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

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

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
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

三中全会考点: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责任担当,精准务实、优质高效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

>> 为什么要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一、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决定》要求,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党中央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党组织中设立的党委(党组),要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优化党的部门、党委办事机构、党的派出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统筹设置党政机构,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可以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方案》贯彻以上要求,专门对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等改革任务。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工作高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经历了七次比较集中的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决定》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有关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强化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规划体系的职能,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健全金融管理体系,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管理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决定》还提出要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等要求。《方案》贯彻以上要求,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实施这些改革措施,目的就是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统筹各类机构改革

这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的必然要求。《决定》要求,完善党政机构布局,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系统谋划和确定党政机构改革事项,统筹调配资源;深化人大、政协和司法机构改革,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实现政事分开,推进事企分开;深化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跨军地改革,推进公安现役部队改革。

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理顺和优化党的部门、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职责,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激发群团和社会组织活力,增强人民军队战斗力,使各类机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

>> 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三大目标

四、合理设置地方机构

地方的权威来自于党中央权威,地方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在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的前提下,对那些由下级管理更为直接高效的事务,可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从现实情况看,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合理界定各层级间职能配置、优化机构设置,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决定》要求,地方机构设置要保证有效实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增强地方治理能力,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为便捷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给地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改进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实施这些改革措施,必将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需要组织法保驾护航考试答案

1.建国以后,我国共进行了()次机构改革。(3.0分) A.10 B.11 C.12 D.13 我的答案:C√答对 2.我国进行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间是()。( 3.0分) A.1951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我的答案:D√答对 3.政府职能主要解决的关系不包括()。(3.0分) A.政府和市场 B.政府和社会 C.政府和国家 D.政府和个人 我的答案:C√答对 4.我国在2018年进行第十二次机构改革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强调管理自身的规律

B.新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应对社会较突出的问题 C.有些部门改了名称,实际上是职能进行了调整 D.改革朝着综合管理的角度迈进 我的答案:A√答对 5.下列选项中,属于2008年第十次机构改革的内容的是()。(3.0分) A.成立国资委,强调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而不是直接来发号施令 B.强调大部制 C.强调政资分离,即管理和出资要分离 D.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 我的答案:B√答对 6.1998年第八次机构改革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权 B.加强宏观调控,成立经贸委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 C.把11个管工业的部门都变成了经贸下设的司局,随后又逐渐变成相关的行业协会 D.裁掉47.5%的公务人员,只剩下16700人的公务员编制 我的答案:A√答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组织法的功能的是()。(3.0分) A.系统建构功能 B.架构平衡功能 C.规范控制功能

D.资源配置功能 我的答案:B√答对 8.1993年第七次机构改革的标志是()。(3.0分) A.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党政分开 B.第一次提到并确定了“三定方案” C.公务员从5万人精简到4万人 D.强调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的答案:D√答对 9.瑞士的组织法模式是()。(3.0分) A.组织法和行为法、责任法合一 B.中央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共同组成 C.将组织法上升到宪法的高度 D.组织法和行为法分离 我的答案:C√答对 10.在第四次机构改革中,中央解散了四十多个部门,只剩下()个部门。(3.0分) A.30 B.35 C.40 D.45

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

三中全会考点: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思路举措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责任担当,精准务实、优质高效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 >> 为什么要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一、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决定》要求,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党中央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党组织中设立的党委(党组),要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优化党的部门、党委办事机构、党的派出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统筹设置党政机构,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可以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方案》贯彻以上要求,专门对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等改革任务。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工作高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经历了七次比较集中的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决定》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有关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强化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规划体系的职能,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健全金融管理体系,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管理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决定》还提出要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等要求。《方案》贯彻以上要求,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实施这些改革措施,目的就是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统筹各类机构改革 这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的必然要求。《决定》要求,完善党政机构布局,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系统谋划和确定党政机构改革事项,统筹调配资源;深化人大、政协和司法机构改革,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四、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1.行政体制概述 (1)行政体制的含义和内容。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制度。在公共行政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一个国家的行政体制是否合理、健全,对公共行政的效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行政体制通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行政体制包括广泛的内容,例如,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其核心是政府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机制等。 1)政府组织机构是行政体制的载体。任何一种行政体制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组织形态之上。政府组织机构通常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政府机构设置和各级政府内部的横向机构设置等多种类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行政体制的运转会产生重要影响。 2)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体制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行政权力结构不仅规定行政权力的来源、行使的方向、方式等,而且还要规定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及群众团体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政治体制中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权力地位以及行政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等。一般来说,科学合理的行政权力结构配置,对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对行政体制产生负面影响。 3)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单位,并建立相应的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实施管理的制度。行政区划在不同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例如,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域、市级行政区域、地级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乡级行政区域等。行政区划的划定要充分考虑其领土大小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是否合理,也同样会对该国的行政体制产生重要影响。 4)行政规范是指建立在一定宪政基础之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实施公共事务管理的行为规则。任何行政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授权,所有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等也必须通过一定法律加以限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法律规范不仅影响行政体制的运行,而且也规定着各类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内容、范围和形式等。 (2)政治制度对行政体制的影响。行政体制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所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相关的制度。它是政治统治性质和政治统治形式的总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国体与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国体(即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行政体制的性质。政体(即政治统治形式)影响着行政体制的组织形式。政治统治性质是根据国家的阶级属性来划分的;政治统治形式,是由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及社会团体与公民参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构成的。

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办法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办法 改革方向决定改革的性质和成败,机构改革尤其不能偏离正确政治方向。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之多,职能调整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都是空前的。但在这些大幅调整优化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不仅仅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的整个改革都贯穿了这一主线。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的全面领导既是重要原则,又是内在要求,也是重要任务,成为统领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正是新时代机构改革的鲜明政治方向。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治国理政的本根。这是从历史和实践得出的结论。从世界看,国际上的“乱”和中国的“治”形成鲜明对比,为何“风景这边独好”?从政党看,敢于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世界上还有多少?从现实看,从书写中国“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到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再到过去5年多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中国奇迹何以震撼世界?无论视野如何转换比较,统摄其间的关键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如果不能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其结果必然就是:在一些人那里,嘴上喊加强党的领导,背地里不要党的领导;在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虚化、弱化现象较为突出;在一些工作中,党的组织不是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而是被边缘化,甚至成为摆设。经验证明,一些地方改革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领域工作推不开、局面打不开、矛盾问题成堆、群众反映强烈,归根到底都与党的领导空悬、党的力量削弱有关。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明确“党领导一切”,统一领导根据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有力战胜了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有力克服了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今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从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到各项工作的具体推进,都坚持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无论是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是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都始终贯穿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主题,为的就是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政军群机构职能关系问题。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和划分。 (2)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3)运用: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能力方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阶级分析法。 觉悟方面:能正确理解和对待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 教学重点: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国家机构问题。(幻灯片1)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相关问题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我们前面学习的关于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相关知识。(幻灯片2)问:历史上出现过几种类型的国家?这些不同类型国家机构性质由什么决定?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师: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类型国家,一类是剥削阶级性质的国家,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前者的国家机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其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机构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为之服务。所以我们说: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这主要体现了国家机构的阶级性。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幻灯片3)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的工具,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同国家的性质相适应。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机构在判定行为规范时、处理对内对外事物,必须充分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国家机构的性质必须与国家的性质一致,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幻灯片4) (3)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板书) 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如二次大战时,日本政府为了对外侵略的需要,增设了大东亚省、军需省、情报局。 国家机构的职权和国家职能相一致,国家机构是为执行国家职能,实现阶级统治而建立的。因此,国家机构的职权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是国家职能的体现。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承担者,是国家职能的物质承担者。 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是应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伴随着国家职能的变化,国家机构相应地加以变化。

《十九届三中全会》重要试题及答案

《十九届三中全会》重要试题及答案 十九届三中全会 1.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举行。 A. 2017年2月26日至28日 B. 2017年11月26日至28日 C.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D. 2018年11月26日至28日 参考答案: C 2. (多选题)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和《》。 A.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B. 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C.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D.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参考答案: CD 3. (单选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A.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B.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C.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D.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参考答案: C 4. (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A.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 C 5. (多选题)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两个“还不完全适应”,指的是()。 A. 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B. 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C. 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D. 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参考答案: CD 6. (单选题)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坚持(),坚持()坚持(),坚持()。 A.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B.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C.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参考答案: A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七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原理 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国家机构整体为国家机器。国家机构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表征和保证。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国家权力组织。所谓国家机构,可以定义为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国家机构为国家政治生活所必须。 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结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 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的功能组织系统 任何国家结构都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国家机构的特点 1.阶级性 2.全社会性 3.整体性和系统性 4.强制性 1.阶级性: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家结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构的鲜明阶级性集中体现在和表现在国家统治集团身上。 2.全社会性: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国家机构的全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3.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和国家权力系统。 4.强制性:统治阶级的国家机构活动是以强制力为后盾和支持的。在依法治国的情况下,强制性包括法制强制和暴力强制。法制强制适用于所有人,暴力强制施用于少数犯罪分子。 三、国家机构的构成 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雅典国家机关进行了分析,认为政体都具有三种机能,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此后,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结构体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化。 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缺一不可。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处于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着最高国家权力,象征着国家主权,行使国家元首的各项职权。其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2.立法机关 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一个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是处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3.行政机关 行政,包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执行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是指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事务。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就是通常说的中央政府,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一切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和政策。 4.司法机关 指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法律解释权和审判权的机关即法院;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体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心得 体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区司法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新征程有新作为。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把好“方向盘”。抓改革,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方向正确,改革事业就能开拓前进;方向不正,小错也会铸成大错。因此区司法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谋划未来,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目标,结合司法部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着力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往前赶”,着力补上“欠账”、补齐“短板”、补强“弱项”,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司法局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确保稳中求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打通“中梗阻”。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解决好“最先一公里”的利益调整和“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打通改革“中梗阻”。2018年区司法局将以建设标准化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总抓手,理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思路,把社区矫正、律师、公证、司法

鉴定、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队伍建设等司法行政工作总揽起来,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纲举目张、协调推进、综合发力,让人民群众、各类社会主体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争当“实干家”。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远征中,我们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区司法局在法律全覆盖工作走到了前列,开创性的组织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学校(幼儿园)一法律顾问”活动,通过法律全覆盖制度将法律的阳光照进了千家万户。建立司法局、镇街、村委三级微信群,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法律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涉及任何法律问题的咨询,都能得到更专业、更精准、更便捷的法律服务,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区司法局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变化,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司法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在而不是空泛的、普惠而不是小众的、精准而不是粗放的、高品质而不是低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理顺司法行政工作事项,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新时代,担当起新使命、新职能,使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需要组织法保驾护航

1.政府职能主要解决的关系不包括()。(3.0分) A.政府和市场 B.政府和社会 C.政府和国家 D.政府和个人 我的答案:C √答对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组织法的功能的是()。( 3.0分) A.系统建构功能 B.架构平衡功能 C.规范控制功能 D.资源配置功能 我的答案:B √答对 3.在第四次机构改革中,中央解散了四十多个部门,只剩下()个部门。(3.0分) A.30 B.35 C.40 D.45 我的答案:B √答对 4.我国在2018年进行第十二次机构改革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强调管理自身的规律 B.新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应对社会较突出的问题 C.有些部门改了名称,实际上是职能进行了调整 D.改革朝着综合管理的角度迈进 我的答案:A √答对 5.下列选项中,属于2008年第十次机构改革的内容的是()。(3.0分)

A.成立国资委,强调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而不是直接来发号施令 B.强调大部制 C.强调政资分离,即管理和出资要分离 D.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 我的答案:B √答对 6.建国以后,我国共进行了()次机构改革。(3.0分) A.10 B.11 C.12 D.13 我的答案:C √答对 7.1998年第八次机构改革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权 B.加强宏观调控,成立经贸委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 C.把11个管工业的部门都变成了经贸下设的司局,随后又逐渐变成相关的行业协会 D.裁掉47.5%的公务人员,只剩下16700人的公务员编制 我的答案:A √答对 8.1993年第七次机构改革的标志是()。(3.0分) A.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党政分开 B.第一次提到并确定了“三定方案” C.公务员从5万人精简到4万人 D.强调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的答案:D √答对 9.我国进行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间是()。(3.0分) A.1951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体系(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委员长 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副委员长 协助委员长工作。 秘书长

协助委员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五年。 主席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副主席 协助主席工作。受主席的委托,可以代行主席的部分职权。 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总理 领导国务院的工作。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五年。 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 副总理 协助总理工作。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国务委员

人教新课标政治高三年级《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组织原则和政府机构改革》教学设计

§第38讲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组织原则和政府机构改革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及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阐释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明确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国家组织与活动原则。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国家机构 1、定义:国家机关的总和 2、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同国家的性质相适应。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机构在判定行为规范时、处理对内对外事物,必须充分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国家机构的性质必须与国家的性质一致,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本质。 3、设置:国家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由国家职能决定。 (1)国家为保证其职能的实施,必须设置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各种国家机构。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 (2)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3)国家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国家机构设置变化的依据:国家性质的变化、国家职能的变化、国家职能的重点的变化、国家职能实施方式的变化(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国家机构设置的变化)。 4、体系: (1)从纵向看: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2)从横向看: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①国家元首 含义: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谓: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有国王、皇帝、沙皇、女王等的称谓;民主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有总统、主席等的称谓。 产生方式: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的是世袭制,即父传子,子传孙的继承制;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其中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是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职权:君主制国家,凡封建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国家集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于一身;议会君主制国家元首不掌握行政权,是形式上、礼仪上的国家元首;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凡总统都兼任行政首脑,并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是实质上的国家元首。这里所

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第八课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要点精讲 国家机构的含义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同国家的性质相适应。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本质。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类型国家,一类是剥削阶级性质的国家,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前者的国家机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其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机构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为这服务。 (3)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如二次大战时,日本政府为了对外侵略的需要,增设了大东亚省、军需省、情报局。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如,英国与日本资本阶级革命不彻底,都保留了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国家机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1)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这就是说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国家元首的称谓、产生方式及权限不同,称谓不同。 称谓不同: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有国王、皇帝、沙皇、女王等的称谓 民主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有总统、主席等的称谓。 产生方式不同: 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的是世袭制,即父传子,子传孙的继承制。 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其中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如奥地利、墨西哥等国的总统是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如美国、意大利,总统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国家元首的职权: 君主制国家,凡封建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历史上有“朕即国家”的说法,意思是国家集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于一身,等于说我就是国家,国家就是我;议会君主制国家元首不掌握行政权,是形式上、礼仪上的国家元首,比如,日本、英国就是这种情况。 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凡总统都兼任行政首脑,并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是实质上的国家元首,比如美国。这里所说的实质上的国家元首是指兼任行政首脑,掌握行政权力的国家元首。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是指不兼行政首脑的国家元首,他不掌握实权。 (2)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就是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立法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通常是议会或国会。 资本主义议会组织一般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两种情况。 北欧的一些小国大多是采用一院制,如丹麦、瑞典、芬兰、希腊、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安道尔等,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是一院制;采用两院制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利(参议院与众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