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适用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2

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方向):

1、计算机系统结构

网格与高性能计算

CPU 设计

计算机网络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

可信计算与系统性能评价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科学理论

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

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及CAD技术

软件工程

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

软件理论与系统

量子计算及量子网络

理论计算机科学

3、计算机应用技术

人工智能

智能控制及机器人

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

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有关研究方向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

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由导师提名,经学位分委员会批准,聘请一名副导师。也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报系备案。副导师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2. 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并由学位分委员会审批。

3. 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 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培养环节与学位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2. 选题报告与资格考试

博士生的资格考试结合选题报告以口试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博士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教学办公室统一安排。资格考试委员会由不少于8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副高技术职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5人,学位委员会委员至少2人)。博士生首先作论文选题报告,随后,资格考试委员会就有关问题提问,全面考查博士生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以及综合素质。

选题报告一般须在论文答辩两年前完成。普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直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选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可行性、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发表文章计划等。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以书面形式交系教学办公室备案。

资格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直博生:学位课成绩占4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60%。

普博生:学位课成绩占3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70%。

资格考试按成绩排序,每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超过80%,考试不通过者可申请参加下次资格考试。资格考试通过两学年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有关资格考试的执行细则见附录2。

4. 年度进展报告

为了使学位委员会、教学办公室更好地了解博士生研究进展,督促博士生做好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已资格考试(开题)的博士生,和到期却未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需于每年9月1日前,提交有导师签字确认的年度研究进展报告一式三份及电子版一份。教学办组织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通知指导教师及本人。进展报告的格式见附录3。

5. 社会实践

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规定”执行。

6.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撰写的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0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至少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7. 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由至少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组成的审查小组,

对论文工作的内容、创新性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严格要求,对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应要求延期答辩,并至少3个月后重新做最终学术报告。

五、课程设置

A. 普博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学分不少于19,其中公共必修学分4,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9,必修环节6。与学科专业要求无关的任选课程及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B.直博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学分不少于34,其中公共必修学分5,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23,必修环节6。与学科专业要求无关的任选课程及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普博生和论文博士课程

1、学位课程与环节( 不少于19 学分)

(1) 公共必修课( 不少于 4 学分)

博士生英语90640012 2学分考试春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春秋第一外语类

留学生中国文化课

(2) 必修环节( 不少于 6 学分)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62550031 1学分考查春秋社会实践6999004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 2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 1学分考查春秋资格考试99990061 1学分考试

(3) 学科专业课程( 不少于9 学分)

A、基础理论课

随机过程60230014 4学分考试秋组合数学60240013 3学分考试秋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 4学分考试秋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 4学分考试秋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 4学分考试秋应用近世代数60420153 3学分考试春现代优化方法60420174 4学分考试春最优化方法60420194 4学分考试秋不确定规划60420214 4学分考试春计算几何70240183 3学分考试秋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70240193 3学分考试春我校数学系开设的课程编号以“7”“8”“9”开头的所有课程

B、学科专业课(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

模式识别60230023 3学分考试春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60240033 3学分考试秋人工智能60240052 2学分考试秋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60240063 3学分考试春高等计算机网络60240083 3学分考试春

高性能计算实验60240093 3学分考查秋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64030013 3学分考试春数字图像处理学70230043 3学分考试春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7024001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70240023 3学分考试秋人工智能原理7024003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702400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语言学70240052 2学分考试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70240063 3学分考试秋智能控制7024007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视觉70240083 3学分考试秋数据安全70240093 3学分考试春知识工程70240103 3学分考试春VLSI设计基础70240113 3学分考试秋语音信号数字处理70240123 3学分考试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702401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技术70240143 3学分考试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理论与算法70240163 3学分考试春数字系统自动设计70240173 3学分考试春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7024020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70240223 3学分考试春微计算机系统设计702402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图形学702402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70240253 3学分考试春并行计算70240263 3学分考试春高级编译及优化技术70240342 2学分考试春高等数值算法与应用70240353 3学分考试秋统计学习理论与应用70240413 3学分考查春计算智能及机器人学802400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网络中的形式化方法与协议工程学80240123 3学分考试秋现代优化算法――设计与实践80240133 3学分考试春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高速信息网络技术802401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科学与工程中的并行编程技术80240153 3学分考试春下一代互联网80240173 3学分考试春网格计算8024018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80240193 3学分考试春软件项目管理80240203 3学分考试秋宽带交换网与QoS控制技术8024021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80240242 2学分考试春信息检索的前沿研究80240262 2学分考试春网络系统的建模与分析80240283 3学分考试秋流媒体技术80240292 2学分考试秋网络存储技术80240303 3学分考试春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80240313 3学分考试春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选讲80240322 2学分考试春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802403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生物学802403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80240352 2学分考试春计算机网络管理80240362 2学分考试春数据挖掘: 理论与算法80240372 2学分考试秋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80240382 2学分考试春可信计算平台与可信网络连接80240392 2学分考查春网络测量与分析技术80240422 2学分考试秋高级操作系统80240442 2学分考查春互联网路由算法和协议80240452 2学分考试春高级机器学习80240603 3学分考查秋大数据分析与处理80240632 2学分考查春神经与认知计算80240642 2学分考试秋网络科学与策略机制80240653 3学分考查秋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80240673 3学分考试春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80240703 3学分考试春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上)80470014 4学分考试春秋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下)80470024 4学分考试春算法分析与设计80470032 2学分考试秋计算理论导论80470043 3学分考试秋高等计算经济学80470063 3学分考试秋计算生物学热门课题80470073 3学分考试秋随机网络优化理论80470084 4学分考试春大规模数据分析专题80470113 3学分考查秋大数据平台系统80470123 3学分考查秋凸规划80470133 3学分考试秋导师认可的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可跨一级学科)< 5学分

2、公共选修课程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

直博生课程

1、学位课程与环节( 不少于34 学分)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学分不少于34,其中公共必修课程6 学分,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23,必修环节5 学分。与学科专业要求无关的任选课程及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1) 公共必修课( 不少于 5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春秋博士生英语90640012 2学分考试春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春秋第一外语类

留学生中国文化课

学科专业课程( 不少于23 学分)

A、基础理论课( 不少于 5 学分)

随机过程60230014 4学分考试秋

组合数学60240013 3学分考试秋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 4学分考试秋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 4学分考试秋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 4学分考试秋应用近世代数60420153 3学分考试春现代优化方法60420174 4学分考试春最优化方法60420194 4学分考试秋不确定规划60420214 4学分考试春计算几何70240183 3学分考试秋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70240193 3学分考试春我校数学系开设的课程编号以“7”“8”“9”开头的所有课程

B、学科专业课(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 不少于18 学分)

模式识别60230023 3学分考试春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60240033 3学分考试秋人工智能60240052 2学分考试秋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60240063 3学分考试春高等计算机网络60240083 3学分考试春高性能计算实验60240093 3学分考查秋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64030013 3学分考试春数字图像处理学70230043 3学分考试春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7024001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70240023 3学分考试秋人工智能原理7024003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702400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语言学70240052 2学分考试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70240063 3学分考试秋智能控制7024007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视觉70240083 3学分考试秋数据安全70240093 3学分考试春知识工程70240103 3学分考试春VLSI设计基础70240113 3学分考试秋语音信号数字处理70240123 3学分考试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702401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技术70240143 3学分考试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理论与算法70240163 3学分考试春数字系统自动设计70240173 3学分考试春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7024020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70240223 3学分考试春微计算机系统设计702402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图形学702402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70240253 3学分考试春并行计算70240263 3学分考试春高级编译及优化技术70240342 2学分考试春高等数值算法与应用70240353 3学分考试秋

统计学习理论与应用70240413 3学分考查春计算智能及机器人学802400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网络中的形式化方法与协议工程学80240123 3学分考试秋现代优化算法――设计与实践80240133 3学分考试春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高速信息网络技术802401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科学与工程中的并行编程技术80240153 3学分考试春下一代互联网80240173 3学分考试春网格计算80240183 3学分考试春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80240193 3学分考试春软件项目管理80240203 3学分考试秋宽带交换网与QoS控制技术8024021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80240242 2学分考试春信息检索的前沿研究80240262 2学分考试春网络系统的建模与分析80240283 3学分考试秋流媒体技术80240292 2学分考试秋网络存储技术80240303 3学分考试春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80240313 3学分考试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选讲80240322 2学分考试春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80240333 3学分考试春计算生物学80240343 3学分考试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80240352 2学分考试春计算机网络管理80240362 2学分考试春数据挖掘: 理论与算法80240372 2学分考试秋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技术80240382 2学分考试春可信计算平台与可信网络连接80240392 2学分考查春网络测量与分析技术80240422 2学分考试秋高级操作系统80240442 2学分考查春互联网路由算法和协议80240452 2学分考试春高级机器学习80240603 3学分考查秋大数据分析与处理80240632 2学分考查春神经与认知计算80240642 2学分考试秋网络科学与策略机制80240653 3学分考查秋大数据系统导论80240693 3学分考试春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80240703 3学分考试春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上)80470014 4学分考试春秋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下)80470024 4学分考试春算法分析与设计80470032 2学分考试秋计算理论导论80470043 3学分考试秋高等计算经济学80470063 3学分考试秋计算生物学热门课题80470073 3学分考试秋随机网络优化理论80470084 4学分考试春大规模数据分析专题80470113 3学分考查秋大数据平台系统80470123 3学分考查秋凸规划80470133 3学分考试秋

导师认可的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可跨一级学科)< 5学分

(2) 必修环节( 不少于 6 学分)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62550031 1学分考查春秋社会实践6999004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 2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 1学分考查春秋资格考试99990061 1学分考试

2、公共选修课程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

六、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博士论文答辩,首先要以博士生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水平为前提,同时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至少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录用论文,具体规定如下:

①发表论文,获得奖励,获得授权专利均能获得相应分值,博士生必须至少获得6分才能申请学位;

②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分值如下:A类5分,B类3分,C类1.5分;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之外的SCI和EI刊物发表论文为1分;

③鼓励研究生在完成系统开发的基础上,申请科技奖励和申报专利,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获得国家级奖励3分,省部级一等奖2分,二等奖1分;获得授权专利(博士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时博士生为第二发明人)得1分,专利最多累计2分;

④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凡在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包括IETF,ITU,ISO/IEC和其他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署名的博士生均可获得2分,此项最多计算一次。

补充说明:

(1)本规定从2013年9月入学的博士生开始执行。

(2)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列表(以下简称计算机学会列表)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1f354009.html,/sites/ccf/paiming.jsp

除此列表之外,ACL,Supercomputing,DAC会议均按照A类会议计算。

(3)对于博士生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列表之外的刊物和会议的论文,如果导师认为其水平达到了计算机学会列表的相应等级,可以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予以认定,根据认定结果计算相应的分值。

七、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

直博生原则上入学5年后学位分委员会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普博生原则上4年后学位

分委员会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籍在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直博生,由于理论计算机学科方向的特殊性,原则上入学4年后可申请学位答辩,普博生原则上3年后可申请学位答辩。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原则上等同于直博生,入学年月从硕士入学算起。本规定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博士生开始执行。

八、附录

学籍在交叉信息院的博士生培养要求

除了上述要求,学籍在交叉信息院的博士生培养要求特别规定如下:

1. 选题报告与资格考试

学籍在交叉信息院的研究生需要进行资格考试笔试和口试,资格考试口试委员会由三名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详细请参见附录5《交叉信息院研究生手册》(《IIIS Graduate Manual》)。

2. 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

学籍在交叉信息院的博士研究生的博士的毕业最低发表论文标准请参见附录5《交叉信息院研究生手册》(《IIIS Graduate Manual》)。学位论文需经导师同意,并获交叉信息院院长认可,方能申请评审、答辩。

3. 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学籍在交叉信息院的博士研究生,其审查小组可由五位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应严格要求,对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应要求延期答辩,并至少3个月后重新做最终学术报告。

4.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

对于学术成果非常突出的交叉信息院直博生,原则上入学4年后可申请学位答辩,普博生原则上3年后可申请学位答辩。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原则上等同于直博生,入学年月从硕士入学算起。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子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 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保研推荐面试研究生复试安排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保研推荐面试研究生复试安排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13年研究生复试安排 一、复试要求 2013年报考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工学硕士考生的复试资格基本要求: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数学、专业课不低于80分,总分不低于362分;报考工程硕士考生的复试资格基本要求: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数学、专业课不低于80分,总分不低于350分。 二、复试程序 (一)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复试资格审查:3月15日上午8:00-9:00 资格审查地点:清华大学东主楼10区312室 复试期间将进行报考资格审查,考生复试时须携带本人以下材料: (1)准考证; (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 (3)毕业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 (4)一张1寸免冠照片(体检表用); (5)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 (6)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考生须缴纳100元复试费,由考生通过网上缴费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1f354009.html,)在复试前完成缴费。缴费后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复试者,已支付的复试费不退。已经缴纳复试费的考生,参加校内调剂复试不再重复收费。 复试结束后,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二)复试安排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统一安排在一天之内完成。 1.笔试时间:3月15日上午9:30-11:30

笔试地点:清华大学东主楼11区406室 2.面试时间:3月15日下午1:30-5:00, 面试地点:清华大学东主楼10区310室 三、复试参考书目: (1)《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孙家广主编,刘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高教出版社。主要复习前六章内容。 参考书可以在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高等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上购买。 四、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复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15%)+面试成绩(35%) 总成绩的计算方法如下:总成绩=初试总分(50%)+复试成绩(50%)。 2014年统考研究生复试名单 左孩硖声夏赏后卖 庐司航司委后1100034410109289杧墨垘2100034410000347腿炊3100034410112758则深盘4100034410108801完丘核左簧硖声夏赏后卖 庐司航司委后1100034410111159?宗权2100034410110622弥互3100034410111922?隶垘4100034410108392道木唥

2017年清华大学电子系828初复试第一考研经验分享:xxx-nls

以梦为马,不忘初心 考研一路走来,师兄师姐研友朋友给与过我很多帮助。如今,我如愿进入清华电子系读研,也希望这份经验贴能够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参考。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工程,考研初试总分为436,其中数学147,英语83,政治76,信号130。复试成绩422.56,总成绩排名第一,成功考上电子系专硕。下面从考试科目、录取情况、参考书目、复习过程、复习思路、专业课的重点内容、复试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清华828考研的情况。 一、考试科目简介 828信号与系统是清华电子系考研信息与通信工程必考专业科目,电子与通信工程选考科目之一,分值150分,考试时间3个小时,一般位于考研第二天下午考查。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前面承接电路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同时也是后续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雷达原理、通信原理等科目的基础。信号与系统问题的无处不在,在众多学校专业课考试两三门科目的背景下清华电子只考一门,足以可见清华对信号与系统的重视。学好信号与系统不仅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对于未来在通信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也至关重要。 二、录取情况分析 2017年清华电子系统招录取学硕5人(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1人,信息与通信工程4人),专硕21人。入围复试人数共43人,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3人,信息与通信工程7人,电子与通信工程33人。复试分数线如下表所示。

综合往年招生计划,电子系每年统招录取学硕4到5人,专硕20到25人。 三、复习参考书目 根据新祥旭学姐学长给我推荐的参考书目如下: 1.专业课: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奥本海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第四版)》程佩青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学: 《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国家行政出版社 《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国家行政出版社 《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解析》李永乐国家行政出版社 3.英语: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华研外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政治: 肖秀荣的一整套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C++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C++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25小题,共50分) (以下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C++中,函数的参数有两种传递方式,它们是值传递和____________。地址或指针或引用传递 2.当一个成员函数被调用时,该成员函数的___________指向调用它的对象。this指针3.在基类和派生类中,派生类可以定义其基类中不具备的数据和操作。对两个有相同名字的数据成员进行访问时,如果没有___________,对此数据成员的访问将出现歧义。作用域分隔符限定时 4.拷贝构造函数使用___________作为参数初始化创建中的对象。引用 5.在公有继承的情况下,基类数据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___________。保持不变6.描述命题"A小于B或小于C"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Ac&&b==c"的值是___________。0 (以下每小题2分,共20分) 1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有四大特征,它们是抽象、封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承、多态 12.在C++中,定义重载函数时,应至少使重载函数的参数个数或参数类型___________;在基类和派生类中,成员函数的覆盖是指___________。不同派生类成员函数与在基类被覆盖的成员函数名、参数个数、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类型均相同 13.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除功能不同外,在定义形式上,它们的区别还包括构造函数名与类名相同,而析构函数名是在类名前加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构函数没有参数、析构函数可以定义为虚函数 14.动态联编要满足两个条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调用的成员函数是虚函数、用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 15.在C++类中,有一种不能定义对象的类,这样的类只能被继承,称之为___________,定义该类至少具有一个___________。抽象类纯虚函数 16.在C++类中,const关键字可以修饰对象和成员函数,const对象不能___________,const成员函数不能___________。被修改修改类数据成员 17.举出C++中两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枚举18.C++中没有字符串类型,字符串是通过___________来表示的,每一个字符串都有一个结尾字符___________。字符数组\0 19.C++中没有输入输出语句,输入输出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写出一条打印整型变量n的输出语句:___________。输入输出库cout<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考研(0835)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考研(0835)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 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软件工程[0835]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软件工程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12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912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70分)、计算机原理(30分)、操作系统(30分)、计算机网络(20分)。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软件工程和编译原理。 四、参考书目 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 严蔚敏《数据结构》;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简报 2012年第一期(总第77期)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编印 2012年3月25日 学科与科研 ●[电机系组织完成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1月5日,我 系组织完成2009年至2011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此次中期检查涉及我系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3项。 ●[电机系组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工作] 1月15日,我系组织完成2008 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审查工作。此次结题的项目共有15个。 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1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项。 ●[电机系组织完成访问学者中期检查工作] 1月中旬,我系组织完成对访问学者陈 平、盛莉老师的中期检查工作,包括安排学术报告及提交中期工作总结。 ●[电机系举行“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管委会会议] 2月24 日上午,由电机系和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的“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管委会会议在我系举行。该中心于2012年1月经第13次校务会议批准成立。 揭牌仪式由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康重庆教授主持。科研院王治强副院长、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吴越院长、系主任闵勇教授先后致辞并共同为该中心揭牌。随后,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吴越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管委会

会议。江西电科院介绍了2012年重点科研领域与技术需求、电机系介绍了近年的科研项目情况,双方讨论了2012年工作计划,并一致认为,应以低碳电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全面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当天参加会议的还有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章力副院长、电机系副系主任肖曦副教授等。 ●[电机系与长园集团合作成立“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联合研究所”] 3月2日,由 电机系与长园集团联合成立的“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联合研究所”在丙所举行揭牌仪式。长园集团常务副总裁鲁尔兵、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系主任闵勇教授先后致辞并共同为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由联合研究所所长吴文传副教授主持。长园集团相关人员以及我系张伯明教授、孙宏斌教授等参加了仪式。 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联合研究所将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科研成果和研发力量,结合长园集团的产业化和工程实施能力,致力于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调度与自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产、学合作进一步加强清华大学在智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将研究所建设成为我国智能配电网领域的重要技术研发基地。 ●[南方电网电力调度中心来电机系调研科技项目] 3月2日至3日,南方电网电力调 度中心一行来我系调研有关电网调度运行技术的科技项目。内容涉及国际调度科技最新研究进展;863等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管理经验;0S2框架下的广域监视和紧急控制技术;0S2框架下的节能发电调度系统;智能电网运行指标体系研究;大电网经济运行优化技术。系主任闵勇教授和副系主任肖曦副教授等接待了客人一行。●[电机系顺利完成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工作]3月8日,我系顺利完成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全系共申请项目47项,申请项目经费共4939万元。其中杰出青年基金4项,经费800万元;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经费300万元;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经费300万元;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经费40万元;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1项,经费300万元; 联合基金项目1项,经费70万元。申请项目中重点项目1项,经费340万元;面上项目26项,经费2565.5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经费223.5万元。我系在站博士后共申请7项,占申请项目总额的14.9%。 ●[电机系2009年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完成结题工作] 3月15日,我系2009年批准 立项的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高速列车牵引供电及传动关键技术研究”(项

清华大学研究生资助奖励办法(简) - 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清华大学研究生资助奖励办法(简) 为了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学校统筹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经费、科研经费和社会捐助等资金,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积极作用,努力争取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完善包括学业资助、优秀奖励、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方面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奖助政策对研究生的激励与资助作用,调动研究生从事学习及研究的积极性。 资助奖励体系的基本框架为: 经济资助方案: 类型 A :学校资助(万/年) B :院系资助(万/年) 总收入 (万/年) A1:基本奖助金 A2*2 :校设岗位奖助金(助教、助管) B1:院系奖助金 B2:院系/导师 岗位津贴 学术学位 博士*1 3.3 2.6 ≥1.8 ≥5.1 学术学位硕士 1.4 1.6 ≥0.6 ≥2.0 专业学位硕士 0.6 - 各院系自行确定 *1:未来学者奖学金获得者额外获得未来学者奖学金相应金额。 *2 :研究生若已承担校设岗位A2,则院系资助B 部分不做要求。 以上各类奖助金适用对象: 基本奖助金(A1): 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资助奖励体系 前置奖学体系 经济资助体系 奖励荣誉体系 助困应急体系 未来学者奖学金(资助类) 多样化发展项目(奖励类) 基本资助(资助类) 岗位资助(资助类) 国家奖学金(奖励类) 单项奖学金(奖励类) 贷款(助困) 大病救助(助困)

校设助教助管津贴(A2): 助教岗位:原则上仅限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助管岗位:原则上限于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院系/导师奖助金及岗位津贴(B): 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奖励与助困: 1.学校按照规定评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博士生3.0万元、硕士生 2.0万元。 2.学校设立各类研究生前置支持型奖学金和后置奖优型奖学金,用于激励研究生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 3.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学校对遇到临时突发性特殊困难的研究生酌情提供特殊困难补助。学校积极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按照国家政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对入学时遇到临时突发性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绿色通道”。 资助总额限制: 研究生在校期间从学校、院系和导师等不同渠道获得的各类资助(不含奖优助困类资金)总金额博士生每年不得超过9万元,硕士生每年不得超过5万元。 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学金、奖励、助学金、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奖优助困类资金的总金额博士生每年不得超过5万元,硕士生每年不得超过4万元。

清华大学2015年电子工程系统考硕士复试名单

清华大学2015年电子工程系统考硕士复试名单 2015年3月10日 总分备注考生编号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成 绩1000350231105486270148139419 1000350231105026066144148418 1000350231101436853138134393 1000350231105506272133125392 1000350231092455571121140387 1000350230006666451134133382 1000350231094286058139125382 1000350231105496367138111379 1000350230005845567133123378 1000350230005905973135111378 1000350230006685966136110371 1000350231105036353135120371 1000350231073325781121106365 1000350230005897158120105354 1000350231094275557105131348 100035023107584655812893344 100035023109426625713193343 1000350231092476978142116405 1000350231086896765142121395 1000350231064807067139111387 1000350230006436871140107386 1000350231076946767130122386 1000350231080466068143115386 1000350231103096671132117386 1000350230006426577138105385 1000350230006476359148114384 1000350231078196967142105383 1000350230006245960150110379 1000350231101035966133116374 1000350230006186861140104373 1000350231104646050140123373 1000350231105526351142102358 100035023000622566614094356 1000350231075865767100130354 1000350231062936255136100353

清华大学考研报录比

清华大学考研报录比 备考要求: 对单考生参加复试的要求由招生单位参考教育部复试分数基本要求自定。 各招生单位原则上按120%左右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进行初试科目改革的学科专业复试差额比例可适当扩大,具体比例由招生单位自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分数线只是最低要求,过了这个线是否可以参加复试,取决于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依据报考人数、考试成绩以及招生计划、复试比例最终确定的招生单位具体考研复试分数线。 成绩计算 各个高校考研复试成绩计算方法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方法如下: 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成绩×(90%-笔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10% 注意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5月上旬前结束。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再次复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复试心态 1.复试面试中到底考察我们哪方面的能力呢? 复试面试过程中其实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考生本科期间的能力结构、知识

结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不要求十分精准的答案,但是要求考生流畅清楚以及有逻辑性的陈述即可。 2.复试面试中我应该怎样表现呢? 复试中首先要态度端正,不要表现出一副无所谓或者满不在乎的样子,同时要控制好回答问题的时间。 3.复试面试中的问题是不是都特别难? 考生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撇开学术问题,导师或许营造轻松对话氛围,让学生放松下来,就爱好,兴趣等等畅所欲言,学生也大可不必紧张,时刻提防,只要口气自然自信沉着即可,过分城府和老道反而适得其反。最后,考研复试本质上是一场面试活动,一场人与人之间的会面交流,作为学生一方,要着装得体,言谈温雅,谦虚诚恳,甚至注意手机调至振动等等细节,这些实属交往所尚之礼节,无须赘述。 4.要不要提前到复试院校地点? 至少保证提前一天到。第一,熟悉考场环境。第二,可以看点书准备复试。 5.面试一般会有几个老师? 通常来说大约在五位到八位之间。但有的学校可能只有三个,有的学校却有十个。 6.复试面试的时候我究竟应该怎样着装? 不管你穿什么衣服,都应该做到整洁、得体、大方、朴素,关键是自己觉得自在。如果你平时没有穿西服,复试时候穿西服,你自己本身就不自在。如果是应届考生,建议保留“学生样”,工作了的,就应该有“工作过的样子”,男生最好不要留长发,除非是搞艺术类的。女生不要穿吊带,高跟鞋,耳环、首饰,千万不能涂指甲。 7.进入复试考场前会很紧张,怎么办? 很正常的反应。建议没有轮到自己复试之前,不要和其他的考生朋友谈论关于复试的事,只会更加紧张,可以在离复试不远的地方看看所带的复试资料,或者听点音乐,进去后你就很快会消除紧张感。 8.进入面试考场时怎么做? 如果没有秘书带领,一定要轻轻敲门,待应允后再进去,进去后,一定要向在座的所有考官(导师)进行问好,如“各位老师好”、“下午好”等等,进行行礼,然后坐下。 9.分数线出来了,我却更担忧了,该怎么办? 能解决的问题不用担心,不能解决的问题担忧也没有用。别人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你不能,那就是你个人问题,所以一定要在复试前做好心态调整工作。 10.还没有最终确定复试学校,该怎么复习? 调剂成功前,先看原来报考学校的参考书目,确定后赶快看调剂学校的复试,看看有什么参考书目,再做新的计划。 11.在复试阶段的考生都是什么心态呢? 在复试阶段,很多考生都会“瞻前顾后”。“瞻前”就是对过去的事情(如初试)进行评价,过分地关注。比如有的考生初试成绩很好,但他认为那是因为运气好、发挥好,因此对复试的信心和把握不大;有的考生初试成绩不好,排名靠后,于是就反省自己,自责当初应该如何努力、如何复习,整个人被自责的情绪控制。所谓“顾后”就是对将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很多通过初试的考生,特别是分数并不是很高的考生,在复试的过程中会更加紧张和焦虑,担心诸如“复试是不是也能取得好成绩?”、“能不能争取到公费指标?”、“会不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自己想报考的导师是不是愿意招自己?”等问题。[1] 7如何备考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年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 3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 1 体育(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1) 2 2 考查 10420874 一元微积分 4 4 考试 10420904 几何与代数(1) 4 4 考试 0412 工程图学基础 2 2 考试 2选1 20240023 离散数学(2) 3 3 考试 程序设计课组 3 3 考试选1门,详见附录2 3021004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1 1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1 1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2)”,其它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 1 体育(2) 1 2 考查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 10640682 英语(2) 2 2 考查 10420884 多元微积分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 10421002 几何与代数(2) 2 2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1 4 4 考试先修一元微积分 20220214 电路原理 4 4 考试 20220221 电路原理实验 1 1 考查 合计≥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 3 -

- 4 - 2151019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2 考查 2周 程序训练课组 2 考查 3周 合计: 4 第二年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 主要先修课 107 1 体育(3) 1 2 考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 10420892 高等微积分B 2 2 考试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 2 2 考试 304 3 复分析 3 3 考试 大学物理课组2 4 4 考试 见附录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 2 考查 10430801 物理实验B(1) 1 1 考查 电子基础课组1 3 3 考试 电子基础课组2 3 3 考试 21550012 电子技术实验 2 2 考查 文化素质选修课 ≥1 2 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 2 考查 20240013 离散数学(1) 3 3 考试 3选1 选1门,详见2选1,大学 2选1,一元微

清华大学电子系考研状元经验谈

2016年清华大学电子系考研参考书目经验 作为一名电子系的工程硕士,我的经验只能让学弟学妹略做参考。另外本帖参考我一个师兄的原作,由于我俩经历较为相似,我自己也很认同师兄的说法,故而借鉴了他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我自己的补充。在此,我还要感谢这一路走来陪伴在我身边的研友们,谢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新祥旭辅导班的老师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想我也不会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最后到达梦想的彼岸考电子系,成功的人各有方法。而失败的原因往往就那么几个,关于这些,我想我还是可以说一下的。假设你是可以从头到尾坚持下来的,那么,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不要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上花太多的时间考研总分500分,公共课占分350,信号占150,但是很多人在信号这门课上花掉了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最后还很难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得不偿失。清华的信号是一门挺恐怖的考试,不论复习得多么好,都不能保证完全答对。你只要保证自己能打个相对较好的分数,比如110分左右,所以去上个辅导班,考个中等分数,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公共课上,总体分数会得到不少的提高。当然,如果你是那种精力无限的大牛,可以不考虑我说的。 二、在维持做题数量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解题速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除了政治课,其他三门课的考试时间总是紧巴巴的。尤其是信号与系统,近几年题量都很大,写字速度慢了也不行。如果速度实在跟不上,请安排好做题的顺序,先做比较容易,分值又比较大的题目。比如英语先写作文,数学解答题先做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这一点我比较有体会,13年的数学选择填空有一两题比较复古吧,还有证明题也像脑筋急转弯一样,过于纠结就不太乐观了)。 三、政治请把注意力放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上(多选题答得好就很有希望70+)。论述题有时候说白了真的就是看人品,但是选择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状态不好的时候,多选题非常容易连着错好几个,那样你就只有哭的份了。 四、关于参考书: 教材,郑君里《信号与系统》(上、下册),足矣,现在有第三版,尽量用新版本。很多人推荐奥本海姆的《离散时间信号分析与处理》这本书,并且推荐把上面的习题做一遍,理由是几乎每年都会有上面的一个原题。如果你不是那种无法用常理推论的大牛,如果你没有拿135+的野心,那就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个原题来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而且就算你做了一遍也有可能记不住。理由同注意事项一。(有时间数字信号处理看一下,毕竟初试离散考的挺多的,而且复试有可能被问到。信号很考验理解力,理解不深的话建议早一点复习) 五、关于报班: 我报了新祥旭考研的信号与系统的专业课辅导班和新祥旭的政治强化班。这个东西,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我觉得如果你对政治英语实在提不起兴趣,那就报班吧,让他们给你安排复习进度;如果不是很反感的话,自己看书吧,多做点习题。进度自己安排,详情参考大牛们的杰作。自己在那看半天,不知道个深浅,还不如花点银子节约一些时间给其他课程,很划得来的一笔账。当然对信号理解深刻的人就没必要了,或者你可以找点真题试练一下再做决定,但这个决定最好不要等到11月了再决定,早一点好安排。 补充:对我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一些点:劳逸结合,多做习题,不要光看,后期要模拟,否则手生;另外复试也是很重要的,初试预估分还可以的请提早准备,否则可能被刷。

保研清华戴震宇经验分享(精)

档案 姓名:戴震宇 考研成绩:总分447分,数学147分,政治81分,英语82分,专业课137分 本科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考院校: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08年研究生考试过去了,我成为这次考试中的一个幸运儿;回想过去大半年时间,无限感慨。半年来,我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脑海里思考最多的就是学习,我很惊奇:在过了3年猪一般懒散的生活后,我还能重新拾起高中所拥有的那种勇气和决心为着更高的目标艰苦奋斗。时常和朋友谈起这些,我都感觉十分诧异;说实话,现在想起过去半年的生活,确实是比较苦的,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因为当时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这些。 初次踏上考研之路的你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但当你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回过头去,身后的路已是阳光灿烂——我曾这样走过。所以,我希望我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让你们不再迷茫,能够在你们的身上体现出更光辉的价值! 在全面介绍我的考研历程之前,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几个问题: 1.为什么考研? 2.考研到底有多大价值? 3.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 4.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第一个问题,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毕业出路——读研,工作,出国。对于出国,我想如果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少有人会考虑。读研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本科生实在是不好找工作,而且待遇差,不过也有些专业比较好就业,比如我们

专业,所以我们班很多人都工作了,应该说是很大一部分。当然我不否认还是有人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但是你们看看这又有多大比例呢?寥寥无几。所以我相信考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 当时为什么不想工作?一则我觉得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出去工作的心理准备,二则希望考个更好的学校提升一下自己;此外,据我了解(在成绩出来之前我曾经去找过工作,华为等公司,本科生出去所找的工作在条件,待遇等等方面上都与我的理想相差太远,首先是那个工作是枯燥的,乏味的,绝对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其次待遇,我去面试一个大连高金数控公司,现在是私营企业,他说他们只能给一个本科生2000元一个月,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数字有什么想法,说实话——真寒心啊,我们寒窗苦读,读了这么多年出来不过是一个农民工的工资,那还不如不读,大家看看现在CPI多高啊,更别提那个房价了,要是这样,我们恐怕只能靠父母了。好多工作过的人都回头来考研,一个原因就在于与期望值的差距,其实出去后再回来考是很难的,一则心很难收回来,二则很多东西都忘光了,需要从头再来,三则工作经验在复试的时候是很不受重视的,相反,应届生则很受青睐。 关于第二个问题,说到考研有多大价值。 我给大家列举一个我们华工机械的例子,我们班本科生如果是沿海大概3000-4000一个月,内陆譬如说南京可能不到3000,当然了,这个不绝对,但是在我们学校读两年研后研究生平均工资6000,可能还会更高。所以说基本上再读两年身价会翻倍,当然了,如果考个更好的学校待遇肯定还会高。不管你读书 的动机有多么纯洁,这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究生呢? 我考上后,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平时是不是很优秀,我略带惭愧地说,我的平时成绩很差,加权成绩排名年级近200名,微积分成绩也很一般,91,79,线代60,差点不及格,平时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发表过什么论文,所以我觉得我的大学过得很平淡,我并不优秀。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课程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00260011 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 1学分 16学时 The Invention of Transistors and the Birth of Information Age 晶体管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晶体管及以晶体管核心的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无以伦比的作用。晶体管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相关技术科学的迅速成熟。晶体管的发明造就了一大批物理学家、工程师。晶体管的发明,也随之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与重要的公司,如贝尔实验室、仙童公司、Intel等都与晶体管的发明密切相关。“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晶体管发明作为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过鲜为人知的重要经验和教训,涉及科研管理、人才和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为后人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本课程试图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社会的诞生,探讨技术革命和创新的方向,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所讨论的课题包括,科学预见和准确选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放手研究的政策、知人善任和合理配备专业人才等。 00260051 固体量子计算器件简介 1学分 16学时 Introduction to solid-state quantum computing devices 作为量子力学和信息学的交叉,量子信息学是最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完成许多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任务。比如,一旦基于量子信息学的量子计算机得以实现,其在几分钟内就可解决数字计算机几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用它就可及时地破解基于某些数学问题复杂性假定之上的传统保密通信的密钥,从而对建立于经典保密系统行业的信息安全构成根本性的威胁。这种新兴技术的实现可以直接地应用于国防,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本课程在此大的学术背景下展开,主要介绍最有希望成为量子比特的固体量子相干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用这些器件实现量子计算。 00260061 量子信息处理的超导实现 1学分 16学时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lemention with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经典信息处理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处理器件,例如个人电脑和手机,为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经典信息处理技术的继续发展面临着技术上的瓶颈,其性能很难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继续提高。一种新型的完全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望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并解决一些经典信息处理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成功实施,将为我们提供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技术和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本课程将学习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超导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00260071 智能传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学分 16学时 Smart Sens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智能传感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课程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以活泼生动地方式,向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述智能传感器及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文化与智能传感器章节中,结合大家熟知的电影形象《指环王》中的“咕噜”,介绍智能运动传感器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结合《机械战警》中的形象,介绍脑机接口传感器在脑神经科学研究及帕金森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传感器与智能交通章节中,介绍汽车中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作用。在传感器与智能家居章节中,介绍iphone手机中集成的多种传感器,及其功能扩展。在传感器与现代国防章节中,结合南斯拉夫亚炸馆事件,介绍控制炸弹穿透多层建筑后再爆炸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