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2114800085.html,)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

术的影响〕

*篇一: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谈论: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之间的影响

~~~~~~~~!!!!!:\\当我们在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当代美术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影响甚至导致了人类文化史上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的另一个高潮——“东方文艺复兴”。法国当代汉学家雷蒙?施瓦布(RaymondSchwab)在他的专著《东方文艺复兴》一书中就指出,西方历史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外,还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注:

RaymondSchwab,TheOrientalRenaissance:EuropesRedisco veryofIndiaandthent3Cyq2Bm(p

East,1680-188,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4, p.11.)。“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EdgarQuinet)在1841年提出。他指出,“(欧洲的)东方学学者认为,就整体而言,一种比古希腊、古罗马更宏大、更富有诗意的古典主

义,正从东方的深沉中显露。”(注:Schwab,p.12.)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法国文豪雨果在他的《东方》一书的前言里也感慨道,“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学习和研究东方,我们不就可以对现代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更广阔的视野了吗?”(注:PaulValé

ry,Oeuvres,ed.Jean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 556-7.)法国东方学家保尔?瓦莱里(PaulValéry)坦率地承认,“我们的艺术、我们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东方。”(注:PaulValé

ry,Oeuvres,ed.Jean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 5

C|~?页。)

~#`

也许由于大西洋的屏障,在哥伦布之前,欧洲人探索的视线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西方对亚洲的兴趣,始于古希腊时期。公元前1世纪,希腊学者斯特拉伯(Strabo)就写了六部关于亚洲地理的书籍,其拉丁文译文在1516年印行出版。1939年在古罗马废墟庞培发掘出印度古代女神雕塑,证明东方艺术早在公元79年前已经

传入欧洲。公元50年一位罗马无名氏在他的《印度洋环行记》一书中,出现了欧洲最早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而大量西方人进入中国,最初可能是古罗马的残兵败将。公元53年,被安息军击败的六千余名古罗马帝国将士,曾被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打败收编,带回中国,被汉元帝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建立了中国的“罗马城”,开始了屯垦卫戍(注:《北京晨报》,1999年6月22日。)。古罗马帝国的商人早在公元二三世纪就往来于罗马和中国之间(注:

DonaldLach,AsiaintheMakingofEurope,Chicago:TheUnive rsityofChicagoPress,

1965,vol.I,p.13.)。孔子和道家学说随着中国商人,在古罗马帝国奥古斯特时代已经传播到罗马城(注:Lach,AsiaintheMakingofEurope,Vol.I,p.17.)。中国艺术传入罗马的主要形式是中国丝绸图案。古罗马进口中国丝绸的重要港口是靠近那不勒斯的普特欧里(现名Pozzuoli),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在公元92年在罗马还修建了专门储藏中国丝绸的仓库。在此期间,在古罗马的市场上还能见到中国的青铜器壶和陶器(注:

L.Petech,RomeandEasternAsia,EastandWest,Ⅱ(1952),p.76.)。古罗马晚期,中国和罗马的交流中断,此后较为详尽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记载,见于旅居埃及的希腊学者泰奥菲拉克塔斯(TheophylactusSimocattes)在公元628

年写作的《历史》。

7世纪穆斯林切断了欧洲与中国的通道,但中国的“丝绸之路”仍然连接着西方和东方。12世纪十字军东征用武力重新打通了西方与东方的通道,为西方开启了面向东方的窗口,也为西方自13世纪起向东方以至于面向世界的商业和文化探索和扩张作了准备。意大利威尼斯不仅在充当十字军军需运输站时积累了通商中国的金钱,扩展了他们的欧洲市场,也刺激了威尼斯开发中国市场的欲望。威尼斯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宋末元初到达中国便是一例。

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欧洲后,撰写了欧洲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注:

MauriceCollis,MarcoPolo,ColliersEncyclopedia,vol.15

,p.383.)。u.s

`XK+Kk$L!m

由于意大利商人通商中国的精明和努力,13世纪中国丝绸纺织技术已传入意大利,14世纪意大利丝绸纺织中心卢卡出产的丝绸图案,有明显的中国影响。15世纪末,意大利纺织作坊直接模仿中国图案成为风尚。在意大利制造的丝绸上,出现了中国的飞禽、荷花、水鸟、假山石、卷云等。有时候,竟照搬中国风景画。这类对大自然的现实主义的描绘,对哥特式时期的画家是一种启发。而哥特式时期画家在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导致了14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画家复

兴古罗马写实主义绘画。拉赫认为,“现实主义,或者说文

艺复兴时期画家追求真实地描绘自然,无疑是受到东方的影响,受到引入欧洲的东方的奇异的新植物、动物和其它物品的刺激。”(注:Lach,Vol.Ⅱ,p.189.)也就是说,在世界美术史中被推崇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现实主义,直接受到中国宋代写实绘画因素的影响。4Hq

ZqaDnn

中国绘画艺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还不仅仅限于对大自然的写实。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圣像描绘,也因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接触而变得更加丰富。例如1350年在比萨的

卡门坡?桑突的壁画中出现的晦涩难解的带翅怪物,与东方

的飞天的影响有关。佛教绘画中就充满了半人半鬼、多臂多腿的妖魔,它们象征邪恶。这些使我们联想起16世纪初荷

兰画家博施(Bosch)的绘画(注:Lach,Vol.Ⅱ,p.73页。)。

他的地狱画中的人身兽面形象,也与中国地狱图有类似之处。意大利学者奥尔西克(LaonardoOlschki)认为,早期意大利

文艺复兴塔什干壁画的精神和哲学内涵,是受了中国佛教绘画神秘主义的影响,和中国绘画艺术中深邃的思想性、精神性和宗教性的影响(注:

LaonardoOlschki,AsiaticExoticisminItalianPaintingof theEarlyReneissance,ArtBulletin,ⅩⅩⅥ

(1944),pp.95-108.)。意大利13-15世纪的绘画,至少是受到中国游记中详尽细节的影响,或者受在意大利的东方奴隶形象的影响,开始越来越现实主义地描绘东方人形象,显然是蒙古人和中国人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例如在乔托(Giotto)、杜乔(Duccio)、洛伦采蒂(Lorenzeti)、安德烈亚(AndreadaFirenze)和秦梯利(GentiledaFabriano)的绘画中,就能见到一些东方人。较

为真实地描绘显然是中国人的形象,在1373年帕若门特?德?拿尔波讷(ParementdeNarbonne)的十字架刑一画,在1460

年的尼德兰绘画《时节书》中均可以见到。洛伦采蒂的《佛兰西斯教徒在契禺达献身》、1365年安德

烈亚的《圣战教士》,是为纪念教会在东方的传教活动

而绘制的(注:

DonaldLach,AsiaintheMakingofEurope,Chicago:TheUnive rsityofChicagoPress,1965,vol.Ⅰ,p.72.)。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包括他们对中国人的兴趣。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领主美蒂奇家族热心收藏中国瓷器,同时还在宫廷中安置蒙古族弓箭手作为跟班。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也对东方充满好奇心,1498-1499年间,他亲自到当时被称为日出之地的地中海东海岸黎凡特(Levant)一

带游览,体会东方的神秘。他最远可能已到达和印度交界的地区(注:DonaldLach.vol.Ⅰ,p.37.)。在达?芬奇的《笔记》中,他也记载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例如,他注意到,中国人留长指甲,画长指甲,是有身份的表现。

16世纪是欧洲和中国通商的一个高峰,葡萄牙、荷兰、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都与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关系。例如,1598年有22艘荷兰商船驶向东方,三年后在17世纪初的1601年,荷兰往返东方的商船达65艘。欧洲和中国贸易的高峰也意味着欧洲和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高峰,因为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刻版印刷插图、丝绸、瓷器、家具、金银具等,由商船运入欧洲,其中数量最大的是描绘精美的中国瓷器。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记录,一条返回欧洲的商船,可装运多达25万件中国瓷器。历年

来进入欧洲的中国艺术品的数量,可想而知。据统计,仅英

国东印度公司一家,在十七八世纪间运到英国的中国瓷器,就达三百万件(注

DavidHoward,TheBritishEastIndiaCompanysTradingtoChi nainPorcelain,Oriental"w7`d{h6E$E@s

Art,Vol.XLV,No.1,Spring99,p.4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绘画以陶瓷绘画的形式,如洪水一样席卷欧洲。

16世纪欧洲王室是中国艺术的主要收藏者。17世纪,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已成风尚,后来更取代银器,成为正式宴会的餐具。至18世纪,中国艺术品已成为欧洲宫廷非常流行的收藏品。欧洲皇室丰富的中国艺术收藏,使欧洲上层社会争相仿效,推动了欧洲的中国艺术热,同时,也给欧洲各国艺术家提供了众多的接触中国艺术的机会。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丢勒,记录了1520年夏天他在布鲁塞尔参观皇家海外艺术藏品的感受,“我一生中从来没见过像这些使我心醉神迷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这些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那些居住在遥远异方的民族的天才,使我惊叹不已”(注:W.M.Conway(trans.),TheWritingsofAlfrechtDurer,Londo n,1911,pp.101-2.)。他被中国瓷器迷住了,在安特卫普期间,就亲自“收藏了一个精美的中国瓷器”(注:

J.A.Symonds(trans.),TheAutobiographyofBenevenutoCel lini,NewYork,1910.p.62.)。中国瓷器上的图案在设计上启

发了丢勒。丢勒在他画稿中就有两张画有中国瓷器的象征性立柱。他摹仿中国宋代或明代瓷器,在花瓶式柱身上的荷花图案以及类似中国龙的瓶耳,都清楚地显示丢勒这两幅画中的中国影响(注:

R.Schmidt,ChinabeiDurer,ZeitschriftdesdeutschenVere insfurKunstwissenschaft,Ⅵ(1939),pp.103-6.)。由于欧洲社会对中国艺术,尤其是装饰有精美绘画的瓷器的热衷,中国瓷器在欧洲供不应求,因而在16世纪末,荷兰德尔弗特的一些工厂,便已开始仿制中国明代青花瓷器。

#b$Dp(Wn5^rZ6b

16世纪以来,中国的一些绘画题材越来越多地在欧洲绘画中出现,这可能与14世纪以来源源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漆器和纺织品上的装饰绘画和图案有关,也可能源于有插图的中国书籍。16世纪欧洲出版的有关中国的版画,最重要的是卡萨尔?韦切里奥(CasareVecellio)在1590年的版画集。这本画集有522张版画。其中对中国人的现实主义的描绘,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他所画的中国人形象,在气质、服装和社会等级方面,都较为准确。在他自己写的前言中,声称他的模特儿是中国绘画中的人物(注:Lach,vol.

Ⅱ,p.91.)。V-fpd-ey

16世纪欧洲与中国活跃的贸易关系,引起欧洲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浓厚兴趣,触发了欧洲17世纪对中国历史、文化、

艺术的研究和出版的高潮。葡萄牙人德里奥(DuarteNunesdeLiao)早在1610年就在他的书中赞叹中国瓷器“是人类至今所创造的最美丽的艺术品”(注:

J.A.L.HydeandR.R.FspiritoSantoSilva,ChinesePorcelai nfortheEuropeanMarket,

Lisbon,1956,p.48.)。法国17世纪就开始出版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1622

)、1624年博迪耶的年佩舍龙的《中国史》(注:《中国宫殿史》(注:

BellefleurPercheron,NouvellehistoiredelaChine,Paris ,1622.

MichelBaudier,HistoiredelacourduroydelaChine,Paris, 1624.)、法国学者纽霍夫对中国刺绣艺术的精湛大为赞赏,“中国艺术家精于花鸟,他们以绣花针为笔,用笔写生,无法与之匹敌”(注:

Newhof,LAmbassadeverslEmperurdelaChine,1665,Belevit ch-Stankevitch,LaChineenFranceautempsdeLouisⅪ

Ⅴ,Paris,1910,p.177.)。意大利人马梯尼(MartinoMartini)的《中国》在1655年出版,1672年的拉丁文译本增加了插图。1665年,荷兰人海耶(Heyer)和凯塞尔(Kayser)出版印行了

150余幅他们在中国画的风景画,更重要的是,这些风

景画借鉴了古代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透视画法,可以看出,是在模仿中国原作的基础上绘制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在巴黎集市上出售的大量中国题材的版画,就来源于这些中国山水画的模仿品(注:

Belevitch-Stankevitch,LaChineenFranceautempsdeLouis

ⅪⅤ,Paris,1910,p.241.)。1667年,克契尔出版了《中国

名胜图解》。17世纪欧洲的中国文化艺术热还表现在迅速增

长的专门经营中国艺术的商人数量上。据1692年巴黎出版

的《地址录》,当年专营中国艺术品的商人在巴黎就有s;A20人之多(注:

MoniqueCric,TradewithFrance,OrientalArt,Vol.XLVNo.1

,spring99,p.52.),可见中国艺术在法国的广泛影响。

noW

17世纪关于中国艺术的直接记录和描绘是荷兰人尼厄

霍夫(JohannNieuhof)在他书中发表了他画的素描(注:JohannNieuhof,Hetgezantschap,1656.)。这些素描包括中

国的地貌风景和建筑物。欧洲人由此第一次有机会见到有关中国的视觉形象,尤其是较为准确和细节详尽的北京皇宫建筑的铜版画,描绘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屋顶、飞檐,以及屋脊上的各种装饰雕塑。荷兰人基歇尔(AthanasiusKircher)1670年出版的插图本《中国百科全书》,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欧洲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士的权威

参考书。与此同时,中国的“四书”“五经”的西文译本,也开始在欧洲流行。1687年,皮尔?菲利普?库培勒

(P-rePhilippeCouplet)

8g)jY,`翻译出版了欧洲最早的孔子著作。

PrP$Uz

18世纪欧洲出版了许多介绍中国设计和装饰纹样的书籍,这些书籍对英国、美国的家具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产生了影响。法国人皮勒蒙(Jean-BaptistePillement)在1755年出版了《中国装饰新书》,在罗可可流行时期,成为家具设计、银具、陶瓷、纺织和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英国人奇彭代尔(ThomasChippendale)1754年出版了《绅士和家具设计指南》这本书,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地区也广为流传,一位刚从伦敦到达北美的设计师便声称,欧洲家具设计师的“家具都追随新潮,不是中国风格便是威尼斯风格”(注:EllenPaulDenkersAftertheChineseTaste:ChinasInfluenc einAmerica,1730-1930,PeabodyMuseumofSalem,1985,p.5.)。费城的设计师本杰明也推崇中国风格和现代风格的橱柜和椅子。受奇彭代尔《绅士和家具设计指南》的影响,从1755年开始,中国式的设计和装饰图案便出现在美国建筑中。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敦的杰姆斯?莱德1757年修建的住宅,就是仿中国式的建筑。威廉?强伯1757年出版的《中国建筑、

家具、服装、器械、器具设计》、罗伯特?莫里斯的《建筑图式选》也收进不少中国建筑设计(注:Denker,p.7.)。美国在争取独立期间,高度重视中国文化和艺术,大陆议会秘书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Thomson)在1870年强调,“把古老

的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产品介绍过来,我们国家将受益无穷。如果我们有幸把中国的工业和他们生活的艺术,以及他们在家畜管理方面的经验还有中国植物介绍过来,美国就会变得像中国一样人口众多。”(注:Denker,p.17.)于是,一些美国企业家创办仿造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工厂。由于费城和北京的纬度相似,商人汤姆森相信费城可以生产出“和从中国进口的瓷器相比毫不逊色的瓷器”。乔治?莫里斯在费城南部就建立了一座生产仿中国式的青花瓷厂。8c$S_Lz

*篇二: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

在93东京·日中美术研讨会上的基调演讲

近两三年来,由下中日两国的美术评论家在互相访问的过程中,曾经共同探讨了一些有关美术理论上的问题。中日双方美术界的叫友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中日两国的美术界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更加深了我国美术界尤其是青年美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们认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侍这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的美术是否沿着正常健康道路去发展.而

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要得到发扬光大,必须遵循两个首要的原则,一方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取其它国家艺术的有益因素。二者不可偏废。正如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30年代便指出过的:继承传统与学习外国是发展我国新兴木刻的两翼。鲁迅的观点不仅是适用于当时正在兴起的水刻版画,我认为也适用整个美术甚至整个文化。可是长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总会受到来自两方而不同意见的干扰。一种意见是认为只有自己民族固有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拒绝向外国的艺术学习;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却不屑一顾。前者是狭隘的固步自封的民族主义立场,后者是盲目崇外、主张全盘西化的世界主义观点。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文化艺术上一向采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既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也尊重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艺术,而且主张不同国家的艺术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才能形成国际艺术百花同中万紫千红的灿烂局面。如果按照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固守传统的既定成规,不敢越出雷池一步,不接受新的艺术思想的表现力法,必然会导数艺术的僵化和停滞不前,民族艺术电不会显得丰满和具有新的活力。如果依照全盘西化沦者的主张,仅仅满足于学步效颦于

西方艺术模式,而丧失了自己民族艺术的特色,最终只会为别国的艺术所同化,而导致民族艺术的消失。

我们对于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的认识,并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十分清醒的,而是经过近百年来的实践,得出了正反两方而的经验,才逐步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道理。但是目前对这个问题也在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有关学术上的问题,可以各存其异,有分歧,有争论,就能促进问题讨论的深入,也更有利于接近真理。

为了阐明我上述的观点,不妨大略地举出我国近百年来在学习、吸收西洋美术影响的史实,以供在座诸位明友的参学。中国美术接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而开始的。如果要追根溯源,应该说,早在16世纪中叶(即我国明代)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对抗宗教改革的集团“天主教耶酥会”,便以传教的方式向其它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教士罗明坚便来到中国传教,带来了一些四方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的“圣母像”可说是第一张由四方传入中国的西洋画。不久又有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他不但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还向中国的官员传授西方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带来更多的西方彩色画片都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的油画复制品。据不完全统汁,在我国明清之际,由西方传教士带人中国的图书就有七任余卷,罗明坚教士还是把这些复制品图片举办过展览。

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他本人便是画家,作为清廷的宫廷画师长达五十余年,他最早试行中西画法的结合,还培养了一批运用洋画的中国画家。在郎土宁的影响下,一位深受西画愿望启示的中国人年希尧便编写了一本名为“视学”的著作,传播西方透视学的理论。郎士宁对当时一些中国画家在中西画法的结合上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有相当影响

的人物。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正常、健康地发展。像当时

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封建统治的腐败,清延的闭关自守政策,当然不可能在文化上实行对外开放。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的炮舰政策才打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门户,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才意识到“变法图强”的重要性,要使国家高强.必须向别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艾化艺术,特别是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更是问题的关键。可是由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守旧思想的根深蒂固,兴起一时的“洋务运动”,被归结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字。实际上是企图把西方观代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固有的封建思想结合起来,学了外国的本领.仍要保存中国的旧习。这样的改革,仍然不能触动国民精神的根本,无助于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继之而起的“戊戍维新”,才注意到改革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次革新运动虽然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压力而夭折,但却在

近代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

近代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 首先,我们需要对近代做一个粗略的概括。什么是近代? 以中国历史来划分,近代大体指的是:资本主义出现开始(世界史中的近代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中国的是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间上是指1840年-1949年。 我认为,在这一段时间内,中国与西方的主要交流,主要以思想制度的交流为主。而中国对于西方思想文化的接纳态度,在前段时间是以全盘接受为主,而在后期,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逐渐由接受转变为观望甚至排斥。 下面我将对以上观点做浅显说明。重点将会放于抗日战争以前,也就是中西交流的前半段时间。 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在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下引发的。和西欧、北美自然演进的“内发型”现代化相异,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起的“外发型”现代化,或称之为“被现代化”。一个腐朽庞大的帝国,以天朝自居,不顾时势,逆天而行,必然要在工业化的决斗中悲惨地死去。中西文化大范围交流的伊始,大致于鸦片战争起,迄今大约已有了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相碰撞,冲突几乎成为了必然。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梁启超于《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皆于器物、制度等方面全面的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首先,我们一致肯定的一件事是,在近代,也就是清朝中晚期,中国文化面对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是在不断地侵略战争中所被影响的。晚晴在西方军队的坚船利炮攻打下,节节败退。西洋的铁蹄甚至踏进了北京的城门。这激发了清朝有志之士的奋发图强,有远见的有如林则徐、魏源等人相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习西方技术和物质文化结合中国国情的洋务运动兴起。 但是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直接论证了西方制度体制的优越性。从此时开始,中国人认识到的是,中国所落后的,不仅是物质文化,更是有思想制度上的全面落后。 我们重点所探讨的,也是这段时间里,中西思想交流的冲突碰撞。考虑到封建制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之久,历史之久,在思想制度上所产生的中西冲突更是显得尖锐复杂。 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西方思想的入侵,是通过战争和侵略的方式进行的。换句话说,此次的思想冲突是激烈的,是冰与火一样的碰撞。 旧秩序的崩溃,使得中国人急切地寻求一个“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在这种亡国情绪下,中国人一改传统的中庸之道,反而更为偏激地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西化。这种否定和西化,都是两方面的。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故步自封;或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接受西化。譬如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下所产生的“中国文化本位论”以及惟洋是从者推行的全盘西化论,都是这段时期中国人的摇摆心理所产生的消极且错误的思想。自近代开始,大批思想家在对比中西文化时缺乏理性思维和理性认知,导致更多的只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糟粕和劣根性,从而进入了一个越发自卑的时代。 我们可以从两次近代中国主要的运动作对比,即“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比,前者以改良为主,后者以改革为主。但从根本上说,两次运动所要解决的,都是制度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对于“救国救民”的思维已经发生了转变。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一个伪西式的共和国体制。但袁世凯的一意孤行,使得共和国名存实亡“吾人于共和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外迫于强敌,内逼于独夫”,这正是当时中国人心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接触,进而发动了具有启蒙意义的“五四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引言﹕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页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代表人物主要有运动创始人威廉·莫里斯和思想奠基人约翰?拉斯金。20世纪初,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已经遍及欧美各国,乃至部分亚洲国家。综观世界现代设计发展史,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发生在英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从一开始,它就包含了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本文从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入手,从其设计主张角度探析工艺美术运动中萌生的社会主义设计思想,及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社会主义设计思想,现代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 1.-1“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 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相适应的艺术,于是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机器的批量生产,而产品质量的急居I下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艺术从业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uJ……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力的基本条件,也改变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而使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围绕着机器,围绕着市场的新时代,人们把它称之为现代设计。首先是设计和制造的分工,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其次是标准化的产品的出现。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一个模样,没有古代工匠们的个人风格和技巧存在的余地,产品的艺术风格无人关心。此时,评价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利益,是如何省工、省料、省钱,没有人关心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第三新的能源、动力也带来新材料的运用,传统的木,铁被各种优质的钢和轻金属代替,建筑业也把砖石置于一旁,开始了钢筋水泥构架的结构。总之,人们可能利用比手工业时期更为强有力的动力和机械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因而也产生了更大的自由。机器生产使产品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作为销售渠道的市场,商品比以前更为丰富。封闭的、自己自足、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消亡,市场经济成长起来,自由竞争使城市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导致了要求全面提高竞争力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的出现。虽然大量的工业产品投入到市场,但设计远远落后在后面。艺术与技术的分离,美术家不过问工业产品,而工厂业主则只管具体制作、生产流程、产品质量、销路和利润,未能想象到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与必要。 此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社会上的产品明显的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艺术家中不少人不但看不起工业生产,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但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业产品在消费中的统治地位,因为工业产品可以批量生产,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当时,摆在设计师面前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过分装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二是不少知识份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怖的工业化的来临。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美学的产生都是来源于社会,美学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由于思想、宗教信仰、地域差距、生产方式以及政体的区别,产生了绚烂多样的中西方文化,共同编织着人类艺术文明的宝库。 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发展与演变都犹如灿烂的星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却各成一体。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很多,民族发展脉络、地形地势、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等等,但这些依然是表面因素。深层次上讲,这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整体上看,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主要存在以下差别。 中国艺术绘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留白,绘画艺术中的事物并没有科学的标准,而是受人文思想的影响,写的是意境、境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西洋艺术绘画,追求造型的准确,强调透视、色彩的真实形象,是一种写实的艺术表现。 齐白石虾图,是中国水墨画写意之经典。重在画虾,却未画水,墨迹间的留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衬托出虾在水中欲动还静栩栩如生的意境。其高超的笔墨技巧,运用宣

纸和墨收放自如,将虾之质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水墨渲染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艺术家的审美直觉,其“心物统一”的艺术境界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儒家、道家思想是分不开的。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造的成就,作品通过色彩和光的运用,构图和谐生动,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神态、肢体动作有的惊恐、疑虑,有的愤怒、激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自然,画面生动,运用宗教题材与宗教文化表现了这一紧张不安的圣餐场面。 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国自古强调中庸之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主张天地和谐。而西方《圣经》中说上帝七天造万物,上帝是神,人类对神充满敬仰与虔诚,而上帝的形象依然是人形。 因此,中国多为山水花鸟画,体现雄伟浩瀚的山河或是秀气灵动的生灵,运用浓、淡、干、湿、焦五墨,勾、皴、擦、点,晕五技,画中的人物通常十分渺小,源于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追求和谐之美。 而西方最初以人物为创作对象,以神学和宗教为主题,表现着神对自然的支配和对人的关怀。拉斐尔的《圣母像》虽然已经体现在母爱和人性,但仍是高高在上,充满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_文化的遗址中,而琮是__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2.朱碧山是__代著名_匠。 3.3.信期绣出土于湖南省__市,其时代为_. 4.4.铜鼓最早出现于__时期,而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5..古彩又称__彩,以__年间的作品最负盛名。 6..饕餮纹又称__纹,它是___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7.龙泉窑以烧造__釉瓷器著称,是__时期的重要窑扬。 8..魏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__纹和__纹。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9分) 1.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2.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3.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5.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6.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7.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2.粉彩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3.何朝宗是____________代德化窑的瓷塑名家。() A.宋 B.元 C.明 D.清 4.画珐琅以____________为胎。() A.金 B.银 C.瓷 D.铜 5.宋代官窑以____________瓷著称。() A.彩绘 B.白 C.黑 D.青 6.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7.秘色瓷为________瓷。() A.青 B.白 C.黑 D.花 8.料器即_________器。 A.珐琅 B.瓷 C.玻璃 D.漆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彩陶() A.装饰绘画在烧造之前 B.装饰绘画在白陶上 C.装饰多为黑、红色 D.胎体普遍轻薄 2.钧窑

第二章 文化资源的形态

第二章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形态 第一节文化的分类 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文化的分类 1、文化 1.1 文化的层次 关于文化的内涵,说法很多。通常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识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意识文化包括心理、心态、信念、观念等纯意识领域,也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意识领域。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处理人间关系的产物。制度文化包括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包括各种具体制度,如政治制度、婚姻家族制度等。制度文化还包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定势、民俗民风也可列入制度文化中。 第三层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物质产品中融入意识文化的要素,物质成了意识文化的载体。建筑、园林、服饰、器物、饮食、交通工具等物质形态都有精神要素,都有文化的内涵。 1.2 西学东渐 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可以划归为这几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人船坚炮利之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先进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向西方学习, 1.2.1 意识层面 大量介绍翻译,或撰写西方的史地,哲学,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最先的是林则徐,魏源,然后是梁启超,严复,维新运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望道等五四运动,等等如此,都是为了把西方先进的文化,比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歌等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这是意识文化方面。 1.2.1 制度层面 洋务运动,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与技术,希望能强化中国的军事,戊戌变法,直接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西方的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希望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民主共和。 1.2.3 器物层面 西餐,西装,沙龙,夜总会,上海百乐门,舞厅,西式婚礼,黄包车,一说从日本引进的,一说是从法国引进的,小汽车等等。 建筑方面特地要说的,就是:大多数人较为熟悉的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上面的学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的含义:(名词解释)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恢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2、“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特征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德风格和其它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的中世纪、哥德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梳的主要风格,从意识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3、“工艺美术”运动的目的: 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复兴哥德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 4、设计原则:

(1)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万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 (2)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5、“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缺点和影响意义 1、优点: (1)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的风气之中,这些设计先驱们能采用中世纪纯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的确难能可贵。 (2)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 (3)反对设计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强调要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4)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设计风格的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2、缺点 (1)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 (3)从意识形态上件,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可能会有出路的,因为它 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 3、影响和意义: (1)“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了“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

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观念性的、自由与创新的、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在形式上对美国等西方艺术的模仿或美其名曰“挪用”显得极其相似,缺失中国自身当代艺术应有的创新性。 西方艺术史大致由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大部分构成,在美术史上习惯于把1860年法国库尔贝举办的“库尔贝落选作品展”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至1960年前后波谱艺术的出现宣告现代艺术的降温,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起始。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将西方美术史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代艺术史,一条是前卫艺术史。现代艺术是包括从塞尚、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到波洛克等等;前卫艺术则是指杜尚、博伊斯、安迪.沃霍尔等等。由前卫艺术发展而产生了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是关注艺术语言的实验,离现实社会特别是具体到社会问题上是相对较远的;而当代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介入社会。现代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主张个性张扬与个性解放。而当代艺术是对文化价值进行重组,其特征体现在对生活的介入,以直接的方式去影响社会精神、文化、体制与消费。当代艺术有最大的创作空间,是自由的,但是作品必须是创新的,即是当代艺术的语境一定是前所未有的,不能重复别人的语境(作品),更不能回归传统,但可以用一切传统手法来重组和实现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

一、当代艺术的特点 (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 当代艺术作品更加直接面对生活,更加创新,在作品中反映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等人文关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作品的观念性更强。如徐冰的作品《9.11灰尘》、《种树》、《烟》、《天书》文字系列作品等都是对人类生存与环境问题、人类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二)当代艺术是更加的自由 当代艺术对美的范畴的大大拓宽,特别是生活中现成品进入艺术作品或是成为艺术作品,改变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生活即是艺术,当代艺术提出更多的促使人们思考的问题。 (三)当代艺术的批判性 当代艺术家具有超前的敏锐视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掘社会问题,作品具有时代性批判性。如称为当代艺术的先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通过对农民贫困生活状况的描绘,来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呼唤社会改革。张晓刚的作品《大家庭系列》《同志系列》都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批判文革带给这代人生存与心理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当代艺术作品必定会与当下社会产生共鸣,同时对未来生活有启示和精神的指引。 (四)当代艺术必须在观念、技法、思想和语境上都是全新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A)

4.羽觞又称耳杯,是战国秦汉常见的漆器器形。 ( ) 5.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等开片。()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_主。() A.宽带纹 B.折线纹 C.斜线纹 D.三角纹 2.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3.下列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A.饕餮纹 B.象纹 C.蟠螭纹 D.环带纹 4.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5.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A.战国 B.西汉 C.秦 D.魏晋 6.秘色瓷为_____时期的特色越窑。() A.唐 B.五代 班级 学号

C.宋元 D.明清 7.粉彩瓷器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乾隆年间 D.康熙年间 8.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富有特色的器著称。() A.白瓷 B.黑瓷 2.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C.青瓷 D.影青瓷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五、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2.试述汉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和装饰图案手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原始彩陶文化中,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2.商周青铜器工艺美术中,青铜是红铜与锡的一种合金。 3.饕餮纹又称怪兽纹(或兽面纹),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4.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美术的卓越技艺的是陕西临潼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5.汉代漆器的胎主要有木胎、竹胎和夹纻等种类。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的代表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7.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经常采用黄、绿、褐三种色釉。 8.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原料是南洋输入的“苏泥勃青”。 二、判断题(判断每小题的题干是否正确,并将对或错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10分) 6.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错) 7.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对) 8.战国时期的四神纹包括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错) 9.羽觞又称耳杯,是战国秦汉常见的漆器器形。 ( 对 ) 10.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等开片。(对)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_主。( A ) A.宽带纹 B.折线纹 C.斜线纹 D.三角纹 2.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的方法。(C)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3.下列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D ) A.饕餮纹 B.象纹 C.蟠螭纹 D.环带纹 4.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C)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5.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B ) A.战国 B.西汉 C.秦 D.魏晋 6.秘色瓷为_____时期的特色越窑。( B ) A.唐 B.五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试题(A卷)答案 (适用班级:0720771\0720772\0720773)

工艺美术运动整理

一、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 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运动,因为威廉?莫里斯所推崇的是复兴手工艺,反对大工业生产,虽然威廉?莫里斯也看到了机器生产的发展趋势,在他后期的演说中承认我们应该尝试成为“机器的主人”,把它用作“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一项工具”。他一生致力的工艺美术运动却是反对工业文明的。但他提出的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及“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设计思想的精神内涵,后来的包豪斯和现代设计运动就是秉承这一思想而发展的。 反对当时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机械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粗陋外形。他们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师自然”等。在设计中呈现出哥特式风格,和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的风格特征。运动主要涉及四个领域:家具设计、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日用陶瓷、玻璃及金属等设计领域,揭开了现代设计的序幕,但他们反对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认为只有手工艺品才是美的,这是当时的局限.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崇尚哥特式风格,从许多家具以及教堂用具的造型及风格特征上可以看出,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给与人们的是一种浮华富丽的感觉,而哥特式教堂内部设计及家具等设计才正式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所追求的,那种简单、清新的造型和装饰。中世纪,哥特式时期,基督教追求的是清淡、禁欲的思想教义,追求哥特式建筑的豪华装饰正呈现出对于上帝的崇敬与信仰。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一种社会行为,艺术家们都怀着改造社会的理想思想,尤其是他们能够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带有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成了现在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 二、德国工业同盟 1907年穆特修斯、彼得*贝伦斯、威尔德成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设计意义的组织。 工业同盟的宗旨: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德国工业同盟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何意义?德国工业同盟的成员遍及德国各艺术学院,它的设计艺术思想直接影响了一批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占重要地位的设计师,如彼得·贝伦斯的学生格洛佩斯,米斯·凡·德·罗,科布西耶等人。在他的影响下,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成立制造联盟。德国工业同盟不仅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发源地,对世界工业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贝伦斯——在设计中运用坚硬的直线代替了新艺术的曲线,发展出简朴新颖的风格;AEG车间——造型采用了几何形,比例匀称,简洁精美,充分考虑了产品的视觉美感;贝伦斯设计强调机械生产的特点和产品的使用功能,极好的诠释了现代设计的理念,证明了机械也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品质美学特征的产品,对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的设计师工业设计史上最具有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工业设计师,被称为德国的——。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东西方不同的感知方式。所谓“感知方式”是指某个民族,某种文化的主体心理结构方 面去把握其在审美意识方面的特色。 我们可以从中国人关于“美”字的说法谈起,根据后汉许帧的《说文解字》认为“羊大为美”,“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肉好吃的原因.羊在六畜中主食,味甘美,甘表示味觉的感受,因而“美”作为味觉的“甘”因而“美”字除了表示味觉感受之外,必然也包括触觉在 内,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字的本义应该是环绕着甘美肥厚之“羊”的味.触感受,而源自味,触感受的“美”字在中国古代又可用于指嗅觉的芳香。除了味、触、嗅三觉之外,美字 也经常被用于听.视二觉。关于“听觉”我们从汉语有关听觉的概念“闻”字的双关性(既指听觉,又指嗅觉),由此可知,“美”可普遍使用在味.触.嗅.听四觉之中,至于视觉对象的“色”“美”字被使用的频率则更高,以至于把“美”字主要限于视觉感受方面,把“美色”主要当成视觉的对象,事实上,以味.触觉为原型的中国审美意识,即使面对纯粹的视觉对 象,其感受仍然混合着其他诸觉,尤其是触.味觉。 西方人以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西方审美意识的显著特色是对视.听觉的高度重视。这一特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尽管对视,听觉的重视源自希腊,但 是它是西方审美意识一贯的特征。德国哲学家康德把视听作为“进于智慧的官能”,我们清晰的感觉到,西方审美意识具有重视和强调视.听觉的鲜明特色。西方人的审美意识对视 听二觉较之其他三觉具有特殊的重视。这一特征可以引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在西方审美意识有关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的关系方面,有一种明显的断 裂和等级制倾向,扬前二而贬后三者,这种等级制说明西方审美意识具有一种尊心灵,精 神而贬肉体.物质的价值观。 第二,由于视听二觉和嗅.味.触三觉在感受世界的方式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区别: 视听的对象必然处于视听的主体之外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嗅.味.触则必然接近对象乃至 与对象溶为一体,方能获得嗅.味.触的感受,所以,西方审美意味对于视.听二觉的重视意味着一种重视外在秩序的世界观。 综上所述,中国人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以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这与西方审美 意识以视.听作为感知方式的依据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若把中国审美意识的这一特色与 西方审美意识的特色作一比较,便可发现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西方人普遍把视.听二觉作为审美感受,而把嗅.味.触排斥在美感领域之外。柏拉图明确地把视.听二觉定义为“理论感官”即能认识真理。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人持一种断裂的宇宙观,认为神圣的价值外在 于人和世界而存在,视.听觉恰好用于感受外在对象,故而适宜认识外在的神圣价值,易 言知,在西方审美意识中,外在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外在感受方式,视.听觉超越了为触.嗅.味诸觉而被有意识地提升被当作合适的审美感官。西方艺术之所以特别重视“形式”和“色彩”是因为它们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而与神圣的价值相关。 中西方艺术不同的美学价值观。“美学价值”则是指该民族或文化所认可的终极宇宙价值,它使万物对感知器官呈现为美,“对艺术的根本态度”则把以上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 察该民族或文化的艺术面貌和特色。 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之儒家的美学价值。儒家作为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正 统意识形态,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社会的正道。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强调以文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的一切的普遍和谐,“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 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中国的宫殿 建筑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集中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和”之美。而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也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引向两边“呤咏情性”方面,导致中

工艺美术题库2(1)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试题三 1、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半坡型、庙底沟形、马家窑型 2、宋代漆器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 3、四神(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六朝时期作为佛教的象征的:莲花纹、忍冬纹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6、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西北部 7、秦汉陶塑首推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 8、邢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内邱县,盛于唐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白底黑花 9、司母戊鼎是商时期的青铜器 10、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半坡型、半山型、庙底沟形、马厂型 11、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12、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鎏金工艺制成 13、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14、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15、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16、汉代砖瓦最有特色的是:画像石、画像砖

17、我国已知的最早漆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有6、7千年历史。 11、景泰蓝的制作工艺: 1、制胎。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 2、掐丝。是把铜丝压成扁丝,根据装饰花纹,用白芨制成浆糊,将铜丝粘在铜胎上。 3、烧焊。在胎上喷水润湿,普遍撒一层焊药,进行烧焊,使铜丝铜胎牢结。焊结后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杂质。 4、点蓝。根据装饰花纹的色彩要求,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各色秞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化。最后一次点蓝完后加上亮白。 5、烧蓝。点完蓝后进行烧制,点一次烧一次,精品约点蓝和烧蓝反复三次以上。 6、磨光用粗沙石,细沙石、黄石及木炭等逐次打磨,使蓝料和铜丝平整。 7、镀金。为了增加光泽避免生锈,最后加以镀金。 12、描述长信宫灯及其设计思想: 是中国汉代青铜器。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宫灯灯体为青铜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很净

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霍桂桓 【专题名称】文化研究 【专题号】G0 【复印期号】2004年02期 【原文出处】《民族艺术研究》(昆明)2003年05期第30~33页 【作者简介】霍桂桓,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进程,文化要素逐步进入经济活动领域,全球文化市场正在形成。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认 识到文化产业研究与开发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意义,制定了灵活多样的文化 政策。在加入WTO、文化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全面推进 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在继续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同时,研究二次现代化的 新情况,奠定文化政策基础,实现文化观念的转型与文化管理体制的转轨。【关键词】第二次现代化/全球文化市场/文化政策/文化转型/体制转轨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03)05-0030-04 当前,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内的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与开发,以及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已经在有关学术研究部门开展起来,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的参与及合作。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和引介西方主要国家的文化政策,并结合其具体国情现状对这些文化政策进行比较全面和准确的理解、探讨及研究,对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显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因而也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 一、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文化现状和文化政策特征 根据我们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渠道掌握的资料(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某些材料和数据已经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编印的《文化政策调研》上,但读者可能由于保密方面的原因无法看到这份刊物;需要这些材料的读者,请直接与该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联系索取。)来看,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虽然都在关注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但由于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当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其社会文化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文化政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综合看来,我们可以把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现状和文化政策特征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美国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已经全面市场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国家对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以“无为而无不为”为特征,具体管理方式以各州政府为核心协调单位并且灵活多样;而其文化政策重点则是,一方面,就发展信息化高科技手段而言,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法规促成软件硬件的剥离、使硬件生产归于传统产业,进一步促进、保护和开发国内外文化资源(特别是开发国外文化资源),在使“文化资源

浅谈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其成就

浅谈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实践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芝加哥建筑学派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其代表人物之一路易斯·沙里文受到运动影响很大。同时工艺美术运动还广泛影响了欧洲大陆的部分国家。工艺美术运动是当时对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并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奠定了基础。浅谈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其成绩主要从以下几点去认识学习。 一、概念 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大批量工艺品投放市场,然而设计却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只重视生产和销量,设计与技术相对立。当时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1、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没有美感;2、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权贵使用。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虽然该运动具有对设计风格水平重视的优点,但从采用的方式而言,则是一个复旧运动,因此不但是退步的,同时也不可能成为现代设计的启迪和开拓型运动。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表现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 在工艺美术运动中许多的艺术家为之探索和研究为工艺美术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人物有:一、约翰·拉斯金,约翰·拉斯金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他的主张艺术要与技术相结合、与生活结合;强调实用主义,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矫揉装饰;设计思想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强调为大众设计;提出向自然学习,强调将观察融入到设计中去。二、威廉·莫里斯,他作为“工艺美术”的奠基人,生于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去世。他也一直被视为对工业和资本主义现实无望的梦想着和理想主义者,他理想是通过设计进行社会改革。反对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反对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强调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设计必须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体活动;具体设计上强调实用性、美观性相结合。三、沃赛,沃塞是建筑家出身,长期从事室内与家具设计。他虽然受莫里斯的思想影响,但是他并不对中世纪哥特式风格毕恭毕敬,他设计家具十分简约、朴实,更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在实践上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为大众设计的实质。他的代表作有,《果园住宅》这个项目完成于“工艺美术”运动鼎盛时期。其他“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员除了威廉·莫里斯、沃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 1 彩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0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 多子奁盒lián 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如多子妆奁、具杯盒。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2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 12 汉代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 13 瓷器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两宋是其艺术顶峰。14 越窑窑址在、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主要烧造青瓷,鼎盛于晚唐

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批量化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 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设计。它是一座由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后被完整的拆迁到塞登汉,1936年毁于大火,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型材料的应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r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面。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成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三·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史运动风格: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二·宅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四·主张诚实,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烦人趋向。 新艺术运动,是首先在法国兴起的,这与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在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新艺术之家有关,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十余年。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影响:一·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陈旧。二·它所采用的方式,比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等,使这场运动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三·对于曲线的重视和强调,使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平面特征,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艺术影响痕迹,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的痕迹。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也常常被称为女性风格。四·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都得设计运动,它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依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五·这场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时代,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艺术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他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是最为极端的,最具宗教气氛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安东尼·高蒂。他的作品有文森公寓,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高蒂最为重要的作品是圣家族大教堂——他为此投入43年之久,并且至今没完成。 格拉斯哥四人:查尔金·马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麦当娜姐妹,主要首脑人物是查尔斯·马金托什,他们的风格注重各种植物的纹样装饰。查尔斯·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是主张直线,主张简单几何造型,主张黑白色等中性色计划。他的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马金托什是一个联系新艺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代表作品是高背椅子。 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奥地利分离派运动和德国青年风格运动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