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购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

(二)以热情劳动、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表现出热情劳动的作品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景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基,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十。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诗中描写劳动的艰辛,写到辛勤劳作一天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欣慰,都很真切。陶渊明有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表现出他的生活很辛勤很劳苦的还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现出诗人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作品有如《归园田居》其四中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殁无复馀”。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以说达到了物我一体、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美境。

(三)他也揭露仕途的险恶、社会的腐朽黑暗

如作品有《述酒》中,借用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但这首诗依旧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同时也将自然景象融入作品中以明喻事理。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他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我们可以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所以陶的田园诗内容不管在表现宁静自然和悠然自得;热爱劳动、穷困和农村的凋蔽方面,还是揭露仕途险恶、社会黑暗方面事理融入情景之中?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之意境美和语言之美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⑴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⑵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自然宁静的冲淡之?美。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极为自然,毫无矫饰。由此可见,陶诗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

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陶诗常常取“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激动人心,就在于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人、山川、空气、飞鸟,都是自然平淡之物。这样一个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此外,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也就是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沈德潜说:“陶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之美。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而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可是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陶渊明能形成“质而实绮,癯面实膄”的的语风格,与他的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方显的平淡而自然质朴美。因此:我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内容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之美三方面的探讨,不难看出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而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别开生面,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些艺术之美,但还是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见证了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朽的地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页

[2]《饮酒序》.陶渊明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页

[3]《溪诗话》.黄彻着.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页

[4]朱光潜《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5]苏轼着、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下)》岳麓书社出版,2005版;

二0一五年五月四日

参考文献摘要

武民周

[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页

摘要: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1也,亦不详2其姓字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10,或11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5。环堵萧然1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7,箪瓢屡空18,晏如19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赞21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衔觞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1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饮酒序》.陶渊明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页

摘要:饮酒序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3]《溪诗话》.黄彻着.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页

摘要:黄彻在中国古代文学诗话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着有《巩溪诗话》十卷存世,《四库全书》有载。按:黄彻弃官寓居莆田的五年间,写成《巩溪诗话》

十卷。宋乾道四年九月,在拜相前夕为之作序。黄彻早已去世矣。在《序》有云:“公少负才,取名第,宰剧邑,藉甚有能声。一旦当路轩不得,弃官而归,优游里闬,其中然,未尝戚戚于外物,而其用志不衰如此”。

[4]朱光潜《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摘要:《诗论》第1简:“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是《诗论》之论,也是《诗论》的纲要。“诗亡离志”与《礼记·孔子闲居》之“志之所至,诗亦至焉”相协,而“乐亡离情”则点明了孔子对“诗”与“情”关系的认识。

[5]苏轼着、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下)》岳麓书社出版,2005版

(1037-1101年),字,又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以词着称,文章写的也非常好。《苏轼》收录了苏轼一生的。以明末《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苏学研究者和广大古文学爱好者的一套很具价值的参考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