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杜先宁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中文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二、教学时数:54学时

三、课程性质、地位、作用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在实施新课标的阅读规定和教学建议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必然有相当一部分应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相伴随。其美好的情感、丰富想象、规范鲜活的语言对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情感教育、人格形成、语言学习以及智力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学习、阅读融贯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各项活动中。尤其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儿童文学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同时在新课标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儿童文学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培养未来合格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为培养目标的中文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的儿童文学课程,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本体特征的认识,从而拓展学生的儿童文学视野,为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以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整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有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有较强课外阅读指导能力和文学活动组织能力的适应于现代教育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据此教学目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有如下要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温暖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弄清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文学接受特点,弄清儿童文学的不同体裁特点,明确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开阔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能力。

3、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拓展学生儿童文学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指导课外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儿童文学课程应以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讲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为参照系确定本课程

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期间要求学生阅读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于200部(篇)。同时,将儿童文学各种体裁的教学与写作课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规定并指导学生进行部分儿童文学体裁(如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童话、寓言等)的创作实践训练。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5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美学特征和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功能。

二、教学重点:

要求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美学特征和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功能。

有较明确的认识。

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2、明确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3、明确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概念、美学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特征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4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年龄特征,以及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接受的适应性。

二、教学重点: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年龄特征,其中尤应强调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接受的适应性。

1、了解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及其构成。

2、了解儿童写作的历史、现状、特点和意义。

3、了解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明确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4 、明确儿童的年龄特征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文学的适应特点。

三、教学难点:儿童的年龄特征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文学的适应特点。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接受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4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童文学的故事性体现、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儿童文学插图的意义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故事性体现、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儿童文学插图的意义和特点。

1、明确故事性的内涵,了解故事性的构成及其常见形式,了解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2、明确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3、了解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明确插图的特征,了解插图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故事性体现、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图

第四章儿歌儿童诗(5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儿歌、儿童诗的阅读和欣

赏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儿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儿歌、儿童诗的阅读和欣赏的一般方法。

1、了解儿歌和儿童诗的基本概念,明确儿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2、明确儿歌和儿童诗阅读和欣赏的指导方法。

3、了解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4、了解儿童诗的常见类型及其与儿歌的区别。

5、了解“作家链接”相关作家的基本创作情况。

三、教学难点:明确儿歌和儿童诗阅读和欣赏的指导方法。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歌

第二节儿童诗

第三节儿歌、儿童诗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作品

第五章童话寓言(12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童话、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和形象类型,明确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方法,相关作家介绍要求对安徒生、林格伦、达尔等有所侧重。

二、教学重点:童话、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和形象类型,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方法,相关作家绍要求对安徒生、林格伦、达尔等有所侧重。

1、明确童话、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明确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三种形象类型。

3、明确童话、寓言的阅读指导方法

4、了解童话、寓言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况。

5、了解童话和寓言的联系与区别。

6、了解“作家链接”相关作家(重点了解童话作家)的基本创作情况。

三、教学难点:明确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方法,了解安徒生、林格伦、达尔等作家的基本创作情况。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童话

第二节寓言

第三节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作品链接

第六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9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基本特征,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的方法,重点掌握马克.吐温、凯斯特纳、秦文君等作家。

二、教学重点: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基本特征,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的方法,相关作家链接要求对马克.吐温、凯斯特纳、秦文君等有所侧重。

1、了解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基本概念,明确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基本特征。

2、明确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3、明确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方法。

4、了解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分类特点及其基本类型。

5、了解儿童故事与其他相关体裁的关系。

6、了解“作家链接”相关作家的基本创作情况。

三、教学难点: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的方法及马克.吐温、凯斯特纳、秦文君等作家的基本创作情况。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儿童小说

第一节儿童故事

第三节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儿童小说作家链接

第七章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4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

二、教学重点: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及有关作家、作品。

1、了解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概念,明确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2、明确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方法。

3、了解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类型。

4、了解“作家链接”相关作家创作情况。

三、教学难点:掌握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散文

第二节儿童报告文学

第三节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作品

第八章儿童科学文艺(4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基本特点,儿童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及有关作家、作品。

二、教学重点:儿童科学文艺的基本特点,儿童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

1、明确儿童科学文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明确儿童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方法。

3、了解儿童科这文艺的类别。

4、了解“作家链接”相关作家的基本创作情况。

三、教学难点:儿童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科学文艺的类别

第三节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作品

第九章图画文学(3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图画文学的作用和艺术特征,图画文学欣赏的指导方法。

二、教学重点:图画文学的作用和艺术特征,图画文学欣赏的指导方法。

1、了解图画文学的基本概念,明确图画文学的作用和艺术特征。

2、明确图画文学欣赏的指导方法。

3、了解图画文学的历史发展。

4、了解图画文学的基本形式。

三、教学难点:图画文学欣赏的指导方法。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画文学的含义和发展

第二节图画文学的阅读指导

第三节图画文学的作家、作品

第十章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4课时)

一、教学目的:掌握儿童戏剧文学的确戏剧结构和语言特点、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儿童戏剧文学的确戏剧结构和语言特点、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1、了解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的概念,明确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儿童戏剧的戏剧结构。

2、明确儿童影视的特点。

3、了解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的舞台呈现点及其基本类型。

4、了解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的欣赏方法。

5、了解“作家链接”中相关儿童戏剧作家创作情况。

三、教学难点: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的欣赏方法。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戏剧文学

第二节儿童影视文学

第三节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作品

六、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所列: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王昆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2004年版。

教学参考书:

《儿童文学引论》王晓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7年版。

《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802111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创意思维能力和图形造型能力来表达特定的图形创意。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用途以及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图形作为各项设计活动中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属性和表现技能,并在各项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图形设计的有关概念、设计方法、表现形式、课程操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思维训练,达到独立完成构思独特新颖、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内涵的创意图形设计。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力求将文化性、艺术性和专业性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牢固掌握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0 课程总学分:4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3级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图形创意已经普及到平面、三维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图形创意已经成为当今设计领域不可替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掌握图形语言的心理特征和图形的创意思维,才能为以后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打好基础。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并能从创作实践中,熟练掌握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和组织方法,启发创意灵感,做出更加优秀的图形创意的设计作品。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图形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设计规律;理解图形视觉原理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运用图形视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不同的联想形式,开展图形创意设计。 1.通过项目导入与典型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以及开阔思维的视野,掌握国际设计最新的动态,加深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 2.通过快题训练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把握图形创意的各种思维表现、表现手法的基本知识点。 3.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熟练图形创意的设计程序。 (二)能力目标 正确掌握对图形的感觉、选择和理解;具备对图形的概括、加工能力;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创意图形创作设计;掌握图形传播的相关理论,为图形创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通过对思维、手绘、创意表达等技巧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实际操作与创意的组织能力。 2.使学生充分掌握创意表达的技巧,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广度、速度与深度。 3.提高学生在后续课程如广告设计、海报创意、角色设计、场景绘制等设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与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考核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 一) 启用时间 本考核说明春季启用。 ( 二) 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 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编制的, 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 ( 四) 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重点了解”、”掌握”、”重点掌握”四个层次, 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

重点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全面的认识; 掌握: 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 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 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 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看法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 五)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 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及格; 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 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 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 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 ”专题十二”) 后进行, 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 两个小时) , 卷面总分为100分,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最好在课堂内进行) , 采用”开卷”形式, 能够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它教学参考资料。 2.终结性考试 ( 1) 考试形式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 Graphics creative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考核方式】项目考【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以理论课为主。“创意”是社会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禀赋。设计就是创造行为的体现,为了开发和挖掘这种能力,创意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创新的基本模式;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想象与联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素质目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商美专业的学生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开始对待每一门专业学习,按照一定的创造思维模式去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知识目标:了解创意的意义与本质,创意之于设计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图形的创意性表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课程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什么是图形创意 2、学习图形创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图形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3、图形的分类 元素特征图形 具象图形 抽象图形 4、图形的发展趋势 突出创意,强化图形语言的趋向 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趋向 与高科技同步发展的趋向 图形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重点: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难点: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16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有新的认识,并且能掌握好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图形创意。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节图形创意思维方式 掌握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的创意方法。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同表现手法。 第二节联想、想象、通感和移情在图形中的作用 (1)联想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2)想象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3)通感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4)移情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重点:图形的创意的几种思维方式的理解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门课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践学时0 制订日期制订人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分析,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勾画出动画电影创作的整体线条。由此学会去分析各种风格的动画片和其创作特点,深入了解动画创作的现状。 主要通过从剧作、人物造型、动画设定、镜头画面、CG技术、动画色彩、动画音乐以及市场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不同的视角,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为学生寻求动画艺术上的突破做准备。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画鉴赏; 2、怎样欣赏动画作品; 3、掌握动画剧本评论书写技巧。 (2)能力目标 1、了解动画艺术鉴赏内涵; 2、提高动画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 第1章什么是动画 1.1 动画的定义 1. 已有的动画定义 2. 动画定义的总结 1.2 动画的特性 1. 动画艺术的特性 2. 动画片与非动画片的区别 第2章哪些是动画 2.1 动画的常规分类 1. 动画创作目的分类 2. 动画的造型分类 3. 动画的叙事结构分类 4. 动画的审美主体分类 2.2 类型动画 1. 类型动画分类 2. 类型动画的特征 第3章动画的发展是怎样的 3.1 动画的起源和技术发展 1. 原始意象“动画” 2. 早期“动画” 3. 动画技术发展

3.2 动画的发展阶段 1. 早期传统“动画” 2. 现代动画阶段 3. 新媒体动画阶段 第4章各国动画面貌如何 4.1 欧洲动画的发展 1. 法国动画 2. 德国动画 3. 英国动画 4. 俄罗斯动画 5. 南斯拉夫动画 6. 欧洲动画的特点 4.2 美国动画的发展 1. 美国动画发展的分期 2. 美国主要动画制作公司 3. 美国动画的特点 4.3 日本动画的发展 1. 萌芽时期(1917-1945年) 2. 探索时期(1945-1962年) 3. 全面振兴的阶段(1963-1978年) 4. 黄金时代(1978-1989年) 5. 世纪末的辉煌(1990-2000年) 6. 新世纪的发展(2001年至今) 4.4 中国动画的发展 1. 中国动画的历史 2. 中国动画学派的特点 3. 中国港台动画 第5章动画是怎样创作的 5.1 动画创作者 1. 动画创作者与社会 2. 动画创作者的基本修养 5.2 动画创作方法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 2. 原创与改编 3. 改编的方法 5.3 动画制作流程 1. 传统二维动画片制作流程 2. 三维电脑动画制作流程 【知识拓展1】剪纸动画的制作流程【知识拓展2】黏土动画的制作流程第6章动画作品有哪些构成元素6.1 动画叙事 1. 动画的主题 2. 动画的母题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1、了解图形的概念; 2、理解现代图形创意和图形创意思维; 3、学习重点:应放在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 4、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应用为该课程的难点,要掌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活学活用方可解决。 教学计划:共8周,每周16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图形的概念: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现代图形创意的理念和现代图形创意的文化。 第二周: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图形创意思维的对象,图形创意思维的主体和图形创意的思维实质和特征。第四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 第三周:第四章从后思维,形象思维。第五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联想系列创意,想象组合系列创意,类比系列创意和同构系列创意。 第四周:第五章想象系列,类比系列,同构系列 第五周:第六章,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从特定符号的联想,数字的联想,汉字的联想。 第六周:第六章特定形空间的联想,自我形象的再设计和语言文字与视觉形象的转换进行训练。 第七周:第七章,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图形的形态特征,图形的组织方法和图形的系列化设计介绍。 第八周:第八章,图形创意的应用:主题设计,基础设计与图形设计和专业设计课与图形创意。 课程介绍 《图形创意》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他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法的重任,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的学习障碍。《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图形的概念:介绍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介绍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

影视广告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广告赏析 英文名称:Commercial Film Appreci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其他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考察,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授课对象:广告学专业二、三年级 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摄影 推荐教材: 《影视广告作品赏析》,李霞翟瑛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戛纳广告幽灵》,卫军英、戴丽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何佳讯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由于欣赏的范围较广,所以要求学生广告涉猎各种广告类书刊、网络查阅等。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并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可以从中吸取许多经验,积累创作素材,为广告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实践和工作中高起点、高水平的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观念不断更新的学科,通过学习欣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得与失,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形成文字的评论,并能提出自己的新创意。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根据对国内外优秀影视广告的赏析,帮助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性质、特点、形态、风格、创意、设计和效果表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赏析》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分数】4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本专科专业。 【学时数】64 【编写日期】2014年8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感悟、鉴赏、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涵养学生的中文底蕴,促进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而为他们外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授课计划

第二、三章“五四”文学革命及鲁迅作品赏析《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6课时) 主要内容: 1、“五四”文学革命 2、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赏析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以及鲁迅在“五四”文学革命实践中的 地位和作用。 2、赏析《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及其象征意蕴分析; 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日记体的结构模式、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个对立叙述者(“我”与“余”)的双重叙述视角。 3、《伤逝》赏析 把握《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并能对其中的悲剧原因与意义做出自己的分析。 4、《灯下漫笔》赏析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构思特点;赏析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为文特点及其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感和对封建主义暴政的憎恨、对国民奴性人格的同情。 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新及《女神》赏析(2课时) 主要内容:郭沫若新诗开创性;《女神》赏析 教学要求:通过对《女神》的赏析了解郭沫若新诗创作的开创性。 1、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了解《女神》应“五四”精神激发和感召而生,并进而感受其时代精神。 2、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理解其在诗歌形式上的突破性。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 教 学 大 纲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9.9 课程编码学时学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72 专业基础课广告装潢与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职业技能课,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是探讨如何运用图形造型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表达艺术思维,并完成新颖、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图形。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阐述了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从而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图形创意的创作要素及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概念及传递信息的意义,了解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该计领域所具备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和构图本身的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的跳跃感与严谨性,做到同一个想法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图形调整准确地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等。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特色 (一)教学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对事物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 3.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深入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展开多条设计思路,寻找多种构思方案。 技能培养目标 1.具备对图形的准确刻画、概括加工、提炼升华以及元素替换的能力; 2.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岗位群所需要的设计制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特色 ●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将图形创意的概念、定义、特征和规律加以系统地讲授,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知识。同时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其特殊性在于是其它各设计门类的基础,因此又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图例加以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Classic British and American Short Stories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各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文学短篇小说知识而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 2.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和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出现的重要作家与作品、风土人情与习俗、历史与文化等,通过经典短篇小说的分析,让学生能欣赏原作的风格、语言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英语,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与传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 3. 教学任务:通过对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中的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短篇小说构成要素、在英美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及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本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美文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在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同时,增加短篇小说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短篇小说理解及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重点掌握:所选短篇小说涉及到的著名作家的写作特色,短篇小说的重要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写作技巧,象征意义等。 2. 一般了解:作者的生平,所选短篇小说涉及的与英国和美国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英美短篇小说简介(4学时) 1. 重点:短篇小说的概念、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的基本要素及主旨内涵。 2. 难点: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主旨内涵。 3. 主要内容 3.1、短篇小说的概念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10101 [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后续课程:无(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翻译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感悟、欣赏和热爱。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为主,适当兼顾文学翻译理论教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欣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翻译的各种技巧,打下扎实的笔译基本功,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学的交流。 本课程旨在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他们对文学翻译的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热爱,提升

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的文学翻译基本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使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本课程的学习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翻译能力,熟练地在英汉两种语言间进行文学作品的互译,并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和汉语水平以及其他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基本掌握文学翻译英译汉以及汉译英的理论并且进行一定的训练与实践。第二、达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要求 第一、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文学翻译的技巧、理解文学翻译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翻译质量标准。 能力素质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笔头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感悟,欣赏和热爱。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讲授每个单元所涉及的文体特征和翻译问题等。引导式教学法:

当代文学专题简答

1.“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 “玫瑰门”是“女性之门”,是“生命之门”,又是代表着女性隐私的“玫瑰色”。肉体的觉醒无疑是女性感到自己作为女性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在禁欲主义时代,女性相信了自己身体是污秽不吉利的。男权社会的“性蔑视”使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耻,更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体。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肉体并以此为荣,既是女性的发现与觉醒的标志,又是对男性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抗拒和对男性文化凋败的一则有力寓言。女性活生生的肉体和生命力备受压抑和禁锢,以及由此导致的女性对自己肉体的蒙昧和自闭,既是悲剧的表现,又是悲剧的根源。《玫瑰门》是关于女性压抑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一次大曝光,它既是对男性社会非人性的控诉,更是女性自身的反省。以肉体的觉醒为起点的女性对自我真身的发现,是撕破男权铁幕的一个切口。 3.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如: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蹉跎岁月》 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如:王蒙的《杂色》、张贤亮的《绿化树》 3、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4. 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可以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较: 1)一个具有象征色彩的疯子,《狂》里的疯子代表礼教对人的戕害,《一九八六》里的疯子代表文革对人的戕害(1986年正好文革结束10年)。礼教无处不在,而文革的阴影恐怕也久久难以散去。 2)一群麻木的看客。麻木、冷漠、不觉悟的国民。 5、“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最新《图形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74 1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设计(Graphic Creative Design) 2 3 4 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6 7 本课程作为设计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设计学科中尤为重要。它为学生在8 将来的专业设计中更具理论基础,更具审美能力创造力打下基础。 9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使他10 1服装教研室

们掌握现代图形设计观念,创意策略,表达方式和造型规律,熟悉各类图形的特点并能11 灵活应用。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有意识引导学生12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平面设计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13 14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5 16 17 18 19 2服装教研室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20 第一章概论 21 1.学习目的 2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23 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24 2.基本内容要求 25 (1)掌握图形的概念。 26 (2)掌握图形与人类的传播(文字、印刷、影像)。 27 (3)图形思维活动。 28 重点: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9 难点:图形创意设计与人类的的关系。 30 第二章图形的基本要素 31 1.学习目的 3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是由设计生成的一种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视觉形33 象,是一种视觉语言。 34 2.基本内容要求 35 (1)形象 36 (2)意义 37 3服装教研室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文学欣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欣赏》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近现代优秀作品的感知鉴赏和中国文学史的梳理,使学生熟知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与文学,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进其文化自信;通过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活动的熏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工作心态。由此,为学生日后和谐融入社会、无缝对接奠定基础。课程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教学实践,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种类、特点及其欣赏方法等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文学欣赏》课程强调实用性,突出作品的核心地位,不再一味强调体系与理论;将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体悟作品助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依据当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即爱心包容、积极上进、理性从容,通过上述要点在艺术经典中撷取作品典范;依据既有的文学史与文学选编,撷取具备极高的美学意义和深度意义的作品典范;依据当前与艺术相关的社会热点,与时俱进,撷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典范,从而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关联生活的阵地。《文学欣赏》力求以鉴赏活动为教学的核心,即以学生为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鉴赏活动起主导作用。通过幻灯、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达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教学中,务求以艺术鉴赏活动为主体,以艺术作品为教学的焦点,回避艰涩的理论。 本课程主要讨论中外历代文学与影视的作品、大家、流派、思潮及社会形态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艺术作品的价值。

《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古典与现当代名家经典散文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中国古典与现当代名家散文的产生、发展脉络、艺术特征、文化成就以及继承和创新等有一定的把握。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与现当代名家代表作家作品、流派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该课程的任务:深化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吸取民族思想资源的养分,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先秦名家经典散文欣赏 教学目的: 了解《左传》、《战国策》体例的差异及艺术风格之不同

教学内容:掌握诸子各家思想之侧重及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诸子各家思想之侧重及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2.《先秦散文选》 3.《论语集解》 4.《庄子译估》 5.《孟子正义》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理解《左传》《战国策》体例的差异及艺术风格之不同。 2.论述诸子各家思想之侧重及艺术特征的不同。 第一节先秦历史散文 一、散文起源与《尚书》《春秋》 二、《左传》《国语》 三、《战国策》 第二节先秦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的兴起及特征 二、《论语》《墨子》 三、《孟子》《庄子》 四、《荀子》《韩非子》 第三节先秦寓言 一、关于寓言 二、寓言思想及艺术 第二讲秦汉名家经典散文欣赏 教学目的: 了解秦代以贾谊为代表的政论文;熟悉汉代司马迁与史传散文; 教学内容: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政论文,史传散文 参考文献: 1.《古文观止》 2.《史记会注考证》 3.《汉书补注》 思考题: 1. 阅读《史记》,理解其选材及写人手法及其风格特征。 第一节政论散文 一、贾谊晁错 二、王符崔寔仲长统 三、帝王诏令 四、刘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