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的利与弊》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的利与弊》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的利与弊》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的利与弊》课程论文

浅谈自然生态观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摘要

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因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观。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日趋严峻,人类中心主义、唯物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所必需的发展模式,而生态文明则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终极目标和最后结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强烈的紧迫性,需要通过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组织机构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发展才能实现。

关键字:自然生态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目录

1 生态观的历史演进 (3)

1.1原始社会的生态观 (3)

1.2农业社会的生态观 (3)

1.3工业社会的生态观 (3)

1.4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4)

1.4.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4)

1.4.2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

1.4.3 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 (5)

2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5)

2.1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及其思想根源 (5)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5)

2.3生态文明的特征与理念 (6)

2.4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分析 (6)

3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7)

3.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7)

3.2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 (8)

3.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9)

参考文献 (9)

1 生态观的历史演进

1.1原始社会的生态观

原始文明时代,人类生存十分艰辛,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这两种物质生产活动。由于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极低或根本无生产力可言,且自我保护的能力渺小,所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气候条件事宜、水源丰富、天然食物充足的狭窄空间里,采集狩猎和原始的刀耕火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如此简单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改变,因而大自然也按着它的规律演替和发展,并能为原始人类提过足够的食物,使他们得以繁衍和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原始低水平的和谐状态。

1.2农业社会的生态观

在农业社会,农耕和畜牧是人类最主要的物质生产活动。但从总体上看,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冲击和破坏很小,物质生产活动基本上是强化和利用自然的过程,缺乏对自然根本性的改造,和自然基本处于初级的平衡状态。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还较低,人类还无力抵抗整个生态系统的动荡,如洪灾、旱灾、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没有能力使失去平衡的生态系统重新平衡。又由于人类的粗犷野蛮开发,给局部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已经初露端倪。

在农业社会人类虽然不再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自然对人仍有强大的主宰作用。因此农业社会的生态观依然强调人对自然的依从和顺从。

1.3工业社会的生态观

工业社会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的武器以控制和改造自然并取得空前的胜利

的时代。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

汗水,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造了比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之和还要多的巨大财富。

由于工业产品是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人工制成的产品;由于人类在地质地貌改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类已经成为目前地球生物圈变化的主导力量;还由于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日益精确的知识、日益完善的技术,因此,在工业社会中,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生态观;人和自然只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征服者;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无需借助上帝的权威,只需凭借知识和理性的力量。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也随着这种征服性质、对抗性质的生态观的强化和作用,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日趋尖锐对立。

1.4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位吴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整个世界,科学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论断。

1.4.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人的产生、人的能动性力量的加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最终早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一方面,人由于自身行为的主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占据着对象形关系中的主动地位。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人类自觉或不自觉的活动,使作为人的改造对象的自然界不仅按自身的趋势演化,也按人类活动的指向演化。但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也意味着人类的受动性,即人类仍然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仍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1.4.2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所谓自然生产力是指不需要代价,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资源生产力;所谓社会生产力则是在自然生产力基础上通过劳动制

造出来的,即制造出来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既包括作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包括作为“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1.4.3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

恩格斯在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最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人类社会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2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2.1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及其思想根源

人类社会是典型的耗散型结构,其存在和发展都要耗散环境负熵。因此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是天然有矛盾的。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能力日益增长,不断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以至于在20世纪出现了全球性的、“足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当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这种全球性生态危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却又愈演愈烈之势:人口危机、水危机与土地问题;自然资源消耗、短缺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深刻的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遭受过自然环境的打击和报复。20世纪60年代以来,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不断、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越

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牺牲环境方式求取发展的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另辟蹊径。

1980年3月5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联合发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随后,有不断有生态学界的重要机构和个人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时代持续的强烈愿望,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实现,在于能否有效协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协调包括以下相机递进的几层内容:首先,可持续发展要求四种要素的全面发展。其次,可持续发展要求四种要素的同步发展。最后,可持续发展要求四种要素的相容发展。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模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2.3生态文明的特征与理念

对于“生态”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生态”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生态”不仅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也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类社会。所谓生态文明,则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就本质与含义而论,生态文明是当代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和人力资本经济相互融通构成的整体性文明。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实践而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审视的整体性、调控的综合性、物质的循环性和发展的知识性。对生态文明建设人们也提出一些新的理念:生态基础轮、环境价值论、资源有限论、同步双赢论、欠债偿还轮、生命要素论、道德公正论和休养生息论。

2.4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追求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自觉努力,这种努力的核心是人自身的幸福,因此,价值维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分析和思考维度。价值维度既有统一性更有多样性,既有稳定性更有多变性,下面我满来重点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问题。

从价值观角度看,我国目前主流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是两种:一是借鉴西方自然价值论所形成的“生态”本位的生态文明理论;二是借鉴西方人累中心论所形成“人类”本位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本位和“人类”本位的讨论共同点都是从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不同点在于赞同“生态中心主义”还是赞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分析表明,无论是“生态”本位还是“人类”本位的生态文明理论,都纯在分析维度的偏颇。首先,“生态”本位依赖于个人体验,无法借助科学的理论论证,更无法解决显示生活中人和人之见在生态利益关系上的冲突矛盾。其次,“人类”本位强调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人类实践活动是否能够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立足点,而人类“整体利益”是否存在有事值得怀疑的。以虚幻的“人类整体利益”为基础的理论可能沦为维护资本既得利益的工具。最后,不注重生态文明中制度维护的建设,脱离人和人的利益关系协调抽象谈论人和自然关系,不懂得人们在生态利益上的矛盾只有实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的到真正的化解。

必须把制度建设和生态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维度看,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之间在生态资源上的利益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合力协调人们生态利益关系的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底线规则起到规范人们实践活动和实践行为的作用。从价值观维度看,主要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消费观和幸福观,提升人们在生态问题的价值境界,形成一种生态意识的自觉,并逐渐将这种生态意识内化为人们行为的信念。生态价值观维度具有倡导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它在根本上取决于人们生态意识自觉和价值境界的提升。

3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3.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在我国,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有清醒认识的。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中国征服向全世界做出了参与全球21世纪进程的庄严承诺,提出中国转变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十大对策。

199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确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把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到各个领域。

1995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问题,其中之一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全会建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两项基本战略。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到了我们党的旗帜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以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3.2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在中国,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付出的资源、化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严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大的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出现等,严重制约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走

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唯有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做统筹评估,理性调控,抓住要害,辩证施治,方能举一反三,化逆为顺,突破瓶颈制约,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如果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就会被销蚀,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可能在根本上的到保障,最终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出尽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城乡居民中广泛伸入开展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把提升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第一,切实转换发展理念。第二,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完善政绩考评标准、办法。第四,强化法规法则。

参考文献:

[1] 许为民.当代自然辩证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6-70.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XX大学 《XX》课程设计 题目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一、论文的主要结构和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七个部分组成,排列顺序为: (一)封面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目录 (五)主体部分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二、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2.1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各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 各节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居左 各节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各节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条、款、项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五号宋体,居中 页码:五号宋体,居中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2.2 页面设置 2.2.1 页边距及行距 设计说明书的页面边距上下左右各为25mm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2.2.2 页眉页脚 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标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页眉的上边距为15mm,在版心上边线加一行1.5磅粗的实线,其上居中打印页眉;页脚的下边距为15mm。 2.2.3 页码 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2.3 公式 居中书写。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2.4 图题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2.5 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应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课程设计论文主体页眉页脚

第1章绪论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1、抢答器同时供4名选手或4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4个按钮S0-S3表示。 2、设置一个系统清除和抢答控制开关S,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 3、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即选手按动按钮,锁存相应的编号,并在LED数码 管上显示。选手抢答实行优先锁存,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4、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抢答有效,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显示 选手的编号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1.2 方案设计 方案:该系统采用52系列单片机STC89C52作为控制核心,该系统可以完成运算控制、信号识别以及显示功能的实现。由于用了单片机,使其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起来方便、简单并且单片机周围的辅助电路也比较少,便于控制和实现。整个系统具有极其灵活的可编程性,能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的扩张和更改。 MCS-51单片机特点如下: 1.可靠性好:单片机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抵抗工业噪声干扰优于一般的CPU, 程序指令和数据都可以写在ROM里,许多信号通道都在同一芯片,因此可靠性高,易扩充。 2.单片机有一般电脑所必须的器件,如三态双向总线,串并行的输入及输出引脚, 可扩充为各种规模的微电脑系统。 3.控制功能强:单片机指令除了输入输出指令,逻辑判断指令外还有更丰富的条件分 支跳跃指令。 其原理框图如下:

图1-1 原理图 1.3 设计理念 抢答器作为一种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智力和知识竞赛场合。但抢答器的使用频率较低,且有的要么制作复杂,要么可靠性低。作为一个单位,如果专门购一台抢答器虽然在经济上可以承受,但每年使用的次数极少,往往因长期存放使(电子器件的)抢答器损坏,再购置的麻烦和及时性就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设计了本抢答器。 本设计是以四路抢答为基本理念。考虑到依需设定限时回答的功能,利用STC89C52单片机及外围接口实现的抢答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时,同时使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同时系统能够实现:在抢答中,只有开始后抢答才有效,如果在开始抢答前抢答为无效;抢答限定时间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可在0-9s设定;可以显示是哪位选手有效抢答和无效抢答,正确按键后有数字显示;抢答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倒记时显示,满时后系统计时自动复位及主控强制复位;按键锁定,在有效状态下,按键无效非法。 1.4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单片机发展到至今已30余年,若将8位单片机的诞生为起点,那么,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年—1978年):单片机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8年—1982年):单片机的高性能阶段。 第三阶段(1982年至今):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和16位、32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 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德镇陶瓷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戴玉昆_____ 班级_10热工二班___ 指导老师金光浪

目录 1、总体方案与原理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单元电路1(用实际的单元电路名称,下同). . . . . . . . . . . . . . . . . . .a 3、单元电路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4、单元电路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5、总体电路原理相关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6、总体电路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7、元件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9、设计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课程设计论文主体.

第1章绪论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目前,数字钟的功能越来越强,并且有多种专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供选择.本设计采用74LS90,带有译码器的数码管和适当的门电路构成,可实现对时,分,秒等时间信息的采集和较时功能地实现. 设计一个数字计时器,可以完成00:00:00 到23:59:59 的计时功能,并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具有快速校时,快速校分功能. 能进行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分另由六个数码管实现时分秒的计时. 通过Multisim 软件平台,设计含小时,分钟,秒钟显示功能的数字时钟。 数字钟被广泛用于个人家庭,车站, 码头、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运用超过老式钟表, 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本课题所设计的电子时钟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字钟。

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 数字钟是一个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 24 小时,显示满刻度为 23 时 59 分 59 秒,另外应有校时功能和报时功能。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可分为两部分,既主电路部分和扩展功能部分。 图2-1 数字电子钟框图 2.1 秒脉冲电路 脉冲发生器是数字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通常用晶体振荡器发出的脉冲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Hz的秒脉冲,按照电路如连接即可获得秒脉冲,秒脉冲电路如下图。

课程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 优秀: 1.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2.立论正确,结构严谨,文理通顺,概念清楚,分析透彻,论证充分,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编号齐全。符合规范化要求。 3.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布局合理,尺寸标准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文、经、管类各专业可参照此要求)。 4.答辩时能简明、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熟练、正确地回答问题。 良好: 1.按期完成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 2.立论正确,文理通顺,概念清楚,计算正确。符合规范化要求。 3.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文、经、管类各专业可参照此要求),布局合理,书写工整。 4.答辩时能较简明、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正确地回答问题。 中等: 1.按期完成设计(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 2.设计方案比较合理,论述清楚,计算基本正确,文字表达无原则性错误。 3.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较整洁,布局较合理(文、经、管类各专业可不作此项要求),书写一般。 4.答辩时介绍方案尚能表达设计内容,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及格: 1.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基本上能完成设计(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 2.设计方案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计算无大错误,文字表达较清楚。 3.论文图纸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较差(文、经、管类各专业可不作此项要求),书写较工整。 4.答辩时能基本正确回答大部分问题。 不及格: 1.未按期完成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课程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2.态度不认真,纪律松懈,独立工作能力差。 3.设计方案有原则性错误,缺乏必要的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基本知识。 4.图面质量差(文、经、管类各专业可不作此项要求),文字表达较差,文理不通,答辩时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后仍不能正确回答。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附件十二: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一、基本要求 1、每位学生选题应有所区别,不得几位学生选同一题目; 2、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音流畅; 3、内容较为新颖,不得抄袭,需要引用时,应注明引文出处; 4、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3000~6000之间。 5、毕业设计(论文)严格按照本文规定格式撰写。 6、毕业设计(论文)做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对于手工绘图须进行扫描后插入文档中。 二、排版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成 按书写先后顺序分别为:目录、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目录:单独占页,需自动生成的。小四号楷体,一级标题加粗。 2.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用三号黑体,居中。 3.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各另起一行,用四号楷体,居中。 4.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整篇文档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文档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为150字左右。 关键词是反映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排在摘要部分下方。 5.正文 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引言、前言、序言)、主体及结束语。 (1)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文章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章所要说明或研究的内容。 (2)主体是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3)标题统一采用以下格式:

三个级别的标题的段前段后均设置0.5行。 (4)正文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设为1.5倍,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段前段后设为0。英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5)结束语是整个文章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所做的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不超过两页,作为单独一级排列。 (6)图表 所有图表要求版式为“嵌入式”,居中。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五号宋体,居中;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五号宋体,居中。表头、图题的编号格式,如:表1-1(表示第1章里的第一张表),表1-2,表2-1……;图1-1(表示第1章里的第一张图),图1-2,图2-1…... 6.致谢:内容是对指导过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或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表示感谢。 7.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正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1。 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正文中引用顺序排列,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版次。 8.打印版面设置 (1)打印纸张规格:A4 (2)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3)页码:目录不编页码,从正文开始插入页码居中。 (4)页眉: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小五号宋体,居中。 9.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 10.附录 另起一页。附录的内容一般包括完成设计(论文)过程中所用的调查问卷、实验报告、符号说明(含缩写)、工程图等“附”“录”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 三、其他要求 1.文字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Linux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前言 (2) 正文 (3)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2 目标与总体方案 (4) 2.1课程设计的目标 (4) 2.2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 (4) 3 课程设计方法和内容 (4) 3.1软硬件环境说明 (4) 3.2常用网络操作命令 (5) 3.3网络配置文件与配置方法 (8) 3.4 TELNET 建立多帐户测试 (9) 3.5配置NFS服务器,实现文件系统的远程挂载 (10) 3.6配置SAMBA服务器 (13) 4 SELL编程 (17) 5 GCC简单使用 (21) 6 FTP服务器配置 (24)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前言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 Intel x86系列 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 Unix兼容产品。 Linux 的出现,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 Linus Torvalds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他的目的是想设计一个代替 Minix(是由一位名叫 Andrew Tannebaum的计算机教授编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统, UNIX特点: (1)模块化程度高 Linux的内核设计非常精巧,分成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进程间通信、虚拟文件系统和网络接口五大部分;其独特的模块机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实时地将某些模块插入或从内核中移走,使得Linux系统内核可以裁剪得非常小巧,很适合于嵌入式系统的需要. (2)源码公开 由于Linux系统的开发从一开始就与GNU项目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它的大多数组成部分都直接来自GNU项目。任何人、任何组织只要遵守GPL条款,就可以自由使用Linux 源代码。 (3)广泛的硬件支持 Linux能支持x86、ARM、MIPS、ALPHA和PowerPC等多种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 (4)安全性及可靠性好内核高效稳定 Linux内核的高效和稳定已在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大量事实的验证。Linux中大量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可使用户很方便地建立高效稳定的防火墙、路由器、工作站、服务器等。为提高安全性,它还提供了大量的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分析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等。 (5)具有优秀的开发工具 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是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开发和调试工具。传统的嵌入式开发调试工具是在线仿真器(In Circuit Emulator,ICE),它通过取代目标板的微处理器,给目标程序提供一个完整的仿真环境,从而使开发者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程序在目标板上的工作状态,便于监视和调试程序。在线仿真器的价格非常高,而且只适合做非常底层的调试。如果使用的是嵌人式Linux,一旦软硬件能支持正常的串口功能,即使不用在线仿真器,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开发和调试工作,从而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发费用。嵌入式Linux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链(Tool Chain),能够很方便地实现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各个级别的调试。 由于UNIX系统对各种数据库,特别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能力,因此主要的数据库厂家,包括Oracle,Informix,Sybase,Progress等都将UNIX作为优选的运行平台,而且创造出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 专业班级:姓名:课程名称: 摘要:开始…………(全文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5cm、下2.4cm、左2.7cm、右2.0cm,装订线在左侧0.5cm的位置,页眉1.5cm,页脚1.6cm。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关键词:课程知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个体建构 正文开始………… 正文的文章结构为:标题 (汉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置顶,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换行后书写一级标题“1”(汉字为小三号黑体,左起顶格;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另换行后书写二级标题“1.1.”(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两个汉字)。正文的题序层次不宜太多,标题不可以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1.吸附法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数字、英文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7]。 1.1污水处理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 2.萃取法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15℃~25℃(ABCDEFG)。

数据库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宋体小四号空九行)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10日

题目 摘要: 摘要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300以内。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课程设计 ,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6) 2.3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3.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3.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3 打印说明 (8) 3.1 封面 (8) 3.2 中英文摘要 (8) 3.3 目录 (8) 3.4 正文 (8) 4 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 (9) 4.1 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4.1.1 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型局域网组建与配置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小型局域网组建与配置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要求及规定(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 文)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或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工程训练。 课程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认真复习教材的基础上,阅读有关规范、设计手册及资料,独立按时完成任务;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计算书、论文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二、选题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尽量覆盖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其题目应当满足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课程设计(论文)的目的,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适当,使学生在计划时间内经努力能够完成任务。 三、任务书及指导书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由指导教师编写,教研室主任审定,课程设计(论文)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报教研室主任审批,同意后方可在课程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印发给学生。 2.任务书应包括设计(论文)题目、目的与要求、主要任务、参考资料(参考格式见附件1)。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及设计成果有明确要求。 3. 指导书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指导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论文)的类别、目的、内容; (2)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设计要点; (3)课程设计(论文)中所涉及主要技术的关键性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说明书(论文)的要求和撰写规范 对课程设计的成果一般由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或其他作品)两部分组成,对工科类课程设计,一般要至少完成Al 图纸1 张,另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对于理、文、管、经等类的课程设计或论文,要撰写一篇完整报告或论文(原则上不少于6000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应包括封面(见附件2)、任务书、设计总说明或摘要(约300 字左右)和关键词(仅对论文,一般为3~5个)、目录、正文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用纸,用蓝墨水或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统一用16K纸,具体格式参照如下:(1)字体设置要求为: ①题目:二号黑体居中,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lines; ②班级、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三号黑体居中,行间距为1.5lines; ③设计总说明或摘要:“设计总说明或摘要”为四号字体居中,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二个字。“关键词”为小四号黑体字,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字),各关键

软件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及模板(新)

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及模板 1、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 (2)页边距:上3cm,下3cm,左3.5cm、右2cm; (3)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4)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 (6)页码:居中、五号、底部,正文起始页为1; (7)奇数页页眉:居中、宋体,五号,“吉林化工学院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8)偶数页页眉:居中、宋体,五号,软件课程设计题目。 2、具体格式要求 (1) 目录 标题“目录”(黑体、小三、居中); 章标题、节标题、页码(小四、宋体)。 注:目录可以通过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 (2) 论文正文 ①章标题(黑体、小三、居左); ②节标题(黑体、四号、居左); ③级标题(黑体、小四、居左); ④正文(宋体、小四、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行)。 注: ①章标题、节标题、级标题的格式已在论文模版中设置好,请不要修改其格式,直接输入标题,然后在目录区自动更新就可; ②标题分为章标题、节标题、级标题,不要再新加其它标题,正文内容确实要再细分的话,采用分层的格式,最多再加两层(参见以下例1); ③粘贴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功能,请在粘贴后,手动按以上要求调整正文内容格式;

④正文内容遇到章标题时,一定要重新分页; ⑤正文内容不得有空页; ⑥正文内容除每章结束时可以有空行外,其它地方原则上不能有空行。由于图表放 置造成的空行,请调整文字的位置填充空行(参见以下例2); 下面着重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三种技术,即 (1)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包括人)与固定体之间及移动体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传递信 ①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小区制蜂 窝系统,……,是面向语音技术的模拟移动通信技术。 ②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是在80年代后期,用数字传输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业 务,90年代中期得到了全面应用,是当前语音通信中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 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于2001年在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 3G 系统是CDMA2000、WCDMA 和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TD-SCDMA 。 例2:调整文字填充空行 上页 下页

中央空调课程设计论文主体

前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环境的问题空前的关注,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环境对人类的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满足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该是一个温湿度适宜的、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的环境。生产与科学实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 在建筑微环境内,室内空气调节已经成为控制建筑温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技术和主要手段。 空气调节能实现对某一房间或空间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进行调节和控制,并提供足够的空气。未来空调技术的发展方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获取趋近于自然条件的舒适健康”必是空调的发展目标。

第1章设计概述 1.1设计题目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新风机组控制系统》 1.2设计要求 1.新风机组三种启动方法:①星三角启动、②软起动器、③变频器,三种方法任选一种。 2.新风机组含两重过滤:①初虑、②中虑,开关分防冻开关和风机运行状态开关。 3.系统含有新风阀、回风阀、排风阀,开度为0—100%。 4.系统含有新风温度传感器、回风温度传感器、排风温度传感器,新风为-30%—70%,其他为0—50%。 5.送风有湿度传感器,范围在0—100%。 6.四管制,带冷热水调节阀,调节冷热水流量控制送风的温度,实行PI调节。 7.加湿装置由0—10VDC信号控制。 8.温湿度有显示,由各种故障、报警指示。 1.3设计特点 一、空调系统的选择 空调系统一般均有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分配设备组成,根据需要,他颗组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系统,在工程上,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定合理的空调系统。 根据负担室内热湿负荷作用的介质不同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机系统。按热量移动(传递)的原理来分可分为对流式空调和辐射式空调,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来分又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是指所有的空气处理设备均设在一个集中的空调机房内。半集中式除了集中空调机房(主要处理

课设格式

关于课设论文(设计)撰写和装订格式的说明 为了使我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统一,现在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装订格式作如下说明: 一、封面及论文用纸 1、一律使用教务处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封面。 2、毕业设计(论文)书写用纸应该使用我院印刷厂印制的专用纸张,打印用纸应该使用16K打印纸。 3、统一使用我院印刷厂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内部装开题报告,毕业 论文(设计),有关论文附件,译文及原文。 二、装订格式及要求 封面之后,首页为毕业设计(论文)书,其余依次为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序言,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装订时,封面必须对齐,封底允许短一些。四周切平整,要求字迹清楚,整齐美观。 三、关于“摘要” 毕业论文(设计)摘要为500字左右。一式叁份,一份装在论文中,一份存放系里,一份交教务处(装订毕业论文摘要汇编)。要求用计算机打印,纸张规格用论文纸。 摘要打印格式:天头,订口留边25毫米地脚、切口留边20毫米。题目选择三号黑字体;“学生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字样为四号宋体,其填写内容选择四号楷体字;“摘要”、“关键字”字样为四号黑体字,其内容选择五号宋体字。 摘要由班级学习委员在毕业答辩前收齐,并按学号顺序理成两份,送系验收合格后,再由系送教务处,以备装订成册。摘要格式附后。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格式 1.题目(题名、立题) 1.1 “以最恰当的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 1.2 写法规则 1.2.1 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公式等。 1.2.2 尽量集中一完整句子,避免在题名中出现符号。 1.2.3 确有必要时,可用副题名在正式题名下用括号括起。 1.2.4 题名在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都应完全一样,不得简化。 1.2.5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课程设计论文规范

根据微分几何中的曲面论,用两个变量就可以完全参数化一个二维曲面。也就是,当一个粒子约束在曲面上运动时,只需要两个独立的变量就可以完全刻画粒子的运动。 …… …… ……发现规范相因子会自然出现在动能算符中。

THE OPERATOR ORDERING PROBLEM IN QUANTUM to surface theory in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e two-dimensional surface is parameterized by two variables. This is, when a particle moves on the surface, only two variables suffice to describe the motion of the particle. …… …… Key words:quantum mechanics; operator ordering;

目 录 1 绪论.................................................................................................1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2 1.3 课题研究方法....................................................................................3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4 2 I 级叶/盘协调转子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1) 2.1 基础知识 ………………..…………………………………………………………. .1 2.1.1 有限元法..................................................................................1 2.1.2 循环对称结构的分析方法 .......................................................... 6 2.2 I 级叶/盘转子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7) 2.2.1 计算模型..................................................................................7 2.2.2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8) 3 I 级叶/盘转子错频方案的对比分析 (11) …… 3.6.2 动态响应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36) 参考文献...................................................................................................14 附录.........................................................................................................16 附录A .................................................................................................16 附录B ..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