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资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和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以及后天教育的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使其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而且都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世界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此外,教师劳动的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而是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师劳动。对于教师劳动,他们既有可能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中立的旁观者,甚至可能成为消极的排斥者。总之,学生以其各自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力地影响着教师劳动的效果。教师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

其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教育过程不同于物品的传递,不同于某种生产工具的简单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自己首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并对所教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学生所接受,

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劳动也比较难于以意志努力为转移,教师劳动的效果也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还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再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各方导热油泵面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是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智力;既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与自然界作斗争,又要能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这都体现了教师劳动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要完成这样艰巨复杂的劳动任务,仅仅依靠学校这一专门机构是不行的,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时空完全控制在学校中,还必须配合家庭和社会来进行,把工作深入到家庭和社会。教师劳动的产品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社会价值,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技能和思想觉悟的人,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对社会的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尽可能杜绝不合格产品,因为这种不合格产品既不能抛弃,也无法“回炉重造”。

二、创造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劳高温热油泵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教师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仿

或机械重复,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普遍规律,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点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面对着千差万别的教高温导热油泵育群体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个体,教师不可能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统一的型号、相同的标准去简单机械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育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教育对象都有效的现有模式。教师既要用统一的培养目标去塑造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选择地实施教育活动,这种选择、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创造过程。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教育有原则可遵循,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许多原则,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直接套用这些原则。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样,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教育方法。

其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掌握,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恰当取舍并进行合理的组织,使之三螺杆泵成为学生可接受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观念体系,并考虑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巧妙地设计问题和

情境。这个过程就如同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是一次创造性劳动和艺术加工的过程。

再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并巧妙地加以解决的能力。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泼主动的,教育情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事先预料3GR三螺杆泵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教育机智,善于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教育的契机。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取决于教师个体的观察能力、综合能力、驾驭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教师个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创造性结合的结晶。

三、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不像工人、农民那样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他是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品德、智慧、知识、才能去教育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基本手段与教师融为一体,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品德的重要因素。“教师本3G螺杆泵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

进行示范。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之中,身心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以此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教师劳动的这种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从知识的传授到思想KCB齿轮泵品德教育,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生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这种示范不应该是一种虚假的装饰,而应成为教师自身思想、智慧和品格的自然流露;也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强求学生盲E的服从,而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意识。

四、长期性

教师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

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形容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是非常贴切的。培养一个人,需要教师长期的工作,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毕业,需要十多年的教育培养,这期间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力齿轮泵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做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而且教师劳动的成果见效慢,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学生,这种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不能像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那样立竿见影地短期见效。因此,评定教师的工作成果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实的效果,又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潜在效果和社会效益。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由此可知,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意味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为他们终身发展齿轮油泵的宝贵财富。由此可知,教师的劳动不仅要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出发,而且还应考虑到未来,以未来社会的需要来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要高瞻远瞩,要有预见性,要有发展眼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地对待自己从事的崇高事业。

五、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即教师劳动从劳动手段角度讲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劳动的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仅是不同科目、不同年龄阶段许多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要求教圆弧齿轮泵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

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2)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 在幼儿教师的劳动中,幼儿是劳动的对象。幼儿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一个主动发展的入。在教育过程中,他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通过自身的内部作用来主动选择和接受外界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儿童具有主动性,他的活动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的范围有时超出教师所预想的范围,这就使教师的劳动会遇到许多经常变动着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偶发事件),幼儿教师需要时时顾及这些因素。 在教育工作中注意作出动态调节。儿童的主动性还随时给幼儿教师各种影响,乃至改变教师的劳动。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的,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的劳动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儿童,针对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

性,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向幼儿施加正确的影响,并考虑儿童的反馈,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不仅具有主动性.而且还具有不成熟性。幼儿发展的水平不高,他们刚能独立地行动,思维的发展还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知识经验还很贫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充满了天真和幼稚的表现。幼儿教师劳动对象的不成熟性的特点。使得幼儿教师的劳动更为艰巨,幼儿身心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教育任务的要求,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几个方面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全面负责,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体育锻炼活动。增进儿童的健康.做好保育工作.不仅要教育他们,还要教给他们初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劳动的特点试题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劳 动的特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__。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 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 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儿歌是。 A:摇篮曲 B:连锁调 C:数数歌 D:游戏歌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 A.学校绩效 B.办学特色 C.管理体制 D.评估标准 5、中学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 A:强制性 B:明确目的性 C:知识性、趣味性 D:注意时机 6、学生的学习特点受__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艺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技术小组 D:体育小组 8、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__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9、科学家利用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和声呐,其中促进科学家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10、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描述阶段指的是__。 A.18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 B.18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D.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1、在教育学史上,教育思想家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 B.活动课时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13、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数量的观念,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4、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__。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6、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A:班级授课 B:特普朗制

教师劳动常见十大特点

教师劳动常见十大特点 教师劳动特点这个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常考点。经常以例子型单选题,古俗语单选题,简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查。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备考,首先,简单的能说出这十个特点,应对简答题备考;其次,在备考过程中还应该深入把握教师劳动各特点的意思,要能够根据题干选出特点,应对选择题。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教师劳动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1、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化或改革。 2、教师要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二、教师劳动具有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从时间维度而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在时间上的表现。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从空间维度而言,没有严格的劳动空间界限。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从空间维度阐述教师劳动特点的。

三、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长期性是由于教育活动具有迟效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把握,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体现,而某个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启蒙老师,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该特点。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是通过学生的成就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说教师本人也是活生生的教育因素。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是指每个教师都是独立地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是指学生最终的发展情况是所有老师的心血,如三四年级的老师就享受到一二年级老师的劳动成果,共同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教师职业是历史悠久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3.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能替代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有哪些?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自觉的加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对象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变化发展动态 2.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他是调节教师和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行为的饿的基本要求。特征: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调节教师行为;2.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的内涵和表现: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要教育和指导学生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个性发展/指导学生处理好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教育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性的人格追求)3.热爱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理、度、方、恒、细)。 “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2.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3.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4.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教师在一般社会交往中有哪些道德要求:1.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校内校外平易近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3.在校内甘为人梯,在校外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4.勤奋谦虚,以人为师5.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教师的语言有何要求:要规范、简练、准确、生动、纯洁 教师的仪表有何要求:包括仪容、举止、服饰3方面1.注重视、味觉形象塑造2.注意板书3.衣着整洁,饰物典雅大方,要符合年龄、个性、职业、民族特点 风度的定义和对教师的风度有何要求: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教师要稳重、可亲、有识。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含义和特征: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特征: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辨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3.同一性和差异性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普遍性和基本性2.职业性(社会主义是基本原则、教育人道主义是重要原则、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 何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二者的关系如何:原则是对教育工作者行为的根本要求,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资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和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以及后天教育的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使其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而且都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世界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此外,教师劳动的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而是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师劳动。对于教师劳动,他们既有可能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中立的旁观者,甚至可能成为消极的排斥者。总之,学生以其各自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力地影响着教师劳动的效果。教师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 其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教育过程不同于物品的传递,不同于某种生产工具的简单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自己首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并对所教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学生所接受,

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劳动也比较难于以意志努力为转移,教师劳动的效果也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还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再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各方导热油泵面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是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智力;既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与自然界作斗争,又要能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这都体现了教师劳动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要完成这样艰巨复杂的劳动任务,仅仅依靠学校这一专门机构是不行的,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时空完全控制在学校中,还必须配合家庭和社会来进行,把工作深入到家庭和社会。教师劳动的产品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社会价值,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技能和思想觉悟的人,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对社会的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尽可能杜绝不合格产品,因为这种不合格产品既不能抛弃,也无法“回炉重造”。 二、创造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劳高温热油泵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教师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仿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它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再者,教师的劳动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悟人生,从而逐渐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过程。”这说明,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异常复杂和多变。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还会愈加明显。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一

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

劳动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

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合作态度:(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 合作技巧:(1)称呼得体、(2)语气委婉、(3)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有:(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建立在利人利已观念上的人际关系,以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把个人的聪明才智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浪费在相互猜忌和设防上。组织人际关系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的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求同存异。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1)对优生的“偏爱”,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2)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2)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实施操作,(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4)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答:(1)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2)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3)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4)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完整版)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就其教师职业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相比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教师劳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复杂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是轻松的活动,而是繁重的脑力劳动。比如说,同一个内容,向不同的学生教授,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这是因为学生会有个别差异,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像工人生产那样,按照统一的图纸、模具、操作规程加工产品。 二、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工作尽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但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的设计教育方法。比如说不同的内容向同一个人讲授,不能一直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候就要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灵活的讲授这些内容。 三、主体性和示范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除了运用教育手段作用于教育对象外,还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主体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比如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定的模仿期,这时候的他们好动好玩好模仿,自然,教师就成了他们模仿的标本。这时候,教师的言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其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长期性和长效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必须坚持不懈,反复施教,促进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五、个体性和集体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过程呈现为个体的性质,而劳动的结果又呈现出集体的性质。从劳动过程看,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集体培养都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的。而从劳动结果看,教师劳动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进步并非某一个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努力的成就。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上,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劳动对象又是人,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这些都使得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不同点。

教师劳动特点及专业发展-孙承林

何为教师?为了准确的了解这个概念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抬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是专业人员。再一个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结合本人五年来不成熟的教育经验,我认为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即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第三,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①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②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①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可以说,教师的某些影响会对学生终身发生作用。②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①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物样。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并且,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即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②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

教师劳动的特点90125

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并将与人类社会共存。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牵动着万户干家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的劳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不能不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也不能不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将要从事的职业。 1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韩愈(7 68—824)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一般都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相信老师,远在严父、慈母、兄长、挚友之上。在许多场合,教师本身的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在课文朗读、例题分析、实验操作,以及音、体、美和劳动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显得更加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再者教师的劳动对像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同样是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还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1.【2016南召小学幼儿园,单选】教育不是流水生产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2.【2016年驻马店市直·单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 A.复杂性 B.独立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3.【2017年许昌建安区(小学)·单选】教学机智的基本属性是() A.实践性 B.个性化 C.集成性 D.高校性 4.【2017年安阳市直·单选】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5.【2017年驻马店市直/经开区·单选】教师劳动具有的(),集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A.大众性 B.全民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6.【2017年济源·单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A.教师自己走路出行时,身体姿势和步伐一定要端正。 B.教师对学生下命令时,身体姿态一定要端正。 C.教师要时时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D.教师自己做好了,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就会做好。 7.【2017年焦作博爱小学·单选】教育对象和教育条件的千差万别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性()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科学性 D.复杂性 8.【2016年驻马店新蔡·单选】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第一部分职业理念的重要内容和考点,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师职业劳动特征的掌握情况,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文都教育把教师劳动的特点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考点以便高效地进行备考。 总的来说,教师劳动大致有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等几大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于专业行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智劳动。 (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对象千差万别,教师需因材施教。 (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教师要传授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知识。 (4)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5)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造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随机应变采取及时有效教育措施的能力。 3、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 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2)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5、个体性和群体性 (1)个体性 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 (2)群体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其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 6、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1)劳动时间延续性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2)劳动空间广延性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教师的劳动特点解析

教师的劳动特点解析 教师劳动有五组、十个特点。这个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个重要考点,也时常考点。首先,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该知识点,作简答备考;其次,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应该把握教师劳动特点的实质,要能够根据题干这是选择题的常考点。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所谓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就是指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育过程既要从事脑力劳动又要从事体力劳动,并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就是指教师要不断学习,能够u选用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够灵活地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特现在: 1、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 (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现在: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化或改革。

2、教师要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二、教师劳动具有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从时间维度而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现状,还要熟知学生过去的情况、并且要能够预测未来;为了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备课、上课之后还要布置课外作业、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及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之,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从时间维度进行阐述的。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从空间维度而言,教师劳动不仅只局限于课堂、校园,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还需要到家庭、社会中去寻求支持,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简单来说,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从空间维度阐述教师劳动特点的。 三、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长期性是由于教育活动具有迟效性(滞后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把握,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体现,而某个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启蒙老师,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该特点。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是通过学生的成就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说教师本人也是活生生的教育因素;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 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进行科学的发现 D.探索未知领域 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引导性 D.长期性 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的专业理想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教师的专业自我 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1. 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B.是教育的客体 C.是认识的主体 D.是学习的主人 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6.198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 B.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 D.包括以上三者 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包括以上三者 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 A.心理关系 B.教育关系 C.伦理关系 D.社会关系 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得特点 一、复杂性 首先,教师得劳动对象既不就是死得自然资料,也不就是没有意识得动物与植物,而就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得社会成员。她们就是活生生得人,由于先天得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以及后天教育得差异,她们有着不同得经历,不同得兴趣、爱好,不同得禀赋、能力,不同得气质、性格,不同得意志、情感,不同得思想、行为,使其发展具有不同得水平与特点,而且都处在不同得发展变化之中。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得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得生活世界;世界上也没有一成不变得一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此外,教师劳动得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是自我教育得主体。她们并不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得影响,而就是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师劳动。对于教师劳动,她们既有可能就是积极得参与者,也有可能就是中立得旁观者,甚至可能成为消极得排斥者。总之,学生以其各自不同得反应方式有力地影响着教师劳动得效果。教师劳动不就是一个单向灌输得过程,而就是一个双向运动得过程。 其次,教师劳动得过程就是一种以知识信息得传递与转化为主要形式得过程,就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发现知识与技能得复杂得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这种教育过程不同于物品得传递,不同于某种生产工具得简单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自己首先要储备丰富得知识,并对所教得知识有深刻得理解,而且要具备一定得教育技能,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学生所接

受,这就是一个复杂得脑力劳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劳动也比较难于以意志努力为转移,教师劳动得效果也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得努力与能力,还在于学生得自身因素。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就是教师得单向作用,而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双向作用。 再次,教师劳动得任务就是多方面得。教师劳动得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得各方导热油泵面都得到与谐统一得发展。这就就是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智力;既要使培养出来得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得发展所提出得要求,与自然界作斗争,又要能承受现有得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这都体现了教师劳动任务得艰巨性与复杂性。教师要完成这样艰巨复杂得劳动任务,仅仅依靠学校这一专门机构就是不行得,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时空完全控制在学校中,还必须配合家庭与社会来进行,把工作深入到家庭与社会。教师劳动得产品具有其她产品无可比拟得社会价值,就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技能与思想觉悟得人,对社会得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直接作用与深远影响,其对社会得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就是社会上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得。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尽可能杜绝不合格产品,因为这种不合格产品既不能抛弃,也无法“回炉重造”。 二、创造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劳高温热油泵动都需要有一定得创造性,但教师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得创造性。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得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得要求有目得、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这个知识点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主要以举例子的形式或者呈现出概念,考查学生对几种劳动特点的理解。因此,我们要理解其含义。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试教育的教师只抓智育,劳动相对简单,目的的全面性意味着教师各个方面都要抓,劳动变得相对复杂。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我国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智力、创造力及个性的塑造等。任务的多样象征着教师的劳动变得复杂。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在统一要求下因材施教,相对于应试教育教师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就显得复杂起来。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教师要不断创造出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要随着学科的性质,不同任务,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使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教师没有严格的下班时间,下班了教师需要备课、批改作业,教师要不断的观察了解学生,为下一步学习定步调。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空间上的广延性。教师的教学空间不仅只局限在校内。如:十一国庆节前,老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也可以将学生带至历史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教师培养一个人才的周期很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且教育具有迟效性,教育的效果在很长时间后才会体现出来。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通过学生为中介体现。学生学习效果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成果。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可以成为一个教育因素,可以成为一个榜样。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会向老师学习。 主体性和示范性的区别在于:主体性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示范性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所以教师具有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是指工作是由单个老师完成的。 2、教师劳动方式的群体性是指劳动的成果具有集体性,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用一句白话说,即:活是自己干的,功劳是大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