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江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江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江门市人民政府

二○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总则 (1)

一、现状与形势 (1)

(一)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概况 (1)

(二)矿产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现状 (2)

(三)第二轮规划实施成效 (4)

(四)形势与要求 (5)

二、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三、矿产开发与资源产业布局 (10)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 (11)

(二)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12)

(三)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14)

四、规范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15)

(一)合理调控开采总量 (15)

(二)优化资源开采布局 (16)

(三)严格开采规划准入管理 (16)

五、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7)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17)

(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18)

(三)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机制 (18)

六、积极发展绿色矿业 (19)

(一)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9)

(二)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 (20)

(三)绿色矿山建设政策措施 (20)

七、矿业权设置区划及监督管理 (21)

(一)探矿权设置区划 (21)

(二)采矿权设置区划 (22)

(三)严格勘查开发监督管理 (24)

八、环境影响评价 (25)

九、规划实施与管理 (27)

(一)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7)

(二)健全规划审查制度 (27)

(三)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机制 (27)

(四)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28)

(五)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 (28)

规划附表

附表1:2015年江门市矿产资源储量表 (29)

附表2:2015年江门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33)

附表3:江门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34)

附表4:江门市主要矿产资源探矿权设置区划表 (40)

附表5:江门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48)

附表6:江门市主要矿产资源采矿权设置区划表 (53)

附表7:江门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项目规划表 (117)

附表8:江门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18)

附表9:江门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19)

附表10:江门市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点治理区规划表125附表11:2015年江门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127)

附表12:2015年江门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157)

附表13:2015年江门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164)

附表14:2015年江门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167)

规划附图

图号图名比例尺1江门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15万2江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15万3江门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图1:15万4江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15万5江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15万

总则

为了加强对江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矿产资源产业布局,推进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发挥矿产资源开发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广东省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粤国土资矿管发﹝2014﹞212号)以及《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编制《江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全面部署,是对江门市矿产资源实行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依法审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依据。

《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规划》适用于江门市所辖陆域行政区域。

一、现状与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概况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沿海,面积9505平方千米,其中海岛

面积235平方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81个,海岸线长283千米,人口451.95万人,辖三区四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低山丘陵区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82%。最高山为西北部天露山,主峰海拔1250米。森林总蓄积量210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6.25%。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608元,增长8.1%。三大产业结构为7.8∶48.1∶44.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突破,“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壮丽蓝图正逐步呈现。

(二)矿产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江门矿产种类较多,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50种,累计发现矿产地261处。其中能源矿产3种,矿产地34处;金属矿产18种,矿产地48处;非金属矿产28种,矿产地136处;水气矿产4种,矿产地43处。达大、中型规模的28处,以非金属矿为主。优势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石灰岩、高岭土、页岩、地热和矿泉水等。

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铅、锌、铁、钨、锡、钼、稀土等。勘查成果表明,大中型矿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有七根~春湾钼矿,中型矿床有白云地铅锌矿和共和稀土矿,目前没有开采金属矿山。

非金属矿主要有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石灰岩、高岭土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矿产地43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71亿立方米;饰面用花岗岩3处,资源储量超过112.9万立方米。水泥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台山、恩平两市,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6374.3万吨。高岭土主要分布在台山、新会两地,查明资源储量8447.72万吨。

能源矿产主要有地热,数量多、分布广,资源较丰富,享有“温泉之乡”的美誉,允许开采量19650立方米/日。

水气矿产主要为矿泉水,允许开采量4485立方米/日。

2、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15年底,全市登记探矿权10个,占全省探矿权总数(1004)专栏1

矿产资源概况分类

矿种矿产地(矿点)能源矿产

煤、泥炭、地热34金属矿产金矿、银矿、铜矿、铅矿、锌矿、铁矿、钨矿、锡矿、褐钇钽矿、铌矿、铌钽矿、铌钽铁矿、锡石、铌铁矿、陂矿、钽铌矿、钼矿、锆石、48非金属矿产板岩、玻璃用砂、独居石、高岭土、硅质岩、黄铁矿、钾长石、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磷矿、脉石英、钠长石、稀土矿(重稀土、轻稀土)、熔炼水晶、石英、石英岩、饰面用花

岗岩、饰面用紫苏辉长岩、水泥配料砂岩、水

泥配料用泥岩、水泥用石灰岩、陶瓷土、压电

水晶、页岩、粘土矿、铸型用砂、砖瓦用砂岩、

砖瓦用页岩

136水气矿产矿泉水、地下水、肥水、沼气43

的1%;勘查矿种包括铅、锌、铜、钼、锡、锑、金等;勘查程度勘探2个、详查2个、普查6个;勘查总面积159.20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1.67%。

全市登记采矿权71处,其中非金属矿产57处,地热8处,矿泉水6处。其中大中型矿山40处,占矿山总数的56.34%。年开采量,建筑用花岗岩2841万立方米、页岩28.67万吨、陶瓷土27.73万吨、地热415万立方米、矿泉水17.66万吨。年开采矿石量8497.95万吨,矿业产值10.18亿元。

(三)第二轮规划实施成效

1、基础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显著。贯彻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地质工作多元化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基础地质调查,完成了1︰5万水口幅、三江幅、台山县幅3个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380平方千米。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显著,发现了鹤山市白云地铅锌矿中型矿产地1处,查明新增资源量锌29.8万吨、铅15.6万吨、伴生银232.99吨,成为省内重要的铅锌矿资源储备地。

2、矿山数量逐步减少,采石场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对矿山的巡查监督,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乱采滥挖的无序开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矿产开采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对于年产量小于10万立方米以下,生产效益差、矿山储量小、在禁采区内或临江采石场实行“关、停、并、迁”等综合整治,原有

采石场54家,减至30家。采石场集约化利用程度不断提升。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复绿取得显著成效。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地区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完成80%以上。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示范项目,涌现出新会泰盛石场等绿色矿山建设先进典型,为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全市共收缴复绿保证金9469.3万元,投入治理资金3527.103万元,完成治理矿山50家,复绿面积134.23公顷。对关闭的矿山进行了复垦、复绿等综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逐步得到改善。

4、落实规划准入,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二轮规划实施以来,建立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行了矿山储量规模、生产规模等准入机制以及采矿权会签制度、矿山年检等制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全面纳入规划管理,落实集中开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规划管理要求,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矿山的布局更加合理、科学,依法依规进行矿政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形势与要求

1、基础性地质调查与金属矿产勘查开发亟待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由服务矿产勘查开发逐步向服务矿产勘查开发、城市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农业发展、基础工程建设等多领域转变,当前已有的基础地

质资料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求,加强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和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地质调查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金属矿产的勘查、开发,改变我市目前金属矿产开发为零的现状。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由于交通、水利、城市化建设等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材、冶金、水泥和陶瓷工业所需的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用石料和砖瓦用页岩等矿产资源原料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随着深圳、珠海、中山等珠三角中心区域建筑用花岗岩开采全面停止,资源供给压力势必向周边转移,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有效调控矿产开发利用总量,体现我市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由于以往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和砖瓦用页岩开采点多,矿山开采占用和破坏的土地面积仍存在底数不清的问题,应加快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主体责任,创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适应矿业发展新常态,矿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仍需不断深化。在当前环境保护优先、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矿产勘查开发空间正不断被压缩,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经济调节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迫切需要资源管理部门理顺体制机制,深化矿政管理制度改革,妥善解决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深层次矛盾,为矿业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围绕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立足市委“一个同步、五个突破”总体要求,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矿产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江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导向,围绕主体功能区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根据矿产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促进矿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发展原则。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强化资源开发合理布局,有效保护与合理集约利用资源。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环境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高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水平,突出绿色开发,树立矿业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坚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的原则。贯彻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方针,依靠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加快转型升级,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政策宏观调控作用,优化矿业开发布局,合理调整开发结构、规模和时序。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落实矿产资源保护措施,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作用的原则。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网络管理系统,提高矿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规划目标

2020年规划目标

1、矿业经济发展目标

矿业采选业总产值预期达到12亿元左右,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矿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建设、生态环境

保护和谐发展。

2、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目标

落实省级规划工作部署,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2020年,1:5万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达到60%以上,完成五片富硒土壤异常区1:5万农业地质调查,加大鹤山白云地铅锌矿外围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新增一批金、银、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其中新增金资源储量1吨、铅锌资源储量20万吨,矿产勘查不断取得新成果。

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落实省规划重点矿区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工作部署,推进鹤山白云地铅锌矿的开发利用。对地热、矿泉水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地热年开采量400万立方米以内、矿泉水年开采量80万吨以内。

4、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

全市持证矿山总数控制在90个以内,采石场总数控制在6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60%以上。至2020年,全市绿色矿山数量增加至59个,绿色矿山数量比例达65%以上,绿色矿山格局形成。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健全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等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力度,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129公顷,历史遗留矿山治理

恢复率达到65%,在采矿山关闭后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100%。

2025年展望目标

1:5万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达到70%以上。对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完成80%。建立全市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预报系统,矿政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建和生产矿山全面实施绿色矿山标准运行,形成矿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专栏2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治理主要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属性矿业经济发展矿业产值亿元10.18

12预期性基础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1:5万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45.82

≥60%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处-

1新增金资源储量金属吨-

1新增铅+锌资源储量金属万吨-

201:5万农业地质调查平方千米-

2800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开采总量地热万立方米/年-

≤400矿泉水万吨/年-

≤80矿产地储备数量个-

1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矿山数量个71

≤90约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56.34

≥60采石场数量个30

≤60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90

≥90绿色矿山数量比例(%)18.31

≥65预期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恢复率40%

65%约束性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公顷

134.23129

三、矿产开发与资源产业布局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

落实区域经济发展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开发利用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制定矿产勘查开发调控方向和政策。根据本市实际,禁止开采砖瓦用粘土等矿产,适当控制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硅质材料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矿种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增加优势矿产地热、矿泉水的开发,严格控制砂石粘土矿开采布局管控、避免滥采滥挖破坏环境。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同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划定限制勘查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限制勘查区

限制勘查区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严控区、生态公益林等,全市共划分限制勘查区45个[1],面积1191.17平方千米。

严格控制限制勘查区内探矿权设置数量,在限制勘查区内,除勘查金、银等贵金属以及地热、矿泉水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矿种和财政全额出资勘查外,不再新设其他矿种勘查。财政出资勘查项目结束后,严格做好区内生态环境恢复,勘查成果直接纳入矿产储备。

——限制开采区

[1]45个限制勘查区中,部分限制勘查区1个中包含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详细见编

落实省级规划限制开采规划区、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本市共划分出2个限制开采区,蓬江-江海-新会限制开采区(珠江三角洲)、台山丘陵山川生态农业区限制开采区,面积1837.07平方千米。

在限制开采区内,矿业开发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在环境适宜性评估和相关论证前提下,除经济价值高、资源条件好的金、银等贵金属外,以对环境影响小的地热、矿泉水以及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的采石场为主开采矿种适度开发。

——禁止开采区

将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严控区、生态公益林等列为禁止开采区,共划定出44个[2],总面积1056.26平方千米。

禁止开采区内禁止固体矿产资源开采,已有矿山实行矿产开采退出管理制度,到期逐步退出,并限时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于地热、矿泉水等不影响禁止开采区主体功能的,在征得相关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适度开发。

涉及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和重要流域、大型水库等附近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必须符合相关设施安全规定,预留相对足够的安全距离。

(二)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协[2]44个禁止开采区中,部分禁止开采区中1个包含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详细见编

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相关延伸产业为依托,规划矿业发展重点区域,构筑与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矿业开发利用格局,促进矿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列入珠江三角洲核心区限制开采区。按照优化开发区域要求,区内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实行非金属矿采矿权总量调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准入门槛,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重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和监管,适当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矿泉水和地热。

开平市、鹤山市是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控制开采总量情况下,区内重点开发建筑用花岗岩、页岩等优势矿产,鼓励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矿泉水和地热等矿产。

台山市、恩平市是全市旅游重点开发区,地热、矿泉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勘查开发地热、矿泉水、金、银等优势矿产,沿海地区可合理加大地热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落实省级规划勘查分区、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相关产业空间布局,划定重点勘查区和重点矿区:——重点勘查区

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评价,全市划定了台山市三合-白沙金银铜多金属矿、台山市大隆洞金银铅多金属矿、鹤山市白云地铅锌矿3处市级重点勘查区,以金、银、铅、锌为勘查重点,利用

财政资金,统一部署开展前期勘查,形成新发现矿产地,鼓励和引导商业资金勘查投入。

——重点矿区

落实省级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部署,以战略性矿种和大中型矿区为主,根据《省级规划》要求,将白云地铅锌矿及周边有找矿前景的地段划定为重点矿区,重点开发铅、锌、银等矿产,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加强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矿区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推进矿区建设,以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采方式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标准化,矿山建设生态化,矿区村组和谐化,大力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三)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对资源的需求集中释放,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升级,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提高矿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趋势。

严格控制采矿权数量,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依托现有优势矿产,在“上规模、高效益、少污染、保生态”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淘汰开采规模小,产能落后企业。科学编制采矿权设置区划、优化矿业开发布局,切实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

加强矿山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研究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工艺流程,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改进和优化采选工艺,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矿产品结构,努力提高非金属矿产精加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增加矿产品附加值,到规划期末,所有矿山基本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

四、规范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一)合理调控开采总量

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法规、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调控采矿权投放时序和数量,充分发挥矿业权投放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矿业权总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落实省规划指标,规范市级审批发证矿山的开发管理,对采石场实行采矿权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市采石场数量不超过60个,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60%以上,分解落实到各市区,由各市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投放。

专栏3采石场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序号市区采石场指标数

1蓬江区、江海区4

2新会区14

3鹤山市9

4台山市15

5开平市7

6恩平市11

合计60

(二)优化资源开采布局

严格规范砂石粘土开发管理,优化资源开采利用布局,既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及土地复垦绿化。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因素,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共划定新会大江-罗坑,新会大泽、新会古井-沙堆、鹤山桃源-雅瑶、台山三合-冲娄、台山北陡、恩平牛江-沙湖、恩平横陂长丰8处集中开采区,面积240.28平方千米。

采矿权对集中开采区实行重点投放,重点开采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石灰岩等大型石料矿产,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开采总量和矿山数量的规划指标,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开采。

(三)严格开采规划准入管理

——规模准入

严格执行开采规模准入制度。新建矿山应在符合最低生产建规模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与矿山占用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开采规模,不得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实行规模开采、集约节约开发。

——环境保护准入

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编制符合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作为采矿权审批的必备要件,涉及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先行依法办理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许可手续,对开采活动将造成重大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