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CT表现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CT表现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CT表现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CT表现

135例脾转移肿瘤患者的 CT 表现

【摘要】目的:研究和总结脾转移瘤的 CT 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5例患者进行CT 扫描。结果:单发病灶64例, 多发 46 例,弥散性微小结节和脾肿大 25 例。结论:脾转移 瘤的 CT 表现缺乏特异性,不能用来确诊脾转移,但为发现 脾转移瘤提供了较好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脾转移瘤,计算机断层扫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白

髓构成,具有造血和血液过滤功能,也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分子的重要场所。

研发于脾脏的肿瘤非常少见, 偶见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脾脏 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大多为血道转移 [1],一般发

生于晚期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检出时多已伴有 全身其他部位广泛转移。 本文收集了我院 2005 年 3 月至 2015

年3月间经CT 诊断、病理证实的135例脾转移瘤患者,对 其CT 表现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般资料本组 135 例脾转移瘤患者中, 男 75 例,女 60例;发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7.6岁, 岁。 135例患者原发肿瘤分别来自:胃癌 40例,占 29.63%; 肝癌 35 例,占 25.93%;胰腺癌 26 例,占 19.26%;结肠癌 20

例,占 14.81%;肺癌 14 例,占 10.37%。105 例患者无明显症 状,左上腹不适者仅 10 例,约占 18.5%,可触及脾肿大者 12 例,约占

1.1 中位年龄 55

8.89%,血小板减少者8 例,约占5.93%。见表1-1。

表1-1:患者一般情况和CT 结果原发灶例数百分比(%)性别数目

CT值

单个多个弥散

混杂靶型胃癌

40 29.63 25

15

19

16

33

肝癌

35 25.93

17

18

14

13

26

8

1

胰腺癌26

19.26

20

17

18

结肠癌20 14.81

14

6

9

5

16

1

肺癌

14 10.37

1.2检查方法CT扫描使用西门子Somaton DR全身扫

描机,厚8?10mm,间距10mm。CT检查出肿瘤病灶后,在CT引导下行穿刺病理证实。

2.CT检查结果2.1 形态变化:1 35例患者中大小正常者66 例,

占48.89%;

轻中度增大者(脾周约5?7个肋单元)55例,占40.74%;

显著增大(脾周大于7 个肋单元)14例,占10.37%。

3.讨论

发结节, 46例(34.07%)为多发病灶, 其余 25 例(18.52%) 1.07cm 。

2.3密度变化:CT 扫描示脾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状

肿块,部分为片状的范围较大的不规则浸润。 135 例患者中,

102 例患者表现为低密度, 占 75.56%;16 例表现为混杂密度, 占11.85%;10例表现为等密度, 占 7.41%;7例出现“牛

或“靶征”,占 5.19%。对患者进行 CT 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可见病灶处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可见明显强

质的对比更清晰。

2.4 与脾原发淋巴瘤的鉴别淋巴瘤是脾脏最常见的原发

性肿瘤,影像学上可见脾形态常不规则,有分叶,脾内部结 构不均质,密度不均 ;继发性脾受侵者主要由血行播散而来,

常为多发病灶,内部结构较均质。单从 CT 上看,脾淋巴瘤

和转移肿瘤鉴别较为困难,二者均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低密 度灶,淋巴瘤主动脉周围可有成堆的肿大淋巴结,但部分脾

转移患者也可见腹腔淋巴转移。但转移性肿瘤结合临床多可

别。

2.2 病灶分布:所有 135 例患者中

64 例( 47.41%)为单

的表现为弥散性微小结节和脾肿大。病灶大小直径约

4.58±

眼征”

化, 中央的坏死液化成分未见强化,转移瘤与周围正常脾实

找到其它部位的原发灶,穿刺病理学检查也有助于进

步鉴

脾转移瘤是常见脾恶性肿瘤,仅次于淋巴瘤的,一般发

生于全身其他部位广泛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相比于肝肺等常见转移器官。脾转移瘤为少见病变,曾有报道恶性肿瘤病

人脾转移的发生率约为0.3%?9%[2?3]。恶性肿瘤脾脏

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浸润等,

其中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4] 。

本报告中135例患者,105 例无临床特征性表现,

Okuyama等报道28例脾转移瘤的患者,仅有6例出现临床

症状[5],目前现有的文献报道也显示,仅有少部分脾转移患

者有发热、腹庭、贫血等症状[6] ,这给脾转移瘤早期诊断造

成了一定困难。本报告的135 例患者,130 例是在回访过程

中通过CT、超声等检查手段发现的,仅5 例患者因脾转移症

状就诊。脾转移瘤的CT 表现呈现多样化趋势,临床可

见圆形、结节形、囊状或不规则形,为单发或多发,部分为弥漫性。和原发性脾肿瘤相比较,缺少特征性和典型的CT 表现,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我们根据本组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为以下几点以助诊断:(1)脾单发或多发的类圆

形低密度灶,病灶大小不等、边缘清楚;(2)转移瘤一般较

原发部位肿瘤小,脾可未见明显增大;(3)增强CT病灶显示

更清楚,少部分病灶可以出现环形或不均匀强化,但病灶的强化程度不及脾实质;(4)结合患者病史资料,多数能找到

原发肿瘤病灶。这些虽不脾转移瘤的特异性表现,但对提示

脾转移,并进行下一步检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脾转移通过经皮穿刺术可病理活检,本报告中135 例患

者通过细针穿刺明确病理,没有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说明经皮穿刺活检技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因此,我们认为对恶性肿瘤复查应进行脾脏检查,及时

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J,Geller SA.Tumors of the

spleen[J].World

J Surg,1985,9(3):468-476.

[2]Gupta PB,Harvey L.Spontaneous rupture of the

spieen

secondary to metastatic carcinonma[J].Br J Surg ,1993,80:613.

[3]Carrington BM ,Thomas NB,Johnson

RJ.Intraspienic

metases from carcinoma of theorary[J].Ciin Radioi ,1990 ,

411-418.

[4]Alex Bolsen ,Sabine Pargman,Thomas

Gillespie.Solitary

splenic metastasis from ovarian carcinosarcoma :a case report[J].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2011,5:56.

[5]Okuyama T,Oyam M,Ishikawa H.Isolated

Splenic

metastasis of sigmoid colon cancer :a case

report.Jpn J Clin

Oncol,2001,31(7):341-345.

[6]王洪江,罗海峰,王玉林,等.直肠癌脾脏转移破裂例.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3):273-27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