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韵》音系

《广韵》音系

《广韵》音系
《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

授课要点:

①韵书的起源

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

③《广韵》语音系统

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

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㈠韵书:

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

义书:《尔雅》

韵书:《切韵》《广韵》

㈡韵书起源

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⑵原因

韵书出现的条件:

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

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

摩多――元音

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

李登《声类》――第一部

晋代:

吕静《韵集》――第二部

南北朝:

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

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

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

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

《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㈢《切韵》与《广韵》的主要不同之处:

第一,收字不一样。

封演《封氏闻见记》:《切韵》12158,《广韵》26194。

第二,分韵不一样。《广韵》206韵,《切韵》193韵,比《广韵》少13个韵,如:

第三,排列顺序不一样。

《切韵》193韵有时排列得比较混乱,《广韵》进行了调整,如闭口韵在《切韵》中被打乱,覃、谈二韵被排在阳唐二韵之前,《广韵》则将所有的闭口韵都放到最后。

《切韵》韵目之前没有序数,《广韵》则有序数,如平声“一东”“二冬”。

第三,韵目名称也有不同之处,如《广韵》“欣韵”,《切韵》称“殷韵”。

㈣《广韵》的体例

⑴分韵:

《广韵》首先将收录的2万6千多个汉字分为206个大类,即206韵: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⑵分卷:

根据平上去入四声的顺序将全书分为5卷,其中平声字多,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其它三声各一卷。

⑶分小韵:

将每一个韵所属的字按照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韵,小韵和小韵之间用圆卷符号隔开。“小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音字组。

⑷每一个小韵中,在解释第一个字时,用反切注音,这个反切即是这个字的读音,也是该小韵所有字的读音。同时列出该小韵所收的字数,如果该小韵中的某个字除了这个共有的读音以外,还有其它的读音,则用“反切”或“直音”法在该字的下面注明该字“又音某”。如“一东”的“同”字下注“徒红切,四十五”,意思是说“同”字所属的小韵即同音字组共有45个字,这些字都念“徒红切”,该小韵的“洞”字下注“又徒弄切”,意思是说“洞”字除了念“徒红切”以外,还

念“徒弄切”,“徒弄切”这个读音只与“洞”有关,跟该小韵其它的字无关。

⑸每一个字先解释意义,后注读音。

㈤《切韵》音系的性质:

第一,单一音系说。认为《切韵》代表一时一地之音。

唐末李涪《刊误.切韵》:隋代吴音。

陈演恪:隋唐洛阳音。

[法]马伯乐、[瑞典]高本汉:隋唐长安音。

第二,综合音系说。认为《切韵》代表的不是一时一地之音。

《切韵》包括有古音的成分。

《切韵》音系中不仅有古音的成分,还有方音的成分。

《切韵》基本上代表一时一地之音,但吸收了一些方音和古音成分。

《切韵》基本上代表的是隋唐时代的洛阳音,同时也吸收了南北方音的一些特点。

三、《广韵》音系

㈠研究材料

《广韵》音系的研究包括两个主要的内容:第一,整理音类,即声母和韵母系统;第二,构拟音类音值,即实际读音。

整理《广韵》音系音类的材料是该书中的反切;构拟音值的材料主要有对音材料和方言材料。㈡研究方法:

陈澧《切韵考》“系联法”。

东韵[u?]“红”“东”“公”五个反切下字;[i?u?]“中”“戎”“宫”“弓”“融”。《广韵》只有35个声母,但反切上字就有452个之多,只有142个韵母,而反切下字用了1192个

系联法:指采用“同用”“互用”“递用”等条例将《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进行分类的方法。

原理依据: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相同。

同用:

几个反切同用一个字作反切上字,则被切字声母同类,如:

搭,都合切;颠,都年切;当,都郎切。

互用:

两个字互为反切上字,则两字的声母同类。如: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递用:

甲字用乙字作反切上字,乙字又用丙字作反切上字,则甲、乙、丙三字声母同类,如:

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反切下字分类:

同用:

弓,居戎切;风,方戎切;终,职戎切。

互用:

戎,如融切;融,以戎切。

递用:

梦,莫中切;中,陟弓切:弓,居戎切;戎,如融切

当,都朗切;汤,吐朗切;桑,息朗切。

一,用系联法将下面反切的上字进行归类。

歌,古俄切;强,巨良切;割,古达切;姑,古胡切;古,公户切;轿,渠庙切;公,古红切;贡,渠用切;渠;强鱼切

二,用系联法将下面反切的下字进行归类。

冈,古郎切;张,涉良切;强,巨良切;盲,武庚切;枪,七羊切;衡,户庚切;瞠,丑庚切;郎,鲁当切;羌,去羊切;香,许良切;当,都郎切;羊,与章切;良,吕张切;章,诸良切;庚,古行切;商,式羊切;仓,七冈切。

㈢《广韵》声韵系统:

声母系统:

陈澧的《切韵考》:40类

《广韵》35声母:

唇音:帮(非)[p]、滂(敷)[p?]、并[b](奉)、明[m](微)

舌音:端[t]、透[t?]、定[d]、泥[n]、来[l]

知[?]、彻[??]、澄[?]

齿音:精[ts]、清[ts?]、从[dz]、心[s]、邪[z]

庄[t?]、初[t??]、崇[?]、生[[?]

章[t?]、昌[t??]、船[d?]、书[?]、禅[?]、日[n?]

牙音:见[k]、溪[k?]、群[?]、疑[?]

喉音:晓[x]、匣(喻三)[?]、影[?]、喻四[j]

照二、照三:

《广韵》“庄初崇生”四母相当于三十字母“照穿床审禅”的二等字,称为照二;“章昌船书禅”相当于三十字母“照穿床审禅”的三等字,称为照三;

喻三、喻四:

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在《广韵》分为两类:一类归入匣母,在韵图排在三等,称为喻三;一类在《广韵》为独立的声母,在韵图排在四等,称为喻四。

《广韵》142韵母(略)

㈣《广韵》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区别

第一,《广韵》唇音只有“重唇”,三十六字母有“重唇”“轻唇”

第二,《广韵》正齿音有“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两套,三十六字母只有“照穿床审禅”一套。

第三,《广韵》舌上音没有三十六字母的“娘”母。

第四,三十六字母“喻母”三等字在《广韵》归入“匣”。

思考题:

㈠填充:

①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性韵书是;其作者是;《广韵》的作者是。

②我国韵书出现于时期,我国的第一部韵书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声类》。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的《切韵》,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的《广韵》;唐代孙缅编的韵书叫。

③最早期发现汉语四声规律并在文学上加以利用的音韵学家是南北朝时期的,他编的韵书叫。反切注音法出现于汉末时期,传说发明了这种注音方法。

④研究《广韵》声母、韵母的主要材料是该书中材料,前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法,最早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广韵》声母、韵母系统的学者是清代的;其在音韵学上的代表作是。

*⑤《广韵》共有个韵,其中四个独立去声韵是。

*⑥研究《广韵》而创立反切系联法的是()

A陈澧,B顾炎武,C梁僧宝,D陈第

㈡问答题:

①韵书为什么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为什么说《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

③简单介绍“系联法”的情况

④什么是《广韵》35声母,它与传统36字母有哪些不同

*㈢按下表写出中古41声类中的全浊声母。

㈢名词解释

*1喻三,喻四,2照二,照三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 第二版

《语音学和音系学引论》(第二版) 分章导读 第一章导言 本章是全书的开篇,分为四个小题目:语音学和音系学,理论和分析,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全书的框架。 第一小节介绍本学科的研究范围。作者提出语音学和音系学从两个层面研究人类语音的发生和感知:第一个层面是语音的解剖和生理层面,涉及发音器官及功能、语音、传递语音的声波、听者对语音声波的分析和处理。在这一层面上的研究称为“语音学”,可以细分为语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或感知)语音学。在第二个层面上,语音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具有传达意义的目的,在这一层面上的语音研究称为“音系学”,因此音系学常被看作是与特定语言内部的语音构造有关的。 第二小节论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指出本书旨在介绍一种科学的理论方法,是与会不会发音或会不会模仿截然不同的。普通人通过说话表达意义,从不有意识地考虑自己的哪些器官在做什么样的动作,但语言学家所感兴趣的恰恰是说话者的这些细微的过程和活动,并对此进行分析,对器官的动作和活动如何表达意义作出解释。 第三小节首先讲解语音学和音系学对口语的记录和描述以及对英语拼写的指导作用,然后讨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有关英语标准发音(RP)的争论,最后说明语音研究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联系。从事录音、语言描述和语言教学工作的人对语音知识会有一定的兴趣,而从事听力学、语言矫治和言语病理学的人员需要具备坚实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基础。二十世纪的科技进步为语音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使语音研究的成果与生理学、物理学和电子学有了更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语音研究与科学技术结合在语音合成和语音-文本转换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对理论探索的兴趣,使语音学家和音系学家得以更加紧密地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 第四小节叙述本书的框架,指出各章的目的和方法。本书在结构上比较特别,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内容交叉进行。第二、三、六、七、八章明显属于语音学的内容,其余各章属于音系学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模糊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界限,使这两个在很长一段时间独立进行研究的学科更加一致起来。 思考题: 1.语音学和音系学在对语音的研究上有哪些异同点? 2.语音学和音系学与我们平时发音的关系是什么? 3.语音学和音系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哪些其他领域? 4.语音学和音系学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什么关系?

语音学和音位学 练习题

第2章语音学和音位学 Phonetics&Phonology 1.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_______. A.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B.sppech sounds used by human languages to represent C.the differernces between sounds used in human languages and sounds in nature D.how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2./m, n/ are ____. A.fricatives B.dentals C.glides D.nasals 3./w, j/ belong to ____. A.fricatives B. dentals C. glides D. nasal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vowel is the rounded vowel? A.[i:] B.[u:] C.[i] D.[a:] 5.In the field of phonolog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stress B.tone C.intonation D.syllable 6.Classification of vowels are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s EXCEPT____. A.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B.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 C.The shape of the lip D.The width of the vowels 7.A sound which is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one word or one shape of a word from another in a given language is a______. A.phoneme B.allophone C.phone D.allomorph 8./p, t, k / are______. A.fricatives B. affricates C. glides D.stops 9./kuku:/ is a bird’s call. The name of such a bird is CUCKOO which is an example of 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2114063821.html,nguage universals B.onomatopoeia C.teaching grammars D.morphs 10.The vowel [u:] in [fu:d] (food) is a____ vowel.

语言学知识_音系学

音系学 一.音系学(Phonology)的定义: 音系学主要有以下两个任务:其一,发现某一特定语言中出现的所有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其二,找出语音是如何组织起来表达意义的。 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和音位变体(Allophone): 音素(Phone):一个语音单元或音段。 音位(Phoneme):一个具有区别性价值的单位,是一组语音特征的抽象集合体。 音位变体(Allophone):同一个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下的实现的方式。 三.音位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Phonemes): 音位对立(phonemic contrast)以及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相似的音素之间相联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如果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音位变体,不区别意义,就处于互补分布状态;如果它们不是同一个音位的音位变体,且能够区分意义,就构成了音位对立。 自由变异(free variation): 如果两个音素出现在一个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不区别意义,换而言之,用一个音素替换另一个音素而不产生一个新词,仅仅产生同一个词的不同读音,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处于自由变异。 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 如果两个单词,除了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上的一个音以外,其余的都相同,则这两个词就构成了一个最小对立体。若最小对立体按照相同的条件进一步的扩展,扩展到多对,就构成了一个最小对立集(minimal set)。例如:hook和book,book和look,look和cook就构成了三对对立体,而这六个词则构成了一个最小对立集。 四.音系学的一些规则(Some Rules of Phonology): 在音系学中,孤立的音素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为了表达意义,音素必须组合在一起,但是也需要符合一定的组合原则。 1)序列原则(Sequential rules):即语音组成词在排列顺序上要受到一定的制约。音位系统规定了哪些音位可以放在词首,哪些可以放在哪些可以相互搭配。 2)同化原则(assimilation rule):一个音通过吸收其相邻音的特点,变得与其相似,这种音系规则叫做同化原则(assimilation rule)。如果后面的音同化了前面的邻音,这种同化叫做逆同化(regressive assimilation);反之,则叫做顺同化(progressive assimilation)。常见的同化有鼻音化(nasalization),齿音化(dentalization)和软腭 化(velarization)。 3)省略原则(deletion rule):有关于在什么条件下某个音被省略掉,即只有拼写形式存在而不发音的音系规则。 五.超音段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s): 超音段特征主要有音调(tone)、重音(stress)和语调(intonation)。 重音(stress):在产生一个音节过程中所用力的程度。重音分为两种:单词重音和句子

第四节 《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第四节《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总的趋势是简化—— 1、全浊声母的清音化 中古汉语的声母共有三十七个,其中並(奉)、定、澄、从、邪、崇、俟、船、禅、群、匣十一母为全浊音,这些全浊音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全部变成了清音声母。全浊音变为清音时因受到声调的影响而发生了分化:其中塞音和塞擦音受平声的影响一般变成了送气音,受仄声的影响一般变成了不送气音;全浊擦音的变化更复杂一些。例如: 平[ ]:陪瓢脾旁贫 並[ ] 仄[ ]:抱(上)病(去)白(入) 並(奉)[ ]——平仄[ ]:肥(平)、犯(上)、附(去)、乏(入) 平[ ]:亭同唐驮 定[ ] 仄[ ]:道(上)、盗(去)、毒(入) 平[ ]:茶潮陈除缠 澄[ ] 仄[ ]:柱(上)、阵(去)、浊(入) 平[ ]:才惭残曹藏 洪音 仄[ ]:在(上)、字(去)、族(入) 从[ ] 平[ ]:乔秦憔全泉 细音 仄[ ]:聚(上)、贱(去) 、截(入) [ ](之韵):词辞祠 平 洪音[ ](支韵):随隋 仄[ ]:似(上)、颂(去)、俗(入) 邪[ ] [ ](尤韵):囚泅 平 细音[ ](其他韵):斜详旋寻 仄[ ]:绪(上)、谢(去)、席(入) (例外:彗[ 51]) 平[ ]:柴床潺愁茌 崇[ ] [ ]:撰(上)寨(去)浊(入) 仄 [ ]:(止、志韵):士(上) 、事(去) (例外:岑[ 35]) 平[ ]:漦

俟[ ] 仄[ ]:俟涘竢 (去) [ ]:船唇乘 平 船[ ] [ ]:绳渑神蛇 仄[ ]:楯(上)、顺(去)、食(入) [ ]:成承丞酬垂 平 [ ]:时殊谁韶 禅[ ] [ ](职韵):植殖埴 仄 [ ]:社(上)、树(去)、石(入) 平[ ]:狂葵馗逵 洪[ ]:跪柜共 仄 群[ ] [ ]:匮餽 平[ ]:桥穷奇勤权渠 细 仄[ ]:俭(上)、具(去)、局(入) 洪[ ]:华祸憾合 匣[ ] 细[ ]:嫌限巷协 2、唇音分化出轻唇音。(“宋人三十六字母”中已经分化) 《切韵》时代的帮、滂、並三母,到了北宋初年的三十六字母时期,逢合口三等韵及流摄开口三等韵的帮、滂、並分别变成了非、敷、奉三母。此后帮、滂、並只与开口一二三四等韵及合口一二四等韵拼合;非、敷、奉三母则只与合口三等韵和流摄开口三等“尤”“有”韵拼合。元明时期,随着全浊音的消失,非、敷、奉三母合流并变成了[ ],反映这一重要变化的文献材料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兰茂《韵略易通》中的《早梅诗》。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非、敷、奉三母基本上是受合口三等韵的影响而产生的,[ ]母的正式出现是在元明时期。 3、知、庄、章三组合流,成为卷舌音。(“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知、庄对立) 现代汉语普通话[ ]、[ ]、[ ]三母是由中古的知组、庄组、章组声母合流而成,其演变的情形大致是:庄组、章组在唐末宋初之际合并为照组,大约到了《中原音韵》时期,知组又与照组合并。此将这个演变过程图示如下: 隋唐时期唐末宋初元代 知[ ] 知[ ] 澄[ ]仄澄[ ]仄 庄[ ] 照[ ] [ ] 崇[ ]仄床[ ]仄 章[ ] 禅[ ](职韵) 禅[ ](职韵)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别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别 在语音学(phonetics)里,偏重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语音特征的研究。在音位学(phonemics)里,偏重于各个独立的基本音在语音系统的重要性,语音结构及语音组合规律等。换言之,语音学里的工作较近于语言的具体面,音位学的工作较近于语音的抽象面。在音位学里,我们会去注意各种语音发音差异,在整个语音系统里是否有意义,在语音学里,说话者 ( 我们 ) 只注意它 ( 语音 ) 的实质不同,不去管它 ( 语音 ) 在整个语音系统里有无意义,我们听到别人怎么说,我们就跟着说。 ( 参考余光雄《英语语言学概论》) ?Phones :the sounds made by humans. [人类发出的语音] ?Phonetics:the study of phones; the study of human speech sounds; phonemics is the study of phones as they act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研究语音的学问;研究人类语音的学问;phonemics 是研究某一特定 语言的语音的学问] ?Phonemes :the smallest sound that contrasts meaning (they carry no meaning themselves); the smallest unit of sound in speech; the basic unit of spoken language; a member of the set of the smallest units of speech that serve to distinguish one utterance from another in a language or dialect. [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本身不具意 义)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口语中的最基本单位;一个语言或方 言中用来区别语词的最小语音单位] ?Phonemics :the study of phonemes; studies only the significant sound contrasts of a given language. [研究音位的学问;专门研究 某一语言中语音对比的学问] 语音学主要处理语音的物理性质描述,而音位学主要处理一个语言系统中语音的功能。当然在音位学的分析中也会利用语音学的基本知识。举例来说,在语音学方面,可以看出有许多不同的't'的语音,例如在音节首、两个母音之间以及音节尾。换句话说,在这些情形下的't'的发音都不一样。以此例来说,音位学检验这三个音在功能方面上的角色,例如它指出了它们三个发音不同时个

《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 授课要点: ①韵书的起源 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 ③《广韵》语音系统 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 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㈠韵书: 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 义书:《尔雅》 韵书:《切韵》《广韵》 ㈡韵书起源 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⑵原因 韵书出现的条件: 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 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 摩多――元音 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 李登《声类》――第一部 晋代: 吕静《韵集》――第二部 南北朝: 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 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

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 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 《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㈢《切韵》与《广韵》的主要不同之处: 第一,收字不一样。 封演《封氏闻见记》:《切韵》12158,《广韵》26194。 第二,分韵不一样。《广韵》206韵,《切韵》193韵,比《广韵》少13个韵,如: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定义

语音学(Phonetics)是对人类语言发音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建立一套描述语音的方法和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还可以包括由此带来的应用前景。 语音学phonetics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中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研究内容关系到发音动作(生理现象),语声特性(物理现象)以及听感(心理作用),而人类的不同语言集体各有自己的语音特点,因此现代语音学的研究需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 语音学(phonetics)一词在西方来源于希腊文嗞ων嬜τ忕κσs, 意为声音。早期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除研究语音特性外还包括语言的读音或拼音学、语音系统学等。在中国传统音韵学研究中有关语音的描写和分类, 也都属于语音学的范畴。但自近代科学的语音学发展以后,分类越来越细,定义也趋于严密,语音学就专指语音本身特点的研究了。 编辑本段研究范围和对象 早期的语音学研究多只为了语言教学的需要以及语言研究的兴趣。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的完善,人们能观测发音器官的动作和功能,就发展了生理语音学。由于声学仪器的发展,从前许多只能耳听的语言现象现在不但可以目测,而且可以用人工来合成,于是有了声学语音学。由于心理测验方法的改善,思维和听觉神经生理的研究日趋进步,言语控制、听觉反馈中的语音规律分析得越来越深入,又产生了感知语音学(或心理语音学),并发展为神经语音学。这是从研究手段来看的 3大分支。最近,由于信息时代的前进和人机对话的需要,孤立研究语音已不能满足要求。因为人类的语言不是一个个孤立的音的缀合,而是一系列相互依存制约而且多变的音的串连,同时语言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研究语音不能离开

语音学和音系学考试资料

Phonetics 1.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onants and vowels Consonants are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 to divert, impede, 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airflow in the cavity. However, a vowel is produced without such obstruction so no turbulence or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2.Manners of articulation It refers to the 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ulators and thus the way in which the air passes through certain part of vocal tracts. There are several basic ways in which articul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the articulators may close off the oral tract for an instant 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they may narrow the space considerably; or they may simply modify the shape of the tract by approaching each other. (1). Stop: complete closure of the articulators involved so that the airstream cannot escape through the mouth. It is essential to separate three phras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 stop: (a) the closing phase, in which the articulators come together; (b)the compression phrase, during which air is compressed behind the closure; (c)the release phrase, during which the articulators

广韵

百科名片 宋本广韵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书名:《大宋重修广韵》 又名:《广韵》 作者:陈彭年、丘雍成书年代:1008年(北宋真宗)卷数:5卷 目录 历史源流内容介绍体例 四声配合特点 主要观点优点特色

主要问题 四声相承 阴声阳声 考查研究 版本 展开 历史源流 内容介绍 体例 四声配合 特点 主要观点 优点特色 体例 主要问题 四声相承 阴声阳声 考查研究 版本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源流 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中国诗歌起源很早,为写作诗

歌服务的韵书产生的时代也比较早。东汉末由于佛教的传入,中国学者在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产生为编写韵书创造了条件。传说中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左校令李登的《声类》。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所载,《声类》分为十卷,共收11520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由于该书早佚,其具体面貌不得而知。西晋时小学家吕忱之弟吕静曾仿照《声类》写过一本《韵集》,分作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此书也早已失传。其后韵书接踵相继,特别是南朝齐、梁时,沈约、周颙等人发现了汉语四个声调的存在,为韵书的编写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自是以后,各种韵书风起云涌,各有乖互。据《隋书·经籍志》及陆法言《切韵·序》所载,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韵书主要还有: 《周研声韵》四十一卷 无名氏《韵集》十卷 张谅《四声韵林》二十八卷 段宏《韵集》八卷 无名氏《群玉典韵》五卷 阳休之《韵略》一卷 李概《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 李概《音谱》四卷 无名氏《纂韵钞》十卷 刘善经《四声指归》一卷 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 释静洪《韵英》三卷 周思言《音韵》 杜台卿《韵略》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答案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四声_三十六字母_广韵_韵目今读表

古汉语研究 011年第3期(总第9 期)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韵目今读表 鲁国尧 吴葆勤 (杭州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36;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10009) 一 叙理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是汉语音韵学、方言学中常用的术语。在绝大多数通论书、教科书、专门性的论著中,只见它们的字形。至于怎么称说,只有很少的书注了它们的部分名称的今音。就我们的浅闻,专家和学人们在口头表述时往往存在误读和歧读,职是之故,为了学术的承传,有必要规定它们的今读音。 “四声”中的“平”、“上”、“去”、“入”四字,都是它们各自声调的代表字,在以之命名的时代,它们的读音应该同它们所代表的某种声调相符合。“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的读音当亦同此理。时至今日,在课堂教学中、在学术会议上、在学人交谈时,这二百四十六字如何读?齐梁音、隋唐宋音,由于古代技术不发达,没有能记录、留传下来。我们认为,也不能依据某一专家“构拟”的音去读,因为任何“构拟”音都不能视作当时的读音。对“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的称说,只有依照今音读。 我们认为,今读的第一条原则是,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 但是汉语语音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这二百多字里有若干同它们所代表的部类不相符,如何处理? 因此我们提出第二条原则;酌参民国音和当代方音,顾及系统性,适当变通少量字的读音,使之符合所代表的部类。这些音在现行字典、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些未见;有些虽被收录,但称作“又音”或“旧读”。这些音,姑谓之“行业音”。音韵学和方言学是专业,专业有其专门的术语,也就可能有其专门的读音,不妨称前者为“行话”,后者为“行业音”(或简称“行音”)。 我们遵循上述两条原则为“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共二百四十六字的今读定音。 丁声树先生撰文、李荣先生制表的《汉语音韵讲义》“《广韵》声母表”袭用了“三十六字母”中的三十一个字,并且注了今读音。同书“《广韵》韵母表”载有《广韵》平声五十七韵、去声祭泰夬废四韵、入声三十四韵韵目的读音,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依据。本表对其中的一些字的今读音,加了些注,旨在申解;至于我们的“立异”之处,也有注释以胪陈理由。 我们补了“三十六字母”的其余五个字母、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其余五十六韵韵目的今读 古汉语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广韵》介绍

《广韵》介绍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全书分二百零六韵,其中包括平声五十七韵(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每韵以开头一个字作为该韵的名称,叫做“韵目”,如平声的“东、冬、锺、江”,上声的“送、宋、用、绛”等。每一韵中则按字音声母或韵头的不同分组列字;每组收同音字若干,称为一个“小韵”,与二百零六个“大韵”相对而言,后人也有人管它叫做“纽”。全书共有三千八百多个小韵,每个小韵在开头的字下注明反切,并注明该小韵所收的字数;小韵中的其他字则只作或繁或简的释义,不再注音;但有又音的,则注明又切或“又音”,但这种“又音”只管这个被注的字本身,与同小韵的其他字无关,这与小韵首字下反切注音的性质不同。 《广韵》的韵目下注有同用、独用之例,是为当时作诗选字之用的。“同用”即相近的几个韵作诗押韵时可以通用,“独用”则不能。 《广韵》不仅把同韵字归在一起,而且进一步把同音字归在一起,注明反切读音,有同字异形的又列出异体,辨析正俗,并对每个字的字义做了解释,有的还引经据典,解释得十分详细,所以《广韵》是韵书,又是字书,同时又具有类书的性质。有些后代已经失传的典籍却见於《广韵》的注释所引。 《广韵》一书记录了中古汉语的字音和字义,特别是数以千计的反切注音,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面貌保存了完整而详细的资料。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可以以《广韵》作为桥梁和基础,再根据其他的材料来进行。因此,它是汉语语音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对于音韵学习,《广韵》是一部必读文献。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个简要介绍。 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描述调值的作用。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关系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关系 08级对外汉语班刘春艳2008020847 按照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中的解释,语音学的概念可概括为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中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研究内容关系到发音动作(生理现象),语声特性(物理现象)以及听感(心理作用),而人类的不同语言集体各有自己的语音特点,因此现代语音学的研究需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 音系学(也有叫音位学、音韵学的)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在特定语言和所有语言中语音之间的关系,和语音学形成对比。尽管字母书写的创造需要对音系学有直觉领悟,但音系学仅仅在十九世纪晚期,才开始与语音学区分开。这一区分直到本世纪才稳固地建立起来。音系学也指某一特定语言的整个音系系统,如法语音系。 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语音学和音系学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简单地说,语音学和音系学都是语言科学的分支,并且研究对象是相关联的。语音学研究语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问题,即声音的自然属性。音系学则把语音现象抽象为符号,研究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即声音的社会属性。二者对语音现象的关注点不同。语音学研究人类所有的语言。音系学研究某种特定语言的语音系统。例如:单词leap和peel中的[l]音有清晰音和模糊音之分,但音的不同对意义的表达并无关联。所以,如果从语音学角度来说,这是两个不同的语音,而从音系学角度来说,这是同一基本实体的两个变体。音系学家对不引起意义区别的语音间的细微区别并不关注,但语音学家却要对所有的语音进行描述,不论它们之间的差别对表达意义有没有关系。 当然现代音系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研究字母文字了。不同音位的聚合、组合关系,语调和韵律问题等都是音系学关注的。 语音学主要的任务是对人类语言进行语音描写,和语音分析。而音系学是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抽象,寻找人类声音系统中的普遍原则,探讨语音系统的规律性,通过对比、归纳,用有限的一套音位构建出一种语言的音位系统。又一种很不全面的说法,但是可能比较直接,语音更偏重于实验,而音系则更注重理论。 以上便是我对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关系做出的简单的不全面的理解,总的来说,语音学和音系学都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语音而没有音系不是纯粹的语言学。音系才是生成语法中的嫡系。

语音学与语言学练习集【刘润清版】

语言学复习习题集 P a r t O n e Ex e r ci s es fo r P h o n et i c s I. Fill in the blanks 1.________ phonetics studies the movement of the vocal organs of producing the sounds of speech. 2: Speech takes place when the organs of speech move to produce patterns of sound. These movements have an effect on the _________ coming from the lungs. 3 . Consonant sounds can be either_________ or_________, while all vowel sounds are_________. 4. Consonant sounds can also be made when two organs of speech in the mouth are brought close together so that the air is pushed out between them, causing _________.. 5. The qualities of vowels depend upon the position of the _________ and the tips. 6. One element in the description of vowels is the part of the tongue which is at the highest point in the mouth. A second element is the_________ to which that part of the tongue is raised. 7. Consonants differ from vowels in that the latter are produced without_________. 8. In phonological analysis the words fail-veil are distinguishable simply because of the two phonemes/f/-/v/_________. 9. In English there are a number of _________, which are produced by moving from one vowel position to another through intervening positions. 10 _________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sounds continually show the influence of their neighbours. 11. _________ is the smallest linguistic unit. 12. According to_________, when there is a choice as to where to place a consonant, it is put into the onset rather than the coda. II .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3. Pitch variation is known as _________ when its patterns are imposed on sentences. A. intonation B. tone C. pronunciation D. voice 14. Conventionally a_________ is put in slashes. A. allophone B. phone C. phoneme D. morpheme 15. An aspirated p, an unaspirated p and an unreleased p are _________ of the p phoneme. A. analogues B. tagmemes C. morphemes D. allophones

语音学和音系学考试资料讲课教案

语音学和音系学考试 资料

Phonetics 1.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onants and vowels Consonants are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 to divert, impede, 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airflow in the cavity. However, a vowel is produced without such obstruction so no turbulence or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2.Manners of articulation It refers to the 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ulators and thus the way in which the air passes through certain part of vocal tracts. There are several basic ways in which articul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the articulators may close off the oral tract for an instant 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they may narrow the space considerably; or they may simply modify the shape of the tract by approaching each other. (1). Stop: complete closure of the articulators involved so that the airstream cannot escape through the mouth. It is essential to separate three phras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 stop: (a) the closing phase, in which the articulators come together; (b)the compression phrase, during which air is compressed behind the closure; (c)the release phrase, during which the articulators forming the obstruction come rapidly apart and the air is suddenly released. In English, [p, b, t, d, k, g] are stops and [m, n,?] are nasals. (2) Fricative: close approximation of two articulators so that the airstream is partially obstructed and turbulent airflow is produced. In English, [f, v, θ, e, s, z, ?, ?, h] are fricatives. (3)Approximant: an articulation in which one articulator is close to another, but without the vocal tract being narrowed to such an extent that a turbulent airstream is produced. The gap between the articulators is therefore larger than for a fricative and no turbulence is generated. In English, this class of sounds includes [w, r, j]. (4)Lateral: obstruction of the airstream at a pint along the center of the oral tract, with incomplete closure between one or both sides of the tongue and the roof of the mouth. [l] is the only lateral in English. (5)Trill: produced when an articulator is set vibrating by the airstream. A major trill sound is [r], as in red. (6)Affricates: involving more than one of these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in that they consist of a stop followed immediately afterwards by a fricative at the same place of articulation. In English, the “ch [ t? ]” of cheese and the “j [d?]”of jet are both affricates. 3. Places of articul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