改变了类人猿的生理结构,促使其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3)劳动创造了人的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4)劳动形成了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

3.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表现在:第一,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本质藏于事物内部。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是同类现象共同的东西。

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第一,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第二,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第三,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

4、简述内外因及辩证关系。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外因关系是:(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和消灭规律。(2)规律具有普遍性。(3)规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6、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简述量变与质变关系及要求。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它的要求是:(1)要注重量变的积累。重视平常日积月累, 从小事做起。(2)要把握质变的尺度。做事要适度,要适可而止。

8、简述人民群众及历史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指对社会发展起进步作用的大多数人。

它的历史决定作用表现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0、简术货币及职能。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五、论述题

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实践不断取得成功。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试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二者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两点论”,是说要坚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看问题,凡事都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认识。既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也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2)“重点论”,则是说要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的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复杂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许多矛盾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他矛盾起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被制约、被决定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因而,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应集中主要力量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切忌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起抓。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是: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要将两者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另一方面,又不忽视社会其它次要矛盾,处理好相关的次要矛盾,确保主要任务顺利完成。

3、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实践是主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2)人们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从事实践活动,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从而检验出这一理论是不是真理。

(3)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结合实例谈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教科书P26——P28自己整理,注意举例要合题意)

5、分析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相对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第一,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第三,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第四,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其一,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其二,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式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铁道概论复习题库

铁道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 3、现代化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方式。 4、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5、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它是英国侵略者采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 6、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7、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8、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 350km/h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其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0、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要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 12、到 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到 2020 年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 50%和 60%以上。 1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950 年的成渝铁路。 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发展的观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的(产)、(供), (销)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是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 4.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同)---(站段)三级管理。 5.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指出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施(客货)分线。复线率达到(50% ) 以上,电化率达到(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團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技术

《振动力学》习题集(含答案解析)

《振动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1.1 质量为m 的质点由长度为l 、质量为m 1的均质细杆约束在铅锤平面内作微幅摆动,如图E1.1所示。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图E1.1 解: 系统的动能为: ()22 2 121x I l x m T &&+= 其中I 为杆关于铰点的转动惯量: 2102120131l m dx x l m x dx l m I l l ??==?? ? ??= 则有: ()2 212212236 16121x l m m x l m x ml T &&&+=+= 系统的势能为: ()()()2 1212124 1 4121 cos 12 cos 1glx m m glx m mglx x l g m x mgl U +=+=-? +-= 利用x x n ω=&和U T =可得: ()()l m m g m m n 113223++= ω

1.2 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柱体在水平面上作无滑动的微幅滚动,在CA=a 的A 点系有两根弹性刚度系数为k 的水平弹簧,如图E1.2所示。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图E1.2 解: 如图,令θ为柱体的转角,则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分别为: 2222224321212 1θθθ&&&mR mR mR I T B =?? ? ??+== ()[]()22 22 12θθa R k a R k U +=+?= 利用θωθ n =&和U T =可得: ()m k R a R mR a R k n 34342 2 +=+=ω

1.3 转动惯量为J 的圆盘由三段抗扭刚度分别为1k ,2k 和3k 的轴约束,如图E1.3所 示。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图E1.3 解: 系统的动能为: 22 1θ&J T = 2k 和3k 相当于串联,则有: 332232 , θθθθθk k =+= 以上两式联立可得: θθθθ3 22 33232 , k k k k k k +=+= 系统的势能为: ()232323212 332222*********θθθθ?? ????+++=++=k k k k k k k k k k U 利用θωθ n =&和U T =可得: ()() 3232132k k J k k k k k n +++= ω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重要)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综合题: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基本的运输方式,思考其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完整版)振动力学试题

1.转动惯量为J 的圆盘由三段抗扭刚度分别为1k 、2k 和3k 的轴约束,如图所示。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 系统的动能为 2 2 1?=θJ T 2k 和3k 相当于串联,则 32θθθ += 3322θθk k = 联立以上两式得 θθ3 23 2k k k += θθ3223k k k += 系统的势能为 ( )[]2 2 33222213 23 23212 1212121θ θθθk k k k k k k k k k U +++= ++= 利用θωθn =? 和U T =可得 () () 3232132n k k J k k k k k +++= ω 2.面积为S ,质量为m 的薄板连接于弹簧下端,在粘性流体中振动,如图所示。作用于薄板的阻尼力为νμS F d 2=,S 2为薄板总面积,ν为速度。若测得薄板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周期为0T ,在粘性流体中自由振动的周期为d T 。求系数μ。

解: 平面在液体中上下振动时: 02=++? ? ?kx x S x m μ d n d n T T m k πξ ωωπω2-1,220==== k S m S m S n n 222,22μξωμξξωμ==?= k S k 2 22 --1μξ= 2020220 -2-22T T T ST m k S k T T T T d d d πμμ=?= 3.如图所示均匀刚性杆质量为1m ,求系统的频率方程。 解:

先求刚度矩阵。 令0x 1,==θ得: 22212111a k b k a a k b b k k +=?+?= b k 221-k = 令1,0==x θ得: a k k 212-= 222-k k = 则刚度矩阵为:?? ? ? ??+=2222221--k a k a k a k b k K 再求质量矩阵。 令0,1==? ?? ?x θ ,得: 0,3 1 212111==m a m m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机械行业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doc-11页)(正式版)

… 2008年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题(20分) 1、在图示振动系统中,已知:重物C 的质量m 1,匀质杆AB 的质量m 2,长为L ,匀质轮O 的质量m 3,弹簧的刚度系数k 。当AB 杆处于水平时为系统的静平衡位置。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微振时的固有频率。 解: 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C 的位移y 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 y =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AB 转角: 系统动能: % m 1动能: m 2动能: m 3动能: 系统势能: 在理想约束的情况下,系统的主动力为有势力,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因而有: 上式求导,得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E y m m m k y '=+++) 2 1 31(4321 固有频率和周期为: ~ ) 2 131(43210m m m k ++= ω 2、质量为m 1的匀质圆盘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轮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绳并通过定滑轮A 连在质量为m 2的物块B 上;轮心C 与刚度系数为k 的水平弹簧相连;不计滑轮A ,绳及弹簧的质量,系统自弹簧原长位置静止释放。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B 的位移x 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 x =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物体B 动能:2212 1 x m T = 轮子与地面接触点为速度瞬心,则轮心速度为x v c 21=,角速度为x R 21=ω,转过的角度为x R 21 = θ。轮子动能: )83 (21)41)(21(21)41(212121212221212212x m x R R m x m J v m T c =+=+=ω \ x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新闻学概论考试资料

新闻学概论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新闻: 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2、信息的定义: A.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 立场态度等),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 5、舆论: A.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 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B.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 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6、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局限于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递信息,也包括 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7、新闻事业:是新闻事件采集、生产、传播以及管理机构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性安排。 8、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必须的材料。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要求: A.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B.要求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0、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和人们切身利益无多大关 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谈资。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散文笔法)。 11、新闻学: A.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B.研究重点: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C.研究内容: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D.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12、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13、新闻价值:新闻所陈述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共同兴趣) 14、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收集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 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即新闻价值取向。 15、宣传价值: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2分*10) 判断题(2分*10) 名词解释(4分*4) 简答题(7分*4) 论述题(16分*1) 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P187): 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2、新闻价值(P49):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隐私权(P199):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4、出版自由(P171): 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5、言论自由(P171):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的倾向性(P43):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表现的一种特性。7、新闻舆论监督(P152): 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8、新闻事业管理(P205):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4)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现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及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58)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1)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第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铁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运输。 2.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3. 铁路线路平面由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4.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路堑。 5.道岔的号数越大,道岔的全长就越长,机车车辆通过道岔的速度就越高。 6.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 7.区间一般分为站间区间和所间区间。 8.铁路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特种用途车。 9.机车按牵引动力分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10.铁路标准轨距是 1.435m。 11.动车组中M表示动车,T表示拖车。 12.铁路信号分为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 13.信号机灯光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绿三种基本颜色和月白、蓝色两种辅助颜色。 14.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 15.旅客列车的车次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方向,车次编为双数。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2.铁路线路是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铁路轨道三大部分。(√)3.铁路线路的平面它反映了线路曲直变化和走向。(√) 4.变坡点是坡道与坡道的交点,不是平道与坡道的交点。(×)

5.车站按其所担任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等站。(×)6.在会让站上,既可以实现会车,也可以实现越行。(√) 7.车辆自重系数是车辆自重与车辆实际载重的比值。(×) 8.自重系数越大越好。(×) 9.车轮与钢轨头部的接触面称为踏面,踏面是垂直的。(×) 10.牵引变电所是向电力机车供电的变电所。(√) 11.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输送电能的供电网。(√) 12.进站信号机设置在车站入口,指示列车能否进入车站,起防护车站及接车进路的作用。(√) 13.出站信号机设在发车进路起点,防护发车进路和区间,指示列车能否向区间发车;出站信号机可兼作调车信号机。(√) 14.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从售出车票时开始履行,至按票面规定运输结束旅客出站时止,为合同旅行完毕。(×) 15.货物运输合同的履行要经历承运、运送和交付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1.线路设计首先要确定线路(A)。 A.等级B.类型C.宽度D.长度 2.线路的纵断面反映了线路的( B )。 A.曲直变化和走向B.起伏变化和高程C.等级D.允许速度 3.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自然地面,经填筑而形成的路基称为(A )。 A.路堤B.路堑C.半路堤D、半路堑 4.钢轨的标准长度有(A)m两种

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振动力学(试题) 2008 一、填空(每空2分) 1、设周期振动信号的周期为,则其傅里叶级数的展开的基频为,T ,,, 2、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的阻尼因子与阻尼系数的关系为,,, , 作用下系统响应的稳态振3、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在简谐力ptsin,0 动的幅值为,,, 4、粘性阻尼一周期内所消耗的能量与频率成,,,比。 5、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主振型正交关系为,,,,,, 6、写出多自由度系统再频率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7、写出瑞利商的表达式,,,,,, r8、多自由度系统中共存在个主固有频率,其相应的主振型,,, 正交。 9、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利用里兹法计算出的主振型关于M、K是 否正交,,,,(答是或否) 10、写出如图T-1所示梁的左端边界条件,,,,,,,,,, y L x K 图T-1 二、(20分)系统如图T-2所示,杆AB为刚性、均质,长度为,总L 质量为,弹簧刚度为,阻尼系数为。求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mck

尼因子。 图T-2 三、系统如图T-3所示。求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k k k k k m m m X X X 123 图T-3 四、 五、(20分)简支梁如图T-5所示,弹性模量为E,质量密度为,, 横截面积为A,截面惯性矩为J。求梁在中央受集中弯矩M下的响应。(假设梁的初始状态为零)

图T-5 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 1、周期振动信号的周期为,则其傅里叶级数的展开的基频为 T2/,T 2、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的阻尼因子与阻尼系数的关系为, c ,, 2mk 作用下系统响应的稳态振3、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在简谐力ptsin,0 p10动的幅值为 ,,B222k,,,,,(1)(2) 4、粘性阻尼一周期内所消耗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5、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主振型正交关系为加权(M,K)正交: 0()ij,0()ij,,,TTTT ,,,,M,K,,,ijijMij(),Kij(),pipi,, 6、写出多自由度系统在频率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21,其中 xHP()()(),,,,HKMiC()(),,,,,, TXKX7、写出瑞利商的表达式 ()RX,TXMX r8、多自由度系统中共存在个重固有频率,其相应的主振型,,加 权(M,K)正交。 MK9、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利用里兹法计算出的主振型关于、是

新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新闻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论者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起源观属于() 本能说.社会需求说 .意志说 .信息交往说 2.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主观意向 .客观标准 .心理需求 .政治标准 3.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普利策 .博加特 .本杰明 .庞德 4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徐宝璜 .邵飘萍 .戈公振 .蔡元培 5.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甘惜分 .王中 .邓拓 .范长江 6.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手抄新闻出现 .口语新闻出现 .印刷新闻纸问世 .新闻书的问世 7.新闻学的母体是() .语言学 .文学 .政治学 .心理学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发生时间.报道时间 .发生与报道的时差.延续时间 .新闻立法是指() .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 .天赋人权说 .本能说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新闻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2.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是( ) .自然信息 .人工信息 .天然信息 .实在信息 13.新闻的价值指的是( ) .新闻事实的价值 .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程度 .新闻满足传播者的需求程度 .新闻自身的价值 4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拿笔杆子”看作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宣传政策的主要方法 .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 .普及文化的主要方法 15.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16.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 .点—点传播 .面—点传播 .点—面传播 .面—面传播 17.导致群众对典型宣传产生不真实感的主要原因是() .有意拔高典型 .报道数量过大 .报道篇幅长 .报道时间集中 18.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 .新闻的起源和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题(20分) 1、在图示振动系统中,已知:重物C的质量m1,匀质杆AB的质量m2,长为L,匀质轮O的质量m3,弹簧的刚度系数k。当AB杆处于水平时为系统的静平衡位置。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微振时的固有频率。 解: 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C的位移y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y=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AB转角: 系统动能: m1动能: m2动能: m3动能: 系统势能: 在理想约束的情况下,系统的主动力为有势力,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因而 有: 上式求导,得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固有频率和周期为: 2、质量为m1的匀质圆盘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轮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绳并通过 定滑轮A连在质量为m2的物块B上;轮心C与刚度系数为k的水平弹簧相连;不计滑轮A,绳及弹簧的质量,系统自弹簧原长位置静止释放。试采用能量法求 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B的位移x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x=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物体B动能: 轮子与地面接触点为速度瞬心,则轮心速度为,角速度为,转过的角度为。轮子动能: 系统势能: 在理想约束的情况下,系统的主动力为有势力,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上式求导得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固有频率为: 第二题(20分) 1、在图示振动系统中,重物质量为m,外壳质量为2m,每个弹簧的刚度系数均为k。设外壳只能沿铅垂方向运动。采用影响系数方法:(1)以x1和x2为广义坐标,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2)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 系统为二自由度系统。 当x1=1,x2=0时,有:k11=2k,k21=-2k 当x2=1,x2=1时,有:k22=4k,k12=-2k 因此系统刚度矩阵为: 系统质量矩阵为: 系统动力学方程为: 频率方程为: 解出系统2个固有频率: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