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完整word版)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完整word版)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完整word版)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1.微生物反应与酶促反应的主要区别?

答:微生物反应与酶促反应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微生物反应是自催化反应,而酶促反应不是。此外,二者还有以下区别:

(1)酶促反应由于其专一性,没有或少有副产物,有利于提取操作,对于微生物反应而言,基质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目的产物,副产物的产生不可避免,给后期的提取和精制带来困难,这正是造成目前发酵行业下游操作复杂的原因之一。

(2)对于微生物反应,除产生产物外,菌体自身也可是一种产物,如果其富含维生素或蛋白质或酶等有用产物时,可用于提取这些物质。

(3)与微生物反应相比,酶促反应体系较简单,反应过程的最适条件易于控制。

微生物反应是利用活的生物体进行目的产物的生产,因此,产物的获得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细胞因素的影响,并且微生物会发生遗传变异,因此,实际控制有一定难度。

(4)酶促反应多限于一步或几步较简单的生化反应过程,与微生物反应相比,在经济上有时并不理想。微生物反应是生物化学反应,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原料多为农产品,来源丰富。

(5)微生物反应产前准备工作量大,相对化学反应器而言,反应器效率低。对于好氧反应,需氧,故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氧的利用率不高。

(6)相对于酶反应,微生物反应废水有较高BOD值。

2. 何为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当时,一定是微生物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吗?

答:连续培养是将细胞接种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与此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

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时,此时反应器的培养状态可以达到恒定,细胞在稳定状态下生长。在稳定状态下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pH值可保持恒定,细胞浓度以及细胞比生长速率可维持不变。稳定状态可有效的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生长期。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细胞很少受到培养环境变化带来的生理影响,特别是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营养物质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使他们的利用效率提高,有害产物积累有所减少。

当时,不一定是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最主要的是菌种易于退化。可以设想,处于如此长期高速繁殖下的微生物,即使其自发突变几率极低,也无法避免变异的发生,尤其发生比原生产菌株生长速率高、营养要求低和代谢产物少的负变类型。其次是易遭杂菌污染。可以想象,在长期运转中,要保持各种设备无渗漏,尤其是通气系统不出任何故障,是极其困难的。在高的稀释率下,虽然死细胞和细胞碎片及时清除,细胞活性高,最终细胞密度得到提高;可是产物却不断在稀释,因而产物浓度并未提高;尤其是细胞和产物不断的稀释,

营养物质利用率、细胞增长速率和产物生产速率低下。此时,即使满足公式条件,也不再是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了。因此,不能完全以此来观测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

3.葡萄糖为碳源进行酿酒酵母培养,呼吸商为 1.04,氨为氮源。消耗 100mol 葡萄糖和 48mol 氨,生成菌体 48mol 、二氧化碳 312mol 和水 432mol 。求氧的消耗量和酵母菌体的化学组成。

解:根据题意,可假定反应的质量平衡式为:

解得, 300 = b ,即氧的消耗量为300mol 。

微生物反应过程反应方程式:

碳源+氮源+氧=菌体+有机产物+CO 2+H 2O

为了表示出微生物反应过程中各物质和各组分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对各元素进行原子衡算。

如果碳源由C 、H 、O 组成,氮源为NH 3,细胞的分子式定义为CHxOyNz ,忽略其他微量元素P 、S 和灰分等,此时用碳的定量关系式表示微生物反应的计量关系是可行的。

2232fCO O eH N O dCH N O cCH bNH aO O CH w v u z y x n m +++→++

式中CHmOn 为碳源的元素组成,CHxOyNz 是细胞的元素组成,CHuOvNw 为产物的元素组成。下标m 、n 、u 、v 、w 、x 、y 、z 分别代表与一碳原子相对应的氢、氧、氮的原子数。 对各元素做元素平衡,得到如下方程:

wd

zc b N f

e vd yc a n O e

ud xc b m H f

d c C +=+++=+++=+++=:22:23:1: O 2的消耗速率与CO 2的生成速率可用来定义好氧培养中微生物生物代谢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其定义式为: 22O CO RQ =

平衡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r x 的定义式为

式中X 为微生物的浓度,μ为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其除受细胞自身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因素所影响。由上式可知,μ与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 t d 的关系为:

d

d t t 693.02ln ==μ

4. 提高好氧发酵供氧能力的手段有机械搅拌,通风等方法,这俩种方法那种更有利于提高供氧?为什么?

答:两种供氧方式各有长处和不足,适当选取供氧方式能提高供氧效率。

影响发酵罐中氧气传递的因素有三个:(1)操作条件(搅拌转速,通气量);(2) 发酵罐的结构和几何参数;(3) 物料的物化性质。

机械搅拌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改善溶氧速率:

(1)把大的空气气泡打成微小气泡,增加了接触面积,而且小气泡的上升速度要比大气泡慢,因此接触时间就增长。

(2)使液体作涡流运动,气泡作螺旋运动上升,延长了气泡的运动路线,即增加了气泡的接触时间。

(3)使发酵液呈湍流运动,从而减少气泡周围液膜的厚度,减少液膜阻力,因而增大KLa 值。

(4)使菌体分散,避免结团,有利于固液传递中的接触面积的增加,使推动力均一。同时,也减少菌体表面液膜的厚度,有利于氧的传递。

优点: 搅拌功率高,具有良好的气液分散功能,因而溶氧速度高。

缺点: 过度强烈的搅拌,产生的剪切作用大,对细胞损伤,特别对丝状菌的发酵类型,更应考虑到剪切力对菌体细胞的损伤。

对于单细胞生物如球状或杆状的细菌、酵母、等耐受剪切力比较强,宜采用机械搅拌供氧; 通气供氧:把无菌的空气通过喷嘴或喷孔喷射进发酵液中,通过气液混合物的湍流作用而使空气泡分割细碎,同时由于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密度较低故向上运动,而上部的发酵液则下沉,形成循环流动,实现混合和传质。

优点:反应溶液分布均匀,综合循环速率高;较高的溶氧速率和溶氧效率 较高的气含量和比气液接触面积;剪切力小没有机械搅拌叶轮,故剪切力小。

缺点:通风的增加也是有限的;蒸发量大;中间挥发性代谢产物带走

对于丝状菌的耐受能力弱;动物细胞对剪切特别敏感。所以宜采用通气供氧。

5.水-有机溶剂构成的双液相生物反应体系在生物反应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双液相生物反应体系中除酶促反应体系外,还有微生物反应体系。以C11β-羟基化反应的研究为例,该反应中不仅需要C11β-羟基化酶,还需要辅酶和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协同作用。这样的生物转化反应是不能通过将酶提纯后再进行的。因此,直接利用微生物反应体系更具优势。因此,此时采用温和压力技术进行C11β-羟基化反应是否可行?答:温和压力技术是根据微生物本身特性,通过在生物反应的一定阶段施加温和压力(0.1~1.0Mpa),使细胞代谢通量沿着目的产物方向加强,或者提高特定酶促反应效率的一种新的生物加工方法。温和压力催化改变了传统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催化过程中压力作为常量的做法。由于该技术整合了高压技术与生物催化两项技术的优点,从而提高生物催化效率。通过选择适宜的加压介质和加压方式,可以使微生物活性基本不受影响。压力可以改善难溶底物在水相中的溶解性,增进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基质、产物的传质速率,改变微生物胞内代谢流,最终达到提高产物发酵水平的目的。

目前,开展温和压力生物催化的报道甚少。天津科技大学生化工程研究室在国家自然基金及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和压力生物催化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其中利用温和压力提高生物产物——海藻糖的专利已获得授权;在0.1~1.0MPa温和压力条件下氢化可的松的转化率较常压提高了15%左右(发明专利),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副产品的生成。这些为温和压力的商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

蓝色犁头霉是生物法转化生产氢化可的松的常用菌种之一,由于甾体生物转化过程中甾体底物与犁头霉生物酶系分别位于油-水两相,从而大大降低了氢化可的松的转化效率。氢化可的松的生产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催化反应,该反应不但涉及反应底物溶解性低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高耗氧、辅酶再生等问题,在微生物法转化生产氢化可的松的过程中,除了微生物自身的转化能力外,氧气的供给、底物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辅酶的再生是限制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解决或缓解以上问题便成了在现有生产菌株基础上提高氢化可的松转化率的关键。目前常采用的添加有机溶剂的方法、β环状糊精包埋及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提高底物在水中的溶解性。采用温和压力技术,其优势在于:

(1)温和压力技术可以提高底物的溶解速率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压力对底物的影响,物理学上,压力是独立于温度、化学组分的重要参量。压力可以有效地使物质的原子间距离缩短、相邻电子的轨道重叠增加,进而改变物质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温和压平衡态,形成全新的物质状态。二压力对细胞膜的影响,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一些酶更容易的从胞内流向胞外,加快了与底物的融合和反应。(2)改善了菌丝团结构常压条件下菌丝球形态完整、致密,菌丝球边缘菌丝较短,菌球边缘较平整,几乎无游离的菌丝。而在加压条件下菌丝球形态比较松散,菌球外边缘的菌丝较长,菌球相对比较独立,有少量菌丝互相连接,发酵液中有少量游离的菌丝。以上变化说明温和压力可以改变蓝色犁头霉的菌丝形态。考虑到氢化可的松前体R.S.A的难溶性,菌丝球之间保持一定的孔隙会增大R.S.A与菌丝球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底物与细胞的传质效率。只要在保证菌丝活力的前提下,温和压力处理通过改变菌丝球形态,促进培养基中基质的传递效率,进而影响菌丝球的氢化可的松转化能力。(3)增加生产菌株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通过氢键和疏水键维持其结构,在压力的作用下,细胞膜双层结构的容积随着每一磷脂分子横切面积的缩小而收缩,使通透性增大。菌丝球在温和压力的作用下,胞内电解液、内容物(蛋白质、

核酸)不断外渗,从而导致细胞悬浮液的电导率、A260,和A280随压力变化而变化,在0.5MPa 压力下,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各指标均高于常压对照。而此时菌丝球仍保持很高的生物活力(相对生物活力为97.8%)。这就说明,0.5MPa的压力处理可以在保证菌丝球生物活力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4)提高了脱氢酶活力和强化了相关途径加压后菌丝球脱氢酶活力还略高于常压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氧分压的增大,促使培养液中溶氧水平提高,进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水平,最终表现为犁头霉菌丝球活力增强,胞内DHA水平提高。压力作为胁迫因子,可以改变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代谢通量,刺激细胞发生应激反应,促进应激产物的生成。从细胞水平上讲,应激因子(生物、生理、物理、化学等)刺激生物个体时,会激活一些基因的表达,其细胞和生物体会本能地合成一套保护性的物质,从而保护生物免受应激胁迫的损害,这一系列的代谢变化,就是生物的应激反应,它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存在着平衡.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原有的平衡被破坏。结果以空气为介质,采用分阶段加压的转化工艺,压力提高了底物在水相的溶解性,同时犁头霉菌丝球在维持原有活力的基础上,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胞内DHA水平提高,这些都促进了氢化可的松两相生物转化的进行。因此,通过选取合适的加压介质、加压方式,以压力为手段可以显著提高蓝色犁头霉氢化可的松生物转化效率。

一定压力下影响微牛物活性的主要原因是升降压速度和加压介质的性质,其次是厌氧环境。当选择高纯空气为加压介质,控制合适的条件,微生物活细胞率不会损失。由于一定压力的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通量和相应的酶活性发生变化。温和压力下有的酵母菌的海藻糖合成酶活力较常压下提高1倍,相应的酵母菌海藻糖生物合成能力最高提高200%,酵母菌代谢过程分析表明,一定压力下与海藻糖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分枝的获得加强;利用蓝色梨头霉进行氢化可的松生物转化的过程中,若采用加压生物转化,可提高氢化可的松生物转化率15%左右,酶学研究同样表明此时相应的酶活力大幅度提高。基于获取的大量基础数据,开发了加压生物转化技术,所有这些结果对于充分利用已有微生物资源和寻求新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6.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答:细菌纤维素和植物或海藻产生的纤维素在化学性质上是相同的。但细菌纤维素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1)高洁净度、高化学纯度;(2)高抗张强度和弹性摸量;(3)很强的水结合性;(4)极佳的形状维持能力;(5)较高的生物适应性。

《会计学原理》复习提纲(谢获宝主编教材)

《会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总论 ※1.什么是会计?(4) 会计是一个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 2.※现代会计有哪两部分组成?什么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5—6) 3.※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两个?二者的关系是什么?(8) 会计的两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没有反映职能,监督职能就失去了监督的资料。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深入,没有监督职能,反映职能就失去了意义。 4.※会计的目标是什么?会计信息使用者都有哪些,他们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什么?(9—10) ※5.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12) 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 ※我国的会计要素有哪六个?※重点掌握前三个会计要素的概念。熟悉会计要素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3-18) ※7.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七种?为什么说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19-20) 8.按照会计工作领域和工作特点可以将会计职业分为哪三类?(22) 9.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我国《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对会计职业道德有哪些规定?(23—24) 10.会计学科是怎样分类的?分别分为哪些具体学科?(24—26) 11.※什么是会计规范?※我国的会计规范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各层次包括哪些主要的会计规范?(321—324) 12. ※什么是会计准则?了解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有哪三十八个具体会计准则。(322—323) ※13.什么是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它们的使用范围分别是什么?(327及笔记) 14.※会计的基本假设有哪四个?理解其含义、作用。(325—327)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会计学原理(完全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历史发展过程,对会计学科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一、会计的内容 通常指会计所要核算、监督和分析的内容。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指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企业单位经营资金的运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 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 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 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展,在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会计还具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 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 一般使用者: 财务报告;包含“通用”信息的会计报表。 特殊使用者,如税务机关: 特殊报告,如按税法规定编制的特别报表及报告。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二版第八章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二版第八章答案 篇一: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三章华东版3-1 解:cA0kt?xA1?xA ?1把数据代入得cA0k?0.2min 当xA=0.75时解得t=15min 所以,增加的时间为15-5=10min 3-2 解:?1?xA?1?nn?1?1??n?1?cA0kt (式A)把xA=0.75和t=10min代入解得cA0k?0.1 再把t=30min代入(式A)解得xA=1.25 所以,转化率应为 1 3-3 解:设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则?1?xA?1?nn?1dcAn ?kcAdtn?1?1??n?1?cA0kt,且cA0=1 ?1?0.8??1??n?1?k8因此有 1?n?1?0.9??1??n?1?k18 解得:n=2;k=0.5L/mol·min 3-4 1)计算进料中酸、醇和水的摩尔浓度cA0、cB0、cS0(注意进料中水的浓度cS0不为0)。 2)列出当酸的转化率为xA时,各组分浓度的表示式: -11?n cA?cA0?1?xA? cB?cB0?cA0xA cR?cA0xA cS?cS0?cA0xA 3)将上列各式及各组分初浓度代入反应速率式,整理得 dxA2 ??7.93?10?6?10.2?20.1xA?2.58xA?dt 4)计算转化率达35%所需的时间为 t??0.35 0dxA ?627.93?1010.2?20.1xA?2.58xA上述积分可查积分表用公式计算,也可用MATLAB语言的quad解算子计算,结果为 t?7153s?2h 5)计算所需反应器体积。先计算每天的反应批数,再计算每m3反应体积每天的生产量,然后再计算达到要求产量所需反应器体积。答案为 VR=51.9m3 3-5 1)设酯的平衡转化率为xAe,将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代入化学平衡方程得:21.1512xAe?0.219 1.1511?xAe48.76?1.151xAe化简整理上述方程并求解得xAe?90.8% 2)此题解法与3-4中的步骤2~4相同,答案为t=276min 3)此时各组分的浓度为酯:0.207mol/L;水:47.816 mol/L;醇、酸:0.910 mol/L;反应物系的组成为酯:0.414%;水:95.80%;醇、酸:1.82%; 3-6 对可逆放热反应,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因反应速率过低转化率偏低,当反应温度过高时,转化率又会受化学平衡的限制。所以,对一定的平均停留时间都存在一能达到最高转化率的最优反应温度。对本题此最优反应温度可用解析法求解。 1)列出反应器的物料衡算方程 qV?cA0?cA??VR??rA? 将反应动力学方程代入,整理后可得xA?k?T??1???k?T??k??T???? 式(A)2)对上式求导,并令导数为零 ?dkdk??dk???1??k?k?????k??????dTdTdTdxA?? ?2dT?1??k?k?????? dkkE将上式展开,并将代入,化简后可得 ?2dTRT ???E2E1?ln?? RT?k20?E2?E1? 于是Topt??E2 ??E1Rln??k?E?E2021????12405 ?325K

生物反应工程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有生物催化剂参与反应。 生物反应工程是指将实验室的成果经放大而成为可提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工程。 酶和酶的反应特征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蛋白质的一切属性;具有催化剂的所有特征;具有其特有的催化特征。 酶的来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转移酶、连接酶和异构酶 酶的性质:1)催化共性:①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②加快反应速率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2)催化特性:①较高的催化效率 ②很强的专一性 ③温和的反应条件 易变性和失活 3)调节功能:浓度、激素、共价修饰、抑制剂、反馈调节等 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酶:在一定空间呈封闭状态的酶,能够进行连续反应,反应后可以回收利用。 与游离酶的区别: 游离酶----一般一次性使用(近来借助于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反复使用) 固定化酶--能长期、连续使用(底物产物的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稳定性有所提高;以离子键、物理吸附、疏水结合等法固定的酶在活性降低后,可添加新鲜酶溶液,使有活性的酶再次固定,“再生”活性) 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底物专一性的改变 、稳定性增强 、最适pH 值和最适温度变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单底物均相酶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 快速平衡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 为快速平衡, 为整个反应的限速阶段,因此ES 分解成产物不足以 破坏这个平衡 稳态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中间复合物ES 一经分解,产生的游离酶立即与底物结合,使中间复合物ES 浓度保持衡定,即 P E ES S E k k k +→+?-211P E ES +←ES S E ?+P E ES +→P E ES +←0=dt dC ES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四章答案

华东版-- 4-1 解:由反应可知膨胀率为:2111 A ε-== 反应速率可写成:()1111A A A A A A x x p p r k k RT x RT x ε??---== ?++?? 00A p F v RT = 反应器容积可写成: 00001111Af Af x x A A A A A A A F v x x RT V dx dx k p x k x ++==--?? ()00003 210.8/36000.8/36000.52ln 0.50.4/36000.4/36001.77Af Af x x A A A v v V dx dx k k x V m -=- --=-?-?=?? 4-2 由反应可知膨胀率为:320.52 A ε-== 反应速率可写成:()11110.5A A A A A A x x p p r k k RT x RT x ε??---== ?++?? 反应器容积可写成: []000000003 10.51111 1.5210.40.0082049730.50.8 1.5ln 0.20.970.160 32.92 2.01 1.1Af Af Af Af x x A A A A A A A x x A A A A A F v x x RT V dx dx k p x k x F F RT RT V dx dx k p k p x V m ++==---=- --??=-?-??=?=?? ?? 4-3 解:

()() ()0311ln 110.980.19.92105ln 0.9812473A A A A A M x c k M M x x x s τττ-+-=+--??=--= 4-4 解:0.900A A A dx c kp τ=? A A p c RT = 膨胀率为:320.52 A ε-== () 0110.5A A A A c x c x -=+ 所以: ()()()0.9000.9010.511 1.5ln 10.513.2A A A A A A x c dx kRT x x x kRT s τ+=-=---∣??? ?=? 4-5 解: () ()00630030011ln 10.294100.312.88.314828 1211ln ln 18.210.2712.810.95 R A A A A A A R A A V F kc x p c mol m RT F V m kc x -=-??===??===-?- 4-6 解:假设反应为二级反应,则011A A k c c τ-= 把数据代入,可得: 1124;10.041 k k -== 114;10.21 k k -== 11;10.51 k k -==

会计学原理 尔雅通识课 试题 课后习题

注意:本份资料正确率在90%左右,仅供大家参考 1.1.1 会计环境主要包括: A、会计思想 B、会计法制 C、会计理论 D、审计 E、会计方法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我的答案:√ 1.1. 2.1 标志着中国会计起源的是( )。 A、单式簿记 B、复式簿记 C、书契 D、龙门账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 会计一词起源于( )时代。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 会计一词起源于商朝。() 我的答案:×

1.1. 2.2 属于古代会计现象的有( )。 A、单式簿记 B、龙门账 C、四柱清册 D、借贷复式簿记 E、印度原始公社的独立记账员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0.0分 2 【判断题】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 我的答案:× 1.1. 2.3 1【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叫( )。 A、佛罗伦萨会计协会 B、爱丁堡会计师公会 C、威尼斯会计公会 D、热那亚会计协会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判断题】 近代会计发展阶段是从运用复式簿记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 我的答案:√ 1.1. 2.4 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形成了以对外提供企业经营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和对内提供管理决策所需信息为主的管理会计。()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 现代会计阶段,为适应对会计监督的需要,设立了审计。() 我的答案:√ 1.1.3 1 【多选题】 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有() A、社会经济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文化与教育水平 D、政治制度状况 E、经济制度状况 我的答案:ABCDE 2 【判断题】 影响会计发展因素还包括经济危机、社会性危机、经济犯罪和通货膨胀等负面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会计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我的答案:√ 1.2.1.1 1 【单选题】 会计的原始含义是( )。 A、记账与算账 B、记账与报账 C、算账与报账 D、记账、算账和报账 我的答案:D 1.2.1.2 1 【单选题】 不属于会计的特点是( )。 A、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第一章生物工程导论 1.生化反应工程的概念 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利用化学工程方法研究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 2.生化反应工程研究对象 研究生物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 3.生化反应特点 优点: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同一设备进行多种反应通过改良菌种提高产量 缺点:产物浓度低,提取难度大废水中的COD和BOD较高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菌种易变异,容易染杂菌 4.生化反应动力学 本征动力学:又称微观动力学,生化反应所固有的速率没有物料传递等工程因素影响。 反应器动力力学:宏观动力学,在反应器内所观察到的反应速率是总速率考虑。 5.生化工程研究中的数学模型 结构模型:由过程机理出发推导得出 半结构模型:了解一定机理结合实验数据 经验模型:对实验数据的一种关联 第二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基础 1.因次:导出单位,也称量纲。 2.红制及基本单位 密度比容气体密度压力 第三章微生物反应计量学教材p53-64 1.反应计量学:对反应物组成及转化程度的数量化研究 2.得率系数与维持因数: 得率系数:细胞生成量与基质消耗量的比值 维持因数:单位质量细胞进行维持代谢时所消耗的基质。 3.细胞组成表达式及元素衡算方程 细胞组成表达式CH1-8O0.5N0.2 元素衡算方程CHmOn+aO2+bNH3=CCH2O3Nr+d H2O +e CO2 4.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 当细胞反应是细胞外产物的简单反应时,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如下: 5.呼吸商:二氧化碳产生速率与氧气消耗速率之比 6.实例计算 第四章均相酶反应动力学(教材P8-10,26-38) 1.酶活力表达方法及催化特性 催化特性:酶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较高的催化效率反应条件温和易失活,温热,氧化失活 2.了解反应速率方程的几种形式 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零次方成正比 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浓度二次方成正比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三章答案

解:01A A A x c kt x = - 把数据代入得100.2m in A c k -= 当x A =0.75时解得t=15min 所以,增加的时间为15-5=10min 3-2 解:() ()11 0111n n A A x n c kt ---=+- (式A ) 把x A =0.75和t=10min 代入解得1 0.1n A c k -= 再把t=30min 代入(式A )解得x A =1.25 所以,转化率应为1 3-3 解:设反应动力学方程为:n A A dc kc dt -= 则()()11 0111n n A A x n c kt ---=+-,且c A0=1 因此有 ()()() ()1110.811810.91118 n n n k n k ---=+--=+- 解得:n=2;k=0.5L/mo l ·min -1 3-4 1)计算进料中酸、醇和水的摩尔浓度c A0、c B0、c S0(注意进料中水的浓度c S0不为0)。 2)列出当酸的转化率为x A 时,各组分浓度的表示式: ()0000001A A A B B A A R A A S S A A c c x c c c x c c x c c c x =-=-==+ 3)将上列各式及各组分初浓度代入反应速率式,整理得 ()6 2 7.9310 10.220.1 2.58A A A dx x x dt -=-?-+ 4)计算转化率达35%所需的时间为 () 0.356 20 7.9310 10.220.1 2.58A A A dx t x x -= ?-+? 上述积分可查积分表用公式计算,也可用MA TLAB 语言的quad 解算子计算,结果为 71532t s h =≈ 5)计算所需反应器体积。先计算每天的反应批数,再计算每m 3反应体积每天的生产量,然后再计算达到要求产量所需反应器体积。答案为 V R =51.9m 3

生化分离技术原理及应用复习提纲

《生物分离工程》 复习题 1、什么是等电点沉淀? 调节溶液的 pH至溶质的等电点,溶质所带净电荷为零时,其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加,分子相互吸引,把该溶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即等电点沉淀 2、什么是微滤? 微滤(micfiltation,MF)是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靠膜两侧的压力差来对物质进行选择性透过,达到膜分离的目的。微滤膜的孔径分布范围在0.05? 10um之间;采用的压力一般在0.05?0.5MPa范围内。 3、什么是超滤? 超滤(ultafiltationUF)是利用膜两侧的压力差为动力将分子有选择地透过膜的过程,透过膜的分子除溶剂水外,还可以将溶质中的小分子(如无机盐等)通过膜,因此它属于一种“膜分离”过程。超滤的分离介质与微滤膜类似,但孔径更小,为0 001?0.05um,采用的压力常为0.1?1.0MPa。 4、什么是反萃取? 反萃取(backextraction):将萃取液和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水等)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取到有机相的溶质转人水相,可看作是萃取的逆过程。 5、什么是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相溶剂转移到另一相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目的产物的方法. 6、什么是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7、什么是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会计学原理尔雅通识课试题课后习题

会计环境主要包括: A、会计思想 B、会计法制 C、会计理论 D、审计 E、会计方法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分 2 【判断题】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的答案:√ 标志着中国会计起源的是( )。 A、单式簿记 B、复式簿记 C、书契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2 【单选题】 会计一词起源于( )时代。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3 【判断题】 会计一词起源于商朝。()我的答案:× 属于古代会计现象的有( )。

B、龙门账 C、四柱清册 D、借贷复式簿记 E、印度原始公社的独立记账员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分 2 【判断题】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叫( )。 A、佛罗伦萨会计协会 B、爱丁堡会计师公会 C、威尼斯会计公会 D、热那亚会计协会

2 【判断题】 近代会计发展阶段是从运用复式簿记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 我的答案:√ 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形成了以对外提供企业经营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和对内提供管理决策所需信息为主的管理会计。() 我的答案:√得分:分 2 【判断题】 现代会计阶段,为适应对会计监督的需要,设立了审计。() 我的答案:√ 【多选题】 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有() A、社会经济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文化与教育水平 D、政治制度状况 E、经济制度状况 我的答案:ABCDE 2 【判断题】 影响会计发展因素还包括经济危机、社会性危机、经济犯罪和通货膨胀等负面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会计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我的答案:√ 【单选题】 会计的原始含义是( )。 A、记账与算账 B、记账与报账 C、算账与报账 D、记账、算账和报账 我的答案:D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几个常用指标的定义及计算: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气固相催化反应及气液相非均相反应反应区的取法。 2、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及其换算。 3、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可逆、平行、连串、自催化)。 4、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及基本特征。 5、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6、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的导出及应用(单组分吸附、解离吸附、混合吸附)。 7、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步骤。 8、不同控制步骤的理想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9、由已知的动力学方程推测反应机理。 第三章理想间歇反应器与典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1、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式。 2、理想间歇反应器的特点。 3、理想间歇反应器等温、等容一级、二级反应反应时间的计算及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4、自催化反应的特点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最佳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5、理想间歇反应器最优反应时间的计算. 7、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分析其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 8、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分析。 9、平行反应反应器形式和操作方式的选择。 10、串连反应反应物及产物的浓度分布,t opt C p.max的计算。 11、串连反应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 第四章理想管式反应器

1、理想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2、理想管式反应器内进行一级、二级等容、变容反应的计算。 3、空时、空速、停留时间的概念及计算。 4、膨胀率、膨胀因子的定义,变分子数反应过程反应器的计算。 第五章理想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 1、全混流反应器的特点。 2、全混流反应器的基础方程及应用。 3、全混釜中进行零级、一级、二级等温、等容反应时的解析法计算。 4、全混釜的图解计算原理及图解示意。 5、全混流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返混,返混对反应的影响。 6、返混产生的原因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7、多釜串联反应器进行一级、二级不可逆反应的解析法计算。 8、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图解法计算原理。 第七章化学反应过程的优化 1、简单反应过程平推流反应器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比较及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2、多釜串连反应器串连段数的选择分析。 3、自催化反应反应器的选型分析。 4、可逆放热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平衡温度和最优温度的概念。 5、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反应器的选型,操作方式的确定。 6、串连反应影响选择率和收率的因素分析,反应器的选型及操作方式的确定。 7、平推流与全混釜的组合方式及其计算。 第八章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的传递现象 1、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全过程及特点。 2、等温条件下催化剂颗粒的外部效率因子的定义。 3、外扩散、内扩散对平行反应、连串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分析。 4、气体流速对外扩散的影响分析。 5、等温条件下催化剂颗粒的内部效率因子的定义。

生化技术原理

第一章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某一骨骼肌的无细胞粗抽提液每毫升含蛋白质32mg,在适宜条件下,10/-l该抽提液以每分钟O.14,umol 的速度催化一个反应。用硫酸铵沉淀法分级分离50ml上述抽提液,将饱和度为20% - 40%的沉淀物重新溶于10ml溶液中,测得其蛋白质含量为50rng/m1’取ioy.i该溶液催化一反应,其速度为每分钟o.65弘mol。试计算纯化倍数和回收率。(2. 97,92.8%) 第二章沉淀法 1.兔肌醛缩酶的p常数与盐析常数(在离子强度为摩尔浓度时)分别为6.30和2. 84。试求硫酸铵浓度分别为2mol/L、3mol/L时的溶解度。(4.2mg/ml,6.03 X10-3 mg/ml) 2.含25%硫酸铵饱和度的细胞色素c溶液150ml,需加多少克硫酸铵或多少毫升饱和硫酸铵溶液,才能使其达55%饱和度? (28. 95g, 100ml) .10.某一蛋白质的盐析范围为饱和硫酸铵30%-60%,试简述具体操作(若有500ml盐析液)。 第三章吸附层析 7. 利用薄层层析如何确定蛋白质的纯度? 第四章疏水层析 1.疏水作用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与普通吸附层析有何区别?为什么?(P63 , T1) 第五章离子交换层析 1.离子交换剂由哪几部分组成?何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 2.弱酸性和弱碱性的纤维素离子交换剂分别适宜在哪些pH范围内应用?为什么? 7.影响离子交换剂膨胀度的因子有哪些?其中哪个为关键因子?为什么? 8.在层析柱中污染杂质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某些亲水性离子交换剂在含乙醇的乙酸盐溶液中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9.试设计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一种含等电点分别为4.0、6.0、7.5和9.0的蛋白质合液的方案,并简述理由。并绘制洗脱曲线。 10.梯度溶液的变化速率、交换剂的膨胀程度、装柱的均匀度等因子,对样品的分辨率有何影响?11.梯度溶液的变化速率是受哪些因素控制的?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速率变化来提高分离效果?13.用离子交换剂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强性离子交换剂?

2017秋季《会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会计学原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能作为记账依据的是( D )。 A.发货票 B.收货单 C.入库单 D.经济合同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即《会计学原理》,以下同此)P80。 2.通过试算平衡能够查出的错误有(D )。 A.漏记经济业务 B.重汇经济业务 C.记账方向错误 D.借贷金额不对解析:相关知识点参课本P45 3.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或者填制的( D )。 A.技术信息 B.财务资料 C.书面保证 D.书面证明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80。 4.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是( D)。 A. 原始凭证 B. 记账凭证 C. 汇总记账凭证 D. 账簿记录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134第九章 5.对于大堆,笨重的材料物资实存数的确定,一般采用( D )。 A. 实地盘点 B. 抽查检验 C. 查询核对 D. 技术推算盘点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113 6、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有( D) A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接受投资的现金资产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47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A)。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18第一章 8、在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 A)。 A.谨慎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及时性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22第一章 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D )。 A.复式记账 B.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编制财务预算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25第一章 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 D)。 A.商品销售收入 B.劳务收入 C.租金收入 D.代收款项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13 11.由于( C ),才产生了当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18第一章 1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D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34 13.在试算平衡表中,如果试算平衡( B )。 A.说明每一个账户的借方数一定等于贷方数 B.账簿记录不一定正确 C.二说明本期增加数一定等于本期减少数 D.说明期初余额一定等于期末余额 解析:相关知识点参课本P45 14、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借方2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8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D) A 借方3000元 B 贷方8000元 C 借方5000元 D 贷方5000元 解析:相关知识点参课本P45 15.会计分期是从( C )中引申出来的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会计目标 C.持续经营 D. 会计假设 解析:相关知识点见课本P18第一章 16.将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出纳人员应填制( D )。

生物反应工程习题

1-6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确定r max、K m和K I值,并说明该酶反应是属于竞争性抑制还是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1-7 某一酶反应K m=4.7×10-5mol/L,r max=22 μmol/(L·min),c S=2×10-4 mol/L,c I=5×10-4 mol/L,K I=5×10-5 mol/L。试分别计算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三种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和抑制程度。

1-8 Eadie测量了存在和不存在某种抑制剂情况下乙酰胆碱在某酶作用下进行水解反应的初始速率,数据如下: (1)判断该抑制作用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2)用L-B法求在有抑制剂存在时的动力学参数。 1-10 在某种水解酶的作用下葡萄糖-6-硫酸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和硫酸。在一定的酶浓度下,测得M-M方程中的的参数K m=6.7×10-4 mol/L,r max=3×10-7 mol/(L·min)。对该反应,半乳糖-6-硫酸是一竞争性抑制剂。当c S0=2×10-5mol/L,c I0=1×10-5 mol/L时,测得反应速率r SI=1.5×10-9mol/(L·min)。试求K*m 和K I的值。

第二章 习题 2-1 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面包酵母的培养,其反应方程式可用下式表达。 612623610322 C H O + 3O + NH C H NO () + H O + CO a b c d →酵母 试求其计量关系式中的系数a 、b 、c 和d 。 2-2 在需氧条件下,以乙醇为底物进行酵母生长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2523 1.7040.1490.40822C H OH + O + NH CH N O + CO + H O a b c d e → 试求: (1)当RQ=0.66时,a 、b 、c 、d 和e 的值;(2)确定Y X/S 和Y X/O 值。

(最全)会计学原理立信出版社—李海波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4版) 会计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总论 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单位;2、会计所反映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3、会计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会计的首要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加快会计核算,真实、正确的反映会计信息;2、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活动全过程。3、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加强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任务 4、什么是会计的对象,为什么说会计的对象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即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概括了各种经济活动。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因此会计所要反映和核算的只是能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内容。所以说会计的对象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5、什么是资金循环和周转?举例说明工业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的过程,两者有何不同? 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货币资金一次不断改变其形态,成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成为资金的周转。 工业生产企业: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商品流通企业:购进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6、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7、什么是会计法?我国新的会计法有哪些特点? 会计法于1985年公布,以后在1993年和1999年经过两次修订,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新的会计法对加强会计核算提出了三点要求,1、要求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2、确立记账基本规则,保证会计核算依法进行;3、增加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8、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条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会计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 9、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保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0、会计机构内部核算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独立核算单位、半独立核算单位、报账单位。 1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是什么? 一般是指会计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必须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必须突出会计职业的特点,符合会计职业的要求;二是应该言简意赅,便于记忆;三是应该联系会计工作实际但又要与会计工作有所区别。 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应不予受理。 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资金平衡关系? 资金运动处于静态时,表现为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来源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有着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关系,有一定的资金使用,必定有一定的资金来源,这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表示资金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而且两者的数额必定是相等的,完整地反映了资金的来龙去脉。 2、会计等式是如何组成的?

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及练习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会计有什么特点? 答: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3、会计的要素是什么?会计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4、简述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

5、什么是会计基本假设?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6、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哪些?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7、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 答:会计核算的方法(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对会计对象内容进行归类和监督 2、复式记账:两个或以上账户相互联系地记录经济业务 3、填制和审核凭证: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 4、登记账薄:系统的归集和汇总 5、成本计算:计算耗费 6、财产清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账实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传递和报送会计信息 关系:1.经济业务发生后,先要取得合法凭证; 2.根据设置的账户,按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 3.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基础上编制财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中国海洋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在用适当的溶液对某蛋白质进行抽提时,选择抽提液的pH最好是蛋白质的等电点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0分)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复杂,来源广泛,因此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案的通用性差 A. 对 B. 错 3 【多选题】(10分) 生命大分子物质制备的特点有哪些?() A. 生命大分子物质容易失活 B. 待分离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含量较低 C.

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较高 D. 原材料中成分复杂 4 【判断题】(10分) 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相对容易破碎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0分) 各种细胞破碎方法可以组合使用,以更好的破碎细胞 A. 错 B. 对 6 【单选题】(10分) 有关抽提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抽提液最好是来源广泛 B. 抽提液可以是缓冲液、稀酸、稀碱溶液,也可以使用有机溶剂 C. 抽提指的是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把原材料中的杂质溶解出来 D. 抽提液不应该破坏有效成分的结构 7 【判断题】(10分) 抽提液中可以加入适当酶抑制剂,以抑制蛋白质或核酸的降解 A. 对 B. 错 8 【单选题】(10分) 下列分离纯化技术依据的原理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盐析 B. 超滤 C.

选择性沉淀 D. 结晶 9 【判断题】(10分) 评价纯化方案是否合理,可以考察纯化倍数是否增加,纯化倍数越高,说明纯化方案越合理。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多选题】(10分)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包括() A. 溶液介电常数的大小 B. 溶液的pH C. 溶液的离子强度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