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陶瓷史笔记

中国陶瓷史笔记

中国陶瓷史笔记
中国陶瓷史笔记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1、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发现而得名。多数手制。慢轮修整。

彩陶艺术史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脱落。烧成温度900-1000.彩绘以黑色为主。有少量红色。亦有陶衣出现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主要有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少量动物图案。

分为北首岭类型和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

2、龙山文化:因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制陶业以灰

陶为主。都属于竖窑烧制。

家族氏烧制。手制。口沿慢轮修整。接底法。灰陶烧成温度850左右。晚期1000°C

龙山文化新器型:鬲、鬶、甗和盉等新器。

3、马家窑文化:1924年首次在甘肃临tiao马家窑而得名。约为钱3190年-1715年。马家窑的陶

器以彩陶为主。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

以泥质红陶为主。彩陶相当发达。

有陶刀和纺轮等生产工具。

4、齐家文化:1924年在公诉和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甘肃、青海。宁夏。前1890-1620年。以

红陶为主。

彩绘以黑色为主。图案很规整。而且将就对称排列,这是齐家文化最显著特点。

纺轮和陶垫仍有发现。陶刀已经被淘汰。

5、大汶口文化。1959首次发现。山东江苏北部。公元前4040年-2240年。

早期以手制为主。晚期在慢轮修整的基础上开始出现轮制。

选用陶土方面,开始用高岭土或瓷土制作白陶。

有大量镂孔出现,是大汶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镂孔主要出现在豆和高柄杯上。彩绘有红白黑三种。有的施与同一器上。。

最早出现白陶。900.背水壶是大汶口文化所特有的器型。晚期淘汰。

高柄杯最能代表大汶口文化当时的制陶水平。

陶色比较多样。

6、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的因素发展前来的。前2010年-1530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轮制普遍应用。以黑陶为主。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有蛋壳黑陶之称。器壁在0.5-1毫米之间。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产物。

7、裴李岗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都是手制。烧成温度900-960.多为素面。少

数有划纹。篦点纹,指甲纹和乳丁纹。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1、大溪文化:1958年首次在四川大溪镇发现。前3285-2405年

以红陶为主。有白陶。手制法。口沿部分慢轮修整。多数素面。

2、屈家岭文化: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发现而得名。

代表性器物:高圈足杯、三足盘、圈足碗、长颈圈足壶、折盘豆、盂型器。

最能当时制陶技术水平的是一种胎壁很薄的彩陶。壁厚1毫米左右,故有蛋壳彩陶之称,主要见于杯和碗,胎色橙黄,表面施加陶衣。

3、河姆渡文化: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前4360-3360年。

河姆渡文化是目前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夹炭黑陶是河姆渡文化最显著的特征4、马家滨文化: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滨发现。它是继承了河姆渡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前3670-2685年。

夹砂红陶为主。手制。部分慢轮修整。晚期灰陶增多。并出现轮制。

5、良渚文化:1936年在浙江杭县良渚发现而得名。前2750-1890年。

良渚文化是继承了马家滨文化而发展起来的。陶器以泥质黑陶最富有特征。大部分属于灰胎黑衣陶。

陶器的形成普遍采用轮制。特殊器型出现模制。

夏商周春秋时期的陶瓷

1、夏代文化:二里头文化早期。

2、商代文化早期的遗物是从二里头文化晚期开始的。

3、夏王朝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历年约五百年。

4、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六百年左右。

5、西周,其年代约前11世纪到前771年。。末年周平王从陕西丰镐东迁河南洛邑,此后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春秋起自前770年到前476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度的大变革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制社会。

陶器的发展

1、商代中期创制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

2、含铁量更低杂质更少的粘土做原料和器表施釉的新技术。于是就创制除了最早的原始青釉瓷

器。

3、文献记载:西周王朝专门设置有司工、陶正、车正、工正等官职,对各种手工业进行管理,

甚至把全国各地工艺精巧的各种手工业者集中到国都,专为王室贵族制造精美用品。

4、在扶风、岐山周原遗址中。出土大量的板瓦、筒瓦和瓦当。说明西周时期的制陶手工业开创

了我国建筑史上房顶盖瓦的新纪元。

5、在浙江地区发现有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同在一个窑炉内烧制的事实。

6、二里头文化早期出现了腹部满饰附加堆纹的高足陶鼎;饮器中陶鬶已经不见,却出现了陶爵和

陶盉等器。食器中出现了陶簋和三足盘。

7、商代陶器以圆底、圈足和袋状足为主要特征。以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数量增多。泥质黑陶、

泥质黑皮陶很少见。

8、商代中期。陶鼎已经还少见。

9、商代中期各种灰陶器的口部,折沿者基本不见,而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圆底和袋状足,圈

足器也比早前显著增多,平底器则大为减少。

10、商代晚期陶器纹饰中以三组饕餮纹构成一个带条为当时各种图案纹饰中最为精美的一

种。饕餮纹在陶器上的大量拍印,仅在商代中期最为盛行,其中有些施用饕餮纹的陶器和同时期施有饕餮纹的青铜器形制完全相同。

11、箅孔加大有利于升高窑室内的温度,提高陶器的烧成的质量。

12、晚期,陶斝很少见。新出现了陶卣。

13、春秋时期的中原地区的豆盘内多刻划有文字与记号。

白陶:

1、化学成份接近瓷土。(河南巩县瓷土、高岭土)。

2、瓷土铁含量1.59%。高岭土铁含量1.72%.

3、白陶烧成温度1000度左右。。不会超过1150度。

4、现今发现最早的白陶器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5、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器高度发展时期。是仿制同时期青铜礼器。发展到了顶峰时期。

6、到了西周,白陶很少发现。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1、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印纹硬陶所

用的原料含铁量较高,其中以紫褐色印纹硬陶的烧成温度最高。

2、商周原始瓷器的釉色呈黄绿色或者青灰色。当时的釉多是石灰釉。

3、原始瓷器的外壁和内壁都涂釉,有的则是外壁和内壁上部涂釉,内壁下部没有涂釉,釉的厚

薄不均匀,并有流釉现象。

4、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器改为轮制成型。器型规整,胎壁减薄,薄厚均匀。胎质灰白。釉色有黄

白、紫褐色、青绿色、黄绿色、灰绿色。

建筑用陶

1、我国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是属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代早期。西周初期又创制出了板

瓦、筒瓦等建筑陶器。

战国秦汉时期的陶器

(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

1、战国制陶业出现私营作坊。

2、战国出现用木佣和陶俑做随葬品。

3、原始瓷都施青釉。都以碗盘出现。。

4、窑厂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浙江萧山县进化区和绍兴富盛两地。

5、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的有圆窑和龙窑两种。

6、龙窑装烧面积大,而且钵碗等已经采用叠烧的方法,装得多,产量高。龙窑自然抽力大,升

温快,可以烧高温。

秦汉陶瓷产品

1、仓:最早出现在秦墓中。

2、汉代陶瓷成就。发明低温铅釉陶。在陕西关中地区首先出现。以氧化钙为主要溶剂,以氧化

铁作为着色剂的青釉不同,他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溶剂。在700度左右开始熔融。主要着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使釉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铁使釉呈黄褐色和棕红色。

3、铅釉的折射指数比较高,高温粘度比较小,流动性比较大,熔融温度范围比较宽,溶蚀性比

较强,因此可以避免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中比较常见的“桔皮”。“针孔”等缺陷,同时釉层中无气泡和大量残余晶体的存在,使釉层清澈透明,表面平整光滑,富于装饰感。

4、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

5、浙江的瓷窑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小仙坛窑址中的瓷片和该窑址附近的瓷土矿的化学成分十分

接近,表明这个窑厂就是采用附近的瓷石作为自己的制瓷原料。器表通体施釉,其釉层比原始瓷显著增厚,而且有着较强的光泽度,胎釉的结合紧密牢固。釉料中含氧化钙15%以上,并在还原气氛中烧成,所以釉层透明,表面有光泽,釉面淡雅清澈。

6、越窑瓷器素以青釉制品文明于世。

7、汉代黑釉瓷器,导源于酱色釉原始瓷,是对酱色釉原始瓷的提高和发展。

8、龙窑的窑温1300℃左右。

9、Fe3+红色Fe2+绿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

1、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主要产地上虞、余姚、绍兴等。越窑瓷器胎质坚硬,外施光滑发亮

的釉层,在视线容易接触到的口、肩、腹部又装饰各种花纹。

2、均山窑、江苏宜兴县

3、瓯窑:浙南温州一带。。《笙赋》“倾缥瓷以酌”的“缥瓷”即瓯窑。

4、婺州窑:在今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三国开始创烧。。

5、婺州窑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往往有奶黄色的结晶体析出。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

的一种现象。

6、德清窑:位于杭嘉湖平原的西端。德清窑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瓷窑,以生产黑瓷为主。黑瓷

的胎多呈砖红,紫色或者浅褐色。从东晋开始到南朝初期结束。。经历1百多年历史。

7、山东省淄博寨里窑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的产地。可以证明在北朝时期北方已经出现了

青瓷。北朝。北齐。多数认为是隋朝出现。南方东汉出现。

8、北朝的北齐最早出现白瓷。为五彩粉彩青花等瓷器的出现奠定基础。

9、化妆土,最早在瓷器上使用出现在三国时期

10、釉下彩最早出现在三国或者晋初。

11、北朝最常用的纹饰为莲瓣纹。

隋唐五代的陶瓷

1、河北磁县贾壁村窑:一类胎质细腻,瓷化良好,颜色灰白,胎面施一层透明的青绿色釉,流

釉现象不甚明显:另一类胎色青灰,颗粒较粗,有黑色斑点,瓷化较差,胎面施一层透明的青褐色釉,常有流釉现象。胎体厚重,件大而不变形,器里外施釉,器里均留有三个支钉痕迹。器物以光素无纹为主。仅在钵形器里划有花瓣纹和波浪纹。

2、河南安阳窑、河北磁县窑、湖南湘阴窑、安徽淮南窑、江西丰城窑、四川成都窑、

3、隋代壶分两种:一,有流的鸡头壶。无流的盘口壶。

4、白瓷:北朝出现。隋代烧制成熟。

5、隋代出现瓷枕。唐代得到发展。

唐代瓷器。

1、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青瓷和河北邢窑白瓷为代表

的两大瓷系。一般以“南青北白”

2、河北邢窑。

1、唐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窑址应

在内丘。唐末诗人徐夤(yin)将茶和盛茶的茶具比为“内化涵露”邢窑瓷器的主要特征是“白如雪”尤以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邢窑白瓷的典型特征。釉色有白、黑和褐黄3种。

2、邢窑粗碗均敷化妆土,大碗多为平底,小碗多为玉璧形底。外部施釉不到底,用叠烧法,

碗心多残留有支具烧痕。大碗底多有白色三角形支具痕,支具以外为火红色。

3、河北定窑: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釉色纯白或者白中闪青,是唐代定窑的重要特征。凡带有

“官”、“新官”款白瓷均属于模仿当时盛行的金银器而又融合了瓷器的特点创造而成的。

一般胎体较薄,制作精细,造型优美,胎质洁白细腻,瓷化程度极高,具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

4、河南巩县窑:均以烧白瓷为主,兼烧三彩陶器。巩县窑是河南首先发现烧白瓷的窑址。小

黄冶村兼烧三彩陶器。

5、唐三彩始于唐高宗时期,窑址主要集中在大、小小黄冶村附近。用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

铁烧成黄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用铅作釉的溶剂。他的烧造工艺是两次烧成,先是在1100C 左右的高温下烧出素坏,然后在已烧过的胎体上施釉,再经900C低温烧成。

6、陕西铜川窑、又称耀州窑。创烧于唐,盛于宋而终于元。

7、浙江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上来。主要是指浙江余姚上林湖的越窑。

8、唐代越窑原料经过很好的粉碎、淘炼,瓷胎胎质细腻致密,不见分层现象,气孔也少,胎

色呈灰淡紫等色。瓷器的胎质细腻,油层均匀,手感浑厚滋润,无剥釉现象,釉呈色黄或者青中泛黄,滋润而不透明。文献中说“如冰似玉”。有秘色瓷之称。

9、越窑盏托,胎质细薄,釉色青绿,盏底较小,圈足向外撇,口张开,口沿及盏壁五处凹进,

托边翻卷,陆羽《茶经》中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是说盏托中的盏。

10、湖南长沙窑。发展了釉下彩,为瓷器装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彩绘装饰从单一的褐彩

逐渐发展到褐绿两彩。褐色的着色剂为铁矾。绿色为氧化铜。

11、四川邛窑是唐代四川地区最著名的窑。最出名的是油灯灯碗为夹层,夹层中可以注水以

降低灯碗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陆游提到的省油灯。

12、唐代出现花瓷。即唐均。

五代制瓷工艺。

1、五代浙江越窑器物均施满釉,釉薄而匀,明显与唐代不同。

五代越窑制瓷工艺另一成就是缸、瓶、尊大件瓷器的烧成。

2、江西景德镇窑:陶器:陶玉。霍器:霍仲初

3、景德镇烧制灰胎青瓷与白胎白瓷两类。青瓷与五代浙江越窑相似,好者可以乱

真,即所谓“艾色”

4、五代制瓷工艺的改进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瓷器胎薄,对制瓷原料的加工更为精细,使烧成后的胎质更加致密,玻化

程度高。

2、大件器物以及轻巧秀美的各类器具的烧成。

3、成型技术有提高。盘碗胎质均较薄,器皿口沿常作花瓣形,有五六八瓣。

4、圈足足壁有的较宽,有的较窄,窄者足高而外撇。宽者足直而矮。

5、五代满釉瓷器烧制成功。

辽代陶瓷特征

1、属于辽代陶瓷制品:鸡冠壶(皮囊壶)、鸡腿瓶、凤首瓶、长颈瓶、长颈盖瓶、穿

带扁壶、海棠花式长盘。

2、赤峰缸瓦窑、迄今所发现辽代瓷窑中最大的一个。以白釉瓷器为主,单色釉、三

彩釉和茶末绿釉陶瓷器次之。黑瓷残片均为精品。除白瓷、黑瓷精品和茶末绿釉器外,其余各种釉色器的器胎上均施白色化妆土。三彩釉为黄绿白三色。

3、在白釉上随笔点画花草或者各种点纹、条纹的白釉黑花器是辽代晚期出现的新品

种。此外还有一种白釉黑边碗。

4、茶末绿釉器产品以鸡腿瓶为主,有的鸡腿瓶肩部划有汉人“孙/徐”等姓氏,也釉

划有“乾xx年”年款的。

5、赤峰缸瓦窑为辽代官窑。

宋金时期瓷窑。

1、河北定窑,早期定窑均用匣钵装烧,不见有芒口。定窑大量烧制白

瓷,少量烧酱釉和黑釉器物,即文献中所说的“紫定”“黑定”。精者胎体洁白。粗者胎体呈灰色。

2、已经发现的属于定窑瓷系的釉山西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

窑、霍县窑、四川彭县窑、江西吉安窑、景德镇窑。

3、河北磁州窑。磁州窑的白地黑彩彩绘装饰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艺术。

东艾口窑是宋代专门烧造瓷枕的窑口。瓷枕底部多有“张家造”印记。“张家枕”则为冶子窑产品。

4、陕西耀州窑。为宋代北方著名青瓷产地。刻花器饰以犀利的刀法和

流畅有力的线条,为宋代同类装饰之冠。

5、陆游《老学庵笔记》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

也。说的是耀州窑仿浙江越窑青瓷。。

6、“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坏,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

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段文字恰如其分的描述了耀州窑的生产过程及瓷器的质量。

7、耀州窑的印花装饰在盘碗碟洗里部印有各种缠枝、折枝花卉及禽鱼

等花纹。有的碗内为三把莲,并印有“三把莲“三字。

8、耀州窑的贡瓷在黄堡镇烧制。

9、河南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遍及县内各地。目前已发现100

余处窑址。

10、钧窑由于釉中含有微量氧化铜,创造性的烧制出了紫红色釉。

11、宋代窑址以刘家门窑及钧台窑质量最好。刘家门窑为民窑。钧台窑

则属官窑。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多种色调,器物底部多数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北宋后期是均窑的鼎盛时期。钧台窑除烧钧瓷也烧具有耀州窑风格的印花青瓷,金元时期烧白地黑花、黑釉等民用粗瓷。

12、在明代江苏宜兴有仿钧窑,称为宜均。广东石湾也仿均,称广均。

广均中以“雨淋墙”最为出名。

13、河南汝窑。官窑窑址在宝丰县清凉寺。南宋《清波杂志》已有“近

尤难得”的记载。

14、目前判定为北宋王朝烧造宫廷用瓷的有6个瓷窑。按时间顺序分别

是:浙江越窑、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官窑和钧窑。

15、汝窑盘釉大小深浅之分,以眷足者为多。也有卧足,洗分敞口、直

口两种。椭圆形四足洗仅见于宋汝窑。

汝窑:

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有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

一、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俗称“香灰胎”。

二、釉色:

汝瓷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匣钵装好满釉支烧,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四、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

五、开片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16、

17、河南汴京官窑。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中“袭京遗制,置窑于修内

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彻,为世所珍”

是说临安修内司官窑袭承汴京官窑的做法。

18、山西介休窑特征及鉴定要点。

(1)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和白釉黑花瓷,胎呈浅褐色,施釉一般近底部,圈足内无釉,足端一般平切。

(2)早期白瓷器物胎体厚重,晚期受顶窑影响,产品胎体趋薄,有薄胎印花碗、盏,碟有花口,花口下器内饰直线凸纹。产品主要为盘、碗、罐、盏、盆、盖碗等日用器皿。

(3)白瓷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等,印花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与定窑有共同点,但不讲究均衡对称。常见图案装饰有缠枝花卉、婴戏牡丹等。

(4)受磁州窑影响,生产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及褐彩瓷品种。

金介休窑彩绘盘

器物普遍敷化妆土,纹饰以折枝花叶纹为主,纹饰部分因用料较多而凸起,高出釉面。此外盘、碗内心露胎五角、六角纹亦多见,还有一种白地红花的划花装饰,也为特色品种之一。

(5)碗、盏等器的装烧方法采用支钉垫烧,碗内多为缠枝花卉。盘、洗则四面饰以孩童荡船纹饰,是介休窑的独特纹饰,不见于其它瓷窑。金代产品器内心刮掉一圈釉,露出胎体。

24、灵武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市,烧造工艺上特点:一是,普遍使用化装土;二是,刮釉叠烧;三是支圈垫烧。

24、景德镇湖田窑。宋代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青白瓷釉层透明度高,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装饰,线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样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为湖田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元代创制了釉里红和卵白釉器(枢府器)等著名品种,并是青花的重要产地。明代只见青花和白瓷两种。青花多以“苏麻离青”为彩料,早期器皿多大盘,纹饰繁缛华丽,多为蓝地白花;晚期纹饰简洁、疏朗,器皿有高足杯、折腰碗等

@宋代龙泉窑

1、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

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

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

2、北宋时期龙泉青瓷使用石灰釉,石灰釉在高温中粘度比较小。烧成中易于流

釉,釉层比较薄。南宋时期使用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

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

英颗粒,当光线射人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

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3、北宋龙泉青瓷装饰手法主要为刻花、划花、印花及贴塑等。常见纹饰在北宋

多莲瓣、荷叶,南宋多云纹、水波纹、游鱼等。铭文见有印阴文"金玉满堂

"及"河滨遗范"两种。

4、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

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

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

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

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

等,

5、北宋龙泉窑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1230之间。。而南宋的梅子青釉则在

1250-1280之间。

6、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胎质灰白。南宋龙泉窑有发现胎质洁白的青瓷。

宋代江西吉州窑

1、吉州窑最具特色的是南宋黑釉瓷器。以树叶纹,剪纸纹、彩绘纹、剔釉、剔

釉填绘和玳瑁釉等装饰。在宋代瓷器中独树一帜。

2、吉州窑南宋时大量烧造印花白瓷带有明显的定窑风格。白釉褐色彩绘装饰可

以明显看出是受磁州窑影响。

3、吉州窑绿釉陶枕均立烧。故一侧四角有支烧痕。和磁州窑不同。

福建建窑,宋代著名黑瓷产地。以一种带条状结晶的黑釉茶盏而驰名于当时,是宋代文献多处述及的兔毫盏的主要产地。在显微镜下观察,兔毫呈鱼鳞状结构。

福建同安窑是一处专烧外销瓷的瓷窑。同安窑受浙江龙泉窑影响以刻花篦划或者篦点纹青瓷最为明显。带此类装饰的碗是同安窑最富代表性的产品。

1、广西西村窑除彩绘绘具有特色以外,口径在32-35厘米的大盘也有地方

特色。北宋能烧制出这样大口径大盘的只有河北定窑和广西西村窑。

2、广西永福窑的窑田岭窑专门制作腰鼓。

宋代江南地区烧瓷成就

1、选用优质瓷土。江西景德镇窑,南丰窑。江浙江山窑,福建泉州、同安窑

和广东潮州窑这些瓷窑烧出了胎质洁白釉质如玉的青白瓷。

2、窑炉体积扩大,短者五六十米,长者七八十米,个别长达百米。

3、青瓷烧制成功。南宋龙泉窑成功烧出了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4、釉面装饰创新,如福建建窑的兔毫盏,吉州窑的剪纸贴花。

5、青白瓷是景德镇匠师仿青白玉色质烧制的一个新品种。有假玉器之称。

6、由北宋定窑创烧的覆烧工艺广泛应用。。

元代景德镇

1、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

3、元代景德镇除了生产青白瓷、白瓷和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

(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

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4、枢府是府密府的简称。

一、枢府瓷的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更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玻璃光不强。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

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小足的足径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为突出的造型。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

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6、印花多数显得浑圆不太清晰,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偏青。

元代青花瓷

1、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

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2、成熟元青花主要要素。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2、运用钴料

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元代青花瓷的制作特征。。、

1、器底无釉。多数器物底部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刀痕,并粘有填砂。

小型器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

2、器物底足内壁往往成自上而下往外斜撇的形式。

3、碗、钵、罐、瓶、盘之类的削足处理底足外墙斜削而成T形式。

4、大件器物底无釉露胎部分,往往粘有釉斑或较大面积积釉块。内壁

多见淡红、黄色釉层而又有不成规则浓度的透明釉刷痕。

5、碗、钵之类器物的底足外墙,往往留有浸釉时遗留的手抓指痕。

6、罐、瓶之类大器,都是分段制造,拼接而成,特别是接底的痕迹非

常明显。

7、罐类器内壁釉面不平,有明显接痕,并经常出现赤褐斑,且有小黑

疵。

8、圈足之釉不到底,一定稍有露胎,呈褐红色。

9、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仔细观察有些歪歪扭扭,以大罐和梅瓶突出。

10、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接合,采用胎接的办法,将二部分湿胎接合,然

后依靠釉的粘度接合。故元代高足杯内顶端无釉,且往往有乳丁状

凸起。元代高足杯的足部肯定是空心而不封底。

青花彩绘有两种不同的装饰技法:一是白地绘彩。二是青花拔白。

青花瓷的图案花纹。

1、图案装饰大多分较多层次

2、元青花瓷还多见利用如意头形、菱形来勾勒开光线条。

3、民间不能使用五爪龙图案。

青花瓷鉴定要点

1、元青花一般皆胎体厚重。

2、釉有青白有,枢府釉(卵白釉)及典型的青花瓷釉、

3、青花色泽有浓翠及灰淡两种。均有铁斑。

4、器底无釉,碗、盘之类底足有乳丁状突起。

5、具有圈足外墙斜削的元代瓷器普遍特征

6、多棱梅瓶、多棱玉壶春瓶、多棱瓢瓶及方形扁壶、高颈大罐等为元

代特有的器形。

7、梅瓶之口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8、少数青花器仍用枢府瓷特有的小底足。

9、多数器物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布局。

10、(1)图案花纹具有明显的元代特征。如仰莲瓣每瓣分开描绘,入明

后往往各瓣之间不再分开而借用边线。莲瓣边框均有青花涂抹之粗

线。入明以后往往用细线条双钩莲瓣边框。而且其中不再涂施青料。(2)缠枝牡丹的叶子元代十分规矩,入明以后则多变形

(3)缠枝莲叶瓣,元代成葫芦形,入明后变形。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1、我国最早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的是唐代长沙窑。

2、元代创制青花釉里红。

3、釉里红有三种不同装饰方法,1、釉里红线绘。往往会产生飞红现象。2.

釉里红拔白。3.釉里红涂绘。

4、釉里红涂绘和釉里红拔白肯定属于元代。

5、在瓷器上的高温钴蓝釉时元代景德镇创制。为明清两代霁蓝釉的大发展奠

定基础。

6、元代景德镇在优质瓷胎上烧制成功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

明代景德镇瓷器

1、明朝宫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到嘉靖以后,宫廷所需御器——钦限瓷器

是由民窑中的“官古器”户烧造的。

2、明代景德镇以青花瓷为主,还烧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

3、永乐年间开始,又恢复使用了从中东伊斯兰地区进口的钴料,青花瓷以其

胎釉洁润,彩色鲜艳而成文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4、釉里红的制作在洪武朝一度发展到极盛阶段。宣德釉里红器也颇负盛名。、

5、明代从洪武的釉上红彩发展到宣德的釉上五彩。发展到万历时期,彩色浓

艳夺目的青花五彩器饰明代釉上彩制作又一新阶段。

6、斗彩又称逗彩,意谓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成彩色画面。

7、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洪武朝的高温红釉、蓝釉、柿色

釉和黑釉都有极高的成就。永乐、宣德两朝则增加了多种仿哥窑、仿龙泉窑釉等品种。永乐朝的红釉和甜白则又是明代颜色釉的佼佼者。嘉靖朝开始以铁红低温釉代替高温铜红釉。

洪武窑瓷器

1、釉里红多数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有飞红的现象,或呈暗黑色。

器物釉面往往有开片。

2、器物的制作,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cm左右的大碗为釉底,

其他均为糙底。凡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均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且多数有明显的刷纹。

3、碗类细瓷采用平削,底足平齐。

4、主要采用线绘图案装饰。说明烧制过程中已多数能控制铜红料飞红的现

象,烧制技术提高。

5、图案花纹多见花卉纹,主要是缠枝和折枝牡丹、莲花和扁菊花。扁菊花纹

尤为多见。这是洪武朝青花和釉里红的共同特点。少见人物故事,动物。

莲池。水禽或鱼藻等图案。

6、宣德釉里红器主要以涂抹方法制作。

洪武青花瓷

1、青花色泽不如典型元青花那样浓翠,大多数偏淡灰色。

2、同釉里红器

3、图案花纹比釉里红更单调,以花卉纹为主。惟束腰梅瓶有五爪龙纹。

永乐瓷器

1、永乐官窑大致以烧造白瓷、青花和红釉为最突出。

2、永乐瓷器只要少数有“永乐年制”篆书款。如:压手杯。

永乐青花特点:

1;釉面又肥亮感。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微少。

3、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

4、青花有晕散现象。永乐、宣德直至成华前期的青花都有黑铁斑。永

乐较多晕散现象。

5、新器形。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扁瓢形瓶、高足盏托,

鸡心扁瓶等。

6、除少数大盘、扁瓶等大件器外,多数器物底部均已施釉。

7、永乐器糙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

8、削足已经完全采用平削,底足平齐。

9、永乐釉底器,有的底釉呈波浪纹。

10、永乐青花图案花纹往往以缠枝四季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

文、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不见洪武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

的纹饰图案。

11、龙纹少数仍属细颈,长身外,已经出现肥身龙,并有平直披发及竖

发的不同处理。

12、蕉叶纹的中茎多数是中空而不填色。

13、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其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但其填

色并非用大笔一笔涂抹,而是用小笔填绘,往往出现深淡的笔触,

这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华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有共同性的一个特

征。

永乐甜白瓷

1、瓷胎中逐渐增加高岭土的用量,减少了瓷器的变形。2精工粉碎和淘

洗原料,去除原料中的粗颗粒和其他有害杂质。以增加瓷器的白度和

透光度。3、配料中提高了铝氧的含量,提高的瓷胎的烧成温度,增

进瓷器的机械强度。4、改进了瓷器装匣支烧的方法、提高了烧成质

量并有利于实用。

2、永乐白瓷的特点是胎质细洁,釉色白莹,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有

“甜白”之称。

3、永乐的甜白器薄的一种主要是碗盘高足杯等类小件器。能达到光照见

影的程度

4、“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以甜白器所见为多,其中尤以半脱胎为主。

款字有划和印两种。

5、鉴定要点:1、造型。图案纹饰时代特征,永乐白釉一般应有釉层肥

厚的滋润感,且多数呈白中闪青的色泽,部分器物有开片,而且桔皮

纹明显。2、清代所仿永乐甜白半脱胎的盘、碗之类器物,其底部可

以完全透亮,而真永乐器的底部瓷胎稍厚,因此并不全透。3、永乐

甜白器的印花为典型的暗花,除少数极清晰外一般较模糊,雍正的印

花显得特别清晰,尤其有一类锥拱暗花八宝甜白碗,多见有雍正仿品。

4、永乐年制4字篆款书写并不规整,清代仿品则4字往往为极规整

的篆书体

永乐颜色釉

永乐红釉的制作,比洪武红釉有了进一步提高,其胎质更精细,施釉匀净,还原气氛适宜。使其发色成鲜艳的红色。称鲜红、宝石红、祭红,积红等。

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或蓝釉器,凡里外均施颜色釉的,其口沿大多有一条呈白色的透明釉边线,非常整齐,白红或白蓝相映,显得很柔润,俗称:灯草边“

永乐仿龙泉窑称“冬青“

翠青是永乐新创烧的釉色,是一种极淡的青绿色。

永乐瓷器鉴定要点

永窑轻、宣窑重。甜白瓷的底足聚釉处,永窑比宣窑更显水绿色。青花器的釉面永窑比宣窑更显肥厚感。

宣德青花

1、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官窑款

2、青花料有二。一种进口的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烧成后

色泽浓翠有铁斑。另一种是国产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色泽带灰而无铁斑。

3、宣德青花卓彩时用小枝笔不断重新蘸料,青花色彩有深深淡淡的笔

触痕,永乐、宣德瓷中,不见整片一笔涂抹的情况。

4、多数釉色白中泛青,口缘、足边聚釉处呈水绿色。

5、多数底部施釉。凡底部露胎部位或属白胎色而有火石红,或有一层

浅红色涂料,但均无旋痕。

6、宣德青花大盘,圈足断面往往成倒梯形,无法用手抓起,雍正仿宣

德“一把莲“可以用手抓起。

7、底足足脊有棱角感,后仿者则成滚圆的“泥鳅背“状

8、宣德大器,均分段接合而成,在器身可以看到或摸到接痕,清代仿

品前后身模制。

9、人物故事纹常见。而在永乐少见。

1宣德釉里红瓷以红鱼高足碗最著名。

2宣德釉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

3宣德蓝釉瓷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及刻款两种。但不见”宣德年制“四字刻款和青花款。

4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黄釉,宣德为最早。

6、洒蓝在清代又称吹青,属于宣德产品

宣德仿汝釉

1、仿汝釉明代仅宣德朝有。

2、胎质疏松,釉层较宋汝稍亮透。

3、开细小纹片,比宋汝窑更密而规整。

4、釉面有桔皮纹。

成华窑瓷器

1、典型的成华青花改用江西乐平的平等青,发色淡雅而无铁斑。

1、黄釉。成华黄釉鸡油黄娇艳色调的“娇黄“台北故宫所藏娇黄盘,呈极淡的鸡油黄色,胎质洁白,制作规整,底有”大明成华年制“两行六字双圈青花款。娇黄是两次烧成的低温釉,能见铅质银色光泽。外底面往往有烧成后加刻的”甜字

2、孔雀釉景德镇在元代已经烧制

3、成化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其器物一般不见大器件,主要有盖罐(因罐底有“天”字款,又称“天”字罐)。碗、杯、高足杯、洗、碟等。

4、成化斗彩均为官窑器,制作讲究,器物底部的釉和器身釉色一致。

5、成化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青花款。两行六字外加双线方框,两行六字外加双圈,

6、成化民窑器书有大明成化年造。

弘治窑瓷器

1、弘治娇黄和白釉刻填绿彩是这一朝最富盛名的品种。黄釉有娇黄和

鸡油黄之称

2、弘治盘底部一定塌凹,后仿者往往出现平底

3、娇黄器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治字三点水偏下。

4、黄地绿彩高足杯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刻款。

正德窑瓷器

1、正德朝素三彩声誉最高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_11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二、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三、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 2、认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3、感受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 4、会从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三方面欣赏陶瓷作品。 教学难点: 1、陶瓷艺术的发展; 2、从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三方面欣赏陶瓷作品。 教学顺序: 一、引导学生简单分辨陶器与瓷器。 二、简单介绍陶瓷的制作,并以游戏方式明确陶瓷作品的欣赏角度。 三、引导学生从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三方面欣赏古代陶瓷艺术。 四、小结。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简单分辨陶器与瓷器:(5分钟)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陶瓷作品,哪位同学能参考课本32页的内容,分辨出哪件是陶器,哪件是瓷器? 电脑显示(陶器与瓷器的分别)请两位学生上台分辨。

你们认同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简单地从敲击声音和器物表面的质感分辨出陶器和瓷器。二、简单介绍陶瓷的制作,并以游戏方式明确陶瓷作品的欣赏角度。(15分钟) 电脑显示(陶瓷制作图片) 陶器和瓷器统称为陶瓷,它们都由粘土,或以粘土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装饰、干燥、窑烧而成。优秀的陶瓷作品对其外形、纹饰、釉色和烧制工艺都非常讲究。我们有不少同学把自己喜欢的的陶瓷藏品带回来跟我们一起欣赏。有请这些同学从外形、纹饰和釉色三方面为我们介绍这些藏品。分别请六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藏品。 请六名学生上台鉴赏。 很高兴同学们都懂得从外形、纹饰、釉色等三方面欣赏陶瓷作品。老师还带来了十件古老的陶瓷作品跟大家一起欣赏。它们风格各异,而且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是我们珍贵的国宝。 三、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陶瓷艺术(15分钟) 电脑显示(古代陶瓷作品图片) 请打开课本30页,仔细阅读上面的图片和文字,并选一件你喜欢的,从外形、纹饰、釉色等三方面谈谈它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欣赏。 1、彩陶船形壶 彩陶船形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作品,属于细泥红陶。船形壶造型奇特,工艺讲究,制作精美,彩陶图案清晰艳丽,是原始艺术中的珍品。 2、舞蹈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作品,属于细泥红陶。此盆敛口、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不平底。唇口及内外壁均有彩绘,纹饰之间有舞蹈画面,以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摆向亦一致。整个画面人物突出、神态逼真,笔法流畅,重在写实,表现了先民们在劳动之暇,欢乐地手拉手集体跳舞和唱歌的情景。 3、白陶鬶 白陶鬶属于夹砂白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哪位同学知道鬶在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用? 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它的造型结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昂首扬尾,体态生动自然。器皿底部三足等距离支撑,便于放柴煮烧。白陶鬶是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充分反映了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山东地区先民在制陶技艺的高度成就。 4、黑陶蛋壳高柄杯 黑陶蛋壳高柄杯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属于细泥黑陶。陶杯分为三段:上面是一个敞口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为底径,由一根细管将三段连接起来,烧成后丝毫不变形。整件器物造型别致,轮廓变化丰富,轻巧雅致、庄重大方。表明当时的制陶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5、青瓷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是南朝的精品,用划花、贴花、刻花等技法作出莲瓣等装饰,整个器形像仰、覆两朵莲花。从莲

中国陶瓷史网课

以下关于考古学的定义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 ·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 窗体顶端 ·A、意大利文艺复兴 ·B、《史记》的写就 ·C、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考古学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和()窗体顶端 ·A、物质和文化

·B、自然和社会 ·C、历史和文化 ·D、科技和社会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在于() 窗体顶端 ·A、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 ·D、历史是被曲解的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5 考古学研究的是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6 考古学很早就出现了,例如《春秋》可以看做为史学书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1 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窗体顶端 ·A、道路旁 ·B、山脚下 ·C、农田 ·D、河沟边缘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地层学背后隐藏的是()窗体顶端 ·A、时间的思维 ·B、神创论 ·C、模式化的思维·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3

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关于时间要素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地层学 ·B、考古类型学 ·C、文化因素分析法 ·D、文化理论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4 考古学的进步是与自然科学分隔开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手铲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判断地层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1 下列跟考古有关的词汇中,反应平行关系的

2017贺云翱 中国陶瓷史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分) 1人类文明的出现大约在()(1.0分)(答案正确) A、 300万年前 B、 2.5万年前 C、 1.8万年前 D、 5000年左右 我的答案:D 2在宜昌中堡岛出土的陶器大多为()(1.0分)(答案正确) A、 农具 B、 餐具 C、 礼器 D、 兵器 我的答案:C 3瓷业在装饰工艺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釉下彩是在()(1.0分)(答案正确)A、 西晋 B、 三国东吴 C、 西汉 D、 唐朝 我的答案:B 4以下不属于瓷土种类的是(1.0分)(答案正确) A、 瓷石 B、 高岭土 C、 木节土 D、 蒙脱土 我的答案:D 5最早出现的陶器类型是()(1.0分)(答案正确) A、 红陶

白陶 C、 黑陶 D、 彩陶 我的答案:A 6以下不属于“窑系”划分标准的是()(1.0分)(答案正确) A、 胎质 B、 地名 C、 釉色 D、 造型 我的答案:B 7江西出土的印纹陶大口尊口与陶身处使用的工艺是()(1.0分)(答案正确)A、 锻造法 B、 镶接法 C、 熔融法 D、 一次成型法 我的答案:B 8 太湖区的豆出现于()时期 (1.0分)(答案正确) A、 夏朝早期 B、 商 C、 西周中晚期 D、 春秋早期 我的答案:B 9关于窑口说法错误的是()(1.0分)(答案正确) A、 一个窑口可能烧制多品种瓷器 B、 窑口概念在考古学上来讲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窑口是近代考古学出现的概念 D、 窑口传统上是以地名命名的 我的答案:C 10东汉到三国两晋这段时间,莲花修饰往往有()的象征(1.0分)(答案正确) A、 官府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我的答案:B 11人类进行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并且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1.0分)(答案正确) A、 石器的使用 B、 陶器的使用 C、 农业的发展 D、 玉器的使用 我的答案:B 12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的顶峰在()(1.0分)(答案正确) A、 大地湾文化 B、 李岗文化 C、 龙山文化 D、 磁山文化 我的答案:C 13最先出现的可以被辨识的文化的实物符号是()(1.0分)(答案正确) A、 木器 B、 石器 C、 青铜器 D、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以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因磁县在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很有影响的一个窑口,以至于江西、河南、河北以及辽所属地各窑口仿烧磁州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以酒具、瓶、盆、罐、缸、壶、玩具为多,以剔花、珍珠地划花、白地褐斑为主要特色。 用竹、骨、金属制成的雕刻工具、笔法流畅,但很少画全景、全植物、以单枝、独花朵为特点。底因用化妆土,底显白,白地黑花显得明快,古拙、瓷枕、大罐等大器常有题诗和寄托语、笔法随意形成图文并茂,寓意深长,表现出当时工匠的心情,刻划牡丹和水纹、云纹使瓷器表现出黑白相间的流畅与自然,是古代人文艺术的真实写照。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 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时直系窑口生产主要分布在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和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与元代几近衰落;临水、彭城窑口则薪传于今,生产规模日益壮大,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而品相纷华,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风骚独领。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即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又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铁锈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并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以后青花和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格言民谚、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 溯源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磁州窑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历代产品都成为国内外珍惜的藏品。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新版中国陶瓷史

方李莉:挖掘陶瓷背后的文化和观念 2014年05月17日09:47 新京报我有话说(3人参与)收藏本文

清乾隆珐琅彩米色地描金花卉瓶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陶瓷史》作者:方李莉出版社:齐鲁书社2013

年12月定价:590.00清乾隆珐琅 彩米色地描金花卉瓶象耳衔环罐故宫博物院藏 对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所所长方李莉而言,穷十余年之功,撰写这部一百多万字,厚厚两大本《中国陶瓷史》的原因之一,除了学术上的追求和超越之外,陶瓷还有更为深厚和特殊的渊源。 用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能宪的话说,“方李莉是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后来又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美院攻读博士学位,再后来又到北京大学跟随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读博士后。我想这样的一个经历,这样的一个知识结构,由她来撰写这样一部新的《中国陶瓷史》是再合适不过了。”除此以外,她的丈夫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创作院的院长朱乐耕,古陶瓷学家,故宫博物院耿宝昌称之为“陶瓷大师”。 此前,中国陶瓷史研究的同类著作共有两部:中国硅酸盐学会冯先明主编的《中国陶瓷史》,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由于冯先明过早去世,此书一直没有再版。1982年之后,很多重大学术成果均没有反映。清华大学的叶喆民先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的基础上,补充了近20年的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其著作《中国陶瓷史》在2011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来自景德镇学院的陶瓷研究专家曹建文认为,“叶喆民先生精神可嘉,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研究方法和宏观的研究格局上,我感觉还没有跳出30年前的框框。”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就本书的锐意创新,方李莉主要强调了三点:将陶瓷史综合艺术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做跨学科的研究;把陶瓷看成一个包括精神系统、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文化现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希望能够通过对陶瓷的研究来部分地了解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如何与其他的文明互动,不仅从中国自身的文明认识中国,还从其他的文明来反观。 曹建文肯定了方李莉的努力。在他看来,中国陶瓷史的研究迄今使用了三个方法:第一是历史文献学、第二是考古学、第三是科学实验的方法。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三重方法上面,陶瓷史的研究是很难实现复原陶瓷历史文化的整体艺术的。“方老师说如果我们研究中国陶瓷史只研究其中的物而不研究其中的文化和思想,或者说只研究器不研究道,一方面缺乏深度,另一方面缺乏整体性,简单描述只会让我们看到支离破碎,相互之间没有多少联系,而不知道在背后还有一整套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及中国社会的变迁史。陶瓷器作为中国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3190305.html,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 作者:欧阳希君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05期 交趾瓷即是漳州窑素三彩瓷 在日本,人们谈茶时所提到的“交趾”一般是指陶瓷器。自古以来,茶文化界都笼统地认为它指的是原产于古代东南的交趾国(今越南)的舶来品,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交趾香盒。绿、黄、紫等釉色鲜艳的各式香盒,其多姿多彩充满异国情调的造型,使人联想到热带南国。另外,分别用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壶、瓶等在日本也称为交趾。至今在日本“涂有绿、黄、紫等彩釉的16至17世纪的中国陶瓷均被称为交趾瓷……除香盒外,这些陶瓷器被设想在中国南部所烧,故也多被称为华南三彩。” 以上日本人所言交趾瓷、华南三彩中,除“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法花器外,我国习称素三彩。 素三彩的主要颜色有黄、绿、紫(或呈紫褐)三色,也用黑、白两色,因不用红色(荤色),素雅洁静,故被人们称为素三彩。素三彩之名称出现于清末,宣统二年出版的《陶雅》有:“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民国初年《饮流斋说瓷》进一步说明:“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亦有连地统计者)。”素三彩是在杂彩的基础发展并成熟的。明成化元年已见素三彩,如《鸿禧集珍》中有一件素三彩足具,上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如果说仅以一件传世品,不足为证,可能并不足以推翻《中国陶瓷史》的“正德时期……创制了‘素三彩’新品种”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中发掘出土素三彩香薰,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足以证明成化年间素三彩技艺已较为成熟。有人也许会问,日本传世的平和窑素三彩香盒中何以能见到红色釉?其实所谓红色乃褐色,部分红色为漆上色,为出窑后上漆(也许是购者,也许是经销商),笔者曾见到盒盖上的鱼纹为无釉涩胎,《交趾香合》110页也见两件已施釉的香盒,盖顶无釉涩胎,涩胎处应为上漆用。日本文献中即有涂漆的记载,《槐记》中记录了享保11 年1月23日用于茶会的香盒“略长,呈素陶状,雕有蔓草花纹,盖上则有剑状菱形纹,涂有朱漆,乃为交趾,实为精美。” 谈到素三彩,以往仅知它是景德镇明、清两代生产的。1992年春,福建平和县南胜镇法 华村居民林添民写信给平和县博物馆,报告了该村发现一处古窑址。经考古发掘为素三彩窑,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在日本,“交趾香合”的称呼已存在了近300年,但产地窑口一直误为越南。1992年,日本学者森村健一访问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看到了平和窑的陶 瓷标本,判断圈足带细沙的青花瓷和素三彩香盒就是日本所称的“汕头器”和“交趾香合”。1997年田坑窑的发掘,证明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众多被称为“交趾瓷”、“华南三彩”的素三彩,实为

湖北省宜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

湖北省宜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6高三·吉林月考)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华日报》曾说过“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当经典书籍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流行小说短短几个月就会被翻烂。 ②历经4年建设,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9月27日贯通。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犹如长龙卧波,美轮美奂。 ③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网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④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月25日正式启用。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分) (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 . 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 B . 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

尔雅陶瓷答案

中国陶瓷史习题考试答案 作者:唐旭分类:学习资料评论(0) 浏览(37300)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答案中国陶瓷史 1 以下关于考古学的定义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 ·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 ·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 ·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 窗体顶端 ·A、意大利文艺复兴 ·B、《史记》的写就 ·C、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 ·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考古学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和()窗体顶端 ·A、物质和文化 ·B、自然和社会 ·C、历史和文化 ·D、科技和社会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在于() 窗体顶端 ·A、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C、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D、历史是被曲解的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5 考古学研究的是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6 考古学很早就出现了,例如《春秋》可以看做为史学书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1 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 窗体顶端 ·A、道路旁 ·B、山脚下 ·C、农田 ·D、河沟边缘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地层学背后隐藏的是() 窗体顶端 ·A、时间的思维 ·B、神创论 ·C、模式化的思维

·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3 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关于时间要素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地层学 ·B、考古类型学 ·C、文化因素分析法 ·D、文化理论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4 考古学的进步是与自然科学分隔开的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5 手铲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判断地层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中国陶瓷史章节测试答案

1【单选题】 原始瓷产生于(A) A、商朝 B、汉朝 C、唐朝 2【单选题】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这样制作的陶器叫 A、黑陶 B、灰陶 C、白陶 D、彩陶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单选题】 陶器起源的时间大概是: A、一万年前左右 B、二千年前左右 C、五百年前左右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4【单选题】 关于瓷的起源下列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A、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分别独立起源的 B、起源于中国 C、起源于古埃及 D、起源于中东地区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5【判断题】 陶器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第一种人造材料。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单选题】 白瓷诞生在中国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单选题】 关于唐三彩,下面哪个是正确的。 A、唐三彩是陶器 B、唐三彩是瓷器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单选题】 邢窑主要是烧制 A、青瓷 B、白瓷 C、黑瓷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4【单选题】 由于佛教的盛行,青瓷上开始大量出现下列哪种纹饰? A、水波纹 B、牡丹纹 C、莲瓣纹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单选题】 青瓷诞生在中国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我的答案:A 第三单元 1【单选题】 龙泉窑烧制

B、白瓷器 C、青白瓷器 我的答案:A 得分:16.6分 2【单选题】 钧窑的最大特点是 A、开片 B、印花装饰 C、窑变 我的答案:C 得分:16.6分 3【单选题】 金丝铁线是哪个窑口才具有的特征。 A、汝窑 B、哥窑 C、定窑 D、钧窑 我的答案:B 得分:16.6分 4【单选题】 下列哪个不是汝窑的特征 A、天青色 B、香灰胎 C、支钉烧 D、蟹爪纹 E、紫口铁足 我的答案:E 得分:16.6分 5【判断题】 梅子青和粉青瓷器是由景德镇窑烧制成功的. 我的答案:×得分:16.6分 6【判断题】 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

素三彩》“交趾烧”源自漳州窑素三彩瓷

素三彩》“交趾烧”源自漳州窑素三彩瓷 明代“交趾烧”素三彩蛙型香盒》随缘轩藏品尺寸:长宽:15.5 *11.2cm 高:11.8cm净重:900 g》》》》》》》》》》》》日本江户时代茶道“添炭”燃香,多用陶瓷香盒盛装香片香团“交趾烧”源自漳州窑素三彩瓷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陶瓷在海外大名鼎鼎被奉为珍宝乃至国宝,但是这些陶瓷制造者的后人多年来却不认识。日本收藏的至尊国宝,其中四件是“曜变”、“油滴”等“天目盏”,其中的“曜变天目”,俯视宛若灿烂星空,日本人称之“碗中的宇宙”,是饮誉世界的珍宝,烧成技术至今仍是千古之谜。后来我们终于弄清楚,“天目盏”就是出产自福建建阳的建盏。详见海峡导报《收藏专刊》8月23日P20版专题报道。此外,还有同安汀溪窑出产的“珠光青瓷”,在日本被尊为“茶汤鼻祖”。详见海峡导报《收藏专刊》9月20日P19版专题报道。至于享誉世界的德化“中国白”,就更是世界闻名。其实,福建还有一个窑口,出产的瓷器也是大名鼎鼎,特别是在尊崇中华文化的日本,又是尊为珍宝,日本人称之为“交趾烧”。考古发现,所谓“交趾烧”,出产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认为,参照相关陶瓷名称,所谓“交趾烧”,正

式的名称应该是“漳州窑素三彩瓷”。所谓“珠光青瓷”也罢,“交趾烧”也罢,还有大名鼎鼎的“克拉克瓷”等等诸多瓷器,在福建历史上都是外销瓷,基本上都是赚老外的真金白银的。漳州平和田坑窑发现“素三彩”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田坑有一座小山丘,俗称“内窑”。1992年春,村民林添元在“内窑”作业时,在山坡上、山路旁发现大批烧瓷模具:匣钵、陶范、支钉、烧残瓷器标本。一处遗物分布范围达1000平方米的明代废弃窑址就此被发现。1997年秋,福建省考古队正式发掘田坑窑。在325.8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包括残窑炉、储土坑、工作台面、建筑基址、石护基以及附属磨坊遗址等遗迹多处,还有大量窑具、成品和半成品瓷器标本。田坑窑出土的这一大批半成品瓷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清一色的未施釉小瓷盒,口径2.3-5.6厘米。盒子形态各异,器身刻划或模印各种精美的动、植物纹样。根据某些成品盒施“黄、绿、紫”三色釉,初步认定,这些瓷盒釉色可能属于明清时期烧制的“素三彩”器系列。传世的明、清素三彩器(或称“华南三彩”)较为罕见,其精品有碗、钵、炉等,仅见于故宫博物院等少数藏馆。平和田坑窑出土素三彩瓷盒,印证了史志关于南胜生产瓷器的记载,填补了明清时代福建生产素三彩瓷器的空白。素色入瓷故名素三彩叶文程教授向导报记者提供了一本书,厦门市博物馆副馆长、文博研究员陈娟英编撰的《漳州窑素三彩

中国陶瓷史

一、陶器的起源与发展 1、陶器的起源 陶器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它的发明与人类发现火无不密切相关。 陶瓷器有人称之为火与土的艺术,最初的制陶大致是用手捏塑或粘贴成型,后来出现了泥条盘筑法,再后来就是轮制成型法、模具法、雕塑法等多种方法。 陶器的发明,巩固了人类的定居的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陶器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南至北遍布全国各地。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出土的彩陶、黑陶都非常精致与漂亮。 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也都出土了大量陶器,内容极为丰富与多样。 浙江地区除发现较早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外,近年来,不同种类的文化遗址不断涌现。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揭开了浙江早期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原始风貌。 而形成序列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中丰富的陶器制品,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文化特色。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的品种很多,有些已经很精致,胎质坚硬,有仿铜器,也有做成建筑材料等,浙江地区就有发现。 汉代陶俑、铅釉陶等都是当时的常见品种。铅釉陶为低温绿釉,釉中泛着银光。胎与釉结合不太紧密,有脱釉现象。 唐三彩是一种陶器产品,它是唐代厚葬之风的产物。最有特色是它的釉色,主要色彩黄、蓝、紫、褐,烧成后的色调斑斓绚丽。有仕女俑、骑马俑、镇墓兽等大形造型,也有盘、碗、瓶、枕等小件器物。 珐华器是以蓝釉为特色的一种陶瓷品种。它有陶胎和瓷胎二种。明代山西地区出现的珐华器为陶胎。景德镇地区生产的珐华器为瓷胎。 琉璃器主要用于建造楼台亭阁等建筑,它是一种陶器。主要有瓦当、瓦筒等构件。它的釉色主要为黄色、绿色和蓝色。 紫砂是一种无釉细陶,宜兴紫砂器创烧于宋代,明清两代盛行,紫砂产品主要是茶壶,工艺精美。广东石湾和广西钦州也生产紫砂器,其产品地域特色浓郁。 3、陶与瓷的区别 原料的不同,陶器的原料是粘土,瓷器的原料是瓷石、高岭土。 温度的不同,陶器烧成温度在1000°C以下,瓷器的烧成温度在1200°C以上。 陶器有的表面无釉,有的有釉,瓷器表面一般都有釉。 陶器胎质结合不够紧密,有渗水现象。瓷器胎质结合紧密,不渗水。 二、瓷器的起源与发展 瓷器的出现,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到商周时期出现的原始青瓷,再到成熟青瓷的出现。这些都与我国广大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原料有关。 1、商周至战国 近些年来,在浙江的德清、萧山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及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品种繁多,工艺精美。其中发现有仿制青铜礼器及乐器。在德清地区还发现了烧制原始青瓷的龙窑。 有专家认为,浙江地区出土的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已经非常成熟,应该把青瓷的起源追溯至商周时期。

中国陶瓷史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什么是考古学 1 【单选题】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B)。 ?A、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 ?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 ?C、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 ?D、历史是被曲解的 2 【单选题】考古学包含(A)和()两个维度。 ?A、历史和文化 ?B、自然和社会 ?C、物质和文化 ?D、科技和社会 3 【单选题】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哪一时期?(D) ?A、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 ?B、《史记》的写就 ?C、意大利文艺复兴 ?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4 【多选题】下列关于考古学的定义中,正确的有(BCD)。 ?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 ?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 ?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 ?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 5 【判断题】史学出现的时期很早,如《春秋》就可以看做为史学书。(正确) 6

【判断题】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错误) 考古学的方法——地层学 1 【单选题】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与时间要素有关的是(C)。 ?A、文化因素分析法 ?B、考古类型学 ?C、考古地层学 ?D、文化理论 2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D)。 ?A、农田 ?B、山脚下 ?C、道路旁 ?D、河沟边缘 3 【单选题】(C)隐藏在地层学背后。 ?A、模式化的思维 ?B、神创论 ?C、时间的思维 ?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 4 【判断题】考古学的进步与自然科学没有太大关系。(错误) 5 【判断题】手铲可以帮助判断地层,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正确)考古学的方法——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 1 【单选题】下列词汇中,与考古有关并且反映平行关系的是(D)。 ?A、类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片断:第一章原始时代发明陶瓷之起源——燧人氏神农氏为制陶之鼻祖——黄帝始设陶正之官——宁封之神话——宁封昆吾所制之器——陶器之装饰上古之民,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与禽兽无异,毫无知识可言,其对于一切之努力,大都以饮食为中心耳。食物既为当时努力之中心,则凡对于饮食有关系者,初民必当竭尽精力以求之,于是釜瓮之属,因需要之急迫,渐有发明矣。初民,因生食之致病也,乃求熟食之方,因食物之易腐败也,乃思久藏之法。其初,则抟土为坯,日晒干之,成为土器,及神农伏羲时,则掘土为穴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土坯干后,未上釉药,即以火烧成,谓之素烧。)之陶器,用以烹饪,用以贮藏。考《路史》云:“燧人氏笵金合土为釜”,《周书》:“神农作瓦器。”《物原》:“神农作瓮。”由上述诸书观之,则燧人氏,钻木取火,笵金合土为釜,茹毛饮血之苦,神农作瓮,使民得以贮藏食物,免腐败之患,其福利于人民,为如何耶?且由此推知,燧人神农二氏之前,必有类乎釜与瓮之雏形之物,为二氏所本,因采其旧法,而加以新意,以成釜与瓮之物,可断言也。而吾国陶器,发源在燧人神农二氏之前,亦从可推知可断言也。特上古之时,文化不开,此时历史,缺乏记述,致令吾人今日,不能详细明晰当时之情形而悉举证之为可惜耳!然古人居此与禽兽为伍,昏昏噩噩,毫无外界知识,足资凭借之际,竟能奋然特出,发明陶器,其脑筋灵敏之程度,诚令吾人无任惊异与钦佩矣!大略神农伏羲之时,所制陶器,只注重于食物,不暇其他。人后,则推而泛之,凡日用、送死、敬神、建筑之具,靡不陶器是赖,我人试一考察陶器进展之程序,足资证明。黄帝之时,制衣服,造宫室,作书数,明射术,文物之盛,为前此所未有,陶器亦随其升涨之衡度,而迅速的进展。《史记》:“黄帝命宁封为陶正。”《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说文》:“昆吾作陶。”由此观之,黄帝至设陶正之官,(英人波西尔(S.W.Bushell)因黄帝始设陶官,令宁封为陶,乃误认黄帝为始发明陶术之人,其著之皇皇巨作《中国美术》即以此为立论。)以专制陶器,用国家之力而经营之,则陶器发展之程度,与关系人生之重要,可想见矣,而后世设官窑,实滥觞于此也。宁封昆吾作何种陶瓷,今不可考,《列仙传》云:“宁封子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云云,此则虚诞荒唐,不可究诘,大抵黄帝时,宫室之制方兴,人事亦渐繁多,宁封昆吾等所制之陶器,自必以瓦砖等类建筑物为先,而日用之碗碟等类次之。此外,古书中,关于吾国古代陶器沿革之著述,亦散见颇多,《物原》云:“轩辕作碗碟。”《绀珠》:“瓶瓶同神农制。”《春秋正义》:“少皞有五工正,抟埴之工曰鶅雉。”以上各书,虽非有统绪之记述,然亦因而可想见古代陶器发越之大概情形矣。本书前言序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之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垂名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然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欧人自18世纪,仿造瓷器以来,精益求精,一日千里,而我国墨守旧法,陈陈相因,且又为匪乱、苛税所苦,致使营业不振,喧宾夺主,各处销场,尽为洋瓷所占,瞻念往昔,何胜感慨!吾国关于陶瓷之书,素少著述,明、清两代,偶有作者,然各言其所言,漫无体系,未足称为善本。至于陶瓷史之著作,则至今尚无有撰述之者。夫数典而忘祖,古人所讥,今陶瓷有数千年之历史,尚无专史记载其事,岂但数典忘祖,亦且无典可数,无祖可述,此岂非吾国人之大耻耶?惟吾国陶瓷沿革情况,至为复杂,欲夷考其事,作一整齐划一有系统之记述,诚非易易。作者,秉上述意旨,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新版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 (共4题;共17分) 1. (2分) (2017七下·常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圆明园近在zhǐ尺,正在敞开伤痕累累的胸jīn迎接我的到来。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进这段_____(沉痛惨痛)的历史。pái徊在_____(偌大庞大)的圆明园中,我感到我梦中的圆明园和映入我眼帘的圆明园是不一样的。我是说我梦中的圆明园总是与烈火与流血相关,而眼前的圆明园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只有那些断yuán颓壁,那些光秃秃的石柱,隐约可以捕捉到历史的影子。不过这些静物,依然是那么抽象而又朦胧。因为历史已经接近了二十世纪的尾声,时间似乎冲淡了这并不轻松的记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ǐjīn pái yuán 近在________尺胸________________徊断________颓壁(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________(沉痛惨痛)的历史在________(偌大庞大)的圆明园 2. (9分)(2018·聊城)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李煜《相见欢》) (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6)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以“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春意乍露,若隐若现的美景.(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的拳

中国陶瓷史

艺术陶瓷发展的概况 1、艺术陶瓷发展过程 夏、商、周朝时期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隋唐朝时期 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 到了唐代,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唐三彩,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五代十国时期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 定窑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灵山镇,古名定州,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邢窑之後,生产白瓷最好的窑。 定窑釉分北定、南定,宋室南迁之後,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定窑还有如柿子般颜色的红定、紫色的紫定、黑色的黑定等等。一般的装饰手法有划花、印花、雕花等各种图案包罗万象,其制作细腻精致、线条流畅、胎质坚细、呈乳白或象牙色,以碗盘较多,胎薄而圆正。为避免烧制变形,多采覆烧,再镶以金属作缘。 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

《中国陶瓷史》简介

《中国陶瓷史》简介 《中国陶瓷史》是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发行,1982年发行了第一版。 它是中国硅酸盐学会邀请全国各方面的陶瓷专家,用了几年的时间集体编写而成的。这本书在1979年初稿完成后,经过多次修正、补充,才在1982年定稿。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国陶瓷界的一件大事,它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切与注视。 那个时候,我国国内关于陶瓷历史的著作是很少的,相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却有很多专著,这是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因为,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瓷器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陶瓷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陶瓷的历史也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建国后,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迅速发展和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不仅为编写《中国陶瓷史》增添和提供了许多新的实物和资料,而且也为探索和解决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打下了物质基础,从而使编写《中国陶瓷史》的条件日臻成熟。 虽然这本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叙述,但它是文物考古学界、陶瓷工艺学界、工艺美术学界三方面许多同志共同研究的成果。它是一本比较全面而又有充分科学实验做依据的一本书。 《中国陶瓷史》按照历史顺序,从以下几个时期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陶瓷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公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