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1988年4月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勇,男,1961年1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1年11月任机械系机械研究室主任;1993年3月任石油学院院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4月任石油学院科研处长;1997年3月任机械系主任;2000年任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任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机械原理》、《机械信号测试技术》、《矿场机械》、《有限元理论》、《机械工程前沿技术》《人工举升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模式识别理论》、《测试与传感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机械振动理论》等10余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担任近40名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曾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现任中省共建“石油装备智能化与工况监测”实验室主任、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石油大学)负责人、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与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兼任“石油机械研究所”所长、“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石油钻采管柱与井下工具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等科技项目40余项,共计经费超过800万元,目前承担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近20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

兼任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被聘为《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的编委。

樊玉光,男,1964年1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届省教学名师。学校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带头人,兼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1979至1983年理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本科,1983年在省吕梁地区化肥厂任助理工程师。1987年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毕业,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一直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本科、化工过程机械和流体机械与工程硕士教学与科研工作。

担任公益性社会工作有:省化工学会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理事、秘书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纳米科技学会理事。《石油化工设备》编委。

讲授过《化工容器设计》、《化工设备设计》、《压力容器安全技木》、《化工设备制造工艺学》、《化工设备与机械》、《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腐蚀与防护》、《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设备基础》、《环境保护过程与管理》、《过程设备制造工艺》、《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13门本科课程,讲授《高等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技术》、《摩擦与磨损》、《热物理测试技术》等4门硕士生课程。

主编、参编了《过程设备基础》、《化工设备制造工艺学》、《石化装备密封技术》教材。主持的“化工容器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项目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持的“过程设备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与教学”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常减压塔顶系统露点控制防腐蚀装置”、“带消能器降液管的塔盘”、“金属管道线状电化学防腐蚀装置”。

发表科研论文72篇(E1收录7篇)。主要有:Study on magnetic field and free boundary of magnetic fluid seal(E1);用回归正交设计法建立磁极结构参数与磁性流体密封压差的经验公式(EI);热处理对化学镀N1—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EI);花-格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模型分析(EI);加氢装置空冷器管束变形分析及防止(EI)。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中石油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高强度管线钢屈强比对安全性影响研究”;教育厅“纳米磁性流体密封技术研究”、“在役油气管线的材质损伤与管道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等几率填料塔应用机理研究”“常顶系统腐蚀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长岭炼化总厂“高压泵出口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校基金“油气集输系统局部腐蚀穿孔的机理与防护”;炼油化工总厂“波纹管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油田“交互式分级参数化石油炼化静设备CAD技术”;炼油化工总厂“化工容器制造工艺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项目;江南石化设备厂“3D塔盘测试分析”;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腐蚀数据管理及预测系统”、“独山子石化腐蚀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等。钢管厂“X80高屈强比管线钢安全性分析与研究”“X80管线钢焊缝和热影响区安全性分析与研究”。西电开关电气“800kV GIS长母线管道机械强度计算及分析”、“550kV管道母线(GIL)支撑研制及计算”。

吴伟,男,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石油大学教务处长,校学术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石油学会会员。1984.07石油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06 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06 交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9.10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从事的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机械设计及理论等。1984年至今在石油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石油学院机械系副主任、院办副主任兼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亚太分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石油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等职。曾获高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石油大学优秀教师、石油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

公司“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获石油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其他厅局级奖励4项;省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

主持过的项目有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CNPC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另还主持和参与了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2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在研项目经费130余万元,曾在《石油学报》、《系统仿真学报》、《控制工程》等杂志上公开发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7篇被EI收录,参编教材4部。

振华,女,1962年11月出生,省资阳市人。工学硕士,教授。1982年8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理工大学计算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5年6月在石油大学机械系任教;1988年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任教授。

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了《材料力学》、《工程力学》、《高层建筑结构》、《复合材料力学》和《振动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了《材料力学》课程建设、《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法研究工作,《工程力学》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曾获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横向课题11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4篇。获省科学技术奖一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项,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项,石油大学科技进步奖三项。出版科研专著一部,教材一部。

2006年获”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获“石油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瑞萍,女,1964年9月出生,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6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弹药战斗部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8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年11月至今先后在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力学和机械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来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参编出版《工程力学》教材一部。主持和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科技风险创新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参加并完成多项石油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在国外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二十余篇。

曾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曾获省环保厅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石油大学“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窦益华,男,仪征市人,生于1964年6月,博士,教授。1984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石油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致力于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机械电子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手段,解决石油工程特别是试油、完井工程中的力学与安全问题,近十年来,主持相关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50余篇。

所研究的项目紧贴生产实际、紧跟国外发展动态,以安全试油、完井为目标进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设备研制和工程实践,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有稳定的生产需求——针对高温、高压、高产、高地应力、高井斜、高含砂、高酸性(含硫化氢、二氧化碳)、高井口压力、长裸眼、大跨距、高生产压差、低渗透、深井(统称高难度复杂井)试油、完井这一世界级难度的石油工程中出现的井筒漏失、套管挤毁、封隔器失封、管柱断脱、井口失控、油嘴与管汇刺漏、电缆断裂、施工失败等难题与事故,将地层、井筒、套管、井下工具、井下管柱、井口、地面管汇、油嘴、容器(分离器)作为一个(有流体流动的过程)系统,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电子学、石油工程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实验手段,基本搞清了替液、坐封、射孔、压裂、酸化、排液、开井、关井、压井等试油、完井过程中,地层、井筒、套管、井下工具、下井管柱及地面管汇与设备在流体密度、液面高度、压力、温度、产量变化的动态情况下的力学性能、材料性能与安全性能,为试油、完井设计及施工参数控制提供了依据与控制手段,避免了安全事故。

在解决高难度复杂井试油、完井油套管柱力学分析与系统安全问题的过程中,还结合项目需要创新研制了兼具钻杆、油管优点的“钻油管”,创新研制了试油井下管柱载荷测试器、井下管柱振动测试器、井下管柱工况监测仪、井下射孔压力与冲击测试器、液压管钳扭矩标定仪、试油完井设备窥检测仪,改进了裸眼中测封隔器胶筒等工具与设备,研制了三相分离器自动化计量系统。

自2000年开始,以井下工具力学分析、井下管柱力学分析、井下套管力学分析技术为基础,集成为“试油、完井井下工具及油套管柱力学分析”技术进行单井技术服务,为克拉2气田(最高单井日产460万方,折日产4000吨原油)、迪那2气田、大北2气田、塔深1井(井深8400米)、莫深1井、霍10井(泥浆密度高达2.65g/cm3)、龙岗1井、徐深2井、长深1井、歧深1井等我国陆上几乎所有高难度复杂井试油、完井提供了技术支持,按照该技术指导施工的井没有一口发生管柱事故。

臻,男,1963年6月出生,蒲城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87年9月在理工学院(原工学院)任教;1990年12月毕业于建筑科技大学(原冶金建筑学院)冶金系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6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6月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任石油大学教授、硕士导师。校级院(系)聘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石油装备的环境损伤、断裂与安全寿命评价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本科生《过程工程建设与管理》、《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设备基础》,研究生《现代工程材料》、《压力容器与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化工机械的可靠性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合作承担“《化工容器设计》课程与教改实践”项目,曾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完成了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篇。

军强,男,1964年3月出生,礼泉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4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4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7月在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5年7月-1987年8月在理工大学任教,1990年4月至今在石油大学任教,2006年12月评为教授。现为石油大学校级“工程力学”重要基础课程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振动理

论及应用,石油管柱力学等。

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参编的教材有《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三部,发表教学论文6篇,参加教改项目5项。主讲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基础》、《弹性力学》、《机械振动》、《工程结构抗震》、《高等固体力学》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2004年9月获石油大学第三届“教学质量奖”一等奖;2001年9月获石油学院2000/2001学年课堂教学优秀教师奖。

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程上两类典型演变随机响应问题的统一解法”、“含阻尼合金材料构件的机构系统动态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复杂条件下钻井技术基础研究”的子课题-旋转导向钻井理论及井下系统优化方案研究,863重点项目“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专项前瞻性项目“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十五”重大科技项目“井下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开发”,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项目“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工程样机研制”等科研项目。在国外各种公开发行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有8篇被EI摘录,有1篇被SCI摘录, 有1篇被ISTP收录。

战锋,男,1962年8月出生,乾县人。学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3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

1983年7月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至今,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及刀具、深孔加工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孔加工技术》、《模具设计》、《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复合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等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负责人,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带头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折线刃钻头”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及成果转化工作,其中“偏心径向刃及折线刃钻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利比亚国际工业博览会银牌奖,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石油学院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石油学院实验技术成果优秀奖,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石油大学优秀教师。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编写出版专著《孔加工技术》和《深孔加工技术》两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程学》1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海,男,1959年11月出生,人,工学学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工业学院精密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8月至1986年6月在国营仪器厂工作,1986年7月起在石油大学工作。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承担了“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深孔加工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电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等本科生课程以及研究生“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讲授。曾获学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实验技术成果优秀奖。科研上承担和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完成1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参与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重点项目的研究,取得国家专利5项。科研成果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专利奖银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编写“孔加工技术”及“深孔加工技术”两部专著,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

EI、ISTP收录8篇。

屈文涛,男,1970年10月出生,临邑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2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4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至今在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4月开始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原067基地)负责预先研究与国际交流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1997年9月调到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2003年12月被聘为工业设计专业副教授,专业带头人,2004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9年被聘为机械工程学科教授。长期从事石油矿场机械、流体机械及车辆人机工程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产品开发设计》、《人机工程学》、《现代设计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等10余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任务,是我校“产品开发设计”、“人机工程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完成了省高教教改项目“校企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螺杆式水力机械转子线型几何理论研究”等18项教改、科研项目,共计经费80余万元。其中“螺杆泵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开发应用研究”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定向井螺杆泵举升工艺和闭环控制技术”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撰写出版专著1部,主编出版教材2部。

兼任省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设计分会理事,学院教授,《石油钻探技术》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期刊机械工程领域审稿专家。

王江萍,女,1959年11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工业大学(原工业学院)精密机械制造及工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1984年9月至1986年2月在大学机械工程助教进修班学习;2004年1月至2004年7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做访问学者。1982年8月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长期从事工程测试技术、机械故障诊断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本科生《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英》、《机械故障诊断与分析》、《工程测试技术》(双语)和研究生的《智能传感器系统》和《机械故障诊断学》及《机械信号分析与处理》等6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指导研究生学习等工作。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纵向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气储层损害的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复杂钻井、完井过程中油气储层保护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和“钻井安全诊断及主动防系统网络控制技术平台构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油钻井过程安全预警与多源信息融合智能监控技术研究”,以及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基于信息融合的钻井过程事故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横向协作课题“五柱塞注水泵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深孔钻加工过程状态监测与质量分析”,及学校资助项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获省人事厅、石油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曾先后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近50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3篇被SCI收录,11篇被EI收录,4篇被ISTP收录;出版论著、译著及教材各1部。

兼任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及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委会西北分会常务理事。

王金刚,男,1960年4月出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3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开始在

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

长期从事流体机械及化工机械腐蚀密封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泵与压缩机》、《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流体密封技术》、《高等流体力学》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名牌专业负责人,并任化工机械系主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带头人。承担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石油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立体化学科建设》,《流体机械实验容与方法研究》,获得一、二等奖。2011年获得省优秀党员称号。承担公司“抗高温钻井工具用钢材H2S腐蚀机理研究”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共计经费500万元。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

兼任中国纳米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会员。

徐建宁,男,1963年生,平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设计与理论硕士专业带头人。1984年7月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4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University of Miami做访问学者一年,曾任石油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石油钻采机械设计和工作行为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石油钻井设备设计》、《石油采油设备设计》、《汽车理论》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的教学;

近十年来,主持省级、中石油、中海油等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研究,在先进采油装备设计及应用和机械采油工作行为分析方向所形成的科研成果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和创造了效益,还为学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制成功了国第一台井下驱动全金属双螺杆泵、“螺杆泵采油系统在定向井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8年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螺杆泵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开发应用研究"项目2010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定向井螺杆泵举升工艺和闭环控制技术"项目2010年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出版《螺杆泵采输技术》专著1部、教材1部、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兼任SP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高级会员。

闫文辉,男,1965年9月出生,户县人。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石油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7月~1996年8月,在省出口食品厂工作,曾任车间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负责该厂从日本引进的QL2612型全自动电阻焊制罐生产线技术。1999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石油学院工作至今,2001年12月和2006年12月分别获得副教授、教授技术职称。一直从事石油机械装备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日本式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模式识别理论》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主持校级教改项目3项,曾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并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863项目“油井监测微传感器及系统”2项;省部级“玻璃纤维油管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作业车车载全液压智能控制设备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试验研究”科研项目2项;主持“油田不压井作业装置研究”和“碳纤维连续抽油杆采油应用技术研究”科研项目2项;参加“螺杆泵扭矩轴力转速测试系统及其

软件的开发研制”、“有杆泵抽油井功图量液技术研究及其软件开发”、“自动垂直钻井系统研制”等其他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EI、ISTP收录5篇,参编教材及教辅资料3部。

光伟,男,1961年7月出生,人,教授。

1983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硕士;1983年7月至1987年8月在交通大学机械系工作;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赴德国FRANKFURT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1990年月6月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力学分析与计算,主要科研领域: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系统与结构的优化;虚拟样机仿真与设计,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和边界元分析;强度设计,机械系统的流体与热分析。承担《高等固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工程力学》、《钢结构》等10门课程的教学。省《工程力学》精品课负责人,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称号。

因“井下闭环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研究”,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因“复杂岩层地应力松弛及形成裂缝技术机理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因“多级强脉冲加载压裂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九五”、“十五”海洋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省教育厅基金项目,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油田、辽河油田等科研合作项目;主编《工程力学》和《理论力学》等专业书籍。

兼任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省力学学会理事,省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鲍泽富,男,1962年11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工业大学精密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和1987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1987年6月至1988年5月在组合机床研究所工作。1988年5月调到石油大学工作至今,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机械系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钻井过程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石油机械节能环保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机械系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工业设计方法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等四门研究生及本科课程教学,是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学校教改项目“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建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工程制图”。主编出版教材两部:《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习题集》。主持并完成的“工程制图试题库”建设项目。建成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

主持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钻井安全诊断及主动防系统网络控制技术平台构建”一项,通过验收;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公关项目“液动冲击器开发研制”,已通过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技术鉴定。主要参加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油钻井过程安全预警与多源信息融合智能监控技术研究”和省教育厅专向科研基金项目“基于信息融合的钻井工程事故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承担完成与厂矿企业合作横向项目30余项,其部分已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推广,得到石油机械企业的广泛应用。其中“100立方套装水箱”产品为国首创设计。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3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篇、教学改革论文3篇。被EI收4篇,被ISTP收录3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

兼任中国国家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

周三平,男,1966年出生,吉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工机械系副主任。

198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机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中国石油大学()石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同年分到石油大学任教。2002年入选石油大学第三批重点培养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从事化工机械与设备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生讲授过《过程设备设计》、《数值传热学》、《化工原理》等7门课程,指导硕士生10多名。长期从事石油石化工业中的传质传热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消除填料“放大效应”、分配器集成化、塔盘传质立体化等三个方面特色突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30余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二项,国家“863”项目一项。完成了20余个工程项目塔器的改造和设计工作。在过程工程学报、化学工程、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等国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EI检索收录8篇,获得发明专利六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出版《过程设备基础》、《石化装备流体密封技术》、《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等专著、译著3部。

朱小平,男,1953年3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钻井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开始在西南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工作,1987年月7月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

长期从事石油矿场机械设备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采油机械》、《机械设计学》、《机构有限元分析及软件》、《机械控制工程》、《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与制造》等10门课程的教学。主持承担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先后承担并完场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现中国石油)和其他石油企业科研项目数十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共3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出版著作3部,参与编写教材一部。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2017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代码080301 院(部、系) 名称电子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Measuring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专业代码:08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石油及相关领域从事测控仪器装备设计开发、制造、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具备: 1、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测量、分析、控制和解决石油及相关领域测控工程问题的能力,完成测控仪器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技术服务; 2、良好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道德; 3、在职场中能以个人、成员或领导的角色,恪尽职守、交流合作或协调组织,有效发挥自身和团队作用; 4、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职业或行业发展需求。 二、毕业要求 以下毕业要求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均指石油及相关测控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 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子系统),并能够在系统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石油测控及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能够考虑和评价石油项目对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石油及其相关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调研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调 研 报 告 班级: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广告学1003班姓名:吴昌俊 学号:2 日期:2012—4—3 调研方式:书籍、网络信息收集及实地考察

调研对象简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精髓,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落成开放,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文物370000件,上至古人类下至1840年社会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大100万年。作为中国十三代王朝的建都之地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是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属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博物馆展示主题及分析:馆内展示从上至古人类初级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皆在表达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展示一种文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向人们展示一种智慧的结晶及古现代的一种完美结合,是一个提升自我修养内涵及放松心情和旅游度假的必去之地。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人们紧跟时代步伐,人们忙碌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为了站在时代的前沿而一直努力着。在这个急促的社会中人们不免会遗忘历史与发展的路程,为了能让人们更好的记住历史感受文化内涵,特此建成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以供人们欣赏,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延成中国古代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同时作为上班一族的人来说,更是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在一周的忙碌之后终于有一个放松心情的理想境地。每一个外省来游的人及外国友人来到西安,那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他们的必游之地。通过这里可以使他们更好刚深入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面试英语英文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自我介绍 Name:William Shakespeare Graduated University:××××××××××× Major:English Literature Admission Time:20XX-09-01—20XX-06-30 Telephone:+86×××××××(MP) E-mail:520521××××@https://www.doczj.com/doc/1f9664426.html, (后附范文5篇及10类常见问题解答,总有一个适合你!)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范文一(英文) (3) 范文一(中文) (4) 范文二(英文) (5) 范文二(中文) (6) 范文三(英文) (7) 范文三(中文) (9) 范文四(英文) (10) 范文四(中文) (11) 范文五(英文) (12) 范文五(中文) (16) 十类常见问题解答 (17) (一)"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 (18) (二)"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 (19) (三)"What is your greatest strength ?" (19) (四)"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20) (五)"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progress to date?" (21) (六)行为面试问题 (21) (七)压力面试问题 (22) (八)案例面试问题 (22) (九)非常规问题 (23) (十)其他常见的英语面试问题 (24)

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调研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调 研 报 告 班级: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广告学1003班姓名:吴昌俊 学号:20XX020XX319 日期:20XX—4—3 调研方式:书籍、网络信息收集及实地考察 调研对象简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精髓,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落成开放,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文物370000件,上至古人

类下至1840年社会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大100万年。作 为中国十三代王朝的建都之地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 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是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属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博物馆展示主题及分析:馆内展示从上至古人类初级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 皆在表达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展示一种文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向人们展示一种智慧的结晶及古现代的一种完美结合,是一个提升自我修养内涵及放松心情和旅游度假的必去之地。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人们紧跟时代步伐,人们忙碌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为了站在时代的前沿而一直努力着。在这个急促的社会中人们不免会遗忘历史与发展的路程,为了能让人们更好的记住历史感受文化内涵,特此建成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以供人们欣赏,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延成中国古代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同时作为上班一族的人来说,更是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在一周的忙碌之后终于有一个放松心情的理想境地。每一个外省来游的人及外国友人来到西安,那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他们的必游之地。通过这里可以使他们更好刚深入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建筑设计说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55600平方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频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学生姓名:周虹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803 指导教师:汪跃龙 完成时间:2012年3 月10 日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应加热的基础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即交变的电流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其主要应用有:有色金属的冶炼,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锻造、挤压、轧制等型材生产的透热,焊管生产的焊缝;各种机械零件的淬火,以及淬火后的回火、退火和正火等热处理的加热;罐头以及其他包装的封口;电子管真空除气的加热。 由此可见,感应加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最大的特点是将工件直接加热,优点是工人劳动条件好、工件加热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加热过程中不会混入金属杂质及金属损耗小、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在线生产、生产效率高等。感应加热属非接触加热方式,能提供高的功率密度,在加热温度和深度上有高度灵活的选择性,能在各种载气中工作(空气、保护气、真空),损耗极低,不产生任何物理污染,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绿色环保型加热工艺之一。因此对感应加热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研究其加热过程中各变量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感应加热炉有工频、中频和高频之分,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中频感应加热炉。感应电源按频率范围可分为以下等级:500Hz以下为低频,1—10KHz为中频,20KHz以上为超音频和高频。中频感应加热炉一般采用的频率范围为0.5—8KHz。 那么中频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系统根据设定的加热温度、生产的线速度等参数,把加热材料所需的热能换算成电能,根据所需的电功率设定整流电压,然后由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控制晶闸管完成直流电压的调节。逆变器为自激系统,不可调。这样系统就把电能转变成热能,使材料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对中频感应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建立其电源电压、电流、电涡流、发热量、温升的电学及热力学方程。感应加热系统的数学建模研究的有电涡流与发热量之间的关系,因被加热材料的形状、种类和温度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阻抗,则其电涡流与发热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一样。除此之外研究的还有发热量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影响它们关系的因素有加热停留时间,入口温度和环境温度。只要弄清楚了这些关系就能更清楚的了解电源电压、电流频率与温升之间的关系,清楚影响温度调节的各个因素,从而更好地对温度进行控制。 通过对其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我们就可以更精确的对温度进行控制,从而得到频率与温升的最佳方程,使电能得到最高效的利用,从而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所需要的最准确的温度,减少工件的废品率,并提高生产效率。 2.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1 国内外研究历史 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发明了第一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 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有芯炉,从此感应加热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 20世纪电力电子器件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

那件事让我很欣慰

那件事让我如此欣慰 程家集学区中心学校孔德强 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从江苏打来的长途电话,“是孔老师吗?”“是我,你是哪一位?”“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是你的学生李艳,这几年我托人找你的电话号码没有找到,今年春节我回老家问了李文才找到你的号码,我好想你,孔老师记不记得我了?”“还有点印象,是和李飞一届的吧?”“是的,那时你对我们真好,有一次食堂没有做饭,你让我们到你家吃师母包的笼包子,到现在我还记得呢。孔老师以后有时间我们会去看你的-----再见!”电话挂了,说着讲着应有好几年了,李艳不提我还真有点淡忘了。 那是2005年的事了,我带初一(一)班的班主任,每天上晚自习到八点二十,近处的学生都回家,远处的学生寄宿在学校的寝室里。我班远处的学生有十多个,有一天食堂的老板宋凤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做饭,学生有饭票也吃不上饭。得知这件事后,我就跑回家跟爱人讲了这事,开始爱人还有点迟疑,(三人之家的饭锅咋招待这些孩子,我心里也明白。)但她毕竟是一位贤惠的人,欣然答应了。爱人说:“今天我剁了一盆肉馅,准备包笼包子吃,那我再多和些面,等一会你叫他们都过来。”包子蒸好了,我赶紧来到教室找到住校的十多个孩子,叫他们去我家吃点,不能饿着。开始学生可能感觉不好意思,坐在座位上没有动。当时我以班主任的身份命令他们站起,必须跟我走,学生不敢不听,十多个学生每人吃几个,喝点茶,饿不着,老师心里好受些。大冷的天,吃不着饭老师心里怎能好受?作为教师不是

光教会孩子知识,还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教会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优良传统,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能看到平时老师怎么做的,他们也会学着去做。记得有一次下大雨,路较滑,我班谭克虎腿有点残疾,走路不太方便,我刚跑到教室讲起这件事,就有好多学生争着要护送谭克虎回到所住的地方。还有一次,班级座位已排好,从县城转回来一位学生,当时后面还有座位,他就坐在了后边,课后这位学生找到了我说他眼睛有点近视坐在后面看不清。上课时我把张哲(这位新生)眼睛近视的情况还没讲完,坐在的二排的杨鹏站了起来说:“让他坐在我这吧。”说着收拾好书包去了张哲的位置。课后我找到了杨鹏,他说:“坐在哪都一样。”多懂事的孩子呀! 爱的力量是相互的。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那一届学生还不错,李飞考上了安徽大学,孙朋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学,王朝贵现在在蒙城及利辛搞电缆线安装等。李艳在电话还讲了不少其他同学的情况,就连她自己现在开了个手机店生意也不错。学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这不就是老师所希望的吗?

西安石油大学就业分析

油气储运专业就业形势 综合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反馈的信息,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简单说说吧, 不对的,不认可的,希望大家提出来。 一 目前各个石油大学( 华东,北京,西南)预计的就业形势都是不甚理想,他们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讲解的很透彻,也比较直观。大的形势从2008年开始中石油的3年裁员计划2009,2010,2011这三年裁员8万,也就是直接影响到06 07 08三个年级,至于09级应该还会受到影响。其中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减少招 聘来实现裁员。 引自中石油内部“未来销售公司要精简人员,届时地区公司撤消。省公司下设立片区(8-15站一个片区),片区设2名领导(副科级,要会开车),省公司机关不超过50人的编制。加油站方面,一旦加油站管理系统铺开使用,计量员只能转岗,核算员由其他岗位兼任。,由中石油集团控股的北京某销售公司,旗下管理1个油库13个加油站,机关工作人员就有80多人,每人年薪都在5万元以上。而在广州中石油与BP的合资公司,这13个加油站最多设1个片区经理、1个副经理,年薪5万-8万元。”---加油站的裁员计划,首先受到冲击的专业就是油气储运,储运是销售的大头,我们学院储运每年有接近15%的同学面向销售系统,占了石油系统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多。 从09年的就业情况就反应出来,去年和06级的同学聊,储运从双选开始好像就不太理想,我统计了一下去年我们学校储运去三大石油的大概是60%多,西南石油应该有80%,近4年的数字我们学校储运从07年开始,每年以7%的水准下滑,石油工程也出现下滑约每年4%,趋势相比于储运比较缓慢,但也很明显,东部油田辽河,华北,吉林在产量不能上升的基础上,已解决子弟为优先主导。西部油田和我 们学校的合作有限。 虽然很多学校储运都说自己不太好,对比西南石油和中国石油华东和北京,我觉得他们三个学校还是比较理想的,还有貌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北京的储运每个年级保研,考研的人也不少,他们每年毕业生要比我们少,华东今年可能不到200人,而我们学校接近300,这一点学校应该反思。 我们学校储运面向的单位比较窄,一些运营公司在我们学校基本不投放指标或者很少(ps西气东输,北油调控,中亚管道,川气东送,东南亚管道不投放。3个lng项目部,西部管道和管道公司,工程建设集团,管道局给的也很少,目前管道局应该是只解决子弟了。新上马的大炼化项目也很少管道公司今年有山东地区和兰郑长的投产,可能今年会有一些指标。(ps去年的就业情况我们不少储运的学生去了石化企业,就是某某化工公司,但是储运去化工厂的发展潜力是有限的,甚至是比较局限,但是去炼化版快的也占了我们去三大石油人数的四分之一,我们学校总不能一个石化公司要一,两个储运的,这样把就业解决了,不过对于储运的学生去化工厂长远发展肯定是不如过控和化工),这方面还是需要,学校去努力做工作,10个往年不来的单位,如果都能投放2个指标,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记得04年家兄进中国石油大学时,据传说是用人单位进宿舍找学生,一个学生能有好几个选择,有的还可以带上女朋友,但是慢慢的形势就变了,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对应了那句话“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现在研究生似乎也不能签一个带一个了。这种变化每年都体现的非常明显。 中石油目前处于缩减招聘出三进一,也就是离开三个人,进去一个人。中石化基本持平,中海油本科需求较少(后面会有西南石油的反馈信息)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可能本科想去海油的难度加大,中石油东部油田招聘数量有限,而西南油气田,塔里木,克拉玛依与我们学校的合作关系并不深入,克拉玛依的子弟不少。这方面比之西南石油大学差距明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西部几个油田在我们学校和西南石油大学招聘数量的对比数据。同时也请想去海油的同学再认真了解一下本科是属于中海油某某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1988年4月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勇,男,1961年1月出生,人。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1年11月任机械系机械研究室主任;1993年3月任石油学院院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4月任石油学院科研处长;1997年3月任机械系主任;2000年任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任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机械原理》、《机械信号测试技术》、《矿场机械》、《有限元理论》、《机械工程前沿技术》《人工举升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模式识别理论》、《测试与传感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机械振动理论》等10余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担任近40名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曾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现任中省共建“石油装备智能化与工况监测”实验室主任、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石油大学)负责人、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与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兼任“石油机械研究所”所长、“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石油钻采管柱与井下工具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等科技项目40余项,共计经费超过800万元,目前承担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近20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 兼任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被聘为《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的编委。

西安石油大学文件

西安石油大学文件 西石大〔2004〕114号 西安石油大学关于做好 2004年新生入学工作的安排意见 各院、系、部、办、处、馆、中心,工会,团委,后勤服务集团:今年我校入学新生近3200人,迎新工作任务很重。安全、顺利地迎接新生入校学习、生活,是对各部门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验。搞好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良好校风和学风,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做好工作。为确保今年迎新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学校决定成立新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组长:屈展

副组长:王建利 成员:王长才曹庆年高惠临武世铎刘予东肖文俊李方尤坤生李广富夏伟 汉泽西覃彪雷东生张木吴伟 康印安苟金虎侯琦肖忠祥邹红育 袁玎蔡建文贾振安朱银全郭岗彦 张荣军 新生入学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并设立协调办公室,负责整个迎新组织督促检查工作。同时设立接待组、入学教育组、宣传组、咨询组、场地准备组和安全保卫组等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有关工作。 1、协调办公室 组长:王长才 成员:刘予东武世铎曹庆年张华强夏伟 2、接待组 组长:张华强 副组长:何铖 成员:雷东生鱼孝民种恒利高建磊王正民各院系派2—3人参加 3、军训及入学教育组 组长:刘予东 副组长:夏伟雷西合 成员:廖敏徐学利李富荣

4、宣传组 组长:武世铎 副组长:覃彪 成员:刘谋芳阮秀琴李国武贾莉娜 5、咨询组 组长:刘予东 副组长:王宏卫闫大维 成员: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 6、场地准备组 组长:尤坤生 副组长:肖文俊李方李广富 7、安全保卫组 组长:夏伟 副组长:楚海泉 成员:由保卫处自定 二、工作任务与分工 1、接待组负责新生接站和安排住宿工作。9月6日、7日在火车站广场设立接待站(9月5日14:00前到位,7日20:00撤离)。接待组要组织好车辆,保证新生及家长安全、顺利抵达学校。 迎新期间,各单位联合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南区综合楼北面广场),统一办理新生注册、收取学杂费等入学手续。各单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张贴有关通知。新生体检在校医院进行,时间为9月5日—8日,

油库设计与管理(西安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

1.油库的业务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1)生产基地用于集积和中转油料(2)供销部门用于平衡消费流通领域(3)企业部门用于保证生产(4)国家储备部门用于战略储备 。a)油库根据什么来划分等级?如何划分?划分的依据:油库的总容量。石油库等级划分:一级:总容量≥50000 二级:10000≤总容量<50000 三级:2500≤总容量<10000 四级:500≤总容量<2500。2.油库的总容量是如何规定的?总容量系指石油库的公称容量和桶装油品设计存放容量之总和,不包括零位罐.高架罐.放空罐以及石油库自用油品储罐的容量. 3.简述油库容量的确定在油库设计中的作用油库容量在生产上主要起调节作用,保证向市场和生产部门稳定的供应油品.库容的确定必须做到集中来油是能及时把油品卸入库内储存,在两次来油的间歇中,有足够的油品供应市场,因此确定市场的供销情况和运输情况是确定库容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确定油库容量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还可以加快建设速度,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库容过大或过小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库容过大,会是占地建设费用增加,造成较高的储油损耗和增加储油成本;库容过小,会妨碍正常业务开展,影响油品供应,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油罐名义容量.储存容量和作业容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1)名义容量:又称为理论容量,是按油罐的整个搞的计算而得到的容量,在设计油罐是以这个尺寸计算容量,选择油罐的高度H和直径D.(2)储存容量(实际容量):油罐储油时为了安全而实际能够储存油料的容量,称

为储存容量。它等于名义容量减去不能装有的容量A和加热设备占去的容量。(3)作业容量:油罐作业时实际能够发出油料的容量,称为作业容量。油罐出油管下部的油料,发油时不能发出而成为油罐的“死藏”,因此出油管下部B的容量不是作业容量。 5.油罐经济尺寸的选取方法是什么?我国目前现行标准如何选取油罐的尺寸?油罐经济尺寸的选取有两种方法:(1)按油罐耗钢量最小来选取油罐尺寸;(2)按总投资最小,即油罐建设和占地费用等的投资最小来选取油罐尺寸。我国现行标准油罐尺寸的选取是以油罐耗钢量最少为前提,并考虑我国钢材规格进行组合选取油罐尺寸。 6.汽车装卸油系统中的中继罐的作用是什么?中继罐的型式有哪些?设计中继罐的要求有哪些?中继罐又称灌装罐按其形状可以分为立式钢油罐及卧式钢油罐。对汽车油罐车装油活灌桶多采用卧式钢油罐;按其安装位置又分为高架罐、地面罐和地下罐三种型式。高架卧式钢油罐主要是满足油品灌装作业的需要,而不作为油品储存用,故对其容量和数量应确定得当,容量不应过大。容量大了不但占地面积大,基本建设费用增加,而且也不安全。容量小了,向高架罐送油次数多,操作频繁,亦不合理。考虑到小型油库电源可靠性差的实际情况,因而规定每种油品高架罐的总容量,一、二级油库不应大于日灌装量的一半,三、四级油库不应大于日灌装量。每种油品的高架罐,不宜多于两座。这是因为考虑到便于清洗、检修或适当控制单罐容量等因素。 7.简述放空管路的作用?输完油后将输油管中残存油料排入放空罐

大学专业介绍:石油类专业

大学专业介绍:石油类专业 大学专业介绍:石油类专业 目前与石油矿物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石油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从这些 专业的名称不难看出,它们涉及了矿物资源的查找、评价、开采、 运输几个阶段。 其中,地质工程、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是石油院校开设较多的主干专业。这里我们着 重说一下石油工程专业。 石油工程是对石油资源进行开发、使用、研究的一种系列工程,主要针对油气田的工程建设,如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 程等。主要就是研究怎么开采石油,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最经济地 开采出更多的石油,这是整个石油工业流程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环。油田的开采往往也伴随着天然气田的'开发,所以很多院校的石油工 程专业主要面向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 石油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可从事石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专业 上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钻井与完井工程等基础理论和与 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接受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 行油气田开发所需的钻井、采油、油藏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以及一定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主要专业 主要专业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英语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 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应用化

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工商管理类 我国开设石油工程专业的院校并不多,主要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东北石油学院(原大庆石 油学院并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并入)等。这些学校中,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为"211"院校,其他院校也都是各省重 点发展的高校,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 安石油大学的石油工程均为重点专业。 石油类专业中最好的当然要数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学院(和 原大庆石油学院合并)也是一所业内有名的学校。而与勘探有关的专 业一般在地质类大学都有开设,中国地质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勘探技 术与工程在全国都是非常不错的。 报考石油类院校:专业第一、学校次之 毕业生就业时,石油单位最注重所学专业,毕业学校次之。所以若选择了石油行业,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根据高考分数,首先保证 所选专业能够录取的基础上,再选择学校。石油院校一般本科主干 专业有以下四个方向: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油 气储运工程。也就是说,宁可报考二类本科院校中的主干石油工程 专业,也不报考一类本科石油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 石油行业就业形势好,并不是说石油大学里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高,只有石油主干专业就业率高,其它辅助专业,例如计算机、经 济管理类、文学类就业形势也不理想,因为石油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一般只在石油院校招聘主干专业毕业生,通用专业的可考虑其它重 点院校。 就业方向 当谈到石油行业的前景时,中海石油天津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张先生这样说道:"有人说石油行业是夕阳产业,其实不然。我国是石油 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作为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业概论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P1 )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8.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采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 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 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P4 3.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 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 4. 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 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 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王进喜 5. 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 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 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7. 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 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体原因。 固体燃料----- 多元化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高中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高中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高中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是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中文0501班的一名学生,现在我院担任学生会副主席一职。199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自从加入了这个青年先锋组织,就深知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为了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青团员,在学海中我不断奋斗,争取名列前茅;生活自立自强,尊重他人, 乐于助人。共青团员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为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些从入团就开始学习的知识,通过生活的实践,才渐渐领会,知道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高中时,作为团员中的积极分子,我参加了学校的党课培训,并连续两年参加学校的团员代表学生代表大会。从中对共青团和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真切感受到作为代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神圣。

进入西安石油大学,我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我院的党课培训,顺利结业,现在是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在这两年来学习过程中,我培养了自己的政治情操,对于共产党和共青团有了更深的感情。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能加入共产党是一个优秀团员应具备的奋斗目标。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树立团员意识,以政治意识为核心;以组织意识为基础;以模范意识为关键,严格规范自己。 作为团员代表和学生干部,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力量又很微薄。所以我总是加入集体的行业和大家相互学习,共奋进,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生活中的小事,小到拣起掉在地上的垃圾,在饭堂自觉维护秩序,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树立好榜样,发挥团员的带头作用。当然,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成为优秀者,才能更好的带动大家。 两年来,也取得一些小的成绩,曾获校级奖学金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两次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中级团学干部培训优秀团员,校艺术节礼仪形象大赛优秀奖;校田径运动会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三个,第六名两个。作为主管文艺的副主席,我和我的伙伴们为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做了很多工作,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成了我宝贵的财富,使我成长。 现阶段,我校面临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省

2014年拟晋升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简介-西安石油大学

2014年拟晋升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简介 教授(3人) 王瑞飞,石油工程学院教师,男,1977 年1 月生,博士研究生,2000 年参加工作,2008 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60.76 学时,学生评教均在90 分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 篇,其中核心期刊一类17 篇,EI 收录6 篇,CSCI16 篇。主编专著1 部,45 万字。主持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2 项,到款经费7 万,在研纵向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到款24 万元)。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 项,其中2 项项目经费在50 万以上。获科技成果奖4 项。 张君涛,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男,1971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1994年参加工作,2006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92学时,学生评教平均在90分以上。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承担20万字。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级教改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CSCI 5篇。参加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厅局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到款经费6万;主持在研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项,其中1项项目经费在50万以上,主持在研横向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获其它各类奖6项。

贾惠芹,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女,1972年7月生,博士研究生,2003年参加工作,2006年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09年转评副教授。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95学时,学生评教均在85分以上。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教育厅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厅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主编教材1部,承担32万字,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在研省级精品课程1项,指导本科生参加IT杯电子大赛获二等奖,指导研究生参加陕西省电子大赛获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篇,EI收录9篇,CSCI4篇。主要参加和主持的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5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2项,主持完成厅局级项目2项,在研纵向项目6项。获知识产权14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或申请人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4项、软件著作权5项。 副教授(24人) 袁士宝,石油工程学院教师,男,1977年4月生,博士,2010年参加工作,2010年取得讲师任职资格。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270学时,学生评教均在94.5分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9篇科技论文(CSCD收录2篇,核心二类5篇,EI4篇),参与完成论著一部(完成10万字)。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完成厅局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到款经费2万,参与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项,其中2项项目经费在30万以上,在研横向项目5项,主持项目实到经费200余万元。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业概论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业概论 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地质、勘探章节)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P1) 2.天然气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P1) 3.石油的凝固点 答:原油在温度降低到某点时,由于油中溶解的蜡结晶析出,原油粘度增大,失去了流动能力,这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或凝点。(P2)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P4) 5.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6.岩浆岩 答: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P21) 7.变质岩 答: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变质而形成的新岩石。(P21)8.沉积岩 答:沉积岩就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P21) 9.生、储、盖组合 答:是指生油岩(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在空间上的搭配形式。(P34) 10.有效圈闭 答:在油气运移前形成、并处在油气运移通道上的圈闭,叫油气的有效圈闭。(P37)11.石油勘探 答: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集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P41) 12.地质储量 答:是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的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并被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0.101兆帕)下的数量。(P43)13.探明储量 答: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估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P43) 14.控制储量 答: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P43) 15.预测储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点/硕士点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 博士点: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 河南大学 湖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政治学院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新疆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党校 硕士点: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北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党校 渤海大学 长安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师范学院长春税务学院 长江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大理学院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复旦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广东法商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申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是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中文0501班的一名学生,现在我院担任学生会副主席一职。199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自从加入了这个青年先锋组织,就深知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为了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青团员,在学海中我不断奋斗,争取名列前茅;生活自立自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共青团员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为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些从入团就开始学习的知识,通过生活的实践,才渐渐领会,知道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高中时,作为团员中的积极分子,我参加了学校的党课培训,并连续两年参加学校的“团员代表学生代表大会”。从中对共青团和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真切

感受到作为代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神圣。 进入西安石油大学,我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我院的党课培训,顺利结业,现在是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在这两年来学习过程中,我培养了自己的政治情操,对于共产党和共青团有了更深的感情。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能加入共产党是一个优秀团员应具备的奋斗目标。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树立团员意识,以政治意识为核心;以组织意识为基础;以模范意识为关键,严格规范自己。 作为团员代表和学生干部,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力量又很微薄。所以我总是加入集体的行业和大家相互学习,共奋进,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生活中的小事,小到拣起掉在地上的垃圾,在饭堂自觉维护秩序,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树立好榜样,发挥团员的带头作用。当然,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成为优秀者,才能更好的带动大家。 两年来,也取得一些小的成绩,曾获校级奖学金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两次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中级团学干部培训“优秀团员”,校艺术节礼仪形象大赛优秀奖;校田径运动会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三个,第六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