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计算书

结构计算书

结构计算书
结构计算书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 是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否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

是否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柱二阶效应: 否

荷载组合信息 ........................................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

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

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

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0.50

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CTEMP = 1.40

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CCRAN = 1.40

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 CSPW = 1.40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L = 0.70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W = 0.60

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活荷组合值系数: CEA_L = 0.50

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CEA_C = 0.50

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 CD_C = 0.70

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仅考虑恒载、活载参与组合: CD_TDL = 0.60

考虑风荷载参与组合: CD_TW = 0.00

考虑地震作用参与组合: CD_TE = 0.00

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 CC_T = 0.30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层和塔信息.......................

层号塔号

1 1

用户指定薄弱层的层和塔信息.........................

层号塔号

用户指定加强层的层和塔信息.........................

层号塔号

约束边缘构件与过渡层的层和塔信息...................

层号塔号类别

1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2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

*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

*********************************************************

层号塔号质心 X 质心 Y 质心 Z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 (m) (m) (t) (t)

3 1 -0.402 36.002 8.300 3545.

4 110.

5 0.0 0.47

2 1 -12.956 64.38

3 4.400 7584.7 202.2 0.0 1.78(>1.5)

1 1 -5.385 59.683 0.900 4369.6 0.0 0.0 1.00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312.700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15499.754

附加总质量 (t): 0.000

结构的总质量 (t): 15812.454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

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和附加质量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 (1t = 1000kg)

*********************************************************

*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

*********************************************************

层号(标准层号) 塔号梁元数柱元数墙元数层高累计高度

(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m) (m)

1( 1) 1 609(25/ 360) 237(25/ 360) 0(30/ 360) 0.900 0.900

3( 3) 1 858(25/ 360) 122(25/ 360) 0(30/ 360) 3.900 8.300

*********************************************************

* 风荷载信息 *

*********************************************************

层号塔号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 剪力Y 倾覆弯矩Y

3 1 0.00 0.0 0.0 0.00 0.0 0.0

2 1 0.00 0.0 0.0 0.00 0.0 0.0

1 1 0.00 0.0 0.0 0.00 0.0 0.0

===========================================================================各楼层偶然偏心信息

===========================================================================层号塔号 X向偏心 Y向偏心

1 1 0.05 0.05

2 1 0.05 0.05

3 1 0.05 0.05

===========================================================================各楼层等效尺寸(单位:m,m**2)

===========================================================================层号塔号面积形心X 形心Y 等效宽B 等效高H 最大宽BMAX 最小宽BMIN

1 1 9073.55 -6.1

2 59.50 164.99 98.94 167.41 94.80

2 1 9073.57 -6.12 59.50 164.99 98.94 167.41 94.80

3 1 4421.5

4 0.1

5 35.74 149.97 33.7

6 150.04 33.45

===========================================================================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单位:kg/m**2)

===========================================================================层号塔号单位面积质量 g[i] 质量比 max(g[i]/g[i-1],g[i]/g[i+1])

1 1 481.58 1.00

2 1 858.20 1.78

3 1 826.8

4 1.00

===========================================================================计算信息

===========================================================================计算日期 : 2014.12.31

开始时间 : 9:44:26

可用内存 : 1048.00MB

第一步: 数据预处理

第二步: 计算每层刚度中心、自由度、质量等信息

第三步: 地震作用分析

第四步: 风及竖向荷载分析

第五步: 计算杆件内力

结束日期 : 2014.12.31

时间 : 9:45:20

总用时 : 0: 0:54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Floor No : 层号

Tower No : 塔号

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

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

Gmass : 总质量

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

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

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

RJX3,RJY3,RJZ3: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 Floor No. 1 Tower No. 1

Xstif= -3.9631(m) Ystif= 58.9422(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5.3846(m) Ymass= 59.6833(m) Gmass(活荷折减)= 4369.6426( 4369.6426)(t) Eex = 0.0248 Eey = 0.0133

Ratx = 1.0000 Raty = 1.0000

Ratx1= 40.7107 Raty1= 30.9969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1 = 6.3355E+07(kN/m) RJY1 = 6.3355E+07(kN/m) RJZ1 = 0.0000E+00(kN/m)

RJX3 = 4.9893E+07(kN/m) RJY3 = 3.1758E+07(kN/m) RJZ3 = 0.0000E+00(kN/m)

---------------------------------------------------------------------------

Floor No. 2 Tower No. 1

Xstif= -11.3164(m) Ystif= 50.4669(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12.9562(m) Ymass= 64.3834(m) Gmass(活荷折减)= 7989.0630( 7786.9019)(t) Eex = 0.0310 Eey = 0.2632

Ratx = 0.2152 Raty = 0.2152

Ratx1= 2.9736 Raty1= 2.9977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1 = 1.3633E+07(kN/m) RJY1 = 1.3633E+07(kN/m) RJZ1 = 0.0000E+00(kN/m)

RJX3 = 1.7508E+06(kN/m) RJY3 = 1.4637E+06(kN/m) RJZ3 = 0.0000E+00(kN/m)

---------------------------------------------------------------------------

Floor No. 3 Tower No. 1

Xstif= -1.8947(m) Ystif= 36.7983(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0.4024(m) Ymass= 36.0019(m) Gmass(活荷折减)= 3766.4480( 3655.9092)(t) Eex = 0.0333 Eey = 0.0178

Ratx = 0.5309 Raty = 0.5309

Ratx1= 1.0000 Raty1= 1.00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1 = 7.2378E+06(kN/m) RJY1 = 7.2378E+06(kN/m) RJZ1 = 0.0000E+00(kN/m)

RJX3 = 8.4111E+05(kN/m) RJY3 = 6.9751E+05(kN/m) RJZ3 = 0.0000E+00(kN/m)

---------------------------------------------------------------------------

X方向最小刚度比: 1.0000(第 3层第 1塔)

Y方向最小刚度比: 1.0000(第 3层第 1塔)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

============================================================================抗倾覆力矩Mr 倾覆力矩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

X风荷载 11471040.0 0.0 114710400.00 0.00

Y风荷载 8841362.0 0.0 88413616.00 0.00

X 地震 11381014.0 9775.0 1164.29 0.00

Y 地震 8771974.0 8963.4 978.64 0.00

============================================================================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仅当满足规范适用条件时结果有效)

============================================================================按高钢规计算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高钢规计算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荷载规范计算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荷载规范计算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高钢规计算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高钢规计算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荷载规范计算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荷载规范计算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

1 0.499E+08 0.318E+08 0.90 194753. 230.57 146.76

2 0.175E+07 0.146E+07 3.50 142317. 43.06 36.00

3 0.841E+06 0.698E+06 3.90 45640. 71.87 59.60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

**********************************************************************

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

----------------------------------------------------------------------

层号塔号 X向承载力 Y向承载力 Ratio_Bu:X,Y

----------------------------------------------------------------------

3 1 0.7594E+0

4 0.8160E+04 1.00 1.00

2 1 0.1873E+05 0.2113E+05 2.47 2.59

1 1 0.1089E+06 0.1125E+06 5.81 5.32

X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1.00 层号: 3 塔号: 1

Y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1.00 层号: 3 塔号: 1

///////////////////////////////////////////////////////////////////////////

|公司名称: |

| |

| SATWE 位移输出文件 |

| 文件名称: WDISP.OUT |

| |

| 工程名称: 设计人: |

| 工程代号: 校核人:

///////////////////////////////////////////////////////////////////////////

所有位移的单位为毫米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Jmax : 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JmaxD : 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Max-(Z) : 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

h : 层高

Max-(X),Max-(Y) :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

Ave-(X),Ave-(Y) :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DxR/Dx,DyR/Dy : 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

Ratio_AX,Ratio_AY : 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 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1260 2.61 2.57 3900.

1455 1.39 1.32 1/2815. 15.5% 1.00

2 1 1082 3.17 1.58 3500.

1172 1.88 1.24 1/1859. 69.5% 0.65

1 1 42

2 0.07 0.0

3 900.

422 0.07 0.03 1/9999. 99.9% 0.11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859.(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2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1255 2.59 2.56 3900.

1455 1.39 1.32 1/2808. 16.4% 1.00

2 1 1078 2.96 1.48 3500.

1110 1.76 1.16 1/1993. 73.5% 0.64

1 1 42

2 0.07 0.0

3 900.

422 0.07 0.03 1/9999. 99.9% 0.11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993.(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3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1260 2.68 2.57 3900.

1693 1.41 1.33 1/2761. 14.5% 1.00

2 1 1082 3.78 1.89 3500.

1172 2.25 1.48 1/1556. 58.8% 0.66

1 1 42

2 0.07 0.04 900.

422 0.07 0.04 1/9999. 99.6% 0.10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56.(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4 === Y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1259 3.33 2.81 3900.

1710 1.63 1.35 1/2395. 5.5% 1.00

2 1 1238 2.77 1.39 3500.

600 1.77 1.09 1/1977. 81.9% 0.73

1 1 246 0.13 0.07 900.

246 0.13 0.07 1/6675. 75.7% 0.15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977.(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5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1709 3.61 2.95 3900.

1707 1.84 1.42 1/2119. 8.2% 1.00

2 1 1238 3.91 1.95 3500.

1238 2.32 1.54 1/1508. 57.8% 0.70

1 1 246 0.1

2 0.06 900.

246 0.12 0.06 1/7764. 86.9% 0.14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08.(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6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1259 3.79 2.97 3900.

1274 1.67 1.42 1/2339. 2.6% 1.00

2 1 1079 3.91 1.95 3500.

1079 2.32 1.54 1/1509. 58.6% 0.75

1 1 246 0.15 0.08 900.

246 0.15 0.08 1/5809. 66.9% 0.15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09.(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7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1255 0.00 0.00 1.00 3900.

1274 0.00 0.00 1.00 1/9999. 0.0% 1.00

2 1 598 0.00 0.00 1.00 3500.

1274 0.00 0.00 1.00 1/9999. 0.0% 0.00

1 1 241 0.00 0.00 1.00 900.

1274 0.00 0.00 1.00 1/9999. 0.0% 0.00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9999.(第 3层第 1塔)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 3层第 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第 3层第 1塔)

=== 工况 8 === Y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1255 0.00 0.00 1.00 3900.

1274 0.00 0.00 1.00 1/9999. 0.0% 1.00

2 1 598 0.00 0.00 1.00 3500.

1274 0.00 0.00 1.00 1/9999. 0.0% 0.00

1 1 241 0.00 0.00 1.00 900.

1274 0.00 0.00 1.00 1/9999. 0.0% 0.00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9999.(第 3层第 1塔)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 3层第 1塔)

=== 工况 9 === 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3 1 1481 -5.67

2 1 1229 -11.71

1 1 49

2 -7.00

=== 工况 10 === 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3 1 1483 -0.45

2 1 622 -1.12

1 1 421 -0.03

=== 工况 11 === X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3 1 1255 2.40 2.37 1.01 3900.

1257 1.31 1.28 1.02

2 1 810 1.19 0.80 1.49 3500.

810 1.16 0.68 1.71

1 1 42

2 0.06 0.0

3 1.7

4 900.

422 0.06 0.03 1.74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74(第 1层第 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74(第 1层第 1塔)

=== 工况 12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3 1 1255 2.45 2.36 1.0

4 3900.

1663 1.31 1.28 1.03

2 1 1078 1.30 0.79 1.64 3500.

810 1.18 0.67 1.76

1 1 42

2 0.06 0.0

3 1.81 900.

422 0.06 0.03 1.81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81(第 1层第 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81(第 1层第 1塔)

=== 工况 13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3 1 1260 2.40 2.37 1.01 3900.

1583 1.32 1.28 1.03

2 1 1082 1.44 0.86 1.68 3500.

810 1.14 0.73 1.57

1 1 42

2 0.06 0.0

3 1.71 900.

422 0.06 0.03 1.71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71(第 1层第 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71(第 1层第 1塔)

=== 工况 14 === Y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3 1 1709 2.69 2.18 1.23 3900.

1710 1.41 1.10 1.29

2 1 904 1.30 0.87 1.50 3500.

904 1.27 0.73 1.74

1 1 43

2 0.09 0.05 1.76 900.

432 0.09 0.05 1.76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76(第 1层第 1塔)

=== 工况 15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3 1 1709 3.31 2.23 1.49 3900.

1707 1.72 1.12 1.54

2 1 1238 1.66 1.01 1.64 3500.

905 1.52 0.85 1.80

1 1 43

2 0.09 0.05 1.78 900.

432 0.09 0.05 1.78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78(第 1层第 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80(第 2层第 1塔)

=== 工况 16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3 1 1259 2.21 2.1

4 1.03 3900.

1579 1.15 1.07 1.07

2 1 1079 1.66 1.01 1.64 3500.

608 1.12 0.85 1.32

1 1 246 0.08 0.05 1.76 900.

246 0.08 0.05 1.76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76(第 1层第 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76(第 1层第 1塔)

结构计算书统一格式

结构计算书统一格式 一、工程概况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建筑高度: 结构类型: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类型: 0.00m标高: 抗浮设计水位: 二、设计要求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1.0 三、结构设计计算信息 1、抗震信息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类基本地震烈度: 场地土类别: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抗震设防烈度: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аm a x= 抗震等级:框架级剪力墙级 设计振型数:周期折减系数: 特征周期值: 2、风荷载信息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

体型系数: 3、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梁弯矩放大系数:梁刚度折减系数: 梁扭矩折减系数: 4、活荷载信息: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折减:不折减 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折减 梁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层数: 5、配筋信息 梁、柱主筋强度(N/mm2):360 梁、柱箍筋强度(N/mm2):210 梁箍筋间距:100 mm 柱箍筋间距:100 mm 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 四、结构整体计算:采用软件版本:SATWE(2007.08) 1、恒载计算: 1.1梁间恒载(梁上荷载扣除梁高,外墙有窗按八折算) 墙体材料 墙厚 (mm) 容重 KN/㎡ 线荷载备注 外墙 楼电梯墙 内隔墙 分户墙 1.2楼面恒载:楼板自重+1.5 KN/㎡1.3屋面恒载:楼板自重+3.5 KN/㎡

1.4其它恒载按实计算 2、活荷载取值(KN/㎡) 车库:2.5(4.0) 卫生间:4.0 KN/㎡楼梯间:3.5 KN/㎡ 阳台:2.5(3.5) ...... 3.附电算结果如下: (1)建筑结构总信息(WMASS.OUT); (2)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3)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4)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WV02Q.OUT); (5)超配筋信息(WGCPJ.OUT) (6)各主要标准层层墙柱轴压比简图(Wpjc*. DWG); (7)各主要标准层平面简图(Flr*.DWG); (8)各主要标准层楼面荷载(*.DWG); (9)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简图(Wdcn.DWG); (10)各主要标准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Wpj*.DWG); 各主要标准层现浇板计算配筋图(板计算结果.DWG)。 4.计算结果分析: 4.1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为,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各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4.2超配筋信息处理如下: 五、基础计算 1、计算原则: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级,基础型式采用基础。本工程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为m,采用抗浮。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说明 1.1.总平面设计 本设计为一幢7层宾馆,首层层高为 4.5m,二至七层层高均为3.6m,考虑通风和采光要求,采用了南北朝向。设计室内外高差为 0.45m,设置了3级台阶作为室内外的连接。 1.2.平面设计 本宾馆由客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组成。设计时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紧密,尽量做到符合现代化宾馆的要求。 (1)使用部分设计 1.客房:客房是本设计的主体,占据了本设计绝大部分的建筑面积。考虑到保证有足够的采光和较好的通风要求,故将宾馆南北朝向,东西布置。 2.门厅: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内外过渡,人流分散的交通枢纽,对于宾馆而言,门厅要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给人舒适的第一感觉,因此,门厅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幢建筑的形象。 (2)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走廊连接各个客房、楼梯和门厅各部分,以解决房屋中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过道的宽度应符合人流畅通和建筑防火的要求,本设计中走廊宽度为2.4m。 楼梯是建筑中各层间的垂直联系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通道。本方案中设有三部双跑楼梯以满足需求。 为满足疏散和防火要求,本宾馆设置了两部电梯。 (3)平面组合设计 该宾馆采用内廊式,由于本建筑的特殊功能,各个客房与服务台都需要有必要的联系。 1.3.立面设计 本方案立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宾馆对采光的要求,立面布置了很多

推拉式玻璃窗,样式新颖。通彻的玻璃窗给人一种清晰明快的感觉。 在装饰方面采用乳白色的外墙,窗框为银白色铝合金,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一种亲切和谐放松自由的感觉,一改过去的沉闷和死板,使旅客可以轻松自在的在宾馆休息与生活。 1.4.剖面设计 根据采光和通风要求,各房间均采用自然光,并满足窗地比的要求,窗台高900mm。 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内排水,排水坡度为2%,结构找坡。 为了符合规范要求,本设计中采用了两部电梯,满足各分区消防和交通联系的要求。 1.5.建筑设计的体会 本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交通联系的方便,达到人流疏散和防火的要求,对房间的布置及使用面积的确定,达到舒适、方便。立面的造型及周围的环境做到相互协调;整个建筑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使人,建筑和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 本次建筑设计使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中,并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及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到一一解决。这次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既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又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新建路面设计 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 该项目位于西南地区,属于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12米双车道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2.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849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 方向系数取55.0%, 车道系数取 70.0%。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A.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 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 根据表6.2.1,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根据附表A.3.1-3,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根据公式(A.4.2)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109,551,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62,339,245。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989,710,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 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 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5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0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1.0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0MPa。 3. 路面结构验算 3.1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 根据表G.1.2,基准等效温度Tξ为20.1℃,由式(G.2.1)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21.5℃。可靠度系数为1.04。 根据B.3.1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6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如表5所示。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根据式(B.3.2-3)和式(B.3.2-4),计算得到d1=-8.23,d2=0.77。把d1和d2的计算结果带入式(B.3.2-2),可得到各分层的永久变形修正系数(kRi),并进而利用式(B.3.2-1)计算各分层永久变形量(Rai)。各计算结果汇总于表5中。 各层永久变形累加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总永久变形量Ra=19.2(mm),根据表3.0.6-1,沥青层容许永久变形为20.0(mm),拟定的路面结构满足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计 算 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方案论述 (6) 2.1 建筑方案论述 (6) 2.2结构设计论述 (7) 第三章结构方案设计 (9) 3.1设计总说明 (9) 3.1.1设计依据 (9) 3.1.2 设计概述 (9) 3.1.3 结构说明 (9) 3.1.4.各部分建筑构造 (9) 3.2结构方案设计 (10) 3.2.2场地条件 (10) 第四章荷载计算 (11) 4.1荷载汇集及截面尺寸的选取 (11) 4.1.1 框架柱: (11) 4.1.2 框架梁: (11) 4.1.3 材料情况: (11) 4.2荷载汇集 (11) 4.3 计算简图及层数划分 (13) 4.4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4)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19) 5.1层间侧移刚度计算 (19) 5.1.1梁线刚度 (19) 5.1.2柱线刚度计算 (20) 5.1.3柱侧移刚度计算 (20) 5.2水平地震作用层间地震剪力和弹性位移的计算 (21) 5.2.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计算 (23)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 (23) 5.4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 (25) 5.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 (25) 5.6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 (26) 第六章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26) 6.1自然条件 (27) 6.2风荷载计算 (27) 6.3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取中框架计算) (28) 6.4 风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 (29) 6.5风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30) 6.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图 (30) 第七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31) 7.1竖向荷载计算 (31) 7.1.2 恒荷载 (31)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建筑概况 1、设计题目:++++++++++++ 2、建筑面积:6500㎡ 3、建筑总高度:19.650m(室外地坪算起) 4、建筑层数:六层 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二、工程概况: 该旅馆为五层钢筋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6500m2,建筑物平面为V字形。走廊宽度2.4m,标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45m,其它轴网尺寸等详见平面简图。 三、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本地区基本风压 0.40kN/㎡,基本雪压0.35kN/㎡(按你设计的城市查荷载规范) 2、抗震烈度: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1g(按你设计的城市查抗震规范) 3、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7M;(按你设计的城市查地基设计规范)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场地土;(任务书如无,可按此) 场地土层一览表(标准值)(可按此选用)

注:1)地下稳定水位居地坪-6m以下; 2)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 4、屋面做法: 防水层:二毡三油或三毡四油 结合层:冷底子油热马蹄脂二道 保温层:水泥石保温层(200mm厚) 找平层:20mm厚1:3水泥砂浆 结构层:100mm厚钢筋砼屋面板 板底抹灰:粉底15mm厚 5、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或铺地砖 120㎜厚现浇砼板(或按你设计的楼板厚度) 粉底(或吊顶)15mm厚 6、材料 梁、柱、板统一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PB335,箍筋采用HPB235,板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四、建筑要求 建筑等级:耐火等级为Ⅱ级 抗震等级为3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五、采光、通风、防火设计 1、采光、通风设计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门窗位置,从而形成“穿堂风”,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便于通风。 2、防火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Ⅱ级,建筑的内部装修、陈设均应做到难燃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公共安全出口设有三个(按设计),可以方便人员疏散。因该为旅馆的总高度超过21m属多层建筑,因而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50045-95)规定,楼梯间应采用封闭式,防止烟火侵袭。在疏散门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各层均应设有手动、自动报警器及高压灭火水枪。 六、建筑细部设计 1、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2、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计算书 1 工程简介 本路段车站北路城市道路,采用二级标准.K0+000~K2+014.971,全线设计时速为40km/h。路基宽度为21.5m,机动车道宽度为2×7.5m,人行道宽度为2×2.5m,盲道宽度为2×0.75m。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及结合当地筑路材料确定路面结构为:机动车道路面的面层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和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水稳砂砾(5:95),底基层采用20cm天然砂砾。 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本设计路段自然区划位于Ⅵ区,当地土质为砂质土,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表F.0.3查得,土基回弹模量在干燥状态取59Mpa. 3 设计资料 (1)交通量年增长率:6% 设计年限:15年 (2)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

4 设计任务 4.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2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并进行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4.3 绘制沥青路面结构图 5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计算参数如表10-1所示。 5.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5.1.1.1 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11 1.211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计算书

某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计算书 Ⅰ、构件截面尺寸选择和荷载计算 (1)设计基本资料 按设计任务规定的组别,选择开间尺寸为7200mmx9000mm ,纵向有12跨,每跨4500mm,横向有3跨,边跨尺寸7200mm ,中间跨尺寸3000mm 。按此参数和建筑设计中已经进行平面布置。 (2)主要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有关规定,确定如下主要的设计参数: ①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设计分组:第一组;房屋高度低于30m ,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②基本风压:20/5.30m kN W =,C 类粗糙度 ③雪荷载标准值:2m /.50kN S K = ④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建筑为一般民用建筑,安全等级二级;在抗震设计时是丙类建筑 ⑤基础顶面设计标高的确定:建筑标高±0.000,建筑绝对标高57.50m ,室外地坪标高-0.450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持力层可以设计在粉质粘土上,选择独立基础时,基础顶面标高可设在-1.0m —-1.6m 之间 ⑥活荷载标准值及相应系数:按房屋的使用要求,可查得教学楼露面活荷载标准值0.2=k q 2/m kN ,组合值系数7.0c =?,准永久值系数5.0=q ? (2)材料的选择 ①混凝土 除基础垫层混凝土选择C15外,基础及以上各层混凝土强度均选C25。 ②钢筋 框架梁、柱等主要构件纵向受力筋选择HRB335级钢筋,构造钢筋、板筋及箍筋选择HPB 级钢筋。 (3)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 ①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主体结构为5层,底层高度4.2m ,其余各层3.9m 。

外墙240mm ,内墙120mm ,隔墙100mm ,门窗布置见门窗洞口总表。 ②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 a.根据平面布置,双向板短向跨度m l 5.4=,取板厚h=150mm, 35 1 3014500150> ==l h ,满足要求。 b.框架梁 边横梁,=l 7200mm,mm b h b mm h l h 3003 1 ~21,700141~81=?==?= 取 跨中横梁,mm b mm h mm l 250,500,3000===取 纵梁,mm b mm h mm l 250,500,4500===取 次梁,mm b mm h l h mm l 250,600,18 1 ~121,7200====取 c.柱截面尺寸 当选择基础标高为-1.200m 时,则一层柱的高度为4.2m+1.2m=5.4m ,按 mm H b c 360015 ==,又框架主梁b=300mm ,则初选柱截面宽度mm b c 500=, 故中柱截面初选尺寸mm mm h b c c 500500?=? 简单验算: 假定楼层各层荷载设计值为162/m kN ,则底层中柱的轴力近似为 kN N .43110.5012.54.2716=????=7.90,8.10, 4.50.1,4.54.311000======?查表得,b l m H l m H kN N 满足要求 %,3%8.70.61959300 500 5009.1197.09.010.43110.90' 2 3' <=?==??-??=-=c c S y c S h b A mm f A f N A ρ? 边柱承受轴力较小,但承受弯矩相对较大,按轴心受压验算,取1.5N ,有 kN N 46656.50.5112.54.2716=?????=

二级路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织金县青山至城关公路改扩建 新建路面设计 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 该项目位于贵州省,属于二级公路,起点桩号为0,终点桩号为16000,设计使用年限为12.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849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 方向系数取55.0%, 车道系数取70.0%。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A.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 根据表6.2.1,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根据附表A.3.1-3,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根据公式(A.4.2)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109,551,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62,339,245。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989,710,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 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 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5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0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1.0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0MPa。 3. 路面结构验算 3.1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 根据表G.1.2,基准等效温度Tξ为20.1℃,由式(G.2.1)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21.5℃。可靠度系数为1.04。 根据B.3.1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6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如表5所示。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根据式(B.3.2-3)和式(B.3.2-4),计算得到d1=-8.23,d2=0.77。把d1和d2的计算结果带入式(B.3.2-2),可得到各分层的永久变形修正系数(kRi),并进而利用式(B.3.2-1)计算各分层永久变形量(Rai)。各计算结果汇总于表5中。

钢结构设计计算书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书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设计资料和结构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铺板设计 1.1初选铺板截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2板的加劲肋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3荷载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次梁设计 3.1计算简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2初选次梁截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3内力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4截面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4.主梁设计 4.1计算简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4.2初选主梁截面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主梁内力计算 5.1荷载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5.2截面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6.主梁稳定计算 6.1内力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6.2挠度验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6.3翼缘与腹板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7主梁加劲肋计算 7.1支撑加劲肋的稳定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7.2连接螺栓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7.3加劲肋与主梁角焊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7.4连接板的厚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7.5次梁腹板的净截面验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8.钢柱设计 8.1截面尺寸初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8.2整体稳定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8.3局部稳定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8.4刚度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8.5主梁与柱的链接节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9.柱脚设计 9.1底板面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9.2底板厚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9.3螺栓直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0.楼梯设计 10.1楼梯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刚性路面设计 交通组成表 1 )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双轴一双轮组时,按式 i 1.07 10 5 p °型;三轴一双轮组时,按式 N s i N i P i 16 100 式中:N s ——100KN 的单轴一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R —单轴一单轮、单轴一双轮组、双轴一双轮组或三轴一双轮组轴型 i 级轴载的总重KN ; N i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轴一轮型系数,单轴一双轮组时, i =1 ;单轴一单轮时,按式 3 2.22 10 P 0.43 计算; 8 0.22 2.24 10 R 计算

N i1 NA 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 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g r 0.08,则 , :t 30 N N s (1 g r ) 1 365 834.389 (1 0.08) g r 4 4 量在100 10 ~ 2000 10中,故属重型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 ~中。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 级,查表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 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 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 20cm 。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 3.75m ,长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式中: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 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 E 1,E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h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 1 365 0.2 6900125362 其交通 0.08 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 设计弯拉强度:f cm 结构层如下: E 。 35.0MP a ,水泥碎石 E 1 1500MP a ,石灰土 E ? 550 MP a 5.0MP a E c 3.1 104 MP a 水泥混凝土 24cm E = . x .g'-iF 水泥碎石20cm E :=150OMP Q 石灰土 20cm E =53C MPa E x h 2 D x h ; E z h ; h x 12 3 1500 0.2 12 4.700(MN ( 12D ( W E t 12 6.22 0.202 1500 0.202 550 2 2 1025MP a 0.202 0.202 m 0)2 ( 1 4 3 550 0.2 (0.2 12 m) ( 1025 0.380m 1 )1 E 2h 2 0.2) 4 2 ( 1500 0.2 550 0.2 1 )1 1.51(牙) E 。 0.45 6.22 1 1.51 (^) 0.45 35 4.165 E x 、0.55 1 1.44( ) 1 E E 1 ah E ( -) 4.165 0.38635 1.44 (些)0.55 35 0.786 1025 丄 ( )3 212276MP a 35 按式() s tc 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h 12 E 1 h ;E 2 2 3) 确定基层 E , E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一榀框架计算书范例)

1 结构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 1.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1.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浙江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 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 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1.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上、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基础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结构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地基与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7 工程结构抗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科学出版社 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 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中国电力出版社

01结构计算书

14结构计算书 1结构计算书是结构施工图绘制的主要依据,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所有计算书应自校、校对、审核,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专业负责人在计算书首页上签字,作为技术文件归档。 2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清楚,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应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和引用规范、规程、标准以外不常用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明其来源出处。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方,计算程序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3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如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做必要的调整,当确有依据而不做调整时,应说明理由。 4采用结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时,应根据图集的说明,结合工程进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作为结构计算书的内容。 5所有计算应有计算参数(如混凝土及钢筋强度取值等)、计算模型简图(标明几何尺寸、断面尺寸)、荷载简图(说明荷载形式、大小、作用位置及来源)、计算过程(手算时)和计算结果(如内力、配筋、变形和裂缝宽度等),必要时应有对结果的比较分析。 6结构计算书应设封面、目录、正文。内容要求完整连贯。篇幅较大时可整理分册;当某项内容篇幅较大时可列为附件,附件的排列位置应在正文中索引。结构计算书要求一式二份,一份用于内部归档,一份用于审图。 计算书宜为word电子文档(图形可插入),纸张大小统一,应有页眉页码。 7计算书封面应注明编制单位、工程名称和项目名称、计算日期、设计、校对、审核、专业负责人等签字,并加盖注册章单位公章和注册工程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书

一, 截面尺寸 设S 为600mm,则有h 1=S+h=600+600=1200(mm),可得 h+S/3=800≤h 1=1200, 如右图所示。 二, 内力计算 1计算弯矩M 1.1.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如下图。 1.2典型方程 弹性地基梁上的平面框架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只是需要将下侧(底板)按弹性地基梁考虑。 由图-1的基本结构可知,此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就只有X 1和X 2,即可以得出典型方程为:

系数是指在多余力x i 的作用下,沿着x i 方向的位移,△iP 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沿x i 的方向的位移,按下式计算: δij =δ‘ij +b ij △ij =△’iP +b ip δ’ij =ds i ∑? EJ Mj M δij ---框架基本结构在单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板)。 b ij ---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单位力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 i 方向的位移; △ ’iP---框架基本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b ip ---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 i 方向的位移。 1.2求δ‘ij 和△’iP ;

M 1=1×L y =3.4(kNm) M 2=1(kNm) M P 上=1/2×q 1×(L X /2)=66.15(kNm) M P 下=1/2×q 1×(L X /2)+1/2×q 2×L y 2=193.31(kNm) M1 Q 10 M2 Q 20 M P 上 M P 下 M P 下-M P 上 -3.4 0 -1 0 66.15 193.31 127.16 以上摘自excel 文件; 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 δ’11= EI y 2 1L 2/3M =4.85235E-05 δ’12=δ’21=EI L M y 1=2.14074E-05 δ’22=EI L L 2x y +?=2.03704E-05 △’1p = EI M 3/4)M -(M L 1/3M 0.5L M 21 P P y 1y P ???+???-下)(=-0.002777183

结构计算书经典

结构计算书 1 设计资料 (1)工程名称:濮阳市某中学办公楼。 (2)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为7.2m×6m。 (3)工程概况:建筑层数5层,层高3.6m,室内外高差450mm,女儿墙高600mm,建筑高度18.45m,建筑面积3342.8m2。 (4)基本风压:0.45 kN/ m2,地面粗糙度为C类。 (5)基本雪压:0.40 kN/ m2。 (6)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设防。 (7)材料选用: 钢筋:梁、柱中的纵向钢筋采用HRB335,板中钢筋和箍筋采用HPB235;基础中除分布钢筋和箍筋采用HPB235外,其余钢筋采用HRB335。 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 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重度γ=5.5 kN/m3 ; 窗:铝合金窗,γ=0.35 kN/m3 ; (8)墙体厚度:医务室和卫生间的隔墙厚150mm,其余墙厚为250mm。 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平面布置图 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2.1 梁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梁截面高度11(~)1612h l =,截面宽度11 (~)32 b h =,本结构中取: 纵向框架梁: b=250mm h=600mm 横向AB 、CD 跨框架梁: b=250mm h=500mm 横向BC 跨框架梁: b=250mm h=400mm 次梁: b=250mm h=500mm 2.2 柱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1 1~1218c i b H ??= ??? ,()12c c h b =,i H 为第i 层层高。本结构中层高 为3.6m ,故c b =(200~300)mm 。 框架柱截面尺寸还应根据公式[]c c N A f μ≥ N 估算。式中:()1.1 1.2v N N =,v N =负荷 面积×(12~14) kN/ m 2×层数,[]μN 为轴压比,可根据规范查出。 仅估算底层柱。本结构中,边柱和中柱负荷面积分别为(7.2?3)m 2 ,(7.2?4.35)m 2,层数为5层;该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高度18.45m<30m ,因此为三级抗震,其轴压比限值[]μN =0.9。 C30混凝土 ,c f =16.7 N/mm 2 边柱3 1.27.23145101409800.914.3c A ?????≥ =?mm 2 中柱3 1.27.2 4.35145102044200.914.3 c A ?????≥ =?mm 2 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中柱截面分别为375 mm ?375 mm ,452 mm ?452 mm ,考虑到施工、计算简便以及安全因素,各柱截面尺寸从底层到顶层均取为500 mm ?500 mm 。 3 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3.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KJ-4)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图1所示,选取④轴线上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其余框架可参照此框架进行配筋。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础顶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一、刚性路面设计 交通组成表 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 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 16 1100∑=? ?? ??=n i i i i s P N N δ 式中 :s 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i P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 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δ—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 i δ=1;单轴—单轮时,按式43.03 1022.2-?=i i P δ计算; 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2.051007.1--?=i i P δ;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2.08 1024.2--?=i i P δ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太脱拉138 前轴 51.40 43.0340.511022.2-?? 150 1.453 后轴 2?80.00 22.051601007.1--?? 150 0.969 吉尔130 后轴 59.50 1 240 0.059 尼桑CK10G 后轴 76.00 1 1800 2.230 16 1 )( P P N N i i i n i δ∑== 834.389 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是0.17~0.22 取0.2,08.0=r g ,则 [][] 362.69001252.036508 .01)08.01(389.8343651)1(30=??-+?=?-+=ηr t r s e g g N N 其交通 量在4 4102000~10100??中,故属重型交通。 2)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20cm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 ,长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tc s E E , 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a MP E 0.350=,水泥碎石a MP E 15001=,石灰土a MP E 5502= 设计弯拉强度:a cm MP f 0.5=, a c MP E 4101.3?= 结构层如下: 水泥混凝土24cm 水泥碎石20cm 石灰土20cm × 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a x MP h h E h E h E 102520.020.0550 20.0150020.02 222222122 2121=+?+?=++= 1 2 211221322311)11(4)(12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 1233)2 .05501 2.015001(4)2.02.0(122.0550122.01500-?+?++?+?= )(700.4m MN -= m E D h x x x 380.0)1025 7.412()12(3 1 31=?== 165.4)351025(51.1122.6)( 51.1122.645.045.00=?????? ?-?=?? ????-?=--E E a x

《框架结构计算书》

仅参考 第一章设计资料 1.建设地点:南方某城市。 2.工程名称:某多层综合楼。 3.水文、地质、气象原始资料: a.气温: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温度-14.9℃。 b.平均相对湿度76%。 c.风向、主导风向N、NE,五、六、七三个月以南风为主,其次为北至东北风。 d.风荷载:基本风压0.3KN/。C类地区:基本雪压0.4KN/m2。 4.程地质资料:根据勘测单位勘测资料,结合个岩土层的时代成因、沉积规律及工程地质性状不同,将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其特征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 ml):灰——黑——黄色,稍密,稍湿——湿,局部呈密实状,由混凝土、 沥青地板、粘性土及少量砖渣、瓦砾组成,充填时间大约20年。场区内均见分布,一般厚度0.40——3.90米,平均厚度1.73米。 ②粘土(Q2al):红——褐红——褐黄色,硬塑,湿——稍湿,K2孔呈可塑——硬塑状, 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下部含高岭土团块或条带,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且粘性较差,夹粉质粘土,该层压缩性中偏低,场区均见分布,厚度1.00——5.30米,平均数 3.47米,层顶标高42.50——45.90米。 ③层含粘土叫砾石家碎石(Q2dl+pl):红——黄褐色,中密——密实,湿,上部以角砾为 主,角砾含量达60——80%,次棱角状,砾径为5——20毫米,成人以石英砂为主,下部为角砾——碎石,碎石含量大30——50%,粒径以30——50毫米为主,最大达120毫米,棱角——次棱角壮,成份以石英及石英砂岩为主,填充少量呈沙土及粘性土,分选差,级配良好。该层压缩性低,场区内均见分布,厚度1.36——6.20米,平均厚度 4.40米,顶层标高37.20——41.80米。 ④层粘土(Q el):黄色,硬塑,稍湿——稍干,含灰色高岭土团块,由泥岩、页岩风化 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已完成破坏,下部见少量泥岩,页岩碎屑,该层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层,场区均见分布,一般厚度2.60——4.20米,平均厚度2.74米。顶层标高35.95——40.50米。 5、基础场地类别:Ⅱ类。 6、设防烈度:七度,近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