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认识方向评课意见总结

《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但要让学生掌握在生活中如何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学会如何辨认图上的方向,以及体会方向的相对性,对于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在一节课中掌握这么多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兰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用前后左右介绍周围的同学的活动。主要考虑“前后左右”是学生在一年级学过的方位词,利用学生熟悉的旧知引入新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新知作了铺垫。同时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上课,对这个环境不熟悉,用已有的知识“前后左右”介绍自己周围的同学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

二、教材中的红点是一张学生并不熟悉的校园的平面图,而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同时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大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中兰老师出示的是学生自己校园的平面图,学生向在座的同学介绍校园时,学生能清楚的进行介绍。达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三、利用互动游戏、巩固新知。喜爱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兰老师采用多种

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认识东方时,考虑到当时时间的特殊性把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引入课堂,教学生记辨认方向的儿歌“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并结合教室进行了反复练习,强化了学生记忆。

本节课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有些环节的设计比较保守,没能放的更开,感觉老师引导的多一些。应该进一步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灵性,展开教学。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1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朱老师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如:录像、游戏、体验活动等等,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不错。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运动场上的时间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们可以写字,可以做口算题,可以读文章,还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进行体验,效果挺好。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如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估测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约多少时间……这些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2 上周听了两节二年级数学组的一课二上《7的乘法口诀》,感触颇深。陈老师上课老练,课堂驾驭灵活自由,课堂激情澎湃,还有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细腻的课堂设计,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汪老师虽是一个美术专业的老师,竟也能把数学课上的这么成功,课堂虽然平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口诀已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记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两节课基本流程差不多,都是成功的好课。下面主要围绕第一节,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教学,就能看出教师平时上课的影子。本课的教学,让我看出了师生之间通过一年多的相处,默契已达到一定程度。如例题中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_小学数学随堂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_小学数学随堂听课体会小学数学听课能够更好的找出问题,提升数学课质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课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心得范文篇1 3月22日至23日,我们有幸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桂林参加了“小学数学10年改革经典课例展示暨广西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6节展示课和3节同课异构课《垂直与平行》。并聆听了钱金铎、吴正宪、牛献礼、俞正强、黄爱华、江萍六位数学专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老师们做的精彩学术报告。这些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构思、深厚的数学素养、真实的教学感悟,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他们让人在不经意间受到触动、受到启迪,细细品味他们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从这些名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现在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追求花样,华而不实。讲课的6名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知的。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和俞正强老师的报告《来自学生的动力》以及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

俞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使听课的教师们感受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回想起来:原来每一个看似随意的环节,其实都是徐老师刻意的设计,真可谓是“随意中的刻意”! 我在课堂上有时也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而徐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用字母表示数”时却别有一番味道,他居然降到了自己的头发,如何用字母来表示。犹如一位相声演员在说相声,幽默、风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教学情境之中, 课上,俞老师让学生猜信封里的粉笔有多少,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可以怎样表示,把预设与生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甚至让人无法断定它们的分界,如行云流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善于把握学生思维进程的节奏,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每到谜底就要揭示的时候,他总是嘎然停止,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靠近事物的本质,从而领悟数学的真谛。 徐老师在报告中对中数学课的独特理解,对自我教学实践的理性提升以及极富感染力的的语言,使我们如沐春风,如临甘露。他的讲座,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动,生成中启迪智慧,愿我们都能成为徐老师的“同路人”,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一起追寻朴素灵动、反璞归真的课堂教学!” 总之,这两天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

小学数学万能评课稿(最新)

活动形式:听评课 主讲人:冯x老师 评课人:xx 主题: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 时间:xx-12-10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活动形式:听评课 主讲人:邓xx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后的感想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后的感想心得体会; 在开学以来,我听了一些老师们的课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3、各课都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对认识《新课标》的感受.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本案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中老师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直观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观察、操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的发现都是由学生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来的,老师仅仅是设疑激疑,指点思路,引导思考,使整节课都在启发、探索中进行。学生学得很主动,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总的来说有这样几个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是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老师在上新授课之前,注意创设情境,用动听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积极地寻找图中的四边形。 二、创设条件,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1、遵循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过程中,老师选了校园图景,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然后动手画出观察到的四边形,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类,再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进一步在老师引导下强化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最后,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范语言。这样即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又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2、遵循以发展思维为主线组织活动。本节课主要以发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学习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三、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兴趣。 老师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借助计算机直观形象,色彩美观,富有动感的画面,设计到生活中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生活实际到四边形和梯形的抽象过程,自然把外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物象与其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不足的是:利用计算机出示一些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太少,应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板书出来。

小学数学评课稿

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一:小学数学评课稿集萃小学数学评课稿集萃 2010年9月28日,惠安县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听课心得辋川峰南小学吴丽英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2010年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安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我观摩、学习了4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两点想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选择了自己的一段录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看看桌子上又有一个红布盖着的物体,更加刺激了学生。揭开一看原来是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玩具—威尼熊。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而且张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口味。例如:在揭示桌上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老师是这样问的“猜猜我们桌上的小客人是谁呢?”再后来在你坐的位置上观察小熊,然后“悄悄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个位置?” ……里面的“小客人、悄悄地”就象是讲故事、玩游戏一样。可以说老师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更加注意了语言等方面一些细微的地方。而且这些情境也确实有效、可行的。 二、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动。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这节课最主要就是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威尼小熊这个形象。一开始让孩子们充分地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不同方向看到的也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总结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总结 本学期学校组织了听评课活动。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 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 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 明确,能为教学服务。 第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又令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用数学。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 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 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 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 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张齐华老师不但上了一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做了一个专题讲座《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听了他的课,数学王子的美誉果 然名不虚传,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让人受益匪浅。 这次听课给我的感受就是:1、教师对学生研究得透彻、把握教 材准确、教学设计巧妙、课堂调控活跃。2、给学生真实感、亲切感、亲近感。3、教给学生的知识真实、可看、可学、可用。4、教师心 中有学生,上简单真实的课,营造实事求是的课堂。

2019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精品教育.doc(可打印修改)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三年级下册《认识几 分之一》 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 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四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

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很完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乐遥的回答,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涂一涂的环节,比如三分之一涂色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涂第一朵,

小学数学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杨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杨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杨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杨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

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杨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杨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二年级下数学评课稿-数数人教新课标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数》评课稿 一、开课引入直奔主题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祝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到处可见,而且让学生明白比 100 大的数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祝老师马上切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 天我们就要学习比 100 大的数的有关知识,方便今后的运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明白了 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马上联想到以往学过的知识“数数”是怎么数的?这对下一步教学环 节“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打下伏笔。 二、注重学生对于 1000 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 100 以内扩展到 1000 以 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 1000 之前,祝老师 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 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 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 个一百是 1000。在整 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 1000 这个概念,已 经相当深刻了。随后,祝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 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 一次强化了 1000 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 1000 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 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祝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 示 1000 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 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 0 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 0 是表示占 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 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 985 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 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 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 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 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 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三、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四、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7.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8.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四、《组合图形的面积》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后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很到位。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评课稿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二年级的教材,周老师在上这一节课时,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设计了这一堂课。这堂课在教学中呈现出许多的亮点,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一、这节课的亮点: 1、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 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例如:在“简单的排列”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的,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做到 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从生活开始,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同时又能不乏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从课堂的开始,老师就以最受儿童欢迎的角色喜羊羊思考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到三个人两两握手的问题,再到三个人打球,每两个人打一场,共要打几场的问题,以及买练习本有几种付钱方式等问题。这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知识生活化,印象更加深刻,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3、努力创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了上好这一堂课,周意 平老师认真钻研,反复推敲在研究简单的排列即用数字卡片摆出不同

的两位数时,为了让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充分让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同的方法,教学设计从两次试教到今天的教学,每次都有创新,有突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二、值得探讨的问题 优点还许多值得我们老师们学习和借鉴。既然是研讨,现在我就提出一个值得我们一起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这个“数学广角”是让低年级儿童对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知识的入门,是最基础的排列和组合。课堂上老师谈到了“排列,组合”两个数学术语。老师也蜻蜓点水般谈到了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这样学生有些难以接受,理解也会很模糊。本堂课有没有必要考虑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数字排列时提示学生这些数与数字摆放的顺序有无关系,然后到两个人握手,两个人打球与顺序有无关系,学生应该能有所领悟,从而得到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结构把握会更严谨,课堂结构也会显得更完整。 三、一个小小的建议。 学生用0、2、3摆出不同的两位数时,学生摆出院03 02两个数时,老师就是让学生说说理由并简单地划去,我觉得此时老师应结合生活谈谈。因为,在副彩号码中出现过这类数字,电视中经常可见到这样的号码,学生也许误以为电视媒体也出现错误。老师可以提示学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总结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2020年4月21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大同县教育局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听了县优秀教师赵君老师的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节,真是受益匪浅。从开头的导入一直到最后别致的结尾都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 首先,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我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作为青年教师,我认为我一定要时刻秉承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一、注重语言艺术,时刻记得德育教育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她的语言让我无比佩服,一句“数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就贯穿了一种数学简单的概念,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在战略上藐视,而少去了对数学的恐惧,以致更轻松的学习。赵老师常说“你们太棒了”,“你们比老师想象的要聪明的多”,“你们跟数学家想在一起了”,对学生的这种鼓励性的语言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赵老师也不是一味的鼓励学生,有时她也会强调“同学们,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腰板都挺直了”,这正是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她非常注重孩子们上课时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最后,赵老师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她说:“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学得更有劲儿!从这些话语中,我知道了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注重课堂细节,关注每一名学生

在讲课过程中,赵老师有一次故意出错,这一错好处可真是不少啊,既能引起走思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收回心,重返课堂,跟上老师的思路,还能让正在听课的学生记忆更为深刻,让所有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对”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把每一节课组织好。 三、学会融会贯通 在开始创设情境的时候,赵老师让学生回忆了二年级“组”与“排”的概念,在后面拓展提升时,又用到了四年级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将小学知识柔和起来,融会贯通,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四、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今天,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回忆课堂,赵老师讲到让一列学生站起来,突然那个学生似乎不懂了,老师就突发奇想说难道你要组一个长方形吗?这一问,既缓解了尴尬地气氛,又使学生不至于感觉自己犯了错误而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刻意去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为课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节课,好的开始固然重要,而精彩的结束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在课程最后,赵老师设计了一个六乘六方格,里面填满了字,最后赵老师用坐标的形式将“认识你们很高兴”一句话表示出来,一方面为学生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跟学生很好的分别语,让每位学生都有意犹未尽之感,为整个课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获奖评课稿

小学数学获奖评课稿 观课、评课的目的,是通过集体、个体的评课活动,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发扬的亮点,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获奖评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关注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 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关注的要点: 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 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

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 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 4.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解决数学思维的训练? 关注的要点: 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是否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2.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3.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 5.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 6.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提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 7.能否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教研组听课心得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听课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听课心得1 20_年11月4日,我和同事赶到支河小学听课。这是支河中心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听了陈辉和张燕两位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

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共听了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