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济宁!%!$摘要C采用酸预处理正交试验和微波强化酸预处理试验=研究时间D温度D基质浓度D硫酸浓度及粒径对玉米秸秆糖化预处理效果的影响E结果表明C酸预处理时=时间D温度D硫酸浓度D基质浓度D粒径A个因素都是主要影响"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第!"卷第#期

!$$%年#月

农业工程学报&’()*(+,-.)*./,012345

6.78!"9.8#

:;)1!$$%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静<=!=杨红霞"=

杨勇<=刘燕<=魏世强<

=!><8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8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

"8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济宁!%!$

要C 采用酸预处理正交试验和微波强化酸预处理试验=研究时间D 温度D 基质浓度D 硫酸浓度及粒径对玉米秸秆糖化预

处理效果的影响E 结果表明C 酸预处理时=时间D 温度D 硫酸浓度D 基质浓度D 粒径A 个因素都是主要影响因子=其最佳条件为C 时间!0D 温度<"$FD 硫酸浓度"GD 基质浓度"A H I J

D 粒径$8A $K K @微波可强化酸预处理效果=提高糖化速度=秸秆还原糖得率与酸预处理的得率基本持平=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的最优条件为C 粒径$8A $K K D 基质浓度"A H I J =硫酸浓度?G=在!A A L 微波作用下预处理#$K -)

E 关键词C 玉米秸秆@微波@酸预处理@微波强化酸预处理@乙醇化中图分类号C 3!<#8!文献标识码C 4

文章编号C <$$!M #N !$$%B #M $

静=杨红霞=杨

勇=等8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P :

Q 8农业工程学报=!$$%=!">#B C #B C -)20-)1*1\-,05)H 7-*0(Z *,’(+,

B 收稿日期

C !$$#M <$M

基金项目C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资助>23&2=!$$#^^

%""A B 作者简介C 李静>

男=重庆合川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 重庆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E 5K (-7C 7-_-)H K U ’‘[(0..8+.K 8+)

a 引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中国的纤维

类资源极为丰富=仅秸秆和皮壳每年可达#b <$N

,

=其中玉米秸秆约占"A G P <=!Q

=

但这些原料大部分被烧掉=其能量利用率低=只有<$G 左右=

如果将生物质气化成气体或液体燃料>如酒精D 氢气D 柴油等B =

热效率可达"$G 以上P "Q

E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纤维素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P ?=A Q E

近年来=纤维素酶水解工艺发展迅速=但由于秸秆结构复杂=降低了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的有效接触=不利于酸解或酶解的进行=因此=需要在酶水解之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以改变天然纤维素的结构=降低结晶度=脱去木质素=从而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更易被水解和发

酵P #=%Q

E

常规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是物理法和化学法=这些方法不足以破坏纤维素晶体结构以及去除木质素=而物

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较少P A Q E 微波处理技术在分析化学方面已经得到应用并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P N Q E

作为一种方便D 高效D 清洁的能源=微波可以大幅提高某些

化学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P O Q

=

已有人将微波预处理运用于稻草糖化工艺研究P <$=<

=

但微波技术用于玉米秸秆乙醇化预处理的研究至今鲜见报道E 本研究在酸预处理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对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糖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酸解或酶解效率=为纤维素酶解糖化提供基础数据E

c 材料与方法

c 8c 试验材料

玉米秸秆取自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秸秆成分如表含水率为$B

备用E 表c 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

&(Z 71

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I G

A $8N A

!?8O ?

!8?$

c 8f 试验内容与方法

经过探索性试验=选定对秸秆糖化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的粒径D 基质浓度D T !3g ?浓度D 温度D 时间作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E 精确称取一定量不同粒径的秸秆到!$$K J 的试管中>称准至$8$$

用去离子水稀释到!A K J =使T !3g ?浓度达到\I \B =摇匀=在试管口上放置一个小漏斗=置于控温式远红外线消煮炉中=在设定温度><$$FD <<$FD

下进行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O

O < 万方数据

加热预处理!加热过程中经常旋转并摇动试管!达到规定时间"#$%$&和’()!将试管取出!冷却!用漏斗过滤!容量瓶定容!测定滤液还原糖含量!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各处理作三个平行!重复两次*

表+,

-."/0)

的正交试验因子水平设计

12345%,#6"’7)859:;<=>>2?@=A92<845B549

:<=A@(=;=<245C D5A:E5<@

水平

因素

F

粒径

G E E

H

基质浓度

G;I,J#

K

L%M N’浓度

G O

P

温度

G Q

R

时间

G(

#S T%7#7##S S#

%S T7S%7%##S%

&S T U S&7&#%S&

’#T S S’7’#&S’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

选取酸预处理中最佳的粒径和基质浓度条件!称取一定量的秸秆到#S S E,的三角瓶中!加入L

%M N’"S! #O!%O!&O!’O)!用去离子水稀释至%7E,!摇匀!在三角瓶口上放置一个小漏斗!置于微波炉中!在设定功率和处理时间下进行预处理"表&)!在加热过程中经常旋转并摇动三角瓶*预处理后!测定滤液还原糖得率*

表V微波强化酸预处理试验

12345&R C D5A:E5<@=>2?:8W D A5@A52@E5<@

3XE:?A=Y2B5W2??545A2@:=<

微波功率G Z 时间G E:<

%77

%S’S6S

’’7

#S%S&S

[S S

#S#7%S

注\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参照朱圣东等]#%^的研究设定*

-T V测定方法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的测定按李雪的方法进行]#&^!预处理滤液中还原糖采用P_M"&!7‘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经不同预处理的秸秆还原糖得率"O)a]还原糖浓度bS T U G"预处理干物质量b秸秆纤维质含量)^b#S S O]#’^*

+结果与分析

+T-酸预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酸预处理工艺条件下!还原糖平均得率为c T S’O

d&U T[c O*由正交试验极差e的大小分析可知"见表’)!7个因素对秸秆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时间f温度f L

%M N’浓度f基质浓度f粒径!最优方案

为F

%H&K&P’R%组合!其产糖率高于宋安东等用#T S O

的盐酸预处理玉米秸秆后的糖产率"&6T%7O)]#7^*方差分析]#6^可知"见表7)!7个试验因子对酸预处理的影响都达极显著水平*因而!最有利于秸秆预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时间%($温度#&S Q$L

%M N’

浓度&O$基质浓度&7;G,$粒径S T7S E E*

表/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12345’g:9h242<24X959=>=A@(=;=<245C D5A:E5<@A59h4@9

F

粒径

G E E

H

基质浓度

G;I,J#

K

L%M N’

浓度G O

P

温度

G Q

R

时间

G(

糖得率G O

重复i重复j

糖得率

G O

#S T%7#7##S S#[T&U c T6U c T S’%S T%7%7%##S%&’T&S&#T’%&%T c6 &S T%7&7&#%S&&U T U[&U T7c&U T[c ’S T%7’7’#&S’&&T’6&’T&’&&T U S 7S T7S#7%#%S’%[T%%%7T#6%6T#U 6S T7S%7##&S&&#T S[&#T6’&#T&7 [S T7S&7’#S S%&’T7’&’T’S&’T’[

c S T7S’7&##S#%&T6’%’T[%%’T#c

U S T U S#7&#&S%&7T&’&&T6’&’T’U #S S T U S%7’#%S#%&T&%%c T7U%7T U6 ##S T U S&7###S’%#T’’%%T&7%#T U S #%S T U S’7%#S ST7c%&T%c#U T U& #&#T S S#7’##S&#[T7##7T c##6T66 #’#T S S%7&#S S’%#T S&%&T U7%%T’U #7#T S S&7%#&S#%%T67%#T U#%%T%c #6#T S S’7##%S%%c T%#%&T’&%7T c% k#%%U T#6#[S T[6#[’T%%#6U T c[#6S T U#

l m#a

’#[T66

l m%a

’%%T U%

k%%&%T&U%%7T&#%S%T7%#U#T#U%77T%[

k&%S’T7’%&6T c7%’#T c6%&7T’c%#7T’7

k’#[’T7S%S[T66%%#T U c%’’T S7%S c T U7

n#%c T6’%#T&7%#T[c%#T%&%S T##

n%%U T S7%c T#6%7T&#%&T U S&#T U#

n&%7T7[%U T6#&S T%&%U T’’%6T U&

n’%#T c#%7T U6%[T[7&S T7#%6T#%

极差o[T%’c T%6c T’6U T%[##T[U

优方案F%H&K&P’R%

表0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123457g2A:2=A@(=;=<245C D5A:E5<@A59h4@9变异来源p p q r sp r r S T S7r S T S#

粒径%6U T c&&c U T U’%%T c&t t&T%’7T%U 基质浓度&#%T7’&#S’T#c%6T’7t t

L%M N’浓度&##T c7&#S&T U7%6T&U t t

温度’[#T6’[T%#&U T U#t t

时间76#T#c&#c[T S6’[T’c t t

误差6&T S&T U’

总变异#U U S T U&&#

tt\表示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T+微波强化酸预处理对秸秆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当只有微波预处理秸秆时"L

%M N’

浓度为S)!秸秆还原糖得率很低!只有S T S7OdS T U%O!而微波与酸联合预处理时!秸秆还原糖得率显著升高!最大值分别为%c T U6O"L%M N’浓度为#T S O)$&6T’#O"L%M N’浓度

为%T S O)$&6T[c O"L

%M N’

浓度为&T S O)和&U T c%O "L%M N’浓度为’T S O)"见表6)!说明微波需要与酸联

S

S

%农业工程学报%S S[年 万方数据

合作用才能发挥微波的效用!而从微波功率与作用时间来看!微波功率较低!作用时间较短!还原糖得率也很低!但是!微波功率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时!还原糖得率也很低!只有在适宜的微波功率与作用时间下!即在本试验条件下!微波功率为#$$%!时间为&’()*时!

还原糖得率最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微波功率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时!微波和酸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而微波功率较高!作用时间较长!还原糖又容易分解的缘故0

表1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的还原糖得率23456&7893:;)65<=>?3@)

4;()@:>D 3E 6A 3@@656:3C )>*

/

微波功率F %

时间F ()*G #7H I 浓度F

/’J -’#-’+-’I -’K L -

#$$

#’

’-#.J -’++-&,J -M &’-’,I ’’-#J

I -.#

+-M $J ,-+$+M -J M &’’-I M #I -,J J #-M #J +-’.+,-.#

K L N ’-,&+’-M M #’-J &+I -J .M M -’.J &+-J $I I $

J ’

’-’$

&-M .

&-.$J -I M ’-’##’’-’.#.-,&+&-I J #’-J ##+-J $+’’-,#J +-J &M -M ,+&-M .’-#J

K L N J -’&I .-,’$J -’$$.-+&#+-+.J .#-M $M ’’

J ’

’-$+

.-,+

#+-&$#+-.#$-I &J $’-#I #&-M $#$-#+J -$&#,-+I #’’-J $#’-&.#&-I ,$-$#’-I &

K L N

’-,+$&-+&M $-+.

+’-,’

+$-#&J ,.-.#

K -N

+-,.

#-,I

J +&-’+J I &-$.J #+-I I J +$-M #

注O K L -表示微波功率各组的总和!K -N 代表G #

7H I 浓度各组的总和0表P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的方差分析23456M Q 3:)3*@63*35;=6=>?3@)

4;()@:>D 3E 6

A 3@@656:3C )>*变异来源R R S T UR T T ’-’$T ’-’J 微波功率I #-$$##J -#M

’-J $

+-+#$-+,G #7H I 浓度J $,’-+.I +,M -$,#-.’

V

#-&,I -’#微波功率W

G #7H I 浓度

J #&+-,#

.

J $M -,,J -J J

#-#M

+-J M

误差I #$,-$$+’J I J -,,

总变异

M J $&-I ’I I

方差分析

X J &Y

表明!只有G #7H I 浓度间的效应达到

了显著差异!而微波功率间以及微波功率与G #7H I 浓

度间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Z 见表M [0因而!

只对G #7H I 浓度间的差异进行多重比较!新复极差检验X J &Y

表明!J /"#/"+/"I /的G #7H I 浓度与不加G #7H I 时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0此时的最佳条件为基质浓度+$9F \"粒径’-$’(("G #7H I 浓度I

/"微波火力为#$$%和作用时间为&’()*!在此条件下!秸秆还原糖得率Z +,-.#/[与酸预处理的得率Z I ’-’,/[基本持平!但作用时间缩短了J ]!

可见!微波可以强化酸预处理效果!提高秸秆糖化速度0

^结

酸预处理时!$个因素对秸秆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O 时间_温度_G #7H I 浓度_基质浓度_粒径!且都为主要影响因子0最佳条件为O 时间#]"

温度J +’‘"G #7H I 浓度+/"基质浓度+$9F \"粒径’-$’((!

其得率为I ’-’,/0微波可以强化酸预处理效果!提高糖化速度!作用时间缩短了J ]!秸秆还原糖得率Z +,-.#/[略高于酸预处理的得率Z I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时的最佳条件为基质浓度+$9F \"粒径’-$’(("G #7H I 浓度

I /"微波火力为#$$%和作用时间为&’()*

0X

参考

献Y

X J Y 管小冬-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X a

Y -农业工程学报!#’’&!##Z J [O J ’I bJ ’&-X #Y 李

湘!魏秀英!董仁杰-秸秆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X a Y -农业工程学报!#’’&!##Z J [O J J ’b J J &-X +Y 孙智谋-混合酶及汽爆法提高秸杆发酵酒精的产量X a

Y -酿酒科技-#’’I !J #$Z $[O M $bM .-X I Y 常秀莲-木质纤维素发酵酒精的探讨X a

Y -酿酒科技!#’’J !Z #[O +,bI #-X $Y 马晓建!

赵银峰!祝春进!等-以纤维素类物质为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X a Y -食品与发酵工业!#’’I !+’Z J J [O M M b.J -X &Y 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X c Y

-北京O 化学工业出版社!#’’$O J #&bJ +#-X M Y d :699e !73<<56:af -g )>@>*E 6:=)>*>?5)9*>@65585>=6

4)>(3==C >6C ]3*>5O B :>@6==?5>D =]66C<6E 65>B (6*C X a Y -g )>(3==3*6*6:9;

!J ,,$!,Z J b$[O #.M b+’#-X .Y 熊国华!

邹世春!张展霹-环境分析试样预处理的新方法hh 微波萃取法X a Y -环境科学进展!J ,,M !$Z $[O $.b&#-X ,Y 金钦汉-微波化学X c Y

-北京O 科学出版社!J ,,,-X J ’Y i ]87]6*9<>*9!%8j 83*k )*!j 8i )*)8!6C 35-l >(B 3:)A

=>*>?C ]:66()@:>D 3E 6F @]6()@35B :6C :63C (6*CB :>@6==6=?>:6*m ;(3C )@];<:>5;=)=>?:)@6=C :3D X a Y -g )>=;=C 6(=n *9)*66:)*9

!#’’&!,+Z +[O #M ,b#.+-X J J Y i ]87]6*9<>*9!%8j 83*k )*!j 8i )*)8!6C 35-o :><8@A

C )>*>?6C ]3*>5?:>(()@:>

D 3

E 6A 3==)=C 6<35p 35)B :6C :63C 6@6==g )>@]6()=C :;!#’’&!I J Z I [O .&,b.M +-X J #Y 朱圣东!

吴元欣!喻子牛!等-微波预处理稻草糖化工艺研究X a Y -林产化学与工业!#’’$!#$Z J [O J J #bJ J I -X J +Y 李

雪-秸秆固态发酵酒精的研究X e Y -北京O 中国农业大学!#’’#-X J I Y 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X c Y

-北京O J

’#第&期

静等O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万方数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安东!

任天宝!谢慧!等(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化学与生物工程!"##-!"’./0%’$&’’(

)$-+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1+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3456789:89;:<9=:>?<;4@9A B <438>C ;D 96;339E 98;:4>=

F :;E G4=9:H >=;E 4@;:4>=78>39F F

I J K J L M $!"!N O L MP Q L M R J O ’!N O L MN Q L M $!I J SN O L $!TU J V W J X J O L M

$!"

.$(Y Z [[\]\^Z _‘\^Z a b c \^d e fg e h i b Z e j \e k !l Z a k m n \^k o e i h \b ^i k p !Y m Z e ]q i e ]r ##s $-!Y m i e d t "(Y m Z e ]q i e ]u\pv d w Z b d k Z b pZ _x ]b i c a [k a b d [‘\^Z a b c \^d e fg e h i b Z e j \e k !Y m Z e ]q i e ]r ##s $-!Y m i e d t ’(y \z d b k j \e k Z _{i Z |c m \j i c d [g e ]i e \\b i e ]!}i e i e ]~Z c d k i Z e d [!\c m e Z [Z ]pY Z [[\]\!}i e i e ]"s "#$*!Y m i e d

02A F :8;3:%"#$$%%$&’()%*+)&$((,-.’,/$!’$/*$+0’1+$!(12(’+0’$&)-&$-’+0’,)-!&)-&$-’+0’,)-)%3"45r 0-6*0+’,|

&7$(,8$290&,6|*+$’+$0’/$-’)%/0,8$(’07:1(,-.)+’#).)-076$(,.-0-60&,6|*+$’+$0’/$-’29/,&+);0<$|0&&$7$+0|

’,)-)-(0&�+,%,&0’,)-*+)&$((;$+$,-<$(’,.0’$6("#$+$(17’((#);$6’#0’%,<$%0&’)+(;$+$’#$/0,-,-%71$-&$

%0&’)+(0-6’#$)*’,/07&)-6,’,)-(290&,6*+$’+$0’/$-’;$+$*+)&$((,-.’,/$"#!’$/*$+0’1+$$’#=!&)-&$-’+0|

’,)-)%3"45r ’>!(12(’+0’$&)-&$-’+0’,)-’*.?@0-6*0+’,&7$(,8$#(*#//(1,&+);0<$*);$+&0-0&&$7$+0’$’#$$%%$&’)%0&,6*+$’+$0’/$-’!’#$(1.0+9,$76;0(07/)(’$A 107’)’#0’)%0&,6*+$’+$0’/$-’!0-6’#$)*’,/07&)-6,|

’,)-(0+$0(%)77);(%’#$/0,8$(’+0;*);6$+;,’#’#$*0+’,&7$(,8$)%#(*#//0-6(12(’+0’$&)-&$-’+0’,)-’*.?@;0(*+$’+$0’$6,-r >3"45r 0’"**B /,&+);0<$%)+-#/,-(C 9BC >85F %/0,8$(’07:t /,&+);0<$t 0&,6*+$’+$0’/$-’t 0&,6|*+$’+$0’/$-’29/,&+);0<$|0&&$7$+0’$6t $’#)-07,80|

’,)-

"

#"农业工程学报

"##s 年

 

万方数据

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玉米秸秆乙醇化工艺研究

作者:李静, 杨红霞, 杨勇, 刘燕, 魏世强, Li Jing, Yang Hongxia, Yang Yong, Liu Yan , Wei Shiqiang

作者单位:李静,魏世强,Li Jing,Wei Shiqiang(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杨红霞,Yang Hongxia(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

系,济宁,272015), 杨勇,刘燕,Yang Yong,Liu Yan(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刊名:

农业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23(6)

被引用次数:11次

参考文献(16条)

1.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 2000

2.宋安东;任天宝;谢慧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6(08)

3.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 2001

4.金钦汉;戴树珊;黄卡玛微波化学 1999

5.熊国华;邹世春;张展霹环境分析试样预处理的新方法--微波萃取法 1997(05)

6.Gregg D;Saddler J N Bio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e biomass to ethanol:process flowsheet development[外文期刊] 1995(1-5)

7.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 2005

8.马晓建;赵银峰;祝春进以纤维素类物质为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11)

9.常秀莲木质纤维素发酵酒精的探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1(02)

10.孙智谋混合酶及汽爆法提高秸杆发酵酒精的产量[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4(05)

11.李湘;魏秀英;董仁杰秸秆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6(01)

12.李雪秸秆固态发酵酒精的研究[学位论文] 2002

13.朱圣东;吴元欣;喻子牛微波预处理稻草糖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01)

14.Zhu Shengdong;Wu Yuanxin;Yu Ziniu 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microwave-assisted alkali pretreated wheat straw[外文期刊] 2006(04)

15.Zhu Shengdong;Wu Yuanxin;Yu Ziniu Comparison of three microwave/chemical pretreatment processes for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rice straw[外文期刊] 2006(03)

16.管小冬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 2006(01)

引证文献(11条)

1.杨明妮.柴连周.毕先钧Br离子液体中微波辐射加热促进稻草秸秆酸水解制备还原糖[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11(2)

2.霍宪起焚烧枯草对三色堇幼苗及其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0(4)

3.岳建芝.徐桂转.李刚.张全国.申翔伟微波辐射预处理高粱秸秆对酶水解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5)

4.孙然.冷云伟.赵兰.任恒星.王心强秸秆原料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0(6)

5.杨兴.张起凯.李萍玉米秸秆预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辽宁农业科学 2009(6)

6.霍宪起焚烧秸秆对玉米幼苗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 2009(11)

7.金慧.王黎春.杜风光.刘钺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9(7)

8.康广博.袁兴中.曾光明.刘佳酸-超声波预处理及糖化水解稻草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2)

9.林增祥.黄和.张红漫.严立石.陈敬文.金强.于文涛球磨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原料的工艺参数优化[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9(3)

10.李红艳.张增强.李荣华.陈小翠.高锦明微波辅助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水解条件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9(12)

11.张春红.陈秋玲.孙可伟植物纤维微波辐射预处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高分子通报 2008(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23420486.html,/Periodical_nygcxb200706039.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