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束外观检查标准

线束外观检查标准

线束外观检查标准
线束外观检查标准

一、目的

明确线束最终检验标准,防止不良品流出。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内所有线束外观检验。

三、检验工具

工具:直尺、放大镜、显微镜等;

四、检查内容

1、检查产品有无破损、端子有无氧化、变形、胶壳有无弄脏、线材有无破皮、是否插到位、端子是否脱落等。

2、确认产品有无胶布不良(电子胶布、醋酸胶布等)、热缩管/套管等不良。

3、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检查。

锡渣残留FPC或线材锡渣残留。

(拒收)

目视MAJ

装配包胶不

压着包胶不良。

(拒收)

目视MAJ 芯线断

芯线断、导通不良、拉力不

够。(拒收)

目视MAJ 退片

端子插不到位,退片。

(拒收)

目视MAJ 插反

端子插反。

(拒收)

目视MAJ 误配

插错位置,误配。

(拒收)

目视MAJ

胶布破损、烫伤、划伤等。

。线材印字不清,无法辩认。

胶壳因返工或来料已破损。

(拒收)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ok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制定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塑胶件产品检验作业。 3.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管单位制定,事业部总经理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应用文件: MIL-STD-105E II 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检验标准: 1、MIL-STD-105E II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 、MAJ=0.65 、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定义 6.1缺点分类: a.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b.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c.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6.2塑胶不良描述: 6.2.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6.2.2、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6.2.3、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下陷。 6.2.4、水纹:射胶时留在产品表面的水波浪的纹路。 6.2.5、拉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产品表面造成的划痕。 6.2.6、变形:产品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6.2.7、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的位置。 6.2.8、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碳化发黑。 6.2.9、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6.210、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6.2.11、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2.12、混色: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产品本色不同的颜色。 6.2.13、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6.2.14、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6.2.15、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6.2.16、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6.2.17、油污(油痕):由于种种原因,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包括脱模式剂),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6.2.18、气泡:透明产品内部形成的在中空。 6.2.19、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塑胶件表面线形痕迹。 6.3喷涂件不良描述: 6.3.1、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线束检验标准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版本: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本修改记录:

1. 目的: 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 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 4. 术语与定义: 4.1 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 5.1 端子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 序 号 名称示意图1绝缘皮检查窗 2喇叭口 3刷尾检查窗 4锁紧翼/锁紧舌/锁紧弹 片 5绝缘皮压接区6导体压接区 7端子结合区/装配功能 区 8料带残耳/料带头9接线柱挡耳/止位挡片

5.2 裁线检验标准 5.2.1 导体损伤: 状态图示描述 理想状态 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者其他损伤 匀收状态 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不能超出表1范围 拒收状态 划伤,缺口或被切断的导体程度超出表1范围 表1: 导体数量(根) 对于导线有划伤,缺口和 切断的最大范围 对于铆压端子可以接受导 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 范围 对于焊接端子可以接 受导线有刻痕、切断的最大 范围 小于7000 7-15101

16-25302 26-40433 41-60544 61-120655大于1216%5%5% 5.2.2 绝缘损伤: 状态图示描述 理想状态 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匀收状态 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不超过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线束检验标准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 版本: 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本修改记录: 使生产制作人员与检验人员有统一得标准可依。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3。规范性引用文件: IPC-A-620线缆及线束组件得一般要求

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 4。 术语与定义: 4、1 端子拉脱力:端子与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得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与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得闭合压接截面得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 5、1 端子各部分区域得示意图: 5、2 裁线检验标准 5、2、1 导体损伤: 状态 图示 描述 序号 名称 示意图 1 绝缘皮检查窗 2 喇叭口 3 刷尾检查窗 4 锁紧翼/锁紧舌/锁紧弹片 5 绝缘皮压接区 6 导体压接区 7 端子结合区/装配功能区 8 料带残耳/料带头 9 接线柱挡耳/止位挡片

5。2、2 绝缘损伤:

5。3线材处理—沾锡 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得芯线形成一个统一得、可焊性得表面、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得好处: 能将单股得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得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得焊点上,而不就是单股得芯线外露、控制要求: 芯线需要焊锡得部分,装配、焊接前要沾锡。 锡液应沾到整个沾锡部分,并渗透到内部得芯线、 沾锡过程中,锡液上浸至绝缘层部分,只要线材保持原有得柔韧性,少量得锡液上浸就是允许得。 沾锡后锡面应光滑,轮廓应分明、 多根线束不得浸锡后连在一起、

5、4 冲压成型端子压接作业标准:

5.4。1 绝缘皮压接区: 状态图示描述 理想状态绝缘完全包住并延伸到绝缘得铆压片 如果就是多股线则应该所有线都应该穿过得绝缘得铆压片 绝缘皮处得铆压不能切断或破坏绝缘 绝缘铆压片完全包住并支撑绝缘皮 绝缘端子铆压,绝缘铆压均匀得形成并在不伤及绝缘得基础上使其与导线得连接紧 拒收状态铆压片穿过绝缘皮而且接触到导体 绝缘铆压片没有在绝缘周围提供最小180°得支持 铆压片环绕但会形成一个大于45°得开角在顶部

外观检验标准

一、目的: 为公司在外观检验的判定更精准、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特制定本规范。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塑胶原材料、产成品之外观检验。 三、参考文件: MIL-STD-105E《抽样计划表》 四、定义与术语: 轻微缺陷(Min):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称之为轻微缺陷; 严重缺陷(Maj):影响产品功能的缺陷,称之为严重缺陷; 致命缺陷(CR):影响使用者之人身安全或丧失功能的缺陷,称之为致命缺陷; A级面:主要外露面。指产品的正面,即产品安装后最容易看到的部位; B级面:次要外露面。指产品的侧面、向下外露面、边位、角位、接合位、内弯曲位; C级面:不易看到的面。指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 错型(错箱):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别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 粘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称为拉伤面; 分层:铸件上局部存在有明显的金属层次; 裂纹: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上有发展的趋势; 变形:由于收缩不均或外力导致压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 流痕:压铸件表面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无发展趋势; 水纹: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肉眼可见,但用手感觉不出,颜色不同于基体金属的纹路,用0#砂布稍擦几下即可去除; 冷隔:在压铸件表面,明显、不规则、下陷的线形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时交接边缘光滑,有断开的可能; 龟裂毛刺:由于模具型腔表面产生热疲劳而形成的铸件表面上的网状凸起痕迹和金属刺; 凹陷:铸件的厚大部分表面有平滑的下凹现象; 欠铸:铸件表面有浇不足的部位,导致轮廓不蔳; 飞边、毛刺:在分型面边缘出现金属薄片,或粗糙、锋利的棱角; 脱皮:铸件表面部分与基体剥离的现象; 色斑:铸件表面上呈现的不同于基体金属的斑点,一般由涂料碳化物形成。 砂孔:在压铸件中,由于压铸的特殊性,铝合金是在高温、高速、高压的状态下成型的,所以压铸件内部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孔洞,我们统称这些孔洞为砂孔; 缩孔:铸件凝固过程中,金属补偿不足所形成的呈现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即为缩孔;

线束检验标准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 版本:A 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 审核/日期: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________ 版本修改记录:

1. 目的: 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 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 4. 术语与定义: 4.1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 5.1端子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

示意图 序号名称 1绝缘皮检查窗 2喇叭口 3刷尾检杳窗 4锁紧翼/锁紧舌/锁紧弹片 5绝缘皮压接区 6导体压接区 7端子结合区/装配功能区 8料带残耳/料带头 9接线柱挡耳/止位挡片 5.2 裁线检验标准 521导体损伤: 状态图示描述

大于121 6% 5% 5% 描述 5.3线材处理一沾锡 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的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焊性的表面。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的好处: 能将单股的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的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的焊点上,而不是单股的芯线外露。 5.2.2 绝 522绝 状态 理想状态 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 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 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匀收状态 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 的印痕。 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 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不超过 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 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 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绝缘层被切开或损伤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超过 20% 拒收状态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大于绝缘层外 径的50%或者或1mm 绝缘层烧焦 绝缘层熔到导体里

面料外观检验标准

(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内控标准 Q/ 面料外观检验标准 Standard of the fabrics'exterior inspection 发布实施 (中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参考了纺织行业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结合面里料外观检验的现状和成衣加工厂等各方面的反馈,从提高公司产品品质和保证工厂有效生产方面出发,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使用说明和范围: 1、本标准用于公司面料进仓检验,规范检验方法和判定依据 2、本标准可用于我司供应商发货前对面料自检的标准依据 3、本标准可用于加工厂对我司采购的面料进行复检的标准依据。 本标准是对Q/LL-J 02-2010《面料外观检验标准》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Q/LL-J 02-2010相比变化如下: ——修改了匹长相差范围 ——修改了颜色要求 ——修改了抽检数量 ——删除了相关处理方法 面料外观检验标准 1 目的 为使本公司所采购的各类服装面里料的质量能够最终满足成品质量要求,以及让服装加工厂能更好

的掌握各种材料的品质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措施,特对面里料外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作出规定。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所有面料(包含里布、插色布)外观质量检验。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4250 机织物疵点的描述术语 GB/T 24117 针织物疵点的描述术语 GB/T 17760 印染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 GB/T 4666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25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14801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GB/T 4669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FZ/T 70010 针织物平方米干燥重量的测定 FZ/T 01093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原料订单合同》 4 要求 4.1标识 4.1.1每一匹布标明我司订单号、供应商材料名称和编号、成份、缸号匹号、幅宽、克重、匹长(针织类需同时标注重量)。 4.1.2供应商到货时需提供自检报告,且在布匹包装外标示标注疵点说明,如不能提供品控拒绝检验。 4.2布面疵点 4.2.1.毛料(含羊毛≥30%)、里布类换片率≤3%,其他面料换片率≤5%(换片率计算方法见附录A)。 4.2.2经向出现连续性疵点(如抽纱、色条、擦伤等) 4.3 匹长 4.3.1实际米数与标识米数误差不得超过0 .7%,超出的按实际短码全额扣损,毛料不允许有短码现象。 4.3.2 梭织面料不可由多个部分连接(除合同另有规定),整批不得有10%以上的匹数中码长低于40米。 4.3.3 针织面料不可由多个部分连接,每段重量不得小于14Kg。 4.4 有效幅宽 布面两边针眼扣除后自然状态下测量的幅宽宽度,如单匹布中有效幅宽不均匀,按最小值定为有效幅宽 4.4.1梭织面料有效幅宽同定额幅宽允许在±2㎝以内,弹性较大的梭织面料允许在±3㎝以内。 4.4.2针织面料有效幅宽不允许低于定额幅宽,同时不允许超过5㎝。

QCT29106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 (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 前 言 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11121 汽油机油 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 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HG/T 2196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 4 钢卷尺 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QC/T 417.3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最新版线束标准

1) Q/SQR

前言 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 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 增加(新的引用标准): 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 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 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 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替换: 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 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 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 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 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 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定华、赵松岭、徐海良、杨宁、陈明业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SQR.04.030-2003、Q/SQR.04.030-2005、Q/SQR.04.030-2006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1)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 名词 电线位置浅打检验要求

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 剥线不良 注:1.剥线长度:①铜件/四方插:4±②小5556铜件:± 2.检查线芯是否受损,一定要剥开线皮3个mm以上。 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 端子压接缺陷 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 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 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 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 外观检验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CCD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 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 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 检验余料长度 导体压着区检验 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 ②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 ③后喇叭口必须可见 ④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 绝缘皮压接

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②摇摆测试,手握离线头6、7cm处,上下弯折线90°,无松脱则说明已压紧。 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区损伤、变形 车间线束压接巡检检验步骤及方法 1.线束在自动机调好机后,IPQC取5PCS不包线皮的开始做先做拉力测试。(参考) 2.拉力测试合格,产线按成品生产20PCS,给IPQC按外观检验要求在CCD下,进行外观检验。 3.外观检验OK后,取5PCS进行测试线材与端子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不超过30mΩ,为合格。 4.接触电阻检验OK后取5PCS做剖面分析,(剖面分析判定准按文件YSTZ-W-QC-003 端子截面制作及判定标准) 5.剖面分析OK后,填好产品首件报告,通知车间可以生产。 6. 巡检IPQC每半小时巡检外观及抽检5PCS,做线材整体拉力测试及接触电阻,每4小时取5PCS做剖面分析。订单生产完成好再取最后5PCS做剖面分析。 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良,应立即让生产停机,并马上知会品质主管进行确定处理,如确认不良马上向前追遡,直到确认上一个巡检段为良品为止。 端子压着连接性(拉拔力)测试方法及标准 测试目的:在于测试端子与电线之接合是否牢固 一、测试工具:万能拉力试验机 二、测试方法: ①取UL标准或等同于此标准的电线长约50公分,一端根据所测试的端子正确剥线。 ②将端子与线材以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压接牢固,将端子部分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活动座。 ③启动拉力试验机,直到端子与电线脱落为止。 ④查看拉力机仪表板上显示的最大拉力值并与标准对比,以确定测试是否成功。 ⑤同样之测试需要连续做5PCS,全部成功方为合格。 ⑥拉力测试首件测只包线芯不包线皮的拉力,巡检测线材整体拉力 附表1.拉力测试标准

线束检验标准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 版本: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 目的: 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 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 4. 术语与定义: 4.1 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 5.2 裁线检验标准 5.2.1 导体损伤:

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者其他损伤 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不能超出表

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 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不超过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 外径的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5.3 线材处理—沾锡 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的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焊性的表面。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的好处: 能将单股的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的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的焊点上,而不是单股的芯线外露。 控制要求: 芯线需要焊锡的部分,装配、焊接前要沾锡。 锡液应沾到整个沾锡部分,并渗透到内部的芯线。 沾锡过程中,锡液上浸至绝缘层部分,只要线材保持原有的柔韧性,少量的锡液上浸是允许的。 沾锡后锡面应光滑,轮廓应分明。 多根线束不得浸锡后连在一起。

上锡端光滑、平整,无拉尖、开叉、上锡过多、破皮、线束锡渣等现象 开叉、拉尖、上锡过多等最大高度≤线径的配套线路板以能轻松装进去为准。注:直接焊线(不用穿孔焊接)可放宽。 浸锡后线束上不得有锡渣、线束烫伤、变软等现象。5.4 冲压成型端子压接作业标准: 5.4.1 绝缘皮压接区: 高度H 高度H 高度H 高度H 线束脏污、锡渣 线束烫伤

整车线束技术要求

整车电线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下列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本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使用下列标准中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84 车用汽油 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9328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C/T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417 汽车用片式插接件 QCn 29009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 JJG 4 钢卷尺 QC/T 29106-92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术语 3.1 干线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分支点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 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技术要求 4.1 电线束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图纸上的要求优于本规范。

4.2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接插件应符合图纸要求;电线应符合GB 9328的规定。 4.4端子与电线连接采用压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 4.4.1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4.4.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4.4.3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值 2

外观检验规范

管理规定 文件名称:外观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FY/WI-QA-05 生效日期:2018-06-18 受控状态: 版次号:A.0 分发号: 发放部门:综合部□开发部□生产部□质量部□

1.目的: 明确了产品部件的外观验收准则,对来料及成品外观检验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产品金属部件的检验,生产外观检验时按本规范执行。 3.工作职责: 进料检验员负责按照本规范对相关来料外观进行检验,出货检验员参照本规范进行外观检验,质量部主管负责监督执行。 4.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4.1距离:目视距离一般30~40cm左右; 4.2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4.3照明:40W日光灯下; 4.4视力要求:视力1.0以上,弱视和色肓者不宜进行外观检验。 5.产品缺陷定义 5.1A级缺陷---致命缺陷(criticaldefect) 可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非安全状态的缺陷,或可能损坏重要的最终产品的基本功能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5.2B级缺陷---严重缺陷(majoydefect) 不构成致命缺陷,但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5.3C级缺陷---轻微缺陷(minordefect) 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6.表面分区

8.

9.产品外观不良示例 9.1起泡---电镀件表面出现小泡点或凸起现象: 9.2脏污---产品表面有手印、油污或其它脏污:` 9.3划伤、刮花----产品表面有明显的纹路或划痕: C 面水渍水印面积≤1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发黑 发白 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异色斑迹 电镀件表面有明显的白印或黑印,面积≥2.0mm 2 √ 白印或黑印面积<2.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漏镀 产品表面及 内腔均不允许有镀层未 镀上的情况 产品A 面或B 面有漏底材现象,不可接受 √ 产品A 面或B 面有相关镀层未镀上,不可接受 √ 电极点周围有未镀上痕迹,电镀件凹位或阴角位明显发黄,组装后又不能够遮盖的,不可接受 √ 电镀件内部有未镀上的地方,不能接受 √ 尺寸 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控制尺寸稍超出公差,但不影响装配 √ 控制尺寸超出公差,现场无法装配 √ 闪缝 产品外观无 闪缝、无翘起 盖板与腔体配合后缝隙≥0.2mm ,不可接受 √ 压块与内腔安装后缝隙≥0.5mm ,不可接受 √ 耐腐蚀 防腐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产品各部位镀层均需覆盖到位,盐雾测试不通过,不可接受, √ 标识附件 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产品标印、位置图、标识符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可接受 √ 产品各外部连接附件(锁紧装置、连接器等)不牢固、不一致, √ 电镀层表面凸 镀层表面脏污呈云状块,面积过 正面刮花明显, 正面有划伤花现象,NG

线束标准

关于构成电线束原材料性能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标准,实验项目所需数量在这里给各位发个一览表,仅供各位参考。 线束材料设计及选用(续)(二)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 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 一般根据电器件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计算并确定熔断器容量,可按经验公式:熔断器额定容量=电路最大工作电流÷80%(或70%)。 2.断路器 断路器最大的特点是可恢复性,但其成本较高,使用较少。断路器一般都是热敏机械装置,它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热变形,使触点开闭或自行接通。新型的断路器,使用PTC固体材料作为过流保护元件,它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根据电流或温度的高低断开或接通。这种保护元件的最大优势是当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接通,不需人工调节和拆换。 3.易熔线 易熔线的特点是当线路通过极大的过载电流时,易熔线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5s)熔断,从而切断电源,防止产生恶性事故。易熔线也是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绝缘层一般为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因为绝缘层较厚,所以看。起来比同规格的导线粗。 易熔线一般接在蓄电池直接引出的电路中。易熔线的常用的公称截面有0.3mm2、0.5mm2、0.75mm2、1.0mm2、1.5mm2,甚至还有8mm2等更大截面的易熔线。易熔线的导线线段长度分为(50±5)mm、(100±10)mm、(150±15)mm3种。 易熔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当其熔断后,其标志仍应存在以便于更换。易熔线的熔断特性如表1所示。 (三)继电器的选取设计 继电器分为电流式和电压式2种。一般根据用电器的功率和开关的承载能力来决定是否选用继电器。常用继电器的设备一般有刮水器、喇叭、除霜、前照灯、雾灯、风扇、鼓风机、转向灯(闪光器)等。继电器分6V、12V、24V3种,常用的继电器额定电压为12V。 选用继电器要参考的技术要求:①可靠性好;②性能稳定;③质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对周围元器件影响小;④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成本低。 (四)搭铁分配设计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且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干扰,所以这些件的搭铁点一定要单设。

成品外观检验规范标准

1.目的 为了使从材料纳入,制作成成品及出货外观品质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判定规范 , 以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判定标准不统一 , 从而做到对产品的外观检查之标准化 , 保证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制造成品的外观检测。 3.用语定义 3.1、AQL:严重不良执行Ac=0 判定,主要不良执行 AQL=0.25,次要不良执行AQL=1.0 。 3.2、严重不良: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3.3、主要不良 3.3.1 功能缺陷影响正常使用。 3.3.2 性能参数超出规格标准。 3.3.3 漏元件、配件及主要标识。 3.3.4 多出无关标识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物品。 3.3.5 包装存在可能影响产品形象的缺陷。 3.3.6 结构及外观方面存在让一般顾客难以接受的严重缺陷。 3.3.7 安全性能、常规性能、结构按照技术资料及图纸标准判定。 3.4、次要不良:上述缺陷以外的其它不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 3.5、检验条件 3.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30cm-45cm 。 3.5.2 角度:被测面与光源成45 度。 3.5.3 视角:与被测物成45 度角至90 度角范围内。 3.5.4 照明:使用白色冷光源或自然,600-900Lux (勒克斯)。 3.5.5 装配缺陷或其它缺陷的检验条件同上。 3.5.6 判定按以上条件下可以看见的缺陷列入不良,看不到的则视为合格。 3.6、名词定义: A 级面:产品面壳正面。 B 级面:产品面壳的四个侧面、底面。 披锋: 在模具分型处出现多余的溢边、毛刺。 缩水:表面出现局部凹陷的现象。 夹水纹: 熔胶分流汇合时因不完全熔合而产生的可见接线。 变形: 表面形状为扭曲、翘起、弯曲等现象。 气纹;胶件表面形成的银纹、斑纹现象。 气泡:胶壳件内部形成的空气。 缺胶:胶件边缘出现不规则形状,少胶现象。 离壳: 上下壳组合产生两者之间的距离。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c9E9R x1.1规定了检验线束尺寸的标准。 [76mgj!K1.2规定了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所符合的性能要求。 !r!Mq~X<=1.3规定了端子与线束的连接方法及连接后应符合的要求。m ~NWY$oI9[1.4 规定了端子与线束连接点应符合的要求。M w5 !9@Fc71.5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U dDp"/1.6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u ]M F r 21.7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a- +7{} ;1.8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FW、dHvNX 1.9电线束需要进行耐高、低温、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耐振动性能试验;耐盐雾性能试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等。A 07 P$3>/W2 线束制作过程中线束与端子压接要满足:QC/T29009-1991 。常见检查、试验有: 9 FLn 7 Y2、1 外观检查:肉眼观察接头表面应整洁、无毛刺和尖角等缺陷;接头应能保证装接到电线或电器上时,不

出现断裂或裂纹。r ; T / 2、2 耐潮试验:在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402℃的环境下进行。试样在耐潮箱中历时100h后,取出并在自然环境下干燥24h后,检查其接触接头必须经受耐潮试验而不破坏其接触可靠性 KE &}*N f[2、3 接头在电线上的接合牢固性试验:在被测接头上用法码或测力计根据线束粗细加规定的静拉力,历时10s后观察之。 {n {} Y、2、4 电压降试验:电压降测定应在完成耐潮试验后进行。q 5W P >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束接头应满足:QC T29013-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蓄电池电线束与电瓶正、负极接线柱连接的接头尺寸规格。E D Q J>c 4 QC/ T4 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k|(8Js# 本标准对汽车部分的电线束插接器进行了专业术语的定义,规定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19u? ^ w5 整车线束中的重要部件配电盒应满足:QC /T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p ,8Z{mL n5.1接线盒为连续定额。应能在-40℃~70℃(驾驶室内)、-40℃~110℃(发动机罩下)的温度范围内正常接通、断开,其储存温度分别为-40℃~90℃(驾驶室内)、-40℃~130℃(发动机罩下)。 _MEv *Q@o5.2各种型式试验试验项目、要求及试验方法如下:

线束检验标准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 版本: 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本修改记录:

1. 目的: 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 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 4. 术语与定义: 4.1 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 5.1 端子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

5.2 裁线检验标准5.2.1 导体损伤:

理想状态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者其他损伤 匀收状态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不能超出表1范围 拒收状态划伤,缺口或被切断的导体程度超出表1范围 表1: 导体数量(根)对于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 断的最大范围 对于铆压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 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 对于焊接端子可以接受导 线有刻痕、切断的最大范围 小于7 0 0 0 7-15 1 0 1 16-25 3 0 2 26-40 4 3 3 41-60 5 4 4 61-120 6 5 5 大于121 6% 5% 5%

5.2.2 绝缘损伤: 状态图示描述 理想状态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匀收状态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不超过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拒收状态绝缘层被切开或损伤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超过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大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或1mm 绝缘层烧焦 绝缘层熔到导体里 5.3 线材处理—沾锡 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的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焊性的表面。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的好处: 能将单股的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的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的焊点上,而不是单股的芯线外露。 控制要求: 芯线需要焊锡的部分,装配、焊接前要沾锡。 锡液应沾到整个沾锡部分,并渗透到内部的芯线。 沾锡过程中,锡液上浸至绝缘层部分,只要线材保持原有的柔韧性,少量的锡液上浸是允许的。 沾锡后锡面应光滑,轮廓应分明。 多根线束不得浸锡后连在一起。

检验标准册钣金件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定义维盛冲压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维盛生产的所有冲压件产品。 3相关文件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4定义 A级面: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出给客户的零件,马口铁生产的产品等。 B级面: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5检测条件 5.1 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 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呈45°角。A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级面和C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光源=40W荧光灯 毫米 5.2A级面停留10秒,B级面停留5秒,C级面停留3秒。 6薄板金属件外观检验标准 6.1 允收总则 6.1.1 可接受的缺陷不能影响该零件的装配和功能,否则,将被拒收。 6.1.2 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对于较 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和该表面所含125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 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6.2缺陷定义 6.2.1彩虹效应:镀锌有可能造成变色或“彩虹”效应。 6.2.2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6.2.3变色:底色或预期的颜色发生改变,或零件表面的颜色不一致。 6.2.4刮伤:零件表面的呈条状的浅沟。 6.2.5压痕: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指甲能够感受到。 6.2.6镀痕/流痕:由于镀层厚度不均匀造成零件表面上波纹状或条状异常的区域。 6.2.7痕迹:指基体材料的小坑、折弯痕或其他痕迹,涂装后仍无法消除。 6.2.8灰尘或油脂: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并留在零件表面上的赃污(未清洗)。 6.2.9斑点/沙粒/绒线:涂装面或零件表面任何非预期的异物。 6.2.10凹坑:零件表面弹坑状的缺陷。 6.2.11模压痕:因成形模具在零件表面造成的工艺痕,所有零件的模压痕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均匀分布于成形/折弯区域。

接插件外观检验规范

接插件外观检验规范 1.0 PURPOSE 目的 建立外观检验标准.使外观检验与判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更好满足品质控制与客户的需要. 2.0 SCOPE/DEPARTMENTS AFFECTED 范围/影响的部门 2.1本公司所有来料接插插件.此标准适用IQC & QA & IPQC相关单位。 2.2 所有接插插件的供货商出货外观质量要求以及接受客户质量期。 2.3 其它:以该标准及其它特殊相关标准规范。 3.0 DEFINITIONS 定义 N/A 4.0 REFERENCE DOCUMENTS AND FORMS 参考文件及表格 4.1 参考数据(reference docment): 4.2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IQC working instruction DQE –06091301 4.3 其它特殊相关的检验标准/other related standard 4.4 参照相关《《附带图片》》/ refer to below photos 5.0 RESPONSIBILITY 权责 5.1 QA部对本程序进行制定,修改和解释,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本程序内容的培训与指导。 5.2 QC督导此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线或其它需依据本标准作业处的实施。 5.3 OQC及IQC应根据本标准及AQL抽样水准进行产品出货检验和来料收货检验。 5.4 生产部门依据本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产品检验或产品返工。 5.5 当依本标准不能作出准确判定或对本标准存异议时,由QC人员提交至QA工程师级 以上决定。 6.0 TOOLS 工具 N/A 7.0 INSTRUCTION 作业内容

7.1 条件(inspection condition): 7.2 除特别规定外,目检时应用正常视力,在自然的光线下对产品或所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7.3 对于长度的测量应采用精度达0.02mm以上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卡尺,显微镜等。 8.0 外观检验项目及定义(inspection items & definition ): 8.1 开口(damaged):因尺寸不良开口导致成型刮伤或无法与模腔兼容。 8.2 氧化(oxidation): 因电镀不良或储存方式和环境不符合规范而接件金属表面附着氧化物。 8.3 刮伤,碰伤(scratch/dent)。刮花:是由操作失误或搬运引起外表面不良。 8.4 高低Pin(high/low pin):pin的高度与规格pin高度之间产生差异。 8.5 歪Pin与缺Pin(miss & damaged pin):Pin偏离垂直位置,比规格所要缺少Pin。 8.6 污秽(dirty):接插件表面不洁净, 在运转过程中受外界环境作用产生。 8.7 镶印不良(poor marking/print):是生产不当使产品表面所镶印的标志不清楚 或不完整 或深度不够。 8.8 杂色,杂质(forgein material):因供货商在制程中调配不当而出不同之颜色或其 它的颗粒。 8.9 缺料(no proper filling):塑料件未完全显出来,而导致塑料不完整。 9.0 合格限度描述(specification on each inspection items): 9.1 开口(damaged): 9.1.1接插铁壳铆压开口范围不可超过0.1mm, 可以允收。(图示见Fig 6.1.1 ) 9.1.2 其它裂纹开口均不可接受。 9.2 氧化(oxidation): 9.2.1镀锡氧化为雾面,可以允收,镀镍氧化为雾面为拒收, (图示见Fig 6.2.1 ) 9.2.2氧化褐黑色:在正表面且易观看处不可有任何黑褐色氧化,在表面旁边可经接收 3处以内 氧化,且单个面积不超过1.0mm2可以允收。(图示见Fig 6.2..2 ). 9.2.3 氧化在接插内部或者因生产而隐藏或者在装配中,不在正面目视范围内可以允 收,单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