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HA风险评价标准

JHA风险评价标准

JHA风险评价标准
JHA风险评价标准

JHA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R)二可能性(L )x后果严重性(S)

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1: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

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表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

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表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注:R=D 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

S――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评价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程教材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的提出,根本上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生产的发展,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人们在寻求更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法,期待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在经济贸易活动中,企业的活动中所涉及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需要一流的国际标准规范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5亿起,第分钟475起,由于工伤和职业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0多万,比交通事故、暴力事件、局部战争造成的伤亡还要多,这些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又高于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事故死亡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以上,少数地区和行业高出4倍以上,ISO预计劳动疾病到2020年将翻一番,所以国际劳工组织中各国代表呼吁经济的竞争和全球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是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时候了,是维护劳动者人权,对生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了。 同时也是国际贸易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生产过程有紧密的相关性,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的职业健康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原因有二:一是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共同的生命利益,二是成本问题,各国职业健康安全投入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造成了非关税贸易壁垒,所以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在全球采用同一标准,系统地、规范地管理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才能在贸易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开展情况,由于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世界各国更加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于是ISO正式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1995年标准化工作组织召开了来自44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讨论会,讨论是否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纳入ISO的发展中,但各方分歧较大,于1997年ISO做决定,暂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领域开展工作。 虽然ISO暂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领域开展工作,但各国都意识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都本着于制定本国或本地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1999年一些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及认证机构共同参与,制定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我国作为ISO成员国,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十分重视,分别派员参加与ISO组织的特别工作会议,并成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协调组,1998年在国内的进行了试点实施,1999年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2001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了国家GBIT28001一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从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工作全面正规地开展。 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按照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来进行的,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2)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风险评价准则 通用版

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危化品安全标准化《规范》及其其他相关内容,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以期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发展,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其基层诸项活动的安全生产、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 3、评价依据 a国家有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公司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d公司安全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e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的实际,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因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的方法罗列如下: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5.1安全评价准则 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5.2安全评价的取值标准 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关标准罗列如下: 5.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大小判断准则: 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

6 评价与治理 6.1风险评价的范围: 1. 人——人的不安全操作行为; 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管——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6.2 评价 依据公司目前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作业活动、生产设备设施、工艺过程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进而按照风险评价的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其分为第(五)项所制定标准,分为巨大、重大、中等风险等级别,分别确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措施采取之后,应该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否则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直至达到人员可接受程度。 6.2 治理 对评价为重大风险以上级别的风险,各车间科室应该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并且应对判定为重大风险的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

金融领域(银行)平安稳定风险评估标准

金融领域(银行)平安稳定风险评估标准 金融领域(银行)平安稳定风险评估标准 一、单位内部指调平台建设(20分) (一)监控中心(室)建设(3分) 1、一级分行(邮政企业同级机构,下同)及以上机构未建立视 频监控中心的,扣2分; 2、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未建立视频监控室的,扣2分; (二)信息资源整合(12分) 1、一级分行以上机构未组织实施监控中心(室)信息资源整合 的扣4分,未组织开展营业场所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建设工作的,扣 4分; 2、营业场所大门入口处未建立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的,扣8分 (无营业场所的此项不评估、不扣分); 3、监控中心(室)未将单位内部从业人员信息、安保人员信息、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和人脸自动识别等信息全部整合到监控平台的, 每少1项扣1分,扣完4分为止(无营业场所的不评估人脸自动识 别信息)。 (三)信息平台联网(5分) 1、监控中心(室)的监控平台未与公安机关进行联网,未实现 信息上传功能的,扣4分; 2、因技术设备维保工作不到位,导致平台数据传输、视频巡控、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的,扣1分;

评估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关于加快推进XX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XX市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图像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二、单位内部风险管控工作(20分) (一)内控机构建设(3分) 1、一级分行及以上机构未设置独立内控工作机构的扣1.5分, 未配备专职内控工作人员的扣1.5分; 2、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未配备专职或兼职内控工作人员的,扣 3分。 (二)内控机制建设(7分) 2、一级分行及以上机构未建立重要财务票据、公章印章、员工 出入境证照保管等项管理制度的,每少1项扣1分,扣完3分为止。 (三)内控措施落实(10分) 1、未对员工落实理财产品售卖双录机制、贷款业务流程操作规定、公章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和单位内部人员轮岗制度情况开展监督 检查,无相关文字记录的,每少1项扣1.5分,扣完6分为止(对不涉及内容不评估,不扣分); 2、未对员工异常行为、涉稳事件上访苗头、大额资金划转、理 财产品收益兑付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无相关文字记录的,每少 1项扣1分,扣完4分为止(对不涉及内容不评估,不扣分)。 评估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办法》 三、安全防范监督检查(20分) (一)安保基础工作(6分) 1、一级分行及以上机构未设置独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 员的,扣2分;

风险评价方法

1.1 风险评价 1.1.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1.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1.1.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着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1.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1.1.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附录A

产品风险分析及评估表

****有限公司 产品风险分析及评估表 ***公司坐落于*****工业园内,由******投资组建。主要产品:**生产、坚果(油炸、烘烤等)、饮料生产及糖果、罐头、调味品、米面制品的分装和包装。公司有多年糖粒、礼品包装类产品经验,客户遍布世界各地,销售网络完善、稳定。 一、产品原材料风险分析及控制 公司坚果主要原料是国外进口腰果、国内有CIQ认证企业生产的花生等;饮料主要原料是白砂糖、糖浆、进口香精、色素等;其他食品类以进口预包装产品为主,主要是调料、糖果(糖果、巧克力、彩糖)、固体饮料(咖啡、可可粉、茶)、米面制品(饼干、蛋糕粉、面条、大米)、彩盐、风味油醋、橄榄、脱水蔬菜、果酱、酱类等小包装食品。公司产品首先从原料的来源和使用上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其次原料主要来自国内及国外有资质的合格供应商和国外客供原料。而且我们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很谨慎的,所有供应商都

要有正规的生产资质和正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我们也不定期的通过不同方式来评估我们的供应商,以确保我们采购的原料是安全的,从原料上杜绝引入风险的因素。并且我们有严格的进料检测程序,保证我们的使用的原辅材料全部合格。 二、加工产品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1.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的验收→储藏→挑选(固体筛分)→配料→***→灌装→包膜→包装→装箱→储存→发货。 2.公司坚果的生产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的验收→储藏→油炸或烘烤→调味→抽真空包装→装箱→储存→发货。 3.公司饮料生产及糖果、罐头、调味品面制品分装包装的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的验收→储藏→挑选(包括筛分等)→(杀菌)→过金探(液体通过过滤网)→分装→组装→成品→储藏→运输。 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是外来异物风险和微生物增长,我们通过严格的控制原材料的

双重预防体系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淄博凯旋门业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0日

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一、风险评价的目的 对存在的危险危害进行辨识,对风险进行评价,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确定重大风险,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二、风险评价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风险评价选用的评价方法 1、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和工作危害分析法 2、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SCL)简介 安全检查表法(SAFETU CHECK LIST简称SCL)是系统安全工作中的一种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弹性很大,即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也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3、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等。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各部门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 四、风险评价准则 5、安全风险评价准则的确定:1)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 2)评价准则制定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准则: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表 取值标准 5 现场无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无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验证和确认的质量风险评估表

验证和确认的范围质量风险评估 ××××制药有限公司

验证和确认范围质量风险评估 1.概念: 1.1质量风险:指质量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 2. 3、风险矩阵图 危 害发生的可 能 性 (F) 启动风险管理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的输出/结果

4风险评估方法 4.1 风险识别: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4.2 风险分析: 本案例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识别潜在的失败模式,对风险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和可测量性评分。 4.3 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 性上; 4.3.1 严重程度(S):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患者健康及数据 完整性的影响。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4.3.2 可能性程度(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工艺/操作复杂性知识 或小组提供的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值。为建立统一基线,建立以下等级: 4.3.3 可检测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 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将各不同因素相乘; 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可获得风险系数( RPN = SPD ) RPN > 16 或严重程度= 4 高风险水平:此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验证应先集中于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 严重程度为4时,导致的高风险水平,必须将其降低至RPN最大等于8 16 ≥RPN ≥8

中等风险水平: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用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经过验证。 RPN ≤7 低风险水平: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 质量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用于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基层安全生产活动、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和岗位设备设施的日常排查活动。 3、评价依据 a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b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86 d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 -2009 e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2-2016 f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2971-2017 g 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的实际,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因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的方法罗列如下: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安全评价准则 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安全评价的取值标准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关标准罗列如下: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大小判断准则: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规模,将事件发生结果的严重性(S)罗列如下: 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别准则

产品风险分析与评估表

产品风险分析及评估表 广州亚太酿酒有限公司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埔南路66号。主要产品:熟啤酒。包括喜力、虎牌、力加三种品牌。目前仅虎牌桶啤(30L)及虎牌罐装(330mL)产品有出口至香港地区。 一、产品原材料风险分析及控制 亚太公司啤酒生产制造过程中主要生产原料是水、麦芽、糖浆及酒花。加工助剂是氯化钙、硫酸锌和磷酸。公司产品首先从原料的来源和使用上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其次原料主要来自国内及国外有资质的合格供应商。而且我们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很谨慎的,国外原料供应商均是由喜力集团根据产生品质及特性严格筛选并经测试合格才可允许供应产品至喜力集团属下公司,所有国内供应商都要有正规的生产资质和正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我们也不定期的通过不同方式来评估我们的供应商,以确保我们采购的原料是安全的,从原料上杜绝引入风险的因素。此外我们有严格的进料检测程序,保证我们的使用的原辅材料全部合格。 二、加工产品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1.公司熟啤酒的生产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处理→糊化→过滤→糖化(加入糖浆、酒花)→沉淀→冷却→发酵罐发酵(加入酵母)→过滤→罐装→包装→检验→发货。 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是外来异物风险和微生物增长,我们通过严格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并通过控制称量、PH测试、设备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等各项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外来异物和微生物增长等各种风险,将我们的产品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我们产品的安全。 三、风险分析内容和控制表: 1.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的风险或服务项目的风险 2.加工过程的风险 3、区域、设施等安全的风险 4、虫害危害等的风险 5、产品储存、运输的风险 6、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的风险 7、工作服防护服等的风险 8、产品监测的风险 9、个人卫生的风险 10、产品放行的风险 11、其他新增要求项目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加强作业风险和岗位风险控制,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本准则。 2 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3 术语 3.1 风险:风险(R)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L)及后果(S)的结合。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3.2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 生产副领导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 4.2 安全部门负责风险评价归口管理; 4.3 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风险评价。 5 控制程序 5.1 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5.1.1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L值防护措施经验其它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保护、控制措正常情况下曾重复发生危害发生时不能被发现施危害 4 现场没有采取防保护措施或保护正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不易被发现,未严格措施不当遵守操作规程 3 现场没有采取控制措施或控制措异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容易被发现施不当 2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或防范措未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能及时发现施不当

1 现场有防范、保护、控制措施极不可能发生危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1. 2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S值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车其它 5 造成人员死亡 > 50 公司停车重大环境污染 4 造成人员重伤 >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3 造成轻伤 > 10 降低生产负荷造成环境污染 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0 影响不大,几乎不停车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1 无人员伤亡无损失无停车无污染、无影响 5.1.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风险(R= L×S) 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 估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5.2 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等级判定 5.2.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b.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c.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则为:D = L×E×C 5.2.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采购部风险评价分析

采购风险评价分析 采购风险评估 一、风险辨识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各项活动运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公司所需原材物料、设备及售后服务的上乘质量,规范供应管理,利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重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及预危险性分析等),对公司目前所采购原材物料过程中的质量、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减少危害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和规避公司潜在风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人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杜绝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财产损失,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二、风险辨识范围公司采购对各系统的生产、经营业务过程中所需采购原材物料的过程控制,避免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物料被使用。 三、风险识别依据 1国家有关的职业安全、健康及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合同书、任务书、公司及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的因采购过程中未严格履行手续而导致的事故统计资料 四、风险辨识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五、风险辨识人员:公司风险评价组织成员。 六、风险辨识时间2013年8月16日 七、采购物品风险辨识 1、资格预审评价组成员就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和相关部门在采购供应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和供户基本情况,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

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和拟签定合 同的主要条款,并拟定标底,供应商根据所需材料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制作标书,进行投标,接受资格预审。 2、选用物料评析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从质量、性能、使用说明、价格、售后服务、安全特点、相关资历证明文件、投标单位企业信誉、长期合作承诺、经济实力及承担风险能量资格进行确认,选择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合同内应重点标有安全管理条款。 中标供应商拒绝接受《中标通知书》或接受《中标通知书》后不按时签定者,供应商三年内不准进入公司物资资源市场。 3、供应商风险评析后的续用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应对合格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进行风险评价,对产品质量高、诚实守信、信誉高、售后服务等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给予续用,并登记建档将确定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造册,形成供应商名录,建立档案,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产品规格、价格、安全特点以及管理情况的有关资料。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应经常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便降低采购风险,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要求。要坚决对进入我公司的原料中不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说明书,即“三证一书”的相关物料严禁采购,发现这种劣质原料后要及时反馈及退货。并定期对所采购的物料进行使用单位的反馈说明,证实是否符合供应商所提供的安全标准范围内,采购部门要牵头进行回访,形成良好的购用制度和养成优良的职业品德。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第 1 页 共 7 页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 Copy № 起草: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执行确认: 日期: 变更内容 修订号 修订原因与内容 执行日期 00 新建

1 主题内容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对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控制,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指导公司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规范产品生产质量风险点的评估、控制及审核操作行为,从而降低药品的质量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公司所有产品的风险评估。 3 职责 风险评估机构 风险评估管理小组 人员职责 质量受权人 主要负责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和计划,批准质量风险评估 的启动,评估报告的评估批准。 质量部长 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风险评估、控制与审核协调、管理等相关 事宜 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主要负责日常对本部门的风险的识别和上报,涉及到 项目时对涉及到的项目进行风险预评估,参与公司其他部门 的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评估活动。 执行小组风险管理专员 负责本公司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召集风险评估会 议,审核存档风险文件 风险评估人员 具体负责对风险的评估,日常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评价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起草本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4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的流程 1)列出工艺流程,并将工艺分解成单元操作,从人、机、物、法、环的角度识别单元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差错、质量不合格和违背GMP和SOP规定等质量风险,并按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初步分类。 2)列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根据历史数据、生产经验或科学判断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3)对2)中筛选出的对质量影响程度高和中的参数进行质量风险评估。 5 风险评估内容 5.1 风险评估流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和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三个部分,即: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81483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1.3 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1.4 引用和支持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12.1实施) (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9 (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11)《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 (12)《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3)《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 (15)《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 (1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7)《安全色》GB2893-2008 (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 (1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及标志》GB13690-1992 (2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 (2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22)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等 2 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与准则 2.1 风险评价的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2 风险评价的范围:

风险评价准则(R=LS)

风险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风险程度并且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程度,是发生 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级后果的结合,即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或在正常情况下经 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 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危险的 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检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 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 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人财产损失、万 元 停工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 准死亡大于50 部分装置2或 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准 丧失劳动力25 2套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要 求或行业的安全方 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 性病、重伤 10 2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 操作规程轻微受伤、间 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 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 业,对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评价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 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风险评价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 强培训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 需要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 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采购风险评价分析报告

采购风险评价分析报告 一、风险辨识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各项活动运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公司所需原材物料、设备及售后服务的上乘质量,规范供应管理,利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重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及预危险性分析等),对公司目前所采购原材物料过程中的质量、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减少危害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和规避公司潜在风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人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杜绝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财产损失,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二、风险辨识范围 公司采购对各系统的生产、经营业务过程中所需采购原材物料的过程控制,避免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物料被使用。 三、风险识别依据 1 国家有关的职业安全、健康及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 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 合同书、任务书、公司及厂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的因采购过程中未严格履行手续而导致的事故统计资料

四、风险辨识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五、风险辨识人员: 公司安全评价组织成员。 六、风险辨识时间 2014年2月16日 七、采购物品风险辨识 1、资格预审 评价组成员就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和相关部门在采购供应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和供户基本情况,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和拟签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并拟定标底,供应商根据所需材料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制作标书,进行投标,接受资格预审。 2、选用物料评析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从质量、性能、使用说明、价格、售后服务、安全特点、相关资历证明文件、投标单位企业信誉、长期合作承诺、经济实力及承担风险能量资格进行确认,选择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合同内应重点标有安全管理条款。 中标供应商拒绝接受《中标通知书》或接受《中标通知书》后不按时签定

风险评价标准

附录1. 附录:风险评价标准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首先调查此项风险涉及的危害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或相关方投诉多的或者过去发生过重大事故,不必进行评分,一律作为重要风险,而且必须在制定目标时作为改善的项目实施。 1、确定事故发生的频率(L1)、控制措施(L2)、相关人员综合能力(L3)三项评价 指标分值数。(1)发生频率(L1):事故发生的频率。 (2) 控制措施(L2):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 (3) 相关人员综合能力(L3):活动及服务相关人员对事件预防和处理能力。

(4)将以上三项评价指标分值数相加,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指数(L) 2、确定事件造成的伤害程度(S1)、财产损失(S2)、涉及的人员(S3)三项评价指 标分值数。 (1)受伤害程度(S1):事件对人员伤害程度 (2)财产损失(S2):事件造成的直接物质财产损失(不涉及人员)

(3)涉及的人员(S3):事件涉及的受伤害人员 (4)将以上三项评价指数分值数相加,得出事件的严重指数(S) 3、将所取得的可能性指数(L)与严重性指数(S)相乘得出风险等级指数,从而根 据风险等级划分表确定风险等级。 (1)风险等级划分表: 4、重点部位的确定 当类别划分栏中出现5个一级风险(包括二级风险)的,将该类别定为重点控制部位。

半定量方法 1、LEC法是常用的半定量方法——评分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风险程度)。 (1)危险性以下式表示:D=L*E*C D——危险性或城风险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后果严重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注: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采购部风险评价分析

采购风险评价分析

采购风险评估 一、风险辨识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各项活动运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公司所需原材物料、设备及售后服务的上乘质量,规范供应管理,利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重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及预危险性分析等),对公司目前所采购原材物料过程中的质量、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减少危害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和规避公司潜在风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人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杜绝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财产损失,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二、风险辨识范围 公司采购对各系统的生产、经营业务过程中所需采购原材物料的过程控制,避免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物料被使用。 三、风险识别依据 1 国家有关的职业安全、健康及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 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 合同书、任务书、公司及厂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的因采购过程中未严格履行手续而导致的事故统计资料 四、风险辨识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五、风险辨识人员: 公司安全评价组织成员。 六、风险辨识时间 2011年2月16日 七、采购物品风险辨识 1、资格预审 评价组成员就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和相关部门在采购供应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和供户基本情况,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和拟签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并拟定标底,供应商根据所需材料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制作标

书,进行投标,接受资格预审。 2、选用物料评析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从质量、性能、使用说明、价格、售后服务、安全特点、相关资历证明文件、投标单位企业信誉、长期合作承诺、经济实力及承担风险能量资格进行确认,选择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合同内应重点标有安全管理条款。 中标供应商拒绝接受《中标通知书》或接受《中标通知书》后不按时签定者,供应商三年内不准进入公司物资资源市场。 3、供应商风险评析后的续用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应对合格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进行风险评价,对产品质量高、诚实守信、信誉高、售后服务等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给予续用,并登记建档。将确定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造册,形成供应商名录,建立档案,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产品规格、价格、安全特点以及管理情况的有关资料。 公司采购供应部门应经常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便降低采购风险,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要求。要坚决对进入我公司的原料中不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说明书,即“三证一书”的相关物料严禁采购,发现这种劣质原料后要及时反馈及退货。并定期对所采购的物料进行使用单位的反馈说明,证实是否符合供应商所提供的安全标准范围内,采购部门要牵头进行回访,形成良好的购用制度和养成优良的职业品德。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用于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基层安全生产活动、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和岗位设备设施的日常排查活动。 3、评价依据 a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b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86 d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 -2009 e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2-2016 f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2971-2017 g 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的实际,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因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的方法罗列如下: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安全评价准则 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安全评价的取值标准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关标准罗列如下: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大小判断准则: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