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文明史复习提纲

世界文明史复习提纲

世界文明史复习提纲
世界文明史复习提纲

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国韦泽尔河谷,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之一,绝大多数的岩画描绘的是动物。体现真实描绘对象的现实主义风格。1940年由法国四个少年偶然发现。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

罗塞塔碑1799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士兵在尼罗河口罗塞特偶然发现,黑色玄武岩制成,以其发现地点命名为“罗塞塔碑”。石碑上使用了两种语言(埃及文和希腊文),三种文字(象形文字,通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内容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僧侣为国王托勒密五世写的颂词公告。学者们凭借掌握的古希腊文开始对碑上的埃及文字进行解读工作,最后由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成功释读了象形文字。由此也标志了埃及学的诞生。

吉萨三大金字塔这一金字塔群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位于孟斐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是埃及金字塔建筑的顶峰。三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由第4王朝国王胡夫修建的,习惯称为"大金字塔"。与胡夫金字塔毗邻的是其子考夫拉的金字塔,规模次于前者。在其附近,矗立着名闻遐迩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排列最左面的是孟考拉金字塔,规模最小。

苏美尔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是西亚最早发祥的文明,从公元前5000年至前2000年。其三个特征为:神庙建筑、圆柱形印和楔形文字。实际是以神庙或首领、贵族的居住地为中心的城市、城邦文明。这些国家以农业为基础,商业、手工业也有长足发展。神庙经济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外战、内乱,奴隶制在苏美尔逐渐形成。

塔庙(吉古拉特Ziggurat)苏美尔文明时期发展出来的阶梯形神庙,是苏美尔人祭神的地方,也是他们观察天象,思索宇宙的场所。塔顶部的供神庙堂建于分层的梯状平台之上,每层平台均无内室,由三面的阶梯或盘旋坡道登达庙堂。代表:乌鲁克的天神安努神庙和伊安娜女神庙。苏美尔人在建筑方面达到了古代很高的水平,最主要的建筑遗迹是塔庙。由于两河流域没有巨大的花岗岩,苏美尔人以砖块建造塔庙。苏美尔人习惯于在旧神庙原址上建新庙,因历代续建,神庙地基变成了多层塔形的高台,顶端供奉着神龛。这种高台建筑,叫“吉古拉特”

汉谟拉比法典由两河流域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是古代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由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发现。其内容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各国的法律。法典正文包括序文(主要宣扬王权神授法,功绩)、法典条文(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结束语三个部分,共282条,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具有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维护巩固奴隶主统治秩序的性质。

《吉尔伽美什史诗》世界上第一部史诗,两河流域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出土于尼尼微。主要描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漂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非的贤君。史诗歌颂了友谊及不畏邪恶的勇敢精神,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最终难逃失败的悲剧色彩。史诗的泥版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亚述帝国是由塞姆人建立的国家,发源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上游,都城尼尼微。奴隶主贵族专制的国家,较早使用铁器。前883年,亚述从一般的城邦变为奴隶制帝国。前745年,实行行省制,募兵制,建立起当时西亚最为强大的军队,成为具有军事侵略性质的大帝国。在建筑和浮雕方面有巨大成就。衰落后被闪族一支所灭。

琐罗亚斯德教相传由波斯人琐罗亚德斯所创。中国称袄教,又名拜火教、波斯教。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呼拉·马兹达,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利曼,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斗争。善和光明最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影响了不少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的天使观念和善恶二元论等。

哈拉帕文化指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是发达的城市文化,是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造的城市群。主要发掘出来的城市遗址为哈拉帕和摩亨左·达罗。以农业为基础,畜牧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和外部世界有贸易关系,出现了象形文字,多保存在贸易用途的印章上。

《罗摩衍那》古印度辞藻华丽的古典梵语文学先驱。这部史诗比较短,约五万行,结构严谨。主要描写神化了的英雄

罗摩及其远征锡兰的故事,反映了雅利安人国家如何向南扩张的情景,故事是围绕罗摩王子和他美丽妻子悉达的历险展开的,可以说是一篇对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的颂歌。

阿育王(前268年至前232年在位)印度纪雀王朝第三代国王。他继承并发展了父祖统一印度的事业,在位期间向外扩张势力,征服了接伽陵王国,使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包括除南端以外的整个年印度半岛)。他笃信佛教,同时致力于宣扬圣法,派出宣扬圣法使团,使佛教逐渐外传,成为世界性宗教。他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兴办了许多并不给国家带来直接利益的公共事业(如医院等),国家实行公费医疗。

《吠陀》不仅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最古的经典,而且也是历史学家了解次大陆历史的“圣典”。用古梵文写成,主要是对神的赞歌、祭词、咒词等,流传于印度西北部。反映了印度河上游及两河“河间地”原始雅利安诸集团的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之前800年。是研究古代印度的重要文献。其共有“四部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成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典籍,以诗歌扬成。

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关于起源,肤色是一个基本因素。前三个种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祭士(婆罗门)、

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吠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达塞人。

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严格的等级制;二是与职业相联系;三是世袭;四是,种姓之间的隔

性,互相的接触有限制。

影响:种姓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在印度的历史上,国家难于统一、外族十分易于入侵,可能种姓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种姓制度使印度社会具有超稳定性,因为职业是固定的,等级是固定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是固定的,经济关系也是固定的。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改朝换代和外族入侵的事件,但都未能触动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大战诗〉世界上一部最长史诗,约近二十万行,是印度古典文化的一大遗产,印度教的圣典。叙述了属堂兄弟关系的般度族五个王子与俱卢族一百个王子之间,因王位继承问题所引起的十八日大战,并插入了一部分哲理性的对话,即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哲学诗篇《薄伽梵圣经》,意译为“神之歌”,被比喻为印度的“新约”,反映了雅利安人从部落进入国家之间的斗争,也包含国家形成过程中一些宗教、道德哲理的讨论。

《摩西五经》狭义上指《旧约》首五卷《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相传其中的律法是耶和华在西奈直接传授于摩西,“摩西十诫”是核心。这五卷书是犹太教的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为犹太人对耶和华信仰的基石。

巴比伦之囚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破,犹大王国为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灭,巴比伦人焚毁圣殿,拆毁城墙,洗劫全城,并将犹大王室、贵族、富户、工匠掳往巴比伦囚禁了起来。一些人逃到了邻邦埃及。迦南只剩下了一些贫穷老弱的犹太人,一片凄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事件。

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的前期中心是克里特岛,该时期的爱琴文明被称为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从公元前2000年到前1450年,分为旧王宫和新王宫两个阶段,以新王宫阶段的米诺斯文明为代表。克里特人的种植业,手工业发达,也进行贸易和海盗活动。发明线形文字A。

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的后期中心以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为中心,称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为Achaioi人创造,是克里特文明的继承。迈锡尼人尚武,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迈锡尼文明在建筑艺术方面成就突出;迈锡尼人重视墓葬,有宏伟的“阿特柔斯王的宝库”。发明线形文字B。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作为执政官在雅典推行改革。政治上:1、建立四百人会议和最高刑事法庭;2、按财产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3、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限制任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还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币值,税制,度量衡等改革。意义:稳定经济,提供宽松的社会气氛,向民主共和制政体迈出建设性的一步。

克里斯梯尼改革公元前508年左右由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梯尼提出。内容:1、按地域重新划分部落;2、新设五百人议事会;3、创立十将军委员会;4、创立陶片放逐法。意义:肃清了氏族制残余,完成向共和制的过渡,使雅典摆脱内战的困扰,迅速成为希腊世界的强国。

荷马史诗指《伊里亚特》、《奥德赛》,相传是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后还乡的故事。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影响较大的作品。

菲迪亚斯雅典人,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参与设计帕特农神庙,并亲手制作神庙的主要雕刻作品。他以两座巨大雕像而盛名:帕特农庙内的女神雅典娜的雕像和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内的宙斯神像。

普拉克西特勒斯古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雕刻家,其著名的作品是《赫尔美斯神像》、《美神阿芙罗狄蒂像》。

希波战争是古代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因:波斯扩张引起与希腊各城邦的严重矛盾和冲突。时间:公元前490-479。著名战役:马拉松,温泉关和萨拉米战役。结果:希腊获胜。意义:西方文明没有被东方文明取代;雅典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和希腊城邦中的盟主地位。

伯罗奔尼撒战争战因: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间矛盾激化,存在经济利益和政治方面的尖锐冲突。时间: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结果:雅典战败,提洛同盟解散。希腊由城邦走向帝国,由极盛走向衰落。

赫希奥德古希腊著名诗人,写了教谕诗《田功农时》, 诗中描写农业劳动。有另一部作品《神谱》,描写了世界的形成和历代天神的世系及斗争。

米利都学派古希腊哲学流派。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发现物理世界的性质。他们相信,万物皆可还原为原初的实体,这种实体是世界、星球、动物、植物和人类的本原,一切最终均返归这种实体。代表人物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埃斯库罗斯雅典人,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他确定了悲剧的体裁,有“悲剧之父”之称。著有悲剧70余部,现存7部。最重要的是《被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

索福克勒斯雅典人,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是得奖最多的悲剧诗人。他的作品全面的反映伯利里的黄金时代,赞赏民主政治下公民群众的力量和地位。注有123部悲剧,流传下来7部,其中最著名的是《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

幼里技底斯(欧里庇得斯)雅典人,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他是在戏剧中为普通人留下一席之地的第一人。他还同情奴隶、谴责战争以及抗议将妇女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欧里庇得斯最著名的悲剧中包括《阿尔克斯提斯》、《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

修昔底德(BC460—BC400)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写了多卷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的见解比希罗多德深刻,试图从人的行动中寻找历史事件的原因。但他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就中止了。

《拉奥孔》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取材于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据考证,系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拉进城,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是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

古希腊建筑柱式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圆柱为神庙的主要部分之一。圆柱的款式有三种:多利亚式,特点是柱槽凹

沟较宽较深,无柱基,无柱顶装饰或极简单;爱奥尼亚式,特点是柱槽凹沟较窄较浅,柱顶装饰为涡轮形;科林斯式是对爱奥尼亚式的发展,柱顶装饰改为叠层的兰叶形。

贺拉西:贺拉西(前65—前8)是古罗马共和末期,帝国初期三位重要的拉丁诗人之一。

他是一位讽刺诗人,抒情诗人和文艺作家,著有《讽刺诗集》,《颂歌集》。

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推行希腊文化,开创了希腊化时代。其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希腊文明在西亚和北非得到传播,并与古老的埃及,两河文明交互影响,希腊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东方。使封闭的城邦制地域主义为开放的世界主义所取代,逐渐形成一种希腊化的世界性文化。

维吉尔:维吉尔是古罗马共和末期,帝国初期三位重要的拉丁诗人之一,生活在公元前43—公元前17。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民族史诗《依尼阿特》。《伊尼阿特》是罗马家喻户晓的民族史诗,影响了后欧洲史诗的发展和定型。文艺复兴后,许多史诗体裁的作品,都是以维吉尔的史诗作为范本。

十二表法: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表法》。十二铜表法对贵族的权力作了一些限制。他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被认为是欧洲法学的渊源。在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家李维看来,这部主要被看作最初民法典的十二表法却是“一切公法与私法的渊源”。他甚至认为,十二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进入了一个崭新而不无短暂的宪制时期真正的罗马法是从十二表法开始的,而十二表法的建立与巩固完全是罗马共和国建立不久贵族与平民斗争-妥协的结果。整部十二表法的基本内容也可以说是混合了有利于贵族的古老习惯与有利于平民的较新规定。在罗马法漫长的衍生史中,对十二表法的阐释越来越偏向两阶层之间的平等。按照维柯,这意味着十二表法体现了一种新的礼法——以平等为特征的人道自然法。

布匿战争: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活动时,遇到了迦太基这一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对手。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止,罗马与迦太基断断续续打了3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其中每二次战争影响最为重大,对于罗马文明来说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最终布匿战争以迦及基的彻底摧毁而结束。罗马得到地中海西部的霸权。

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扩大文科学生文科各领域知识,对理、工、医、农与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即使是世界历史,马克思也不认为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历史交往的结果(详后)。从以上所引所叙中可以得到历史唯物主义对文明及文明史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创造活动和过程谈文明是没有价值的;

第二,文明的整体集中地体现为以科学技术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整体结构;

第三,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应当是规律性、统一性与特殊性、多元性的结合;

第四,文明的特征由物质的与精神的双重形态体现出来。

所以,文明就是“人──生产力──社会结构”的整体进步;文明史就是人们以特定的思维结构和行为方式求生存、求发展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我们认为区别文明特征的最主要标志是生产力和思维结构,因为特征总是指最普遍、最持久的因素。

11、古罗马法律制度如何发展?有哪些主要的法学思想?

P109--P111

1-1列举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化成就?

(1)工具的改进。工具出现整修技术,出现了手掌大小的手斧。专门化,出现了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进入旧石器晚期,器形更加多样,更加精美(叶状石器最为典型),同时出现了角制和骨制的工具,出现了骨针、鱼钩、箭镞等器具。出现了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2)生产形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活,集体活动。一般大约25人组成一个小群,以成年男人和女人为核心加上他们的子孙与其他群互相交往,形成以习俗和语言联系起来的一个社会的和政治的网络,也可以叫做氏族。一个典型的网络大约有500人,被称作为一个方言的部落。生产活动中有明确的劳动分工。

(3)火的使用。40万年前,直立人已经普遍使用火。意义:1得以在寒冷地区生存,并不断向北方地区扩展;2变生食为熟食,利于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发展3在黑暗的洞穴中居住举行宗教活动;4火有利于工具和武器制作技术的改进:新木制成的长矛矛尖在火上烤一烤,尖头就会变硬。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还会用火处理原料,以方便切割和修整。

(4)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形式简单。在正常情况下,生活资料只够维持自己和亲属的生活,没有任何剩余物品可作其他用途。它使食物采集者的文化发展受到难以突破的限制。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他们尚未成年、未完婚的子女组成。一夫多妻的家庭极少。

(5)艺术萌芽。发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现在已知的艺术形式有壁画、雕塑和雕刻等。

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窟位于西班牙临近法国边境的珊坦省,1879 年.法国中部拉斯科洞里的壁画是1940年被发现的。此后又在世界许多地区发现了类似的洞窟壁画。发掘出来的最多是女性雕像。最早的雕像是法国南部洛塞尔出土的“持角杯的少女”。奥地利出土的“威林道夫维纳斯”,用石灰石雕刻而成。

(6)原始宗教。原始宗教里的巫术、神话、禁忌和图腾崇拜等等,是很难加以区分的。当时信仰和仪式往往是双管齐下,混然一体。宗教起源说:1、对自然现象难于解释,产生自然崇拜;2、满足人类求生的愿望。3、社会的需要部落间需要通过宗教来加强部落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4社会潜在的需求,如道德需求。都影响了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7)口头语言。扩大的咽部是产生发育完全清晰的语言的关键。已知最早的直立人标本头骨上,可看到颅底形状的变化,这个直立人个体会具有某些元音的能力。喉的位置会等同于现在6岁小孩的情况。初步的口语能力肯定随着人属的起源而开始。

1-2为什么说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大约在10000年之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是迄今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人类第一次遍布“整个世界”,从北方极地地区一直到南方丛林地带。从大陆一直到各大岛屿,差不多处处都有人居住了。这一时期现代人种开始形成。

(1)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革命。人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2)完整形态的制度:村落,比群落更高一级,但不及城市。定居生活,劳动分工,部落政治组织取代诸游猎民族的单独的群体。部落由一个地区若干村庄的居民组成,形成部落联盟;每个部落都有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把它们相互区别开来。有些处于原始经济状态的部落,几乎还处于游猎群体的水平。还有些部落则已有强有力的首领,原始贵族及平民,不过界线模糊不清,还根本没有后来的文明所特有的阶级排外主义。

(3)新的工具和技能磨光石器。人们已知道用木头和晒干的土块建造房屋。他们发展了编结、纺纱和织布的技艺,他们开始制造陶器,末期懂得制造金属,增添了红铜器和金器。(4)贸易和战争。村民们是天生的贮存者,在开始贮存粮食后不久,他们逐步认识到生产并贮存超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可藉以抵御饥谨,也可提供东西进行实物交换。然而贸易并非获得物品的唯一手段,因为成功的劫掠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定居生活也会引起持续不断的战争。(5)新的艺术成就:,彩陶画。彩陶不仅是实用生活品,而且也是一种原始工艺品。

最早的人头雕塑“巨石群雕”,在西欧、北非和亚洲都有发现,为举行宗教仪式或巫术仪式而堆制的,或是墓道墓穴。最典型的巨石建筑是Stonehenge。

(6)文明的诞生:城市雏型。城市标准:1、有专业的手工工匠的存在;2、要有城墙或城堡;3、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密度;4、有城市式的居住区,如坚固的房子和街道;5、居住点的长期和稳定。约旦的耶利哥(Jericho)和土耳其的沙塔尔休克(?atal H uyuk)。

(7)国家的起源。

(8)原始文字出现。图画文字尤其是岩(崖)画文字见诸世界各地,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可以被视为史前文

字。地中海沿岸发现了一些文字符号,如埃及、西班牙和近东的史前时期坟墓里的陶器碎片、瓶子和石头上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一些符号

2-1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公元前3100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略埃及年表)。“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

(1)宗教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它的多神教埃及宗教的演化经历了各个阶段:由简单的多神崇拜到现知最早的一神崇拜形式(一神教运动: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把太阳神作为唯一的信仰,),随后又回到多神崇拜。

第二对生后生活的重视。古代埃及人他们相信有可能存在另一次生命,但有三个条件:尸体不化为尘土;尸体被安放在无法摧毁的坟墓中;能够保证向死者提供祭品。(木乃伊、墓葬、阴庙、对死后审判的恐惧)第三个特点是宗教信仰还常常搀杂着一些巫术的成份。医术搀杂巫术。巫术还被用来祛除日常的危险。魔法不仅能回应人间诸事,对阴间也有效。

(2)文字、文学和绘画:

象形文字。表意符,这些符号的意思就是它所画的东西。表音符,具有语音上的价值,遵循的是画谜的原则,不写元音。最后一类符号称为限定符,它们不发音,而是表示它们前面的这个词属于那一类词。

文学:散文故事《船舶遇难的水手的故事》;叙事的故事以《一个能说善辩的农民的故事》;中王国时代散文故事《辛努亥(Sinuhe)的故事》;训戒式的和教谕式作品《聂非尔提预言》和《伊普味尔陈辞》。

绘画:比例不匀称;没有透视法。不寻求真实再现,通过特殊的角度来表现它们,以它们的大小比例来暗示物体与人物的等级地位。埃及绘画艺术是“再造”世界。

(3)建筑艺术:

包括民宅、宫廷、堡垒、庙宇和陵墓等。但是,由于埃及人的重视来世的思想意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保存下来的伟大建筑物主要是陵墓和庙宇,而民宅和王宫通常采用劣质的泥砖建造,因而难以保存下来。

陵墓建筑。金字塔经历了阶梯金字塔和标准金字塔二个发展阶段。阶梯金字塔的典型为君主左塞王(Djoser)建造的。埃及最为著名的金字塔是吉萨三大金字塔。塔身最高的那座叫做胡夫金字塔,哈夫拉的金字塔(斯芬克司),迈塞里诺斯金字塔。到了新王国时代,“帝王谷”的岩窟墓代替了金字塔(图坦哈蒙墓)。

寺庙建筑及其不同类型。神庙,被看作为神的“地面”上的宗教建筑物,在信仰的神殿中安置神像,以供人们祭拜,并由僧侣主持仪式,直接与神接触。(卢克索和卡纳克神庙、岩窟庙)。

葬祭庙,无论在结构或在庙内举行的仪式上与神庙都有相似的地方,但葬祭庙最初本是金字塔的附属建筑物,在国王木乃伊安葬时建筑,以后每年都要到此祭国王。(哈特舍普苏特的葬祭庙)

雕塑和雕刻:埃及的雕刻和绘画主要是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而存在的。人物雕像采用“正面律”的原则。其头部和躯体必须保持垂直。面部、双肩和胸部则正面展示。雕像着以不同的颜色:头发、胡须和眼圈涂以黑色,衣服为白色。男性的肤色通常是棕色,而女性为浅黄色或肉皮色。人物雕像几乎都很刻板,但在埃赫那吞时期,艺术表现力有了改变(图坦卡蒙)对下层人民的雕塑也有不同的风格。

(4)科技成就

在天文学领域,找到了避免太阴历不准确的缺陷的方法。

在医学领域疾病是自然因素而不是超自然因素造成的,因而医师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对症下药。

在数学领域,测量方法方面成就卓著他们最早把圆分成360度,首先注意到所有圆的圆周率都是一样的。发明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及金字塔、圆柱体和半球的体积的方法。(5)社会与日常生活

法老。“五名合称”:“荷拉斯”、“两主宰”、“金荷拉斯”、“南北王”与“赖神之子”。

社会阶层。五个阶层:王族;祭司;贵族;包括书记员、商人、工匠和富裕农民在内的中等阶级;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夫。新王国时期出现第六阶层,职业土兵,地位紧随贵族之后。奴隶,一度构成第七阶层。

家庭。一夫多妻允许,通常一夫一妻制。

经济活动。经济制度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衣食住行(脂粉盒、埃及象棋、音乐)。

*2-2(需补充)尼罗河对埃及文明有什么影响?(提示:国家形成、经济活动、宗教、艺术等方面)。

“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尼罗河谷土生土长的古代文化。

宗教中关于俄赛里斯(Osiris)的敬重俄赛里斯的死亡和复活象征着尼罗河在夏季时的干涸和春天时洪水的泛滥。

尼罗河全长6671公里,埃及境内明显分成尼罗河谷和三角洲两个部分“上埃及”和“下埃及”,前者指尼罗河谷,后者指三角洲。上埃及本身又由两部分组成,斯由特以北经常被称为中埃及。

尼罗河与灌溉。夏季充沛的降雨大大丰富了尼罗河的水量,并为之带来大量富含矿物的沉渣。大水淹没埃及河谷和三角洲,使埃及变成长长的浅湖,城镇和乡村留在矮矮的由堤道连接的岛上,水中夹带的一些泥土沉淀到地面上。10月和11月洪水退去,这些泥土仍留在原处。接着把种子撒在厚厚的湿土中,秋冬季节适宜的阳光会使它们在3月和5月成熟,其间根本不再需要灌溉。夏收之后,大地干裂,土壤曝于空气中,防止水分和盐分在土壤中过多滞留。这样就构成了古代埃及日历上的三个基本季节:泛滥,生长,干旱。

在古代埃及,没有发展水利的必要,土地管理只是初步发展。为了收租收税,政府对土地的年产量非常重视,这一点在大量的文字记载中一目了然。灌溉是政府管理之外各地自己的事情。古代埃及人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最高水位特别感兴趣,有关记载雕刻在适当的标记物上。古代只有一种机械:沙杜夫,仅限于男人浇灌庭园。

3-1试比较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异同。

美索不达米亚来自希腊语,意指“两河之间”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土地,但事实上,所指的地理范围要广阔得多,包括受到两河之间产生的那种文明同化的地区。

相似点:几乎一样的古老,有各自的文字系统,孕育于大河流域,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的帝国,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它在数学上和天文学上有重要的成果。

不同点:

在地理上,没有尼罗河那么富饶,两河流域尽管非常肥沃(处在肥沃的“新月形沃地”的东翼),但灌溉不可或缺。另外两河流域不是像尼罗河谷那样是块相对封闭的地区,该地区易遭侵略。

在政治上,它没有像埃及文明那样有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发展,它的政治史曾有几次比较突然的中断。文明起源于苏美尔人,几百年后,被阿卡德人征服,稍后又获得独立。约公元前1950,被闪米特人的一支征服,两河流域进入古巴比伦时期。又被喀西特人推翻,随后落到了亚述人手里当亚述帝国衰落后,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勒底人在公元前621年建立新巴比伦国,历时不到一百年就被波斯人灭亡了。

思想和宗教观念上的区别。埃及文化着重伦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则着重法律。埃及人生观一般(中王国时期除外)是泰然处世,顺乎自然。美索不达米亚的人生观则是阴郁消沉、忧心忡忡。埃及人相信长生不老,美索不达米亚人却是只顾眼前;。尼罗河谷的文明以多神教为主,但已有一神教的倾向,并多讲社会正义。而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的文明则带有较多的利己主义和讲求实惠的性质。它的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的阶段,它的艺术也很少具有象埃及人天生的素养和个人的能力。

在经济活动方面,两河流域的商业贸易更为活跃,因为两河流域本土缺乏木材和矿藏,所需的矿石和木材须靠进口。

*3-2(需补充)如何评价和看待《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法律传统,将原苏美尔人的法律改头换面,在汉谟拉比王统治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古代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法典的几个主要特点:(1)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2)阶级歧视;(3)施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4)颁布许多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5)具有现代人之前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持静止的观点,(6)具有保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巩固奴隶主统治秩序的性质。

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巴比伦社会的重要材料。

3-3波斯文明中如何体现了近东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波斯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生活在波斯湾东岸,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波斯人在居鲁土的领导下,经过3年的战争,在公元前556灭掉米底,建立起波斯国。随后向外扩张。经过三个国王的征服,仅仅半个世纪,波斯就变成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折中主义的波斯文化。波斯人的文化许多因素来自美索不达米亚,也有不少因素来自埃及,有些因素则来自吕底亚和北部巴勒斯坦。这种兼容并蓄,常被称为“折中主义”。其实这种折中主义体现了当时各种世界文明的一种交流和融合(特别与斯基太人)。波斯人的文化的折衷性质,最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的建筑上。他们模仿流行于巴比伦和亚述高起的月台和阶梯式建筑风格。他们也仿制有翼公牛、光泽鲜艳的琉璃传,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建筑的其它装饰图形。

在建筑中,他们从埃及吸取圆柱和柱廊结构。其它如内部布局以及用棕榈纹、莲花纹装饰柱础的手法,同样非常突出地反映了埃及的影响。另一方面,圆柱上的槽沟和柱头下方的旋涡纹则不是埃及的而是希腊的作风;它不是采自希腊大陆本土,而是取自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城市。如果说波斯建筑有什么独特之处,那就是它的纯世俗性质。波斯的大型建筑不是神庙,而是宫殿。最著名的是大流土和薛西斯在波斯波利斯的宏伟行宫。

治国方略。经过大流士改革以后,波斯帝国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的较成熟的制度,如行省制度(20多个行省)、赋税制度、铸币制度(“大流克”)、驿道制度(“不管雨雪纷飞,不管炎热难当,不管黑夜的朦胧,这些信差都要以最迅速的方式完成任务,把文件投递到所指定的地方去。”)、军事制度等。这些制度是以前的帝国所没有或不完善的,同时波斯的这些制度文明又为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所承袭。

波斯帝国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境内缺乏统一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基础,仍然只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后来,波斯发动了侵略希腊的战争。战争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使其元气大伤。帝国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也愈演愈烈。王族内部倾轧,宫廷阴谋不断。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侵入亚洲。希腊、马其顿入占领了小亚和埃及后,向两河流域进军,大流士三世屡屡战败,弃地逃跑。公元前330年他在逃亡中被中亚的地方贵族所杀,波斯帝国灭亡。

3-4琐罗亚斯德教有什么特点?

该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波斯人叫“查拉图士特拉”Zarathushtra,希腊人错译为琐罗亚斯德Zoroaster)。该教认为在整个世界有至高无上的神。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世界上有两个主宰宇宙的大神,一个是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神”),它是最高善神,也是光明、正义之神;另一个是阿利曼,它是恶神,也是黑暗之神、邪恶之神。这种宗教的特点也被归纳为“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还是一种彻底的个人宗教,它向个人而不是社会提出要求,报偿和惩罚也是针对个人的。宗教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不塑神像,不建神庙。该教又被称为拜火教。经典是《阿维斯塔》(Avesta)。

4-1 印度宗教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原始宗教。最初,雅利安人信奉的典型的部落神都是自然力的化身,这些自然之神对畜牧者是很适合的。

婆罗门教。当雅利安人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就不得不转向新的神。吠陀宗教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开始进行重大的革新,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产生了婆罗门教。

宗教改革与耆那教。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印度宗教界出现了改革运动。原因:首先是由于婆罗门们的专横和横征暴敛。其次是经济发展,造成吠舍种姓对在它之上的两个种性享有种种特权极为怨恨。第三是民族矛盾。婆罗门与非雅利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改革运动的后果产生了两大新的宗教:即耆那教和佛教。

自佛教兴起以后,婆罗门教趋于衰落。约四、五世纪以后(笈多帝国),婆罗门教进行了重建,吸取了耆那教和佛教教义中的精华,并改称印度教,重新在印度取得了主导地位,而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和地位则日渐衰落。

4-2作为东方文明的印度文明有什么特点?

缺乏大的变革。这两个城市看来是全面计划后而建立起来的。两者的主要设计是相同的。直到印度河文明的末期,

两个城市都没有改变。这表明控制这一纪律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第二,印度河城市没有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那样的公共纪念物或陈列品,也没有大的会议厅。

第三,暴力机构非常薄弱。

4-3古代印度文明对世界文明有哪些贡献?

天文学:优良的历法。

数学:“零”的发现。印度计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很早就有了极大数、极小数的概念,擅长于算术。

医学:最早的医学书籍《阿瑜吠陀》(生命之学)。两部杰出的医学典籍:《揭罗迦本集》和《苏修鲁多本集》。

宗教:公元前2世纪初,随孔雀帝国崩溃而起的长达500年的混乱和黑暗时期中,印度传教士将佛教和婆罗门教传播到周围所有的国家,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文学:印度教的经典《吠陀》不仅是婆罗门教的圣书,同样也是历史学家了解次大陆历史的“圣典”。《摩诃婆罗多》也是印度古典文化的一大遗产。这部史诗在叙述伟大战役间隙,插入了一部分哲理性的对话,这就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哲学诗篇《薄伽梵圣经》,被比喻为印度的“新约”。

5-1希伯来文明对当今世界有什么贡献和影响?

宗教: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文学:希伯来人的文学比古代东方的所有其它文学成就都出色得多。其现存作品几乎全都保存在《旧约全书》和所谓“伪经”中。其特点:首先,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次,文学与宗教结合。如《圣经·诗篇》中有大量歌颂上帝的诗。第三,富有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第四,作品在风格上朴实优美。

哲学:在哲学方面,希伯来人早于希腊人超过了其它所有民族。他们非常注意有关人生和人类命运的大多数问题。他们的哲学思想散见于圣经和犹太教的其它经书中,在探讨一些人生问题时,总是带有一些伦理的色彩。

5-2犹太文明形散神不散的原因是什么?

在犹太文明史上有过三次大流散,深重的民族灾难极大地刺激了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促进了犹太教一神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犹太教的教义可以归纳为以下的特征:

(1)坚决主张一神论,强调只有一个上帝,一个创世主。反对任何偶像崇拜。

(2)契约观念。最崇拜“约柜”。相信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所谓“特选子民”。牢固地相信上帝曾允诺给他们一块乐土,即“应许之地”,那便是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

(3)弥赛亚(Messiah)、天国观念。

(4)强调道德戒律,如干脆把正确的信仰和道德行为结合在一起。

在坚持独尊耶和华一神信仰的基础上,犹太教中关于“特选子民”和“应许之地”的教义,关于放逐和返回故地的信仰,以及犹太人与上帝之间订有契约、救世主弥赛亚终将降临的观念,不仅强化了历经战乱屠杀等灾难的犹太民族的宗教认同感和使命感,也使长期处于屈辱逆境中的他们获得永不枯竭的精神慰藉之源泉。通过对犹太教如上信条的坚奉不渝,千百年来飘泊四方的犹太人获得持久不衰的民族凝聚力,得以在沧海桑田的历史漩涡中历经千难万劫却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依然拥有其传统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也可谓世界奇迹,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6-1克里特文明与东方文明相比有什么特点?

艺术:不以艺术品的大小来引人注目,也不关心神或神圣的国王,所以他们没有埃及那样的宏伟纪念性建筑,也不像两河流域那样庄重和呆板。他们在日用器皿、住宅的墙上和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描绘周围的生活。

建筑:克里特岛人建造建筑物时关心的不是其外表,而是个人的舒适。克诺索斯城的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显然是在好几个世纪里建成的。

宗教:克里特岛人没有建造宏大的神庙或竖立巨大的纪念碑,而是在家里留出数呎见方的场地作私人祈祷处。克诺索斯王宫规模宏大,却只有一个很小的房间作礼拜堂。进行宗教礼拜的主要地点在自然界——山顶、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最重要的神是一位女神,即古老的大地之母,祭祀大地之母时由女祭士而不是男祭士充任辅祭。没有任何用人或大批动物作祭品的迹象,最普通的祭品为农产品。

生产活动:他们的文明是海上文明,他们掌握了制海权,还大肆进行海盗活动。

社会生活:克里特村社都比大陆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义。克里特岛主要由村庄组成,各家各户通常住在用木头和灰泥造的单独的房子里。城市最贫穷地区的住房也建造得非常坚固宽敞,但不清楚有多少个家庭住在里面。各城市都不设城防,这表明克里特岛人认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护本岛的安全而且还表明克里特的各个村社和平相处。妇女似乎享有与男子同样的自由和社会地位。

艺术:绘画的独特特征是精美、浑然天成和写实风格。它不是用来称颂傲慢的统治阶层的抱负或者宣讲某一宗教教义,而是用来表现单个人面对米诺斯世界的美的喜悦心情。米诺斯雕塑的规模总是按比例缩小。

6-2为什么说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它有什么重要的特征?

希腊文明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形而上学方面,希腊抽象的思维方式,对理性的阐发,希腊文明,尤其是雅典式的希腊文明,其基础是自由、乐观主义、世俗主义、理性主义、对灵与肉的赞美、对个人尊严和价值的高度尊重等理想,同样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石。还有在政治上,雅典的民主制也是西方民主制的滥觞;在形而下学方面,建筑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影响了欧洲的近代建筑和艺术表现。

希腊神话和宗教的特色:希腊宗教与希腊神话联系在一起。希腊人的宗教观念以及关于神、英雄和世界的观念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演变而演变的。部族和政治分离主义孕育了多神主义思想,而使一神主义无法实施。神人同形同性。神都很世俗化,有了彻底的人类外形,而且具有人的意志、欲望、性格等。在宗教上虔诚但不狂热。先有城市后有神庙。

社会经济政治:城邦制是古代希腊奴隶制文化在政治上的一个显著特点。除了少数例外,希腊诸城邦经历了相同的政治演进道路。它们从君主制开始其历史,后转变为寡头制。大约一百年之后,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的寡头制又为独裁者所推翻,最后,在公元前6和5世纪,民主制建立起来。

6-3希腊人在文学和艺术上有哪些杰出的成就

文学:希腊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诗歌:荷马的《伊里亚特》、《奥德赛》是两部最早的史诗。

赫西阿德的教谕诗《田功农时》,反映公元前8世纪希腊社会状况,还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赫西阿德提出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的划分。

寓言:《伊索寓言》其中许多故事,直至今日仍广为流传,被人作为比喻和借鉴。

戏剧:悲剧是希腊人文学的最高成就。从赞美酒神的颂歌和祭祷发展而来的。雅典最有名的三大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素福克勒斯(得奖最多的悲剧诗人)和欧里庇得斯(《阿尔克斯提斯》、《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公元前五世纪,喜剧得到充分发展,其杰出代表是阿里斯托芬。

历史:最著名的史学家有希罗多德(“历史之父”)、修昔底德和色诺芬三人。

艺术(建筑、雕刻、绘画):

(1)建筑:突出的是神庙建筑。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体,是位于典雅城中的雅典卫城建筑。卫城中最宏伟和精湛的建筑就是帕特农神庙和伊列克提翁神庙。

(2)雕刻:第一个特征是它的写实性和模仿性。第二个特点是对比例的独特关注和重视。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和突出理性精神。

(3)绘画:希腊瓶画艺术。在公元前7世纪末,其陶绘艺术就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黑绘式的陶瓶。绘画内容大多都是希腊神话及传说,也有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描写。人物接近写实的手法,带有一些装饰性,线条流畅活泼,非常富有特色,体现了希腊艺匠们的创造与技艺。

7-1为什么说“希腊化时代”是中西文化汇流的重要篇章?

希腊文化随着远征军到达西亚和中亚内陆,与当地文化结合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果,东西方文化交流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古典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中亚内陆临帕米尔高原的阿富汗境内发现希腊化时代的城市遗址,城内希腊神庙、广场、宫殿、体育馆一应俱全,完全是希腊风格的建筑。很多希腊学者来到东方,搜集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的资料、标本,扩大了知识范围,开阔了思想境界,使东西方文明互相补充。东方文明对希腊文化成就也产生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建在埃及土地上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术研究中心,使东西方文明交融发展达到了“希腊化”的高峰。

7-2希腊化时代科学的繁荣是怎样发生的?

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之后几百年间,科学异乎寻常地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科学与希腊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结合在一起,大大刺激了希腊化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探求。

一些文化中心城市的形成,为这种文化交流和汇合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如亚历山大里亚城。

希腊化时代的许多统治者热心资助追随他们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7-3希腊化时代的雕刻艺术有什么特点?

如果说此前希腊雕刻追求是把人性理想化并以朴素的克制风格来表现希腊人的节制观念,那么希腊化时代的雕刻则强调极端的自然主义与不加拘束的奢华。

作品:《自杀的高卢人》、《垂死的高卢人》、《萨摩色雷斯带翼的胜利女神》、《拉奥孔群像》、《米洛的阿芙洛蒂特》、《弄发的维纳斯》、《抱鹅的少年》、《老妇》

考试要求:共三选二共60分。要求独立思考,有史实补充。

祝考试顺利^^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 (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 (四)课程性质: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 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 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 三、氏族文明的兴衰 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 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 三、文化艺术的萌芽 考核要求: 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 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 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 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 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 第二章西方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西方古典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 3、使学生准确掌握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4、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5、使学生理解近代欧洲文明。 6、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教学时数:18学时

历史人教版必修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练习题

第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希腊文明的摇篮 1.《希腊简史》中写道:“所有这些城邦的共同之处是,在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上,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城邦对城邦都划定了边界,可以宣战或议和,互派大使,签订条约,缔结同盟。??这就赋予了希腊历史的特殊重要性。”由此可见,古希腊的社会状况是() A .城市兴起B.列国分立 C.海洋文明D .战乱频繁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分析可知,古希腊由众多城邦组成,各个城邦 都是独立自主、边界分明的,故B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城邦的特点,A 项不全面;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但C 项与题干无关,排

除;D 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主题不符。 2.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答案:C 解析:雅典城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小国寡民,由于国家小,人口少,而且公民人数更少,这才使得直接民主能够实施。故选C。 3.公元前8~前6 世纪,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兴起了上千个城邦。在当时,这些城邦实际上是指() A .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古希腊的一个区域城市 C.古希腊的一些基本村社 D.古希腊的一群殖民据点 答案:A 解析:公元前8~前6 世纪,希腊出现了很多个独立自主的小 国, 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知识点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4.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贵族与王权的矛盾 B.王权与平民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贵族与议事会的矛盾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前,贵族在政治、经济上拥有特权,广大平民政治上无权,经济处境不断恶化,为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当选为执政官的梭伦推行改革。 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体,解放平民,使其免于 奴役,并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材料中的“他”指() A .伯里克利B.克利斯提尼 C.柏拉图D.梭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 体”“解放平民”“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 项正确。 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全校通选课周学时 2 学分时间 任课教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孝远 课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02606902.html,/pkujpk/course/xfwms 西方文明史导论是一门全校性的通选课,为2006年教育部评选的全国精品课程。旨在用中国人眼光来分析、透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分专题讲授西方文明的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优缺点,并从全球化角度探讨文明的整合问题。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整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教材:(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这是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主编、由北京大学世界史教师为主撰写的一部教材,任课教师朱孝远、颜海英为《世界文明史》(上册)的分册主编。 (2)教材:[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上、中、下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简介:在当代的西方历史研究上,社会文化史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历史研究的一个基础和一种发展。展开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西方社会史》,就是当代西方这方面研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这是一补介绍西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本书以社会史为核心,从普通人的兴趣点出发,重现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内容和图片资料极其丰富,所述自古至今,深受读者欢迎。 译文采用的原版是读书1987年的英文修订本,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三位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翰·P·麦凯、贝内特·D·希尔、约翰·巴克勒编撰而成,该书出版不久就成为众多美国大学相继采纳的通用教材。作者们把历史置入于时空发展的框架之中,表现出动态的历史经验、生命的模式以及智觉、情感、情绪等的复杂形式,通过“历史的理解”和“历史的叙述”来把人类的经验转化成为一个个直接、具体和生动的故事。这部作品并不一定立即告诉读者各种历史结论或历史因果,但却引导你进行历史思考。《西方社会史》对于历史结构的探讨是有独创性的,作者们亲身进行了许多有趣的观察,并且利用这些经验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见解,特别是他们从文化根源和社会基础出发分析历史演化的因果,无疑为解释历史现象提供了一种客观主义的新视野,对后来的历史学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9 第4版) 讲课的内容 (时间安排/讲课重点/难点/知识点) 第一讲绪论(第一周) 讲课的重点:旨在说明什么是“西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通选课的基本要求。 难点:(1)文明的概念如何理解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

第4讲 精练习题 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是() A.《红与黑》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 解析:选D。由材料“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表明是对启蒙学者理想王国的失望,这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选D项。 2.(2020·南宁二模)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材料表明这位诗人() A.反对肤浅的抒情 B.擅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C.追求理想的世界 D.强调文艺创作应遵从理性 解析:选C。根据材料“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可知,这位诗人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追求理想世界,故选C项。

3.(2020·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法国大革命前的画家与小说家,或着墨于父子关系的紧张,或从“父亲不在”写起,不啻对“父亲的权力”打了一个大问号。而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就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材料表明() A.法国文人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文艺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C.文艺作品是大革命的思想根源 D.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 解析:选B。“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就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体现了文艺作品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题中所述现象并不能代表所有法国文人,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根源启蒙思想,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受到文学的影响,不能说明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排除D项。 4.(2020·滨州高三期末)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创作出《马拉之死》(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拿破仑加冕》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这表明大卫的作品() A.深受现代主义影响 B.推动历史革命进程的发展 C.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D.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的范畴 解析:选C。根据“法国大革命时期”“马拉”“拿破仑”等信息可知,大卫的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故选C 项。 5.(2020·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笔下“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D.对西方文明的忧虑 解析:选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到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自然环境也开始遭到破坏,所以一些作家借作品表达对西方文明的忧虑,故D项正确;作家的认识也是感性的,他们并没有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深入思考,因此不会涉及科学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作家只是对工业革命下自然状态的破坏感到担忧,并没有提出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宿迁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礼记·王制》记载:“作左道以惑众,杀;作奇器异服奇技淫巧以疑众,杀;行 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杀。”到了战国时,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从以上变化可知 A.社会风俗决定思想变迁 B.政权聚散影响思想发展 C.学术自由推动思想多元 D.军事争霸导致思想争鸣 2.东汉《论衡·谴告》中说:“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黄老 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也。”材料表明作者 A.主张奉道家为正统 B.融合阴阳五行思想 C.宣扬君权神授理论 D.反对天人感应学说 3.宋代一学者治学气魄宏大,提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的观点。由此可知,他认为 治学应 A.抛弃儒学经典 B.挖掘本心明道 C.力求格物穷理 D.强调经世致用 4.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 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这股“思潮” A.取代理学成为主流 B.反映资产阶级诉求 C.使得儒学焕发生机 D.触发思想解放运动 5.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由于他们的书面文字基于字母系统,欧洲人能够 比中国人更有效地开发这一技术。他们书面文字中的字母很少,这使批量生产变得十分经济”。材料中的“这一技术” A.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欧洲 B.成为摧毁欧洲城堡的有力武器 C.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 D.推动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有一副对联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充分体现了中国某一艺术形式的特 征。这种艺术形式是 A.国画 B.书法 C.京剧 D.文学 7.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到“(今)时势又变,屏藩尽撤,强邻日逼”,面对此 局面,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方面的社会改造方案。但他在书名的“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两字。由此可推断该作品 A.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B.宣传“师夷长技”思想 C.深受现实政治局势影响 D.主张积极推行社会革命 8.陈旭麓认为:“过去久被士人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的手里开始成为一门学问。 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对该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开始兴起 B.“夷夏观念”遭到否定 C.“中体西用”付诸实施 D.传统文化内容得到延伸 9.右图是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 会上对“民生主义”作出的新说明。他解释说:“本党同志 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 围有大小耳。诸君既能明白民生主义此之真意,则新旧同 志因误会、怀疑而生之暗潮,从此便可打消。”孙中山意在 强调 A.国共两党有共同诉求 B.国共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C.民生主义是最高目标 D.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 10.“(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一发表,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而且在全国各个政党和广大民 众中,如同拨云见日,使人们豁然开朗,连蒋介石也深表佩服”。“这篇文章” A.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正确预见中日战争走势 C.明确中国革命步骤问题 D.提出建立联合政府设想 11.我国在1952—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 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一做法 A.符合当时国情需要 B.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12.有人评论中国一项科技成就:“它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

二十世纪世界史

“二十世纪世界史”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一、教学大纲 第一讲导言20世纪的性质与发展动力 一、时代性质 二、20世纪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动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讲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 一、20世纪初西方文明的成就 二、西方文明的扩张 三、西方文明的动力——自由资本主义 四、西方文明面临的挑战 五、西方文明的评价 第三讲改革与革命:20世纪初的东方 一、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土耳其、墨西哥、中国 二、改革成为革命替代物:印度宪政改革 三、东方改革与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四讲大国争霸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火药桶:巴尔干危机 三、一战过程 四、大战的后果 第五讲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国的革命传统与列宁主义 二、战争与革命 三、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四、关于十月革命评价的几种观点 第六讲亚非拉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一、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的加强 二、传统社会的解体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七讲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一、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与墨索里尼上台 二、希特勒与德国法西斯上台 三、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四、法西斯政权的特征与性质 第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终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九讲合作、对峙、缓和:1945—1975年美苏关系 一、美苏合作与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二、美苏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三、冷战的逐步缓和与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四、两极关系之下的世界和平 第十讲中东问题 一、中东地理与历史概况 二、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一战后阿拉伯地区新国家的形成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国的成立 四、五次中东战争 五、海湾战争与美国入侵伊拉克 六、中东问题的实质 第十一讲欧洲统一进程 一、欧洲历史与文化 二、欧洲一体化过程 三、欧盟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历史地位 第十二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斯大林“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辉煌与问题 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解体 五、有关苏联改革及其命运的思考 第十三章艰难前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问题与发展过程 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理论范式 第十四章东亚的崛起 一、东亚的革命与东亚的政治崛起 二、东亚的改革与东亚的经济奇迹 三、东亚的合作与东亚的未来 第十五章21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一、21世纪:历史的终结还是美国时代的终结? 二、经济全球化和一个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 三、形形色色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四、我们应有的心态 二、参考书目 齐世荣、廖学盛主编:《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及其问题(精)

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發展及其問題 一、單選題(20題每題2分共40分) ( ) 1. 俄國彼得大帝在位時,曾定下「鬍鬚稅」,規定留鬍鬚的男子繳納。由時代的特色,我們可推知他此舉的主要用意為何?(A)希望俄人脫擺以往被蒙古人所統治時的形象,積極向西方學習(B)國家財政的困窘 (C)他本人喜歡留鬍,因而不希望其他人跟他有類似的外型(D)留鬍鬚與希臘正教的教義不合。 ( ) 2. 維也納會議後,歐陸的政治局勢大致是如何?(A)大多已實行民主政治(B)大多已進入工業革命時期(C)保守主義成為大多數國家政府思想的主流(D)「改革國會」成為各國在野黨的主要訴求之一。 ( ) 3. 以下史事的發生「並未」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的有:(A)拿破崙帝國建立(B)啟蒙思想的備受質疑(C)保守主義的勢力高漲(D)浪漫主義運動的失敗。 ( ) 4. 「人生而自由,然而在人類社會中,人卻處處受到束縛……人應該追求深刻的內心經驗……」關於這段話,較貼近以下哪種主張?(A)自由主義(B)浪漫主義(C)馬克斯主義(D)保守主義。 ( ) 5. 以下對話發生於18世紀:A:「這本小說真是感人,在這種情形下仍如此愛著對方,真令人讚嘆……」; B:「真是苦戀呢!女主角最後選擇了別人,所以他竟然犧牲性命來展現他對感情的態度……」,依此推 測,此本小說的風格所展現的時代精神趨向於何種思潮?(A)自由主義(B)保守主義(C)浪漫主義(D) 寫實主義。 ( ) 6. 影片《一曲難忘》描述一位波蘭鋼琴家,強烈地期待波蘭能重新得到自由,他不為沙皇的屠夫(按:波蘭總督)演奏,離開祖國到巴黎去時,帶了一把波蘭的泥土。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為了籌錢資助祖國 爭取獨立自由,一場場的演奏會,終於使他的生命燃燒至盡頭。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揉合斯拉夫民 族的熱情憂鬱和法國人的華麗纖細。他應是哪一風格的作曲家?(A)古典主義(B)印象主義(C)浪漫主 義(D)現代樂派。 ( ) 7.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領導人之一的拉法葉將革命爆發的「第一現場」——巴士底獄的鑰匙寄給何國政府,以表達他對此國之前表現的肯定?(A)英國(B)美國(C)俄國(D)中國。 ( ) 8. 「遠洋航行者大多是海員,商人或亡命之徒」;「享樂主義什麼都不管,製造出一批遊手好閒的人」。兩句話各有何的特色或彼此的關聯?(A)前者造就了後來的美國,後者則為20世紀初西方世界的亂象之一 (B)前者指「大西洋時代」來臨的背景,後者意味著海權時代的到來(C)前者促進了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後者則為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D)前者為浪漫主義時期的特色,後者則為受啟蒙時期影響而產生的 社會現象。 ( ) 9. 三位學者對於社會的看法,甲主張「齊頭式的平等」,乙主張「競爭起點的平等」,丙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以上三者,何者可謂是社會主義者?(A)甲(B)乙(C)丙(D)以上皆是。 ( )10. 「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位領袖」,這樣的口號,顯示出怎樣的思想內涵?(A)極右的法西斯主義(B)右派的自由主義(C)極左的共產主義(D)右派的保守主義。 ( )11. 與達爾文同時期的學者,有些不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猿猴中的一支,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主要原因為何?(A)他們都是人文學者,對生物學有所排斥(B)他們都是虔誠的猶太教徒(C) 他們利用「生存競爭」的說法將帝國主義的侵略合理化(D)他們利用「物競天擇」的說法將破壞自然環 境的舉動合理化。 ( )12. 印象派的畫家,如何因應照相機的問世?(A)以抽家的手法構圖(B)畫家每一年只創作一幅作品,以量的限制提升本身的價值(C)以寫生入手,但從光線、色彩變化的律動中創出新意(D)向中國的水墨畫取 經,強調意境而不重形似。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2017·太原高一检测)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2.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3.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 C 4.(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答案 B 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A 6.(2017·11月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 D 7.如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答案 A 8.(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答案 A 9.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

[精选]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 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 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 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 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 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中外历史》教学大纲

《中外历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中外历史》是2010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性和趣味性,对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世界文明史均有实际的意义。 其教学目的主要是: (一)使学生掌握世界各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 (二)使学生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三)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进程及各朝代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四)使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本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 《中外历史》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的辉煌成就、西方文明的源头及发展等知识,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将知识切实转化为能力,能熟练地掌握秘书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从事秘书工作的实际办事能力,具备专业秘书需要的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秘书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神话 教学内容:中国神话的由来、内容及特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神话的由来; 2、了解中国神话的内容; 3、了解中国神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神话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神话的特点。 第二章希腊罗马神话 教学内容:希腊神话的起源、内容及特点,罗马神话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希腊神话的起源;

2、了解希腊神话的特点; 3、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 4、了解罗马神话。 教学重点:讲述希腊神话的特点、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神话所反映的社会状态。 第三章先秦时期文化 教学内容:先秦时期的概念及特征,先秦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要求:1、了解先秦时期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夏、商、周朝的社会状态; 3、了解先秦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重点:讲述先秦时期特征及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四章西方古典文明 教学内容:西方古典文明的源头、希腊城邦制、古希腊文明及罗马文明。 教学要求:1、了解西方古典文明的源头; 2、了解希腊城邦制及古希腊文明; 3、了解古罗马文明。 教学重点:讲述西方古典文明的源头及古希腊、罗马文明。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城邦制。 第五章秦汉时期文化 教学内容:中央统一专制王权的建立,儒家文化的确立,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中央统一专制王权的建立; 2、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 3、掌握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确立; 4、了解汉朝的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讲述中央统一专制王权的建立及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确立。 教学难点:理解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确立。 第六章罗马帝国及中世纪欧洲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成就及兴衰,西欧中世纪的文化遗产,西欧中世纪修道院的作用。教学要求:1、掌握罗马帝国的成就及兴衰; 2、了解西欧中世纪的文化遗产; 3、了解西欧中世纪修道院的作用。 教学重点:讲述罗马帝国的成就及兴衰 教学难点:理解西欧中世纪的文化遗产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 教学内容:魏晋风骨,“竹林七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专题16测试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

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C 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 C.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C 【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确立,不是现代物理学,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与材料中的宇宙运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说明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客观,故C项正确;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与材料中“中世纪以来”的时间不符,故D 项错误。 3.“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 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答案】A 4.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械化”,是指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不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故B 项正确;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个性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C 项错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采用了煤、石油和新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高科技为特征,没有使用新能源,故D项错误。 5.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中说:“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 A.《安娜·卡列尼娜》 B.《格尔尼卡》 C.《等待戈多》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含答案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 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北大历史系本科《世界史通论》教学大纲及课件(2010年)

《世界史通论》教学大纲及课件(2010年) 第1讲导论:历史·世界史·文明史 1、什么是历史? 2、什么是世界史? 3、文明在交往中演进——我们的世界史观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致读者及推荐序)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5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导言》 参考阅读: 马克垚,“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3-22页) 张芝联,“中国大学世界史教学及观念的变化”(张芝联《二十年来演讲录》第150-6页) 课件:上古史通论 (中间部分待补充) 第8讲1500年前后的世界 1、中华文明 2、印度文明 3、中东文明 4、欧洲文明 5、其他边缘文明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第6、7章,第9-19章 参考阅读: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1章 第9讲新文明晨曦初现 1、所谓“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地理大发现及其意义 3、若干现代观念的发生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第20-23、25章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第二编第5章 参考阅读: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2-13章 第10讲国际社会的诞生

1、欧洲的统一与分裂 2、王权国家之间的战争 3、国际法的创生及其现代意义 基本阅读: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第二编第4、6章 参考阅读: 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5章 第11讲17世纪中后期的世界 1、民权国家取代王权国家的初步努力(世界政治民主化第一次浪潮) 2、这个时期的东方世界 基本阅读: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第二编第7章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第1章第1、2节 参考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18、19章(重温)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第4、5章 第12讲现代文明诸原则的确立 1、科学革命与科学化观念 2、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观念 3、民主革命与民主化观念 基本阅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第2、3、4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26(第1-5节)、27(第1-7节)章参考阅读: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6-20章 第13讲世界交往关系的大拓展 1、英国称霸海洋的历程 2、俄国与美国的大陆扩张 3、全球交往关系网络的初步形成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24、25(重温)、30、35章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第11章第一节(一) 参考阅读: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第二篇第3章

世界文化史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 1.简述世界文化体系是如何划分的: 在研究世界文化时,要按照不同的文化区域对国家民族进行划分,这种划分以地域文化或行政区域等方面为标准。季羡林将世界文化归为四个体系: 1、xx文化体系; 2、xx文化体系; 3、xx、xxxx文化体系; 4、欧类文化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 (2000)》中就将世界国家分为8个地区: 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41个国家、阿拉伯14个国家、南亚和中亚16个国家、东亚6个国家与地区、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2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2国,北美2个国家,欧洲37个国家,一共150个国家地区。 依据世界文化的历史形态进行不同体系的划分,更有利于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握文化特征。把区域与文化传统结合,我们可以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以下8个大的体系 1、xxxx文化体系 2、xx文化体系 3、xxxx文化体系 4、xxxx文化体系 5、xxxx文化体系 6、xx文化体系

7、xx文化体系 8、犹太文化体系 2.简述基督教兴起的宗教与社会背景: 宗教背景: 在共和国出现之前主要是崇尚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罗马宗教为主,共和国时期,受到希腊宗教思想影响,罗马宗教以多神思想和偶像崇拜为主,宗教基本特征大体与希腊宗教特征同。罗马宗教的世俗性和神碦的人性化使之很难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一种信仰上的需要,在这种宗教背景下,基督教兴起了。 社会背景: 基督教最初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故土——巴勒斯坦,很可能是从犹太教中的“虔诚派”艾赛尼派发展而来。在思想上,犹太教启示派的末世论和深入的希腊化运动也在客观上为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简述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骑士制度源于西欧的采邑制和封军封臣制,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王国时代,12世纪前后,发展到鼎盛期。骑士制度在中世纪造就了一种所谓“骑士精神”,以效忠主人、勇敢顽强、注重荣誉、保护弱者、护卫基督教、尊崇女性等为特征。 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从后冷兵器时代起,骑士精神逐渐转化成了绅士风度,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侠义精神,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武人品格。这种由骑士精神转变而来的绅士风度,已经成了现代文明生活中男人的基本人格准则,甚至某种意义上成了男人素质的象征,并推而广之蔓延到了全世界。 4.简论述xxxx消失的原因: 大约1000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灿烂的文明玛雅文明在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原因有一下几种猜测: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优化作业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优化作业

————————————————————————————————作者:————————————————————————————————日期: 2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优化作业(高二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铁犁牛耕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是在何时?(2分) (2)汉代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有何发展?(8分) (3)隋唐时期,铁犁牛耕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完善?(8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宫城,东西四里……皇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坊市,总一百一十区…… 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 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耍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 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 中瓦,次里瓦。……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8分)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8分) 3、(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材料二: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 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 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 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屯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 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 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 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 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 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 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 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懊修《晋商盛衰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2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1)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6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4分) 3 /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