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

——一次民族学中国化的案例

什么是民族学中国化?刚开始我的理解就是把西方民族学的理论、方法和视角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这还是太浅了,特别是听过老师讲了一些内容后。一是我们也应该把视角转到中国自身,用主位视角来解释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文化逻辑、观念、制度等,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讲中国故事;二是把西方的民族学理论、知识用来解释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言之有物,要有解释力,如果没有解释力那就是本土化没做好,并且应用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上,也就是把从理论到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经得住中国实际情况的检验的理论就是中国化的。

我们学习民族学的人如何应用民族学的知识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呢,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想过的问题。最近看《大国雄心》以及马戎的一篇文章收获很大,也可看作是民族学中国化的一个案例吧。“民族”这个词是一个西方词汇,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它的背景是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在西方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粘合剂的作用,在中国也是,特别是近代的救亡图存、国家振兴、抵御外辱方面发挥了神魔般的作用,但是我们近代以前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民族”这个词在理解古代族群方面到处碰壁,是一件不合身的衣服,并且也会后来的各种民族问题、民族冲突埋下了导火索。因为无论你怎么看,怎么查,民族的概念里都包含政治内涵,是一个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共享共同的文化,并且有一定的政治要求,特别是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大国雄心》就说中国虽表面上看是一个民族国家,但其内核是一个文明国家,马戎的文章里说的更清楚一点:“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国家, 传统中国不同于近代任何其他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 而“是一个以文化而非种族为华夷区别的独立发展的政治文化体, 有者称之为`文明体国家' (Civilizational state), 它有一独特的文明秩序”中国这个政治体长久以来都是主要依靠文化而不是民族来粘合人群,我们传统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战时,特别是北方民族入侵时强调民族主义来抵御之,但是第二条也是长期的路线是靠文化为纽带,你认同华夏文化你就是中国人,而不管你是什么民族。这里面虽是包含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在其中,其他文化则贬斥为蛮夷,但是也是较灵活。不像当代

的很多民族政策其实是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区隔、强化了民族意识,不利于民族融合,所以马戎主张对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少提56个不同民族,我们都是一个民族即中国民族,其他56个民族其实更符合族群和定义,是主流文化下拥有各自独特文化的亚文化群体。在各项政策中也少拿民族说事儿,以个人而不是哪个民族来实行优惠政策,淡化民族这个意识。强调共同的文化部分,强调我们共享一些文化的部分,我们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应该在一起,把族群问题“文化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