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码学学习心得

密码学学习心得

密码学学习心得
密码学学习心得

密码学认识与总结

专业班级信息112 学号 201112030223 姓名李延召报告日期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秘密和隐私,我们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更不想让他们去广泛传播或者使用。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私密是至关重要的,它记载了我们个人的重要信息,其他人不需要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为了防止秘密泄露,我们当然就会设置密码,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更有甚者去设置密保,以防密码丢失后能够及时找回。密码”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人们可以举出许多有关使用密码的例子。现代的密码已经比古代有了长远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门科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之奋斗。

1、 密码学的定义

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加密、解密和破密的科学,含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密码技术正在不断向更多其他领域渗透。它是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通信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假冒。目前密码的核心课题主要是在结合具体的网络环境、提高运算效率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主动攻击行为,研究各种可证安全体制。

密码学的加密技术使得即使敏感信息被窃取,窃取者也无法获取信息的内容;认证性可以实体身份的验证。以上思想是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所起作用的具体表现。密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讲述了密码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分析方法以及密码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

密码学主要包括两个分支,即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

学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实现信息隐藏,其主要目的是寻求保护信息保密性和认证性的方法;密码分析学是研究分析破译密码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加密消息的破译和消息的伪造。密码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对消息做秘密变换,变换的算法即称为密码算法。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变换,以保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敌方窃取、解读和利用的方法,而密码分析学则于密码编码学相反,它主要研究如何分析和破译密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密码的基本思想是对机密信息进行伪装。

二、密码学的发展历程

密码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加密方法、古典密码和近代密码。

1.古代加密方法(手工阶段)

源于应用的无穷需求总是推动技术发明和进步的直接动力。存于石刻或史书中的记载表明,许多古代文明,包括埃及人、希伯来人、亚述人都在实践中逐步发明了密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人类自从有了战争,就面临着通信安全的需求,密码技术源远流长。

古代加密方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40年出现在古希腊战争中的隐写术。当时为了安全传送军事情报,奴隶主剃光奴隶的头发,将情报写在奴隶的光头上,待头发长长后将奴隶送到另一个部落,再次剃光头发,原有的信息复现出来,从而实现这两个部落之间的秘密通信。

我国古代也早有以藏头诗、藏尾诗、漏格诗及绘画等形式,将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或“密语”隐藏在诗文或画卷中特定位置的记载,一般人只注意诗或画的表面意境,而不会去注意或很难发现隐藏其中的“话外之音”。

比如: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

2.古典密码(机械阶段)

古典密码的加密方法一般是文字置换,使用手工或机械变换的方式实现。古典密码系统已经初步体现出近代密码系统的雏形,它比古代加

密方法复杂,其变化较小。古典密码的代表密码体制主要有: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及转轮密码。

3.近代密码(计算机阶段)

密码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受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刺激和推动的结果。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学方法一方面为加密技术提供了新的概念和工具,另一方面也给破译者提供了有力武器。计算机和电子学时代的到来给密码设计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可以轻易地摆脱原先用铅笔和纸进行手工设计时易犯的错误,也不用再面对用电子机械方式实现的密码机的高额费用。总之,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设计出更为复杂的密码系统

20世纪中叶以前, 由于条件所限, 密码技术的保密性基于加密算法的秘密, 因此称之为古典密码体制或受限的密码算法。尽管古典密码体制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没有涉及非常高深或者复杂的理论, 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 已经充分表现出了现代密码学的两大基本思想一“代替” 和“换位” , 而且还将数学的方法引人到密码分析和研究中。这为后来密码学成为系统的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密码学真正成为科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由于军事、数学、通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军事信息保密传递和破获敌方信息的需求,密码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广泛的用于军事情报部门的决策.

小结

从以上密码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整个密码学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具有单一功能到具有多种功能的过程。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的。而且也可以看出密码学的发展受到其它学科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极大促动。这说明,在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学科互相推动,互相联系,乃至互相渗透,其结果是不断涌现出新的交叉学科,从而达到人类对事物更深的认识。从密码学的发展中还可以看出,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那么这个学科就能从中汲取发展动力,就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我们这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的安全传输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密码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密码作为一门学科还非常年轻,还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求。

三、密码学的基础知识

密码学(Cryptogra phy),现代准确的术语为“密码编制学”,简称“编密学”,与之相对的专门研究如何破解密码的学问称之为“密码分析学”。密码学是主要研究通信安全和保密的学科,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对信息进行变换,以保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敌方窃取、解读和利用的方法,而密码分析学则于密码编码学相反,它主要研究如何分析和破译密码。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密码的基本思想是对机密信息进行伪装。一个密码系统完成如下伪装:加密者对需要进行伪装机密信息(明文)进行伪装进行变换(加密变换),得到另外一种看起来似乎与原有信息不相关的表示(密文),如果合法者(接收者)获得了伪装后的信息,那么他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密钥,从得到的信息中分析得到原有的机密信息(解密变换),而如果不合法的用户(密码分析者)试图从这种伪装后信息中分析得到原有的机密信息,那么,要么这种分析过程根本是不可能的,要么代价过于巨大,以至于无法进行。

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密码学的算法主要是通过字符之间代替或易位实现的,我们称这些密码体制为古典密码。其中包括:易位密码、代替密码(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等)。这些密码算法大都十分简单,现在已经很少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了。由于密码学是涉及数学、通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就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而言,只能初步研究古典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对古典密码学的研究,对于理解、构造和分析现代实用的密码都是很有帮助。以下介绍我们所研究的古典密码学。

小结

像绝大多数领域的科学知识一样,密码学在完整的科学体系建立起来之前,古典密码学仅限于一些简单代替和置换算法,当然,这代替和置换如果经过了几次算法的加密就会一样复杂多变,而现代的算法经过科学体系的整理与发展,更加的完善一些复杂算法的应用和各种应用协

议的产生。而由于网络的出现以及发展,未来的密码学也必定向这个方向发展。例如网络签名,网上银行的安全,个人邮件信息的保护,都很迫切需要密码学的支持,推动密码学的发展.

四、密码学的作用

现代密码学研究信息从发端到收端的安全传输和安全存储,是研究“知己知彼”的一门科学。其核心是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前者致力于建立难以被敌方或对手攻破的安全密码体制,即“知己”;后者则力图破译敌方或对手已有的密码体制,即“知彼”。人类有记载的通信密码始于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是置换密码的发明者。1881年世界上的第一个电话保密专利出现。电报、无线电的发明使密码学成为通信领域中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1.用来加密保护信息

利用密码变换将明文变换成只有合法者才能恢复的密文,这是密码的最基本功能。信息的加密保护包括传输信息和存储信息两方面,后者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2.采用数字证书来进行身份鉴别

数字证书就是网络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是网络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现在一般采用交互式询问回答,在询问和回答过程中采用密码加密,特别是采用密码技术的带CPU的职能卡,安全性好,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所有参与活动的实体都需要用数字证书来表明自己的身份,数字证书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电子身份证”。

3.数字指纹

在数字签名中有重要作用的“报文摘要”算法,即生成报文“数字指纹”的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构成了现代密码学的一个重要侧面。

4.采用密码技术对发送信息进行验证

为防止传输和存储的消息被有意或无意的篡改,采用密码技术对消息进行运算生成消息的验证码,附在消息之后发出或信息一起存储,对信息进行验证,它在票房防伪中有重要作用。

5.利用数字签名来完成最终协议

在信息时代,电子数据的收发使我们过去所依赖的个人特征都将被数字代替,数字签名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因为自己的签名难以否认,从而确定了文件已签署这一事实;二是因为签名不易仿冒,从而确定了文件时真的这一事实。

五、密码学的前景

量子密码学

量子密码体系采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经由量子通道在合法的用户之间传送密钥。量子密码的安全性由量子力学原理所保证。所谓绝对安全性是指:即使在窃听者可能拥有极高的智商、可能采用最高明的窃听措施、可能使用最先进的测量手段,密钥的传送仍然是安全的。通常,窃听者采用截获密钥的方法有两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携带信息的量子态进行测量,从其测量的结果来提取密钥的信息。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对量子态的测量会引起波函数塌缩,本质上改变量子态的性质,发送者和接受者通过信息校验就会发现他们的通讯被窃听,因为这种窃听方式必然会留下具有明显量子测量特征的痕迹,合法用户之间便因此终止正在进行的通讯。第二种方法则是避开直接的量子测量,采用具有复制功能的装置,先截获和复制传送信息的量子态。然后,窃听者再将原来的量子态传送给要接受密钥的合法用户,留下复制的量子态可供窃听者测量分析,以窃取信息。这样,窃听原则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是,由量子相干性决定的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告诉人们,任何物理上允许的量子复制装置都不可能克隆出与输入态完全一样的量子态来。这一重要的量子物理效应,确保了窃听者不会完整地复制出传送信息的量子态。因而,第二种窃听方法也无法成功。量子密码术原则上提供了不可破译、不可窃听和大容量的保密通讯体系。

现代密码学与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紧密相关。在这一阶段,密码理论蓬勃发展,密码算法设计与分析互相促进,出现了大量的密码算法和各种攻击方法。而且如今“密码学”不仅用于国家军事安全上,而且更多的集中在实际生活中。如在生活中,为防止别人查阅你的文件,可将文件加密;为防止窃取你的钱财,可在银行账户上设置密码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保密的需求,密码学的应用将融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于密码学有着坚实的应用基础,可以相信,密码学一定能

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从而会给全人类提供更加安全的各种服务,让我们祝福这一天的到来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在信息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密码学也就成为信息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今天,密码学仍然是信息技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还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对于用户的认证,对于信息的认证,信息的安全以及存储的安全等,但这些对于密码学而言,它需要同其他组件配合,比如管理软件等。密码学是和技术相关。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有演进的需要,同时还要适应跟它相配合的技术组件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用户的新需求以及其他的新应用。密码学同信息技术所包括的组件一样,一直在发展变化中,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地发展密码学,使密码学能够适应其他应用的需求,同其他技术的进步齐头并进。信息安全有着众多基础研究的领域,这些基础研究构成了密码学的基础,也构成了通信、安全软件等系统的基础。当我们在实施一个工程项目的时候,不能仅靠一个细分领域技术就能把这个项目完成。

六、学习密码学的感悟

1.密码学家的人生价值

密码学家,也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工作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认为密码学家就像一个黑客,但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黑客是盗取密码保护的信息以获取利益,而密码学家从事的是基础理论研究,是为了评估密码算法的安全性,找到其漏洞,以设计出更安全的密码算法。

我觉得,对于密码学家来说,其实有两重意义上的生命:一是生物意义上的生命,二是学术意义上的生命。两种生命往往并不同步。有的人,生物意义上的生命还活着,学术意义上的生命已经死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常见。目前充斥着大量名为成果,实为名利敲门砖的所谓学术,没有任何新意和创见,前脚迈出印刷厂,后脚就进造纸厂,白耗费了财力,还增加了环境污染。有的人,生物意义上的生命死了,学术意义上的生命还活着。我想,密码学家就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到保卫国家,小到维护个人的利益,我想这是他们人生价

值的最好体现。

2.总结与体会

密码学充满了神秘性,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最近的这次人类战争中,即二战,认识到密码和情报是一件事情。而在当代密码学跟数学,计算机只是一个大背景,因为信息将会以网络为媒介,所以现代密码学更多的是以数字化的信息而非纸质为研究对象。所以密码学归根结底是数学问题,计算能力是数学的一个方面,高性能的计算机可以成为国力的象征,分析情报就是一方面。数学研究等一些自然基础学科的研究才是国家实力的坚定的基石,才是一个自然科学的学生的理想所在。数学研究很广泛,而密码学涉及很有限,大多与计算机学科相关,如离散数学。从数学的分类包括:数论、近世代数、矩阵论、域论,以及其它结合较为紧密地理论:信息论、编码论、量子学、混沌论。

密码学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当前,密码学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密码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密码理论、密码技术、密码保障、密码管理等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维,去开辟密码学发展的新纪元才是我们的追求。

(完整版)北邮版《现代密码学》习题答案.doc

《现代密码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949 年,( A )发表题为《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的文章,为密码系统建立了理 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了一门科学。 A、Shannon B 、Diffie C、Hellman D 、Shamir 2、一个密码系统至少由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 5 部分组成,而其安全性是由( D)决定的。 A、加密算法 B、解密算法 C、加解密算法 D、密钥 3、计算和估计出破译密码系统的计算量下限,利用已有的最好方法破译它的所需要 的代价超出了破译者的破译能力(如时间、空间、资金等资源),那么该密码系统的安全性是( B )。 A 无条件安全 B计算安全 C可证明安全 D实际安全 4、根据密码分析者所掌握的分析资料的不通,密码分析一般可分为 4 类: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其中破译难度最大的是( D )。 A、唯密文攻击 B 、已知明文攻击 C 、选择明文攻击D、选择密文攻击 5、1976 年,和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思想, 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6、密码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质的飞跃分别指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

信理论和公钥密码思想。 7、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寄信息系统安全的科学,密码学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8、一个保密系统一般是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5部分组成的。 对9、密码体制是指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的密码方案,从使用密钥策略上,可分为 称和非对称。 10、对称密码体制又称为秘密密钥密码体制,它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 第二章 1、字母频率分析法对( B )算法最有效。 A、置换密码 B 、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D、序列密码 2、(D)算法抵抗频率分析攻击能力最强,而对已知明文攻击最弱。 A 仿射密码 B维吉利亚密码C轮转密码 D希尔密码 3、重合指数法对( C)算法的破解最有效。 A 置换密码 B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 D序列密码 4、维吉利亚密码是古典密码体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密码,其密码体制采用的是 (C )。

密码学课程设计

密码学 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实验一凯撒加密算法 (1) 1.1算法简介 (1) 1.2算法原理 (1) 1.3加解密算法 (1) 1.4运行截图 (2) 实验二MD5算法 2.1算法简介 (3) 2.2 算法分析 (3) 2.3 算法步骤 (4) 2.4运行截图 (5) 实验三分组密码AES加密解密 (6) 3.1 算法概述 (6) 3.2 算法设计思路 (6) 3.3运行结果 (8) 实验四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9) 4.1 算法简介 (9) 4.2算法设计 (9) 4.3 运行结果 (9) 实验总结 (10)

实验一凯撒加密算法 1.1算法简介 著名的凯撒加密算法就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加密法,它是将明文中每一个字符用右移3位并以26个字符为模的替代(A由D替代,B由E替代,··…—,W由Z 替代,X由A替代,Y由B替代,Z由C替代)。 1.2基本原理 在密码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置换方式,但所有不同的置换方式都包含2个相同的元素。密钥和协议(算法)。凯撒密码的密钥是3,算法是将普通字母表中的字母用密钥对应的字母替换。置换加密的优点就在于它易于实施却难于破解. 发送方和接收方很容易事先商量好一个密钥,然后通过密钥从明文中生成密文,即是敌人若获取密文,通过密文直接猜测其代表的意义,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 凯撒密码的加密算法极其简单。其加密过程如下: 在这里,我们做此约定:明文记为m,密文记为c,加密变换记为E(k1,m)(其中k1为密钥),解密变换记为D(k2,m)(k2为解密密钥)(在这里k1=k2,不妨记为k)。凯撒密码的加密过程可记为如下一个变换: c≡m+k mod n (其中n为基本字符个数) 同样,解密过程可表示为: m≡c+k mod n (其中n为基本字符个数) 对于计算机而言,n可取256或128,m、k、c均为一个8bit的二进制数。显然,这种加密算法极不安全,即使采用穷举法,最多也只要255次即可破译。当然,究其本身而言,仍然是一个单表置换,因此,频率分析法对其仍是有效的。 1.3加解密算法 恺撒密码的替换方法是通过排列明文和密文字母表,密文字母表示通过将明文字母表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固定数目的位置。例如,当偏移量是左移3的时候(解密时的密钥就是3): 明文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密文字母表: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 使用时,加密者查找明文字母表中需要加密的消息中的每一个字母所在位置,并且写下密文字母表中对应的字母。需要解密的人则根据事先已知的密钥反过来操作,得到原来的明文。例如: 明文: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密码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1为什么会有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答题要点: (1)网络自身的安全缺陷。主要指协议不安全和业务不安全。协议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一是 Internet 从建立开始就缺乏安全的总体构想和设计;二是协议本身可能会泄漏口令等。业务不安全的主要表现为业务内部可能隐藏着一些错误的信息;有些业务本,难以区分出错原因;有些业务设置复杂,一般非专业人士很难完善地设置。 (2)网络的开放性。网络协议是公开的协议,连接基于彼此的信任,远程访问等,使 得各种攻击无需到现场就能成功。 (3)人的因素,包括人的无意失误、黑客攻击、管理不善等。 1.2简述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答题要点: 密码技术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保护数据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密码学尽管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密码学绝不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唯一工具,它也不能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 1.3简述密码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答题要点:密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古代加密方法(手工阶段)。特点:基于手工的方式实现,通常原理简单,变化量小,时效性较差等。 (2)古典密码(机械阶段)。特点:加密方法一般是文字置换,使用手工或机械变换的 方式实现。它比古代加密方法更复杂,但其变化量仍然比较小。转轮机的出现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利用机械转轮可以开发出极其复杂的加密系统,缺点是密码周期有限、制造费用高等。 (3)近代密码(计算机阶段)。特点:这一阶段密码技术开始形成一门科学,利用电子 计算机可以设计出更为复杂的密码系统,密码理论蓬勃发展,出现了以 DES 为代表的对称 密码体制和 RSA 为代表的非对称密码体制,制定了许多通用的加密标准,促进和加快了密 码技术的发展。 1.4近代密码学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9 年 Claude Shannon 发表论文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s,1976 年 W.Diffie 和 M.Hellman 发表论文 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以及美国数据加密标准 DES 的实施,标志着近代密码学的开始。 1.5安全机制是什么?主要的安全机制有哪些? 答题要点: 安全机制是指用来保护网络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安全的机制。 安全机制可分为两类:特定的安全机制和通用的安全机制。 特定的安全机制包含: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 通用的安全机制包含:可信功能、安全标签、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1.6什么是安全服务?主要的安全服务有哪些? 答题要点: 安全服务就是指在信息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为保证信息安全的一类服务。 主要的安全服务包括:机密性、完整性、鉴别、非否认性、访问控制、可用性。 1.7简述安全性攻击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答题要点:

AES密码学课程设计(C语言实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AES加密解密软件的实现 课程名称:应用密码算法程序设计 学生姓名:樊培 学生学号:2010121058 专业班级:信息对抗技术101 任课教师:陈俊 2012 年6月7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目录 1、选题背景 (4) 2、设计的目标 (4) 2.1基本目标: (4) 2.2较高目标: (5) 3、功能需求分析 (5) 4、模块划分 (6) 4.1、密钥调度 (6) 4.2、加密 (8) 4.2.1、字节代替(SubBytes) (8) 4.2.2、行移位(ShiftRows) (10) 4.2.3、列混合(MixColumn) (11) 4.2.4、轮密钥加(AddRoundKey) (13) 4.2.5、加密主函数 (14) 4.3、解密 (16) 4.3.1、逆字节替代(InvSubBytes) (16) 4.3.2、逆行移位(InvShiftRows) (17) 4.3.3、逆列混合(InvMixCloumns) (17) 4.3.4、轮密钥加(AddRoundKey) (18) 4.3.5、解密主函数 (18) 5.测试报告 (20) 5.1主界面 (20) 5.2测试键盘输入明文和密钥加密 (20) 5.3测试键盘输入密文和密钥加密 (21) 5.3测试文件输入明文和密钥加密 (22) 5.4测试文件输入密文和密钥加密 (22) 5.5软件说明 (23) 6.课程设计报告总结 (23) 7.参考文献 (24)

1、选题背景 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在密码学中又称Rijndael加密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这个标准用来替代原先的DES,已经被多方分析且广为全世界所使用。经过五年的甄选流程,高级加密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2001年11月26日发布于FIPS PUB 197,并在2002年5月26日成为有效的标准。2006年,高级加密标准已然成为对称密钥加密中最流行的算法之一。该算法为比利时密码学家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所设计,结合两位作者的名字,以Rijndael 之命名之,投稿高级加密标准的甄选流程。(Rijndael的发音近于 "Rhine doll") 严格地说,AES和Rijndael加密法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可以互换),因为Rijndael加密法可以支援更大范围的区块和密钥长度:AES的区块长度固定为128 位元,密钥长度则可以是128,192或256位元;而Rijndael使用的密钥和区块长度可以是32位元的整数倍,以128位元为下限,256位元为上限。加密过程中使用的密钥是由Rijndael 密钥生成方案产生。大多数AES计算是在一个特别的有限域完成的。 截至2006年,针对AES唯一的成功攻击是旁道攻击 旁道攻击不攻击密码本身,而是攻击那些实作于不安全系统(会在不经意间泄漏资讯)上的加密系统。2005年4月,D.J. Bernstein公布了一种缓存时序攻击法,他以此破解了一个装载OpenSSL AES加密系统的客户服务器[6]。为了设计使该服务器公布所有的时序资讯,攻击算法使用了2亿多条筛选过的明码。有人认为[谁?],对于需要多个跳跃的国际互联网而言,这样的攻击方法并不实用[7]。 Bruce Schneier称此攻击为“好的时序攻击法”[8]。2005年10月,Eran Tromer和另外两个研究员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数种针对AES的缓存时序攻击法。其中一种攻击法只需要800个写入动作,费时65毫秒,就能得到一把完整的AES密钥。但攻击者必须在执行加密的系统上拥有执行程式的权限,方能以此法破解该密码系统。 虽然高级加密标准也有不足的一面,但是,它仍是一个相对新的协议。因此,安全研究人员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对这种加密方法进行破解试验。我们可能会随时发现一种全新的攻击手段会攻破这种高级加密标准。至少在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 2、设计的目标 2.1基本目标: (1)在深入理解AES加密/解密算法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设计一个AES加密/解密软件系统,采用控制台模式,使用VS2010进行开发,所用语言为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加密解密; (2)能够完成只有一个明文分组的加解密,明文和密钥是ASCII码,长度都为16个字符(也就是固定明文和密钥为128比特),输入明文和密钥,输出密文,进行加密后,能够进

现代密码学考试重点总结 (1)

古典密码 1.密码的基本概念 ○1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是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的统称 ○2密码编码学:使消息保密的技术和科学 研究内容:1、序列密码算法的编码技术 2、分组密码算法的编码技术 3、公钥密码体制的编码技术 ○3密码分析学:破译密文的科学和技术 研究内容:1、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分析和破译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 2、密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3、安全保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和攻击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2.密码体制的5构成要素: ○1M:明文消息空间,表示所有可能的明文组成的有限集。 ○2C:密文消息空间,表示所有可能的密文组成的有限集。 ○3K:密钥空间,表示所有可能的密钥组成的有限集。 ○4E:加密算法集合。 ○5D:解密算法集合 3.密码体制的分类: ○1对称密匙密码系统加密密钥=解密密钥钥匙是保密的依赖密钥选择 ○2非对称密匙密码系统加密密钥≠解密密钥 加密密钥为公钥(Public Key)解密密钥为私钥(Private Key) 4.古典密码体制的算法 ○1棋盘密码希腊作家Polybius提出密钥空间:25 ○2移位密码 ○3代换密码 ○4维吉尼亚密码 ○5仿射密码:仿射密码是移位密码的一个推广,其加密过程中不仅包含移位操作,而且使用了乘法运算 例题: 1-1mod26=1 3-1mod26=9 5- 1mod26=21 7-1mod26=15 11-1mod26=19 17-1mod26=23 25- 1mod26=25 ○6置换密码 ○7Hill密码 例题: 5.密码分析的Kerckhoffs原 则:攻击者知道所用的加密算法的内部机理,不知道的仅仅是加密算法所采用的加密密钥 6.常用的密码分析攻击分为以下四类:

现代密码学课后答案第二版讲解

现代密码学教程第二版 谷利泽郑世慧杨义先 欢迎私信指正,共同奉献 第一章 1.判断题 2.选择题 3.填空题 1.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是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认证性和不可否认性。 2.经典的信息安全三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原则。 3.根据对信息流造成的影响,可以把攻击分为5类中断、截取、篡改、伪造和重放,进一 步可概括为两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4.1949年,香农发表《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为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从此密码学 成为了一门学科。 5.密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密码学和现代密码学。 6.1976年,W.Diffie和M.Hellman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 思想,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7.密码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质的飞跃分别指 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信理 论》和 1978年,Rivest,Shamir和Adleman提出RSA公钥密码体制。 8.密码法规是社会信息化密码管理的依据。 第二章 1.判断题 答案×√×√√√√××

2.选择题 答案:DCAAC ADA

3.填空题 1.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寄信息系统安全的科学,密码学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 析学。 2.8、一个保密系统一般是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5部分组成的。 3.9、密码体制是指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的密码方案,从使用密钥策略上,可分为对称和 非对称。 4.10、对称密码体制又称为秘密密钥密码体制,它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 密码。

第三章5.判断 6.选择题

密码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随机数产生器应用系统 二、课题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 1)模拟线性移位寄存器、线性同余发生器等产生伪随机数,并比较算法性能以及伪随机数的随机性; 2)利用该模拟随机数,应用到口令认证系统中,完成口令的生产、口令的加密保护、登陆验证等功能; 3)利用该模拟随机数,应用到密钥生成系统中,可以利用该密钥完成对称密钥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三、系统设计和模块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利用线性同余发生器(LCG)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生成伪随机数M序列,并通过口令认证系统完成口令生成加密工作,同时完成对随机数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2.模块设计思路 2.1原理 通过一定的算法对事先选定的随机种子(seed)做一定的运算可以得到一组人工生成的周期序列,在这组序列中以相同的概率选取其中一个数字,该数字称作伪随机数,由于所选数字并不具有完全的随机性,但是从实用的角度而言,其随机程度已足够了。这里的“伪”的含义是,由于该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算法模拟产生的,

其结果是确定的,是可见的,因此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伪随机数的选择是从随机种子开始的,所以为了保证每次得到的伪随机数都足够地“随机”,随机种子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随机种子一样,那么同一个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也会一样。 2.2线性同余算法生成随机数 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随机数产生技术是由Lehmer首先提出的称为线性同余算法,即使用下面的线性递推关系产生一个伪随机数列x1,x2,x3,… 这个算法有四个参数,分别是: a 乘数 0 ≤ a < m c 增量 0 ≤ c< m m 模数 m > 0 ≤ x0 < m x0 初始种子(秘密) 0 伪随机数序列{ xn}通过下列迭代方程得到: xn+1=(axn+c)modm 如果m、a、c和x0都是整数,那么通过这个迭代方程将产生一系列的整数,其中每个数都在0 ≤ xn < m的范围内。数值m、a和c的选择对于建立一个好的伪随机数产生器十分关键。为了形成一个很长的伪随机数序列,需要将m设置为一个很大的数。一个常用准则是将m选为几乎等于一个给定计算机所能表示的最大非负整数。因而,在一个32位计算机上,通常选择的m值是一个接近或等于231的整数。此外,为了使得随机数列不易被重现,可以使用当前时间的毫秒数作为初始种子的位置。 2.2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生成随机数 LFSR是指给定前一状态的输出,将该输出的线性函数再用作输入的线性寄存器。异或运算是最常见的单比特线性函数:对寄存器的某些位进行异或操作后作为输入,再对寄存器中的各比特进行整体移位。赋给寄存器的初始值叫做“种子”,因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运算是确定性的,所以,由寄存器所生成的数据流完全决定于寄存器当时或者之前的状态。而且,由于寄存器的状态是有

现代密码学考试总结

密码主要功能: 1.机密性:指保证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确保存储的信息和传输的信息仅能 被授权的各方得到,而非授权用户即使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容,不能使用。 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征,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 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插入、替换、删除、重排序等),如果发生,能够及时发现。 3.认证性:是指确保一个信息的来源或源本身被正确地标识,同时确保该标识的真实性, 分为实体认证和消息认证。 消息认证:向接收方保证消息确实来自于它所宣称的源; 实体认证:参与信息处理的实体是可信的,即每个实体的确是它所宣称的那个实体,使得任何其它实体不能假冒这个实体。 4.不可否认性:是防止发送方或接收方抵赖所传输的信息,要求无论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 不能抵赖所进行的行为。因此,当发送一个信息时,接收方能证实该信息的确是由所宣称的发送方发来的;当接收方收到一个信息时,发送方能够证实该信息的确送到了指定的接收方。 信息安全: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否认等,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的理论基础是密码学,根本解决,密码学理论 对称密码技术——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机密性; 消息认证码——完整性,认证性; 数字签名技术——完整性,认证性,不可否认性; 1949年Shannon发表题为《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 1976年后,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的公布使密码学的研究公开,密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1976年,Diffe和Hellman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密码设计思想,从而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 置换密码 置换密码的特点是保持明文的所有字符不变,只是利用置换打乱了明文字符的位置和次序。列置换密码和周期置换密码 使用密码设备必备四要素:安全、性能、成本、方便。 密码体制的基本要求: 1.密码体制既易于实现又便于使用,主要是指加密函数和解密函数都可以高效地计算。 2.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是依赖密钥的安全性,密码算法是公开的。 3.密码算法安全强度高,也就是说,密码分析者除了穷举搜索攻击外再找不到更好的攻击 方法。 4.密钥空间应足够大,使得试图通过穷举密钥空间进行搜索的方式在计算上不可行。 密码算法公开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现代密码学试卷(含答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2004级“密码学”课程考试题 (卷面八题,共100分,在总成绩中占70分) 参考答案 (卷面八题,共100分,在总成绩中占70分) 一、单表代替密码(10分) ①使加法密码算法称为对合运算的密钥k称为对合密钥,以英文为例求出其对合密钥,并以明文 M=WEWILLMEETATMORNING 为例进行加解密,说明其对合性。 ②一般而言,对于加法密码,设明文字母表和密文字母表含有n个字母,n为≥1的正整数,求出其对合密钥k。 解答: 1.加法密码的明密文字母表的映射公式: A为明文字母表,即英文字母表,B为密文字母表,其映射关系为: j=i+k mod 26 显然当k=13时,j=i+13 mod 26,于是有i = j+13 mod 26。此时加法密码是对合的。称此密钥k=13为对合密钥。举例:因为k=13,所以明文字母表A和密文字母表B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第一次加密:M=W E W I L L M E E T A T M O R N I N G C=J R J V Y Y Z R R G O G Z B E A V A T

第二次加密:C=W E W I L L M E E T A T M O R N I N G?? 还原出明文,这说明当k=13时,加法密码是对合的。 称此密钥为对合密钥。 ②设n为模,若n为偶数,则k=n/2为对合密钥。若n为奇数,n/2不是整数,故不存在对合密钥。 二、回答问题(10分) 1)在公钥密码的密钥管理中,公开的加密钥Ke和保密的解密钥Kd的秘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都需要确保吗?说明为什么?解答: ①公开的加密钥Ke:秘密性不需确保,真实性和完整性都需要确保。因为公钥是公开的,所以不需要保密。 但是如果其被篡改或出现错误,则不能正确进行加密操作。如果其被坏人置换,则基于公钥的各种安全性将受到破坏, 坏人将可冒充别人而获得非法利益。 ②保密的解密钥Kd:秘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都需要确保。因为解密钥是保密的,如果其秘密性不能确保, 则数据的秘密性和真实性将不能确保。如果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则数据的秘密性和真实性将不能确保。 ③举例 (A)攻击者C用自己的公钥置换PKDB中A的公钥: (B)设B要向A发送保密数据,则要用A的公钥加密,但此时已被换为C的公钥,因此实际上是用C的公钥加密。 (C)C截获密文,用自己的解密钥解密获得数据。 2)简述公钥证书的作用? 公钥证书是一种包含持证主体标识,持证主体公钥等信息,并由可信任的签证机构(CA)签名的信息集合。 公钥证书主要用于确保公钥及其与用户绑定关系的安全。公钥证书的持证主体可以是人、设备、组织机构或其它主体。

现代密码学期终考试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密码学的讨论中,下列(D )观点是不正确的。 A、密码学是研究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方面如机密性、完整性、实体鉴别、抗否认等的综 合技术 B、密码学的两大分支是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C、密码并不是提供安全的单一的手段,而是一组技术 D、密码学中存在一次一密的密码体制,它是绝对安全的 2、在以下古典密码体制中,属于置换密码的是(B)。 A、移位密码 B、倒序密码 C、仿射密码 D、PlayFair密码 3、一个完整的密码体制,不包括以下(?C?? )要素。 A、明文空间 B、密文空间 C、数字签名 D、密钥空间 4、关于DES算法,除了(C )以外,下列描述DES算法子密钥产生过程是正确的。 A、首先将DES 算法所接受的输入密钥K(64 位),去除奇偶校验位,得到56位密钥(即经过PC-1置换,得到56位密钥) B、在计算第i轮迭代所需的子密钥时,首先进行循环左移,循环左移的位数取决于i的值,这些经过循环移位的值作为下一次 循环左移的输入 C、在计算第i轮迭代所需的子密钥时,首先进行循环左移,每轮循环左移的位数都相同,这些经过循环移位的值作为下一次循 环左移的输入 D、然后将每轮循环移位后的值经PC-2置换,所得到的置换结果即为第i轮所需的子密钥Ki 5、2000年10月2日,NIST正式宣布将(B )候选算法作为高级数据加密标准,该算法是由两位比利时密码学者提出的。 A、MARS B、Rijndael C、Twofish D、Bluefish *6、根据所依据的数学难题,除了(A )以外,公钥密码体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模幂运算问题 B、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 C、离散对数问题 D、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 7、密码学中的杂凑函数(Hash函数)按照是否使用密钥分为两大类:带密钥的杂凑函数和不带密钥的杂凑函数,下面(C )是带密钥的杂凑函数。 A、MD4 B、SHA-1

密码学作业CH11

201013210141 徐鹏志密码学作业11 1.消息认证是为了对付哪些类型的攻击? 答:伪装(假冒)篡改内容修改顺序修改时间(包括重放) 2.消息认证或数字签名方法有哪两层功能? 答:任何消息认证或数字签名机制基本分两步: 产生认证符(是一个用来认证消息的值)的函数; 将该函数作为原语使接收方可以验证消息真实性的认证协议。 3.产生消息认证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消息认证的最常见的密码技术是消息认证码和安全散列函数 MAC是一种需要使用秘密钥的算法,以可变长度的消息和秘密钥作为输入,产生一个认证码。拥有秘密钥的接受方产生一个认证码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 哈西函数将可变长度的消息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西值,或叫消息摘要。对于消息认证来说,安全散列函数还必须以某种方式和秘密钥捆绑起来。 4.对称加密和错误控制码一起用于消息认证时,这两个函数必须以何种顺序执行? 答:先错误控制码后对称加密。

5.什么是消息认证码? 答:消息认证码,是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工具,可以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被篡改,用数学语言描述,是一个让双方共享的密钥k和消 (m),这个函数值就是一个息m作为输入函数,如果将函数记为mac k 认证标记。 6.消息认证码和散列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消息认证码(MAC)依赖公开函数,密钥控制下对消息处理,生成定长认证标识,并加以认证。 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消息换为定长的消息摘要,并加以认证。 7.为提供消息认证,应以何种方式保证散列值的安全? 答:a.用对称密码对消息及附加在其后的散列码加密。 b.用对称密码仅对散列加密。 c.用公钥密码和发送方的密钥仅对散列加密。 d.若寄希望保证保密性有希望有数字签名,则先用发送方的密钥对散列码加密 e.该方法使用散列函数但不使用加密函数来进行消息认证。 f.如果对整个消息和散列码加密,则(e)中的方法可提供保密性。 8.为了攻击MAC算法必须要恢复密钥吗?

现代密码学考试总结

现代密码学考试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22947277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密码主要功能: 1.机密性:指保证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确保存储的信息和传输的信息仅 能被授权的各方得到,而非授权用户即使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不能使用。 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征,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 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插入、替换、删除、重排序等),如果发生,能够及时发现。 3.认证性:是指确保一个信息的来源或源本身被正确地标识,同时确保该标识的真实 性,分为实体认证和消息认证。 消息认证:向接收方保证消息确实来自于它所宣称的源; 实体认证:参与信息处理的实体是可信的,即每个实体的确是它所宣称的那个实体,使得任何其它实体不能假冒这个实体。 4.不可否认性:是防止发送方或接收方抵赖所传输的信息,要求无论发送方还是接收方 都不能抵赖所进行的行为。因此,当发送一个信息时,接收方能证实该信息的确是由所宣称的发送方发来的;当接收方收到一个信息时,发送方能够证实该信息的确送到了指定的接收方。 信息安全: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否认等,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的理论基础是密码学,根本解决,密码学理论 对称密码技术——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机密性; 消息认证码——完整性,认证性; 数字签名技术——完整性,认证性,不可否认性; 1949年Shannon发表题为《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 1976年后,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的公布使密码学的研究公开,密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1976年,Diffe和Hellman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密码设计思想,从而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 置换密码 置换密码的特点是保持明文的所有字符不变,只是利用置换打乱了明文字符的位置和次序。 列置换密码和周期置换密码 使用密码设备必备四要素:安全、性能、成本、方便。 密码体制的基本要求: 1.密码体制既易于实现又便于使用,主要是指加密函数和解密函数都可以高效地计算。 2.密码体制的安全性是依赖密钥的安全性,密码算法是公开的。 3.密码算法安全强度高,也就是说,密码分析者除了穷举搜索攻击外再找不到更好的攻 击方法。 4.密钥空间应足够大,使得试图通过穷举密钥空间进行搜索的方式在计算上不可行。

密码学基础教学大纲完整版

《密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310620) 课程简介 密码学基础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信息安全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将来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和安全系统的设计提供 必要的基础。该课程主要讲授流密码(古典密码学)分组密码学、公钥密码学、 密钥分配与管理、信息认证和杂凑算法、数字签名以及网络加密与认证等几个部分,在其中将学习各种加解密、散列函数、单向函数、签名模式及伪随机发生器 等多种密码学工具,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设计一个实现基本信息安全目标的系 统(目前学时不够,没有安排)。基本密码学工具的掌握和应用这些工具构造安 全服务就是本课程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一)依赖很强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需要数论、近世代数、概率论、信息论、计算复杂性等数学知识作为 学习的基础。这些数学基础的讲解既要体现本身的体系性,同时还要兼顾密码学背景。 (二)可扩展性强 各种具体方法的学习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设计新工具的能力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三)课程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 由于密码学内容丰富,且包含许多复杂的知识点,所以本课程的讲授以线为主,即在基本主线的勾勒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复杂程度做出取舍。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数据结构、近世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 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有信息安全扫描技术、PKI技术、病毒学等专业课程。 课程教材选用国内信息安全优秀教材杨波编著的《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时参考国外优秀教材:《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Richard Spillman,清华大学出版社、Douglas R. Stinson著,冯登国译的《密码学原理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另外还向学生推荐国内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操作系统教材如胡向东编写的《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等。 实验教材选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同时参考上海交大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除了这些教材之外,学校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相关的学术 期刊和图书。 课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34学时)课程实验(16学时)。达到从算法 验证、综合设计、到创新应用知识的逐步提高、全面培养的目的。相应的教学 材料由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实践环节的实验条件有:计算机 科学技术系的实验中心(实施课程实验)。 课程教学安排 序号内容课时数备注 一密码学概述 2 二古典密码学算法(一) 2

密码学期末作业

密码学期末作业 2018 06 11《现代密码学》期末作业零、选择题采用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进行数据加密时,加密算法种的基本运算不包括。A)置换运算B)异或运算C)模乘运算D)移位运算关于RSA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RSA算法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B)RSA算法的运算速度比DES 慢C)RSA算法可用于某种数字签名方案D)RSA的安全性主要基于因子分解的难度(3) 8位的密钥可以产生多少个可能的密钥A) 8 B) 8 C) 2 D)65536 (4) 3DES密钥的长度最长是多少位? A) 56位B) 168位C) 112位E)128位(5) MD5 (Hash)的输出是多少位?A)64位B)128位C)160位D)256位

(6) SHA的输出是多少位?A)64位B)128位C)160 位D)256位 1 2018 06 11 一、根据下面图解释名词,明文,密文,加密,解密,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二、阐述密码体制分类三、阐述扩散和混淆的概念四、什么是密码分组链接模式,请画出加密与解密示意图 2 2018 06 11 五、哈希(Hash)函数应满足什么条件?六、说明迭代型哈希函数一般结构的运算过程. 七、什么是零知识证明?下图表示一个简单的迷宫,C与D之间有一道门,需要知道秘密口令才能将其打开。P向V证明自己能打开这道门,但又不愿向V泄露秘密口令。可采用什么协议? 3 2018 06 11 八、AES高级加密标准的轮函数4个不同的计算部件组成,分别是:字节代换、行移位、列混合、密钥加。根据下图写出

字节代换、行移位、列混合、密钥加。 4 2018 06 11 九、设椭圆曲线y2=x3+2x+7, p=179 满足1/210失败的概率, 求将消息M= 5 表示成曲线上的点. 十、在RSA算法中,设公钥KU={7,187},私钥KR={23,187}, 设明文M=88, 求密文C。十一、根据下图S-DES (Simplified DES) 收、发双方共享的10位密钥,计算出两个8位子密钥分别用在加密、解密的不同阶段。图中的P10、P8如下表,初始10位密钥为求图中的K1、K2 P10 P8 LS-1 3 6 5 3 2 7 7 4 4 8 10 1 5 9 8 6 10 9 循环左移一位LS-2 循环左移二位 5 2018 06 11 二十二、根据下图说明同一消息同时提供保密性与认证性的过程?二十三、图是一个3级反馈移位寄存器,其初始状态为(a1,a2,a3)=(1,0,1),写出前6个时刻的状态和输出。图一

现代密码学教程课后部分答案考试比用

第一章 1、1949年,(A )发表题为《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的文章,为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了一门科学。 A、Shannon B、Diffie C、Hellman D、Shamir 2、一个密码系统至少由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5部分组成,而其安全性是由(D)决定的。 A、加密算法 B、解密算法 C、加解密算法 D、密钥 3、计算和估计出破译密码系统的计算量下限,利用已有的最好方法破译它的所需要的代价超出了破译者的破译能力(如时间、空间、资金等资源),那么该密码系统的安全性是(B )。 A无条件安全B计算安全C可证明安全D实际安全 4、根据密码分析者所掌握的分析资料的不同,密码分析一般可分为4类: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其中破译难度最大的是(D )。 A、唯密文攻击 B、已知明文攻击 C、选择明文攻击 D、选择密文攻击 5、1976年,W.Diffie和M.Hellman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思想,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6、密码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质的飞跃分别指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和公钥密码思想。 7、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的科学,密码学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8、一个保密系统一般是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5部分组成的。 9、密码体制是指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的密码方案,从使用密钥策略上,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 10、对称密码体制又称为秘密密钥密码体制,它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 第二章 1、字母频率分析法对(B )算法最有效。 A、置换密码 B、单表代换密码 C、多表代换密码 D、序列密码 2、(D)算法抵抗频率分析攻击能力最强,而对已知明文攻击最弱。 A仿射密码B维吉利亚密码C轮转密码D希尔密码 3、重合指数法对(C)算法的破解最有效。 A置换密码B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D序列密码 4、维吉利亚密码是古典密码体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密码,其密码体制采用的是(C )。 A置换密码B单表代换密码C多表代换密码D序列密码 5、在1949年香农发表《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之前,密码学算法主要通过字符间的简单置换和代换实现,一般认为这些密码体制属于传统密码学范畴。 6、传统密码体制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指置换密码和代换密码。 7、置换密码又叫换位密码,最常见的置换密码有列置换和周期转置换密码。 8、代换是传统密码体制中最基本的处理技巧,按照一个明文字母是否总是被一个固定的字母代替进行划分,代换密码主要分为两类:单表代换和多表代换密码。 9、一个有6个转轮密码机是一个周期长度为26 的6次方的多表代替密码机械装置。 第四章 1、在( C )年,美国国家标准局把IBM的Tuchman-Meyer方案确定数据加密标准,即DES。 A、1949 B、1972 C、1977 D、2001 2、密码学历史上第一个广泛应用于商用数据保密的密码算法是(B )。 A、AES B、DES C、IDEA D、RC6 3、在DES算法中,如果给定初始密钥K,经子密钥产生的各个子密钥都相同,则称该密钥K为弱密钥,DES算法弱密钥的个数为(B )。 A、2 B、4 C、8 D、16

密码学课后习题

第三章: 3-1 使用密钥字为common 的代换密码方案,列出字母代换表 解:去除后来重复的字母后,真正的密钥字为comn 3-2 解密下面的一段恺撒密码密文(明文单词间留空,以便阅读): EHVWWLPHRIWKHBHDULVVSULQJZKHQIORZHUVEORRP 解:将密文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上前移3个位置,即可得到这段恺撒密码密文对应的明文如下: best time of the year is spring when flowers bloom 3-3 利用仿射密码算法加密下面的明文,假设k 1=7,k 2=3(要求首先列出明文字母-密文字母代换表,然后给出对应的密文,并以字母t 的加密为例给出计算过程): 解:因为k 1=7,k 2=3,因此仿射密码的加密公式为 )26(mod 37)(21+=+==p k p k p e c k 字母t (19)被加密为 )26(mod 61363197)(G t e k ===+?= 完整的明文字母-密文字母代换表如下表所示: 解:因为k 1=7,k 2=3,因此,根据仿射密码的解密公式,有 )26(mod 1915)3(15)3(71-=-?=-?=-c c c p 密文字母F (5)解密为:)26(mod 4561975195151915e c ===-=-?=-

求仿照表3-7(P51)给出其加密和解密过程,并说明相同明文字符的加密结果。 解:去除密钥字student 中后来重复的字母后,真正的密钥为studen 。因此,应将明文、密文按照6位长度进行分组,每组使用同样的密钥studen 加密、解密。 3-6 选择希尔密码的加密密钥矩阵k 为:?? ? ? ??=07050203k 试以明文love 为例 解:将明文字符love 变换为数字,分别为11、14、21、4。 因为加密密钥矩阵k 为2阶矩阵,所以应将明文分成)1411(1=p 和)421 (2=p 两组分别进行加密。 (1)确定解密密钥矩阵k -1 111021527307 0502 03=-=?-?==k 1926mod 1111 ==--k (见表2-2(P21) ) )26(mod 0321240703050207*? ? ? ???=??????--=k )26(mod 05091403573994561330321240719*1 1?? ????=??????=??????==--k k k (2)加密 ())26(mod )()1625()120103(07050203141111Q Z k p c ===??? ????=?=? ())26(mod )()185()7038(0705020342122S F k p c ===? ? ? ????=?=? 因此,明文字符love 的加密密文为ZQFS 。 (3)解密 ()) 26(mod )()1411()430219(0509140316251 11o l k c p ===?? ? ????=?=-

JNU2012密码学期末真题考题

密码学作业 作业要求 1按下面各题要求回答问题; 2上机进行实验 3索引二篇公开发表有关计算机密码学的文章。时间发表在2009年以后 4考试当日,答题前交到监考老师处(二篇文章,本作业) 二.密码体制分类 密码体制从原理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单钥体制和双钥体制。 单钥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采用单钥体制的系统的保密性主要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与算法的保密性无关,即由密文和加解密算法不可能得到明文。换句话说,算法无需保密,需保密的仅是密钥。 换句话说,算法无需保密,需保密的仅是密钥。根据单钥密码体制的这种特性,单钥加解密算法可通过低费用的芯片来实现。密钥可由发送方产生然后再经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如信使递送)送至接收方,或由第三方产生后安全可靠地分配给通信双方。如何产生满足保密要求的密钥以及如何将密钥安全可靠地分配给通信双方是这类体制设计和实现的主要课题。密钥产生、分配、存储、销毁等问题,统称为密钥管理。这是影响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即使密码算法再好,若密钥管理问题处理不好,就很难保证系统的安全保密。单钥体制对明文消息的加密有两种方式:一是明文消息按字符(如二元数字)逐位地加密,称之为流密码;另一种是将明文消息分组(含有多个字符),逐组地进行加密,称之为分组密码。单钥体制不仅可用于数据加密,也可用于消息的认证。 双钥体制是由Diffie和Hellman于1976年首先引入的。采用双钥体制的每个用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可以像电话号码一样进行注册公布;另一个则是秘密的。因此双钥体制又称为公钥体制。 双钥密码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将加密和解密能力分开,因而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加密的消息只能由一个用户解读,或由一个用户加密的消息而使多个用户可以解读。前者可用于公共网络中实现保密通信,而后者可用于实现对用户的认证。 三.扩散和混淆 扩散和混淆是由Shannon提出的设计密码系统的两个基本方法,目的是抗击敌手对密码系统的统计分析。 所谓扩散,就是将明文的统计特性散布到密文中去,实现方式是使得明文的每一位影响密文中多位的值,等价于说密文中每一位均受明文中多位影响。 混淆是使密文和密钥之间的统计关系变得尽可能复杂,以使敌手无法得到密钥。因此即使敌手能得到密文的一些统计关系,由于密钥和密文之间的统计关系复杂化,敌手也无法得到密钥。 七.什么是零知识证明?下图表示一个简单的迷宫,C与D之间有一道门,需要知道秘密口令才能将其打开。P向V证明自己能打开这道门,但又不愿向V泄露秘密口令。可采用什么协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