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综合教案

四年级上册综合教案

四年级上册综合教案
四年级上册综合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融身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4、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家乡的物产以及悠久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6、通过对消防知识认识,防火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以及在危急情况下对自我及他人采取正确救助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1、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

2、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努力完成社会赋予的光荣使命。

3、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1、改变学生随意丢弃垃圾,不爱护环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处理好生活垃圾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学生:1、学生调查家里前一天家里的垃圾情况并填附表一。

2、初步了解“可回收利用”标志和“不可回收”标志。

教师: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垃圾和分类垃圾桶。

2、拍摄校园美景和本社区卫生死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课前老师拍下学校的美景,并配上优雅的音乐)

引领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平溪中心小学的美景!(意图:欣赏校园美景,陶醉于美景,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境带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快乐,也为下面录像中垃圾成山,苍蝇满天飞,行人捂鼻而过……等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情景的鲜明对比,引发思考

(1)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二、汇报,分一分。

学生汇报。

1、学生对家里的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调查(课余时间进行),并进行记录。

(调查表格另见附件1)(学生进行汇报,老师有选择并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把学生说的垃圾名称板书黑板,学生把垃圾名称写在小纸上,留着垃圾分类游戏用。)

2、学生互相讨论学会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老师很敬佩你们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的精神,收集到那么的信息,你们知道哪些垃圾是属于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属于不可回收的呢?小组讨论一下,将讨论结果写在你们桌上的表格中。((调查表格另见附件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各小组争先恐后地将填好的表格放在投影中和同学们分享)3、实际操作。(把垃圾分类)

刚才每个小组都把讨论结果跟同学们分享了,老师也仔细观察了同学的结论,大致是相同的,也有小部分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我们更加直观地进行分类了解,老师带来了很多垃圾(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垃圾和分类垃圾桶),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垃圾分类整理清楚?(展示实物垃圾:果皮、塑料袋、菜叶、废纸、旧报纸、空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废电池、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破笔筒、吃剩的饭和菜、烟头、废笔筒)看清楚这些垃圾后进行讨论怎样分类,然后将垃圾分类放进分类垃圾桶里。

(学生把垃圾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都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里了,小组长把将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学生打开垃圾桶展示,按分类说出垃圾的名称)

生:可回收垃圾是:废报纸、废纸盒、空易拉罐、塑料水瓶、酒瓶、玻璃瓶、废笔筒;不可回收垃圾是:果皮、吃剩的饭和菜、落叶、电池、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

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生:我的分类和他的有点不同,我觉得可回收垃圾是:废报纸、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废笔筒、果皮、树皮、菜叶、落叶。不可回收垃圾是:电池、坏灯泡、杀虫剂、指甲油、烟头。

两位同学有一位同学的答案比较合理,你们觉得是哪位同学说的比较合理?

生:第二位同学的答案比较合理。

老师也同意第二位同学的分类。那么,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依据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查找了有关资料,我们一起看资料。

(幻灯片出示资料:《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中指出,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循环使用、利用高和成本比较低的废物,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类、金属类、泡沫类、玻璃类等;不可回收垃圾是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如烟头、废纸巾、坏灯泡等。)4、认识“可回收利用”标志和“不可回收”标志。

经过刚才讨论和实物分类,我们知道了怎样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知道了垃圾分类的依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一下“可回收利用”标志和“不可回收”标志了。(幻灯片出示图片)

5、垃圾分类游戏。

知道了分类依据,也认识“可回收利用”标志和“不可回收”标志,我们一起再来分一分吧。(学生进行汇报时,老师有选择并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把学生说的垃圾名称板书黑板,学生把垃圾名称写在小纸上,现在每一个学生把写着垃圾名称的纸条扔进分类垃圾桶里。)

三、变废为宝。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来欣赏我校历届“变废为宝”优秀作品。(大概用时5分钟)

2、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变废为宝”。(大概用时3分钟)

四、课外拓展。

1、调查居住村子垃圾分类情况,根据实际提出建议,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村委会。

2、向父母及其亲人、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3、班里举办一次“变废为宝”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在学校展览室展览。

五、师生共享收获。

通过今天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谁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的保护者,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从自己开始,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六、板书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回收:废报纸、废纸盒、空易拉罐、塑料水瓶、酒

第二课时

展示成果与评价

一、班里举办一次“变废为宝”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在学校展览室展览。

2、废品创意与制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工艺品的一些知识,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展示作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创新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家乡的环境,搜集生活中的废旧垃圾物品,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对废品进行设计、包装、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态度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1、根据自己制作内容选择一些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注意对废品材料的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完成作品,突出环保、绿化的主题。

2、敞开想象,合理选用材料,能处理好细节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样品资料,教师收集的废弃资料等。

学生:搜集废弃物,了解当前环境污染状况,带适当的用具,如剪刀、胶水、双面胶、白乳胶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聊一聊

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如何?你有什么看法?

二、汇报交流,说一说

1、全班分四大组,按组坐好,各组组长分别报组名:环保小组、探索小组、发现小组、创新小组。

2、分组汇报搜集废品情况

大家在课前已经按照小组活动计划表去了解周围环境问题,进行废品收集,情况怎样?哪一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汇报的主题:

(1)垃圾的现状

(2)白色垃圾的危害

(3)垃圾的分类

(4)垃圾的处理方法

(5)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各小组逐一展示自己小组搜集到的废品,说说搜集的情况及想法,重点交流废品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课件出示图片资料:生活垃圾、水污染等)

(1)学生观看录像。

(2)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小结:随着人口的增多,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居民生活痛苦不堪。再看这组图片,由于受到污染,海里的死鱼成群,垃圾成堆,大海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再看看这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已经让人无处下脚。同学们,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是满目疮痍,乌烟瘴气,因此保护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能不能给废品变变身,进行废品再利用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为我所用,既环保又节省资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废品变变变

三、火眼金睛,辨一辨

1、(课件出示图片:利用废品制作的小老鼠、竹子、插花等手工艺品)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漂亮吗?下面考考你们的眼力,猜猜看,这些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说说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小组内交流,再分组派代表当众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我喜欢用废弃的鼠标做成的小老鼠,形象逼真,太有意思了;我喜欢用蛋壳做的小鸡,真好玩;我喜欢碎布做的插花,真漂亮……)

2、出示实物,指导观察。

再看这些,喜欢吗?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指名上台观察,当众交流。

小结: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都是用废弃物制作而成,其实垃圾和工艺品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你的奇思妙想。动动手,即使是垃圾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情趣。下面我们也让废品变变变,变成自己喜欢的宝贝。

第二课时

一、心灵手巧,做一做

过度:拿出你们搜集来的废品,依据材料的形状,性能等,让废品变变身,相信通过你们的小巧手,这些废品会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变废为宝,这可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你们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吗?(有!)

1、指导分组活动,依据本组所搜集到的废品设计制作方案主要从作品名称、废旧材料、创意说明、制作步骤、辅助工具、预测困难及解决方法几方面设计。

2、交流设计方案,针对小组内遇到的困难,集体交流。

老师为你们的这些独特的创意方案鼓掌。但是在动手之前老师这有一个小小的温馨提示,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3、出示温馨小提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废弃物即时处理放好,保持地面清洁。好了,大家赶紧动手让你们手中的废弃物变成宝贝吧!

4、学生分组制作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成果展示,评一评

1、同学们你们都做完了吗?把你们组的作品派一名代表拿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作品名称,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途。

2、小组推荐最有创意的作品当众介绍。

大家来给评一评,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集体评议,选出获胜小组。

3、颁发最佳创意奖

同学们,你们做的都不错,充分利用了你们身边的废弃物,经过你们的小巧手,就变成宝贝了,真是巧夺天工!

二、畅谈收获,议一议

1、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指导学生围绕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畅所欲言,对别具一格的发言及时给予鼓励。小结: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们要过上幸福生活,就必须自觉地保护环境,希望大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好好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将来长大

后,用我们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高消耗、高污染的难题,能够变废为宝,建设一个美丽的绿色家园!

三、环境保护,做一做

1.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2、利用废品制作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

3、校园植物知多少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认识校园内目前存在的绿化植物物种和分布情况,了解植物的观赏价值,为美化我们的校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走近校园植物,让学生了解一些植物的原产地、形态、用途,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过程,丰富植物学的知识,理解人与植物及自然的联系。

3、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阳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和热爱学校的意识。

4、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与人交际,小组合作,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通过观察、摄影、记录、访问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

6、填写调查表,写活动体会,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

7、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与人交流。

8、学会互相帮助,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与人友好合作的能力。教学准备:1、课内活动安排在每个班级的课室内,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园内进行。

2、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我校绿化环境图片,引入课题“校园植物知多少”。就学生最兴趣的6种植物自由组合成6个小组,选定小组长,小组长组织小组开展讨论并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3、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访问、观察等方法作调查,教会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通过展示范例,分步指导,各小组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教学时间:用课堂3课时(教学1课时,交流评价1课时,成果展示1课时),课余一周实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激趣揭题。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觉得我们的校园哪里最美?

生1: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操场最美丽。

生2: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植物园最美丽。

你为什么觉得植物园最美丽?

生1:因为植物园里有许多花,非常漂亮。

生2:因为植物园里有许多奇特的植物。

你知道我们校园有哪些植物吗?看看这些图片,你能叫得出名字吗?

二、引导探究,发现问题。

对于校园的植物朋友,你认为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呢?组织学生交流探讨。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同学的讨论交流,选出以下研究小课题:校园植物的种类、形态、特性,为植物设计名片卡

三、分组合作,制定方案。

按最感兴趣的6种植物自由组合成7个小组,选定小组长,静悄悄地到指定小组的位置上坐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调整位置,重新组成小组,坐好。)很高兴看到新的研究小组成立了,这就有了好的开始!那么在进行探究之前,我们还要做些什么,才能使我们的研究顺利进行?

生:一份详细的活动方案。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去进行研究,并做一下记录,形成方案。师:心动不如行动,我们马上开始做方案吧!

四、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各小组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第二课时

一、各小组成员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熟悉植物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再分工进行上网,查阅书刊杂志、访问花农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通过名片卡、手抄报等形式丰富实践成果。采集标本: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采访讨教:请教学校花农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农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学名、原产地、科属、形态、特性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制作名片:将资料制成“校园植物名片卡”。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二、交流与评价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第三课时

1、展示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2、展示植物名片

3、展示手抄报

4、早餐的学问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教学重难点: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早餐研究

制定活动方案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同学们,你们吃不吃早餐?

A、不吃早餐的同学

(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

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

B、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

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

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

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

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

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e.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第二课时

调查整理

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讨论思考

分组讨论统计结果。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交流报告

汇报成果。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学生答辩。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第三课时

做一名“小营养师”

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白菜丝、拌海带丝等。二、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在家做些实践活动,为自己或爸妈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活动成果:活动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照片等

成果汇总: 1.调查统计表。 2.设计宣传画。 3.写活动后的收获。 4.自己设计的营养

5、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传统游戏和现代游戏的利和弊,理解玩每一种游戏都必须遵守规则,学会自主、因地制宜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

2、通过调查、访问、统计等活动,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寻找游戏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调查、体验长辈童年的游戏,比较他们和现代游戏的差异,感受游戏中蕴含的智慧,体会游戏的规则;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我们都喜欢玩游戏,大家喜欢什么游戏?学生分享

2、你们瞧,这是班上同学带来的玩具,看到这个玩具啊,老师不禁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买的许多玩具,可好玩了。我们现在的玩具种类可真是丰富多彩啊,想知道几十年前的孩子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吗?今天,我们这节综合实践课就来寻找体验一下长辈童年的游戏。

二、看图猜游戏

1、了解长辈的童年游戏

课件展示图片,猜猜长辈童年玩的是什么游戏

这些都是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同学们可能听说过,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吧!

2、长辈的童年游戏的特点

长辈的童年游戏和我们现在玩的游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大家交流讨论一下。二、探索设计,制作玩具

根据我们课前准备,今天我们就分组来做一做玩具,尝试着向长辈们那样玩游戏!来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组准备做什么?都带来了那些材料?

学生汇报

各个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玩具

看着你们欢乐的笑脸,听着你们欢快地尖叫,我知道你们都玩得很开心,如果我们各组共享劳动成果相信同学们会更开心。接下来我们来个成果大分享好吗?组织学生分一分。

第二课时

一、体验长辈的童年游戏

我们了解了长辈们的童年游戏,还制作了一些玩具,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长辈们童年的快乐,一起来玩游戏吧!

分组玩游戏,确定游戏种类,玩游戏时注意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二、汇报活动、总结延伸

刚才大部分同学都玩得很尽兴,老师从有些同学的脸上读到了开心和愉快,也从有些同学的脸上读到了困惑和不解,那我们请这些同学来谈谈他们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1、让各组的学生进行汇报:

2、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交流,我们也谈了这么多了,不但了界了长辈的童年游戏有哪些,还制作和玩了几个游戏,在制作和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现在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小结

无论是长辈的童年游戏还是我们现在玩的游戏,都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希望同学们都能健康

快乐地成长!

6、传统节日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3、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时间:3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第二课时

一、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第三课时

一、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2、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

二、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认识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怎样接收和传递信息 3、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哪些是信息及信息的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认识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课讲授 1、我们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等传送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

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或传递大量的信息。看电视,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小伙伴说话,给远方的亲友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都是在接收或传递信息。(请学生们列举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例子)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书: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依照信息处理的过程有同学能告诉大家,人工处理信息(不借助其他设备)是怎样进行的呢?(讨论)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就能直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采用说话、写字、动作、表情等方式输出信息。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39 课2时练习课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50 第5课时练习课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57 第3课时练习课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63 第6课时练习课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71 第4课时练习课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91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4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7第3课时练习课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117 第4课时练习课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132 第7课时复习课133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角》 高丽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二)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三)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按老师要求画。 ②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③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受。 课时安排: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数的产生………………………………1课时 3、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 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1亿有多大?……………………… 1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0144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 惠阳经济开发区象岭小学严云娇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 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带读提示语。 8.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9.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