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与生物、医药、电子、能源、环境、材料、地质、矿产等领域的重叠范围也越来越大。本考试科目要求应试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检测技能、应用技术,初步掌握新化合物及新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和应用的方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时刻关注与无机化学交叉的学科。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答题、推断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基础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及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

熟悉: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系和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二、分子结构

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轨道形成、能级、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键参数;共价健;离子键;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晶体结构

掌握:晶体中晶胞、晶格的基本概念;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密堆积规则及简单的结构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如石墨)的特点;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晶体及其内部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离子极化

第二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状态函数、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有关能量守衡方程、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熟悉: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热力学各基本概念;内能、焓、自由能、熵等状态函数。

二、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反应熵及其作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判据的应用。

熟悉: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反应历程。

熟悉: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水溶液化学原理

一、水溶液

掌握: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电解质溶液。

熟悉: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

二、酸碱平衡与沉淀平衡

掌握: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和质子酸碱的基本概念;正确进行弱酸弱碱溶液、缓冲溶液、盐溶液pH及沉淀平衡的计算。

熟悉:基本酸碱理论;酸碱指示剂;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溶度积原理。

三、电化学基础

掌握:氧化数、半反应、电极电势及标准电极电势、电动势、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和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电动势)、进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

熟悉: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

第五部分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化学式及其命名;理解杂化轨道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晶体场理论中中心原子d轨道在配体场中的分裂,分裂能的计算;分裂能与配合物稳定性及d-d跃迁与配合物的颜色的关系;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及应用;螯合物的概念及特性;配合物的应用。

熟悉: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螯合物;配合物的应用

第六部分非金属元素

一、氢、稀有气体

掌握:氢原子的成键特征;氢的制备、化学性质及氢化物;稀有气体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熟悉:氢的物理性质;稀有气体化合物。

二、卤素

掌握:卤素、卤化氢、氢卤酸、卤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递变规律。

熟悉: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三、氧族元素

掌握:过氧化氢;单质硫、硫化氢和硫化物;硫的氧化物和含氧酸盐的性质。

熟悉: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和过氧化氢;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四、氮族元素

掌握:氮、氨及其铵盐、氮的含氧酸及其盐;磷单质、磷的含氧酸及其盐、砷、锑、铋单质及盐的性质;含砷废水的处理。

熟悉: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磷及其重要化合物;砷、锑、铋及其重要化合物。

五、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

掌握:单质硅、硅烷、硅的卤化物及水玻璃;锡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硫化物;硼的氢化物、含氧化合物的性质。

熟悉: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通性;碳的重要化合物;硅及其重要化合物;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硼及其重要化物;铝的重要化合物。

第七部分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离子型氢化物、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的性质。

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二、过渡金属(一)

掌握:过渡元素通性和铬、锰、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性质。

熟悉:过渡元素的通性;钛及其重要化合物;钒及其重要化合物;铬及其重要化合物;锰的重要化合物;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

三、过渡金属(二)

掌握: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的通性以及这两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熟悉: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的通性;铜和银的重要化合物;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铬和汞的废水处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并能很好地解释无机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和事实,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1.物质状态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方程;掌握液体的蒸发,沸点;了解晶体的种类及特点。 2.原子结构 掌握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波粒二象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3.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离子的特征,离子晶体,晶格能;共价键的本质、原理和特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氢键。 4.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可逆途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生成热与燃烧热,从键能估算反应热;反应方向概念,反应焓变对反

应方向的影响,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 5.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反应速率理论,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6.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掌握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 G mθ的关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7.溶液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8.电解质溶液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和盐的水解,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9.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电极电势的应用;了解化学电池。 10.稀有气体 了解氢的成键特征,氢的性质、制备方法,氢的化合物,稀有气体的结构。11.卤素 了解卤素的通性,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 12.氧族元素 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氧,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无机酸

《无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6 一、考查总目标 《无机化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基础理论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水溶液化学原理(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元素化学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和应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物质结构基础:约35分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约25分 水溶液化学原理:约35分 主族元素:约30分 过渡元素:约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填空题:每空2 分,约35分 简答题:约35分 完成并配平反应方程式:10分 计算题:20 分 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 原理;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2、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化学原理去掌握有关无

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能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熟悉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掌握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分子量、式量等基本概念。 2.了解电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掌握波函数、电子云、原子轨道、电子层的概念,会看波函数与电子云图形,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三原则和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特殊情况除外),能书写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并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性质。 4.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若干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势、电负性)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第二章分子结构 1.了解路易斯结构式。 2.熟悉键能、键长、键角和键的极性等键参数的概念,并能用键参数解释分子的稳定性、极性等性质。 3.掌握价键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理解杂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一般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 4.理解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和特点,了解等电子体原理。 5.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第一、二周期简单 的双原子分子的形成及稳定性,其中以O 2分子和N 2 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分子轨道表示式为重点。 6.掌握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论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元素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 7.了解分子间力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理解分子间力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8.理解氢键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掌握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无机化学下练习题

无机化学(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Na2S2O7中S的氧化数是( C ) (A) +2 (B) +4 (C) +6 (D) +8 2.相同浓度的下列几种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D ) (A) HCl (B) HBr (C) HI (D) H2Se 3.CaF2 的K sp = 3.95×10-11 ,在氟离子浓度为 3.0 mol·dm-3 的溶液中Ca2+离子可能的最高浓度是( D ) (A) 4.39×10-11 mol·dm-3 (B) 1.09×10-12 mol·dm-3 (C) 1.09×10-13 mol·dm-3 (D) 4.39×10-12 mol·dm-3 4.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 C ) (A) H2(g) + Cl2 (g) = 2HCl(aq) (B) Ce4++ Fe2+= Ce3++ Fe3+ (C) Zn + Ni2+= Zn2++ Ni (D) Cu + Br2 = Cu2++ 2Br- 5.由铬在酸性溶液中的元素电势图,可确定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D ) Cr3+ - 0.41V Cr2+ - 0.91V Cr (A) 3Cr2+→ 2Cr3++ Cr (B) Cr + Cr2+→ 2Cr3+ (C) 2Cr → Cr2++ Cr3+(D) 2Cr3++ Cr → 3Cr2+ 6.已知:Fe3++ e-= Fe2+θE= 0.77 V Cu2++ 2e-= Cu θE= 0.34 V Ag++ e-= Ag θE= 0.80 V Al3++ 3e-= Al θE= -1.66 V 则最强的氧化剂是( D ) (A) Al3+(B) Fe3+(C) Cu2+(D) Ag+ 7.下列新制备出的氢氧化物沉淀在空气中放置,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D ) (A) Fe(OH)2(B) Mn(OH)2(C) Co(OH)2(D) Ni(OH)2 8.Fe3+具有d5电子构型,在八面体场中要使配合物为高自旋态,则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P 所要满足的条件是( C ) (A) △和P越大越好(B) △> P (C) △< P (D) △= P 9.不具有空间异构体的是( D ) (A) [PtCl2(NH3)4]2+(B) [PtCl3(NH3)3]+ (C) [PtCl(NO2)(NH3)4]2+(D) [PtCl(NH3)5]3+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与生物、医药、电子、能源、环境、材料、地质、矿产等领域的重叠范围也越来越大。本考试科目要求应试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检测技能、应用技术,初步掌握新化合物及新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和应用的方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时刻关注与无机化学交叉的学科。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答题、推断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基础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及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

熟悉: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系和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二、分子结构 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轨道形成、能级、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键参数;共价健;离子键;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晶体结构 掌握:晶体中晶胞、晶格的基本概念;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密堆积规则及简单的结构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如石墨)的特点;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晶体及其内部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离子极化 第二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状态函数、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有关能量守衡方程、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熟悉: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热力学各基本概念;内能、焓、自由能、熵等状态函数。 二、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反应熵及其作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判据的应用。 熟悉: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反应历程。 熟悉: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水溶液化学原理 一、水溶液

无机化学下试题(一)

<无机化学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难溶盐饱和溶液中,Ag+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AgCl (b)Ag2CO3(c)Ag2CrO4(d)AgBr (K sp,AgCl=1.56×10-10K sp,Ag2CO3=8.1×10-12K sp,Ag2CrO4=9×10-12K sp,AgBr=7.7×10-13) 2. 已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Cu2++2e=Cu φo Cu2+ /Cu=0.337V Cu++e=Cu φo Cu+ /Cu=0.522V 由此算得Cu2++e=Cu+的φo Cu2++等于 /Cu (a)0.184 (b)0.352 (c)0.859 (d)0.152 3. HF,HCl,HBr,HI 的水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HI (b)HF (c)HBr (d)HCl 4. H2S水溶液放置后变浑是由于 (a)与水中杂质作用(b)被空气氧化(c)见光分解(d)生成多硫化物 5. 硼砂的化学式是 (a)B2O3(b)H3BO3(c)NH4BF4(d)Na2B4O5(OH)4·8H2O 6. CO2分子偶极矩为零,这一事实表明该分子是 (a)以共价键结合的(c)直线型的并且对称 (b)角型的(d)以离子键结合的 7. 保存SnCl2水溶液加入Sn粒的目的是防止 (a)SnCl2水解(b)SnCl2被氧化(c)SnCl2歧化(d)SnCl2分解 8. 含有П46离域大п键的是 (a)ClO3-(b)SO32-(c)SO3(g)(d)SOCl2 9.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金属键(d)离子键 10. +3 价铬在过量强碱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 -(c)Cr3+(d)CrO42- (a)Cr(OH)3(b)CrO2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2013年南京理工大学813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一、复习参考书 1.无机化学. 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气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 2.气体混合物的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重点:分压定律 第二章热化学 1.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 4.Hess定律 重点:焓变及Hess定律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式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式 4.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重点: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 1.标准平衡常数 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3.化学平衡的移动 4.自发变化和熵 5.Gibbs函数 重点:标准平衡常数及其应用、Gibbs函数 第五章酸碱平衡 1.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3.缓冲溶液 4.配位平衡 重点: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配位平衡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度和溶度积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重点: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1.电化学电池 2.电极电势 3.电极电势的应用 重点: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八章原子结构 1.氢原子结构 2.多电子原子结构 3.元素周期律 重点:波函数的意义、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九章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分子轨道理论 4.键参数 重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第十章固体结构 1.晶体结构和类型 2.离子晶体 3.分子晶体 重点:分子晶体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 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重点: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第十二章s 区元素 1.s 区元素概述 2.s区元素单质 3.s区元素化合物 4.对角线规则 重点:s区元素化合物 第十三章p区元素(一) 1.p区元素概述 2.硼族元素 3.碳族元素 重点:硼的化合物锡、铅的化合物

最新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汇总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 纲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这四门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 无机化学部分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氢原子光谱、能级和量子化的概念。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波的统计解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薛定谔方程(列出公式并初步了解其意义),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能级,近似能级图,能级交错,原子轨道能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因素,原子参数: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氧化态。 2. 分子结构 化学键及其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及π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矩。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Sp、sp2、sp3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不等性杂化。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的组合,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顺磁性和反磁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偶极矩,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晶体结构 晶格的概念,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与计算,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理论(含能带理论),混合晶体。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初步: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阿仑尼乌斯公式。

【免费下载】无机化学下期终试题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10~2011学年 第2学期 考试日期 2011年6月21日科 目 无机化学 (下)(A 卷)答案学院_____专业_______ 年级 班级___ 姓名____ 学号___ 题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我承诺,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签名:___ _ __ 一、选择题 ( 共20题 每题1分 ) 1.列各组含氧酸中,酸性强度顺序不正确的一组是…………(B )(A) HClO 4 > HClO 3 > HClO (B) H 2SO 4 > H 2S 2O 7 > HSO 3F (C) (HPO 3)n > H 4P 2O 7 > H 3PO 4 (D) H 2SO 4 ≈ H 2SeO 4 > H 6TeO 6 2. BF 3、B 6H 6、Al 2Cl 6都是稳定的化合物,BH 3、AlCl 3则相对不稳定,其原因是…(B )(A)前者形成大π 键,后者缺电子 (B) 前者通过大π 键、多中心键、配位键补偿缺电子,后者缺电子 (C) 前者缺电子,后者有多中心键 (D) 前者有配位键,后者缺电子 3. 与水反应生两种碱的化合物是……………………………( B )(A) NCl 3 (B) Mg 3N 2 (C) CaO (D) BN 4. 下列各对物质,水解能力对比,正确的是………………(D )(A)>(B)> NH 4+PH 4+AsO 33-SbO 33-(C) SnCl 2 > SnCl 4(D) PCl 3 > BiCl 35 有关H 3PO 4、H 3PO 3、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D ) (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 (D) 都是三元酸6 用煤气灯火焰加热硝酸盐时,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是………(B ) (A) 硝酸钠 (B) 硝酸锂 (C) 硝酸银 (D) 硝酸铯7 BF 3通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得到的产物是…………(C ) (A) HF 和H 3BO 3 (B) HBF 4和B(OH)3 (C) NaBF 4和NaB(OH)4 (D) HF 和B 4O 38. 从Ag +、Hg 2+、+22Hg 、Pb 2+ 的混合液中分离出Ag +,可加入的试剂为……(D ) (A) H 2S (B) SnCl 2 (C) NaOH (D) NH 3·H 2O 9 下列元素原子半径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 ) (A) Mg > B > Si > Ar (B) Ar > Mg > Si > B (C) Si > Mg > B > Ar (D) B > Mg > Ar > Si 10 下列气体中能用氯化钯(PdCl 2)稀溶液检验的是…………(C ) (A) O 3 (B) CO 2 (C) CO (D) Cl 211下列各对离子的混合溶液,在浓度均为0.3 mol ·dm -3盐酸条件下,不能用H 2S 分离的是………(B )

855《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55《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作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中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相关计算。 3.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4.掌握主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应用;了解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5.了解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复习大纲 1.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理解液体蒸气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能、焓、熵、Gibbs自由能的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反应热及?r S mθ、?r G mθ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Gibbs-Helmholtz 方程及其应用。 3.化学平衡 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正确表达,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应用,理解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化学反应速率 理解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基本概念,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意义及应用,了解反应速率理论基本内容。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及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概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等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理解单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熟练写出一般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6.化学键理论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掌握离子键理论要点,了解离子化合物性质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无机化学(下)模拟试卷3与参考答案

安顺学院化学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无机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加热就能生成少量氯气的一组物质是() (A).NaCl和H2SO4(B).NaCl和MnO2 (C).KMnO4和HCl (D).HCl和Br2 2.下列氯的含氧酸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 A.HClO B.HClO2 C.HClO3 D.HClO4 3.下列有关卤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溴是由Cl-作氧化剂制得的(B)F-是最强的氧化剂 (C)所有卤素都可以通过电解熔融卤化物得到(D)碘是最强的还原剂 4.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的是() (A)CCl4(B)NCl3(C)POCl3(D)Cl2O7 5.过氧化氢(H2O2)( ) (A)是一种碱(B)是一种酸 (C)是一种氧化剂(D)既是酸,又是碱,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6.既能溶于 2 22的硫化物是() NaS又能溶于NaS (A)ZnS(B)As2S3(C)HgS(D)CuS 7.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 (A)AgNO3(B)Pb(NO3)2(C)Zn(NO3)2(D)NaNO3 8.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POCl3和HCl(B)H3PO3和HCl(C)H3PO4和HCl(D)PH3和HClO 第1页,共6页

9.有关H3PO4,H3PO3,H3PO2不正确的论述是() (A)氧化态分别是+5,+3,+1(B)P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 (C)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D)都是三元酸 10.关于五氯化磷(PCl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由氯与PCl3反应制得(B)它容易水解生成磷酸(H3PO4) +- (C)它在气态时很稳定(D)它的固体状态是结构式为[PCl4][PCl6]的晶体 11.下列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中,热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 (A)NaHCO3<Na2CO3<BaCO3(B)Na2CO3<NaHCO3<BaCO3 (C)BaCO3<NaHCO3<Na2CO3(D)NaHCO3<BaCO3<Na2CO3 12.下列化合物中易水解的是( ) 2- (A)SiCl4(B)CCl4(C)CF4(D)SiF6 13. 下列氯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SnCl4(B)SnCl2(C)GeCl4(D)PbCl4 14. 下列硫化物,能溶于NaS溶液生成硫代酸盐的是( ) 2 (A)SnS(B)SnS2(C)PbS(D)Bi2S3 15. 在下列无机含氧酸中,其酸性强弱次序正确的是() 24>HClO4>H3 4>H2 3 2 4>HClO 4>H2 3>H34 (A)HSO PO SiO(B)H SO SiO PO (C)HClO 4>H2 4>H3 4>H2 3 (D)HClO 4>H3 4>H2 3>H24 SOPO SiO PO SiO SO 16. 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A)Na,Mg(B)Al,Si(C)Be,Al(D)H,Li 17.用氢氧化钠熔融法分解某矿石时最合适用( ) (A)铂坩埚(B)石英坩埚(C)镍坩埚(D)瓷坩埚 第2页,共6页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药学、药物制剂-《无机化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9031028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开课单位:药学院化学学科 学分:6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4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人:杨怀霞编写日期:2009年8月28日 前言 【开设目的】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s区、p区、d区、ds区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该课程发展史,发展方向,内容安排,与药学的关系。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章溶液 【目的要求】 掌握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四个性质,了解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 【目的要求】 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吉布斯能的定义,会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吉布斯能变,标准吉布斯能变。熟悉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利用吉布斯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及反应的自发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 956基础化学 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956基础化学考试大纲 《基础化学》 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这四门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 无机化学部分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氢原子光谱、能级和量子化的概念。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波的统计解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薛定谔方程(列出公式并初步了解其意义),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能级,近似能级图,能级交错,原子轨道能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因素,原子参数: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氧化态。 2. 分子结构 化学键及其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原子轨道的重叠。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及π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矩。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Sp、sp2、sp3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不等性杂化。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原子轨道的组合,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顺磁性和反磁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偶极矩,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晶体结构 晶格的概念,晶体的类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与计算,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键理论(含能带理论),混合晶体。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初步: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完整版)《无机化学下》试题(2)

<无机化学下>试题(二)一.选择正确答案(20 分) 1. 遇水能放出气体并生成沉淀的是() A. SnCl2 B. Bi(NO3)3 C. Mg3N2 D. (NH4)2SO4 2. BF3 与NH3 之间以()结合 A. 氢键 B.配位键 C. 离域Π键 D. 分子间力 3. 定量测定碘可以用下述哪种标准 溶液进行滴定() A. Na2S B. Na2S2O3 C. Na2SO3 D. Na2S2O8 4. 人们非常重视高层大气中的臭氧,这是因为() A. 具有漂白作用 B. 有较大毒性 C. 能吸收紫外线 D. 不易制备 5. 向K2Cr2O7 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溶液,能形成红色沉淀() A. BaCl2 B. AgNO3 C. Pb(NO3)2 D. NaCl 6. 在碱金属的超氧化物中,氧元素的氧化数为() A. +2 B. –1 C. –2 D. -? 7. 加热能产生少量氯气的一组物质 是() A. HCl + KMnO4 B. NaCl + MnO2 C. HCl + Br2 D. NaCl + H2SO4 8. 下列卤素含氧酸中,哪一种酸的电离常数最大() A. HClO4 B. HClO3 C. HClO2 D. HClO 9. 在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反磁性的物质是() A. O2 B. O2 C. O2 D. O2 10. 在NaH2PO4 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后,主要产物是() A.Ag2O B. AgOH C. AgH2PO4 D. Ag3PO4 11. 下列酸中为二元酸的是() A. H3PO2 B. H3PO3 C. H3PO4 D. H4P2O7 12.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离域Π4 6 键的是() A. IO3 B. BF3 C. NO3 D. SO3 13.下列化合物中,不溶于水的白色硫化物是()A. PbS B. ZnS C. CdS D. Na2S 14.分离 Zn 2+ 和 Al 3+ ,应加入的试剂是() A. NaOH B. NH3?H2O C. Na2S D. Na2CO3 15.要除去N2O(g)中微量的NO(g),应选用的试剂是() A. NaOH B. Na2CO3 C. CuSO4 D. FeSO4 16.硼砂珠试验产生蓝色现象,则表示存在元素() A. Co B. Cu C. Ni D. Cd 17.性质最相似的两个元素是()A. Mg 和Al B. B 和Si C. Ag 和Au D. Fe 和Co 18.在下列氢氧化物中,既能溶于过量NaOH 溶液,又能溶于氨水溶液的 是() A. Ni(OH)2 B. Zn(OH)2 C. Fe(OH)3 D. Al(OH)3 19.实验室常用的洗液往往出现红色结晶,它是() A. K2Cr2O7 B. CrO3 C. Cr2O3 D. Cr2(SO4)3 20.下列那种分子不含桥链结构()A. AlCl3 B. FeCl3 C. CuCl2 D. FeCl2 二.简答题(20 分) 1.试述白磷的分子结构,并说明其性质为什么比较活泼? 2.如何用实验证实Pb3O4 中铅有不同价态?这一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3.为什么CCl4 不水解,而SiCl4 易水解。 4.如何区分AgCl,Hg2Cl2 和CuCl? 5.解释Fe 3+ 遇SCN - 呈现血红色的条件是溶液必须呈弱酸性,不能呈碱性,而且溶液中不应有显著量F - 或PO4 3- 等离子存在,也不能存在Sn 2+ 等还原 性金属离子或H2O2 等氧化剂。 三.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20 分) 1. K2Cr2O7 + H2O2 + H + → 2. PbO2 + Mn 2+ + H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