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第二章 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第二章 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第二章 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第二章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2.1脊柱部检查>

一、望诊

脊柱部望诊时患者可以正立位、正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脊柱部,观察脊柱部的生理曲度改变,有无曲度的加大或减少,生理曲度的改变多见于脊柱的退行性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病等椎体的病变。观察姿势有无异常,如脊柱侧弯、倾斜、驼背、骨盆歪斜等,脊柱前突畸形,多由于姿势不良或小儿麻痹症,脊柱后突畸形,表现为成角如驼峰状,多见于小儿佝偻病和脊柱结核。观察颈部有无侧向歪斜,胸锁乳突肌有无挛缩,有无先天性斜颈。腰椎异常弯曲,角状厚突畸形,则多见于单个椎体或2~3个椎体病变所致,如椎体的压缩性骨折、脱位、椎体结核或肿瘤而致椎体骨质破坏。弧形后凸畸形,则由多个椎体病变所致,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畸形多由姿势性或结构性引起,腰椎生理前凸加大,可见于水平骶椎、下腰椎滑脱、小儿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观察脊柱部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肿块、瘀斑。如直接外伤时,可见损伤部局部肿胀,并有青紫瘀斑,局部皮肤发红伴有肿胀,多由感染引起,腰背部有毛发斑,皮肤色浓,表明可能有脊椎裂存在,皮肤若见散在的咖啡色斑,可能是属于神经纤维瘤病继发的皮肤改变。

观察有无疮疹、瘢痕、脓肿、窦口。腰椎骨髓炎、结核时可形成脓肿及窦口,以腰背筋膜,腹外斜肌,髂嵴所构成的腰三角处为好发部位。腰部中线软组织肿胀,多为硬脊膜膨出。

二、触诊

触摸脊柱部的体表标志,以颅骨后面的枕骨开始,枕外隆凸成半圆形隆起,位于枕部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第一胸椎棘突比其余颈椎棘突长,能摸时,以一手掌轻按连续的三个长的突起,另一手转动患者头部,在手掌后感觉滑动与不滑的分别为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亦有患者在低头时很明显地有一长的突起,这就是第七颈椎棘突。

检查脊柱的棘突的情况,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立于一旁,以一手的食、中二指挟压于脊柱的棘突两旁,另一手加压叠于食、中二指上,从上向下拖动食、中二指,如两指运动为一直线,则棘突无偏歪为正常,反之,棘突则偏向一侧,说明脊柱有侧弯或棘突有偏歪。另外医者以食指和无名指挟压于棘突两侧,中指指面压于棘突上,从上往下运动,如中指在两棘突之间有阶梯状感觉,可能有椎体的滑脱,最常见的是第五腰椎在第一骶椎上方向前滑脱或第四腰椎在第五腰椎上方向前滑脱。若在胸椎部,感觉到棘突有明显的滑脱,多表明胸椎体有压缩性骨折或胸椎结核、肿瘤等使椎体受到破坏。

两侧对照用手触摸各部肌肉的张力,大小、形状等。肌张力减低,多见于劳损性的损伤,肌张力增高,多见于急性损伤,炎症刺激等。如落枕时,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张力增高。在胸锁乳突肌上触摸到结节状的硬块多为肌性斜颈。压痛点的检查在脊柱部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地确认压痛点的存在,因此在检查压痛点时,分为浅压痛,深压痛,间接压痛,轻轻按压时,患者即感疼痛为轻压痛,多表明病变部位比较表浅,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的损伤等,其压痛点多位于棘

突上或棘突与棘突之间。在一些部位,用力重按压时,患者感觉疼痛,且感疼痛位置较深称为重压痛。用力重压时,在所压部位无疼痛,而在与所压点相关的部位出现疼痛称为间接压痛。有时推拿临床检查时用相关的叩击痛来表示,医者一手掌轻置于检查部位,另一手握拳,轻叩其手背,如患者在叩击部或与叩击相关的部位出现疼痛,说明叩击痛存在,深压痛,间接压痛,叩击痛均表明深部的组织,如椎体、小关节、椎间盘等组织病变。在用拳叩击腰部时,部分患者反觉舒适。多表明有子宫后倾、肾下垂、神经衰弱等症状性腰痛。压痛检查时在部位上的要求常常是先上后下,先健侧后患侧,先脊柱两旁,后脊柱中央。

背部的压痛点,应注意区分是否是由于内脏疾病在腰背部的反射性疼痛点,如心脏疾患可以在右侧心俞处有压痛。各反射部位列表如下:

脊柱部触诊还须注意各部有无肌痉挛或肌萎缩,是否有肿物存在等。

三、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1.颈椎:

颈部的活动有屈伸、旋转、侧弯。虽然整个颈椎都参与了颈部的活动,但50%的前屈,后伸活动发生在枕骨与第一颈椎之间,其余则分布在其它各颈椎之间,50%的旋转活动发生在第一颈椎(环椎)和第二颈椎(枢椎)之间,其余的旋转活动则分布在其它颈椎之间。侧弯时往往伴有了颈椎的旋转,因此,它是整个颈椎的联合活动。

屈伸运动:正常时颈椎可以前屈35°~45°。检查时让患者头部尽量前屈,下额部可以触及胸部。

旋转运动:正常时颈椎的左旋和右旋可分别达到30°~40°,活动弧线流畅,检查时让患者尽量向一侧转动头部,其下颌可以接近肩部。

侧弯运动:正常时头部能向每侧的肩部倾斜45°。检查时嘱患者将耳朵向肩部靠近,防止抬高肩部靠近耳朵以代偿颈部的运动。

2.腰椎:

腰部因没有肋骨的制限,其活动范围较大,主要的运动有屈伸、旋转、侧弯等。

屈伸运动:正常时腰部的前屈可达80°~90°,后伸可达30°。检查时,

患者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患者的一侧,一手扶住胸前部,另一手扶胸背部,嘱患者向前弯腰,观察患者的棘突运动,是否有节律地逐渐形成均匀弧形。亦可嘱患者站立位时前屈弯腰,正常时,手指尖可触及足趾。检查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患者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曲。后伸检查时,患者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扶住其肩背部,嘱患者向后作腰部后伸。

旋转运动:正常时腰部的左旋、右旋运动可分别达到30°,检查时一般两侧对比。嘱患者取站立位,医者立于其前,以两手固定住患者两侧髂峭,保持骨盆平衡,患者转动躯干。

侧弯运动:正常时腰部的左侧弯,右侧弯可分别达到20°~30°,临床检查时两侧进行对比,嘱患者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其后,以双手固定住患者髂嵴部,防止骨盆向一侧倾斜,患者尽量向一侧侧弯,然后再向另一侧作侧弯运动。

四、特殊检查

1.椎间孔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方,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下置于患者头顶,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保护,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挤压。

阳性体征:当挤压时,颈部或上肢出现疼痛加重。

临床意义:检查时让患者能准确地讲出疼痛部位,以便定位。挤压试验的机理是使椎间孔变窄,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本试验阳性多见于颈椎有病变。

2.叩顶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掌面置于患者头顶,另一手握拳轻叩垫手掌背。

阳性特征,叩出时患者颈部或上肢部出现疼痛或麻木。

临床意义:叩顶试验的机理是通过改变椎间孔对颈神经根的刺激,而出现疼痛。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叩顶时尽量避免患者张口,对疑有颈椎肿痛,结核等骨质破坏患者慎用。本试验阳性多见于颈椎有病变。

3.屈颈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位于一侧,患者作主动或被动的屈颈1~2分钟。

阳性体征: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痛。

临床意义:屈颈时,增加了椎管内的压力,加重了对腰神经根的刺激,因此,本试验阳性,提示腰神经根受压。

4.臂从神经牵拉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头微屈。医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头部,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臂丛神经受牵拉。

阳性体征: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

临床意义:颈椎综合征患者臂丛神经受压时多出现试验阳性。

5.直腿抬高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侧下肢伸直靠拢。医者位于其一侧,嘱患者先将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后放回检查床面,再将另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两侧作对比,正常时,腿和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在60°以上,两侧对等。

阳性体征:两侧抬高不等小于60°,一侧腿抬高过程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是通过直腿抬高,使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若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椎管内肿瘤等病变,坐骨神经有压迫或粘连,通过坐骨神经受牵拉,即引起腰背部疼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髂胫来挛缩围绳肌紧张等抬高时两腿高度不等,小于60°。

6.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其一侧,一手握患者踝部,在直腿抬高中如患者出现腰部,下肢的疼痛,将患腿放低5~10°,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突然将足背屈起。

阳性体征:患者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再度出现。

临床意义:本试验对单纯性坐骨神经受压更有临床意义。

7.挺腹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立于一侧,嘱患者以足及肩着力,挺起腹部,使腰部、骨盆部离开床面,同时作一声咳嗽。

阳性体征: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8.仰卧屈膝屈髋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两腿靠拢,医者位于一侧,嘱其尽量屈髋、屈膝。医者双手按压患者双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腹壁。

阳性体征:腰骶部出现疼痛。

临床意义:作本试验时,腰骶部呈被动屈曲状态,出现疼痛。表明腰骶韧带有损伤或腰骶关节有病变。

9.骨盆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站立于一侧,两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

阳性体征:骨盆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提示有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10.骨盆分离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

阳性体征:出现疼痛。

临床意义: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表明有内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的病变。

11.床边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医者将患者移至检查床边,一侧臀部放在床外,让该侧的腿在床边下垂,另一腿屈曲,固定骨盆,医者以身体保护患者,同时以一手按压下垂之大腿,使髋后伸。

阳性体征:骶髂关节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盖斯兰(Gaenslen)试验,在患者髋后伸时,骶髂关节受到牵拉和移动,本试验阳性。本试验阳性多见于骶髂关节有病变。

12.“4”字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被检查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将足架在另一侧的膝关节上,双下脚呈“4”字形,医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压。

阳性体征: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帕切高(Patrick) 试验,阳性时表明骶髂关节有病

变。

13.跟臀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站于一侧,一手握患者踝部,使其屈膝跟部触及到臀部。

阳性体征:腰骶部出现疼痛,甚至骨盆,腰部随着抬起。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提示腰骶关节有病变。

5 2.2四肢部检查>

※<

2.2.1上肢部

一、肩部

1望诊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暴露肩部,对各个部位作两侧对比,双侧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锁骨骨折患者,为了缓解肩部肌肉牵拉所引起的疼痛,其肩部常向患侧倾斜,两侧不对称。骨折、脱位、肩部的先天性疾病等,都可引起肩部的畸形,肩锁关节脱位时可在肩上部出现高凸畸形,肩关节脱位时,肩峰突出,肩峰下空虚而出现“高肩”畸形。继发性肩关节半脱位日久也会出现类似“高肩”畸形。臂丛神经损伤引起肩部肌肉麻痹,可出现“垂肩”畸形,肩胛高耸多见于先天性高肩胛症,若双侧病变,颈部可呈现短缩畸形,“翼状肩胛”是由于前锯肌麻痹致肩胛胸壁关节松驰,肩胛骨向后突起而成。

观察肩关节有无肿胀擦伤、水泡、瘢痕、窦道,皮肤颜色改变等,局部肿胀,且皮肤青紫瘀斑,多见于骨折、脱位。肩关节肿胀,皮肤发红,多见于肩关节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紫暗,窦道多见于肩关节慢性化脓性炎症。

肩关节肌肉的萎缩,多见于肩部疾病的晚期,如肩关节周围炎,疼痛日久、活动受限,则出现肩部肌肉的萎缩,肩部骨折,长期固定,则肩部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肩部神经损伤,肌肉麻痹,失去运动功能,则肩部肌肉出现神经性萎缩。

2.触诊

触摸时,医者用手指沿锁骨关面滑动触摸,先触摸锁骨内侧2/3的凸面,再触摸其外侧1/3有凹面,注意有无骨突出,骨擦音或骨折而引起的骨中断。胸锁关节位置较表浅,锁骨脱位时出现向内上方移位,可移位到胸骨柄顶部之上,检查时可两侧进行对比。在锁骨凹面的最深处,离锁骨前缘约2.5厘米,医者手指向下,往后外侧斜向压迫,可以触摸到喙突,注意喙突处有无压痛或异常的活动,在锁骨向外约2.5厘米处,可触摸到肩锁关节,让患者伸屈活动肩关节数次,即可触到肩锁关节的活动,注意有无压痛、摩擦音和锁骨外端的弹性活动。在肩外侧的最高点的骨性突起为肩峰,检查有无压痛、异常活动。肩峰下方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检查有无压痛、异常活动,上肩峰向后、向内触摸,肩峰和肩胛冈形成一个连续的弓形,依次检查肩胛骨的脊柱缘、外缘、内上角、下角的骨轮廓,两侧进行对比,注意有无压痛。肩肱关节脱位时,在肩峰的外侧向下可触及明显的凹陷和空虚感,在腋窝部或肩前方能触摸到球形的肱骨头。肌腱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组成。前三块肌肉止于肱骨大结节,

可以触及,检查肌腱袖时医者以一手固定肩部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向后抬高肘部,使肩关节被动后伸,肌腱袖滑向肩峰前下方,此时肩峰前下方即可触摸到半圆形肌腱袖,肌腱袖撕裂或在止点处撕脱,触摸时有压痛,以冈上肌最易发生撕裂,尤其易发生在靠近其止点处。肩峰下滑液囊在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检查时,使患者肩关节被动后伸,滑液囊从肩峰下旋向前面,以利于触摸,注意滑液囊有无肥厚、肿块。在发生肩峰下滑囊炎时,可以有触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腋窝中有血管和神经通向上肢,医者站于患者患侧前方,将其上肢外展,用食指与中指轻柔地触摸腋窝部,然后将患者上肢放在体侧以使周围软组织松驰,手指向腋窝的内侧壁移动,手指尖压在肋骨上,可触及前锯肌,注意压痛和两侧对比,触诊外侧的肱骨结节间沟,在腋窝外侧壁的喙肱肌和三角肌之间,用手指对着肱骨干向下扪压,可触及一博动,此为肱动脉博动。使患者上肢外展,可触及腋窝的胸大肌、背阔肌,注意有无压痛,及肌肉的张力、形状、大小。触摸胸大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等肩胛带肌肉,两侧对比,了解肌肉的张力、形状及发现不正常的形态,结节或肿块等。外旋患者肩关节,检查肱骨近端的结节间沟及穿过该沟的肱二头肌长头腱,如触及到明显压痛,多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如触摸到异位的长头肌腱,多为肱二头肌肌腱的滑脱,长头肌腱撕裂时,在上臂前中部可触及到隆起的球形,三角肌构成了肩部明显的外观形状,肩部外伤或腋神经的损伤,均可使三角肌萎缩。

3.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肩部的运动以上臂自由下垂时作为中立位,其运动有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前屈、后伸等。

外展运动:肩部正常外展可达9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其后方,嘱患者屈肘90°,然后作肩关节的外展,主要由三角肌、冈上肌、前锯肌参与了运动。

内收运动:肩部正常内收可达4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其被检查的一侧,嘱患者屈时,上臂于胸前部向内移动。主要参与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前部、大圆肌等。

外旋运动:正常时肩部的外旋运动可达3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站于其前方,嘱患者屈肘90°,肘部帖紧躯干侧方,以固定肢体,前臂于中立位开始作外展动作,前臂外展活动范围,即肩部外旋运动幅度。主要参与肌肉为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部。

内旋运动:正常时肩部的内旋运动可达80°,与外旋运动相同,使患者的前臂于中立位开始作内收动作,其前臂内收活动范围,即为肩关节内旋范围。主要参与肌肉为胸大肌、小圆肌、三角肌前部等。

前屈运动:正常时肩部的前屈可达9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其被检查的一侧,一手固定其肩部,嘱其屈肘90°,再前屈肩关节,主要参与肌肉为三角肌,前肱肌、胸大肌、肱二头肌。

后伸运动:正常时肩部的后伸可达45°,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站立于其被检查的一侧,一手固定其肩部,嘱患者屈肘关节,再后伸上臂,主要参与肌肉为: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小圆肌等。

此外,肩部还有提肩、缩肩、伸肩等运动。

4.特殊检查

(1)搭肩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先嘱患者屈肘,将手搭于对侧肩上,正常

时手能搭到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

阳性体征:手能搭到对侧肩部,肘部不能靠近胸壁;或肘部能靠近胸壁,手不能搭到对侧肩部。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杜加(Dugas)试验,出现阳性,多提示有肩关节脱位。

(2)落臂试验

检查方法:检查时患者取立体,将患肢被外展90°,然后令其缓慢地放下。

阳性体征:不能慢慢放下,出现突然直落到体侧。

临床意义:肩部肌键袖有破裂。

(3)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嘱患者屈肘90°,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肘部,一手扶住腕部,给予阻力嘱患者用力屈肘。

阳性体征:出现肱二头肌键滑出,或肱骨结节间沟处产生疼痛。

临床意义:出现肱二头肌键滑出,多提示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出现疼痛,多提示为肱二头肌头肌键炎。

(4)直尺试验

检查方法:医者用直尺贴于患者上壁外侧,一端接触肱骨外上髁,另一端接触肱骨大结节。

阳性体征:出现肩峰位于肱骨外上踝与肱骨大结节的连线上。

临床意义:正常时肩峰位于肱骨外上踝与肱骨大结节连线的内侧,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肩关节脱位或有肩胛骨颈部明显移位骨折。

(5)肩关节外展活动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一侧,观察患者肩关节的外展活动,对肩部疾病作大致鉴别。

体征和临床意义:

肩关节功能丧失,并伴有剧痛时,多提示有肩关节的脱位或骨折。

肩关节从外展到上举过程中皆有疼痛,多提示有肩关节炎。

外展开始时不痛,越近水平位时,肩越痛,多提示有肩关节粘连。

当肩外展30~60°时,可以看到患侧三角肌明显收缩,但不能外展上举上肢,越用力越耸肩。若被动外展患肢越过60°,则患者又能主动上举上肢,多提示有冈肌肌键的断裂或撕裂。

外展过展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多提示有三角矶下滑囊炎。

外展开始时不痛,在60~120°范围出现疼痛,越过此范围后,反面不疼痛,多提示有冈上肌肌键炎。

外展动作小心翼翼,并有突然疼痛者,多提示有锁骨骨折。

二、肘部

1.望诊

正常的肘关节上臂的纵轴与前臂的纵轴在肘部形成一个外翻的携带角,男性为5°~10°,女性为10°~15°。因肘部骨骼先天性发育异常,肱骨远端骨折复位不良,或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在生长中形成肘外翻畸形,携带角增大超过15°。因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形成发育型畸形,或创伤中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可引起肘内翻畸形,携带变小、消失甚至出现内翻的角度。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使肱骨远端前倾角消失甚至骨折远端过伸,造成肘部后突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肘部可形成梭形畸形。肘关节的某一个局部出现肿胀,多见于外伤造成的撕脱性骨折,如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肿胀多发生

在肘内侧,肱骨外上髁骨折、桡骨头骨折,肿胀多发生在肘外侧,尺骨鹰嘴骨折时,肿胀多出出在肘后方。因肘关节炎症,引起关节内积液时,在早期表现为肘后尺骨鹰嘴两侧正常的凹陷消失,变得饱满,积液较多时,则肱挠关节也出现肿胀,当大量积液时,肘关节呈现半屈位,肿胀严重。肘关节出现弥漫性肿胀,超出关节界线部位,多见于肘部骨折或严重的挤压伤。

2.触诊

肘部触摸时,医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的外侧,另一手握住上臂,使上臂成一定角度的外展,肘关节屈曲近90°,尺骨鹰嘴突起明显可见,触摸尺骨鹰嘴,如鹰嘴骨折,大多数可触及连续性中断,局部有明显压痛。尺骨鹰嘴的内侧可触及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嘴的外侧可触及肱骨外上髁,如触及压痛,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远端约2.5厘米处,有一凹陷,桡骨尖头位于该凹陷深部,医者触摸桡骨头,嘱患者慢慢转动前臂,先旋后,然后再旋前,医者可感觉到桡骨头的转动,了解有无位置的异常及压痛。肘关节屈曲成90°时,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构成一等腰三角形,临床称为肘后三角,当肘关节位于伸直位时,则以上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肱后三角关系的破坏,多见于肘关节脱位,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或肱骨外上髁骨折移位。但当肱骨髁上发生骨折时,以上三点间的关系不发生改变。在肘后部如触摸到软而肥厚的囊性包块,多见于尺骨鹰嘴滑囊炎,如在尺骨鹰嘴的两侧触摸到可移动的结节或硬块,多见于关节内的游离体。

肩关节后伸并外展,肘关节屈曲90°,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突之间可触摸到圆索状,推之能滚动的尺神经,当肱骨髁上骨折或内上髁骨折时,有可能会伤及尺神经,或引起迟发性尺神经炎,无名指与小指有刺痛感。肱动脉、正中神经通过肘关节前面的肘窝中,触摸肱动脉的博动是否正常。

3.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肘部的运动主要有屈肘、伸肘、前臂旋前、前臂旋后等四种。

屈肘运动:肘关节以伸直位为0°,正常时屈曲可达14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嘱患者伸直肘关节后屈肘,其手指可摸到同侧肩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如肱二头肌、肱肌、肱桡机、旋后肌等。

伸肘运动:正常时肘关节有0°~5°的伸肘运动,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嘱患者作最大限度的屈肘,然后伸直。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肱三头肌、肘肌。

旋前运动:以前臂中立位为0°,正常时肘关节有约80°的旋前范围,临床上两侧进行对比,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屈肘90°,两上臂紧贴胸壁侧面,两手半握拳,拇指向上,嘱患者前臂作旋前运动。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的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等。

旋后运动:以前臂中立位为0°,正常时肘部的旋后运动可达90°,应用时两侧进行对比检查体位与旋前运动相同,嘱患者前臂作旋后运动。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为旋后肌、肱二头肌等。

4、特殊检查

(1)网球肘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密耳(Mill)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肱骨外上髁炎,

即网球肘。

(2)肘三角检查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者的伸时位和屈时分别检查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的关系。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在屈时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即失去正常关系。

三、腕掌部

1.望诊

正常的腕关节有轻度尺偏,10°~15°的背伸。腕和手指的畸形,对推拿临床有较大的诊断意义,餐叉样畸形,多发生于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骨折后远端向背侧移位,从侧面观察形如餐叉。爪形手,可见于前臂缺血性肌痉挛而引起的损伤,掌指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形似鸟爪,当臂丛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则掌指关节过伸,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猿形手见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合并损伤,表现为大鱼际肌,小鱼际肌萎缩,掌部的两个横弓消失,掌心变的扁平。亦称铲形手,扁平手。

桡神经损伤时,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称为“正垂腕”。锤状指,多由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及止点附近断裂,或手指伸肌腱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短指畸形,并指畸形,巨指畸形、缺指畸形、多指畸形则多与先天性遗传有关。匙状指甲多是霉菌严重感染的结果,杵状指甲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腕部出现肿胀,多由于关节内损伤或病变。如:腕部挫伤,关节囊或韧带撕裂,腕骨骨折或月骨脱位。腕部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多见于腕关节结核,双腕对称性肿胀,时肿时消,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而腕舟骨的骨折多可引起鼻烟窝的饱满肿胀。

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通过望指纹,即观察食指掌面桡侧的浅表静脉的颜色,辨别病情,检查时让家长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拇指、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面桡侧从指尖向指根部轻轻推擦几次,指纹即可显见,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正常时呈浅红,隐现于风关之内。如指纹浮显者为病邪在表,指纹沉隐者为病邪在里。热证多紫红,实证多色深暗滞,虚证多色淡不泽。色青者多见于惊风证和痛证,现于气关者病邪重,达到命光者则病危,延伸至指甲,“透关射甲”者则更为凶险。

2.触诊

在腕关节触压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以判断其骨轮廓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压痛。如桡骨茎突处压痛明显,多见于拇短伸股,拇长展肌腱鞘炎,嘱患者伸开拇指,于鼻烟窝处触诊,如有压痛,应考虑腕丹骨的骨折,在手腕背侧中央触摸,如有空虚感,并在腕掌侧中央能触摸到向前移动的骨块,多提示为月骨脱位,尺骨茎突高凸且有松驰感,下尺桡关节处压痛,多为下尺桡关节分离。腕部背侧触摸到局限性肿块,且肿块可顺肌腱的垂直方向轻微移动,但不能平行移动者,多为腱鞘囊肿。指间关节侧方压痛或伴有侧向活动,多为侧副韧带损伤。腕掌部的骨折时,多在其骨折断端有明显的肿胀、压痛、畸形、轴心叩击痛等,其发生率最高的第五掌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也较常见。

正中神经通过腕管,嘱患者屈腕,医者用拇指按压腕管近侧缘,如患者正中神经分布区皮肤麻木加重,并有疼痛放射至中指、食指,多见于腕管综合征。

尺神经通过豌豆骨与钩骨钩部之间的骨性纤维鞘管,尺神经综合征时,患者多有小鱼际肌及骨间肌的萎缩,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皮肤感觉退钝。

3.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腕关节以掌骨与前臂成一直线为中立位0°,有伸腕、屈腕、桡偏、尺偏等运动。掌指关节与远、近端指间关节以掌骨、指骨是一直线为中立位0°,有屈指、伸指、外展、内收等运动。

伸腕运动:正常时腕关节可伸腕6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嘱患者屈肘90°,前臂位于旋前位,掌心向下,作伸腕运动。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为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屈腕运动:正常时腕关节可屈腕6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嘱患者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作屈腕运动,主要参与运动肌肉有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

桡偏运动:正常时桡偏运动幅度可达30°,检查时同前体位,嘱患者手向桡侧作桡偏。主要参与运动肌肉有桡侧腕屈肌,桡侧腕伸肌。

尺偏运动:正常时尺偏运动幅度可达40°,检查时同前体位,嘱患者手向尺侧作尺偏,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有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屈指运动:正常时掌指关节可屈曲80°~9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60°~90°。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屈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掌指关节为蚓状肌,近端指间关节为指浅屈肌,远端指间关节为指深屈肌。

伸指运动:正常时掌指关节伸直位为0°时,可过伸15°~25°,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伸直时为0°,无过伸运动。检查时同前体位,嘱患者作掌指关节的过伸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指总伸肌,食指固有伸肌、小指固有伸肌等。

手指外展、内收运动:正常时小指、无名指、食指有20°的外展运动,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将手指伸直,分别以中指为轴线,作小指、无名指、食指的外展或内收(内收运动为0°)。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为骨间背侧肌、小指外展肌、骨间掌侧肌等。

拇指背伸、屈曲运动:正常时拇指背伸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夹角可达50°,拇指掌指关节屈曲可达50°,指间关节屈曲可达90°。检查时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患者肘关节屈曲紧贴胸部,掌心向上,检查拇指背伸,即患者拇指向桡侧外展。检查拇指屈曲,即患者拇指运动,横过手掌,拇指端可触及小指基底。拇指背伸主要由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完成,拇指屈曲主要由拇短屈肌和拇长屈肌完成。

拇指掌侧外展、背侧内收运动:正常时拇指掌侧外展,拇指与掌平面构成的角度约为70°,背侧内收为0°。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手伸直,拇指离开手掌平面向掌前方作掌侧外展运动。然后拇指在充分掌侧外展位回到解剖位置,作背侧内收。掌侧外展主要由拇长展肌和拇短长肌完成,背侧内收主要由拇内收肌完成。

拇指对掌运动;正常时拇指端可触及其他各手指指端。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先将拇指置于掌侧外展位,然后向各指端作对掌运动。

4.特殊检查

(1)握拳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屈时90°前臂中立位握拳,并将拇指握在掌心中,

医者位于其前方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患者手部使腕关节向尺侧屈腕。

阳性体征: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芬格斯坦(Finket-stein)试验,其阳性提示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2)屈腕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会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嘱患者将腕关节极度屈曲。

阳性体征:出现手指部的麻木,疼痛。

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由腕管中通过,在屈腕时,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麻木,疼痛,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2.2下肢部

一、髋部

1.望诊

望诊时,患者应取站立位,观察两侧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是否等高,如髂前上棘不等高,多由两侧下肢不等长继发骨盆倾斜所致。髂后上棘不等高,一侧向上移位或向后突出,表明有骶髂关节错位。观察骨盆区皮肤有无青紫瘀斑,肿胀等,尤其需要注意坐骨部和股骨大转子部。从侧面观察腰臀部,正常的腰椎部分有一个前凸弧度,如果弧度消失,可能是由于椎旁肌肉痉挛所引起,如果弧度明显加大,可能是由于腹壁肌肉无力,髋部屈曲畸形或先天椎体滑脱引起。如弧度明显加大,臀部明显后突,髋部呈现屈曲位,则可能为髋关节结核等病变。在臀部上方,髂后上棘之上有两个凹陷的小窝,正常时应在同一水平,如骨盆倾斜,则两侧不在同一水平上。

臀部后面有臀横纹,婴幼儿时期,臀横纹不对称,多由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肌肉萎缩,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等原因引起。髋关节的慢性疾病,使髋关节长期负重减少或运动障碍导致废用性肌萎缩。小儿麻痹后遗症可引起臀部神经性肌萎缩。

髋部的前面,注意观察腹股沟是否对称,如一侧饱满肿胀,多提示髋关节肿胀,如一侧出现凹陷空虚,多提示股骨头脱位或有严重的破坏。髋内翻畸形时,可引起患侧下肢短缩,髋外翻外旋畸形时,则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受限并较健侧下肢为长。

2.触诊

患者取仰卧位,触摸髂前上棘,沿髂嵴检查,是否有压痛,了解骨轮廓,注意两侧是否等高,有无骨盆倾斜。医者沿腹股沟内侧斜向下方移动,如触及腹股沟间的肿胀,多见于腰大肌脓肿流注。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处,两拇指用同样的压力按压,如引起患者髋关节疼痛,多提示髋关节有病变,在股三角区有压痛,肿块饱满,多提示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触摸两侧股骨大转子,如浅表压痛,并有柔软的波动感,多提示有大转子滑囊炎,如局部有深压痛,多提示大转子骨折、结核或肿瘤等。触摸大转子有增厚感,髋关节屈伸活动时,大转子处有弹响声,多提示大转子处胫束增厚,轻叩大转子,髋关节产生疼痛,多见于股骨颈,股骨头、髋臼骨折。在股骨颈骨折有移位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的位置可上移。患者取俯卧位,触摸髂后上棘,如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骶髂关节处有压痛,多提示有骶髂关节的半脱位。若外伤引起尾骨部疼痛,直肠指诊检查尾骨位置有改变,多提示有尾骨的骨折或脱位。按压臀大肌区,如压痛明显,多见于臀大肌筋膜炎,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用力下

压,如产生深压痛或压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多见于犁状肌综合征,患者取侧卧位,尽量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可触摸到坐骨结节表面,如该处有明显压痛,则提示有坐骨滑囊炎,如该处触摸到囊性肿物,多提示有坐骨结节囊肿。

如发现两下肢不等长,肌肉有萎缩时须进行测量,下肢长度的测量从髋前棘至股骨内髁或内踢的距离,下肢周径的测量应取两下肢相应的部位,写明该部距髋骨上缘或下缘的长度,并须两侧对比。

3.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髋部的运动有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运动等。

前屈运动:正常髋关节前屈可达145°。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中立位、放平骨盆,使两前上棘之间的连线与身体长轴垂直,医者站立于其一侧,一手放于患者腰椎下面,并固定骨盆,嘱患者作屈髋运动,当屈髋到一定程度时,患者背部紧贴医者固定骨盆的手。此时患者腰椎前凸消失,骨盆亦被固定,患者再进一步尽可能屈曲髋关节。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的髂腰肌、股直肌。

前屈运动亦可进一步检查患者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嘱患者一侧髋关节作前屈运动,即将一侧大腿屈在胸前,而另一条腿伸直,正常时伸直的腿可平放于检查床上。如伸直的腿不能平放于检查床上,或伸直的腿虽能平放于检查床上,但身体向前移动,胸背部从检查床上抬起或腰部弓起,均提示髋关节有屈曲畸形。

后伸运动:正常时髋关节可后伸30°~40°。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医者位于其一侧,以一手按于患者的髂嵴和下部腰椎上,固定骨盆,嘱患者尽量主动后伸大腿。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臀大肌、国绳肌。后伸运动亦可检查患者髋关节有无屈曲挛缩。医者一手位于患者的大腿跟部,抬起患腿,若大腿不能后伸,或骨盆随之抬起离开检查床面,提示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

外展运动:正常时髋关节外展可达45°,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置于中立位,医者位于其一侧,一手按住髂骨,固定骨盆,另一手握膝部缓缓地向外移动,当移动到一定角度或达到最大限度时,医者一手可感到骨盆开始移动,此时外展运动的度数即为髋关节外展运动度。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臀中肌、臀小肌。

内收运动:正常时髋关节的内收可达30°,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置于中立位,医者位于其一侧,一手按住髂骨,固定骨盆,嘱患者下肢内收,从另一侧下肢前方越过中线继续内收,至骨盆开始运动为止,此时的角度即为髋关节内收运动角度。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大腿内收肌样。

外旋运动:正常时髋关节的外旋可达30°。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置于中立位,医者位于其一侧,嘱患者作下肢的外旋运动,当外旋至最大限度时,足底与检查床面垂直的纵轴的夹角即为外旋角度。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髋部外旋肌群。外旋运动的检查,亦可让患者取同前体位,然后屈髋,屈膝分别为90°,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使小腿内收,大腿沿纵轴外旋,此时小腿内收的角度即为髋关节的外旋角度。

内旋运动:正常时髋关节的内旋可达35°。检查时患者取同前体位,下肢作内旋运动,当旋至最大限度时,足底纵轴与床面垂相纵轴的夹角即为内旋角度。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臀中肌、臀小肌。内旋运动的检查亦可让患者取同前位体,然后屈膝、屈髋分别为90°,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使小腿外展,大腿沿纵轴内旋,此时小腿外展的角度即为髋关节的内旋角度。

4.特殊检查

(1)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后,嘱患者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的臀中肌立即收缩,将对侧的骨盆抬起,表明负重侧的臀中肌功能正常。

阳性体征:不负重一侧的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站立位屈髋屈膝试验,还称存德林伯(TRENDELENBURG)试验,本试验阳性提示负重侧臀中肌无力或功能不全。此试验须两侧对比检查,常用于诊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陈旧性髋关节脱位、髋内翻、股骨头坏死骨骺滑脱等疾病的检查。

(2)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医者位于检查床一侧,一手握住患者的踝关节,另一手扶住膝部,嘱患者一侧屈髋屈膝,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贴近床面。

阳性体征:伸直一侧的腿自动离开床面,大腿与床面之间形成夹角。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托马(Thormas)试验,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多由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本检查亦可使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分别伸直两腿,医者观察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挺起,说明本试验阳性。

(3)髋关节过伸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屈膝90°,医者位一则一手握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

阳性体征:骨盆亦随之抬起。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在髋关节不能过伸时出现阳性,多见于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髋关节强直。

(4)髂坐连线检查

检查方法:患者侧卧位,从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的连线,正常时股骨大转子的顶点恰在该连线上。

阳性体征:大转子超过此线以上。

临床意义: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的连线又称奈拿通(Nelaton) 线,阳性时,提示股骨大转子上移多见于髋关节脱位,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髋内等疾病。

(5)掌跟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抑卧位,下肢伸直。医者位于一侧,嘱患者将足跟放在医者的掌面上,正常情况下,下肢呈中立位直竖在掌面上。

阳性体征:足侧向一侧,呈外旋位。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临床多提示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截瘫。

(6)足跟叩击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位于一侧,一手将患者患肢稍作抬起,另一手以拳其足跟。

阳性体征:击足跟时髋关节处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髋关节有病变。

(7)屈膝屈髋分腿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者仰卧位,医者位于一侧,嘱患者两下肢屈外旋,两足底相对,两下肢外展外旋。

阳性体征:两下肢不易完全分开,被动分开时即产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股份内收肌综合征。

二、膝部

1.望诊

正常的膝关节有5°~10°的生理外翻角,伸直时,可以有0°~5°的过伸,佝偻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折畸形愈合、骨骺发育异常等可使膝关节的外翻角改变,超过15°时,形成外翻畸形,单侧外翻时为“K”型腿,双侧外翻,称为“X”型腿,外翻角消失,形成小腿内翻畸形,两侧对称为“O”型腿。膝关节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结核、肿瘤等病变均可引起全膝关节的肿胀,如肿胀时伴有局部皮肤发红,灼热而剧痛,多见于膝关节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上囊部位出现局限性包块,多为上滑囊炎,在胫骨结节处出现明显的肿块,多为胫骨结节骨骺炎。膝关节后侧的囊性肿块多为国窝囊肿,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的内、外侧有局部隆突时,要注意是否为骨软骨瘤。在膝关节检查时,尤其要注意股四头肌的萎缩,任何引起下肢活动障碍的病变,如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膝关节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骨折的长期固定等,均可引起股四头肌的萎缩。

2.触诊

检查膝关节的前面,在屈膝位时,髌骨位于膝关节前面,位置固定,不能移动,在伸膝位时,骨可以移动,髌骨下面的内侧与外侧的一部分可以摸清,如触摸到髌骨边缘凹凸不平时,多见于继发性骨关节炎。按压髌骨,如髌骨下脂肪垫出现触痛,多提示有脂肪垫肥厚或挫伤。股四头肌腱膜越过髌骨上缘和内缘,形成髌韧带,当髌韧带撕裂时,可触摸到缺损,并在其附着点有明显压痛。

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囊的一部分,经常在膝关节受到外翻力量时发生撕裂,检查时从起点向止点依次触摸,是否有连续中断或触痛,若内侧副韧带从内上髁处撕裂,常附带有撕裂的小骨片,若内侧副韧带从中点处断裂,则可触摸到局部缺损。

检查膝关节外侧,患者膝关节屈曲,医者用拇指插入外侧关节间隙,触摸外侧半月板。髂胫束位于膝关节外侧的稍前方,触摸髂胫束的紧张度及有无挛缩。

检查膝关节后面,对腘窝深部进行触摸,如摸及囊性肿块,多为腘窝囊肿。

膝关节的压痛点说明如下:

髌骨边缘--髌骨软化症

关节间隙--半月板损伤

侧副韧带附着点--侧副韧带损伤

髌骨下报--髌下韧带病

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病变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骺炎

3.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膝关节的运动主要有屈曲,伸直、外旋、内旋等。

屈曲运动:正常时膝关节,屈曲可达145°。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下肢伸直,医者位于其一侧,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另一手按住其大腿下端,嘱患者作屈膝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的国绳肌。

伸直运动:正常时膝关节的伸直角度为0°,青少年及女性有5°~10°的过伸。检查时,患者坐于检查床边,两小腿自然下垂,医者立于一侧,嘱患者主动伸膝。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股四头肌。

外旋、内旋运动:正常时膝关节在伸直位时无外旋、内旋运动,但在屈曲90°时,有10°~20°的内、外旋运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屈膝90°,

医者位于一侧,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另一手扶住其膝部,作外旋、内旋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等。

4.特殊检查

(1)研磨提拉试验

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

挤压或研磨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医者一手固定国窝部,另

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向下压足,使膝关节面靠紧,然后作小腿旋转动作。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疼痛。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提拉试验:

检查方法:本试验有助于鉴别损伤发生在半月板还是在侧副韧带。患

者俯卧,膝关节屈曲90°,医者一手按住大腿下端,另一手握住患肢足踝

部,提起小腿,使膝离开检查床面,作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活动。

阳性体征:出现膝外侧或内侧疼痛。

临床意义:阳性表明有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

(2)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

检查方法:检查时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医者一手扶膝侧面,另

一手握住踝部,然后使小腿作被动的内收或外展动作。如检查内侧副韧带,

则一手置患者膝外侧推膝部向内,另一手拉小腿外展。若检查外侧副韧带,

则一手置膝内侧推膝部向外,另一手拉小腿内收。

阳性体征:膝关节产生松动感,内侧(外侧)有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表明膝关节内侧(外侧)副韧带损伤或断裂。

(3)抽屉试验

检查方法: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90°,医者坐在床边,用大

腿压住患者的足背,双手握住小腿近端用力前后推拉。

阳性体征:如果小腿近端向前移动,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反之,有

向后过多的移动,表明后交叉韧带断裂。

临床意义:本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有无断裂。

(4)浮髌试验

检查方法:检查时患者腿伸直,医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

积液局限于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食指按压髌

骨。

阳性体征:可感觉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

临床意义:本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

(5)回旋挤压试验(膝关节旋转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医者位于一侧一手握足,一手固定膝关节,使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尽力使胫骨长轴内旋,医者固定膝关节的手放在膝外侧推挤膝关节使其外翻,小腿外展,慢慢伸直膝关节。按上述原理作相反方面动作,使膝关节外旋内翻,小腿内收,然后伸直膝关节。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弹响和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麦克马丽(Mc Murray)试验,是利用膝关节面的旋转和研磨的动作来检查半月板有无损伤的。做本试验时,外侧有弹响和疼痛,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反之内侧有弹响和疼痛,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在临床上很有

实用价值,但损伤早期,至少三周内没有意义。

三、踝部

1.望诊

踝关节常见的畸形有内翻足:足底向内翻转,行走时足背外侧缘着地,外翻足:足底向外翻转,行走时足内侧缘着地;马蹄足:行走时足前部着地负重,足跟悬起,踝关节跖屈位,仰趾足:行走时足跟着地负重,前足仰起,踝关节保持背伸位;高弓足:足的纵弓异常升高,行走时足跟和跖骨头着地;扁平足:足纵弓塌陷变平,足跟外翻前足外展。

踝关节的肿胀,多由踝部的外伤所引起,肿胀明显,早期以踝部前方为主,进而发展为全关节的肿胀,多见于内、外踝骨折或胫骨下端骨折。若肿胀形成缓慢,多见于踝关节结核或骨性关节炎。

2.触诊

踝关节触摸时,为便于检查姿势的变换,一般让患者坐于检查床边,两小腿自然下垂,医者一手握住足跟,固定住足部。先在足底前部触摸第一跖骨头和第一跖趾关节,注意跖骨头周围是否有骨疣。跖趾关节是否肿、变型、局部发红,有无滑囊增厚,此处为痛风和滑囊炎好发部位。足舟骨结节位于足内缘,如儿童局部有触痛时,必须注意有无足舟骨的无菌性坏死,但足舟骨结节太突出,与鞋面摩擦也会产生触痛。紧靠足舟骨的近端是距骨头的内侧,扁平足患者在足内侧距骨头明显突出,触摸足内踝,注意压痛,异常活动等。紧靠内踝远端的后面可摸到距骨内侧结节,是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后侧部的附着点,注意该处有无压痛。在足外侧面触摸第五跖骨粗隆,该部位易发生骨折。沿骨外侧缘向近端摸,可摸到跟骨,注意压痛点,在跟骨周围的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的位置,如压痛位于跟腱上,可能是腱本身或腱膜的病变,在跟腱的止点处,可能是跟腱后滑囊炎,如果8-12岁的小孩,跟部后下方压痛,可能是跟骨骨骺炎(塞渥病),压痛点在跟骨的跖面正中偏后,可能是跟骨棘或脂肪垫的病症,靠前部可能是跖腱膜的疼痛,压痛点在跟骨的内外侧,可能是跟骨本身的病变,压痛点在跟骨两侧靠内、外踝的直下方,则可能是距下关节病变。下胫腓关节在距骨的近端,前下胫腓韧带横过关节,在关节处可摸到一个轻微的凹陷,构成关节的胫、腓两骨端,可因踝部外伤而发生分离,注意检查外踝的轮廓及压痛,外伤极易造成外踝骨折。患者放松跟腱,医者用拇指及其余手指分别放在跟腱两侧,触摸跟骨后侧,跟骨发生压缩性骨折时,此处明显增宽。跟骨发生骨刺时,在跟骨内侧结节明显突出且有触痛。

3.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踝及足部的主要运动有踝背伸、踝跖屈、踝内、外翻及足趾的运动。踝关节检查时以足长轴与小腿纵轴成90°角为中立位。

踝背伸运动:正常时踝关节的背伸可达30°。

检查时患者坐于检查床边,两小腿自然下垂,医者站于其前方,一手托住足跟,踝关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作踝关节的背伸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等。

踝跖屈运动:正常时踝跖屈运动可达45°。检查时,医患体位同前,嘱患者作踝关节的跖屈运动,两侧对比检查。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小腿三头肌。

踝内翻运动:踝内翻运动主要发生在跟距关节,正常时可达30°。检查时,医患体位同前,嘱患者作内翻运动,两侧对比检查。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胫骨后肌。

踝外翻运动:正常时踝外翻可达30°,检查时医患体位同前,嘱患者作外翻运动,两侧对比检查,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足趾运动:足距的屈曲主要发生在远端和近端趾间关节,背伸主要发生在跖趾关节。如第一跖趾关节屈曲可达30°,背伸可达45°。

4.特殊检查

足内、外翻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足,将踝关节极度内翻或外翻。

阳性体征:出现同侧或对侧疼痛。

临床意义:如同侧疼痛,提示有内踝或外踝的骨折。如对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5※<2.3头面、胸腹部检查>

2.3.1头面部

一、望诊

观察头颅的大小形状是否与其年龄相称,如头形过大者常见于脑积水,亦可见于呆小病。头形过小者见于大脑发育不良。额骨及颞骨双侧凸出,顶部扁平,呈方形为方头畸形,多见于何偻病患儿,头发多稀疏不华。正常时眼睑裂两侧对称,大小相宜,睑裂变小多见于动眼神经麻痹,颈交感神经损害以及面肌痉挛,眼睑裂变大多见于面神经麻痹。眼球单侧突出多见于眶内肿瘤,双侧突出多见于颅内压增高等,眼球震颤多见于脑部病变,头轻度前倾、姿势牵强,多为颈椎病、落枕。小儿头倾向患侧,额面转向健侧,呈倾斜状态,多见于小儿肌性斜颈。一侧不能闭眼,额部皱纹消失,作露齿动作时,口角斜向健侧,鼻唇沟消失,多为面神经麻痹,头部不自主震颤,可见于老年人或震颤麻痹患者。下颌关节强直,发生于单侧时,则见颏部偏斜于患侧,患侧丰满,健侧扁平,发生于双侧时,则见整个下颏骨发育不良,颏部后缩。

二、触诊

婴儿的前囟门一般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检查时两手掌分别放在左右颞部,拇指按在额部,用中指和食指检查囟门,正常未闭时,囟门与颅骨平齐,稍有紧张感,前囟门可触及与脉博一样的跳动,小儿哭闹时,高起或颅内出血等颅内压增高可使前囟隆起。落枕,颈椎病患者常可摸到肌肉的强硬痉挛。

头部触诊时尚需注意压痛,如:额窦、筛窦或上颌窦等压痛多见于鼻窦炎等。

三、特殊检查

张口度测定:张口时,上下颌牙齿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自己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时末节的宽度,如下颌关节强直时,则可见宽度减小,或牙关紧闭。

2.3.2胸腹部

一、望诊

充分暴露胸腹部,观察胸廓前面两侧是否对称,若一侧隆起,另一侧变平,而胸廓后面亦一侧隆起,另一侧变平,胸椎棘突连线变成弯曲弧线,往往是由胸椎侧弯而成畸形。正常胸廓横径长,前后经短,上部窄,下部宽近似圆锥形。如胸廓高度扩大,尤其是前后径扩大,外形似桶状,俗称“桶状胸”,多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如胸骨,尤其是胸骨下部显著前突,胸廓的前后径扩大,横径缩小,形似鸡胸,多见于佝偻病患者。胸椎的畸形,亦可使胸廓发生改变,如脊柱结核,老年驼背,造成脊柱后凸,使胸部变短,肋骨互相接近或重叠,胸廓牵向脊柱,如发育畸形,脊柱的某些疾患或者脊柱旁一侧肌肉麻痹,使脊柱侧凸,脊柱突起的一侧胸廓膨隆,肋间隙加宽,而另一侧胸廓下陷,肋骨互相接近或重叠,两肩不等高,观察胸腹部有无照显凹陷或膨隆,如站立时,见患者上腹凹陷,而脐部及下腹部隆起,多为胃下垂患者。若胸部发生多发生肋骨骨折,伤侧胸部可明显塌陷,并出现反常呼吸,胸部严重损伤时,患者为减轻疼痛而采用腹式呼吸。腹部膨隆并见静脉曲张时,多见于肝硬化腹水。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若胸部外伤,皮肤可见青紫瘀斑。

二、触诊

先在胸部沿肋骨走行方向进行触摸,如有明显压痛点,提示有肋骨骨折,在触摸肋软骨部时,有如高凸、压痛、多提示有肋软骨炎。在沿肋间隙触摸时,如找到疼痛点,多因肋间神经痛引起。胸壁有皮下气肿时,用手按压可有捻发或握雪感,多由于胸部外伤后,使肺或气管破裂,气体逸至皮下所致。腹部内脏病变按照该脏器的解剖位置,在相应的体表有疼痛反应及压痛,如阑尾炎发作时,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有压痛,此点在临床上叫麦克伯尼(McBurney)点。在足三里直下2寸的阑尾穴常有压痛或酸胀感,以右侧较为明显;胆囊炎时在右季肋缘与腹直肌右缘的交角处有压痛,胃溃疡时在上腹部正中和偏左有范围较广的压痛,十二指肠溃疡时在上腹部偏右有明显的局限压痛点。若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出血时,腹部有广泛压痛,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肝、脾包膜下破裂或系膜、网膜内出血,可触摸到腹部包块。

胃肠道、胆道等空腔脏器破裂,因漏出的胃液或胆汁造成对腹膜的强裂刺激,产生腹膜炎,触摸时腹壁强硬如板,称为板状腹。

下腹部触痛应进一步了解盆腔脏器中有无膀胱、输尿管、尿道、直肠等的损伤,如在腹部触摸到肿块时,应进一步了解肿物的大小、界限、质地的软硬程度,表面是光滑还是结节感,有无波动及博动,有无活动度,触痛是否敏感。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常用推拿按摩穴位图解与指导

一、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二.膻中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取定穴位时,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三、天柱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天柱穴 主治病征: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中药首选穴之一。 指压法列举: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操作:首先趴着,将肌肉放松。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找到天柱穴,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如此反复10 1

次,可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 四、足三里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 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 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操作:(1)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 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 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 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 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 作数次即可。(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 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 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 可。 五、天柱骨穴 是指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七颈椎,以食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800次以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有很好的止吐作用。 六、脾俞穴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重点总结

推拿重点总结 壹.各论疾病 一、颈椎病P190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2、目的(1)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征 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 (2)调整颈椎节段异常移位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 (3)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紧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3、治则:松解,调整 4、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 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为主 5、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 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6、注意事项(): 1、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调平衡”的原则, 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而引起的颈部应力和稳定平衡失调。 2、注意纠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 3、注意用枕的合理性 4、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7、特殊体格检查 ①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置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如出现颈部疼痛或向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使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②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该侧头部,推头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出现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推拿手法、治则、取穴部位、手法操作步骤P224 定义: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推拿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一)椎间孔挤压(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 患者坐位。医生用双手重叠按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项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 1、第6颈神经根受压时麻木疼痛反射至拇指,手及前臂的桡侧。 2、第7颈神经根受压时放射至食指、中指及手背。

3、第8颈神经根受压放射至食指、环指及前臂的尺侧。 (二)椎间孔分离试验(引颈试验或颈椎拔伸试验)患者坐位。医生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逐渐向上牵引颈椎以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有松快感,则为阳性,提示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多见)。 (三)臂丛神经牵拉 试验(脊神经根试验) 患者颈部前屈。医生

以一手抵住患者侧头部, 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 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 者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 受压。 (四)超外展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医生使患侧肢被动地外展高举过肩至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记录脉搏开始减弱及消失时上肢的部位,并两侧对比,用于检査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阳性即为超外展综合征。

(五)深吸气试验(Adson’s试验) 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取坐位,前臂放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将下颌转至患侧,同时下压患侧肩部,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此时疼痛往往增加;相反,抬高肩部,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 (六)运动检查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颈部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正常范围:

前屈:35o-45o; 后伸:35o-45o;侧屈:45°; 第三节左右旋转各 45o。 第四节背部检查 一)胸廓挤压试验 用于诊断肋骨骨折和胸肋关节脱位。检查分两步:先进行前后挤压,医生一手扶住后背部,另一手从前面推压胸骨部,使之产生前后挤压力,如有肋骨骨折时有明显疼痛或出现骨擦音;再行侧方挤压,用两手分别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令狐采学 1、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合谷穴 (1)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2)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1)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2)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3)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4)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5)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 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 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 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13、眼睛疲劳: 手掌心包区、食指商阳穴、小指少泽穴 14、牙痛: 小指肾穴、手背合谷穴、中指无名指下齿痛点、无名指肝穴。 15、落枕: 小指少泽穴、手背中指下“颈咽区”。

中医推拿常用专科检查

?(一)脊柱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1.颈部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颈部正常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2.腰部腰部中立位不易确定,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指尖可达足面,腰呈弧形,一般称为90°。其正常活动度为:前屈90°,后伸30°,左右側屈各30°,左右旋转各30°(左右旋转的角度,应固定骨盆依据脊柱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形成的角度计算)。

?(二)脊柱病症压痛点的检查 1.常用检查部位患者取站位或卧位,医者沿棘突、棘间、椎旁寻找压痛点。肩胛骨内上角相当于第二胸椎平面,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七胸椎平面,第十二肋与胸椎交角相当于第十二胸椎,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相当于第四腰椎棘突,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腰骶关节,而骶髂关节在髂后上棘下方,相当于第二骶椎平面。

?2.常见压痛点诊断意义 ?2个及2个以上棘突连线上有浅压痛,常见于棘上初带损伤。2个棘突之间有深压痛,常见于棘间韧带损伤。单个棘突顶端有浅压痛,常见于棘突骨膜炎。在腰椎横突旁有压痛和肥厚感,或见肌痉挛,或见条索状结节,常见于腰肌筋膜劳损。腰背部某肌有痉李,或在该部肌肉的附着处有压痛,常见于该腰背肌劳损。腰椎棘突间及椎旁有深压痛、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痛,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酸痛,压痛点不明确,或者根本没有压痛点,用拳叩击腰部反觉舒适,常见于子宫后倾、肾下垂等引起的症状性腰痛。腰背部的压痛点,应注意区别是否为内脏疾病在背腰部的反射性疼痛点。如心脏疾患有时可在左侧心俞处有压痛,肝、胆疾患则可表现为右侧肝俞、胆俞处压痛。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临床常用脊柱与四肢特殊检查

(一)椎间孔挤压试验(crushing test of interver tebral foramen) 又称“头顶加压试验”、“斯布灵试验”。病人取坐位,头部微向一侧偏斜;检查者位于病人背后,将手按于其头顶部向下加压,若该侧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则为本试验阳性。阳性提示颈椎病存在。 (二)头顶加压试验(pressing test of vertex)

即“椎间孔挤压试验”。 (三)拉斯特征(Lust sign) 病人取自由体位,检查者观察其体姿,见其常用手托着下颏或头部,使头部保持于向前微倾姿势,即为此征阳性。本征主要见于颈椎结核。 (四)杜加斯征(Dugas sign) 又称“肩内收试验”、“搭肩试验”、“杜加斯试验”。肩关节脱位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①病人屈曲患侧肘关节,手掌搭于对侧肩部,若该肘关节内侧不能贴于胸壁,则为阳性。②病人屈曲患侧肘关节,并使其同侧紧贴于胸壁上,若患侧手掌触不到对侧肩部,亦为阳性。本征阳性可诊断肩关节脱位。

(五)梳头试验(test of combing) 嘱病人用患侧上肢作梳头动作,若上肢肩部出现疼痛、运动障碍或不能运动,即为本试验阳性。阳性提示肩关节活动受限,可见于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关节韧带撕裂、肩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乳腺癌根治术后、脑部疾病或外伤以及颈部外伤性高位截瘫等。 (六)方肩(square shoulder)

又称“平坦肩”。肩关节及其肌肉病变的体征之一。嘱病人脱去上衣,两上肢自然下垂。检查者从其正面或后面观察肩的外部形态,见其肩部失去正常圆形膨隆的外观,而如削平成直角,则为方肩。本征可见于肩关节脱位及肩肌萎缩。 (七)肩关节外展试验(abduction test of shoulder joint) 嘱病人脱去上衣,取站立位,一侧上肢做缓慢外展至上举活动,若在某一角度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则为本试验阳性。阳性表示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有病变,多见于肩关节脱位或骨折、肩关节炎、肩关节粘连、三角肌损伤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冈上肌损伤或冈上肌腱炎以及锁骨骨折。本试验阴性表示病人肩部痛系内脏疾病反射痛。 (八)三角试验(triangle test)

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干活时一不小心,身体碰到什么物体上了,感到很痛,然后就会自然用手在疼痛的部位揉一揉,疼痛真的减轻了。这就是无意识的按摩动作。按摩可以说是推拿的一种。所谓推拿,就是指手或肢体部位特定的技巧与动作,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地在患部的一种操作,以达到深透“得气”为目的。在现代理解,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和改善肌肉的僵硬状态。在脑部予以推拿,能够提神醒目,缓解精神的紧张状态,并松弛“绷紧”的神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讲究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是指操作应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使动作和力量连贯;“有力”就是要求手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宜,根据病位而定量;“柔和”指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达到轻而不浮、重而勿滞的境地;“均匀”则应做到动作有节奏、用力平稳。总之以刚柔相济,力匀技精,使深透经络、病位,得气有感,才能见效。下面先介绍推拿的一些基本手法。 1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对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适当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指按法: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端按压。指甲要修圆润,手腕用力,手指垂直按压选定的部位。 掌按法:分单掌按和双掌按。单掌按用掌心或掌根按压选定部位,发力于臂,力深沉。双掌按则将双手重叠,双手用力一致,躯干稍倾,沉肩、伸肘,充分悬腕。

肘按法:手臂弯曲,用肘尖触按,躯干前倾,肩部发力,力缓慢而垂直,由轻到重,动作柔和缓慢,压而不滑,贴紧肤面,收时则应由重而轻,逐步收势。 2 擦法是用指腹或掌面(双手或单手)贴抚人体某一部位皮肤上,急速地擦动,使皮肤红、热为止。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力度均匀而持续连贯,虽使受力面红、热而无痛感。 3摩法用手指或掌面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柔软而节律地抚摩。 指摩法:用一指或数指的指腹,以腕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协调连贯地环形前进。 掌摩法:用掌心或掌根附着一定部位,在腕关节带动下,有节奏地环形前进。 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在肘的带动下,放松而持续连贯,有节奏地呈环形前进,动作要缓而轻,操作时要悬腕,切勿推压用力,应圆滑柔和。 4 滚法是用手背着力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曲,使手背对治疗点产生节律性揉动的手法。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小鱼际掌侧着力要实,指随掌腕外翻自然展伸发力,里转时指随屈握发力,动作节奏连贯,劲力深透,不可磨擦滑动或翻转拍打,操作时肩臂尽可能地放松,小指掌关节固定不移,变换部位时要自然流畅,滚动压力时不可发生跳动。 5 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不间断地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

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 一、扌衮法: 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2)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

推拿学题库试卷四 (1)

一单选题 1 在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中,能增加腰间盘外压力的是(A) A 按压腰部 B 骨盆牵引 C 滚法 D 拿法 (70%; 熟悉) 2 气血虚型月经不调用( B )法在腹部中脘、气海施术。 A拿 B掌按 C按揉 D振 (80%; 掌握) 3、退行脊柱炎的推拿治疗原则,以下哪项是错误的(B)。 A舒筋通络 B滑利关节 C行气活血 D解痉止痛 (75%; 掌握) 4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A理筋整复 B舒筋通络 C活血散瘀 D消肿止痛 (85%; 掌握) 5、冈上肌腱炎或冈上肌腱断裂,压痛位于肱骨大结节( B )。 A 内侧部 B 尖顶部 C 外侧部 D 下部 (75%; 掌握) 6 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的的疼痛点:( A ) A肩前内侧喙突部 B肱骨结节间沟 C三角肌止点 D肱骨大结节之顶部 (70%; 了解) 7、惊骇恐惧型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是:(C) A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 B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揉总筋、揉内劳宫。C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揉五指节。 D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脐、推下七节骨。 (55%; 熟悉) 8 推拿(B)穴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推拿次数多,其血压上升幅度大且平稳。 A 桥弓 B 合谷 C 足三里 D 内关 (85%; 掌握) 9、推拿治疗效果卓著的是:( D ) A 虚秘 B实秘 C便秘 D习惯性便秘 (60%; 掌握) 10、推拿治疗面瘫远端所取的穴为:(B) A外关B合谷C太冲D曲池 (70%; 掌握) 11 在推拿治疗治疗呃逆用泻法的治疗原则是(A) A 治病求本 B 治未病 C 扶正祛邪 D 调整阴阳 (70%; 掌握) 12 )敲击法治疗腱鞘囊肿适用于(A) A囊肿大而坚硬B一般囊肿C质坚,较小而扁平的囊肿D囊肿疼痛剧烈 (70%; 掌握) 1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横突尖部有明显的深在压痛,并有时沿(B)神经向臀部放散。 A 臀下 B 臀上皮 C 臀中 D 坐骨神经 (70%; 掌握) 14 关于梨状肌综合征错误的描述是(D) A不可用暴力按揉局部 B不宜作深部针刺 C注意局部保暖 D急性损伤期应加强功能锻炼(70%; 掌握) 15 关于髂胫束损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大腿内收时疼痛加重;双膝并拢下蹲困难 B推拿治疗取穴部位:大腿外侧及髋膝周围 C推拿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D检查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70%; 掌握)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保健--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1、胃弱: “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 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合谷穴 (1)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2)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须加强肠的消化吸 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1)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2)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3)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4)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5)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 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 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 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 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推拿学题库(含答案)

推拿学总复习题 (E)1.以下哪种手法不是“正骨八法”之一 A摸 B提 C按 D推 E拍 (B)2 根据推拿应用目的的分类,哪一项不是 A医疗推拿 B 生活推拿 C保健推拿 D运动推拿 E康复推拿 (B)3 小儿推拿的适宜年龄是 A3岁以下 B6岁以下 C8岁以下 D7岁以下 E5岁以下 (D)4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推拿的适应症 A骨伤科疾病 B小儿肌性斜颈 C遗尿 D肺结核 E头痛 (D)5 下列哪种疾病是推拿的禁忌症 A胃脘痛 B腰椎间盘突出症 C便秘 D恶性肿瘤 E 失眠 (B)6 在患者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进行推拿时常采用哪种体位 A仰卧位 B 俯卧位 C侧卧位 D端坐位 E俯坐位 (E)7 在患者项肩部及上背部操作时常采用哪种体位 A仰卧位 B 俯卧位 C侧卧位 D端坐位 E俯坐位 (C)8 两眉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此线是 A坎宫 B 太阳 C 天门 D 山根 E 天柱骨 (A)9坎宫穴的功效是 A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B开关通窍醒目定神 C 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D 降逆止呕去风散寒 E 以上都不是 (C)10 用拇指甲掐两目内眦之间称 A 推坎宫 B开天门 C 掐山根 D 推眉弓 E推太阳 (B)11项后、枕骨后、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为 A山根 B 天柱骨 C 大抒 D 风府 E耳后高骨 (C)12乳外旁开2分为 A乳根 B乳中 C乳旁 D膻中 E 天池 (D)13分推腹阴阳不能治疗哪个病证 A 恶心 B呕吐 C 腹胀 D脾虚泄泻 E 乳食停滞 (C)14 位于脐下2寸与3寸之间的是 A 气海 B 关元 C 丹田 D石门 E肚角 (A)15 肚角和十四经穴中哪个穴位置相同 A天枢 B水道 C大巨 D 归来 E 气冲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 【用物准备】 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 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4.2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

推拿学基础题库演示教学

推拿学基础题库

XX中医药大学推拿学基础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手法 2、?法 3、振法 4、拨法 5、一指禅 6、揉法 7、摩法 8、擦法 9、推法 10、搓法 11、抹法 12、抖法 13、按法 14、点法 15、捏法 16、拿法 17、捻法 18、拍法 19、击法 20、叩法

21、摇法 22、扳法 23、拔伸法 24、导引 25、介质 26、捏脊 二、填空题 1、推拿古称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 ____ 代。 2、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3、伤科八法指的是。 4、整复类手法的要求为。 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旦临证,机触于 外,,,。 6、按照手法的动作形态分为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7、成人推拿摩擦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8、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9、推拿一词始建于__代__的__一书。 10、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描绘有捶背、抚胸、按压等44种导引姿势。 11、春秋战国时期,名医__运用推拿、针灸抢救尸厥患者。 12、东汉名医__ 在《》描绘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的方法。

13、魏晋时期__在《》记载最早的捏脊法。 14、隋代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设有____的职务。 15、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______。 16、?法的频率为______。 17、民国时期,江浙一带形成的推拿流派为______。 18、关于推拿操作时的体位:操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被操作者以____________为原则。 19、整复类的手法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0、常用的介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 、推拿形成初期的手法较少,常用的有: A 、按摩 B 、按揉 C 、推拿 D 、推按 2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求正确是 A 、前后摆动 B 、尺侧高于桡侧 C 、手法频率120-160 次/分 D 、手腕伸直 3 、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A 、《内经》 B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C 、《小儿按摩经》 D 、《小儿推拿秘诀》 4 、手法对于肩关节粘连的分离为: A 、直接 B 、间接 C 、直接或间接 D 、不可 5 、推拿意外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 、没有掌握推拿的基本操作 B 、诊断不明及误诊误治

(完整word版)推拿治疗学 复习题

推拿治疗学复习题 一.填空(10分,每空1分)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______。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2.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骼及腰背两侧的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3.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部位最易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 4.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肿胀及外展位的后伸和用力屈肘时受限。 1.推拿又称______,______。 2.颈椎的横突上的孔称为___,其中有___通过,受压引起___型颈椎病。 3.因胃、十二指肠______引起的胃脘痛,不宜用推拿治疗。 4.脊髓型颈椎病常首先出现______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5.臀上皮神经炎是脊神经______支受损引发的。 6.检查骶髂关节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 1.正常腰椎运动的角度是前屈可达____________度,后伸运动可达___________度,侧弯运动可 达____________度,旋转运动可达_____________度。 2.跟痛症的类型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3.肱骨外上髁为____________总腱的附着部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2、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3、冈上肌起于__,止于__,冈上肌肌腱炎的压痛点在__,外展试验时出现__。 4、面瘫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5、肱骨外上髁是______的附着部,产生炎症时临床检查_____试验阳性。 二.选择题(单选20分,每题1分) 1.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起的作用是( ) A.牵拉坐骨神经、松解粘连 B.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 C.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D.拉宽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 E.促进血循环,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 2.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 A.外踝肿痛 B.外踝下方压痛 C.轻叩内踝后方,有向足底放射痛或针刺感 D.踝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E.足内翻试验阳性 3.胃脘痛病因很多但其病机总是( ) A.不荣则痛 B.寒凝疼痛 C.不通则痛 D.瘀滞疼痛 E.气滞疼痛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广,涉及伤、外、内、妇、儿各科疾病,临床上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强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四诊及必要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症状,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并结合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以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部位和手法进行治疗。 望、闻、问、切的一般内容,可参阅中医诊断学。望诊和触诊是推拿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本章分头面、胸腹、脊柱、上肢和下肢五个部分叙述。 4·1 头面部 4·1·1 望诊 头面部望诊主要观察头面部的色泽和形态变化。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中藏脑髓,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头面部望诊可了解机体内部的变化。 望神,“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患者双目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者,称为“有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即使病情较重,预后亦多良好。如患者表现为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尿遗等,均称为“失神”,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如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患者,突然出现精神转“佳”等虚假现象,称为“假神”,通常比喻为“回光返照”,应予以特别注意。 望色,主要是察面部的气色,即望面部的颜色和光泽。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色与泽两方面的异常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反映的表现。不同的色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盛衰,所以察颜面肤色的润泽与否,对诊断疾病的轻重和推断病情的进退有较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病人气色鲜明、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组图)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及按摩方法(组图)。随着的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渐 渐减弱和衰退,更容易被疾病侵害。因此,我们应及早采取措施,延缓衰老。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可强体益寿。下面介绍3个最常用的长寿穴位及其按摩方法,以起到防病健身的养生目的。 内关穴 取穴: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按摩方法: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防病养生效果。 按摩作用: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合谷穴 取穴: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按摩方法: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养生作用。 按摩作用: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按摩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8肌力检查 特殊检查

三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在推拿中主要检查肌张力和肌力。 肌张力是指在静止状态时肌肉所保持的一定程度的紧张度。检查时嘱患者放松检查部位,医者用手轻捏所检查肌肉以体验其硬度。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软;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紧张。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在临床上分为以下六级。 0级:肌肉无收缩 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无能移动关节。 2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时抗地球吸引力。 3级:能对抗地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5级:能抵抗较大强度的阻力移动肢体。 肌力检查时一般以嘱患者作抗阻力的运动,来大致判断肌力的强弱,如检查肱二头肌肌力时,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以一手握住患者腕关节,嘱患者作屈肘运动,医者施以对抗力量,观察肱二头肌肌力的强弱。 四特殊功能检查 1颈椎分离试验:颈椎病变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侧方,一手托住患者颏下,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 阳性体征: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 2椎间孔挤压试验:颈椎有病变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方,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下置于患者头顶,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保护,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挤压。 阳性体征:当挤压时,颈部或上肢出现疼痛加重。 3叩顶试验:颈椎有病变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掌面置于患者头顶,另一手握拳轻叩垫手掌背。 阳性特征,叩出时患者颈部或上肢部出现疼痛或麻木。 4屏气收腹试验:颈椎病变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屏住呼吸,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腹压。 阳性体征:患者颈部出现疼痛。 5吞咽试验:颈椎前血肿、咽后壁脓仲、颈椎折移动、颈椎脱位、颈椎肿瘤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一侧,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阳性体征: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 6吸气转头试验:颈肋或前、中斜角肌挛缩等病变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方,以一手握住其腕部用手指摸到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颏转向被检查的一侧, 阳性体征:医者感到患者的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7臂从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综合征患者臂丛神经受压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头微屈。医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头部,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

保健按摩背腰部手法操作

保健按摩背腰部手法操作培训 一、背部 01 掌推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一手在对侧肩上压住按摩单,另一手从上背部推至腰骶部,操作5至10次。 02 掌揉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单掌或叠掌置于上背部肩胛触,先队侧后同侧,以全掌着力从上至下进行按揉,操作2至4次。 03 拇指拨揉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双手拇指(单指或叠指)置于大杼穴,从上至下拨揉至大肠俞,操作2至5次。 04 点按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置于胸椎两侧,沿华佗夹脊穴由上而下进行点按,2至4次。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置于胸椎两侧的大杼穴,沿膀胱筋第一条线开始点按,至胃俞穴止,操作2至4次。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置于胸椎两侧的魄户穴,沿膀胱筋的第二条线开始点按,至胃仓穴止,操作2至4次。 05 按压脊柱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单掌或叠掌置于第三胸椎棘突上,以掌心施力从上至下进行按压(先轻后重,停留1至2秒钟,等客人呼气时,再向下按压后立刻收力),至第五腰椎止,操作1至3次。 06 滚揉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用前臂尺侧着力,从上背部滚揉至腰骶部(先对侧后同侧),1至2分钟。 07 掌擦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一手在对侧肩上压住按摩单,另一手从上背部至腰骶部进行擦法(先对侧后同侧),1至2分钟。 08 叩击背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双手半握拳,以小鱼际着力,从上背部至腰骶部进行叩法,反复操作1至2分钟。双手五指并拢,掌心成凹槽状,从上背部至腰骶部有节奏的进行拍法,反复操作1至2分钟。

二、腰部 01 分推腰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左侧。双手交叉置于腰背部,同时用力向两侧推按5至8次。 02 掌揉腰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左侧。单掌或叠掌置于同侧腰部,从三焦俞穴揉至环跳穴,操作1至2分钟。 03 拨揉腰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左侧。双手的拇指(对指或叠指)置于腰部,以指腹或偏缝着力,沿骶脊肌拨揉到骶髂关节,3至6次。 04 滚揉腰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左侧。(弓步或马步)用前臂尺侧着力,置于同侧腰部,沿膀胱筋滚揉至下疗穴,1至3分钟。 05 肘拨腰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右侧(弓步或马步)。用尺骨鹰嘴着力,置于对侧腰部,沿骶脊肌向外侧拨揉至骶髂关节,操作1至3分钟。 06 肘理腰肌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右侧(弓步或马步)。用尺骨鹰嘴着力,置于对侧腰部,沿骶脊肌理至骶髂关节,操作5至10次。 07 肘点腰骶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右侧(弓步或马步)。用尺骨鹰嘴着力,由上而下点按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穴。每个穴位点按1至3次。 08 肘滚腰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右侧(弓步或马步)。用尺骨鹰嘴着力,置于对侧腰部,沿骶脊肌滚揉至环跳穴,1至3分钟。 09 掌擦命门 客人俯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单掌或叠掌置于命门穴,进行前后擦法,1至2分钟。 10 叠掌按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