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52理论学时:52课内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本课程以《学前儿童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学前儿童教师资格证鉴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安排表

二、课程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热爱学前儿童,热爱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模拟教学、微格实验教学、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应注意: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结构特点。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的形式

笔试+案例分析答辩

2.考核评价表

考核评价表

1.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2.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主教材及参考书:

1.主教材:

张永红,刘本剑,李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4.

2.参考书: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陈帼眉.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姬建锋,贾玉霞.学前心理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池瑾.学前儿童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李红.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刘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丁祖荫.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1]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2]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五、编制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教心教研室彭金老师编制

2.执笔人:彭金

3.审核人:李研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学前心理学内容

二、名词解释: l )学前儿童心理学 : 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观察法 :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 解学前儿童 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 动中的表现 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3)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 (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 4 ).测验法 :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 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5)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 儿童心理的表现。 6)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 :(l)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 观现实的反映 ;(3)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l. 年龄特征 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2. 儿童年龄特征 指儿童所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 3.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 是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 情况 ,称儿童心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指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 各种表现 ,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6.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 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 速的时期。 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8.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 ,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 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 ,同时又不断变化 ,因人而异。 9. 手眼协调动作: 手眼协调动作 ,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 ,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 动协调一致 ,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 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肢的动作逐渐分开 于它的发展。 l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 积极的、能动的状态 ,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定向性注意 :由婴儿与生俱来的生 理反应 ,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 ,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 位日益缩小 ,但不消失。 3.选择性注意 :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 ,而在同样情况下 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4. 无意注意 :指没有 ,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 ,并根据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 ,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 ,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 ,坐爬动作有利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学校: 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 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成熟期:0—18岁 学前时期:0—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发展规律,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率。

最新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她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成熟论”的提出者就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就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与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就是(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就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与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就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与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与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就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就是(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瞧,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主动,自己)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被动,无关刺激引起) 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 A、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起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原始情绪反应 17、学前儿童心理学 18、选择性注意 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1510001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学制:三年 教学时数:54 学分:2 (以下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小标题为宋体五号加粗,内容为宋体五号,表头为宋体五号加粗) 1.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学前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开拓学生的学前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年龄阶段又具有哪些特点。为培养适应学前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学前专业人才服务。 2.课程定位 本课程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学前卫生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 3.课程设计 3.1设计理念 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 4.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4.1 工作任务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学前心理学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2 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仅要“知道”、“了解”“懂得”、“熟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幼儿园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明确了解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以融合。 4.2.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探查的能力;对儿童感知觉发展规律了解的能力。 4.2.2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前专业理论素质。 5.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

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组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学前儿童理智感已有明显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幼儿很喜欢做游戏 B. 幼儿很喜欢提问题 C. 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D. 幼儿不愉快的情绪表现明显下降 B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 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 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C 3.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D 4.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 对成就的向往 B. 追求成功的倾向 C. 树立目标 D. 对目标的向往 B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 老师语言的描述 C. 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 丰富的游戏内容 C 6.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观性

B. 行动性 C. 具体形象性 D. 抽象逻辑性 C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 A. 想象 B. 判断 C. 直觉 D. 下定义 A 8.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 反复练习 B. 回避说出某些词 C. 放慢说话的速度 D. 解除紧张 D 9.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 不同的生理原**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B. 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 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 C 10.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C 1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12.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 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 分)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 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 就 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 题,每题2 分,共10分) D )。 A.0-1 岁 B.0-3 岁 C.0-5 岁 D.0-6 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 想象 B. 记忆 C. 知觉 D. 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C )。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D )。

A. 陈鹤琴 B. 布鲁纳 C. 皮亚杰 D. 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A )。 A. 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C .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 题,每题10 分,共50分)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学时数:36 理论环节学时数:27 实践环节学时数:9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使学生掌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情感。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 教学内容

1. 幼儿行为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2. 幼儿行为观察的类型与操作 第二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幼儿行为指导教学内容 1. 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2. 掌握基于行为主义的幼儿行为改变技术 第三章精神分析与幼儿行为指导 教学内容 1. 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思想 2. 掌握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用 3. 理解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4. 掌握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用 5. 理解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6. 掌握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 用 第四章人本主义与幼儿行为指导 教学内容 1. 理解马期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 掌握马期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3. 理解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 4. 掌握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四、实践教学内容 不同取向心理学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 1.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攻击性行为 2.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退缩行为 3.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焦虑情绪 4.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告状行为 5.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嫉妒行为

学前心理学内容试卷7套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52理论学时:52课内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本课程以《学前儿童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学前儿童教师资格证鉴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安排表

二、课程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热爱学前儿童,热爱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前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篇一: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 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 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d )。 a.0-1岁 b.0-3岁 c.0-5岁 d.0-6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 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想象 b.记忆 c.知觉 d.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c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 学家是( d )。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 a )。 a.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 c.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 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案例 兰兰今年三岁多点儿,活泼可爱,特喜欢画画、拼图。每次画画总 是拿起笔来就画,偶尔画出一种图形,就高兴地说:“哈,小鸟,瞧,我画了只小鸟!”画出来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拼图也是这样。爸爸 见此很不满意。每当兰兰要画画了,他总是要求兰兰说:“你告诉爸爸,你想画什么,想好了再画画!”兰兰不听,还是拿起笔来就画。 兰兰爸爸非常生气,经常批评兰兰“做事之前不动脑筋!”。 请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行为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请对此 趋势以及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作简要说明。 2.兰兰爸爸的要求和批评是否合理?请就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像 兰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些建议或对策。 1、答:说明了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 的趋势。 兰兰现在的思维处于直觉行思维,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不 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兰兰画画时是画出来像什么就说是 什么,不是先想好了再画出来通常没有目的性。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D )。 A.0-1岁 B.0-3岁 C.0-5岁 D.0-6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想象 B.记忆 C.知觉 D.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C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 D )。 A.陈鹤琴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 A )。 A.工具性攻击行为 B.敌意性攻击行为 C.言语性攻击行为 D.生理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 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不断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5.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