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 中国的改革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要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对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阐述了实施素质教育,要确立综合素质教学;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还要进行一系列合理的“转变”。

[关键词] 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导,已经越来越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总结了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优化课堂结构,实施素质教育,要确立全面主动的综合素质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进行情感、品德的渗透。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觉的意识和能动作用下愉快地,积极地学习;在确保必要的基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理财、怎样与人交往、怎样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是实施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育文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

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 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创新精神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教师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各课程的教学实做深入研究和开拓是一项需要高校教师下大力气、践过程之中, 创新的工程。很显然,要构建较完备的课程教学的共性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各学科教学都围绕着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应地提出了本学科所承担的素质要求。学科教学只有切实地落实本学科的要求,完成本学科所承担的素质教育的任务,才可能使各学科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最终才可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本文试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的,即把目标定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强化的是选拔意识,淡化了德育、美育、体育和知识的普及意识。素质教育则相反,其教学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活泼地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确立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凸现德育功能,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等,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即全面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文学分析课、语文常识课等的误区,扎扎实实地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人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衡阳市与日本资贺县栗东市结为友好城市,衡阳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与日本进行互访,在访问中我们中了解到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基本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二是教师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自身触动的获取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双基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虽然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本文仅就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现状是国家重视教育,大力投资于教育部门,在农村兴办了许多所希望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超越于外国许多国家,并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重视学习,爱学习,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组织纪律性强,教师组织教学比较轻松,但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纵观中国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由于衡量——·所学校,一个班级的优劣,是看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升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实际上都是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有的学校仍然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去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强化升学应试学科,即便是有的学校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仍然自己请家教,强化应试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上,日本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较中国学生差,但他们拥有的词汇量大,能够看懂大量的外文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强,自己想要了解的,自己会主动进行查阅和翻译,中国学生大多数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对教材钻研得很深,阅读面却不广。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了近20年,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1.2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有部分人认为抓素质教育就要废除考试,他们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并过分强调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分数实行保密;但是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高质量的国民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是不需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可以改变考试制度,不能用考试这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如果简单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忽视,甚至会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排斥和否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1(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2(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2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2(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2(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3(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4(四)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5(五)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六)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5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7(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7(二)“内化”与“外化”.......................................8(三)能力和习惯..............................................9参考文献.................................................9致谢.................................................10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摘要: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不断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是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社会交际的必备功能。它具有思想性、形象性、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学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主要表现,下面我谈一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 1.要抓住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这一特点,进行“因文解道,披文入情”,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激励后人;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正气,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1.1 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如,教学《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作的顽强精神,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家坚韧的毅力和严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2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因为语言是传情达意,再造现实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划,发现点晴之笔,细致剖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沐浴其思想光辉。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重点分析下课铃响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先由学生圈点关键词句,再体味人物的精神面貌,教师抓住关键词有“惨白”、“硬住”、“说不下去”等这些词句,对韩麦尔先生的悲愤至极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学生无不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1.3 利用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世风人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如:讲授《背影》、《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树立孝敬父母,报答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怀。 1.4 教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成就及光荣的民族传统,教育学生珍惜幸福,增强自信,发扬优良传统。 1.5 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提高思想境界。 1.6 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和加强思想教育的收获,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参观革命根据地及烈士纪念塔,采访英雄人物等。

论素质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

论素质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多媒体教具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逐步盛行。该文在总结素质教育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期利用多媒体教具切实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素质教育 一、引论 “课堂教学是实施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标志。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许多教师都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然而,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在实践探索上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困境。多媒体课件热热闹闹,而学生的素质却没有真正提高。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具存在着偏见和误解。这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的出现只是代替了以往教学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而已,他们怀疑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否和使用传统方法教学取得一样好的效果,而没有真正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具的价值。这便造成了多媒体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素质教育起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促进素质的提升,而只满足于多媒体教育的形式,将不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素质教育。 二、基本原理 (一)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概论 多媒体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其应用非常广泛。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施课改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 如今,在多媒体教室中,多数教师是采用Powerpoint等软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制作反映教学内容的幻灯片,在课堂上采用电子板书的形式辅助授课。比较传统的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是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进行授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_语文论文.doc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_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

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浅论素质教育进课堂

浅论素质教育进课堂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休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休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休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休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学业扎实、兴趣广泛、身心健康的能学会闯、能想会创、能说会做、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能处会交的才多艺的新一代。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学校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有的从课程结构,有的从教育管理,有的从教育评价,有的从教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素质教育要在课堂扣实施,教育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课堂质量,教育评价应以课堂质量为重要指标,教师素质要在课堂中去体现,总之,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 许多教师虽然从思想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IR要,但从课堂教学的现状看,课堂教学尚未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分数和升学仍然是广大师生沉重的桎梏。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则应该做到:(1)落实全体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有集体目标,又要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层次目标则是在集休目标基础上,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出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目标。但无论层次日标有何不同,都必须达到最基本的集体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卜,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并适当照顾到少数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因材施教,要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得,从而感到自己是成功者,是有发展潜能的人。(2)体现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人要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来培养。还要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平均发展。素质教育的结果,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统一规格的“标准件”,而是造就充满活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通俗的说,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既合格又有特长。合格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发展特长则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应当承认,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学生在自由中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这些活动必须以合格教育为前提。因此,课堂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3)强化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上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位置,努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对人才的渴求推动了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因而在全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共识。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因此,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尽快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制度,并将教育理论素质高低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教师努力学习,认真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广大教师要在重视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主动运用先进教学理论大胆改造自己的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尽快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噬待研究并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教学的主导设计、组织和对课堂气氛及学习效果的控制。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讲堂”变为“学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进行设计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创新,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启发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诱导、引导、指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注重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中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使他们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得以充分的发展,获得均等的培养和锻炼机会,为将来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做好准备。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张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长处,着力培养,使其特长得以发挥。要了解和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火候,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在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低起点,小步子,多练习,快反馈,备课要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讲课忌深、怪、快,即要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 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 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教 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通俗讲,素质教育,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就义务段而言, 一是让学生完成当前学业,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培育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及优秀品质,提高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为融入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十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减负, 贵在课堂高效。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课堂。二、提高自身素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每一位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 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增强地理科学意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综合发展等问题,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素 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只有整体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和教学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 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次,教师要“努力研读教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应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基 础性目标。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灵活教学”方式。目前,课堂教学是现代 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 学习的效果。 三、重新认识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其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重要课题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就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曾在《人民教育》上撰文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素质教育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近几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边实践边探索,对其运行机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是,在课堂教学等微观领域研究得还不够,成果较少。因此,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摆到了日益重要的位置上,成为我们的一项光荣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我们发现: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缺乏深入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比较淡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套套,搞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大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地安排讲授新知识和提问的时间,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懂得运用人本原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少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以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耗时费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三是教法改革措施不硬。大多数学校教法改革力度较小,缺少推广科研成果的得力措施,以致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常规,不鼓励教师了解、学习教育教学动态和最新教学研究成果,课堂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举步维艰。四是现代化教掌技术和手段没有得到较好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要加快素质教学的实施步伐,就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增强效率意识,把课堂教学高效率作为衡量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尺度,并以课堂教学效率为研究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采取切实措施,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课堂教学由时间(经验)型向效益(科研)型转变。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 为了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将课堂教学具体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率七个基本要素。科学合理地配置这七个要素,能够促进教师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课堂教学要获得较高的效率,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时间、条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一是全面性。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要既有知识传授目标,又有技能训练目标;既有智力因素目标,又有非智力因素目标;既有记忆、理解目标,又有运用、综合目标。二是整体性。对不同的教学点要有不同程度的教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参与者和全面参与者,看成有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能使全体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现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学生产生内驱力的前提,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责任,增强其“自主意识”,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后,教师则要发挥主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在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为教学的基本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传统模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习惯的种类很多,有认真书写、阅读课本、认真审题、科学操作、题目检查、集中注意、独立思考等等,这些都对学生形成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习惯的典范,还要晓之以理,正面诱导,抓住开端,严格要求。要把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放在首位,鼓励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2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进行因材实施。依据各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之各得其所,张扬个性,形成特色。课堂上教师要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若教学目标不合理,过高或过低,也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弊端。这集中表现为同班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特长有很大差异,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教学目标的难度要适中,同时要注意到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

浅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学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毛银霞 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如何配合全民素质教育,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这成了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的头等任务。本篇着重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突破传统模式,教活教材 传统模式是指在传统教材、教法束缚下为应试而进行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发挥创造性,综合素质较低。 突破传统的模式,就是不管采用什么教材,也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各种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它是许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文都经过精心筛选、鉴定,都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美的熏陶。但如果教师以僵化的、死板的方式组织教学,照本宣科,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优秀的教师并不囿于教材的限制,而是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地授课,没有僵死的教条,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在课堂上让学生凭着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以自己为学习的主体,无拘无束地进入角色,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某教师教《雷雨》时,先让学生了解剧作的主题、背景,熟悉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熟记台词,然后组织一次片断表演,由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角色。虽然学生的表演显得粗拙,不够投入,有时还忘了台词,语

无伦次,或者笑得直不起腰,无法继续表演,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是喜欢的、感兴趣的,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能力,发展了个性。 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善长书法,在教《反对自由主义》时,他用隶书写课题,用草书写作者,其余用仿宋字体书写,字迹端正清楚、美观大方。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书法,培养了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得到美的熏陶。以上授课方法说明,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参照物,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教材又是一座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去欣赏对岸无限美好的风光。 二、继承优良传统,重视作文教学 作文是我国自古以来选拔人才考试的主要形式,我国自有高考制度以来,也年年必考作文,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基本尺码。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抓好抓实,突出重点,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关于作文教学,笔者有下面几点构想。 (一)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中学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作文教学的优秀范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深入钻研学习,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同时可将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课文篇目进行分类整理,作为作文的资料仓库。如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就有《沁园春·雪》、《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还有从课文中概括出来的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如屈原、司马迁、鲁迅、周恩来等的爱国故事,这些资料对于学生写作爱国主义类型的作文能够起很大的作用。 (二)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作文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