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第2章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2章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2章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2章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认识实习 ——建筑环境0702 孙昌林27号 摘要:随着大学三年级上半年课程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认识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实验中心及校新图书馆。宋老师在实习期间逐渐引导我们思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将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利用。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让我倍感荣佩。 关键字: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动物实验中心、校新图书馆 第一站:校锅炉厂 锅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产生活之中。电站锅炉用来推动汽轮机发电;工业锅炉在造纸、纺织、制药、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中用来加热烘干、蒸发、消毒等工业过程。随着我国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大容量锅炉及大面积供暖区域的出现,使得锅炉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大学锅炉厂为例) 实习第一天,宋老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实习模式直接带我们去锅炉厂,而是将我们重新拉回课堂,让我们先了解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让我们带着走过场的心态去实习。 一、锅炉的系统组成 锅炉按其固有的内部工作过程,可分为三大系统:煤灰系统、风烟系统和水系统。 1、煤灰系统: 燃煤经过煤斗进入炉内燃烧后,其固体生成物——炉渣——经过除渣机排至炉外。这一系统主要设施有:上煤机、煤仓、溜煤管、加煤斗、炉闸板、炉排、老鹰铁、除渣机等。 2、风烟系统: 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氧气是由送风机送入炉内的,燃烧后生成烟气由引风机经过烟筒排至大气中。为了减少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颗粒与硫酸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经由除尘器将烟气中的灰尘颗粒分离出来,经过脱硫装置降低烟气中的硫酸气体成分。这一系统的主要设备有:送风机风道、炉排风室、流通烟道、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烟道、烟囱等。 3、水系统: 对于水循环回路中是依靠水泵的运转来保持。在循环系统中还有定压设备,是用来补充注入循环系统所丢失水量必需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水质处理设备,在炉外预先经过化学计生户处理,讲注入锅炉及系统的水中含有的氧气及锅炉容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 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对国家和用户高度负责,为了使设计文件,施工标准,合同约定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质量、工程品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特制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下: 1.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标准运行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 2.认真搞好项目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教育,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颁发的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抓好职工培训,争创优质工程。 3.努力学习,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优化工艺提高功效,全面推行样板墙制度,以点带面,确保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对“四新”技术,明确重点,详细具体,注重可操作性。 4.在认真搞好图纸会审,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审查)管理,加强技术复核工作,强化组织技术交底,强化积累技术质量的全面、科学、准确、及时。 5.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建材的质量,严格选择分包商,通过对其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证能力,信誉调查以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检验评价,各供方之间的比较,最后中和评价,选定工作关系,在使用前严格进行:1、书面检查,2、外观检验,3、理化检验,4、无损检验等四种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6.实施工序质量监控,通过对工序活动条件(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和工序活动效果(即工序的过程标准)两个方面监控,通过管因素、管过程,从而实现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过关、转向事前、事中控制。 7.及时准确留存质量过程成果,如砂浆、砼试块,钢筋焊接等施工过程试件,必须及时做好,专人养护、专人送试,及时留档。 8.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强化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俗称质量三检)和专业检查(施工组项时检查,项目部每月两次综评验测)工程隐蔽验收、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等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实施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班组个人奖罚分明,兑现整改坚决及时。 9.从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入手,加强成品保护,按正确流程施工,不颠倒工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按正确的施工方法,保护方法保护好前道工序产品质量。 10.坚持竣工标准,做好售后服务,坚持竣工内容,标准,通过内容分层次自检解决全部遗留,整理好竣工质量,实现工程竣工质量目标,售后服务体现工程质量,坚持24小时内处理好质量投诉,并按季节性,技术性,保修期满,积极主动回访用户,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 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 部分组成 2.建筑满足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环境舒适性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1.赤纬是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他的变化范围为+23.5~~- -23.5. 2.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时角、纬度 3.太阳常数:在I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I=1353W/m2,称为太阳常数。 4.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5.大气透明度;令P=Il/I0=exp(-a) 大气质量;m=L’/L=1/sinB 6. 风玫瑰图(P21) 7.室外气温的影响因素: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8.霜洞现象: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臵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9.不当风场的危害1)冬季住宅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大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的自然通风不良 3)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舒适 4)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 有效的排出,而在小区内聚集 5)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10.什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 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的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 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内热湿环境形成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例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等,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度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围护结构表面特性:热惯性 如何影响反射率吸收率:对于太阳辐射,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建筑环境学复习

第2章建筑室外环境 一、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室外综合温度、真太阳时、温室效应、逆温层、霜洞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在室外气温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aI/h out ,并减去建筑物表面与坏境进行的长波辐射的等效温 度值Qlw/h out 。显然综合温度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空气温度。 真太阳时:太阳真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 为1h,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计算公式为T=T m ±L?Lm 15 +e 60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逆温层:是指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有时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极大地抑制了自然对流作用,使得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扩散。 霜洞:空气流入洼地在没有空气扰动时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这种温度局部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二、思考题 1.试解释我国北方住宅为何要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答案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重点汇总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 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样调查现场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培训材料: 调查现场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调查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是项目、经费、人力和设备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抽样框、抽样方法、现场调查的有机组织。对于规模以下工业进行的抽样调查,其方法已逐渐趋于成熟,抽样框的建立和维护随着周期性的普查也将逐步规范,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场调查的组织和数据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要尽量避免与减少误差,使调查结果能反映所调查事物的真实情况。从影响现场调查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着手,重点研究现场调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1、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指统计信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国际公认的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准确性:是指统计估算值与目标特征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及时性:是指调查基准期与统计数据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

间。 可比性:是指同一项目的统计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比程度。 可衔接性:是指不同统计项目之间即同一统计机构内部不同统计调查项目之间、不同机构之间以及与国际组织之间统计数据的衔接程度。 可取得性:是指用户从统计部门取得统计信息的容易程度,包括列明用户从统计机构可以取得的统计信息内容以及应用先进便捷的统计信息服务方式。 2、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实际操作性能的测量并与标准相比较,一旦出现偏差就采取相应措施的调整过程。 质量保证则包括了以保证质量为目标的一切活动。质量保证的目标是防止、减少或限制调查中错误的发生。并在第一时间就予以纠正。 质量保证是预测问题,而质量控制则是对已经确认的问题进行相应处理。质量保证主要是关注预期的结果。组织(机构)必须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提供质量保证。 3、误差 误差泛指原始数据及其统计指标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别。凡是调查就一定有误差,误差或大或小总是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在抽样调查过程中,误差可分成抽样框误差、抽样误差、现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解答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并不严格遵守? 答:太阳光在垂直面上的直射强度为θβcos cos ,??=N z c I I ,对于地理位置的地区βcos ?N I 是不能人为改变的。所以要使I c,z 取最佳值,只有使θ尽可能小。在冬季,太阳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坐北朝南的布局就保证了在冬季能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辐射。北方气候寒冷、冬夏太阳高度角差别大,坐北朝南的布局可以使建筑物冬季获得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小。但在南方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南,冬夏太阳高度角差不多,所以建筑物是否坐北朝南影响不太大。 2.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5. 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因为不同纬度的地区,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相同时刻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住宅楼产生的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面积小,所以南方的最小住宅楼间距也小。 6. 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答:对于低密度住宅区,反射率高有利于改善小区微气候;而对于高密度住宅区,由于地对天空的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1.总则................................................. .. (1) 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 . (1) 3.成品保护制度 (3) 4.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度 (5) 5.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8) 6.质量检验评定制度 (9) 7.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9) 8.工程现场挂牌制度 (10) 9.工序交接管理制度 (11) 10.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11) 11.岗位培训制度 (1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为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项目部的质量目标,认真执行合同规定,满足业主要求,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管理制度,项目部各级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切实做到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规范施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2.1.技术交底是在某一单位工程开工前,或某一分项工程、某一工序施工前,由主管技术人员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在使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过程中起媒介和保障作用。通过技术交底使操作者(基层管理人员、领工员、班组长、工人)掌握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了解技术标准,按交底的几何尺寸将工程付诸实施,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完成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 2.2.项目总工程师是技术交底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部是项目技术交底主责部门。项目部总工程师、工程部、安质部、施工队伍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对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建设、设计单位解决。 2.3.三级技术交底制度 2.3.1项目总工程师向项目部各部门及技术人员进行施组、方案、关键工序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总体安排、总体施工方案、劳动力、资金、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物资设备、技术和质量标准、设计变更内容、关键工序及控制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3.2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向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工区技术负责人进行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 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 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dp=6℃-19

℃,有效天空温度t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sky可以达到0℃以下。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 。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 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 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dp=6℃-19 ℃,有效天空温度t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sky可以达到0℃以下。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

建筑环境学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 第一部分建筑外环境 1.1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定量描述模型。 1.2 太阳辐射 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谱;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能量的组成成分;太阳辐射作用与地球的热平衡关系;日照的作用。 1.3 室外气候 自然室外气候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 1.4 城市微气候 由于人工的建设活动导致的城市微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包括热岛效应、城市和小区风场、建筑物的布局与日照效果的关系。 1.5 我国气候分区特点 我国两个主要的气候分区法以及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 1.6 基本概念 太阳时、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照度、太阳直射辐射、太阳散射辐射、有效天空温度、大气层消光系数、热岛效应。 第二部分建筑热湿环境 2.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透明和半透明材料对太阳辐射的作用。2.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 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特征;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门窗和墙体的热过程特点;围护结构不稳定传热过程和传湿过程的数学模型。 2.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 室内产热产湿和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的特点和定量描述方法。 2.4 冷负荷与热负荷 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2.5 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 国内外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不同类型负荷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目前国内外典型的建筑热过程与负荷模拟分析软件。 2.6 基本概念 维护结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夜间辐射、遮阳系数、得热、太阳得热系数、冷负荷、热负荷。 第三部分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3.1 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热感觉、热舒适等原理和理论体系。 3.2 人体对稳态热环境反应的描述 热舒适方程、预测平均评价、有效温度和 ASHRAE 舒适区等,人体对稳态热环境反应的描述方法。 3.3 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 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3.4 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放出,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2建筑环境学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环境,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外环境的基本概况讲清楚,以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建筑物的内部环境。 第一节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和纬度表示。 1.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的圆叫经度圈。经度圈都要通过南北两极,形成两个180°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或称子午线) 全球共分为180个经圈,360条经线(子午线)。 * 国际会议商定,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子午线为全世界通用的本初 .. 子午线 ...。 2.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而成的圆,称为纬线,且彼此平行。 其中通过地心的纬线 .....叫赤道 .........、北两个半球 .....。 ..。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 3.经度:经度是指本初子午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地子午线所在平面的夹角。 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自零度线向东分为180°叫东经 ..。 ..,向西分为180°叫西经4.纬度:是以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赤道的纬度为零。 自赤道向北极方向分为90°称为北纬 ..。 ..,向南极方向分为90°称为南纬5.日照时间一般采用平均太阳时。 6.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这样经度不同的地方,正午时间均不同,规定标准时间 ....。 7.世界时: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称为“世界时”。 把全世界按地理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里经度15°。以本初子午 线东西各7.5°为零时区,向东西各分为12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 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成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差为1小时。 8.我国的时区范围是,东5~9时区,横跨5个时区。我国统一采用东8时区的时间,即以东京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与世界 时间相差8小时。 9.标准时间计算公式: T o=T m+4(L o-L m) T o——标准时间 T m——地方平均太阳时 L o——标准时间子午线的经度deg L m——当地时间子午线所在处的经度deg 10.日照:指物体表面被太阳直接照射的现象。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因时、因地时刻变化,正确掌握太阳运动规律,对处理建筑环 境问题有益。 地球绕地轴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轨道的平面始终保持66.5°的 倾角,而且在公转运行中,这个交角和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 11.赤纬: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用d来表示。 它是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日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全年的赤纬在+23.5°~ -23.5°之间变化。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 ....,向南为负 ....。 春分时,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平行,赤纬为0°,南北半球的昼夜相等。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11332208《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建筑环境学课程编号11332208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 总学分2开课系(部)XXX授课对象水产养殖学先修课程《动物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XXXX审核人XXXX审批人XXXX 修订时间2011-01-23 二、课程简介 《建筑环境学》课程是本专业一门专业任选课。 三、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研究建筑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建筑技术经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与主要业务活动。使学生掌握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求经济效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 四、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环境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课外阅读3篇论文,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胡霞,苑艳辉,姚卫容,钱和.微生物农药发展概况[J].农药,2005,(2). (2)姚玉峰,.微生物与人类[J].世界科学,2010,(4). (3)金锋,吉顺,江智光,.关注人类与微生物的自然平衡[J].科学世界,2006,(5). 2、作业与思考题 布置2道作业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简述“自然发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2)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最新版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1.总则................................................. .. (1) 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 . (1) 3.成品保护制度 (3) 4.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度 (5) 5.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8) 6.质量检验评定制度 (9) 7.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9) 8.工程现场挂牌制度 (10) 9.工序交接管理制度 (11) 10.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11) 11.岗位培训制度 (1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为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项目部的质量目标,认真执行合同规定,满足业主要求,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管理制度,项目部各级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切实做到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规范施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2.1.技术交底是在某一单位工程开工前,或某一分项工程、某一工序施工前,由主管技术人员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在使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过程中起媒介和保障作用。通过技术交底使操作者(基层管理人员、领工员、班组长、工人)掌握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了解技术标准,按交底的几何尺寸将工程付诸实施,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完成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 2.2.项目总工程师是技术交底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部是项目技术交底主责部门。项目部总工程师、工程部、安质部、施工队伍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对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建设、设计单位解决。 2.3.三级技术交底制度 2.3.1项目总工程师向项目部各部门及技术人员进行施组、方案、关键工序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总体安排、总体施工方案、劳动力、资金、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物资设备、技术和质量标准、设计变更内容、关键工序及控制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3.2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向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工区技术负责人进行

建筑环境学第五章习题解析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1.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 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人体的代谢率由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等因素决定。人体的代谢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当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代谢率都会增加。但人体的代谢率最显著的决定因素是肌肉活动强度,因此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的发热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常数,但随着环境空气温度的升高,人体的显热散热量会减小,潜热散热量会增加,出汗率增加 2.“冷”与“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 感觉?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答:人体能感受外界温度变化是因为在人体皮肤层存在温度感受器。因为人有体温调节系统,对环境有显著的适应性,所以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空气湿度增加能改变皮肤的湿润度,皮肤的湿润度的增加被感受为皮肤的“粘着性”增加,从而增加了热不舒适感。 3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温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湿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 答:可以稍加快风速,从而加大人体与环境间的换热系数,使总

散热量与前述条件下一致 4. 国外常用带内电热源marikin作热舒适实验,manikin的发热量由输入的活动强度决定,材料的导数系数与人体肌肤基本相同,实验时测量及肤温度来确定人体的热舒适度,这种作法有什么局限?答:热舒适度是生理和心上的感觉,该实验只能模拟人体热平衡条件,假设热舒适与热感觉是一致的。忽略了年龄、性别、人种的因素,忽略了皮肤润湿度增加产生的“粘着性”和吹风感等因素。当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时,manikin的皮肤温度会随之升高,但实际上,人体由于会出汗,在生理未出现失调的情况下,皮肤温度的升高幅度不大。 5. 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PMV指标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有何局限 答:因为热舒适方程是在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即人体蓄热量S=0的前提下得出的,而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过程代谢率不再稳定,所以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不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述是不一定适用PMV指标的,人在动态环境中的热感觉可用一些其他的热舒适性指标来描述,如:相对热指标RWI、热损失率HDR、热应力指数HIS和风冷却系数WCI等。因为PMV指标是将反映人体对热平衡的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引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学 英文名称:Built Environment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2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概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另外,由于这是一门非常前沿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中除了采用了国内外公认的成熟的定论以外,还大量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人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室内环境具体要求及相关指标; 2、了解是影响建筑环境的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 3、了解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环境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了解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章无难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基本要求: 1、了解太阳与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熟悉室外气候的基本特性。 2、掌握太阳辐射的规律(包括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电磁波谱、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臭氧层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影响、日照的作用与效果)。 3、了解室外气候(温湿度的年和日变动,风、雨、雪等)。 4、了解城市微气候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