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归纳

2019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归纳

2019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归纳
2019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原始社会

一、中国早期人类得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2)、距今约:170万年;

(3)、地位:目前确认中国境内最早人类。

2、北京人:(1)1921年被发现(发现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

(2)、北京人被称为早期人类的代表是因为:出土的化石多科学证据充分。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

(4)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处于使用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懂得采集和狩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鹤保存火种。

3、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在同一个地点发现,距今约3万年)

(1)、山顶洞人懂得使用磨制石器,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2)、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的方法;(3)山顶洞人以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懂得跟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物品。

早期的原始人类,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消费品,没有贫富贵贱差别。

二、原始农耕生活

三、远古传说

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1、阪泉之战: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阪泉开战,炎帝部落战败,归顺黄帝部落,结成炎黄部落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激战,蚩尤部落被打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3、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海内外华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炎帝:人称神农氏。教人开垦耕种;烧制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发明医药(尝百草);懂天文历法等。

黄帝:发明了建造宫室(有巣氏);制衣;挖掘水井;造船;炼铜;弓箭和是南车等;

皇帝的部属:仓颉造字;伶伦制衣;隶首发明算盘;嫘祖缫丝,纺织。

4、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5、大禹治水:黄河泛滥,禹的父亲鲧用截流的办法治水失败被杀,禹吸取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第二单元奴隶社会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结束部落联盟的局面,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2、禹传子家天下: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盘庚迁都:商王盘庚把首都迁到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人们叫这个时期殷商时代)

5、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纣王临时组织奴隶抵抗,双方战于牧野奴隶倒戈纣王败。周朝建立,史称西周。

6、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室堆地方的控制。

(3)西周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金字塔结构)

7、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甲骨文与青铜工艺

(一)青铜工艺: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青铜器。(距今400年的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从食具发展到礼具,大量运用到饮食、祭祀和军事中。

3、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世界上迄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精巧细腻的代表是---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发现地:安阳殷墟)

1、甲骨文的发现:清朝的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经专家考古,至今已经识别了1500多字。

2、甲骨文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医药和天文历法等方面。

3、甲骨文的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4、发现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以考察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三、动荡的春秋时期(东周前半段)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为开发山林和扩大土地面积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等继续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2、周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一些诸侯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郡县,派官吏管理。(2)王室衰微:周王室管辖的仅仅剩洛邑一带,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其实已无力号令诸侯。(3)诸侯国崛起:诸侯不再服从王命,不定期缴纳贡税,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依赖诸侯。(4)影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诸侯争霸:由于各个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外族入侵,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取得政治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争霸。

4、先后称霸中原的诸侯王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后期,吴和越也北上争霸。

5、诸侯争霸的影响:在争霸中,一些诸侯国被灭掉,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华夏族在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形成: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秦、韩、赵、魏、齐、燕、楚(有趣的记法:秦--喊赵微去演出)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诱敌深入)、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4、兼并战争:特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参战人口多;结果:诸侯国此消彼长(当时出现成语:朝秦暮楚),最后秦国逐渐发展强大,对东方六国形成最大威胁。

5、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

目的: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时间:公元前356年;

重要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

(1)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田宅。

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

(1)时间:公元前256年;(2)修建地点:成都平原的岷江上;

(3)修建者:李冰父子(4)功能(作用):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

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5)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组成。(6)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作用,是世界水利枢纽工程中绝无仅有的,充分反映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

第一节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

一、秦统一中国

1、秦灭能够灭六国的原因:

混乱的战国末期,人民希望结束战乱,安定生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群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重用人才,能听取建议,积极策划。

2、秦灭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3、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属皇帝。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各朝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作用:政令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便于不同地域的人相互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

3、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4、加强交通:统一车辙;开凿灵渠;作用:加强了全国的水陆交通。

5、修筑长城:秦代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作用: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6、秦代的疆域四至:东到东海,南至南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四、秦末农民起义:

1、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严苛的法律;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者: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经过:戍守渔阳误期,被迫起义----攻占陈县,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结果:被镇压,但是沉重的打击了秦的统治。

3、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项羽于公元前207年在巨鹿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秦的灭亡:刘邦抓住时机,直逼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项羽战败,获胜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五、汉初的经济与“文景之治”:

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秦末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汉初统治者面临最大的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亡的教训。

措施:让士兵返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轻徭薄赋。

作用:汉朝的经济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2、文景之治:(汉文帝到汉景帝年间的太平盛世)

措施: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

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增。

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

2、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树立为正统思想。

3、经济上:为了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

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上:派卫青和霍去病打败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七、东汉的兴衰:

1、王莽夺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的措施:

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和刑法;

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污。

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东汉衰亡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八、沟通中外文明要道----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顺口溜:138、119张骞出使西域走)

次数:2次时间: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第一次出使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虽未完成使命,但是让汉朝了解到西域各国想同汉朝往来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西域各国;结果:使西域各国了解到汉朝文化。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2、丝绸之路(陆路):(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

路线:自西向东依次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交流内容: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苜蓿、石榴等植物,以及西域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南端的锡兰。

3、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36国(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派班超经营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甘英到安息受阻,但开辟了通往西亚之路。

九、两汉的科技:

1、造纸术的发明(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造纸的方法;

东汉宦官蔡伦改经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等材料造纸,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之的质量。

发明造纸术意义:取代竹简、布帛等书写工具,节约了成本,方便推广,存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传播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张仲景:人称医圣,东汉末年人,主要贡献: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的开创者,提出了“治末病”理论。

3、华佗:东汉末年人。主要贡献:擅长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

了“麻沸散”;创制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历史。

5、道教产生:兴起时间---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遵奉皇帝和老子,以治病传到;张陵在汉中、巴蜀地区,创立五斗米道,这是道教兴起的源头。

6、佛教的传入:(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的创立: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东汉明帝时得到统治阶级扶持,开始兴盛。

第二节:政权分离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天下三分)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只是内地与台湾最早的联系。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

1、西晋的短暂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开始统一~~316年匈奴灭西晋走向分裂)

西晋的统一:263年,魏灭蜀国;266年,司马炎取代魏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纷争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分封同姓诸王,诸王拥兵自重,于晋惠帝时发生了八王之乱。影响:历时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北方各族的反抗,中原人口避乱南迁,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出现;西晋从此衰落。

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五胡内迁,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个少数民族)

4、十六国:内迁的各族建立的北方15国加上南方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5、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内迁的氐族统一黄河流域,建立前秦;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族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前秦开始强大。

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建立:317年,皇族司马睿再江南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2、东晋北伐:东晋多次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部分地区。(祖逖闻鸡起舞)

3、东晋于420年灭亡。

4、南朝的更替:宋取代东晋后,420年~459年,江南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南京也被称为六朝古都),史称---南朝。

5、江南地区的开发:

背景: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江南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北方战乱,北人南迁,给南方输送了劳动力;南迁的人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得到开发的表现:农田水利---大量开荒,兴修水利;生产技术---推广和改进牛耕,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使用粪肥;粮食作物---水稻育秧移植,麦稻间作,五岭以南双季稻。手工业继续发展;商业繁荣,都城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最活跃的人口大都市。

四、北方民族大融合

1、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北方的前秦VS南方的东晋

结果:东晋谢安以少胜多,前秦失败后北方陷入了分裂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要治理好北方,保持鲜卑族的习俗困难重重。

改革内容: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作用: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齐民要术》:作者----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各方面的生产技术;评价:《齐民要术》是我过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农为本的务实精神。

2、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上都有成就。

数学成就: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天文历法:测算的一年的时间只比现代的相差50秒;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

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

3、曹魏时期的钟繇,独创楷书书法,被后人称之为绝世之作;

4、东晋----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人们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活泼优美,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6、雕塑艺术:出现原因---佛教盛行;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画线部分是重点,背熟,未画线部分用心看即可) 第一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1842年) 3、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是禁烟第一人。 9、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吸取的教训(落后就会挨打) 10、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在(《虎门条约》)。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英法帮凶: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7.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 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 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①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5月广州的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④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⑤作用: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7月,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1)北伐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胜利进军:两湖战场: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叛变革命的原因: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表现: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间:1919年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内容: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会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 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3.工农武装割据: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间:1934.10-1936.10年 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背景: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下重兵,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过雪山草地 (1)冲出重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进入甘肃。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 (1)胜利会师: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间:1931.9.18--1936.12.12年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2)地点:沈阳。 (3)概况: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4)结果:日本相继占领东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沦于敌手。 (5)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①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②过程: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③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①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②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方式:示威游行。 ④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改变贸易不利局面。 2、走私鸦片的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5、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7、.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8、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 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10、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②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英法美俄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5、英法美和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6、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出了侵略者的凶残本质。 7、英法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后在广西传教。 3、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4、.永安建制——永安封王——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冀王石达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均受东王节制)。 5、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8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 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

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 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 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 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起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代表: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2.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运动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的原因有关的是()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汉阳铁厂④轮船招商局⑤湖北织布局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3.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4.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创立《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思想启蒙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8.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 康熙帝 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同治帝 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右图判断这位是维新志士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0.“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句话中反应的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知识点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及企业(1)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②口号:自强 ③内容: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民用企业: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②口号:求富 ③内容: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5.19世纪70年代新式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6.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 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背景:(1)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黄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1895) 3.结果:1895年春《马关条约》 (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瓜分中国狂潮(1)赎辽费: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宣传变法:组织学会,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和天津《国闻报》(严)(5)主张:①梁启超《变法通议》“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法”2.百日维新:1898.6.11---9.21(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③文化: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训练新式军队。(2)结果: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③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杨锐 3.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义和团运动(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2)口号:“扶清灭洋” 2.抗击八国联军:(1)背景: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八国联军: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4.结果:(1)慈禧携光绪帝出逃,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2)签订屈辱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 ①签订国:西、比、荷、俄、德、法、美、日、奥、意、英(溪比河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②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保;b.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d.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①巨额赔款,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②损害中国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品版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 5.结果:清朝失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其他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结果:中国失败,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 5.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军结局:被中外联合势力绞杀 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7、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5.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