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

《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开发人】陆小峰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指导思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应当遵循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我校多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高质量的校本选择。

二、课程开发背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包括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了完善人格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居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中介层面,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一种有缺陷的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各种因素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学生除这些方面的影响外,在学校搬迁、生源变化的情况下,压力、情绪、习惯、学习方法等诸方面都跟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自信心相对不足,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比较欠缺,情绪的调节也缺少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宗旨,发掘学生的积极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这也符合当前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课程在《纲要》总目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发掘学生的积极优势与潜能,培养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为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积极优势方面:促进学生不断积极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提升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并利用个人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与创造力。

2.积极情绪方面:参与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学会调节消极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积极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3.积极应对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较好的应对各种困难和逆境。

4.积极成长方面:提高自决能力和行动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掘自身潜能,学会有效选择目标和制定计划,激发内在动机,不断实现自我。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提升学生的幸福感,适应现实学习环境,故安排了“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应对”、“积极成长”四个单元共18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

1.阳志平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杨敏毅,鞠瑞利.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陆小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绘画投射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3

5.张同延,张涵诗.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图心理测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6.李洪伟,吴迪.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7.王滟明.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8学时,安排在高一年级进行。学生达到如下要求可获得1学分:

1.考勤:无缺课,无严重违纪现象,积极参与活动;

2.小论文:认真完成一份心理体验报告或其它,内容与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二)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室,以及空的场地。

(三)教学方式

讲座、讨论、活动、案例、辅导等

二、课程组织形式及方法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讲座、活动和体验为主,“参与-体验-感悟-调适-提升”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从心理教育的实践来看,自陈自述、问题辨析(班级或小组讨论)改变认知、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团体辅导、行为训练、心理测验、同伴互助、自我管理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常采用的方法。

三、选修课学生限定

1.对自我完善及自我潜能开发有强烈的愿望;

2.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与心理老师共同“参与、体验、感悟、调适、提升”;

3.所学所感能积极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四、支持及建议

我校应为相应的课程设计提供物质(材料,工具等)与精神(支持与重视)的支持,而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动力地走下去,并且有的放矢。

另外,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是校内外生活经验的综合,是学校课程和社会课程的综合,它既包括显性课程,还包括了隐性课程。如一些课外拓展性活动:社会活动(春游、挑战极限、户外活动)、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军训、学农)等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然,在实施上,我们应当本着我校的现实状况,步步为营!

五、课程评价及建议

课程评价是促进本课程不段完善的重要环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必须根据课程规定的目标来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者的效果。但此种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和学生可以在如下三个阶段里对课程进行评价:起始评价(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对教师与教学实施进行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反馈结果与现实结果进行评价)。

【师资配备】《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校本课程

陆小峰:本校心理教师(现任教高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