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全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人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旅游偏好,并影响人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地。西安碑林和华山相距不远,前者是历史文化景观,后者是山碑林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华山游客。当然这种文化程度对旅游地选择影响也是相对的。

5-2,说说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活动的偏好有什么不同?

富的旅游活动,如游览西安碑林;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山地自然景点,如游览华山。但是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为什么?

去旅游;孩子则活泼好动,体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对新奇的地方比较感兴趣。

种信息进行原因分析。

(二)旅游者的客观条件

1.游客的经济承受能力

游客自己的经济收入以及游客自己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选择去什么地方旅游,以及旅游时间的长短和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水平的高低。

2.闲暇时间

是否能够出门旅游还依赖于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一般而言,旅游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出游时间就越长。但人们闲暇时间的分布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淡季与旺季分布,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经济能力等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提示:设计步骤:

1.以学校所在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

2.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模块)并进行讨论修订。

3.布置学生分别对家长和周围邻居进行调查访问,讨论并初步决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4.学生分别针对社区居民的个人情况(如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旅游偏好和旅游动机等问卷模块的具体问题及备选答案进行设计,注意备选答案应具有典型性和可选性。

5.调查问卷初稿成稿。学生分批到社区进行小规模抽样调查,并以此检查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

6.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定稿。)

二、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因此,出游前首先就需要收集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情况。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一般来说,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会使旅行的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经济距离增加,相应地降低了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居住地与旅游地相距遥远,也意味着两地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这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

两幅图片显示了西藏布达拉宫、云南香格里拉与众不同的优美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该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收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各种媒介,如电脑网络、书报、旅行社广告、电视广播等,另外还可以向亲朋好友或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信息。二是收集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旅行费用等。

第二课时

三、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普通的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有效性,即以最少的金钱和时间,获得最大的满足。

(一)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人们之所以更愿意选择更有名的旅游地,一是知名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较大,二是其

1.读图5.6,比较一下表5.1贵州黄果树瀑布与十丈硐瀑布的规模、区位条件是否

?

离贵阳150 km,贵阳是贵州省省会,人口规模约89万,具有较好的旅游可达性(贵昆铁路、湘黔铁路、贵阳机场等)和比较完善的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十丈硐瀑布距离泸州78 km,虽然泸州人口只有53.4万,是四川南部一个重要的地级市,但其旅游交通条件(距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都比较近)和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均比较好。因此,区位条件差异也不太明显。

?

定的。黄果树瀑布知名度高,开发较早,接待设施比较齐全,其他服务设施如交通、住宿等条件较好。十丈硐瀑布在这些方面有差距。因而二者的旅游接待规模差异较大。

?为什么?

(1)愿意去黄果树。原因在于其知名度高,交通方便,服务设施齐全等。

(2)愿意去十丈硐。原因在于其开发晚,人为干扰少,游人少,新鲜刺激等。

(二)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为什么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环境差异越大,人们的出游欲望越强?

文、自然景观的需求,往往渴望了解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有较大差异的地方。

(三)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探究问题:1.什么是旅游时间比?

2.人们选择旅游点和旅游线路时为什么总是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旅游时间比是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

因此人们总是选择路途旅行时间较少而游玩时间较多的旅游地。

图5.7说明旅游活动的设计是一个综合了解和分析各方面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形成几个

小,设计经济合理的一日游线路。)

2.自由组合一个4~5人的旅游团队,以2天时间、每人500元费用为限,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讨

1.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2.各小组分头讨论。组员列举出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旅行册、书籍、亲朋好友等,分头收集有关旅游地的信息。

3.各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比较各旅游目的地的优、劣势,并最终根据时间和费用的限制,共同确定旅游目的地、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

4.在教师指导下,制作展板。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了背包旅游的起源、特点、旅游动机及活动方式,背包旅游是一种非常适合青年学生的旅游方式,并且也比较符合生态旅游的原则。

四、保证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旅游安全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安全;二是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包括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1.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及社会文

本图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及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较为详细地列举了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其中,地形、天气、水文条件等属于旅游地自然环境条件,旅游交通、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属于旅游硬件设施情况,流行病、居民态度、战争、社会治安等则属于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旅游者在出游时必须注意安全,及时并充分了解旅游线路上每一站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状况,多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

有可能威胁到旅游安全的因素有: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商业设施、流行性疾病、旅游地居民态度、战争、旅游区天气、旅游区的水文条件、旅游区的地形等,这些因素分属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旅

影响,特别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对旅游安全威胁很大。

图文资料说明: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降雨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因此,夏季到山区旅游时,应特别

发生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或直接威胁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部分旅游基础设施的破坏,进而影响旅游安全。这些因素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往往是综合的,如泥石流就是在特殊的地形、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自然灾害。一般来说,特殊的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容易导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台风、龙卷风、洪涝、寒潮等。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可能形成泥石流和滑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会给旅游活动,尤其是在山地旅游的游客带来巨大的危险。滑坡也同样危险。台风登陆时会带来骤雨和大风,直接威胁旅游交通、旅游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户外旅游活动,尤其是滨海地区的旅游活动;同时,台风登陆后还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等,洪涝对水域及其附近地区的旅游活动具有巨大的威胁。

及游客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素质等也对旅游安全有影响。当然,旅游安全还涉及旅游餐饮条件、流行性疾病、旅游地居民的态度、战争和社会治安等因素。

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旅游地的硬件设施条件(餐饮、娱乐、交通、医疗等)和旅游地的软件条件(如当地居民的态度、有关政策、政府的管理等)。

2.正确的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夏季在山地旅游必须提高对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旅游线路上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山沟沟口、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住宿地的选择也要多从安全角度考虑。

(2)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带合适的衣服

?

①行前预先规划旅游线路,充分了解交通路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肩塌陷。

②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的拐杖。

③行前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这是为避雷电,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一起吹跑。

④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松动。

⑤注意自身旅游安全,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等水域游泳及戏水。

⑥要注意林区防火。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省概况 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 1.济南(省会) 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 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 导入新知识 2.天下第一泉景区(5A景区) 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分组合作,归纳知识点,完成表格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重庆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适用班级:09 1-4 授课时间 3.18 班级09 1-4 授课顺序第 1 次课 课题第二章地文景观 目的要求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地文景观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 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 2、云南腾冲 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重 点难点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教 学思路与教法设计 先通过欣赏图片资料,提出什么是地文景观,引入新课;再对地文景观进行概述,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引用一些名胜景区来理解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节奏把握比较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全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五章

第四章中国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 第一节中国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内涵 同时,旅游交通又是构成现代旅游业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之一。 旅游交通,是“旅游媒介”,对旅游者和旅游对象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具体地说,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给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

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发达的旅游交通业才能使旅游者顺利、愉快地完成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 旅游交通的特性 旅游交通是国民经济中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交通的主要特性: 1、公共性 2、特殊性 3、层次性 旅游交通按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跨国、跨省的大尺度空间;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和铁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地或度假区的交通,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旅游地理教案(精选)

绪论 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旅游及其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3、认识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一节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1949年10月以后) (一)初创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开拓时期(1956-1966)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7-1977)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的20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选修三旅游地理1.1 现代旅游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现代旅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内蒙古自治区)

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类型理论课、新授课授课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第十四章内蒙古旅游地理概况 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 教材教学用书陈锡畴、王雁主编. 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08(8).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参考用书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内蒙古旅游局 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内蒙古自然、人文地理概况 2、熟悉内蒙古主要旅游景点 能力目标1、掌握整理材料、自主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内蒙古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立志投身旅游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1、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资源) 2、内蒙古历史沿革 3、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分布 2、内蒙古气候特点与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以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区域地图、景观图片、视频、内蒙古资源的文字资料 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活动 新课导入观看内蒙古旅游形象宣传片《草原蒙古风》运用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第一 模块 读内蒙古政区图、地形图以及教材,教师提问 问题1:内蒙古的区位和面积。 问题2:内蒙古地形特点 问题3:内蒙古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提问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读图 讨论思考 学生回答: 1、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陲,地跨华北、东北 与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与俄罗斯、蒙 古国相邻。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八分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位居 第三位。 2、内蒙古地势较高,海拔1000多米;高原坦 荡辽阔,面积广大,欺负缓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构成内蒙古地貌脊梁;平原-山地-高原 由南向北成带状分布。 教师更正 总结回答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市工业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课题】旅游资源的美感赏析 【授课班级】旅游131 【学时】4 【授课日期】第5周第1,2 次课 【正文】 一、教学容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及类型、旅游景观观赏分类及要求。 2.教学难点:旅游景观观赏的分类。 3.教学关键: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4.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创设学习环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及类型;掌握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具体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点的学习对中国的旅游资源进行审美,分析其优势及特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形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冶情操。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功底比较差,但是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本门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师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 2.学生学法:观察与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教学用资料、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设计

市工业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课题】中国旅游客源地理 【授课班级】旅游131 【学时】4 【授课日期】第6周第1,2 次课 【正文】 一、教学容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点: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原因、中国旅游客流情况; 2.教学难点:中国旅游客流分析。 3.教学关键:图片视频等旅游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4.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创设学习环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客流形成的原因、掌握中国客流的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点的学习对中国的旅游客源地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吸引旅游者,刺激旅游行为的产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形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冶情操。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功底比较差,但是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本门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 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62~62+22 课程类型:理论 制定日期:2012年04月08日 制订人员:刘德正 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设计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经典例题1](2006年天津高考)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教育系 学期教学方案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授课人:马广营 班级:07旅游管理班 学期:09-10上学期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中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环境特征,以及各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依据、旅游业发展条件、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主要旅游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兴省(区)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36学时)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7学时) 第1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内容(1学时)

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2章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别(1学时)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保护(1学时)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类别。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3章旅游开发(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 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教学重点: 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3、我国的旅游开发。 教学难点: 我国的旅游开发。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 第一节旅游与中国地理环境 一、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概况 旅游活动指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要素,它受地里环境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旅游行为决策,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我国的自然环境独具的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方位优势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周边国家边贸往来。维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

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错综复杂的地势与地形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分布着盆地和草原。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东西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使我国风光多奇景和险境,地形则呈现多种多样,平原少,山地多,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有五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型的垂直温度带,从山脚到山顶,在相对海拔高度差仅仅数千米之内就会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 62~62+22 课程类型:理论 制定日期:2012 年 04 月 08 日 制订人员:刘德正 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 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 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 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 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设计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内容及技能要求 实训室及参考学时(含教学环节设计 必修、选修) 设备名称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教学课题与课时:旅游与旅游地理学(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 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与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 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篇一:选修三旅游地理5.1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 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 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 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 全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 动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 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 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 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 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

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 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 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 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 地位、家庭结构、常 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 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图文资料显示:不同的旅游地其旅游活动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人 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旅游偏好,并影响人们选择了不同类 型的旅游地。西安碑林和华山相距不远,前者是历史文化景观,后 者是山地景观。二者相比,碑林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华山游客。 当然这种文化程度对旅游地选择影响也是相对的。 1.读图5-2 ,说说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活动的偏好有什么不同? 富的旅游活动,如游览西安碑林;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 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 山地自然景点,如游览华山。但是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2.比较一下父母与自己喜欢的旅游活动有没有区别? 为什么? 去旅游;孩子则活泼好动,体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对 新奇的地方比较感兴趣。 3 .列举出三个你最想去的地方,并谈谈你的理由。 种信息进行原因分析。

2015.9《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5.9《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课程(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线,夯实理论基础;以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培养为重 点,提高管理素质;以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手 段,培养学习兴趣。坚持“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 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化学生心灵,完 善学生人格,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练”的目 的。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构建以提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 作任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在课 程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 安排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内容编 排,实现能力的递进。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 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 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 色及地理成因,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主要旅游区 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等。 教学目标: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针对高职高专旅游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 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

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 1. 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 2. 系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去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相关的重要旅游线路。 (二)社会能力 1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方法能力 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理论深度以能被学生掌握为准,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内容编排上,将地理知识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实际紧密结合,简明实用。在结构安排上,针对各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分别进行阐述,以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为线索编写,逻辑严谨、清晰明了。在体例设计上,各章节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开始引入,根据内容安排附以大量景观图片,并插入“知识链接”作为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说明,同时,各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及“实训拓展”,体例新颖,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掌握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粉笔 总课时数:64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第2 学期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主讲教师: 陈甜 【课题】 课程介绍 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年问候 2、安全教育

3、课堂纪律 4、课程介绍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导出对比分析法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导出实地考察法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 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出示山东省地图,展示图片,总结知识点,学生现场导游,讲解山东省概况。山东省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名称由来因在太行山之东,故名旅游资源“泉城”济南的趵突泉、五岳之首的泰山、曲阜“三孔”、“海滨山城”青岛、“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等旅游名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