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之声光效应

声光效应电子教案 一、实验目的 ①了解声光效应原理 ②了解布拉格衍射现象的实验条件和特点 ③通过对声光器件衍射效率、中心频率和带宽的测量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④测量声光偏转和声光调制曲线 二、实验原理简述 声光效应就是研究光通过声波扰动的介质时发生散射或衍射的现象。由于弹光效应,当超声纵波以行波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使介质折射率产生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并随超声波一起传播,当激光通过此介质时,就会发生光的衍射,即声光衍射。衍射光的强度、频率、方向等都随着超声波场而变化。其中衍射光偏转角随超声波频率的变化现象称为声光偏转;衍射光强度随超声波功率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声光调制。主要用途有:制作声光调制器件,制作声光偏转器件,声光调Q开关,可调谐滤光器,在光信号处理和集成光通讯方面的应用。 声光衍射可以分为拉曼-拉斯(Ranman-Nath)衍射和布拉格(Bragg)衍射两种情况。本实验室主要研究钼酸铅晶体介质中的布拉格衍射现象。 布拉格方程:θB=sinθB=λfs/2nvs ,其中θB 为布拉格角,λ为激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vs 为超声波在介质中的速率。由此知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偏转角φ=2θB,所以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频率实现声光偏转。 布拉格一级衍射效率为:η1=I1/Ii=sin2((π/λ).(LM2Ps/2H)1/2) ,其中Ps为超声波功率,M2为声光材料的品质因素,L、H分别表示换能器的长和宽。由此知当超声功率改变时,η1也随之改变,因而可实现声光调制。 三、实验仪器的结构或原理简图及仪器简介 主要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有半导体激光器、声光器件及转角平台(图2)、超声波功率信号源、频率计、光强仪、示波器、光具座、支架、导线等附件。各仪器原理、具体型号及参数见声光效应实验讲义。 图1 声光效应主要实验仪器 图2 转角平台和声光器件

第二章 光的衍射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光的衍射 1. 单色平面光照射到一小圆孔上,将其波面分成半波带。求第к个带的半径。若极点到观察点的距离r 0为1m ,单色光波长为450nm ,求此时第一半波带的半径。 解: 20 22r r k k +=ρ 而 20λ k r r k += 20λk r r k = - 20202λ ρk r r k = -+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 42 2020 20 2 λλρk kr r r k + +=+ 略去22λk 项,则 λ ρ0kr k = 将 cm 104500cm,100,1-8 0?===λr k 带入上式,得 cm 067.0=ρ 2. 平行单色光从左向右垂直射到一个有圆形小孔的屏上,设此孔可以像照相机光圈那样 改变大小。问:(1)小孔半径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得此小孔右侧轴线上距小空孔中心4m 的P 点的光强分别得到极大值和极小值;(2)P 点最亮时,小孔直径应为多大?设此时的波长为500nm 。 解:(1)根据上题结论 ρ ρ0kr k = 将 cm 105cm,400-5 0?==λr 代入,得 cm 1414.01054005k k k =??=-ρ 当k 为奇数时,P 点为极大值; k 为偶数时,P 点为极小值。 (2)P 点最亮时,小孔的直径为 cm 2828.02201==λρr 3.波长为500nm 的单色点光源离光阑1m ,光阑上有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0.5mm 和1mm 的透光圆环,接收点P 离光阑1m ,求P 点的光强I 与没有光阑时的光强度I 0之比。 解:根据题意 m 1=R 500nm mm 1R mm 5.0R m 121hk hk 0====λr 有光阑时,由公式 ???? ??+=+=R r R R r r R R k h h 11)(02 002λλ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一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

第十一章 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 1. 双缝间距为1mm,离观察屏1m,用钠光灯做光源,它发出两种波长的单色光 nm 0.5891=λ和nm 6.5892=λ,问两种单色光的第十级亮条纹之间的间距是多 少? 解:由题知两种波长光的条纹间距分别为 9 6 113 158910 5891010 D e m d λ---??= = =? 9 6 223 1589.610 589.61010 D e m d λ---??= = =? ∴第十级亮纹间距()()6 5 211010589.6589100.610e e m -?=-=?-?=? 2. 在杨氏实验中,两小孔距离为1mm,观察屏离小孔的距离为50cm,当用一片折射率为 1.58的透明薄片贴住其中一个小孔时(见图11-17),发现屏上的条纹系统移动了 0.5场面,试决定试件厚度。 解:设厚度为h ,则前后光程差为()1n h ?=- ()1x d n h D ??∴-= 2 3 0.510 10 0.580.5 h --??= 2 1.7210h mm -=? 3. 一个长30mm 的充以空气的气室置于杨氏装置中的一个小孔前,在观察屏上观察到 稳定的干涉条纹系。继后抽去气室中的空气,注入某种气体,发现条纹系移动了25个条纹,已知照明光波波长nm 28.656=λ,空气折射率000276.10=n 。试求注入气室内气体的折射率。 解:设气体折射率为n ,则光程差改变()0n n h ?=- 图11-47 习题2 图

()02525x d d n n h e D D λ??∴-= =? = 9 025656.2810 1.000276 1.0008230.03 m n n h λ-??= += += 4. ** 垂直入射的平面波通过折射率为n 的玻璃板,投射光经投射会聚到焦点上。玻 璃板的厚度沿着C 点且垂直于图面(见图11-18)的直线发生光波波长量级的突变 d ,问d 为多少时,焦点光强是玻璃板无突变时光强的一半。 解:无突变时焦点光强为04I ,有突变时为02I ,设',.d D 2 00'4cos 2xd I I I D πλ== ()' 104xd m m D λ? ?∴?= =+≥ ?? ? 又()1n d ?=- 114d m n λ ? ?∴= + ?-?? 5. 若光波的波长为λ,波长宽度为λ?,相应的频率和频率宽度记为ν和ν?,证明 λ λ νν ?=?,对于nm 8.632=λ的氦氖激光,波长宽度nm 8 102-?=?λ,求频 率宽度和相干长度。 解:c λν= λ ν λ ν ??∴ = 对于632.8c nm λνλ =?= 8 9 8 4 18 21010 310 1.4981063 2.8632.810 c Hz λ λ ννλ λ λ ---??????∴?= ?= ? = =??? C 图11-18

光学平台26项实验

光学平台26项实验 一、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 按图所示将磁力座靠紧平台钢尺,摆好实验装置,白炽灯源照亮小孔光栏透过小孔的光束照射到反射镜上,在小孔与反射镜之间放入待测透镜,然后沿钢尺移动透镜,在小孔板接近小孔的地方看到清晰的小孔像,此时透镜到小孔屏之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可从尺上直接读取)。 图 1.白炽灯 2.小孔光栏 3.凸透镜 4.二维调整架 5.反射镜 6.二维反射镜调整架 7.二维平移台 8.三维平移台 9.一维平移台 二、两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 实物经正的薄透镜成一实像,物和像之间的距离必须不小于透镜到四倍焦距。当满足此条件时,在物和屏之间透镜可两个位置,但其在位置A 处时,屏上出现放大的三孔屏的像,当透镜在B 位置时屏上将出现缩小的像。调整好光路,使物屏和黑白屏间的距离大于四倍的焦距。放入待测透镜先找到靠近物屏处的放大的实像,记下物屏到黑白屏之间的距离D 及放大像时透镜的位置。然后移动透镜直到出现清晰的缩小的实像,记下此时透镜的位置量出AB 间距离d 由公式 D d D f 422-= 即可求出透镜的焦距。

图 1.白炽灯源 2.物屏(三孔屏) 3.凸透镜 4.二维透镜夹 5.黑白屏 6.一维座 7.二维座 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按自准法调出白炽灯平行光,即在较远处看到一灯丝的像,此时接近平行光,将凸透镜2作为辅助透镜(焦距F1位已知),与待测凹透镜3贴在一起合成组合透镜(可以认为两镜间的距离为0)这样可以把组合透镜看成一薄凸透镜,在屏上可得一实像此实像位置即为组合透镜的焦距面F2,测出组合透镜的焦距f 实际上是凹透镜3的像距,其物距为凸透镜的焦距f1(已知)。 由物像关系公式: ' 2 1'1 '11f f f =- 因此 ' 1' 1''2 'f f f f f -= 即可求出凹透镜的焦距。

4光的衍射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下)》作业 No.4 光的衍射 (电气、计算机、詹班) 一 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夫琅和费衍射装置中,将单缝宽度a 稍稍变窄, 同时使会聚透镜L 沿y 轴正方向作微小位移,则屏幕C 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A )变宽,同时向上移动 (B )变宽,不移动 (C )变窄,同时向上移动 (D )变窄,不移动 [ A ] [参考解] 一级暗纹衍射条件:λ?=1sin a ,所以中央明纹宽度 a f f f x λ ??2sin 2tan 211=≈=?中。衍射角0=?的水平平行光线必汇聚于透镜主 光轴上,故中央明纹向上移动。 2.在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主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 (A )间距变大 (B )间距变小 (C )不发生变化 (D )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位置交替变化 [ C ] [参考解] 单缝沿透镜主光轴方向或沿垂直透镜主光轴的方向移动并不会改变入射到透镜的平行光线的衍射角,不会引起衍射条纹的变化。 3.波长λ=5500?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2×10- 4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2 (B )3 (C )4 (D )5 [ B ] [参考解 ]

由光栅方程λ?k d ±=sin 及衍射角2 π ?< 可知,观察屏可能察到的光谱线 的最大级次64.310 550010210 6 =??=<--λd k m ,所以3=m k 。 4.在双缝衍射实验中,若保持双缝S 1和S 2的中心之间距离不变,把两条缝的宽度a 略微加宽,则 (A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少; (B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不变; (C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多; (D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少。 [ D ] [参考解] 参考第一题解答可知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而光栅常数不变,则由光栅方程可知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少。或由缺级条件分析亦可。 二 填空题 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 的 相干叠加 ,决定了P 点合振动及光强。 2.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可划分为 6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 明 纹。 [参考解] 由单缝衍射条件(其中n 为半波带个数,k 为对应级次)可知。 ???? ???±?+±=?==,各级暗纹 ,次极大,主极大λλλ?δk k n a 2 )12(02sin 3.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中,波长λ的单色光垂直入 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会聚在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a 处的波阵面恰好分成3个半波带,图中CD BC AB ==,那么光线1和2在P 点的相位差为 π 。

(完整版)工程光学第三版课后答案1

第一章 2、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 =3*108m/s ,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 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 时,v=2.25*108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 时,v=1.99*108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 =1.65 时,v=1.82*108m/s ,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 时,v=1.97*108m/s ,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 时,v=1.24*108m/s 。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 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 ,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 4、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 , 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 8、.光纤芯的折射率为1n ,包层的折射率为2n ,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0n ,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10sin I n ,其中1I 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 0sinI 1=n 2sinI 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实验报告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实验 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1.定性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和其特点。 2.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并且绘制曲线。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光波遇到障碍时,波前受到限制 而进入障碍后方的阴影区,称为衍 射。衍射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场衍 射,指光源与观察屏据衍射物为有限远时产生的衍射,称菲涅尔衍射;一类是远场衍射,指光源与接收屏距衍射物相当于无限远时所产生的衍射,叫夫琅禾费衍射,它就是平行光通过障碍的衍射。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强I =I 0 (sin β)2β2;其中β=πa sin θλ;a 为缝宽,θ 为衍射角,λ为入射光波长。 上图中θ为衍射角,a 为缝宽。 【实验内容】 (一) 定性观察衍射现象 1.按激光器、衍射板、接收器(屏)的顺序在光节学导轨上放置仪 器,调节光路,保证等高共轴。衍射板与接收器的间距不小于1m 。 2.观察不同形状衍射物的衍射图样,记录其特点。 (二)测量单缝衍射光强分布曲线 仪器名称 光学导轨 激光器 接收器 数字式检流计 衍射板 型号

1.选择一个单缝,记录缝宽,测量-2到+2级条纹的光强分布。要求至少测30个数据点。 2.测量缝到屏的距离L。 3.以sinθ为横坐标,I/I0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在同一张图中绘出理论曲线,做比较。 【实验步骤】 1.摆好实验仪器,布置光路如下图 顺序为激光器—狭缝—接收器—数字检流计,其中狭缝与出光口的距离不大于10cm,狭缝与接收器的距离不小于1m。 2.调节激光器水平,即可拿一张纸片,对准接收器的中心,记下位置,然后打开激光器,沿导轨移动纸片,使激光器的光点一直打纸片所记位置,即光线打过来的高度要一致。 3.再调节各光学元件等高共轴,先粗调,即用眼睛观察,使得各个元件等高;再细调,用尺子量取它们的高度(狭缝的高度,激光器出光口的高度,接收器的中心),调节升降旋钮使其等高,随后用一纸片,接到光源发出的光,以其上的光斑位置作为参照,依次移动到各个元件前,调节他们的左右(即调节接收器底座的平移螺杆,狭缝底座的平移螺杆)高低,使光线恰好垂直照到元件的中心。 4.调节狭缝宽度,使光束穿过,可见衍射条纹,调节宽度,使条纹中心亮纹的宽度约为5mm,且使得条纹最亮,而数字检流计的读数最大,经过上述调节后,上述任何一个旋钮的改变都会使读数变小。

光栅位置检测系统及原理

光栅位置检测系统及原理 2009年10月22日 光栅是利用光的反射、透射和干涉现象制成的一种光电检测装置,有物理光栅和计量光栅。物理光栅刻线比较细密,两刻线之间距离(称为栅距)在0.002~0.005mm之间,它通常用于光谱分析和光波波长的测定。计量光栅刻线较粗,栅距在o.004~0.025mm之间,在数字检测系统中,通常用于高精度位移的检测,是数控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在闭环伺服系统中。 光栅位置检测装置由光源、长光栅(标尺光栅、短光栅(指示光栅)和光电元件等组成(见图3—23)。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计量光栅可分为直线光栅和圆形光栅;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增量式光栅和绝对式光栅等。本节仅介绍直线光栅。 根据光栅的工作原理分直线式透射光栅和莫尔条纹式光栅两类。 一。直线式透射光栅 在玻璃表面刻上透明和不透明的间隔相等的线纹(即黑白相问的线纹),称为透射光栅。其制造工艺为在玻璃表面加感光材料或金属镀膜上刻成光栅线纹,也可采用刻蜡、腐蚀或涂黑工艺。透射光栅的特点是:光源可以采用垂直入射光,光电接收元件可以直接接收信号,信号幅值比较大,信嗓比高,光电转换元件结构简单。同时,透射光栅单位长度上所刻的条纹数比较多,一般可以达到每毫米100条线纹,达到0.01mm的分辨率,使检测电子线路大大简化。但其长度不能做得太长,目前可达到2m左右。

如图3—24所示,它是用光电元件把两块光栅移动时产生的明暗变化转变为电 流变化的方式。长光栅装在机床移动部件上,称之为标尺光栅;短光栅装在机床固定部件上,称之为指示光栅。标尺光栅和指示光栅均由窄矩形不透明的线纹和与其等宽的透明间隔组成。当标尺光栅相对线纹垂直移动时,光源通过标尺光栅和指示光栅再由物镜聚焦射到光电元件上。若指示光栅的线纹与标尺光栅透明间隔完全重合,光电元件接收到的光通量最小。若指示光栅的线纹与标尺光栅的线纹完全重合,光电元件接收到的光通量最大。因此,标尺光栅移动过程中,光电元件接收到 的光通量忽大忽小,产生了近似正弦波的电流。再用电子线路转变为数字以显示位移量。为了辨别运动方向,指示光栅的线纹错开1/4栅距,并通过鉴向线路进行判别。 由于这种光栅只能透过单个透明间隔,所以光强度较弱,脉冲信号不强,往往在光栅线较粗的场合使用。二奠尔条纹式光栅 如果使两片光栅靠近并稍有倾斜时,在和光栅垂直方向上可以看到非常粗大的条纹,这就叫做莫尔条纹。莫尔条纹式光栅实质上是一种增量式编码器,它是通过形成莫尔条纹、光电转换、辨向和细化等环节实现数字计量的。 1.莫尔条纹的形成

光的衍射参考答案

光的衍射参考解答 一 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夫琅和费衍射装置中,将单缝宽度a 稍稍变窄,同时使会聚 透镜L 沿y 轴正方向作微小位移,则屏幕C 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A )变宽,同时向上移动 (B )变宽,不移动 (C )变窄,同时向上移动 (D )变窄,不移动 [ A ] [参考解] 一级暗纹衍射条件:λ?=1sin a ,所以中央明纹宽度a f f f x λ ??2sin 2tan 211=≈=?中。衍射角0 =?的水平平行光线必汇聚于透镜主光轴上,故中央明纹向上移动。 2.在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主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 (A )间距变大 (B )间距变小 (C )不发生变化 (D )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位置交替变化 [ C ] [参考解] 单缝沿透镜主光轴方向或沿垂直透镜主光轴的方向移动并不会改变入射到透镜的平行光线的衍射角,不会引起衍射条纹的变化。 3.波长λ=5500?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2×10-4 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2 (B )3 (C )4 (D )5 [ B ] [参考解] 由光栅方程λ?k d ±=sin 及衍射角2 π ?< 可知,观察屏可能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 64.310 550010210 6 =??=<--λd k m ,所以3=m k 。 4.在双缝衍射实验中,若保持双缝S 1和S 2的中心之间距离不变,把两条缝的宽度a 略微加宽,则 (A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少; (B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不变; (C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多; (D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少。 [ D ] [参考解] 参考第一题解答可知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而光栅常数不变,则由光栅方程可知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其中包含的干涉条纹的数目变少。或由缺级条件分析亦可。 二 填空题 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 的 相干叠加 ,决定了P 点合振动及光强。 2.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阵面可划分为 6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时,v=1.82 m/s,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 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sinI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基于Matlab的光学衍射仿真

基于Matlab的光学衍射实验仿真 摘要 光学试验中衍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实验. 光的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前进的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衍射系统一般有光源、衍射屏和接受屏组成, 按照它们相互距离的大小可将衍射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衍射屏与光源和接受屏的距离都是无穷远时的衍射, 称为夫琅禾费衍射, 一类是衍射屏与光源或接受屏的距离为有限远时的衍射称为菲涅尔衍射。 本文用Matlab软件对典型的衍射现象建立了数学模型,对衍射光强分布进行了编程运算,对衍射实验进行了仿真。最后创建了交互式GUI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参数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衍射条纹。 本文对于衍射概念、区别、原理及光强分布编程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关键字:Matlab;衍射;仿真;GUI界面;光学实验

Matlab-based Simulation of Optical Diffraction Experiment Abstract Optical diffraction experi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experiment. is the diffraction of light propagation of light in the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to bypass the obstacles when the forward edge of the phenomenon of light diffraction phenomenon of the wave theory of light provides a strong Evidence. diffraction systems generally have light, diffraction screen and accept the screen composition, size according to their distance from each other diffr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diffraction screen and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receiving screen is infinity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iffraction Known as Fraunhofer diffraction, one is diffraction screen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ccept a limited away from the screen when the diffraction is called Fresnel diffraction. In this paper, Matlab software on a typical phenomen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diffraction, the diffracti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programming operation, the diffraction experiment is simulated. Finally, create an interactive GUI interface, users can change the input parameters to simulat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diffraction pattern. This concept of the diffraction, differ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programming principles and a detailed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Key word: matlab;diffraction; simulation; gui interface; optical experiment

实验单缝衍射光强分布研究

实验三单缝衍射光强分布研究 一、实验简介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衍射现象的存在,深刻说明了光子的运动是受测不准关系制约的。因此研究光的衍射,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光的本性的理解,也是近代光学技术(如光谱分析,晶体分析,全息分析,光学信息处理等)的实验基础。衍射导致光强在空间的重新分布,利用光电传感元件探测光强的相对变化,是近代技术中常用的光强测量方法之一。 二、实验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研究其光强分布,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2、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掌握其分布规律; 3、学会用衍射法测量狭缝的宽度。 三、实验原理 1、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当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时,如不透明物体的边缘、小孔、细线、狭缝等,一部分光会传播到几何阴影中去,产生衍射现象。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近,那么这样的衍射现象就比较容易观察到。 单缝衍射有两种:一种是菲涅耳衍射,单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均为限远,或者说入射波和衍射波都是球面波;另一种是夫琅禾费衍射,单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均为无限远或相当于无限远,即入射波和衍射波都可看作是平面波。 在用散射角极小的激光器(<0.002rad)产生激光束,通过一条很细的狭缝(0.1~0.3mm宽),在狭缝后大于0.5m的地方放上观察屏,就可以看到衍射条纹,它实际上就是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如图1所示。 图1

当激光照射在单缝上时,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上每一点都可看成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球面子波的新波源。由于子波迭加的结果,在屏上可以得 到一组平行于单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激光的方向性强,可视为平行光束。宽度为d的单缝产生的夫琅禾费衍射图样,其衍射光路图满足近似条件: D x ≈ ≈θ θ sin()d D>> 产生暗条纹的条件是: λ θk d= sin()Λ,3,2,1± ± ± = k(1) 暗条纹的中心位置为: d D k xλ =(2) 两相邻暗纹之间的中心是明纹次极大的中心。由理论计算可得,垂直入射于单缝平面的平行光经单缝衍射后光强分布的规律为: 2 2 sin β β I I= λ θ π β sin d =(3) 式中,d是狭缝宽,λ是波长,D是单缝位置到光电池位置的距离,x是从衍射条纹的中心位置到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其光强分布如图2所示。当θ相同,即x相同时,光强相同,所以在屏上得到的光强相同的图样是平行于狭缝的条纹。当0 = β时, 图2

物理实验——平行光管的使用思考题

最小分辨角: 最小分辨角是指能够分辨最小细节的能力,分辨出的最小角距。人们能与不能分辨之间不存在明显界限。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0,称为光学系统的最小分辨角。 几何光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一个物点发出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能够得到一个对应的像点。但是光的衍射现象告诉我们,光学系统对物点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几何点,而是具有一定大小的光斑,并且在其周围有亮暗交替的环状衍射条纹。如果两个物点的距离很小,对应的光斑互相重叠,即使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很高,所成的像对眼睛的张角很大,但仍然不能分辨它们。所以说,光的衍射现象限制了光学系统的分辨能力,并且这是光学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光衍射的规律分析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 如果A1和A2相距不太近,它们所成像的中央亮斑相距较远,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也较大,人眼可以毫不困难地分辨这两个物点所成的像。如果A1和 A2相距很近,它们所成像的中央亮斑大部分相重叠,亮斑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很小,人眼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一个物点所成的像还是两个物点所成的像。 人们能与不能分辨之间不存在明显界限。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0,称为光学系统的最小分辨角。最小分辨角可由下式表示,最小分辨角q0的倒数,称为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显然,最小分辨角q0就是艾里斑的半角宽度j0。对于任何光学系统,如果它所观察的物体上最远两点对它的张角小于最小分辨角q0,那么这个系统对该物体实际上是无法分辨的。要提高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必须增大光学系统的孔径D,使用波长短的光。显微镜的最大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最大分辨本领,要提高物镜的分辨本领,就应增大物镜的孔径,并使用波长短的光观察。增大物镜孔径的余地是有限的,而使用短波光却是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有效途径。紫外光显微镜所使用的紫外光波长在200nm到250nm,这样可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比使用可见光提高一倍左右。近代物理学表明,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其动量成反比。所以,以一定速率运动的电子束,就是一束波,当加速电压为100V时,波长是0.123nm,当加速电压为10000V时,波长可达0.0122nm。可见电子波的波长是很短的,这正是电子显微镜具有高分辨本领的原因。 测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注:一定是正对,否则不给分)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改变透镜到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最亮最小,测量这个最亮最小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方法二:(自制平行光源法测焦距)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前后移动,直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平行光,用刻度尺测量凸透镜到小灯泡的距离,即为焦距方法三:(等大法)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在同一高度,前后移动蜡烛,直到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测量物像间的距离再除以四(2f+2f=4f),即为焦距 方法四:用放大镜(相当于凸透镜)看台面上的字,让放大镜一点点远离台面,直到台面上的字模糊掉,测量放大镜到台面的距离,即为焦距 方法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三者在同一高度。前后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增大)直到在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为止,停止光屏移动。在光屏方向看凸透镜,看在蜡烛一侧有没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若有,则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和蜡烛两侧都不成像,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

《光的衍射》答案

第7章光的衍射 一、选择题 1(D),2(B),3(D),4(B),5(D),6(B),7(D),8(B),9(D),10(B) 二、填空题 (1).1.2mm ,3.6mm (2).2,4 (3).N 2, N (4).0,±1,±3,......... (5).5 (6).更窄更亮 (7).0.025 (8).照射光波长,圆孔的直径 (9).2.24×10- 4 (10).13.9 三、计算题 1.在某个单缝衍射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含有两种波长?1和?2,垂直入射于单缝上.假如?1的第一级衍射极小与?2的第二级衍射极小相重合,试问 (1)这两种波长之间有何关系? (2)在这两种波长的光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是否还有其他极小相重合? 解:(1)由单缝衍射暗纹公式得 由题意可知21θθ=,21sin sin θθ= 代入上式可得212λλ= (2)211112sin λλθk k a ==(k 1=1,2,……) 222sin λθk a =(k 2=1,2,……) 若k 2=2k 1,则?1=?2,即?1的任一k 1级极小都有?2的2k 1级极小与之重合. 2.波长为6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宽度为a =0.10mm 的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透镜焦 距f =1.0m ,屏在透镜的焦平面处.求: (1)中央衍射明条纹的宽度?x 0; (2)第二级暗纹离透镜焦点的距离x 2 解:(1)对于第一级暗纹, 有a sin ?1≈? 因?1很小,故tg ??1≈sin ?1=?/a 故中央明纹宽度?x 0=2f tg ??1=2f ?/a =1.2cm (2)对于第二级暗纹, 有a sin ?2≈2? x 2=f tg ??2≈f sin ??2=2f ?/a=1.2cm 3.如图所示,设波长为?的平面波沿与单缝平面法线成?角的方向入射,单缝AB 的宽度为a ,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试求出各极小值(即各暗条纹)的衍射角?. 解:1、2两光线的光程差,在如图情况下为 由单缝衍射极小值条件 a (sin ?-sin ?)=?k ?k =1,2,…… 得?=sin —1(?k ?/a+sin ?)k =1,2,……(k ?0) 4.(1)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1=400nm ,??=760nm (1nm=10-9m).已知单缝宽度a =1.0×10-2cm ,透镜焦距f =50cm .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1章)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1章)

(1)

(2) m/s (3) 光在冕牌玻璃中的速度:v=3×108/1.51=1.99×108 m/s (4) 光在火石玻璃中的速度:v=3×108/1.65=1.82×108 m/s (5) 光在加拿大树胶中的速度:v=3×108/1.526=1.97×108 m/s (6) 光在金刚石中的速度:v=3×108/2.417=1.24×108 m/s *背景资料:最初用于制造镜头的玻璃,就是普通窗户玻璃或酒瓶上的疙瘩,形状类似“冠”,皇冠玻璃或冕牌玻璃的名称由此而来。那时候的玻璃极不均匀,多泡沫。除了冕牌玻璃外还有另一种含铅量较多的燧石玻璃(也称火石玻璃)。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像的大小为60mm ,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 ,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 706050=+l l ? l =300mm 6 57l

4.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本题是关于全反射条件的问题。若要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则纸片最小尺寸应能够挡住金属片边缘光线达到全反射的位置。 (1) 求α角:nsin α=n ’sin90 ? 1.5sin α=1 α=41.81? (2) 求厚度为h 、α=41.81?所对应的宽度l : l =htg α=200×tg41.81?=179mm (3) 纸片最小直径:d min =d 金属片+2l=1+179×2=359mm 5.试分析当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6.证明光线通过平行玻璃平板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7.如图1-15所示,光线入射到一楔形光学元件上。已知楔角为α,折射率为n ,求光线经过该楔形光学元件后的偏角δ。 α 90h

单缝衍射与光强分布(大物实验)

实验单缝衍射及光强分布测试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特性。 光的衍射是指光作为电磁波在其传播路径上如果遇到障碍物,它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而进入几何阴影区内传播的现象。光在衍射后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光环叫衍射图样,包括: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板衍射及泊松亮斑等。 根据观察方式的不同,通常把光的衍射现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光源和观察屏(或二者之一)距离衍射孔(或缝、丝)的长度有限,或者说入射波和衍射波都是球面波,这种衍射称为菲涅耳衍射,或近场衍射。另一种是光源和观察屏距离衍射孔(或缝、丝)均为无限远或相当于无限远,这时入射波和衍射波都可看作是平面波,这种衍射称为夫琅禾费衍射,或远场衍射。实际上,夫琅禾费衍射是菲涅耳衍射的极限情形。 观察和研究光的衍射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波动理论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近代光学实验技术,如光谱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全息照相、光信息处理等。衍射使光强在空间重新分布,本实验利用硅光电池等光电器件测量光强的相对分布,是一种常用的光强分布测量方法。【实验目的】 1.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加深对波的衍射理论的理解。 2. 测量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掌握其分布规律。 3. 学会利用衍射法测量微小量的思想和方法。 4. 加深对光的波动理论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1. 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如不透明物体的边缘、小孔、细线、狭缝等时,一部分光会传播到几何阴影中去,产生衍射现象。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

相近,那么,这样的衍射现象就比较容易观察到。 散射角极小的激光器产生激光束,通过一条很细的狭缝(0.1~0.3mm 宽),在狭缝后大于0.5m 的地方放上观察屏,就可看到衍射条纹。由于激光束的方向性很强,可视为平行光束,因此观察到衍射条纹实际上就是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如图1所示。 光照射在单缝上时,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把波阵面上的各点都看成子波波源,衍射时波场中各点的强度由各子波在该点相干叠加决定。即就是说单缝上每一点都可看成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球面子波的新波源,由于子波迭加的结果,在屏上可以得到一组平行于单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图1中宽度为d 的单缝产生的夫琅禾费衍射图样,其衍射光路图满足近似条件: d D >> D x ≈ ≈θθsin 产生暗条纹的条件是: λθk d =sin (k=±1,±2,±3,…) (1) 暗条纹的中心位置为: d D K x λ = (2) 两相邻暗纹之间的中心是明纹中心; 由理论计算可得,垂直入射于单缝平面的平行光经单缝衍射后光强分布的规律为 22 s i n ββ I I = (3) d 是狭缝宽,λ是波长,D 是单缝位置到光电池位置的距离,x 是从衍射条纹的中心位置到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其光强分布如图2所示。 d θ D x 屏 亮 暗 图1

基于MATLAB的物理光学实验仿真平台构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Matlab的物理光学实验仿真平台构建 院(系)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120110 姓名闫武娟 学号120110127 导师刘王云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这些仿真平台的使用不仅方便了教学,而且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光实验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2.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在光的干涉基本理论基础上,实现两束平面波、球面波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和杨氏双孔干涉实验,平行平板的等倾干涉实验,楔形平板的等厚干涉实验,牛顿环干涉实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以及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实验。 (2). 在菲涅尔衍射及夫琅和费衍射基本理论基础上,实现矩孔、单缝、圆孔、双缝、多缝、平面光栅及闪耀光栅的衍射实验。 2.2 研究方法及方案 物理光学实验可分为两大类: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有光源、干涉装置和干涉图形三个基本要素;衍射分为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光学领域的大部分图像及曲线分布都可以用MATLAB 软件加以计算和实现[16], 以杨氏双缝干涉为例,简述实验方案 杨氏双缝干涉模型是典型的分波面干涉,其干涉装置图如图所示,用一个单缝与一个双缝,从同一波面上分出两个同相位的单色光,进而获得相干光源并观察分析干涉图样。 图1.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图 2.2.1数学建模 根据干涉的基本原理,点光源S 发出的光波经双缝分解为次波源S 1、S 2,这两个次波源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相干叠加,继而在其后的接收屏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设入射光波波长为λ,两个次波源的强度相同,且间距为d (1)位相差的计算: 221)2 (y d x r ++ =222)2 - (y d x r +=(2.1) )(*12r r n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