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一)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3]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乔治?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

[6]沃尔多:《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盖伊?彼得斯:《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8]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9]张康之、李传军、张璋编著:《公共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0] (美)杰克·雷斌主编,张梦中等译:《公共管理学手册》(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张康之著:《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 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导论》,长春出版社,2000年。

[13] 詹中原:《新公共管理》,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14]Owen E.Hughes:《Public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4年。

[15]黄荣护:《公共管理》,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16]David G. Matthias,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its Critics,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No.2, 92.

[17]张良等:《公共管理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18]罗尔斯著,谢延光译:《正义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19]芮明杰:《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Jay M.Shsfritz &Albert Chides: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2]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

[2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25]董建新:《现代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6]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7]彼得·诺思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8]宋旭光等:《政府管理的宏观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9]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30]薛纲凌主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1]王红玲编著:《当代西方政府经济理论的演变与借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32]弗雷得里克·巴斯夏:《财产、法律与政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33]彭澎:《政府角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4]Donald F. Kettle: (《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5]汪永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能力现代化》,人民出版社,2006年。

[3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istributed Public Governance》(《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

[38]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9]Vincent Nostrum etc:(《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0]彭新武:《管理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1]大卫·马什等:《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2]Anthony Downs(安东尼·唐斯):《Inside Bureaucracy》(《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3]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公民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4]黄速建等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45]连玉明主编:〈学习型政府:再造政府精神重塑政治文明〉,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46]威廉·韦斯特:《控制官僚》重庆出版社,2001年。

[47]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8]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9]杨光斌:《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0]威廉姆·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51] 郁建兴著:〈全球化:一个批评性考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52] 杨团著:〈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

[53] 桑玉成主编:〈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年。

[54]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55]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6]张良等:《公共管理导论》,三联书店,1998年。

[57]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

[58]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59]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60] 戴维·奥斯本等:《摈弃官僚制:政治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1] 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2]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63] [美]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4](美)罗森布鲁姆,(美)克拉夫丘克著,张成福等校译:《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5] 金太军等著:《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广东人民出版社,200 5年。

[66] 赵成根主编:《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7]井敏著:《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8] 句华著:《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9]刘旭涛著:《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70](美)登哈特著,扶松茂等译:《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71]余兴安等著:《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

[72] 沙安文,乔宝行主编:《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治理:国际经验评述》,人民出版社,2006年。

[73] (美)阿尔伯特·C.海迪(Al-Bert Chide)等著,苟燕楠,董静译:《公共预算经典(第二卷):现代预算之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74] (英)莱恩著,谭功荣等译:《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75] (美)蓝志勇著:《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76](美)纳特,(美)巴可夫著,陈振明等译校:〈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7] 董克用主编:〈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8] Jan-Erik Lane 著,孙晓莉,张秀琴译:〈公共部门——概念,模式和方法〉(第三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年。

[79]董克用主编:〈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0]沈亚平,吴志成编著:〈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81] 刘炳香著:〈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新变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82] 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英国经验的中国启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83]程样国,乾艺著:〈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5年。

[84] 金太军主编:〈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85] 陈振明著:〈公共管理前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86]吴琼恩等著:〈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7]刘玉浦主编:〈公共管理与和谐社会:广东省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88]李军鹏著:〈公共管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89] 刘飞宇,王丛虎著:〈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90] 张钢著:〈公共管理学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91]郭济主编:〈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92]夏镇平著:〈跷跷板游戏:公共管理比较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93]金太军等著:〈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94]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编:〈中国行政改革: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和效率〉(精装),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

[95]王浦劬,傅军主编:〈政府管理研究〉(第一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96][英]莱恩著赵成根等译:〈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97] 陈荣富:《公共管理学前言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98]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99] 毛寿龙:《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

[100]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附加:

1.学术网站: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学术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e18699423.html,/

2.公共管理学人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e18699423.html,/mpa/

3.公共管理学术交流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1e18699423.html,/

4.一个视频:商务财经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1e18699423.html,/n3418c233.aspx

5.一本有趣的书:史蒂芬·列维特:《魔鬼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大全题库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1(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 、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2(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 3、结构及功能 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 5、“人力资本” 6、需求和供给预测 7、政务官、事务官 8、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9、公务员制度 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 二、选择题 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3(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信息接收者 2、欧洲 3、知情权 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 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 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4(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 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 二、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A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 (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点

下面是中国考研培训网整理的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MP《公共管理学》考点资料。考生在进 行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双证MPA专业课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整理笔记。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学派及其特征 1、古典学派 ▲威尔逊的政治- 行政两分法对行政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及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意义 古立克的组织管理七功能说:POSDCORB (1)法约尔: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14 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利先于私利、报酬、集权、等级制、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跳板(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中,两个横向部门之间发生问题先自行协商解决,只有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向上报告,再由上级协调,旨在迅速及时解决一般事务,让上级专注于重大问题) (2)韦伯:建立在理性权威基础上的官僚制组织理论(等级制,专业分工,行政管理档案 系统原则,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专业培训,固定薪酬及按资历、政绩晋升) (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劳动方法的标准化与作业方式的科学化、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科学培训工人、管理职能专业化、劳资双方合作 ▲特点: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非人格化),把管理对象看作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机器的附属物,较少关注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2、行为学派 (1)梅奥:霍桑实验(以社会人取代经济人、揭示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通过提高满 意度和激发士气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创对人际关系、人尤其是团体人及其行为的研究)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逐级追求) (3)麦(克)格雷戈:X-Y理论(X :人性恶、好逸恶劳、无上进心;Y :人性善、需要鼓励 和发挥智慧能力的机会,主张实行参与管理) (4)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不满意、激励/满意,提倡用工作丰富化来激励) ▲特点: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 重视非正式组织; 主张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向人性激发、由专断向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专业政治学的材料分析题MPA考试.doc

感谢你的阅读 材料一:“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引自[美]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材料二: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认为,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当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但在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人们有选择制度的机会。这给政治带来了创造性的因素。制度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由许多能力或强或弱的人小心创造出来的。历史的经验和历史原因指导其形成。(引自[美]迈克尔·罗斯金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问题: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吗?那些人可以选择和创造政治制度?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予以评论。(字数1000字以上)答: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创造。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制度建设中逐步实践、积累、创造建立起来的。选择和创造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中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1954年9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经了酝酿建立、曲折发展、重入正规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正如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所说“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当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但在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人们有选择制度的机会。这给政治带来了创造性的因素。”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力图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各阶级、各阶层、各种 感谢你的阅读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公共管理学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答案: A 【2】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来约束;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约束外,还受()的约束。A: 良知 B: 法律 C: 制度 D: 强制 答案: C 【3】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将组织结构分为尖形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 A: 直线型 B: 扁平型 C: 职能型 D: 矩阵型 答案: B 【4】()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A: 1988 B: 1993 C: 1998 D: 2000 答案: B 【5】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作为规范或准则,它()。 A: 具有强制性 B: 不具强制性 C: 有时具有强制性 D: 有弱强制性 答案: A 【6】在西方,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产生,有任期。 A: 选举 B: 考试 C: 任命 D: 推荐 答案: A 【7】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及第三部门。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 营利组织 答案: B 【8】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答案: C 【9】虽然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过庞大的文官队伍与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西方各国的职业文官队伍则是出现于()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与中央权扩张的时期。 A: 13 B: 14 C: 15 D: 16 答案: B 【10】税收是当今各国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 D 【1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 市场模式 B: 传统模式 C: 集权模式 D: 分权模式 答案: B 【12】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 D 【13】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C: 人力资源管理思潮 D: 新公共管理运动 答案: A

2007年厦门大学6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厦门大学6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所有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政治经济学 2.主权 3.公共组织 4.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评析两党制的特点。 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3.简要回答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简要回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政治民主化的动力。 2.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五种角色。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双村管理体制的变迁 双村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时期,大队党支部书记掌握着大队的实权,是大队的一把手,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政策,管党员。管政策就是负责落实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管党员就是管干部、管人。大队管理委员会作为党支部权力链条的行政延伸,由主任、会计、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治保主任等组成,加上党支部书已和团支部书记共5-7人,体现了大队在政治、经济、军事、妇女、青年等方面的主要权能。其中,书记、大队主任和会计是大队干部中的核心,后两人又是书记的左右手。其余的大队干部处在大队权力结构的第二层级,工分补贴也要低一些。其中,民兵连长(往往也兼任治保主任)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大集体时期,国家对村庄权力的支配,不仅立基于上述组织化机制,同时也是基于大队、生产队干部为核心的村庄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式忠诚。 20世纪80年代,双村所在大队所辖各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这一变更标志该乡的行政组织重新为村组体制所取代。双村也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历程,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立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和产生方式。民选是村委会组织和产生的最基本规则,也是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引入,就双村而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达川市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中由政府引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三是村民自治制度文本的确立,这是由政府引入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其宏观的法律基础是宪法和《村组法》中的相关规定。 村民自治活动在双村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正在开始改变村庄治理精英的产生途径,但是,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却决不仅仅体现在变化中的村庄精英与普通村民的联结方式上,它也同时体现在改变中的村治精英与乡镇权力的连接方式上。当依据行政和科层化规则运作的乡镇在遭遇到依据村民自治原则所运行的村政,而村政的运作从根本上又受制于行政国家和个

2008年厦门大学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制度主义;2.政治改革;3.组织;4.政府绩效: 二、简答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 1.简述权力的基本属性。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简要回答“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Ⅰ.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是个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为全国“百强县(市),”和“明星县(市)”。 1999年6月25日,温岭市松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这次会议没有镇领导铿锵有力的宏篇大论,200多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与镇领导进行了平等的对话。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到村镇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镇领导耐心听讲、周详地解释与答复。这就是最早的一次民主恳谈会。5年过去了,这被人称为“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并没有消亡,它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学者认为,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寻找了新的生长空间。 村一级的民主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一期一个主题,恳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凡本村村民均可参加。方式与镇民主恳谈会类似,但村级民主恳谈会的开展并不顺利。最初,有些村民的发言无序、非理性和情绪化比较突出,有“火药味”。过激的言辞批评使村干部颇为尴尬,部分村干部则反映自己有被“批斗”的感觉。有些村干部开了一次恳谈会后就不敢再开第二次了。 随着村民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也渐渐地改变,由猜疑转向信任,由抬杠转向合作,由矛盾转向和谐。 几年下来,村民和村干部逐渐接受了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渐渐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为此,有媒体赞誉说这是“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 体制外的生长: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 民主恳谈作为群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一种新的方式和机制,它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载体。然而,从更深层次考察它的特性,民主恳谈已经超出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意义,“恳谈”一词已经涵盖不了其内在的全部价值,这是民主恳谈的创始者始料未及的。 2000年12月25-26曰,温岭市委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联合召开了“用民主方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观摩了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之后,他们对民主恳谈的关注和兴奋点不约而同地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了基层民主。2002年8月ll日,温峤镇政府召开“江厦学区校网调整民主恳谈会”。镇政府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建议将青屿中学撤并到江厦中学。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好事”竟遭到青屿片群众的强烈反对。 群众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学校撤并带来的食宿、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学生上学早出晚归途中也不安全。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私部门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吗?为什么?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本质上属于国家活动,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它的主体是政府,其权威的行使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私人管理虽然也有权威,但其权威是经济的权威或市场的权威,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仍常常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其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私人部门的管理则具有相对充分的自主权。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政府有责任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私人管理:私部门提供的是私人物品。;私人的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经济利润。 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公共管理严格受法的支配,由于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具体执行法律内容无异于实现公共利益,因此为实现政府的任务,达成政府的目的,政府部门可依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作用。 对于私领域的管理,其更多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政府与市场 ①垄断与市场 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而公共部门只有一家,缺乏竞争力。 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而私部门提供的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也可以衡量。 ③自由与依赖 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时可自由选择,而公民对于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④利润与支持 私部门大多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的目标;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非单一的考虑。 私部门因其组织属性所定,加之职能有限,管理问题涉及的标的人口较少,影响面小,不易形成整体社会作用,所以其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的考虑,而往往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作为管理活动,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私部门的管理,的确有很多相同之处: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等。 私部门的管理可以运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去,但的有所选择地去运用。从现实来看,公共

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科目代码:811 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利益 2.行政决策 3.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西蒙关于行政决策过程的主要思想。 2.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有哪些? 3.如何理解公共选择理论对行政改革的启示? 4.简述政权监督的主要内容。

5.简述行政伦理和依法行政的关系。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述布坎南的“政府失灵”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2.请阐述有限理性模式对决策理论的贡献。 3.行政权力行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如何克服行政权力行使的负效应?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利益 答: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公共利益则是指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需要的对象,即具有公共效用的对象,或者说,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资源和条件。 2.行政决策 答: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主要是:①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与其他决策不同,只有

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对此,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权由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机关之外的某些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依照宪法、法律规定或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后,亦可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②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由于行政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务,即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之外的一切社会公共事务,都需要通过行政决策加以解决。而其他决策,如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决策等,其内容主要限于各自的内部事务,一般不涉及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事务。③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利益,它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而制定。因此,既定的行政决策不仅对行政组织的内部成员,而且对各级行政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表现出行政决策的一定权威性。 3.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在增收与减支同时并举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会产生财政盈余。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西蒙关于行政决策过程的主要思想。 答:对行政决策过程的研究是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体部分。在《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西蒙就曾经论及行政决策过程及其相关的问题,在《管理决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公共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简述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简述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公共管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管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管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态;政治体制形态;社会体制形态 公共管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目标: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4、简述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5、简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6、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 1.即时的专业管理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3.强调产出控制4.转向部门分权5.转向竞争机制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7.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8、简述法汉姆与霍顿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 1.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亦即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5.改变现有的公共政策,使公共组织能从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9、简述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10、试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的问题;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⑿ 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 1、简述公共组织及非公共组织的含义及其区别。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非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它们所追求和维护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 2、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主体、核心);经费(必要要素);物质设备(物质基础)(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3、简述公共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 4、简述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导向性、自主管理性、自愿性和公共性的特点。 5、简述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1、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2、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3、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4、管理者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 5、管理者要遵守有关其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

2008年福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8年福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主义 2.政治改革 3.组织 4.政府绩效 二、简答题 1.简述权力的基本属性;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简要回答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 1.试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案例 1.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案例温岭民主恳谈会:为民主政治寻找生长空间 -陈奕敏 1999年6月25日,温岭市松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这次会议没有镇领导铿锵有力的宏篇大论,200多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与镇领导进行了平等的对话。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到村镇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镇领导耐心听讲、周详地解释与答复。

这就是最早的一次民主恳谈会。5年过去了,这被人称为“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并没有消亡,它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学者认为,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寻找了新的生长空间。 初始形态:思想政治 工作的创新载体 民主恳谈是浙江温岭市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但是,民主恳谈创始者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而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 乡镇一级的民主恳谈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一期一个主题,恳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参加恳谈会的群众大多是有备而来的。在松门镇第6期城镇建设民主恳谈会上,松西村某拆建户一位60多岁的婆婆带领四个媳妇向政府提意见,说按照“拆一还一”的拆迁政策,她家被拆了六间房子应该还给六间宅基地,为什么政府只给了四间。她们手持镇政府的红头文件,轮番上阵,据理力争。村一级的民主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凡本村村民均可参加。方式与镇民主恳谈会类似,但村级民主恳谈会的开展并不顺利。最初,有些村民的发言无序、非理性和情绪化比较突出,有“火药味”。过激的言辞批评使村干部颇为尴尬,部分村干部则反映自己有种被“批斗”的感觉。有些村干部开了一次恳谈会后就不敢再开第二次了。随着村民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也渐渐地改变,由猜疑转向信任,由抬杠转向合作,由矛盾转向和谐。 几年下来,村民和村干部逐渐接受了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渐渐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执政”方式。据了解,松门镇有一个村每年召开民主恳谈会30多次,恳谈的内容大到村庄整治,小到村里垃圾桶的制作样式。为此,有媒体赞誉说这是“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 体制外的生长: 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 民主恳谈作为群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一种新的方式和机制,它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载体。然而,从更深层次考察它的特性,民主恳谈已经超出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意义,“恳谈”一词已经涵盖不了其内在的全部价值,这是民主恳谈的创始者始料未及的。由此,民主恳谈会也就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由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转向基层民主。 2000年12月25-26日,温岭市委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联合召开了“用民主方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观摩了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之后,他们对民主恳谈的关注和兴奋点不约而同地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了基层民主。有了对民主恳谈的亲身体验,人民日报社记者吴感慨地说,“这不是演习,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没想到会这么热烈,这么切合实际。民主恳谈会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条让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2001年6月22日,牧屿镇政府召开“牧屿山公园建设民主恳谈会”。在政府负责人和武汉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20200512012353)

、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