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城关镇鱼上小学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从根本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及中层分管领导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

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

在成立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由教育局督导室、教研室、科研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邀请专家每学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调研、诊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协助校长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4、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范围

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的范围当然应该延伸至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从过程角度看,可分为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的保障两个方面;从内容角度看,包括德育管理质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特色课程质量保障和身心健康保障四个方面。其中,德育管理保障涵盖两个层面——班主任队伍和少先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涵盖两个层面——教研组和基础型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涵盖两个层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涵盖体质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务培训,注重有效性

学校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提高师德师能。近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故”、“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沟通艺术”为主题的教师实务培训内容,通过“案例回放”、“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思维碰撞,分享经验,帮助班主任团队在学习先进育人理念的同时,提升育人智慧。

2、家校形成合力,注重常态化

学校注重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全面落实家委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开通QQ、微信等家校沟通平台,注重家校携手,使德育工作常态化;党员教师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义务咨询活动,从习惯养成、心理健康、体育锻炼、阅读指导等多方面为家长育儿支招;指定教导处专人对行为偏差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我们还发挥社会资源

的教育功效,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孤老捎去问候与关怀,在交通路口开展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宣传等,让育德成果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中得到强化和巩固。

3、立足课题研究,注重科学化

转型社会、多元需求需要加强德育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更趋科学化。我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用课题成果带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

4、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全面化

近两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标准。在教师层面,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从班级常规管理及自身发展两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对班主任的考核更趋全面;对学生的期末表彰,在以往只设“优秀队员”的基础上,增设了孝敬长辈、诚实守信、关心集体、乐于探究、积极锻炼等十余个单项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学校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了《教学“五环节”管理制度》、《减负增效措施》、《学困生帮扶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性的管理与监控。

1、行政深入制度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也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石。“定时、定点、定内容”的法则,是教研组活

动的基本规范和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对教研质量进行有效指导,在“分析教材、集体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等传统内容、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研活动内涵品质,促进整个团队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教研展示制度

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同一教研组老师间的互相学习当然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丰富,数学教师思维的严谨、流畅。学综合学科教师是如何吸引、感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

本学期开始,学校推行教研组展示制度,让每个教研组都有机会来与大家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成为大家学习的资源。教学资源网平台,大家一起来探索、研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让老师们在这个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交流、智慧共享。

3、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为目标、出发点和归宿,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过程。每学期,学校都会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近两年来,学校连续开展了“提升教师说课能力”、“运用教学软件,优化质量分析”、“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等专业化、系列化的校本培训,并提供教师实践平台,校本研修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阵地。

4、随堂听课制度

校长、教导处坚持每周的随堂听课制度,以校本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导向,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课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反馈,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5、结对带教制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为他们配备了师德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作为师傅,开展结对带教工作。在签订了带教协议后,通过师徒互相听课,撰写教学反思、案例,指导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助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6、定期调研制度

针对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学校质量保障领导小组通过师生访谈、跟班听课、问卷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根源,积极寻求解决策略。

例如,针对班级中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引导教师在深入分析学困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教措施。通过跟踪听课,了解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之间的程度是否密切;深入教研组开展作业布置的主题研讨;开展专题的校本研修,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同时,提倡个性化作业的布置。

在作业的检查形式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常规的流程管理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检查为主,我们把它改为“大家一起

晒一晒”的开放式教研活动形式,老师们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检查变为如今的主动学习借鉴。在“晒一晒”的开放教研活动中,作业批改规范、认真、有特色的教师,以及作业布置富有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都成为大家的学习资源,在相互的借鉴、启发中,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8、多元评价制度

对于教学质量,学校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中,不拔高、不加快,立足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展有效教学。在教师层面,学校修订了教育质量考核指标,从横向与年级组的比较、纵向与自己的比较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评,并增设了学业发展均衡及师生关系和谐等指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三)特色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落实常规管理

学校修订《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管理制度》、《拓展型课程方案》、《探究型课程方案》等课程质量保障制度,形成管理网络,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2、开展课程研究

多年来,学校一直将影视、摄影教学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近年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和实践平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施短小精悍、灵活多样、因时因地制宜的微型课程,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特色课

程,满足学生多种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四)身心健康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体质健康教育

(1)落实每天“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

学校多年来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推行每天“阳光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通过整体设计,将传统的“三课两操两活动”重新排列组合,分段穿插在每天的校园生活中,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及雨天的预案等,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

(2)拓展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

在落实常规的体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学校还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在四、五六年级增加皮球操运动,带给学生更多的运动体验,受到学生普遍喜爱。

(3)定期召开校园运动会

每年,学校都会定期召开校园运动会,拔河、跳绳、跑步等阳光体育运动会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体育技能,更体现了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展现了朝气逢勃的学子形象和精神风貌。

(4)开展体质测试数据分析

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定期召开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体质测试数据分析会议等,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解读,开展专题研讨,并落实改进措施。

(5)做好学生疾病预防干预工作

学校做好学生传染病的观察、预防、控制等工作,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体检,并对学生中的肥胖、近视、龋齿等,主动干预,开设亲子讲座,及时做好家校的沟通联系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

(1)定期开放心理活动室

学校的心理活动室,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积极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学生们乐在其中。

(2)做好心理个案积累

近年来,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学校对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心理教师有计划做好各班特殊学生的心理个案积累工作,在对成因进行分析后,通过加强与学生、班主任、家长的不断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疏导。

(3)党员开展关爱行动

针对行为习惯、心理方面有偏差的学生,学校的党员教师积极开展一对一的结对活动,校园内的一次次亲切谈心,校园外体验活动等,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也让教师渐渐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城关镇鱼上小学教学质量保障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落实《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研究确立多元、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监控、跟踪、反馈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多元性原则。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为核心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三)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同时与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职能部门、专业科、教研室和学生班级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四)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质量监控保障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教学决策、政策执行、质量标准、专业评估、教学评估、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途径与方法 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效纠正与预防)。 (一)外部教学质量监控 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两个方面。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与检查 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层次对学校办学行为、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1)办学评估。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鲁教职字〔2009〕3号,《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鲁教职字[2012]1号,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学校实际

(完整版)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全区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2)严格执行全市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超过6小时。(2分) (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 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 (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 (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 3.师资队伍(20分) (1)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实在达成度高。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4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达专科以上学历。(4分)(2)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基本要求。深入开展教师学习教育活动,教师参加全区集中考试合格率达100%。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刘楼镇小路店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临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临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22号)以及山东省教育厅相关配套文件的有关要求,为扎实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有关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提升,推动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重视学业水平,又重视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重视共同基础,又重视个性特长;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和效益。 2.科学有效。遵循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保障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程序公开透明,评价工具便捷高效,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客观真实、科学多元地反映中小学教育质量。 3.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针对全市中小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4.促进引领。以科学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县区、学校内涵发展,主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逐步实现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由经验化、行政化向实证化、专业化转变。 5.重点突破。结合我市实际,选取易于操作的环节和步骤,先行先试,逐步全面推开。 (三)总体目标 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基于学校实际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建立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基于标准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县区、学校评价结果使用机制,引领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切实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倾向。 二、具体内容 (一)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指标框架”)以及山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对照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项关键指标,紧密结合我市中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业质量监测、课业负担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已有的体制机制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经验和做法,按照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基于学校实际、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标准。 2.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基于标准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注重发展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信息采集系统,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纵向、横向相结合的比较分析评价机制,注重全面考查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发展情况;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实现学校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完善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测试和调查全部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实施,不针对学生个体,根据学段情况,一般不专门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统考统测。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开发易懂、易操作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具。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优.选)

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从根本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正确的质量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及中层分管领导任组员,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范围 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的范围当然应该延伸至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从过程角度看,可分为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的保障两个方面;从内容角度看,包括德育管理质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特色课程质量保障和身心健康保障四个方面。其中,德育管理保障涵盖两个层面——班主任队伍和少先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涵盖两个层面——教研组和基础型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涵盖两个层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涵盖体质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加强实务培训,注重有效性 学校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提高师德师能。近两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故”、“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检测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使教师树立“知识和能力”与“态度和习惯”两者并重的教学念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针对学校的实际中,研究并积极构建我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方案。 一、监控目的 1、学生“人人达标”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及时检验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主动改进教学及行政管理措施。 二、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领导,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欧福贵 成员:其他行政人员,一到九年级班主任 三、监控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2、可行性原则:力争措施简单、明确、重点突出,行得通,落得实,改得快。 3、主动性原则:调动各级监测机构的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变指令性监测为自我创造性监测。

4、全面性原则:监测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测,又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监测。 四、监控内容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程度和优劣的状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监控,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质量分析几个环节,二是教学效果的监控,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因而,我们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五、监控方式 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①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抽测。侧重于形成性检测,充分发挥检测的诊断作用。评价方式既采用以纸笔考试为主的量化评价,也采用非纸笔化的质性评价;既注重水平性评价,更侧重发展性评价。抽测的形式包括对某学科单元教材的试卷检测、提交作品、日常口语交际、朗读课文、作业分析、成长档案等。 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抽测。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抽查、督导和反馈。实施听推门课制度,将听课、评课与视导、督导结合起来,有计划地随机监测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和作业批改等情况。采取对学生不定期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 六、监控体系 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监控网络,教师以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为主,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进行;教研组采用单项能力检

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优良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1.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为学院教学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与依据。2.加大课堂教学管理与监督的力度,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和管理领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为教师职务评聘,教师工作量酬金的合理发放,学院评优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评价对象 凡受聘于本教研室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及实验实习教师,包括所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三、评价项目及内容 本教研室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5个方面。每个项目的考核见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2.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3.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4.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 教研室负责对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价。检查内容应包括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加强对毕业生素质的反馈调查工作,以利及时掌握相关消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研室分学期对每位教师按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分别进行考核,得出每个项目的考核分数,并按下列方法确定每位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总评分: 总评分= 每个项目的考核工作分为学生测评、教研室考核、系考评、领导小组审核4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7---2018 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高庙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稿)》。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

教学评估之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doc资料

7.2 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高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重视教学质量的监管,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的考量,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学质量评价实现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结合,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支撑材料 1:《×××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一、教学质量评价 1. 教学环节评价 (1)课堂教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涵盖日常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级评价体系,即督导组评价、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学生评价。在督导组评价环节,通过每学期教学督导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的大规模听课,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督导评价;在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环节,一方面院系两级

领导通过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很好的促进;在学生评价环节,通过建立畅通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支撑材料 2:《×××听课制度》】,【支撑材料 3:《×××听课记录本》】,【支撑材料 4:《×××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2)教学指导文件:建立并有效运行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备课教案等的抽查和检查制度。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定期检查教学指导文件,有效把握了每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总体计划和运行情况。【支撑材料 5:《××××××》教学大纲】,【支撑材料 6:《××××××》教学进度表】 (3)考试环节:严格执行对期末试卷的抽查和打分制度。通过审核命题范围、题型、评分标准以及成绩分析报告,评价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了解考核的知识面、评定成绩的过程和依据,发现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相应的,专任教师严格坚持试卷管理和考试成绩分析制度,认真完成相关课程考试的命题、试卷审查、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具体包括:审定试题和考试方式,确保试卷质量,使考试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阅卷过程和课程考试成绩的形成过程,强化自身责任感;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初步提出改进意见。【支撑材料 7:《×××考试管理办法》】,【支撑材料 8:《×××学院关于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北团柏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根据县教育局质量评价方案的实施意见,为了构建我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化,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指定期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的一种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一种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长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与学两方面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效果。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的功能,要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3、总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总体评价是指全体学生参加的学科评价,而抽样评价是指对部分学科和部分学生的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定期评价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等方式,定量评价采用“分数”和“比率”的方式,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二.评价方式 1.分级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分段评价:以1-3年级为低年段,4-6年级为高年段进行过程和阶段性评价。以低年段为例,分段评价是指对一个行政班,从一年级跟踪评价到三年级,研究三年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评价内容 1.学生方面:①学业水平;②能力水平;③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④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2.教师方面:①专业发展水平;②备、讲、批、辅、研。③教学质量书面检测。 四.评价实施 1.学生方面:设立学生成长档案,把各阶段有关学生能力水平、个性特长发展、情感态度和学业成绩的考评结果都放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里。具体做法: ①学生作业评价:由教导处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任科教师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科教师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②学生文明礼貌与卫生习惯评价:由学校德育部门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班任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班任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③才艺展示(包含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书法艺术等)评价:由学校综合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综合科执行,通过学生个人申报、展示,最后由综合科成立考核小组评定。(每学年评一次)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一、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多途径评价方式进行。 专业教学质量外部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务处评价等多评价机制,同时广泛吸收社会的评价,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评价、全面性评价和全员性评价。其中,全过程评价是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全面性评价是对教师治学态度、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全员性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又有同行、同事、学生及社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实施全面评价,构建了基于多元主体的全员教学质量评价网络。 自我评价则是教师对本人课程教学质量或其它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分析与总结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如图所示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以系列教学环节评价组成,所以教学评价要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依据各个教学环节的性质、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评价措施、评价方法和反馈途径。 1、培养计划制定、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 培养计划的制定,是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教学计划和学院的专业建设而定位的,在深入社会调研、吸纳省内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经验,由学院召开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研讨会,并聘请行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务处和各教学部讨论通过,报请学院教学主管院长批准备案。近几年各专业培养计划在各个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订。现行的培养方案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并具有较明显的专业特色。 培养计划制定、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1)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民主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一。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

(完整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一、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多途径评价方式进行。 专业教学质量外部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务处评价等多评价机制,同时广泛吸收社会的评价,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评价、全面性评价和全员性评价。其中,全过程评价是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全面性评价是对教师治学态度、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全员性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又有同行、同事、学生及社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实施全面评价,构建了基于多元主体的全员教学质量评价网络。 自我评价则是教师对本人课程教学质量或其它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分析与总结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如图所示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以系列教学环节评价组成,所以教学评价要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依据各个教学环节的性质、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评价措施、评价方法和反馈途径。 1、培养计划制定、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 培养计划的制定,是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教学计划和学院的专业建设而定位的,在深入社会调研、吸纳省内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经验,由学院召开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研讨会,并聘请行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务处和各教学部讨论通过,报请学院教学主管院长批准备案。近几年各专业培养计划在各个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订。现行的培养方案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并具有较明显的专业特色。

培养计划制定、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表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和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表 听课评价和教学检查制度包括学院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检查性听课、教师相互听课等评价环节。按学院相关的规定,教师每月听课不少于2次;对任课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学院领导和教务处进行随机性听课。根据学院《听课制度》要求每学期必须进行教学检查。 (2)学生评教制度 学院在每个学期,教务处组织各班级的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3、考试环节质量评价与反馈 考试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院建立了完善的《考试评价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的考试评价文件,覆盖了考试命题、考试安排、监考巡考、阅卷和成绩评定、考试分析、成绩上报等全过程。 (1)考试命题 考试命题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覆盖课程的所有主要内容,试题要能区别不同水平的学生:70%的试题属于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20%的试题属于考核灵活运用本课程知识的能力,应具有一定的难度,10%的试题应有更高的深度和难度,用以考察优秀学生的学习程度。命题教师应完成难易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及奖励方案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及奖励方案 根据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我区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重新修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明确“知起点、比提高、看出口”的评价机制,以评促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区基础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评价遵循如下原则: 1、全程评价的原则。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跟踪式全程评价,注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自我提高,鼓励不同学学生共同发展。 2、全科评价的原则。评价涵盖小学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品德、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等11个学科,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分类评价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将开设学科分为考试学科和非考试学科两大类进行分类评价,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4、全面评价的原则。卷面考试学科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价、质量抽测、单项能力验收三方面;非卷面考试学科评价包括执行课程计划情况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价、学生技能评价或作品评价。 第一部分:小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价 评价对象:汽车产业开发区所属城区学校 汽车产业开发区所属农村学校 评价学科:中小学非毕业班所有学科 评价办法:考试学科和非考试学科两大类。 一、考试学科评价 中学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等九个学科; 小学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小学评价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1、评价内容: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考核、质量抽测、单项能力验收。

2、评价形式: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考核和质量抽测由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组织,考核结果作为教育局教学质量年度奖励的依据;单项能力验收由学校定期自行组织,过程资料要作为教学工作督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一)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价 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60%)+质量评价即形成性测试(20%)+能力抽测(20%)。教研部门将采取“不固定时间、不按学校顺序、不提前通知”的做法,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性听课、形成性测试和能力抽测。 1、课堂教学效果(60%) 为了体现公平性,要自主选择各层次上课教师。上好“常规课”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为了强化常态课的有效性,对评价标准作了相应调整。 2、形成性测试(20%) 所谓形成性测试是指在听完一节课后当堂进行的测试(测试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在体现阶梯性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灵活地把握难易程度、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力求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3、能力抽测(20%) 根据学科特点、教学进度等,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组织现场操作和评价。 (二)质量抽测 1、抽测时间: 入口测试: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出口测试: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 随机抽测:每学期期末 2、抽测年级:小学三——五年级,六年级必测。 3、抽测内容比例安排:与镇抽测同步进行。 5、抽测学科: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三至五年级中任意语文、数学各一个学科,六年级语文数学两个学科。 6、抽测组织:由进修学校在学期末对抽测学科(或年段)统一组织命题、学校组织监考、批卷、成绩统计、质量分析等工作,小学采取循环式轮换监考。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方面。 (一)学生成长——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合小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探索性地展开工作,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教师进步——其主要监控点分为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三)学校发展——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进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逐步实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 5、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我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这种教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

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负全责。校长要深入教学管理、深入教学改革、深入课堂教学,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家人,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领路人,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发言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苏集镇中学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办学理念的重要砝码。如果建立了一个科学性、公平性、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会激活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一切元素,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条通途。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分别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教师会、学生代表会和家长代表会,对我校过去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中的不足进行了彻底地分析,并联系新的教学要求提出了整改意见。 主要评价方法: 第一,从分数制评价变为等级制评价。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是根据期末考试的分数进行量化,相应地评出优劣。这种评价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了最后的结果,存在着偶然性和主观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价绝对化了,容易将师生引向只抓分数的极端。而等级制的弹性较大,可以根据期末考试的分数段和师生平时的教与学的各项表现设立等级,让评价的尺度更加宽松、客观,尽可能地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病,也逐渐将教学的整个活动调整到“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上来。 第二,从单一的成绩评价变为综合性评价。从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只看了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考核,造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或者只注重参加考试的内容,忽视了全面地、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培养了不少“书呆子”,与当今时

代的学生观、育人观相悖。而综合性的评价可以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力求有创意,更能主动地适应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综合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合作(协调)能力、实践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 第三,以学生的每一个学科为元素进行评价变为以一个学生各个学科的综合成绩进行评价。旧的评价模式,往往是通过教师所教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常常会导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只抓自己所教的学科,出现几科扯皮的局面,发生诸多矛盾,害得学生无可适从,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课题组决定将一个班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有机地捆绑在一起,让大家目标一致、团结一心,共同培育每一个学生。主要考核以班级为主体的巩固率、尖子生、优秀生、学困生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从单纯的学校评价变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综合评价。以往的评价只是从学校一个方面进行评价,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未做考核。其实,学校培养的人才,终究要走向家庭、走进社会,服务于人类,如果单纯从学校一方进行评价,就会导致教师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漠视“师生共发展”这一要求,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不利。因此,加强这一方面的评价势在必行,它有助于家长、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成长。该评价主要通过对家长、社区等的走访、问卷调查进行评价。 总之,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不一而足,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