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11757256.html,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及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将尝试运用此方法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

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而郑备,06)20。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x./i∑xiLiQi=对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测量和分析。三、重庆市优势产业分析∑x∑∑x/】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2002年新增,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只选取了3个大类中的396表1重庆市的显著优势行业行业区

位商排名51.938.078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区位商15.414.4上式中,表示第ii个产业;表示第jj个地区;ux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排名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l以根据产业销售收入、企业数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量、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如,例有两个地区,区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地其中5%集中在制造业;区260地医药制造业12.615.518.49l0

l】非金属矿采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l.419.214.2办公用机械1l.5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5仪器仪表及文化、01经济论坛20 ? 12002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11757256.html, GVRMN关注政府■■■●一OENET? 表2重庆市的潜在优势产业潜在

优势产业原因在于虽然它们具备一行业区位商09.3排名行业区位商排名11.011.0定的专业化水平,但优势地位并不明显,它们中可能孕育着某些潜在优势产业,也可能会沦落为劣势产业。对于该部分产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培育需应未来重庆工业新增长点的重点领域。

1通用设备制造业2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1516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09.5家具制造业{4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6.91饮料制造业706_8个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为《其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重庆市统计年鉴20》从计算结果来看,2005。在04年重庆市36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值中,于1的行业有1大3个,小于1的有2,3个其中,区位商最大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51,小的是有色.最9金属矿采选业仅为00。. ̄3就总体而言,由于重庆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综合配套能力较强,且整体工业经济效益较好,所以重庆工业在一些领域还是具备相当竞争优势的。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重庆市的优势行业,我们将区位商值大于1.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08小于1..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8的.行业列为“比较劣势产业”;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1显著优势行业。表1.从可知,重庆具有显著优势的行业达3比较劣势产业。.由表3可知,在重庆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有1,9个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区位商值小于08意味着其.,其地方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专业化水平,发展状况处于劣势,争能力较弱。竞一般来说,这些产业不应作为重庆市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选项,但如果由于区域战略的需要而发展这些产业,应考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或科技创新型项目,而不是普通产品。四、论结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内生性增长,其关键因素还在于产业的发展。前文通过计算重庆市36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对各行业的优劣势状况做了数量上

的描述,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到了1个,1占到了全部工业行业的1。/上述行业作为重庆市的3优势行业,专业化水平较高,比较优势明显,重庆经济长期繁是荣发展的“驱动器”。中,其区位商值高居榜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很强,现实集群规模已形成,是重庆目前最

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04年重庆市拥有规模以上的汽车20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企业45家,其摩托车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9达到了2.99%和8%,.这是全国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4除此之外的其它10个行业也都是重庆的传统优势行业,是在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优势基础上形成的,其优势地位较为稳固。1当前,庆市的比较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工业、.重冶金工业、能源工业、医药工业和烟草工业这五大领域。这些优势行业是重庆市在“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重点考虑、优先发展的产业,力争使之成为引领重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主导产业”。2.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加工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设备制造业、通运输设专交备制造业等等,而大多数的知识、术密集型产业则劣势明显,技特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竞争能力较弱。2潜在优势产业。.从表2可以看到,重庆具有潜在优势的行业有6个,其区位商值都在08和1..间。2之之所以将其归结为表3重庆市的比较劣势产业3重庆市工业行业.区位商03_排名行业区位商排名07.5行业中传统产业领域优势较为突出,而新兴产业发展则l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2塑料制品业8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92食品制造业02农副食品加工业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7.507.306.606.22木材加工及木、、、、9竹

藤棕草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3通信设备、1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3纺织服装、、2鞋帽制造业02.101.701.401.2尚且不足。从前面的计算结果来看,区位商大于I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之中,而像I印刷业和T、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造纸及纸制品业42金属制品业506.205.704.53石油加工、3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化学纤维制造业4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00.70

0.600.1记录媒介的复制等新兴产业的区位商则都小于I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者单位:庆工商作重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2皮革、、6毛皮羽毛例乏其制品业O4.42纺织业703-7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Oo3.oO20 ?1062经济论坛13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交通区位思想评介及交通区位论的新进展

综合运输 交通运输作为人类主要活动之一,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具有特定的空间或场所。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交通区位思想和交通区位论近期的进展情况,告诉读者交通活动的空间聚集分布规律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作为一种新的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的发展前景。 一、早期的交通区位思想 1.考罗的交通区位思想 考罗是德国交通地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交通区位思想包括四个内容: (1)交通与聚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发展与人口的集中及聚落的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2)理想的交通线路布局应该使两点间的连接线路最短,但交通线路受自然的制约较大,交通密集的地域自然障碍少,而且呈曲线状而非直线状分布。因此,交通布局一般选择交通适应性大的地方。 (3)交通在三种力量的促动下形成:一是防御需求,形成政治性交通;二是利益驱动,形成商业性交通;三是群聚行为,形成纯社会性交通。 (4)交通区位形态可由几何图形表示。考罗的交通区位思想是描述性的,或者说只是一种归纳总结,没有经过更严格的论证,但其思想开创了交通区位理论研究的先河。 2.高兹的海港区位思想 高兹认为海港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在港湾位置、连接的收发货地和陆上运输方式都给定的条件下,最佳的海港区位能使经海港运输的商品平均费用最小。他将海港区位因子归纳为运输指向、劳动力指向、资本指向和海港的聚集效应四类,分别对应运输费用最小、劳动费用最小、港口建设投资最小和聚集效应最佳的海港位置。运输指向要求海港必须是海岸线上的吨公里运费极小点,在运费率一定时,最佳海港区位在腹地中心地到海岸线的垂直线与海岸线的交点处,不同腹地决定不同的海港区位。劳动费用会因其地区差异使海港由交通区位思想评介及交通区位论的新进展综合评述运费极小点向劳动费用极小点偏移,条件是由此造成的劳动费用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资本指向是将港口移向技术和自然条件好的位置,条件是资本投资的节约额比运费增加额大。海港的聚集效应也将修正由运输指向决定的海港区位。高兹将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移植到海港区位的研究之中,但他忽视了海港区位与一般工业区位的明显区别,即自然条件和腹地经济容量才应该是众多因子中影响力最大的。 3.廖什和郝德尔等人的交通线路区位思想廖什的交通线路区位思想的灵感来自于物理学采用光学折射定律研究能量耗散最小的成果,他在《经济区位论》中也利用光的折射定律研究了交通线路区位(见图1 和图2)。图1中港口E 的位置及运输费用最小的运输线路是AEB,满足条件:fasin α=fbsinβ。其中,fa是海上运费率,fb是陆地运费率,运费率按完全成本计算。图2 说明当XY 两地点均在陆地且被山地阻隔时的交通线路选择。其中线路①取直线穿山而过,即使技术许可建设费用也太高;线路③完全绕山而行,运行里程和运输时间都很长,因而运输成本高,一般只在经济发展初期使用;线路②选择建设合适的山路或隧道,比线路①节省建设费用,比线路③可缩短绕行距离,节约运行时间。线路②的确定方法类似于图1 中海陆联运线路选择方法。廖什的分析依据是运输费用最省、建设费用最省,而郝德尔认为交通供给者追求的是最大利润,除运输消耗、

西方区位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区位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一个理论综述 摘要:古典区位理论被视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但是由于其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可用性不强。现代区位理论通过对古典区位理论假设条件的不断放宽,使其能在更一般的条件下较为准确的解释现实经济。本文主要对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评述。 关键字:区位;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 1 区位与区位理论 区位(location)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2 古典区位理论 2.1 古典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论点 杜能经过潜心研究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在书中杜能根据自己多年生产经营实际所获得的资料,通过大量计算分析,提出了围绕消费中心、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成圈层分布的思想。杜能在农业区位论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韦伯在1929年写出了《工业区位论》一书,进一步对集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理、动力机制、集聚类型、竞争优势等等内容加以梳理与补充,使古典区位理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除韦伯之外,俄林、罗奈、伊萨德等人也对古典区位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主要是针对韦伯理论的薄弱之处,着重论证了工业区位、原材料产地及消费市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韦伯在研究中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应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他研究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不仅适用于工业,也同样用于其它产业布局。 德固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于1932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在书中他系统阐明了“中心地理论”他从中心居民点、城市供应、行政管理、交通等主要职能出发,论证

从企业发展看区位理论

从企业发展看区位理论 摘要:生产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成为讨论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环节,而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从空间区位出发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最佳的组合方式;另一层是从区位主体本身出发,以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特征,分析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从中选择最佳区位。河南省一直享有“中国粮仓”之名,作为粮食生产及粮食外调大省,在空间区位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河南省的空间地理特性、食品产业的经营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分析,食品产业最佳的区位主体组合分析。 序言:郑州市中国三强方便面生产商白象食品集团。为河南省大型食品产业集团,从1997年创建以来,历经19年,至今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江苏、四川、陕西、吉林等省市布局10个方便面生产基地、2个面粉生产基地、1个挂面车间和2家调味料公司。2003年至今,白象方便面始终保持18%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方便面行业三甲之列。白象年产业消化面粉已超过90万吨,实现小麦转化120万吨,全国300多万户农民因此受益。与此同时,白象产业还直接带动面粉厂、造纸厂、机械制造、调味料、运输等上下游相关企业3000多家,全国超过50万人从事于白象的相关工作。白象在为河南及全国的粮食深加工转化、农业产业化努力。 在近些年的白象发展过程中,更是体现了区位理论的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从空间区位出发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最佳的组合方式;另一层是从区位主体本身出发,以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特征,分析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从中选择最佳区位。 从一层区位理论涵义看企业产生:一层涵义决定企业定位;合适的空间区位将为企业诞生创造沃土。 白象集团前期为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成立初期 政策方面:财政政策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1994年起专门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产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山东省产业结构 201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成为除广东、江苏外第三个5万亿梯队成员。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区位商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地运用于某地区、某行业、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研究。如王子龙、谭清美对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就运用到区位商分析方法;胡序勇、陈闻君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分析明确了新疆优势产业,提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刘晓红、李国平用区位商分析法对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总量分析,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各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分析山东省的优势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 ij = e ij ÷e it / E ij ÷E it ; 式中 e ij 是 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e it 是 i 地区的总产值,E ij 是全国 j 部 门的产值,E it 是全国总产值。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i=e i ÷e t / E i ÷ E t ; 式中e i 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 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E i 为全国i部门职 工数;E t 为全国总职工数。Li为区位商。 第一种形式是根据生产总值比重体现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种形式是根据城市中某一部门职工人数体现基本活动部门范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文采用第一种形式计算区位商。 在第一中形式中: Li> 1的部门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考察主导产业时,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可以为外地服务,是从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也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把这部分部门叫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Li< 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比较弱势,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维普资讯 https://www.doczj.com/doc/211757256.html,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及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将尝试运用此方法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 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而郑备,06)20。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x./i∑xiLiQi=对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测量和分析。三、重庆市优势产业分析∑x∑∑x/】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2002年新增,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只选取了3个大类中的396表1重庆市的显著优势行业行业区 位商排名51.938.078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区位商15.414.4上式中,表示第ii个产业;表示第jj个地区;ux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排名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l以根据产业销售收入、企业数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量、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如,例有两个地区,区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地其中5%集中在制造业;区260地医药制造业12.615.518.49l0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显著的地位。2000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经历了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通过采用区位商这一工具,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制造业2000年至2013年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的变动趋势。通过对三省一市制造业区位商的研究,发现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简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区位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都非常发达,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地理角度看,长三角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的开放政策及政府观念、职能的及时转变,走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并通过技术外溢、产业转移等手段持续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变。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承接了大量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长三角地区也利用各种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占据了全国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份额。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

对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促使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此消彼长。 一、研究方法 地区专业化的测算方法有很多种,在此选择了易于理解的区位商测算方法。使用区位商进行地区间专业化程度的测量,具有数据获取简便、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又称专业化率,其原理是:就全国而言,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应该能满足全国人口的需求,而每个地区必须有和全过类似的结构才能满足地区人口的需求。若是一个地区某一行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则需从地区外输入产品或服务:反之则可以为外地提供消费或服务。① 式(1)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Lij为i地区j 产业的就业人数,Li是i地区全部就业人数;Lj为全国j产业的总就业人数;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在本文中,将总区域限制为长三角,各地区制造业的区位商即为该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该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与长三角 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长三角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 的比例之比。 一般认为,LQ越大,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j部门专业化水平超过全

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理论.doc

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理论 工业化、城市化与运输化三者各自以及相互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交通运输方面提出的需要就是综合交通输体系 传统运输发展阶段: 运输发展是以单方式的线路建设为主,更多注重数量性的粗放发展,运输企业以及运输方式之间缺少合作,往往采取政企不分的体制,运输发展多以工程技术为代表的供给为导向,对资源环境破坏性利用也十分明显。 运输业今后的发展: 运输发展要从单方式线路建设为主逐渐转向重视通道建设,重视枢纽建设,重视多式联运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作。运输业的发展还要更多地与城市土地的联合开发以及城市和城市群的合理形态相结合,更加注重相关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运输业一方面在货运领域与现代物流业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在客运领域与迅速成长的旅游业相互融合,共同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客货位移服务。 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运输业的发展与资源配置也必须符合运输经济学那些基本原理的效率要求,特别是决定成本的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提供尽可能完整和准时的运输产品、满足交通区位原则,以及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与运营体制与机制,并尽快完善法治环境。

运输业的研究范式及其讨论: 从研究范式上看,国内外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范式。 (1) 以工程与技术科学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多见使用各种数学模型,该范式的研究大都针对具体的问题,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主张。 (2)以一般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各种均衡理论、博弈论以及外部性与产权等理论为分析基础,主要关注的视角是运输业的适应增长、需求管理以及高效的组织管理,该范式从总体上认为主要的综合运输问题是要促进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协调并实现资源环境友好,在政策主张方面更加强调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两种范式的讨论: 第一种研究范式:立足于希望政府能够解决交通发展与改革问题,但政府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灵问题。 第二种研究范式: 相比第一种有了很大改进,它立足于回归到市场去解决交通的发展与改革问题,或以市场加政府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市场也会失灵,而交通运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的效率和失灵,与市场的效率与失灵并不能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互补,政府与市场同时失灵甚至叠加双方的失灵效应,反倒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的损失。 (3) 第三种研究范式: 以系统论、经济时空分析与公共管理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 以运输经济学框架、时空经济分析、公共与法律经济学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为分析基础,从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注重制度建设视角,强调衔接性、一体化、准时性和枢纽作用等是综合交通运输的核心问题,在政策方面主张市场一政府一社会三者共同合作的模式。 表综合交通运输研究范式的变化 引子 交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最为重视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之一。

旅游产业区位商

二、云南16 个州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 在分析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之后,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各州市旅游业 发展实力进行分析。 区位熵可以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它是某地区的某 个产业指标与该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与高级区域同样产业的指标占高级区 域经济总量的比值的比,是个比较有意义的指标。区位熵的值大于1,说明 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专业化程度较好,有竞争优势;反之则说明不具备竞争 优势。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运用区位熵的计算公式,结合2010 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到 16 个州市旅游区位熵及排名: 根据区位熵分析法的计算分析,云南16 个州市中旅游业比较有竞争优势 的地区分别是:迪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大理市、怒江州和昆 明市。

旅游增长极:(一)一级旅游增长极 选取昆明市和大理市作为云南省的一级旅游从主成分的分析结果看,昆明、曲靖、玉溪、红河经济发展实力得分为正, 说明这四个地区在云南省经济实力最强。 但是曲靖和玉溪市并不适合做为旅游增长极,根据旅游区位熵的计算发现, 这两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两市在空间区位上距离 昆明很近,在昆明辐射范围之内,所以不作为旅游增长极。增长极。红河州的经济实力不错,但是旅游区位熵的值在全省并不突出。从区位上 看,红河地处云南东南部,辐射范围有限,所以不能将其划分成为一级增长极。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实力的得分 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昆明的区位熵值也大于1,说明其旅游业也具有竞争力。 从区位角度看,昆明地处滇中地区,接近全省的中心位置,辐射范围不仅包括 滇中,还包括滇东部分区域。 昆明旅游资源丰富、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辖区内环境优美,拥 有石林、滇池、九乡溶洞、西山龙门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昆明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大观楼长联、圆通寺、金殿等文物古迹享誉海内 外。昆明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中心,旅游资源的丰富多 彩是昆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另外,昆明在全国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是我国面向 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即将完工的昆明新机场是我国四大门户机场之一。 作为铁路枢纽,以昆明为中心,已有成昆、贵昆、南昆、昆河、昆玉、昆大等 铁路向外辐射。昆明作为全省的省会和唯一的特大城市,其作为全省乃至西南 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看,昆明理应作为云南旅游业的一级增长极,而且具备 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条件。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都位于云南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区,和边境其他市州 如临沧市、保山市、普洱市相比无论经济实力的得分或者旅游业区位熵值都高 出很多,优势明显。在旅游资源方面,版纳和德宏的热带旅游资源比较有特色。 其中,西双版纳与缅甸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开展的中缅边境旅游已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是我国与缅方合作实施以旅游业发展替代毒品种植和加工的一 例成功典范,这一成功的合作引起了缅甸政府的重视,不断放宽中国游客入境缅 甸地区的政策,调整政策简化手续,以适应合作发展的需要。 版纳州府景洪市和德宏州的边境城市瑞丽市,都是云南乃至全国对外贸易 的重要口岸,经济地位重要。所以把景洪市和瑞丽市建设为滇南和滇西地区的 二级旅游增长极,成为连接云南和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国际口岸旅游城市。充分 发挥其边境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增强云南同南亚国家的对外经贸往来,带动 云南省边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限于数据和 资料的取得,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难免存在片面的地方。

区位商

基于区域商理论的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生物环境系天目城规122 陈思瑶指导教师:李光勤内容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使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区位商的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定量的分析,系统地阐明了浙江省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且通过贸易比率的计算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并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转变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浙江省 0 引言: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及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被称为产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是否是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得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代表着其合理和高度化的统一。这些产业部门的组成和这之间的比例关系、联系都是不同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自2000以来,浙江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迅速发展态势。在2012年里,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5.88%降低为2012年的4.8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3.3%上升为2012年的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6.4%上升为2012年的45.24%。“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旨在利用区位商指数来分析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分析浙江省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从而得浙江省产业发展对此建议。 1 研究方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是衡量一个区域专业化水平的指标,又称区域产业专业化率,反映的是某个部门(产业)在某区域所占的比重与同一部门(产业)在全国的比重之比值。以区位商作为量化指标,采用一个地区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某产业值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LQij= (eij/ej)/(Ei/E)

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指标 1. 基于GIS 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来剖析区域物流演化的过程 从区位基尼系数的年变化曲线中反映产业集聚的态势 2. 中国省去分布矢量地图(空间属性的表达)MAPINEO6.0软件 3. 用SPSS12.0软件进行多变量或者说事因子分析,算的因子得分总结出几个主成分因子 4. 用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来测量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作为延伸一般用估计总产出与要素投入测度产业分布部均匀状态的集聚指数之间的关系,是集聚经济一种有效的测度方法 a Y AK L J βλ = 5.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以及由脉冲响应函数(IRF)研究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 6.专门化空间经济计量软件Anselin 编制的GeoDa 可用于空间分析,而James LeSage 基于Matlap 的计量经济工具箱拥有很多空间统计功能包括时空自回归的估计和Bayesian 估计,Diack Cheikh 编写了一些基于Matlap 的用于空间统计的最大似然估计程序,CSISS 可用于空间计量和空间统计,Kirill Pankrator 基于Matlap 的空间和地质分析工具箱有许多功能,如可用于生成空间权重矩阵 7. MapInfo 软件用于绘制要素的空间分布图 8. 区位基尼系数是描述某种产业在区域中集散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产业分布越集中,其计算公式为: 11,2()1n i ir ir k ir r r r i nr n V V V Q G V V V ====?-∑∑,621页 9. 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1111 n ij ij j ij n n n ij ij j i j E E L Q E E =====∑∑∑∑ 空间基尼系数,()i i i G x s =-∑,i x 是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i s 是该地 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系数越大代表产业在地理上得集聚程度越高 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是地理事物分布不同于空间位置的某一属性值之间的统计相关性,通常距离越近两值之间相关性越大,主要包括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

古典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理论 一、区位及区位理论的概念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区位主体是指与人类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如企业经营活动、公共团体活动、个人活动等。区位主体在空间区位中的相互运行关系称为区位关联度。区位关联度影响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区位选择。一般来说,投资者或使用者都力图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区位,即地租和累计运输成本总和最小的地方。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二、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一)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基于区位商视角的江门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视角的江门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区位商分析江门市三次产业的总体结构以及三次产业内部的优势产业,根据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为江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江门市 一、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和区域经济能否健全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江门市处于珠三角地区,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江门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拟从区位商的角度分析江门市2007——2016年间的产业结构,摸清江门市产业结构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其产业内部的优势产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调整策略,助力促进江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区位商分析方法概述 区位商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指某一区域某一部门的产值占该区域总产值中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第i个地区(i=1,2,3……); j——第j个行业(j=1,2,3…..); L ij——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 LQ 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当LQ ij>1,即该地区该行业专业化程度的高于全国水平,具有行业优势,竞争力较强;当LQ ij<1时,则表明该行业专业程度低于全国水平,比较劣势;当LQ ij=1时,则表明该行业与全国水平相当,处于一般水平。本文尝试用此种方法分析江门市的产业结构。 三、基于区位商分析江门市的产业结构 1.三大产业分析 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和统计年鉴数据,我们计算得到2007——2016年江门市三次产业区位商,如表1,再根据2007——2016年间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变化得出区位商的变化趋势,如图1。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

基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区位商的贺州市优势 产业分析

基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区位商的贺州市优势产业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1T15:11:09.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谢亘欢 [导读] 摘要:区位商是探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计算广西14个地市2013年至2017年的区位商,得出贺州市相对于其他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与弱势产业,为贺州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探明路径,更好的指导贺州市城乡规划的编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530022 摘要:区位商是探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计算广西14个地市2013年至2017年的区位商,得出贺州市相对于其他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与弱势产业,为贺州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探明路径,更好的指导贺州市城乡规划的编制。 关键词:贺州;区位商;产业经济;比较优势;城乡规划 1前言 区位商是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常用的指标,由英国著名地理学家Peter Haggett首次提出,常用于分析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在产业协同区域整合的大背景下,分析确定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除了考察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考虑城市发展的内因,更应该对比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在区域竞争中有优势的产业,结合城市本身的优势资源,将更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胜出。本文将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的区位商出发,分析贺州市的优势产业,并预测贺州市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 2区位商与产业发展预测的关系 区位商是一种比较分析法,它并不统计产业经济指标的绝对值,而是分析某地区的产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是否能为其他地区服务。区位商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均以贺州为例): 第一种: 首先计算贺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贺州市所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A。 接着计算全广西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广西所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B。 最后以A÷B=区位商C。 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产业,产业人口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前提下还有富余,有充裕的产业资源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属于贺州市的优势产业。 当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次要产业,产业人口无法满足本地的需求,需要购买其他地区的服务,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比较劣势,属于贺州市的弱势产业。 由于产业人口与产业效益并不是完全相关,故而通过产业人口计算的区位商主要体现贺州市该产业的就业容量与发展潜力,起到预测产业未来走向的作用。 第二种: 首先计算贺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贺州市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A。 接着计算全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广西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B。 最后以A÷B=区位商C。 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产业,产业效益高于广西平均水平,该产业占贺州市GDP的比重较其他地市为多。在产业效益上相对于其他地市具有比较优势。 当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次要产业,产业效益低于广西平均水平,该产业占贺州市GDP的比重较其他地市为少。在产业效益上相对于其他地市具有比较劣势。 由于产业效益相较于产业人口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与突变性,只适用于分析现状产业的效益优劣势,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只能起参考作用。 表1:广西14地市区位商总表(2017)

工业区位论理论综述

工业区位论理论综述 [内容摘要]工业区位选择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演化过程, 工业区位研究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 从传统的工业区位研究到今天的新兴工业区位研究,体现了人们对客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韦伯的工业区位研究是局限在封闭的、假定的、理想的环境下构思,面对如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缺乏实践性。 [关键词]工业区位;工业区位选择;理论综述 引言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工业作为我国的第二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工业反补农业”等等越来越成为工业重要性的代名词。工业区位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工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工业所在地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产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社会分工普遍得到加强,企业间竞争趋于激烈,迫使工厂企业寻求最佳区位,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区位论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韦伯是工业区位论研究的奠基人,经过分析、筛选,韦伯确定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因子为三大主导因子。韦伯分三个阶段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根据运费指向来确定运费最低点,形成工业布局的初优区位。 第二阶段:以前一程序为前提,加入劳动力费用因子的影响,即考察运费和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可以使运费指向的初优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