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一、检测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二、方法学原理

H50采用基于离子交换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原理,测量血红蛋白色谱图,计算相关参数。基于高效离子交换的液相色谱检测原理,测量时先将含有各种血红蛋白的血液样本载入层析柱,在选定的低离子强度缓冲液及pH条件下,血液样本中的HbA1c几乎不带正电荷,首先被洗脱;血液样本中的HbA0带正电荷,用高离子强度的洗脱液最后洗脱出来,得到相应的血红蛋白层析谱,然后算出HbA1c峰值和总Hb的比值。

三、试剂品牌、包装规格、内含物

3.1试剂品牌:迈瑞

3.2试剂成分和规格

3.2.1:离子交换层析柱:规格:1*1

3.2.2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磷酸缓冲液规格:2L*3

3.2.3糖化血红蛋白洗脱液A:琥珀酸缓冲液规格:900ml*4

3.2.4糖化血红蛋白洗脱液B:磷酸缓冲液规格100ml*2

3.3储存温度:2℃—30℃

3.4开瓶有效期:100day。

四、仪器品牌、型号

品牌型号:迈瑞H-50

五、操作程序

5.1开机程序

5.1.1按主机上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5.1.2仪器自动执行一项自检操作,包括系统检查、关机检查和机械初始化。整个过程

约持续15分钟;

5.1.3系统自检完成后,弹出登录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

陆”;

5.1.4“液路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主界面,进行样本分析;

5.2质控程序

5.2.1容器类型

1.使用离心管或微量杯,分别使用各自的适配器,放入质控品试管架,试管架上部有CRL标贴。

2.仪器会自动识别试管架,采用预稀释模式测量。

5.2.2质控品样本液的制备

5.2.2.1厂家质控

1.对于新开瓶质控品,首先将其自2~8℃冰箱中取出;

2.轻敲瓶盖,确保冻干样品全部散落在瓶底,小心地打开瓶盖和橡皮塞,使瓶盖朝上,当心瓶盖上黏附的冰冻粉末被风吹下造成内容物的损失;

3.获取2mL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缓慢注入两个水平的质控品瓶中,仔细盖上橡皮塞后,轻缓翻转小瓶10秒进行混匀,然后避光放置约2-3分钟(期间轻缓翻转小瓶,确保内容物完全溶解,翻转过程避免产生泡沫);

4.待其完全复溶后混匀,可用移液器分别取两个水平的质控品各200ul置于两个预稀释样本杯或1.5ml EP管中(剩余的质控品可置于2~8℃低温下保存14天,使用前从低温环境下取出即可直接使用),每一瓶质控品开瓶后均需在瓶身上记录开瓶日期,

5.每一批质控品开瓶后第一次使用时均需在仪器上录入质控品试剂的参考值、批号和有效期:点击“质控”菜单→“设定”→选择新的文件号→点击“编辑”→选择质控水平、参考值类型,偏差限格式,输入批号、有效期、参考值和偏差限,每个水平质控建立一个相对应的文件夹并勾选“在用”列,仪器后续质控测试将默认保存在该文件夹中直到有效期失效。

5.2.2.2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

1. 对于新开瓶质控品,首先将其自2~8℃冰箱中取出;

2.取低、高值质控品各5ul分别用5ml的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溶血备用。(注:溶解的质控品可以做两次质控,第一次做好之后盖好盖子放入2~8℃冰箱保存)

5.3质控程序

1.分析仪开机完成后,将质控品样本杯或1.5ml EP管分别放置于配套的适配器内,然后放置于质控试管架上,低值质控品放置于2号位,高值质控品放置于4号位);

2.将试管架置于自动进样器上,在仪器的“样本分析”界面,点击“模式”,选

择进样模式为“自动”,再点击“启动分析”按钮,仪器会自动识别此为质控品,结果记录在仪器的质控界面下。

3.测试结束后,点击“质控”菜单,进入到“质控图”界面,根据用户在仪器上

自定义的质控允许偏差限或质控规则对仪器质控数据进行判断。

4.如果出现“失控”,建议按照实验室管理规范的操作进行问题排查及确认;

5.4 仪器校准程序

5.4.1容器类型

1.使用离心管或微量杯,分别使用各自的适配器,放入校准品试管架,试管架上

部有CAL标贴。

2.仪器会自动识别试管架,采用预稀释模式测量。

5.4.2校准条件

1.客户端装机;

2.客户端更换层析柱;

3.进行测量系统的维修和维护;

4.长时间未使用或更改工作地点;

5.非质控操作或者质控品原因,排除仪器非故障性改变导致的质控结果失控;

6.

5.4.3校准品样本液的制备

1.对于新开瓶校准品,首先将其自2-8℃环境中取出;

2.轻敲瓶盖,确保冻干样品全部散落在瓶底,小心地打开瓶盖和橡皮塞,避免内

容物的损失;

3.获取2mL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缓慢注入瓶中,盖上橡皮塞,轻轻翻转小瓶数

秒进行混匀,然后避光放置约2~3分钟(期间轻轻翻转小瓶数次,确保内容物

完全溶解,翻转过程避免产生泡沫);

4.待其完全复溶后混匀,可用移液器分别取两个水平的校准品各1mL置于两个预

稀释样本杯或1.5ml EP管中(剩余的校准品可置于2~8℃低温下保存7天,

使用前从低温环境下取出即可直接使用),分别放置于配套的适配器内,然后

放置于校准品试管架上,低值校准品放置于2号位,高值校准品放置于4号位

上;

5.4.4仪器校准

1.在糖化分析仪上选择“校准”-“校准物校准”,在校准界面选择要校准的HbA1c

参考值类型(NGSP或IFCC),分别输入两个水平校准品靶值单上相同单位下的

参考值,校准品批次和有效期,并选择每个水平校准品需要进行校准测试的次

数(可以选择1-3次,仪器默认每个水平校准品样本测试3次);

2.将校准品试管架置于自动进样器上,点击“启动分析”按钮,仪器根据糖化分

析仪上已设置的测试次数进行两个水平校准品的测试,自动计算校准公式:

Y=aX+b,退出校准界面时手动点击保存生效;

5.5样本测定程序

5.5.1样本准备

1.全血模式:使用推荐的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样本,确保样本量不小于1ml;

2.预稀释模式: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用溶血剂进行稀释,确保预稀释后样本量

不小于0.5ml;建议HGB正常值样本的稀释比例为1:100;HGB浓度过低的样

本建议调整稀释比例为1:50为佳;

5.5.2自动模式(全血)样本分析

1.仪器进入分析界面后,将样本放入全血试管架(试管架上部有WB标贴);

2.点击“模式”,选择进样模式为“自动”;并进行起始样本编号,点击“确定”

保存退出;

3.在分析界面下点击“启动分析”,仪器会自动识别试管架,采用全血模式测量。

5.5.3自动模式(预稀释)样本分析

1.预稀释样本使用1.5mlEP管或微量杯,并分别使用各自的适配器,放入预稀释

试管架(试管架上部有PD标贴)。

2.点击“模式”,选择进样模式为“自动”;并进行起始样本编号,点击“确定”

保存退出;

3.在分析界面下点击“启动分析”,仪器会自动识别试管架,采用预稀释模式测

量。

5.5.4封闭全血模式样本分析

1.按仪器上的[开仓]键,打开样本仓门,将混匀后的全血样本放到样本仓内;

2.推仓门,关闭样本仓门;

3.仪器进入分析界面后,点击“模式”,选择进样模式为“封闭”,并进行起始样

本编号,点击“确定”保存退出;

4.在分析界面下,点击“启动分析”,仪器执行封闭全血测试。

5.5.5急诊模式样本分析

1.如果在自动进样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急诊测试分析,按仪器上的[开仓]

键(急诊键),打开样本仓门,将全血样本混匀后放到样本仓内;

2.关闭样本仓门,点击“模式”,进行样本编号,确定后点击“启动分析”;

3.急诊样本测试结束后,点击“取消急诊”,继续自动模式样本分析。

5.6关机

如果需要关闭仪器,点击菜单>“关机”,弹出对话框。点击“是”,按照屏幕提示要求关闭仪器电源。

六、参考范围

正常值范围4.0%~6%

七、临床意义

7.1HbA1c与红细胞寿命和平均血糖水平有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较理想

的指标,可放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影响。

7.2 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相应增加。.

7.3 HbA1c对于糖尿病发生有较好德尔预测能力。

2010年,美国糖尿病会(ADA)发布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正式采纳以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HbA1c水平在5.7%-6.4%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示进展至糖尿病前期阶段,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均升高。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推荐HbA1c ≥6.5%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

八、病人准备、标本类型和要求

1. 采血管/抗凝剂类型:

使用洁净的抗凝真空采血管(推荐的抗凝剂种类: EDTA- K2, EDTA- K3,肝素锂,柠

檬酸钠,草酸钾/氟化钠)、硅化玻璃/塑料试管、离心管和硅硼化玻璃毛细管样本储存

2. 全血样本冷藏保存10天内。

九、注意事项

1.请注意标本的感染预防。

2.样品采集和制备:根据实验室的标准程序采集和制备样品。

3.标本处理和保存:处理标本时要将其当成生物污染品。标本要放在带盖的容器内防污染和蒸发。请于当日测定。如当天不能检测,:2~8℃保存。请避免重复冷冻溶解。

十、参考文献

1、尚红、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人民为啥功能出版社、第4版、2014

2、迈瑞H-5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编写:审核:批准:

批准日期:20 年月日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HbA1c的临床意义1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值。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着增高。 HbA1c的临床意义2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报导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最近Peters 回顾性研究报告HbA1c的测定与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并认为HbA1c>7%时,一般建议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处理。HbA1c的临床意义3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5.? 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

胎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HbA1c数据客观,稳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谢情况,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综述 2007年3月19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综述 冯念伦范卫华刘捍东 (山东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糖尿病(DM),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在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明显增加,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已经成为病人至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有资料说美国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费约有1000亿美元,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保健卫生问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是20世纪后20年国际卫生保健研究的重点之一。 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2-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有多种方法,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分析仪进行测定。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形成及特点 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会在高糖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 血红蛋白Hb的β链N末端缬氨酸上的氨基与葡萄糖的醛基发生可逆的加成反应,,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醛亚胺(前GHbA1c)迅速重排成不可逆的酮胺,然后缓慢重构形成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特点: 1.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比含量与即时所检测到的血糖水平无关。 1.2 由于红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寿命是90 -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百分比反映了测定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GHbA1c的合成始终在进行,其糖化程度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病人用药治疗后,较血糖、尿糖含量下降晚3-4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比含量是对糖尿病长期控制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指标。 2、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有(1)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包括:离子交换色谱及亲和色谱;(2)微柱法;(3)免疫分析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和乳胶免疫凝集法。(3)电泳法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及意义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是很重要的病情衡量指标,然而据2006年开始的IMPROV ETM全球项目的最新研究显示,51%的患者从未听说过糖化血红蛋白,10%以上的医师每年对患者进行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到一次。在中国,只有1/4的医师认识到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标准。 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HbA、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1a、HbA1b、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另两种是其他糖形成的糖化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由HbA在代谢过程中与葡萄糖结合形成,因而它可准确地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压液相法、比色法、层析法、电泳法及免疫法等。 正常参考值:健康成人HbA1平均为6.5%,范围5.0%~8.0%。 临床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生成后成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它的合成过程是缓慢且相对不可逆的,持续存在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所占比率能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本项目的测定已成为糖尿病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如果HbA1的浓度高于10%,胰岛素的剂量就需要调整。在监护中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的浓度改变2%,就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2.该项目的测定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或判断天-天间的葡萄糖控制,亦不能用于取代每天家庭检查尿或血液葡萄糖。 3.HbA1c水平低于确定的参考范围,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Hb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4.任何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将减少红细胞暴露到葡萄糖中的期间,随之HbA1c%就会下降,即使这一时间平均血液葡萄糖水平可能是升高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其他溶血性疾病、镰状细胞特征、妊娠、最近显著的血液丧失或慢性血液丧失等。 6.5%――不能“作弊”的标准 在血糖控制中,糖化血红蛋白是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葡萄糖与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起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被“糖化”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4%~6%,而糖尿病患者则要明显增高. 微小改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HbA1c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 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中风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

最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与仪器解析(参考资料)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 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5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1.6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1.7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 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5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1.6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1.7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2临床常用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 2.1乳胶凝集反应法 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Hb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目前有国内外几家厂商可以提供HbA1c测定的试剂盒。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品中的总Hb和HbA1c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大小而变化。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出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是一种色素蛋白,可以用比色法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血液中除了SHb以外,其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试剂转化、生成HiCN,其最大的吸收峰为540nm波长,可经比色测定。此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本法试剂中KCN有剧毒,测定过程中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易致混浊,HbCO转化较慢。 2)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b)法:除SHb外,血液中各种Hb均可与低浓度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SLS)作用,生成SLS-Hb棕红色化合物。SLS-Hb最大吸收波峰538nm,波谷500nm,肩峰560nm.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确认,因此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本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但SDS质量差异较大,并且SDS可破坏白细胞,不适合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使用。 3)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与HiCN法相似,但仍然有公害问题。 4)碱羟血红蛋白(AHD 575nm)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试剂、呈色稳定,但由于其吸收峰在575nm,限制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该法试剂溶血性强又不破坏白细胞,可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可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Hb和白细胞。缺点是对Hb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低。 近年来,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Hb测定逐步以仪器法取代手工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血液分析仪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原理与手工法原理相似,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某些溶血剂形成的衍生物稳定性较差,因此要严格控制溶血剂加入量及溶血时间,特别是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有些溶血剂内虽加入了KCN,但其衍生物并非是HiCN,仪器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精确度CV约为1%.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糖化血红蛋白操作程序 一、检测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二、方法学原理 H50采用基于离子交换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原理,测量血红蛋白色谱图,计算相关参数。基于高效离子交换的液相色谱检测原理,测量时先将含有各种血红蛋白的血液样本载入层析柱,在选定的低离子强度缓冲液及pH条件下,血液样本中的HbA1c几乎不带正电荷,首先被洗脱;血液样本中的HbA0带正电荷,用高离子强度的洗脱液最后洗脱出来,得到相应的血红蛋白层析谱,然后算出HbA1c峰值和总Hb的比值。 三、试剂品牌、包装规格、内含物 3.1试剂品牌:迈瑞 3.2试剂成分和规格 3.2.1:离子交换层析柱:规格:1*1 3.2.2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磷酸缓冲液规格:2L*3 3.2.3糖化血红蛋白洗脱液A:琥珀酸缓冲液规格:900ml*4 3.2.4糖化血红蛋白洗脱液B:磷酸缓冲液规格100ml*2 3.3储存温度:2℃—30℃ 3.4开瓶有效期:100day。 四、仪器品牌、型号 品牌型号:迈瑞H-50 五、操作程序 5.1开机程序 5.1.1按主机上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5.1.2仪器自动执行一项自检操作,包括系统检查、关机检查和机械初始化。整个过程 约持续15分钟; 5.1.3系统自检完成后,弹出登录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 陆”; 5.1.4“液路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主界面,进行样本分析;

5.2质控程序 5.2.1容器类型 1.使用离心管或微量杯,分别使用各自的适配器,放入质控品试管架,试管架上部有CRL标贴。 2.仪器会自动识别试管架,采用预稀释模式测量。 5.2.2质控品样本液的制备 5.2.2.1厂家质控 1.对于新开瓶质控品,首先将其自2~8℃冰箱中取出; 2.轻敲瓶盖,确保冻干样品全部散落在瓶底,小心地打开瓶盖和橡皮塞,使瓶盖朝上,当心瓶盖上黏附的冰冻粉末被风吹下造成内容物的损失; 3.获取2mL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缓慢注入两个水平的质控品瓶中,仔细盖上橡皮塞后,轻缓翻转小瓶10秒进行混匀,然后避光放置约2-3分钟(期间轻缓翻转小瓶,确保内容物完全溶解,翻转过程避免产生泡沫); 4.待其完全复溶后混匀,可用移液器分别取两个水平的质控品各200ul置于两个预稀释样本杯或1.5ml EP管中(剩余的质控品可置于2~8℃低温下保存14天,使用前从低温环境下取出即可直接使用),每一瓶质控品开瓶后均需在瓶身上记录开瓶日期, 5.每一批质控品开瓶后第一次使用时均需在仪器上录入质控品试剂的参考值、批号和有效期:点击“质控”菜单→“设定”→选择新的文件号→点击“编辑”→选择质控水平、参考值类型,偏差限格式,输入批号、有效期、参考值和偏差限,每个水平质控建立一个相对应的文件夹并勾选“在用”列,仪器后续质控测试将默认保存在该文件夹中直到有效期失效。 5.2.2.2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 1. 对于新开瓶质控品,首先将其自2~8℃冰箱中取出; 2.取低、高值质控品各5ul分别用5ml的糖化血红蛋白溶血剂溶血备用。(注:溶解的质控品可以做两次质控,第一次做好之后盖好盖子放入2~8℃冰箱保存) 5.3质控程序 1.分析仪开机完成后,将质控品样本杯或1.5ml EP管分别放置于配套的适配器内,然后放置于质控试管架上,低值质控品放置于2号位,高值质控品放置于4号位); 2.将试管架置于自动进样器上,在仪器的“样本分析”界面,点击“模式”,选

糖化血红蛋白项目推荐书

方便快速精确 GH-900Plus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 购置建议书 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Lifo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糖化血红蛋白基本知识简介 (4) (一)糖尿病简介 (4) (二)糖化血红蛋白简介 (4) 三、GH-900 Plus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 (4) (一)GH-900 Plus检测原理 (5) (二)GH-900 Plus卓越的仪器特点 (6) (三)GH-900 Plus参数.................................. (10) 四、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GH-900Plus配套试剂 (11)

(一)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11) (二)待测样本采集和处理............................ .. (11) 五、经济效益分析 (12)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收费标准 (12) (二)效益分析.............................................. .. (12) 六、仪器操作 (13) 七、售后服务承诺 (15) 一、公司简介 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设备研发、制造、营销的医疗设备供应商。 公司核心团队由北美归国的博士和硕士及资深专家所组成,是一家高起点、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创始人均拥有二十余年高科技医疗产品的行业经验和在北美和欧洲多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分别来自全球业内着名的医疗设备厂家。 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执行单位。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普门科技秉承自主创新理念,致力于全球领先的床旁诊疗设备及家庭医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不断增加和完善临床急需的专业诊疗方案,以实现临床多科室的床旁诊疗技术普及与发展,为医疗机构创造更为显着的多重效益。 二、糖化血红蛋白基本知识简介 (一)、糖尿病简介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Advanc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进展, 2017, 7(3), 163-17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016365287.html,/journal/aac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016365287.html,/10.12677/aac.2017.73022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Zongli Huang, Zhirong Gan, Wan Lan, Jiating Hou, Xiaozhen Feng, Guocheng Han*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Received: Jul. 3rd, 2017; accepted: Jul. 28th, 2017; published: Jul. 31st, 2017 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highest morbidity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detec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diagnostic method of diabetes monitoring. Hemoglo-b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body, as a macromolecular protein which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oxyge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ll induce glucose and hemoglobin in HbA1c generation function, blood oxygen capacity, so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blood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There are more than 30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reactio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arge of GHb and non GHb, including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electropho-resis, isoelectric focusing, etc. The second category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Hb, includin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on capture, immunization, etc. This article overviewed detection method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Standard Diagnostic, Hemoglob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Detection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黄宗利,甘志荣,兰万,侯嘉婷,冯小珍,韩国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收稿日期:2017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31日 *通讯作者。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摘要】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65±0.43)%,FBG为(4.87±0.6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82±2.41)%,FBG为(9.31±4.86) 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 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lc有关,并且发现糖尿病患者病程的长短以及急、慢性并发症之间的HbAlc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1]。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患者血糖工作。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

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在糖尿病所致肾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诸多因素中,血糖控制不良是最主要因素。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所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病变,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所以,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为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6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进行了测定,以评估他们之间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均为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人,共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84岁,平均49.1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因素及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因素及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张秀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是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首选指标,并且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国家糖尿病学会和WHO推荐将其作为糖尿病的首选诊断标准,拓宽了HbA1c的应用范围。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当病人有血红蛋白变异体存在时常导致HbA1c测定结果的极度异常或与血糖水平不一致,甚至误导临床;而且多种因素可致HbA1c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状况,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简要讨论糖化血红蛋白的生物化学特性,重点介绍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测定的干扰,以及引起HbA1c 假性升高或降低的因素,并提出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一、HbA1c的生物化学: 成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组成。在健康人,几乎94%的HbA是非糖化的血红蛋白即HbA0,而6%的是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即HbA1。HbA1又包括HbA1a、HbA1b 和HbA1c,前二者含量较少约占GHb的1%,HbA1c是主要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占GHb的5%。HbA1a又由HbA1a1和HbA1a2组成,两者分别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与1,6-二磷酸果糖和6-磷酸葡萄糖发生糖基化作用的产物,HbA1b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与丙酮酸的结合物,HbA1c由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 HbA1c的形成主要依赖血糖浓度和红细胞寿命。全部过程经历两个非酶促反应:第一步是快速反应期,葡萄糖粘附在血红蛋白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上,形成一个不稳定的醛亚胺中间产物即Schiffs碱;第二步是Schiffs碱经历漫长的葡糖胺(Amadori)重排反应形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即HbA1c;或逆向转变成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由此可以看出,HbA1c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因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d,理论上HbA1c可反映过去120d血糖的平均水平,但在红细胞120d寿命中,近期血糖水平对HbA1c的检测值贡献更大,标本采集前30d的影响达50%,而采前集第31~90d的影响为40%,而91~120d的影响仅为10%,因此,HbA1c检测主要反映过去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红细胞寿命受基因学、血液学和相关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当解释临床结果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能改变红细胞生成和红细胞结构的因素,临床医生应知晓这些因素可能导致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些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了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例患者的诊疗方案。如果某位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130mg/ml,处于政党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270mg/ml,暗示其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作出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良好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据此制定,修正相关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患者偶尔一次的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就会降低21%,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就会下降14%,发生中风的几率就会下降12%,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几率就会下降37%,需要做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几率就会下降19%,因周围血管疾病而导致截肢或死亡的几率就会下降43%,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就会下降16%。 1、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价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目的在于消除波动的血糖对病情的控制观察的影响,因而对血糖波动较大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有价值的血糖控制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测定较简单和经济,且能较可靠地反映病情的控制,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意义低于1型患者,但可作为辅助检查,用于判定口服药是否失效而须用胰岛素治疗。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3、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健康人HbA1c为4.0%-7.7%(6.5±1.5%), 未控制的DM病人HbA1c 可高达10%-20%;随机检测HbA1c,若<8%,多不考虑糖尿病。HbA1c>9%,预报糖尿病的标准度约为78%,灵敏度为68%,特异性94%;HbA1c>10%,则有80%以上为糖尿病,灵敏度43%,特异性99%,有效率86%。所以,目前并不主张单独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原因是精确度不高,有时造成临床解释困难。

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简介: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或HGB)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是能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Hb 在氧含量高的区域,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区域,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Leagene 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Hemoglobin Colorimetric Assay Kit)在酸性条件下产物呈红色,吸收峰在530nm ,产物红色越深,说明Hb 含量越高,反之则越低,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530nm 处吸光度,据此通过比色分析就可以计算出血清血红蛋白含量水平。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溶血血清样本,亦可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的裂解液或匀浆液等中血红蛋白含量。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配制检测工作液: ① 配制显色工作液:取Hb Assay buffer 至室温,取显色底物溶解于Hb Assay buffer , 即为显色工作液。 ② 配制标准品工作液。 2、 准备样品: ① 溶血标本血清:溶血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80℃冻存。使用时用生理盐水稀 释100倍。 ② 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的细胞或组织裂解液,如果有必要需进行适当匀浆,低速 离心取上清,-80℃冻存。 3、 加样:按照下表设置96孔板空白对照、标准品、待测样品,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 并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样品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 编号 名称 TC0205 50T TC0205 100T Storage 试剂(A): Hb Assay buffer 2.5ml 5ml -20℃ 避光 试剂(B): 显色底物 100μl ×2 100μl ×3 RT 试剂(C): Acid Assay buffer 10ml 20ml RT 试剂(D): Hb(1mg/ml) 10μl ×2 10μl ×3 -20℃ 试剂(E): ddH 2O 1ml 1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XF—1B型(或Hb—2000型)血红蛋白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血红蛋白的测定技术。有训练运动员在较好训练效果的影响下血红蛋白正常值高于正常成年人,因此,血红蛋白的测定是评定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直接比色,光电比色法,沙利氏比色法(间接比色法)。 我们现在实验室用的是XF—1B型和Hb—2000型血红蛋白仪。此仪器是采用氰化高铁法,应用光电比色的原理测定血红蛋白值的,其原理是:将全血样品20ul注入5ml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内(亦称文—齐氏液),作251倍稀释,溶化红细胞释出血红蛋白。稀释剂将血红蛋白先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再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然后,再用XF—1B 型(或Hb—2000型)Hb仪比色法直接测定显示浓度数,不需任何换算(每次测定只需5秒钟)。 三、实验器材 XF—1B型和Hb—2000型血红蛋白仪、一次性血细胞吸管(刻度10~20ul)、采血针、75%酒精、消毒棉球、培养皿、烧杯、可调加液器、试管架、血红蛋白测定试剂(文—齐氏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 1、插上电源,打开血红蛋白仪电源开关,按动进样开关,重复三次吸入蒸馏水,并通电预热20~30分钟。观察显示是否为“零”。(按出Hb仪器左下角“测试—定标”按键,使之处于“测试”状态。)

2、取试管一支,加入Hb测定试剂(文—齐氏液)5ml,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3、采血、比色:先消毒,再用采血针在耳垂或无名指尖处采血,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一大滴时,用血细胞吸管取血液20ul(注意:吸管内不可有气泡,否则需重新采血)。擦去吸管外血液后,轻轻吹入测定管底部,并回吸数次洗净吸管,然后充分混合均匀。待5分钟后,置Hb仪上比色。 4、记录:直接读数,记录下来。 Hb值通常以每100 ml血液中含Hb若干克来表示。(g/ml)。 本仪器采用国际单位制(g/L),可直接显示Hb值(g/L)。 我国正常成人,男子约:120~150 g/L 女子约:110~140 g/L 男运动员不超过:170 g/L, 女运动员不超过:160 g/L。 五、注意事项 1、每人每次测试前应先将Hb仪进样处吸入蒸馏水,冲洗流通池。使显示数值为“000”。 2、比色前将仪器前部左下角“测试—定标”键置于测试状态。 3、Hb仪采样吸管一定要全部侵入液体中,避免气泡吸入,否则影响测定结果,若有气泡请重新操作测试一次。 4、若“零点”漂移绝对值>2g/L,需调整“调零”旋钮,使仪器显示回到“000”。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例合并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收治的56例无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bA1c含量与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良好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标签: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最主要危害是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与早亡的最主要原因,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准确反映出2~3个月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并且不受到采血时间、空腹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的干扰,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监测糖尿病病情及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2]。为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笔者对8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其中合并有慢性并发症的3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其中无慢性并发症的5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5~81岁,平均(58.37±6.87)岁;病程3~20年,平均(12.61±4.26)年;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的12例,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的8例,合并心脑血管慢性病变的6例,合并皮肤瘙痒的11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9~81岁,平均(54.31±7.52)岁;病程1~23年,平均(13.26±6.8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早晨在空腹条件下抽取7 ml静脉血,将其中的3 ml血液样本注入至抗凝管中,用于测定HbA1c含量;另外4 ml血液样本注入至试管中,用于测定空腹血糖水平(FBG);以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的FBG与HbA1c 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概述 糖化血红蛋白:英文代号为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随红细胞消亡而消失(红细胞的生命期120天左右),且因为该实验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所以可反映取血前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糖化血红蛋白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小于6.5%。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的意义 1、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2、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高血糖存在,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3、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用于指导对血糖的调整。糖化血红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8%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8%则侧重于改善餐后血糖。 4、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正常糖耐量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6%,单独IFG患者其平均值为6.2%,单独IGT患者为5.9%,既有IGT又有IFG的患者为6.2%,新筛查出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8%。 IFG(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静脉空腹血浆葡萄糖值在6.1-6.9mmol/L之间或者静脉全血葡萄糖值在5.6-6.0mmol/L之间。此期可视为糖尿病前期,应注意运动、控制饮食,防止发展成为糖尿病。 IGT的意思是葡萄糖耐量低减,指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即介于7.8mmol/L和11.1mmol/L之间)的一种状态。IGT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0倍。IGT只是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完全像正常人一样,但从IGT人群合并存在的大血管病变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来看,IGT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状态,可以视为糖尿病的先兆和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阶段。虽然IGT意味着高风险,但同时又是糖尿病前期唯一可以逆转为正常人群的阶段,也是进行生活方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或必要的药物干预的最佳时机。 5、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8%,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子痫前期更有意义。故HBA1c是妊娠糖尿病控制的重要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