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单元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2018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单元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2018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单元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2018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单元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1.熟练掌握在各类地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重难点)

2.学会使用罗盘来测方位。

3.掌握利用太阳、北极星等天体确定方向的方法。(难点)

4.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辨别方向。

教材整理1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阅读教材P20~P21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1)普通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3)经纬网地图

①按纬度高低变化判定南北:距北极点近的在北。

②按经度变化判定东西:经度变化小于180°时,顺地球自转方向找到终点,则终点在东(逆自转方向相反)。

2.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

正误判断: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2)若两地分别在东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东经度地点在西方,西经度地点在东方。()

(3)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低纬度凸。()

【提示】(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若两地分别在东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东经度地点在西方,西经度地点在东方。

(3)×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赤道上除外。

教材整理2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阅读教材P22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正误判断:

(1)罗盘上的刻度0°正对南方。()

(2)在任何地区均可使用罗盘。()

(3)罗盘上的读数读的是指南针的位置。()

【提示】(1)×罗盘上的刻度0°对准目标,也就是罗盘上的北方对准目标。

(2)×在磁性大的地区无法使用罗盘,因为那里的磁性干扰罗盘正常工作。

(3)×在罗盘上必须分清指北针,指北针指的是目标的方位。

教材整理3利用恒星辨别方向

阅读教材P22~P24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1)根据太阳升落的方向

(2)北半球中高纬度根据地物的影子: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

2.根据大熊座寻找北极星

(1)大熊座有7颗主要亮星,它们呈勺状,通常叫作北斗七星(或勺子星)。

(2)北极星的位置:天璇和天枢假想连线向天枢方向延伸约5倍的亮星。

3.根据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1)仙后座的形状:主要由5颗亮星构成,呈字母“W”状。

(2)确定北极星:顺着三颗亮星中间的那一颗与其前面一颗较暗的星假想连线延长线上的亮星。

填空:

(1)一年中太阳真正的“东升西落”,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北极星位于________方向。

【提示】(1)春分日秋分日

(2)正北

教材整理4野外巧妙辨别方向

阅读教材P24“知识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速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1)朝北一面积雪融化慢。

(2)朝南一面积雪融化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

(1)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间距较大。

(2)背阳面:树干上常长有苔藓,年轮间距较小。

3.根据房屋朝向:北半球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泰山站(76°58′E,73°51′S)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 621米。

探讨1: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什么方向上?

【提示】正北方。

探讨2: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提示】东南方向。

探讨3:从长城站到泰山站的最近路线应该怎么走?

【提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核心点击]

1.利用纬度确定南北方向

(1)两点同在北半球,度数大者在北,小者在南;

(2)两点同在南半球,度数大者在南,小者在北;

(3)两点分别位于南北两半球,则北半球的点在北,南半球的点在南。

2.利用经度确定东西方向

利用劣弧原理,即从两地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劣弧上确定东西。在劣弧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画箭头,箭头方向为东,箭尾方向为西,如图所示,乙地在甲地

鲁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必修3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二.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三.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 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 四.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差异比较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矿产 人文环境:社会(人口、城市)、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 二、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比较 1.自然环境比较 (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 (2)差异性: 日本英国 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位于亚欧大陆西侧 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为亚热带季 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 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

辨别地理方向

辨别地理方向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高一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利用普通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辨别地理方向; 2. 学会利用恒星野外辨别地理方向。教学重难点: 1. 利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2.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1. 普通地图 一般定向:。 一般定向 西北 北 东北 西西南 南 东东南 2.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定向 图中由海燕宾馆到洪恩网吧的线路,方向如何变化? 【过程提示】 (1)建立方向坐标:根据图上指向标,以参考目标为中心,做指向标的平行线和垂线,建立方向坐标。 (2)确定目标方位:根据判断目标在坐标中的位置,确定其所在方向。 3.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方向的辨别应根据纬度和经度的变化来进行。 (1)利用经度确定东西方向 A 、两点若同在东经度,度数大者在,小者在; B 、两点若同在西经度,度数大者在,小者在;

C 、两点若一个在东经度,另一个在西经度,两者和小于180o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大于180o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D 、劣弧定向法:应看两点所在经线的夹角不超过180o的相互位置判断东西 (2)利用纬度判断南北方向:两点若同在北半球,度数大者在,小者在; 两点若同在南半球,度数大者在,小者在;若一点在南半球,另一点在北半球,则 南半球的点在,北半球的点在。(3) 综合两个方向判断方位二、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1. 利用日出日落辨别方向: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北半球夏半年,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北半球冬半年,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2. 利用地物的影子判断方向:影子永远背向太阳。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 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 【注意】日出与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南 北半球日出与日落方位相同,除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地区外) 【当堂检测】 1. 甲地位于98oE ,31oN ;乙地位于88oW ,28oS 。甲地在乙地的() A .西北 方向 B .东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2.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 的是() 3. 写出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相对位置 (A )甲位于乙 丙位于丁(B )甲位于乙 丙位于丁(C )甲位于乙 丙位于丁(D )甲位于乙 丙位于丁 流水小学案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 、B 、D 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点,等于0°的是点。D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______。 (2)图中A 、C 、D 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点,与B 点太阳高度

2015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15鲁教版地理第二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0,=0,<0,人口总量分别增加不变减少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影响、措施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上年儿童比重过大。影响: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经济增长缓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措施:计划生育 ②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措施:鼓励生育、延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③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数量高。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人口素质较低。措施:计划生育。延迟退休,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打击非法胎儿鉴定。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迁移与流动 ① 15-16世纪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②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迁移形式多样化。 ③欧洲由迁出区→迁入区。美国仍然是主要的迁入国。拉美由迁入区→迁出区。中东等石油国家成为迁入区。

④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的原因? 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建立新兴工业部门,增加了就业.发展了旅游业,并且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因而吸引了大批人口.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但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②对迁入地、: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补充了劳动力,节省了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对交通、城市、经济生活秩序造成压力,易自生排外情绪。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商业发达)、南亚和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北美五大湖地区(工业和金融业发达) 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②气候(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影响人口分布,降水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③水资源和土壤(人口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显著)②生产活动方式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政治⑤文化⑥科技 7、为什么非洲自然增长率高,欧洲自然生长率低? ①非洲:经济、科技、医疗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高,成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②欧洲:经济发达,科技、医疗先进,人口死亡率很低。生活条件优越,有不愿生育的观念,使得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负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1、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 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标志: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4、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②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小于70%,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

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地理纬度——太阳高度; (2)地形、海拔高度——大气密度; (3)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 (4)昼夜长短——日照时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2)产生“磁暴”,影响海上航行; (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对地球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1.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

2.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 (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 (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 (3)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第三节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 (1)纵波特性: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横波特性: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岩石圈的组成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上部和地壳组成岩石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 (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①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水汽吸收;②紫外线被臭氧、氧原子吸收;③可见光不能被大气直接吸收。 (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1)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冷却下沉,即热升冷降; (2)近地面大气因受热而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因受冷而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即热低压冷高压; (3)水平运动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4)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2)时间分布规律: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陆地淡水注入;②降水量与蒸发量;③海域的封闭状况;④结冰与融冰;⑤沿岸洋流。 3.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1)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2)世界海洋盐度总体上沿纬线呈带状分布,尤其南半球40°—60°海域最明显;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汇编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㈠纬线和经线 ★㈡经度和纬度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 N S 120°E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④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⑤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2.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②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形图的判读 ★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几条等高线的重合处,常用“”符㈢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 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得用到地形剖面图。地 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沿等 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如图1.3-14所示)。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 看出地面高底起伏状况。 ㈣等高线的应用 ⒈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⑴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 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 坡度缓。 ⑵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等高线疏密一致 ①若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②若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⒉相关计算 ①估算山顶的海拔:离山顶最近等高线的值﹤H顶﹤离山顶最近等高线的值﹢等高距 ②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均在等高线上,算出的相对高度是确定值;任一点不在等高线上,算出的相对高度是范围值. 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值是H低,最上部等高线值是H高,该图等高距是d,该地区的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2d 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 ⑴河流位置: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脊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 ⑵河流的流向: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从海拔高处流向低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凸向海拔高处,故根据等高线突出方向可判断地势高低,进而判断出河流的流向。 ⑶河流与地势高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已知河流流向也可判定地势的高低。 4.水库大坝的建设:如图1.3-30 ⑴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 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⑵水库范围的确定: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 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5.交通线路的选择: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图1.3-30 km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尚泽远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利用地图判读方向的一般步骤和规律,并且能在地图上判读方向。 (2)熟悉罗盘的构造,学会利用罗盘判定方向。 (3)利用太阳、手表、北极星等生活中易见易得的事物,在野外判别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图1-4-2和图1-4-3,学会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2)通过展示罗盘,介绍罗盘构造,学会如何使用罗盘来测方位,掌握使用罗盘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罗盘。 (3)给学生介绍手表测方位法,先给学生展示12点之前测方位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并探寻12点之后的测方位办法。通过实践,探寻其他的利用手表辨别方向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 (4)通过实际观测,根据北斗星或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并锻炼意志。 【教材分析】 该单元活动介绍了三大类在野外辨别地理方向的方法。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对本单元活动并无具体要求,但地理方向的辨别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养,可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因此,这一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用地图和罗盘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罗盘测方位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际观测,根据北斗星或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教学用具】罗盘、手表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生活在城市里,我们可以根据路标、路牌辨识方向,但是,如果在莽莽的原始森林,在险峻的深山,在茫茫的沙漠,在没有路标和路牌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凭你自己的经验,这时你会有哪些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 学生提供的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可能有:1、用指南针2、积雪的融化速度(向阳面快而阴面慢);3、植物生长状况(向阳面枝叶茂盛而背阳面树干上常有苔藓;树干断面年轮向阳面年轮间距较大);4、房屋的朝向;5、石头的光滑程度(向阳面较光滑明亮);6、动物的巢穴(蚂蚁窝常朝阳,而蝎子窝常背阴);7、用北极星; 8、用手表等等。 [转承] 刚才同学们提供了许多便捷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来对野外如何辨别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和课文内容,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分析每种岩石形成原因,并举例常见的岩石类型。 3.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合作学习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燕子石——这是临沂市当地盛产的一种化石,它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让它暴露在阳光雨露之下,它又会变成什么?换句话说,它会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呢? 预习交流:通过预习检查,自主预习部分“三大岩石成因、特征和常见岩石”表格填写不够完整准确。预习自测第6题错误较集中。 二、讲授新课 1、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圈,顾名思义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按照成因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课件显示: 师:岩浆岩是岩浆形成的。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如玄武岩有气孔构造。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如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专门为国庆阅兵铺设的花岗岩,再如学校的花岗岩路面。总结:

2015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15鲁教版地理第二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0,=0,<0,人口总量分别增加不变减少 2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上年儿童比重过大。影响: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经济增长缓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措施:计划生育 ②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措施:鼓励生育、延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③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数量高。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人口素质较低。措施:计划生育。延迟退休,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打击非法胎儿鉴定。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迁移与流动 ①15-16世纪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②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所占比例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迁移形式多样化。 ③欧洲由迁出区→迁入区。美国仍然是主要的迁入国。拉美由迁入区→迁出区。中东等石油国家成为迁入区。 ④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的原因?

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南部和西部建立新兴工业部门,增加了就业.发展了旅游业,并且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因而吸引了大批人口.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但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②对迁入地、: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补充了劳动力,节省了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对交通、城市、经济生活秩序造成压力,易自生排外情绪。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商业发达)、南亚和东亚(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北美五大湖地区(工业和金融业发达) 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②气候(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影响人口分布,降水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③水资源和土壤(人口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显著)②生产活动方式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政治⑤文化⑥科技 7、为什么非洲自然增长率高,欧洲自然生长率低? ①非洲:经济、科技、医疗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高,成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②欧洲:经济发达,科技、医疗先进,人口死亡率很低。生活条件优越,有不愿生育的观念,使得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负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1、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 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标志: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4、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②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小于70%,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扩展,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有所上升。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汇编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㈠纬线和经线 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㈡经度和纬度 纬度经度 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 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00经线以 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 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 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 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纬线经线 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 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0°--160°E是东半球 160°E—180°--20°W是西半球 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 两极 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 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 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纬度km。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 N S 120°E

高一地理教案:辨别地理方向

学校临清一中科目地理编写人杨尊利审稿人胡玉芹 第一章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教案 一、教材分析 《辨别地理方向》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利用地图中的指向标、经纬网辨别方向,利用罗盘、恒星等在野外辨别方向等内容。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有效养成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本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地形图中的方向:指向标、经纬度。 (2)学会利用罗盘、恒星等工具判读方向,学会常见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地形图和其他工具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辨别方向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在地形图辨别方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激发读图、用图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向标、经纬网地形图判读方向的基本方法,利用经纬度判断方向。 难点:用经纬网和经纬度的应用,如何使用罗盘和找到北极星。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必修一知 识 点 汇编 高一地理组

鲁教版地理必修1 知识点归纳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 4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 ),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 ),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 ),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 ),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 和160°E 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 以东、160°E 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 以东、20°W 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地球特殊性: 有生命的存 在 原因: 安全的宇宙环境(三个共同性) 稳定的日照条件(太阳的稳定性) 宇宙环境条件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液态水的形成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不大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臭氧削弱紫外线 线 减少小天体撞击 地表昼夜温差不大 体积与质量适中→大气圈→

推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1)一般定向法:无任何方向标志的普通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判定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 ①原则: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②步骤????? 以某点为中心建立方向坐标指向标的平行 线与垂线 根据判定点在坐标中的位置确定相对方向 (3)有经纬网的地图: ①按纬度的高低变化判定南北方向:距北极点近的在北方。 ②按经度的变化判定东西方向:经度变化小于180°时,顺地球自转方向找到终点,则终点在东方(逆自转方向相反)。 2.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 (1)在图上找到与实地相应的地物。 (2)转动地图,使图上地物方位与实地吻合。 (3)在地图上确定自己的位置,确定目标方位。 二、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三、利用恒星辨别方向 1.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1)根据太阳升 落辨别方向????? 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朝向正北。 2.根据北极星辨别方向 (1)依据: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 (2)寻找北极星:

①根据大熊座找北极星:由大熊座中的天璇向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处的亮星。 ②根据仙后座寻找北极星:顺仙后座3颗亮星中间的那颗星,与其前面一颗较暗的星连线延长线上的亮星。 [温馨提示] (1)南半球不能看到北极星。 (2)北半球的北极星的仰角是不相同的,北极星的仰角和当地的地理纬度数值相等。 四、野外巧辨方向 1.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速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1)朝北一面积雪融化慢。 (2)朝南一面积雪融化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 (1)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间距较大。 (2)背阳面:树干上常有苔藓,年轮间距较小。 3.根据房屋朝向 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知识点一| 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情景导入先思考———————材料下图为南极洲图。 (1)南极点附近的经纬线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纬线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圆;经线是从极点向四周的辐射线。 (2)南极点附近的南北方向如何界定? 提示: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点,离其越近位置越靠南。 (3)南极点附近的东西方向如何界定? 提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判断东西方向要在两点间劣弧上进行。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1.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 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 4.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比较 (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 (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 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 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 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 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 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伙伴论)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与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与测试卷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知识清单一 宇宙 1.宇宙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 (1)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光 (2)辨识: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主要天体类型和特征 3.天体系统 (1)含义: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划分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远远大于银河系,但它与银河系同级别 ①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球绕地球公转。 ②太阳系:太阳、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太阳系。 ③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 直径约10万光年,至少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④河外星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⑤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可观测宇宙,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4.人类认识的宇宙 目前天文望远镜的探测距离约为137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知识清单二 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物理性质相近: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运动特征相似?????近圆性:公转轨道均近似圆形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地球本身的条件“适中” 素养凝练 “三看法”判断天体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梳理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4、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水星—金星— 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 特殊:存在生命 (1)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 (2) 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 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 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大。 6、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个氢核在高温高压下核聚变一个氦核)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 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稳定、无污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 (4) 影响: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地区);引起电离 层的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性(正相关、负相关) 9、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看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看顺时针) (2)周期:23时56分4秒(转动360o) 一个恒星日 (3)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o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题:广州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的线速度大于上海的线速度 10、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一恒星年 (3)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鲁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导 学案汇总 主备: 周营营 审核: 授课人: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学习重、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知识讲解]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 。1太 阳日为 。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C ) 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能力训练]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 间可能是( ) A .接近7时 B .5时多 C .不到5时 D .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 .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 .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 .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 .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西 东 太阳光线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A.北京时间6点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A.记载日期错了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 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某年9月15日(农历8月18日)中午12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报道:原定今天12时20分开始向全世界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节目,因受台风影响改在明天同一时间直播,欢迎到时收看。据此资料完成8~12题: 8.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钱塘潮,属于海水运动的哪一种形式() A.波浪B.洋流C.潮汐D.海啸 9.钱塘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按形成和来源它应属于() A.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B.地球内部的能量 C.重力能D.来自日、月等天体引力产生的能量10.关于台风或其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台风源地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B.对钱塘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台风在浙江登陆实属罕见D.钱塘潮与台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11.中央电视台原定直播日的月相应该是() 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凸月12.第二天直播时,华盛顿(西五区)观众全程收看开始时间应是() A9月17日23时20分B9月16日1时20分C9月15日1时20分D9月15日23时20分 学习总结: [学习目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