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齐齐哈尔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

齐齐哈尔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

齐齐哈尔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
齐齐哈尔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

1、规划文本全文

2、相关图纸

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图

市域公路网分布图

中心城区客运枢纽规划图

公交枢纽规划图—中心城区

公交枢纽规划图—富拉尔基区

远期公交线网规划图

货运系统规划图

轨道交通规划图

BRT线网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现状分析

第1条规划编制主旨

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分析齐齐哈尔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城市交通需求特性,以实现绿色、低碳交通系统为目标,制定适宜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立支持齐齐哈尔市城市空间整合和用地功能布局的交通保障体系,协调齐齐哈尔市地区内外交通系统衔接、引导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发展、控制和预留重要交通设施空间、优化确定道路网的层次结构和道路资源优化配置、公共交通的层次结构和空间布局、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原则等,全面落实总体规划目标。同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好衔接与协调,制定近期交通发展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富拉尔基区。

2、扩展研究范围:整个市域及周边地区。

第3条规划年限

本次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

为配合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考虑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超前性规划特点和对城市发展的引导性作用,重要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要超越总体规划的年限,以适应城市远景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第4条规划目标与内容

从保障齐齐哈尔市社会发展、支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交通规划主要从三个目标层次展开:

目标一:构筑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城市交通的服务水平;

目标二:实现齐齐哈尔城市交通设施一体化,构筑骨干交通网络,引导城市发展,支撑中心城区空间战略发展,创造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低碳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平台;

目标三:协调2012-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发展,全面落实城市发展总体与阶段目标。

规划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及规划、综合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系统的实施规划。

第二章交通发展战略

第5条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发展的理念为:低碳、可持续发展、鼓励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协调、安全高效。

第6条交通系统发展方向

齐齐哈尔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为: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化、公共交通主导化、区域联系快速化、交通系统网络化、交通服务一体化、交通管理智能化、交通工程精细化。

第7条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 交通发展政策——制定公交优先政策、机动化发展引导政策;

◆ 土地使用策略——制定交通与土地使用相协调、土地混合使用、职住均

衡、城市功能分布合理、建设紧凑型城市的土地使用策略;

◆ 交通方式策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补充

的多方式协调利用的客运体系;

◆ 交通资源配臵策略——制定保障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所用资源的预留;

预控枢纽、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空间以及合理配置道路空间的策略;

◆ 交通管理策略——交通管理要为宏观交通发展策略服务,要紧密结合实

际、充分进行分析、制定针对当前紧迫交通管理任务的解决方案;

◆ 机动车策略——制定公交大力优先发展、小汽车有序发展有节制使用的

机动车策略。

第8条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1、区域和对外交通发展模式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开放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

? 通:构建对外连通性通道、衔接机场、客运专线、高速公路通道

? 快:实现周边城区与中心城区20分钟交通圈

? 全:实现方式多样性、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

? 扩: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2、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建立与齐齐哈尔发展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体、重视非机动化交通的低碳城市交通模式。

兼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特色突出

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

区域差别化的交通供需管理

支持与引导城市发展:以公共交通走廊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及土地开发

第9条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面对齐齐哈尔交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结合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构建多模式和一体化的和谐交通系统”的发展总体目标:以“安全、畅达、绿色、公平”为核心理念,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为基础,建设与机场、铁路、水运、高速公路有便捷通道的对外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导的组团间联系交通系统、以快速公交、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内部交通系统,形成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以期支撑引导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的实现,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10条具体发展目标

1、便捷的对外交通系统

连接区域交通网络,提升齐齐哈尔在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的节点地位。体现在:

具有完善的对外通道,实现与各城区间20分钟快速交通圈

辐射周边地区,推进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充分利用客运专线,加强与高铁的通道联系

加强与机场的通道建设

2、协调的城市客货运输网络

建设与城市空间调整相一致、客货运输组织合理的运输网络。体现在:

引导和支撑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构建完善的公铁集疏运系统和货运网络,支撑齐齐哈尔产业的转型升级

梳理完善核心区域的道路网络,连通外围组团

3、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远期建立轨道交通和快线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为主体(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公交网络)、出租车为补充的多方式协调互补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现在: 2020年总体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6%,通勤交通公交分担率50%;2030年总体公交分担率40%以上

根据交通需求特性和道路设施条件建设公交专用道

适时建设并充分利用轨道交通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和场站建设

建立完善的班车制度与校车共享制度

4、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

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全面提高设施使用和交通运行效率。体现在:

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先进的交通指挥控制体系;

多渠道募集建设资金,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

理顺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整治客运市场秩序;

建立完善的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制度。

5、全面展开交通法规教育与文明交通宣传

全面提高交通参与者交通素质。重点为:

紧紧抓住学校、重点企业、社区、建制村等进行交通教育,建立责任制;

通过学校、共青团、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采取实效多样的交通道德教育(电视辩论、文艺宣传、先进个人等)。

6、绿色低碳的交通系统和生态便捷的鹤城

建设具有可持续的、低碳绿色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体现在:

有效调控机动车增长速度和拥有水平,保持与道路交通设施供应协调 以“绿色交通”为目标,控制油耗、尾气、噪声

建设连续、安全、方便、温馨的非机动化交通系统

第11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战略一:构建便捷、多方式的对外交通系统——“一体化”交通战略

提升、完善、整合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突出以城区间与中心城区内等快速路为骨干的区域运输通道。

2、战略二:建设与齐齐哈尔功能布局协调的道路网络系统

构建与齐齐哈尔布局协调的道路运行系统,支持其快速发展,适应机动化增长需求,道路空间分配优先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化交通方式。

加强铁路两侧通道——跨越铁路的“一环+5横”通道。

3、战略三:发挥轨道系统的骨干作用,以公共交通优先引导城市发展——“公交优先”交通战略

贯彻“以公交出行者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在法律、投资、税收、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保证公共交通的用地与资金投入,使其高效运营、方便换乘。

组团间一定要实现轨道交通或BRT等大运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组团内交通走廊由公交干线(或轨道交通)承担;同时与支线公交相结合,实现高公交可达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完善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停车站等。

4、战略四:组织多方式、一体化、高效整合的运输体系

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化、对外交通整合化、内外交通一体化。构筑多式联运的交通衔接系统,形成协同整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战略五:从重视车到重视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交通战略

建立舒适、安全、和谐、人性化的非机动交通环境,合理调控和引导私人机动化交通的增长和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6、战略六:应对城市空间发展——“交通支撑”战略

交通系统要支撑齐齐哈尔的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的实现。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与规划控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从源头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针对新区开发的原则:实现城市生态单元规划设计思想;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强调开发强度与交通系统的协调规划;强调完整的生活功能配臵。

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7、战略七:解决大型社区居民上班、中小学生上学交通问题——建立完善的单位班车(通勤公交)、校车制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型社区居民上班、中小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作为公交系统服务盲区,应针对大型社区、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完善的单位班车(通勤公交)。

针对中小学校,建立满足中小学上下学需求的通勤公交制度,为学生上学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方式。

应进行专项的校车线路、停靠站的规划与设计。停靠站应放在学校内部。

针对老城区中小学校,建立分片区的校车共享制度,为学生上学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方式。

8、战略八:基于齐齐哈尔情况,建立完善的交通影响分析机制,开展交通影响分析工作

制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并预防城市交通紧张状况。

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的新建项目,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实行交通一票否决权。

9、战略九: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整合战略,强化TOD模式

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把握齐齐哈尔市交通发展与土地

利用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实施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开发,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设施,促进城市空间有序的开发拓展,实现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发展的良性循环,支持齐齐哈尔市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布局方面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整合发展的城市开发模式。实施交通导向(TOD)的开发模式,发挥交通规划的引导作用,使其成为塑造城市形态、调控城市生活的有效手段。

采用混合功能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鼓励在区域内实现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平衡,提供必要的商业设施,利用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紧凑式交通与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交通需求总量、缩短出行距离。新开发区域的居住区和就业岗位尽量设臵在公共客运交通走廊附近,以大容量快速客运走廊沿线的公交站点为中心,进行组团式土地开发,增加开发密度。

10、战略十:设施差别化停车政策、适当抑制小汽车的保有与使用

在停车设施的供给上,应该分区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

同时引入停车位共享理念,针对不同用地性质停车需求高峰不同,开放各配建停车库(场),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

(1)老城区核心区——停车限制区

对停车位供给进行调节和一定程度的控制,通过公交优先发展、停车需求管理等措施调节老城区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方式出行及公共交通发展,减少机动车污染。

(2)老城区核心区外其他地区——停车适度限制区

对停车需求适度调控,适度满足停车需求。

(3)外围城区其他地区——停车满足区

这些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宽松,可以相应地提高停车设施供给。除了满足城区内自身的停车需求外,还可以结合公共交通枢纽布臵P&R停车场以截流机动车辆进入核心区。

综合措施:1制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建议;2必须严格按照配建要求进行

规划设计;3把落实停车设施作为规划审批内容实施一票否决;4停车规划设计要落实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5建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以方便机动车出行者、减少机动车的绕行距离和交通效率;6严格停车管理。

表2-1齐齐哈尔住宅停车配建指标建议值

11、战略十一: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已有交通设施的潜在效能。以全方位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网及各类交通运输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 科学配臵交通工程设施,加强交通系统组织,优化信号管理系统,有效

提高交通设施运行效率。

◆ 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强化交通事

故分析和设施安全建设,完善交通管理现代化保障体系。

◆ 排查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重点路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目标:规划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现有指挥中心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对路网运行的调控为目标,规划建设齐齐哈尔市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

第12条宏观交通发展政策建议

1、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1)政策核心

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与策略措施,建设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安全、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系统,支持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2)政策方向

明确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优先和主体地位

加强规划指导,保持规划建设的合理性与系统性

保障公交设施用地和公交优先系统组织

实施公交系统发展的升级策略

实施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2、小汽车交通引导政策

(1)政策核心

在维护齐齐哈尔两个基地、两个中心职能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机动车适宜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实现小汽车合理(而非无节制)使用与合理运行状态的调控,政策核心为:

保持小汽车适宜的发展速度,支持城市跨越式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适当满足个性化小汽车交通需求

调控机动车流量,保持道路与车辆协调发展,减小机动车快速增长需求与交通设施建设供应间的矛盾,保持交通运行处于合理的服务水平

促进形成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2)政策方向

与城市发展进程协调,持续扩大道路基础设施供给

重点是小汽车使用的引导,包括抑制使用的政策措施和促进向公交转变的鼓励措施

实施停车泊位共享、购车泊位证及中心城区高收费等措施

大力发展优质公交服务,吸引与转化个体机动车出行

3、交通区域差别化政策

(1)政策核心

针对齐齐哈尔城市特点、发展目标、资源条件、交通特性及服务需求,以不同的交通供给方式和不同的管理政策,形成工业区和居住区、商业区的差别化交通发展模式和交通发展环境。

(2)政策方向

形成工业区和居住区、商业区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实施区域差别化交通发展的对策

差别化的交通供给政策

停车需求管理,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供给策略。

4、交通设施建设政策

(1)政策核心

落实齐齐哈尔发展策略,探索多元化的交通设施投资及运营机制。

(2)政策方向

优先建设与提高齐齐哈尔对外衔接的道路交通设施水平

保持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延伸与跟进

整体运作大运量客运系统建设与土地开发

5、保障策略

(1)政策核心

保障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有序推进与分步实施。

(2)政策方向

加强政策制定及规划编制

投资保障

建设与管理协调

有力的实施保障

第三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13条道路网规划目标

本次道路网络规划的总目标是:以原有总规路网规划为基础,以齐齐哈尔市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构建与区域交通系统合理衔接、适应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骨干道路网络,优化网络结构和级配,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可扩展性的骨干道路系统,支持城市空间拓展目标的实现。

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内外交通转换便捷高效的道路网络,重视慢行交通,优化走廊交通布局,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为支撑齐齐哈尔市快速发展的交通环境创造理想的基础条件。

规划核心指标为:

1、出行时间-20~30min交通圈:城区任意两点间20~30分钟内到达;

2、路网密度-干道网(主次)密度超过2.2km/km2,支路网更加发达,交叉口间距100~200m;

3、道路横断面设计重视非机动车和行人优先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需求,提供舒适慢行空间。

第14条道路网发展策略

1、理清道路功能分级,发挥路网整体效应;

2、进一步完善干道网系统,引导和支撑城市用地开发,提升齐齐哈尔市旅游城市魅力;

3、要高度重视支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密度;

4、优化道路横断面,引入人性化设计理念;

5、加强交叉口渠化,提高路网总体容量。

第15条交通流向分析

远期城市结构布局形态及机动车OD分布可以看出,未来齐齐哈尔城区交通主流向为:

1、南苑综合区与湖西综合区之间的交通流

南苑综合区规划为以文教、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包含城市商务中心和高铁客运中心,湖西综合区以行政办公、文教、科研和生活居住为主,二者之间必然形成南北向新的交通走廊。

2、湖西综合区、卜奎综合区与铁东综合区的交通流

铁东综合区发展为以车辆制造及新兴产业和综合生活区为主,必将与湖西综合区、卜奎综合区等中心生活区之间存在较大的以通勤为主的机动车交通出行。

3、炮台综合区与其它片区的交通流

炮台综合区规划为滨水自然生态园和综合生活区,必将以自身独有的特征与其他综合区产生紧密的交通联系。

4、湖西综合区与其他片区的交通流

湖西综合区作为行政、文化中心,未来对城市其它片区的交通吸引仍然强大,向心交通的格局不会衰减,因此也存在大量的机动车向心交通。

第16条道路网系统规划方向

齐齐哈尔城市道路网布局历经数次规划沿革和逐步完善,总体路网布局结构尤其北城区已经形成,南新区也在逐步形成。

为了以方便城市居民出行,同时发挥齐齐哈尔城区的辐射功能,在本次道路网规划将紧密结合现状路网布局,结合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以构筑等级分明、功能合理的整体道路网络为目标,确定道路网调整方向为:

1.在交通分析支持下,确定路网模式,并保持总归路网规划的格局思路-保持规划的衔接性,重点进行城市功能中心地区道路功能调整和城区外围道路网优化为主。

2.快速过境、快速出入境交通、减少与城内交通相互干扰;

3.调整核心地区主次干道网间距和路网密度,优化道路交通功能;

4.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对市域其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开放式的路网结构,并实现内外交通的紧密衔接;

5.保持跨齐北铁路东西方向之间联系通道的供应,满足多路径、多方式的交通运输组织;

6.梳理道路横断面设计-对慢行交通系统、公交优先的重视,体现低碳交通特色。

第17条规划道路网布局方案

规划充分结合城区道路现状,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交通方式的变化,确定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系统为:快速路、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为“双向双轴”、“一环”、“九射”结构:“双向双轴”即为南北向的卜奎大街、曙光大街;东西向的中华路、腾飞路;“一环”即为沿城区规划外环。外环由通北路、海河路、碾北公路、新立街、新明街构成,形成城市外部交通环,连接城市主要对外出入口,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九射”分别为:西通甘南的S302国道;明海公路北出城路;往北通富裕的创林大街出城路;东部至哈尔滨的联通大道出城路;东南至扎龙的齐扎公路出城路;东道至G10国道的东风路;往南通机场和昂昂溪区的齐昂公路;西南至富拉尔基的齐富公路出城路;往南至杜蒙的齐杜公路。

1、高速公路、国省道

1.国道新线G015:外环快速路,截留过境交通;

2.国道G111:北向串联富裕县、讷河;

3.省道S302:截留西向和北向市域及扎兰屯的过境交通。

2、快速路系统

形成快速路“双向双轴一环三射”布局:城市外环截留过境交通,双向双轴疏散城市内部交通;南向二射快线加强中心城区与机场、富拉尔基区和昂昂溪区的联系,东向一射快线将新区与国道新线间建立便捷的联系。

3、主干路系统

形成主干路“七横九纵”的布局—交通性主干路“四横五纵”、生活性主干路“三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络。对于南北方向通道:规划5条纵向南北联系的交通性主干路,对于东西跨铁路通道:东西向规划3条横跨铁路的交通性主干路。

4、次干路、支路系统

次干路和支路在交通上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配功能分区的内部交通,对主干路进行集散和分流,主要为生活性道路。

齐齐哈尔中心城区南北方向为城市客流和车流的主要流向,而东西方向为交通流的集散方向。因此应在东西方向上加强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增强局部路网循环,提高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支路方面,通过对街坊路的改造等措施,加密局部路网密度,改善支路与主次干路的衔接,加强连通性。

5、富拉尔基区道路网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特征,富拉尔基区采用间距控制方法进行道路网布局规划。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南北向跨越铁路截面的交换量为17.8万人次/日,单向通道供给条数为3条。

道路网骨架方案:“一环六射”——“一环”:由启明大道、城郊街、蒙西街、沿江路、红岸大街、向阳大街、工农街组成环路;“两轴”:以和平路为东西主轴线,以交通街为南北主轴线;“六射”:向北通齐齐哈尔中心城区、昂昂溪区、梅里斯区的工农街、通碾北公路的交通街、通共和镇的富海路、向南通景星镇的富景路;向西通龙江县的和平路、富龙路。

第18条道路横断面规划

基本要求:体现绿色低碳交通特色,突出以人为本。按照功能需求、窄路幅、高密度的原则布局道路网络;道路间距:骨架主干路800m以上、一般主干路600~800m,次干路400~500m、支路200m,城市中心地区适当加密;路网密度:实施分片区控制主、次、支路网密度。

1、城市快速路

齐齐哈尔未来规划是一个小组团布局城市,结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2009,按照城市快速路的上限设计,设计车速为80km/h,按照双向4~6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置2米宽中央分隔带(考虑未来年轨道交通的布设,规划联通大道设置

8米中央分隔带)。典型大车道宽度为3.75米,小车道为3.5米。两侧设置2.5米宽的紧急停车带。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60~80m,穿越城区路段,主路设计采取高架形式。

快速路主路双向机动车道路不少于6条,在穿越城市建设区段设置辅道,并根据沿线用地确定辅道等级,辅道机动车道为3条以下,断面形式为四块板,建议60米红线标准路段断面分配为:4+5.5+4+13.75+5.5+13.75+4+5.5+4。

2、城市主干路

未来年非机动交通方式占有一定比例,在主干道断面布臵时充分考虑到各交通方式的分离。

主干路按照双向4~8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60公里。典型大车道宽度为3.75米,小车道为3.5米。

交通性主干路以快慢机动车分离为主要原则,适当兼顾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需求。生活性主干路以机非分离为主要原则,原则上应设臵机非绿带分隔。

两侧设臵5~8米宽的人行道。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40~60m。

①在城区外围的道路,考虑其未来提升为快速路的可能性,建议60米红线

的标准断面分配为:6+8+3+11.5+3+11.5+3+8+6(四块板)。

②城市中心地区,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大、兼顾道路绿化景观下,可适当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建议50米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6.5+6+2+21+2+6+6.5。

考虑城市客运主走廊布设公交专业道的需要,可采用四块板断面形式,建议50米红线的断面分配为:4.5+4.5+3+11.5+3+11.5+3+4.5+4.5。

③对于生活性主干路,考虑在工业园区或郊区的交通出行需求特征,建议采取四块板断面形式,50米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3+3.5+11.5+10+11.5+2+3.5+3;在城区中心地段或商业、居住较为集中路段,建议采取三块板断面形式,50米

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4+5+5+23+5+5+4。

3、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按照双向2~6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车速30~40公里。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m,考虑老城区用地的限制可以规划为24m宽度生活性次干路。

在城市主要功能区(居住、商业等),因非机动车流量较大情况下,可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

①建议40米红线的交通性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

3.5+3.0+1.5+11.0+2.0+11.0+1.5+3.0+3.5。

②建议40米红线的生活性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

6.0+4.5+2.0+15.0+2.0+4.5+6.0,或者分配为:

5.5+4.0+2.0+7.5+2.0+7.5+2.0+4.0+5.5。

③建议30米红线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3.0+3.0+1.5+15.0+1.5+3.0+3.0。

④建议24米红线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6.0+12.0+6.0。

4、支路

至少保障双向2条机动车道通行,充分考虑非机动车通行空间,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建议20米道路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5.5+9+5.5;15米道路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3+9+3。

第19条道路交通口控制规划

1、城市出入口立交

根据齐齐哈尔城区对外交通组织,并结合城市骨干道路系统规划,规划预控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使交通更加快捷的进入高速公路,促进齐齐哈尔产业的发展。保留原有的四处立交—旧G111国道与国道新线互通式立交(创林大街立交)、国道新线分离式立交(新旧G111国道间)、联通大道互通式立交,规划新增一处城市东南方向出入口互通式立交。

2、城市道路立交(与快速路相关的立交)

为保证快速路的交通快速通行,一方面真正起到城市交通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又能服务于组团间快速交通需求,因此快速路沿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既要考虑环路直行交通的顺畅,又要考虑主干路与快速路间的换向要求。本次规划强调从整体协调的角度,强调用地预留。结合道路网快速路规划设计,中心城区主干道与快速路相交需要建设立交桥,预留立交桥用地。

3、与铁路相关的立交

本次规划建议城市道路穿越铁路采用分离式立交,共规划中心城区新建跨铁路分离式立交4座,富拉尔基区新建跨铁路分离式立交1座。

第四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第20条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及理念

(1)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以建设低碳、生态、可持续交通系统为导向,以齐齐哈尔市快速发展为契机,深入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综合考虑内外交通、城市路网及土地布局形态的基础上,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交服务范围,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在齐齐哈尔市范围内构建一个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至规划期2020年,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应达到以下目标:

1、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6%;通勤分担率达到50%;

2、公交线网密度达到4.0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300米站台覆盖率达到60%,500米站台覆盖率达到90%;城乡公交通达率达95%以上;

3、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近期12标台,远期15标台;场站设施用地达到30~38公顷;

4、公交换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一次公交出行控制在25~30分钟。

(2)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战略措施

1.增加公交线网密度,扩大公交覆盖范围

根据城市的发展,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增加线网密度和覆盖率,支撑城市发展;

积极开辟城乡公交线路,改善乡镇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2.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加快公交枢纽站建设,方便客流集散和不同交通流间的衔接换乘;

加快公交停车保养场建设,提高公交资源效益。

3.扩大公交车辆规模,提高公交车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从数量上增加运力,扩大运能,为线网扩展提供运力支撑

适当引入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车辆,优化公交乘车环境

4.明确公交优先保障措施,确保公交优先战略的落实

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明确公交优先的保障措施

在票制票价上采取积极的优惠政策

建设高效、智能化调度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3)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

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规划遵循“服务分区,布设分级,线路和枢纽分层”的指导思想。

第一层次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线:承担市级的走廊运输服务;

第二层次为公交普线:组团之间的主要走廊运输服务;

第三层次为公交支线:作为公交干线的补充和延伸,承担组团内部及组团间的的次级走廊运输服务;

第四层次为通勤公交:直接服务于居住密集区域与就业岗位密集区域。

另外还有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公交和服务游客的旅游公交。

第21条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近期公交线网布局规划

近期规划BRT线路2条

调整公交线路21条

?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建设计划,在现有30条公交线路基础上,近期调整21条,对现有线路进行延长和调整线路;

? 同时新增1条公交线路满足南苑综合区、铁东综合区和炮台综合区新区发展的交通需求。

重要公交支线规划

设置于单向断面客流量小于1000人次/小时的公交通道,以连接普通客流集散中心为主。一般深入到居住小区内部,最大限度的接近居住、就业地点,并采用灵活的营运服务方式为各种要求的乘客服务。一般考虑在城市支路以及部分次干路、小区路上设置,并尽量做到每个新建小区都能通公交线路。

通勤公交规划

为做好老城区与南苑新区、炮台区及铁东区居住片区与产业片区间的衔接,鼓励未来在产业片区上班的工作人员搭乘通勤公交车上下班,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建议开通的通勤公交与常规公交一样采用公交IC卡一卡通刷卡付费,并可刷卡乘坐市区内所有公交线路。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地区公共交通精细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建议通勤公交采取“一站直达、高峰运行、乘车刷卡、统一标识”形式运行的柔性公交服务。

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条

通过城乡枢纽站与中心城区枢纽站建立直达线路,再换乘市区公交线路进入城市核心区域。建立便捷、有效的公交联系,为城乡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与城区的联络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 确保中心城区与各区县组团之间有直达公交线路。

? 中心城区与一些重要镇通直达公交线路。

? 区县中心镇与其他镇镇镇通公交,逐渐取消镇一级的农村客运。

? 镇与各行政村通公交,近期可以用农村客运满足需求,远期实现村村通公交。

旅游公交线路规划

1.游1路:环形设置,覆盖老城区及南苑综合区高铁站主要旅游景点;

2.游2路:覆盖高铁站及铁东综合区、炮台综合区的主要旅游景点重要

公交支线。

(4)远期公交线网布局规划

轨道线网规划

根据需求特征及客流分布情况,规划远景年2条轨道交通线路。预留轨道交通建设用地,实现分阶段发展。

规划1号线方案:沿中华路布设,东西方向线路,线路全长11.19km,设站9座,其中换乘站1座。规划2号线方案:沿建设大街—龙华路—卜奎大街—新火车站布设,线路全长11.32km,设站11座,其中换乘站2座。

公交普线规划

? 在远期,南苑综合区、炮台综合区在远期逐步发展壮大,出行需求持续增加。

? 考虑BRT线路的建设速度,调整线路走向并减少与BRT同通道布设的公交线路。

? 远期调整现状9条公交线路,主要是对现有公交线路延长和调整线路,增加线网覆盖率。

? 远期新增2条公交线路,南苑综合区环线和南苑综合区与铁东综合区之间的环线公交,满足南苑综合区和铁东综合区的发展需求。

表4-3 公交线路规划一览表

第22条公交枢纽规划

(1)公交枢纽规模

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采用如下指标:

(2)对外公交枢纽

公交枢纽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交通方式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火车站公交枢纽、高铁站公交枢纽,客运北站公交枢纽、铁东客运站公交枢纽,是市内公共交通与市际客运交通的衔接点,从功能和规模上属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3)城市公交枢纽

城市公交枢纽以承担组团之间转换乘客流为主,兼有枢纽所在区域的客流集散功能。规划4个公交枢纽。具体分布位置见下文中心城区2020年公交场站布局表。

表4-5规划的公交枢纽列表

第23条公交场站与车辆配臵规划

(1)公交车辆发展规模

规划期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公交车辆总体规模近期为1200标台,远期为1710标台;富拉尔基区近期为216标台,远期为300标台。

新能源公交近远期规划

近期可以引进10~20辆示范应用规模,并进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培训大纲的编制,开始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远期根据新能源车辆发展,根据车辆特点,扩大新能源公交的使用,不断完善充电站等基础设施配建,并在2020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全部更新,将新能源公交车辆投放到公交快线及干线网。

(2)公交场站规模与布局规划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如下:

枢纽:6个

首末站:38个,其中有7处规划出首末站单独用地(编号M1-M7),另外31处主要是结合次干路路边、其他交通用地布设(编号1-31),不单

独列用地。

表4-7中心城区区公交首末站规划一览表

停保场:2个

富拉尔基区公交场站远期规划方案:规划1个客运枢纽站,1个公交停保场和3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三个公交首末站分别位于红岸综合区、铁西综合区、铁北综合区。

(3)公交中途站

创造条件设臵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和公交专用道。干路考虑多辆公交车同时到站的可能性,公交停靠站的长度应考虑停靠至少2辆。新区建设时,建议全部设臵港湾式停靠站。

(4)智能公交系统规划

公交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应包括的功能有:综合信息查询、线路调度、车辆安全管理、实时车辆跟踪定位、监督管理、紧急救援。

建设GPS调度指挥中心,推广采用GPS应用技术,对公交车全天候、连续和实时导航、定位、定时,对移动的公交车辆实时跟踪,提高公交的信息发布、线路管理、车辆监控以及紧急救援的能力。

积极开发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使广大乘客能够方便了解公共交通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第24条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体系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保障体系定位

保障公交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城市公交的社会公益性定位。

(2)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体系

政策保障

明确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明确公交主体地位,合理制定市场准入机制,把公交优先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范畴

将公交规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日常管理,保证相关部门的良好协作,以加强对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

资金保障

政府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城建计划制定、财政预算编制方面要优先考虑公交项目

税收上给予公交公司优惠政策,免征多种税费,建立亏损补贴制度,对公交公司实行定额补贴

按照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转变观念,将对公交的亏损补贴调整为用于购买公共客运服务的公共财政支出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实现公交统一纳入公共财政支出;同时合理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增加公交吸引力

资源保障

保障公共交通的三项优先:公交枢纽场站用地优先、路权优先、交叉口信号优先

管理保障

政府层面:从满足城市公交需求与城市交通的角度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并兼顾公交企业的利益,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保障公交方案的顺利实施。

企业层面:提高公交企业运营调度管理水平。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公交日常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实现公交实时调度优化。

第五章慢行系统规划

第25条规划目标

1、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促进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保证良好的换乘环境;

2、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

3、依托城市丰富的景观资源,建立独立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4、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

第26条规划技术路线

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规划。一个是系统化的慢行路径及网络。它是步行系统的基础。规划重点在于保证慢行路径的连续性。另一个是以人为本的慢行设施和环境。慢行路径及网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规划:

一、依托城市道路,与城市住宅、商业办公、中小学校、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衔接,形成交通性慢行网路。

二、依托街头绿地、公园、河流水系等天然绿化条件形成休闲性专用绿化慢行通廊。

三、商业集中区布设三位一体的步行购物通廊,与机动车交通分离,形成一体化的快乐购物通道。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 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 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 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

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行。 三、设计范围 与正在修改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同步编制,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法规标题】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城[2010]13号 【颁布时间】2010-2-2 【正文】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城市综合交通图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 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概念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一个战略,两个网 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系统图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P44-49,论述 城市道路的分类 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2.生活性道路 按交通目的的分类:1.疏通性道路2.服务性道路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 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 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 速度V、流量Q、密度D 三者关系:D=Q/V 动力净空长度: 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 t+l r+l0 l—车长l0—安全距离l t—反应距离l r—制动距离 道路容量C: 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服务流量Q: 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 内容: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以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以及设施状况的调查 OD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海口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简介

路网规划: 近期将新建道路652公里 该方案认为,海口应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满足城市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达到国家标准,符合绿色交通及畅通工程要求。 规划方案中,确定道路总长由现状的305公里增加到1659公里,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路网密度由3.35公里增加到7.4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6.45平方米增加到16.47平方米。近期新建及改造的重点片区,规划次干道及支路同步建成,满足片区发展需求。近期新建道路652公里,改造136公里,合计788公里. 同时,海口应建立起等级清晰的多种道路系统:由5条高速公路和2条快速路构成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系统;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由18条道路构成,满足组团间及对外交通集散需求;普通主、次干道系统由19条普通主干道、84条次干道构成,形成满足各组团特点的路网体系,满足组团内部片区间交通需求;支路系统:由886条支路构成,满足片区内部集散及出入交通需求。 而城镇间道路系统依托对外公路及老城-铺前、长流-大致坡、澄迈-文昌等横向公路,建立城镇间联系。

近期增加900辆公交车 该方案认为,海口应最终形成轨道交通与BRT(城市快速公交)配合的优质、大容量、快速公交网络。公交客流主要走廊上应布设公交专用道,总长约258公里,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权,提高运行速度。 规划认为海口近期应新增公交车900辆,总规模约1700辆车,主城区建设19个场站,面积19.3公顷,外围乡镇设置32处场站。增建200多对公交停靠站,完善站台设施。 加强对公交服务薄弱地区及近期重点发展地区的覆盖,引导主城区向两翼发展,外围组团以西海岸、长流、桂林洋及灵山为线网重点拓展区域。提高演丰、龙塘、三门坡、石山、龙桥、龙泉、大致坡等偏远乡镇的通车率和覆盖率,实现村村通公交。 在停车场建设方面,该规划提出应建立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占路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远期公共泊位应由现状的2%提高到15%以上、配建泊位由39%提高到70%以上,逐步改变白天占道停车现象。远期需设置460个公共停车场、4.6万个泊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总则 (1) 1、1、目得 1 1、2、作用 1 1、3、编制原则 1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工作阶段 2 2、2、工作要求 2 3、规划内容 (3) 3、1、交通发展战略 3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对外交通系统 4 3、4、城市道路系统 4 3、5、公共交通系统 5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客运枢纽 5 3、8、城市停车系统 6 3、9、货运系统 6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近期规划 6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技术要点 (7) 4、1、现状调研

7 4、2、交通调查 8 4、3、现状分析 10 4、4、需求分析 11 4、5、方案制定 13 4、6、方案评价 13 4、7、强制性内容 13 5、成果要求 (14) 5、1、成果形式 14 5、2、规划文本 14 5、3、规划说明书 15 5、4、规划图纸 16 5、5、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得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得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得目得、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与要求。 1.总则 1.1.目得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得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导城市 综合交通发展得战略性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就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得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3.编制原则 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与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得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得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 录序言 1.总则 1.1.目的 1.2.作用 1.3.编制原则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工作阶段与要求 2.1.工作阶段 2.2.工作要求 3.规划内容 3.1.交通发展战略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3.对外交通系统 3.4.城市道路系统 3.5.公共交通系统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7.客运枢纽 3.8.城市停车系统 3.9.货运系统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3.11.近期规划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技术要点 4.1.现状调研 4.2.交通调查 4.3.现状分析 4.4.需求分析 4.5.方案制定 4.6.方案评价 4.7.强制性内容 5.成果要求 5.1.成果形式 5.2.规划文本 5.3.规划说明书 5.4.规划图纸 5.5.基础资料汇编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 总则 .1. 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2. 作用 .2.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2.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 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 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 编制原则 .3.1. 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 自然与文化资源。 .3.2. 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 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 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l、影响因素 ?区域?用地布局?已有交通 2、规划基本要求 用地 ?划分地缺?通道?景观 运输 ?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 ?结构完整,分布均匀,有可靠性 ?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kM/km2,20%?分流?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 ?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环境和历史要求布置管线的要求 3、规划程序 ?调查?问题分析?预测?战略对策 ?初步方案?方案评价和修改?图纸和报告 4、道路分类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环行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功能、交通和生活 ?道路衔接 高低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分离性 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客运设施性 7、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间距?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红线宽度(米) 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断面类型 一块板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三块板四块板 (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 l、目的 2、内容 3、居民出行调查 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 (四)城市交通规划 l、基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目标制订、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馈。 2、系统构成 3、规划一般步骤 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 (五)城市交通政策 1、意义 2、内容 3、基本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 (六)城市对外交通 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站场起主导作用会让站中间闽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2、公路 技术等级行政等级市城布置要求

《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示

为了建立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交通体系,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缓解由于快速机动化、开发强度和交通瓶颈导致的交通问题。根据西安市政府工作部署,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西安市规划局组织,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3月开始编制《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经过资料整理、交通调查、方案研究、成果汇总四个阶段的工作,2012年6月完成规划成果,并在2012年7月顺利通过西安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现拟上报政府。 规划目标:建立与西安都市区发展协调、网络完善、组织合理、集约高效、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即大西北门户,东西联系枢纽,通达国际;区域服务功能即服务关天、晋南、豫西地区;空间引导功能,即重塑空间,引领产业,促进城市空间有序发展;低碳集约功能,即发展“公交+慢行”、建立绿色、健康的交通体系。 规划范围:分主城区、都市区、市域三个层次。主城区约500平方公里、都市区约1600平方公里、市域约1010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层次。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一、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建设西部内陆地区通达国际,沟通中西部,辐射大西北,服务关天、晋南和豫西地区的对外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 航空: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阎良或渭南北预留第二机场。 铁路:建设“六客专、四城际、八干线、两环线”的铁路网;形成“四主四辅”客运站和“一编一集三主两辅”货运站的铁路枢纽。 公路:规划“两环四廊九射”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公路客运站14个,与机场、大型铁路客站、城市公交统一布局,一体化建设。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依据分区、分层交通组织原则,构建体系完善、衔接便捷、等级匹配、交通组织合理、运输高效的道路网络。 构建“通道+放射+环+网格”的道路网。快速路分两级:一级快速路为“三横四纵”布局;二级快速路为“两片、三横三纵、三横五纵”布局,快速路网密度0.48km/km2。 三、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建设“公交都市”,形成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结构,实现公交出行比例到50%,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到25%。 轨道交通线网由15条线路组成,呈棋盘+放射形,线路总长度550~600km;快速公交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呈环形+放射形,线路总长度160km;公交专用道设置60条,总长720公里。 四、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枢纽设施,支撑城市内外交通高效转换;以枢纽引导用地布局形态,优化公共客运服务。 都市区规划46个客运枢纽,其中8个对外客运枢纽、8个主城区边缘换乘客运枢纽、20个主城区内部客运枢纽、10个外围新城客运枢纽。 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都市区规划“一心三环十射九带”绿道网,满足市民休闲和交通需求。一心为明城墙内休闲廊道,串接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三环中一环为环城公园、二环为唐城墙遗址带、三环为昆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页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9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19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2019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19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19年的19.6%提高到2019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一、需求预测 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二、发展目标

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示 为加快中心城市“三片融合、中心崛起”的进程,缓解交通拥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绍兴市规划局与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交通局联合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网上招标,确定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三安(韩)公司中标,他们会同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单位于2010年8月份着手进行现场踏勘,到12月底有了初步设计思路,及时向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汇报;2011年6月9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在调研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时听取了汇报;7月29日召开了专家及部门评审会,目前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完成,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11月30日-12月29日 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 2、电子邮箱:sxsghj1@https://www.doczj.com/doc/1d18216034.html, 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155号,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 绍兴市规划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 【第 01 条】规划背景

随着近年来绍兴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 快,随着城市扩展,镜湖新区的建设、中心崛起发展战略面 临的新的交通出行需求,在低碳绿色的城市发展潮流下,绍 兴市交通面对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压力和 矛盾。为此,2010年绍兴市政府决定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 通规划。 【第 02 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传统 和自然风貌,积极推动低碳绿色交通发展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和物的流动提供经济、安 全、有效的服务。 3.从全局出发,鼓励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解决方案 的原则。 4.有效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带动区域经济 发展的原则。 5.促进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的原则。 6.与城市发展过程相协调,与现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的原 则。 【第 03 条】规划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