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了解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2页~第3页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第4页~第5页

了解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第5页~第7页

了解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7页~第8页

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第8页~第13页

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第13页~第15页

掌握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在封建社会时期,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经商旅行仍然始终占居主导地位。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其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2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并且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了解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第18页~第19页

掌握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第20页~第26页

第五节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了解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26页~第28页

第六节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了解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掌握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第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第五,战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第六,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

深度发展,加之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以外乃至本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产生兴趣。

第七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了解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第33页~第35页

了解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35页~第39页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了解旅游定义的类型

旅游定义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从理论抽象出发而下的定义,即所谓概念性定或理论性定义;另外一类则是人们出于某些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而对旅游做出的比较具体的定义,即所谓技术性定义或实务性定义。

重点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

1“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参议院领导下的一个研究小组曾提出: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局前执行官里考瑞什认为:“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世界旅游组织在1980年马尼拉会议后,曾提出要用“人员往来”一语取代“旅游”一词,对该用语的定义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掌握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等

2按旅行距离划分,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如: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4按组织形式划分,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如: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6按费用来源划分,如:自费旅游、公费旅游。

7按旅行方式划分,如: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等。

8按活动内容划分,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特殊兴趣旅游或专项旅游。

了解国际旅游

第48页~第50页

了解国内旅游

第50页~第51页

掌握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第一,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第二,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的逗留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逗留时间通常比前者长。第三,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而且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而出国旅游时大都会遇到语言障碍问题,而且必须办理各种规定的旅行手续。第四,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国际旅游则是国际旅游者将其在客源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消费,所以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特点

重点掌握旅游活动的特点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第五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掌握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了解国际联盟的解释

国际联盟对旅游统计中“外国旅游者”作出了解释: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掌握罗马会议定义

罗马会议提出“游客”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到访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在旅游统计中称之为“旅游者”。另一类则是不在目的地停留过夜,而是当日返回或当日离去的游客,在旅游统计中称之为“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

掌握我国的统计口径

第82页~第83页

了解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第83页~第86页

了解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

第86页~第87页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掌握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1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2足够的闲暇时间;3其他客观因素

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掌握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第97页~第102页

掌握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方面的动机;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掌握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心理类型、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微社会环境

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了解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分类

(1)度假;(2)商务;(3)医疗保健;(4)求学;(5)公务会议;(6)家庭事务;(7)宗教;(8)体育活动;(9)其他

重点掌握旅游者的类型及需求特点

1消遣型旅游者

第一,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第二,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第三,消遣型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第四,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第五,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在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

第一,他们在人数上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在出行次数上却较为频繁。第二,由于他们的出行是出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或者说其出行没有季节性。第三,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余地。第四,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第五,他们在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出行季节性较差;对价格敏感;没有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自由。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掌握旅游资源的定义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一类是以社会旅游资源为代表的其他旅游资源。

重点旅游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垄断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掌握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决定

第125页~第126页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掌握开发的含义

“开发”一词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了解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第128页~第130页

了解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社会标准、历史标准、市场标准

掌握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4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重点掌握开发工作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2力求经济的原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4统筹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了解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第141页

掌握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两大类。

掌握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可分为消极或被动的保护、积极或主动的保护两种。

对于因自然作用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为了防止由于旅游者方面的原因而对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危害,首先应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对于除旅游者以外的其他人为原因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或法规加以约束。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

掌握旅游业的定义

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了解旅游业的构成

“三大支柱”说:旅行社部门、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

“五大部门”说:旅行社部门、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以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游览场所所经营部门以及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第二节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1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组织作用。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便利作用。

第三节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

第四节旅行社

掌握旅行社的定义

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了解旅行社的分类

1外国的旅行社

(1)旅游批发经营商;(2)旅游零售商

2我国的旅行社

(1)国际旅行社;(2)国内旅行社

掌握旅行社作用

1旅游活动的组织者;2旅游供应商的产品销售渠道;3目的地旅游业的前锋

掌握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涉及两大方面,一是组织和接待团体包价旅游,一是接待和安排散客旅游。

第五节饭店与住宿业

了解住宿业的演进

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观察,住宿业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就世界范围看,从商业性住宿设施开始出现一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一漫长的时期内,大多数外出旅行皆出于与商务有关的原因,而且一般都是国内的陆路旅行。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内,因商务以外的原因而外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旅游度假逐渐成为人们外出的重要原因。从20世纪中叶开始,住宿业的演进步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掌握饭店的类型划分

1根据饭店的坐落地点划分,如城市饭店、度假地饭店、海滨饭店等等。

2根据同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关系划分,如汽车饭店、铁路饭店、机场饭店、港口饭店等等。

3根据使用者的访问目的或饭店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划分,如商务旅馆、度假饭店、会议饭店、旅游饭店等等。

4根据饭店设施的规模划分,如大型饭店、中型饭店、小型饭店。

5根据饭店的档次或等级划分,如高档、中档、低档饭店,豪华饭店、经济饭店,一星级~五星级饭店。

6根据经营管理方式划分,如独立饭店、连锁饭店等等。

7根据饭店企业的经济类型划分,如国有饭店、民营饭店、内资饭店、外资饭店、合资饭店等等。

了解饭店的等级及其评定

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划分和标定方式则是以星号表示,即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共分为五个等级。

一星:设备简单,提供食、宿两项最基本的饭店产品,能满足客人基本的旅行需要。

二星:设备一般,除食宿基本设施外,还设有简单的小卖部、邮电、理发等便利设施。

三星:设备齐全,有多种综合服务设施。

四星:设备豪华,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健全。

五星:这是饭店的最高等级,其设备、设施、服务项目设置和服务质量均为世界饭店业的最高水平。

掌握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饭店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仅限于提供住宿的场所,而已成为一种不断现代化、专业化、多功能化的商业性综合接待企业。第二,饭店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基地。第三,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第四,饭店是旅游者和当地公众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掌握饭店业的集团化经营

综观世界上饭店集团的发展现状,基本上可将其划分为饭店连锁集团和饭店合作集团两大类。

了解我国饭店业的发展

第184页~第186页

第六节旅游交通

掌握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旅游交通的任务是要解决旅游者在定居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从一个目的地到另外一个目的地,以及在一个目的地内的各地区间便利往来的问题。

作用:第一,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第二,从供给

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第三,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了解主要的旅行方式

主要旅行方式是乘坐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

了解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

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掌握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旅行目的、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偏好和经验

第七节旅游景点

掌握旅游景点的定义

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都可以称为旅游景点。了解旅游景点的类别

1按照其设立性质,可以划分为纯商业性的旅游景点和公益性的旅游景点。

2按照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形成原因,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造旅游景点。

3按其展示内容的多寡,可以划分为单一性的旅游景点和集合性的旅游景点。

4按照景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类别划分,古代遗迹、历史建筑、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和花园、野生动物园区、主题公园、早期产业旧址。

了解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同旅游业中其他行业的服务产品相比较,作为旅游资源的代表,景点产品在目的地旅游业整体产品构成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掌握景点经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竞争;2市场需求层次变化;3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八节旅游业的产品

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

国际旅游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普遍认为,对于旅游产品的概念,需要从两个层次上去理解和认识。其中一个层次是总体旅游产品,另一个层次则是单项旅游产品。总体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者在离家外出期间,以在旅游目的地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的集成或总和。所谓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面向旅游市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或者准确一点说,是指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和设备面向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重点掌握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2不可转移性;3不可储存性;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5综合性

掌握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第214页~第216页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一,要使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第二,要使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第三,要有做好服务工作的条件。

第四,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第六章旅游组织

第一节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了解国家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

政治动机、社会发展动机、经济动机

掌握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以及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特点,使得其中各有关方面之间不存在

自动的协调。

2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这种形象的建设和确立如何,并非某一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3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理和制约。

4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旅游业中来。5为了社会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

6出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考虑,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

掌握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

一类是需求管理手段,一类是供给管理手段。

第二节国家旅游组织

掌握国际旅游组织及其设立形式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

旅游组织的设立形式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由国家政府直接设立,并且在编制上作为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或机构。第二,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性旅游行政事务的半官方组织。第三,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行使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了解各国国家旅游组织的差异原因

1国家政治经济制度;2旅游业发达水平;3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

1负责制定国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海外促销;

3确定需要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监督与控制;

4就推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关配合问题,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5规定和控制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和基本价格;

6调查与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

7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组织

掌握旅游行政组织

1国家旅游局;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3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掌握旅游行业组织

第235页~第237页

掌握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我国的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为数很少,全国性的组织主要有高等旅游院校协作会和中国旅游未来学会。

第四节国际旅游组织

了解国际旅游组织的现状

第238页~第241页

掌握同我国有关的国际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WTO);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 TA);

3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 TA);

4国际民航组织(ICAO);

5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6国际饭店业协会(IHA)

第七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掌握市场的概念与旅游市场

市场是指某一特定产品的经常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

市场指具有某些相同特点、被认为是某些特定产品的潜在购买者的人群或企业。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了解客源市场的重要性

第251页~第252页

第二节旅游市场的划分

掌握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和意义

旅游市场划分也称旅游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意义:1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2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3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掌握旅游市场的划分方法

1以地理因素为标准进行划分;

2以旅游消费者的某些特征和行为特点为标准进行划分

第三节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了解国际旅游客流量

第256页~第257页

掌握国际旅游客流分布格局

第258页~第262页

掌握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

第262页~第265页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

了解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第268页~第269页

掌握有组织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

第269页~第273页

掌握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

第273页~第276页

掌握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

我国大陆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近程市场和远程市场两大部分。近程市场主要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俄罗斯、东盟各国、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国家。远程市场则主要包括北美和西欧国家。

掌握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地处东亚,距欧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

第二,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不少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第三,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尚存在问题。

第四,市场沟通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第五节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

掌握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但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了解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291页~第292页

第六节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

了解我国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划分为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游三个组成部分。

掌握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1增长速度快。

2出游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

了解出境旅游的发展前景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入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工商界人士的对外交往和联系将会更加频繁。

2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还会继续提高,除了目前已经率先富起来的人群之外,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具备出境旅游的经济条件。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掌握旅游的经济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2)有助于货币回笼。(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5)增加政府税收。(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7)增加就业机会。

2消极方面的影响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第二节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掌握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第308页~第312页

第三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掌握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2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第四节旅游的环境影响

掌握旅游的环境影响

1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4)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2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当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

(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3)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第五节可持续旅游发展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掌握可持续旅游的内容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掌握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该地的旅游承载力。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

本练习册是根据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六版编排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1、原始时代,人类迁移活动具有(被迫性)、(求生性)特点; 2、人类的早期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徙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1、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芽是在(第一次社会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出现后) 2、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出现在(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制社会形成之际); 3、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活动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4、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通路); 5、人类有意识的资源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6、在奴隶制社会,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经商贸易); 7、(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交换,从而促成了(旅行活动的规模发展); 8、“观光”一词的由来是出自于(《易经》); 第三节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 1、(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的贡献最为突出; 2、驿站馆舍机构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传递官方文书,运送国家物资,为公务往来的人员提供宿舍、马车、船桥、人夫、饲料等); 3、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相对较快的因素是什么? 答:国家统一,政治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水陆路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为旅行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4封建时代,行迹几乎遍及整个西汉帝国的版图是(司马迁); 5、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是(张骞通往西域),开辟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旅行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旅游学概论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文昌,郭伟编著.现代旅游学(第2版).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2. 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3.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住著.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5. 查尔斯·R·格德纳, J·R·布伦特·里奇著李天元,徐虹, 黄晶译.旅游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7.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尹德涛等著.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9. 克里斯·库珀等主译张俐俐, 蔡利平旅游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1. 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著.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12. 王健民著.旅行社产品经营智慧.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3. 宋子千著.旅行社经济分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14. 孙宗虎,肖书民编著.旅行社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5. 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16. (美) 马文·塞特龙, 佛瑞德·德米科, 欧文·戴维斯著.张凌云, 李天元译.饭店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7. (加) 罗伯特·C. 刘易斯, 理查德·E. 钱伯斯著.徐虹主译.饭店业营销领导:原理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 (加)刘易斯等著.谢彦君等译.饭店业营销案例(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9. 戴斌等著.饭店品牌建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0. 巫宁编著.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典案例.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1. (美) 约翰·沃德,乔·佩帕德著.吴晓波,耿帅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2. 肖江南. 旅游信息管理.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23. 陈志辉,陈小春. 旅游信息学.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4. 贾鸿雁. 旅游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5. 黄娟琴. "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国土资源遥感,2004,(3) 26. 波林·谢尔登著,武彬译. 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 旅游学刊,1995,4. 27. 保继刚等著.旅游景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28. 李俊清,石金莲编著.生态旅游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9. 张超著.旅游目的地产品差异化理论与实践.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30. 张晓萍,李伟著.旅游人类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1. 马耀峰,李天顺, 刘新平著.旅游者行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32. 黄翔著.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3. 李志刚.旅游市场监管与品质保障.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4. (英)约翰·斯沃布鲁克(John Swarbrooke)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5. A.J. 维尔著.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四节 我国的旅游市场

第四节我国的旅游市场 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分布 (一)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1.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九五”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情况 2.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分布(万人) (二)我国旅游市场的结构 增幅趋缓 发展快速 平稳增长 二、入境旅游市场客流量的结构 1.入境客流 占总比例最大 2.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按规模大小依次排序: 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三、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客源产生地较远 (1)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2)从欧美地区前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费用昂贵 (3)从西欧乘火车来华虽然较飞机票便宜(约500美元),但旅途时间长,签证手续多 需要办理签证的国家 15--25天 2.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竞争激烈 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 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

4.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营销经费不足 营销和促销技术尚需改进和提高 四、我国国内市场 (一)国内旅游市场的概况 (二)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1.城镇居民在国内旅游市场占主导地位 1993-1998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 2.农村居民外出旅游的增长速度很快 3.居民出游一般以短距离为主 4.国内游客大多流向知名度很高景区 风景区 5.黄金周休假形成了旅游的节律性变化 原因 6.入境后流动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7.客源增长快,市场潜力巨大 银发市场 学生市场 潜力巨大的银发市场 8.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但是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9.客流地域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 五、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趋势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超过1亿人次,占全球出境旅游市场份额的6.2%,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居世界第四位。由此可见,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二)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这与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

⑵规模大: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众不仅在当时是绝对空前而且在此后的世界上也不多见。 ⑶全程陪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照顾。这一点是现代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的最早体现。 7、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⑴世界人口的增加 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是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⑸城市化进程加快 意义: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 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意义:对促成二战后旅游需求的增长也有积极影响。 ⑺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与鼓励。 ⑻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附答案)

旅游学概论期末试题(附答案) 旅游学概论题库六 一.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发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游活动始于经济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 旅行, 而非 ___ 旅行。 3. ________________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往往根据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将其划分为旅游批发商和。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最早成立的旅行社是年成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所有旅游收入中储蓄量及用于进口和其他对外支付的数量越大,乘数效应也就越。 6. ___ 以为观因素为标准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是一种侧重于的划分。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在开发首要遵守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影响与决定 着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的收入扣除全部纳税以及

社会消费和日常生活之必须消费之后所余下的收入是。 A.可支配收入 B.可随意支配合收入 C.旅游消费 D.收入水平 2. 延长旅游点生命周期的根本办法,是 A.市场宣传 B.降价出售 C.连续发展 D.延长成熟期 3. 下列划分旅游市场的标准中,属于微观标准的是 A.游客的来访目的 B.省行政区划 C.市行政区划 D.地区行政区划 4. 从来华旅游人次的绝对数上看,据我国旅游业的第一大客源国的是 A.美国 B.英国C德国D.日本 5. 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劳动密集型的标准是 A.其雇用的职工人数的多少 B.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 中所占比例的高低 C.工资成本的多少 D.其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的比例大小 6. 旅游现象的____ 特征将要在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学术 活动中反映出来,这个特征将使旅游高等教育涉及较多的专业范围 A.经济 B.多元系统结构 C.文化 D.社会 7. 德国学者葛留克斯曼( G .Glvcksmann )认为,应当从_______ 的角度去考察旅游现象 A.经济学 B.人类学 C.不同科学 D.社会学 8.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从英国华斯特前往法国巴黎的旅游,开创了 _________ A.洲际旅游 B.国际旅游 C.国际包价旅游 D.团体旅游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 1、旅游学概论:就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她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与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与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2、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与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3、学术研究的方法:所谓学术的研究方法,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的规律性与逻辑性的联系。 4、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旅游活动。 5、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就是非定居者的旅行与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与。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6、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剩余的部分。 7、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就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它只就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 8、余暇时间: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其她必须时间外,可用的自由分配从事消遣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她事情的时间。 9、大众旅游:所谓大众旅游通常有其双重含义。它首先就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次则就是指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模式。 10、奖励旅游:指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她们携带配偶外出的旅游形式。 11、国际旅游: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其她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我国旅游,称之为入境旅游;另一种情况就是我国的居民离开我国到境外其她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也就就是说,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12、国内旅游: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她地方去进行地旅游活动。 13、旅游收入: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与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4、旅游支出: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消费开支。 15、人均停留天数:这一标准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 16、旅游人数: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给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来访旅游人数,并且人们通常就是以人次为单位来统计来访旅游者数量,也就就是说,所谓来访旅游人数实为来访旅游人次。 17.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里动因。 18、罗马会议定义(关于旅游者):游客指除为了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之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就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游客通常包括两类,一类就是:(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另一类就是“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的到访者)。 19、WTO(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解释:国内旅游者就就是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公务、会议疗养、学习与宗教等目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旅游学概论(双语)期末考试试题库

CATALOGUE I.Filling the blanks (1) II.True or False Questions (3) III.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6) IV.Explain the following tourism terms in English (13) V.Briefly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nglish (15) VI.Topic Discussion (17)

I.Filling the blanks 1.Tourism must be,above all,defined a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way from their. 2.First,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ourism is just one form of,along with sports activities,hobbies and pastimes. 3.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s that tourist product is a service rather than a tangible good. 4.The refers to travel taken exclusively within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of the traveler’s country. 5.Tourism is now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ces of modern times. 6.Leiper’s Model includes,and three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7.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Roman Empire,and the onset of the so-called Dark ages,travel became more. 8.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hierarchy of universal and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9.Before anyone can choose to undertake a holiday,they must aware of from which they can choose,and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m. 10.Factors that influence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11.The World War I had influence on the expansion of tourism. 12.According to Maslow,there is a of universal wants and needs found in every human being. 13.When a tourist walks into a travel agent’s office to tour—a product—he is also buying many. 14.Tourist products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them from the products of other industries.These include,,,and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15.The tourism product is unique in terms of its rang and. 16.The service product is intangible when it cannot be easily evaluated or in advance of its purchase. 17.Tourism product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being inseparable which means the product is often consumed and produced. 18.Tourism involves the purchase of an expensive product that cannot easily be or, 1

《森林旅游学》课程大纲

《森林旅游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森林旅游学 Forest Tourism 课程编号:14371082 课程学分:2.0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森林旅游学是研究以森林为背景的旅游活动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森林旅游作为一门绿色产业,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恰好满足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和需求,已遍及全球,在国民经济、旅游业和林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森林旅游学》课程是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森林旅游业对人才的需要,拓宽林学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由旅游学、森林资源开发、生态学等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特色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涉及森林旅游的概念、意义,产生与发展,现状;旅游学相关基础知识;森林旅游资源及其调查、评价;森林旅游文化;森林游憩;森林旅游市场的开发保护;森林旅游区管理;森林旅游经济效益;森林旅游区划与规划。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森林旅游的主要类型、掌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促销、森林旅游经济效益评定、森林旅游区管理、森林旅游区划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介绍森林旅游相关概念、意义、产生、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安徽省森林旅游发展概况,以及森林旅游的课程体系等。 第一章旅游学基础(4学时) 第一节旅游与旅游学(0.5学时) 第二节旅游的产生与发展(0.7学时)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0.8学时) 第四节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作用及影响(0.6学时) 第五节旅游者(0.6学时) 第六节旅游资源(0.8学时) 第二章森林旅游资源(4学时) 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0.5学时) 第二节我国森林旅游资源(3学时) 一、我国森林基本类型(1学时) 二、我国森林旅游资源(2学时) 第三节森林资源的功能(0.5学时) 第三章森林旅游资源调查(2学时) 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调查(1学时) 第二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保护(1学时) 第四章森林旅游文化(4学时) 第一节总论(1学时) 第二节森林旅游文化(1学时) 第三节森林旅游饮食文化(1学时) 第四节森林旅游民俗文化(1学时) 第五章森林游憩(3学时) 第一节森林保健与森林浴(0.5学时) 第二节森林体育旅游(0.5学时)

旅游学概论第六章讲义

第六章旅游业的产品 一、产品的概念 产品一一从现代经营角度看,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物质 产品和非物质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定义 1.从供给角度(旅游经营者) 从供给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其他媒体,向旅游者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各式各样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2.从需求角度(旅游者) 从需求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所获得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 3.从旅游市场角度 从旅游市场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市场上交换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总和。 4.普遍定义 旅游产品是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的,用于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三、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旅游是一种“经历”,旅游产品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 2、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地点上的不可转移和与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 的不可转移 3、不可储存性;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如宾馆、

父通。 4、生产和消费同步性;一般都是旅游者来到生产地点时才予生产并交付使用。 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发生的。 5、综合性;“行、游、住、食、购、娱”多种形式。 四、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消费者不易检查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更使得消费者无法在决定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之前检查和验证旅游产品的质量。因此,确保旅游产品的质量才显得更为重要。 旅游服务产品的质量有其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所谓外部标准指能够符合并满足顾客的期望;所谓内部标准则指能够符合并满足服务工作本身的规范和标准。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旅游产品开发的概念 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包括对旅游地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开发两个方面。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诸多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及策略 (一)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1 ?独特性原则 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即是该产品与同类的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或是优于其他产品的地方。富有独创性的旅游产品可以较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和求异的消费特征,容易在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意向和吸引力,增强旅游

旅游学概论第六版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精品

旅游学概论第六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 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 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 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 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 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 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 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这与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 ⑵规模大: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众不仅在当时是绝对空前而且在此后的世界上也不多见。 ⑶ 全程陪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照顾。这一点是现代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的最早体现。 7、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

旅游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观光”一词最早来自中国古代名着_______上的“观国之光”。 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_______及_______的开端。 3.旅游承载力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_______. 4.根据旅游学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分类,按_______划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和游船旅游等多种类型。 5.在旅游统计中,某一旅游景区的平均单位面积接待旅游者的人数,被称为“_______”。 6.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二大客观因素是:足够的_______和足够的_______. 7.美国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8.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_______期、_______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包括食、宿、游、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要素。 10.旅游_______是一种使用价值,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11.考核一个饭店的等级时要从其“硬件”和“软件”、_______的数量和提供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同时评定。 12.旅游服务产品的外部质量是指能够符合并满足_______. 13.从50年代至今,_______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14.企业将目标市场重点化的目的是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更有效地开展_______. 15.旅游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社会和_______等方面的影响。 16.旅游业属于第_______产业。 17.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相应_______,对于防止和控制旅游饱和或接待量超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年4月15日,中国_______旅行社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 B.乘以总逗留天数 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 D.除以总逗留天数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A.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3.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指出,心理类型越是靠近()型者,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者 D.近多中心者 4.根据国务院1985年颁发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不对外招徕,只接待境外游客的旅行社被称为() A.一类旅行社 B.二类旅行社 C.三类旅行社 D.四类旅行社 5.独立饭店与连锁饭店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饭店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B.饭店的规模不同 C.饭店的等级不同 D.旅游者逗留期的长短不同 6.我国的旅游出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6分,共16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 一、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一)旅游需求方面的因素 (二)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 二、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活动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旅游的定义 二、旅游活动的概念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二、按组织形式 三、按旅游目的划分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二、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第五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域集中性 四、季节性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一、国际联盟的尝试 二、联合国罗马会议的规范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四、我国对入境游客的统计口径 五、各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六、我国对国内游客的界定 第二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第三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1、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 2、产生旅游动机的原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 第四节旅游者的分类 一、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二、依据出游目的旅游者分类及其特点 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认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界定 1、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易损性 4、不可移动性 5、可创新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1、基于成因或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2、基于是否具备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3、基于存在或使用状态的旅游资源分类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三、旅游资源调查工作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 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 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9、旅游本质:一种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愉悦过程 10、旅游学研究对象:要素论:1.旅游活动过程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2.旅游活动运行机制中各要素(旅游活动主体客体媒介)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者、资源、产品、市场、业、组织、影响。 第二章旅游者 1、对有关术语的定义:居民:在短期初访他国之前,已经在本国至少居住了12个月以上的人。国际旅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少于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问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国际旅游者:24小时以上少于一年。国际一日旅游客:不足24小时且未在所到访问国家住宿设施内过夜。过夜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邮轮乘客) 2、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客。国内一日游游客:10千米以外,不超过6个小时但不足24个小时,并未在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问题的提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他客观条件 3、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康体旅游)、文化(文化旅游/软探险)、社交(人际)、地位和声望、购物(商务、会议、修学旅游)。几种旅游动机:观察异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游览风景名胜、了解新鲜事物、体验某种浪漫生活、参加冒险、有益健康、访问自己的出生地、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古代、近代和现代旅游时间的划分古代旅行(原始社会末期—1841) 近代旅游(1841—二战之后) 现代旅游(二战之后至今) 2.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为什么不是旅游, 迁徙不具备移动目的的休闲性、移动时间的暂时性和移动空间的异地性。 3、西方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 商务旅行 宗教旅行 求知求学旅行:苏莱曼、马苏第、巴图特、马可?波罗;教育和社会考察旅行消遣旅行:温泉旅行、自然观光旅游探险旅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4、我国的古代旅行 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 官宦旅游(张骞) 国际贸易旅游(郑和) 宗教旅游(玄奘) 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 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 高等形式) 5、西方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新价值) 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 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员

国际贸易大发展 社会财富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近代旅游业崛起 6、近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规模扩大 旅游者层次更加广泛,旅游者的身份发生较大的变化 旅游业诞生 旅游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7、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政治环境、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战后人口迅速增加 战后经济迅速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旅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增多;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和支持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形成。三大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 8、中国现代旅游 初创阶段(1949—1957) 开拓阶段(1958—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发展阶段(1978——1991——至今) 8、2发展阶段(1991后至今)

旅游学概论

2020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校考专业课:旅游学概论)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旅游学的形成背景(理解) 二、旅游学的界定(识记) 三、重视研究旅游学的原因(理解) 四、如何去研究旅游学(理解、应用)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19世界以前的旅行活动(理解、识记) 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识记) 三、现代旅游的兴起(识记) 第二章旅游活动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理解、识记)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识记) 三、旅游活动的类型(识记、应用) 四、旅游活动的性质(理解) 五、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识记、应用) 第三章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界定(理解、识记) 二、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理解) 三、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理解) 四、旅游者的分类 第四章旅游资源 一、认识旅游资源(理解、识记)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识记、应用)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理解、应用) 第五章旅游业 一、认识旅游业(理解、识记) 二、旅行社、住宿业与饭店(理解) 三、旅游交通、旅游景点(理解) 四、旅游产品(理解、识记) 第六章旅游组织 一、国家旅游组织(理解)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理解) 三、国际旅游组织(理解) 第七章旅游市场 一、认识旅游市场(理解、识记) 二、全球国际旅游市场概况(理解、应用) 三、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理解、应用) 四、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理解、应用) 五、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理解、应用)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一、旅游的经济影响(理解) 二、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理解) 三、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理解、应用) 四、旅游的环境影响(理解、应用) 五、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解、应用)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