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戴炜栋《简明语言学教程》配套笔记_自己整理版

戴炜栋《简明语言学教程》配套笔记_自己整理版

戴炜栋《简明语言学教程》配套笔记_自己整理版
戴炜栋《简明语言学教程》配套笔记_自己整理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A] The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对语言进行的科学研究)

Process of linguistic study:

① Certain linguistic facts are observed, generalization are formed;

② Hypotheses are formulated;

③ Hypotheses are tested by further observations;

④ A linguistic theory is constructed.

[B]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从整体研究

1.Phonetics: the gener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or the study of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 and classified)

2.Phonology: is essentially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s and patterns of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How sounds form systems and function to convey meaning)

3.Morphology: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how morphemes are combined to form words)

4.Syntax: the study of those rules that govern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to form permissible sentences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5.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abstraction

6.Pragma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Soci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society

Psych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workings of the mind

Applied lingu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s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neurological linguistics;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 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①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 规定性与描写性

②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共时性与历时性(现代英语多研究共时性)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in time;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③ Speech and writing 言语与文字

Spoken language i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④ Langue and parole 语言和言语

Proposed by Swiss linguists F. de Sausse (sociological)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 f a speech community (指一个话语社团所有成员共有的语言系统)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指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现)

⑤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 N. Chomsky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规则方面的知识)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这种知识在语言交流中的具体实现)

What is language? 什么是语言

[A]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一个具有任意性、用于人类交流的语音符号系统。)

a) System: combined together according to rules (根据规则组合在一起)

b) Arbitrar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 symbol and what the symbol stands

for(语言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c) Vocal: the primary medium is sound for all languages (所有语言的首要媒介都是声音)

d) Human: language is human-specific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B]Design features (unique properties):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于任何动

物交际系统的本质特征)

①Arbitrariness(任意性)

There is no logical or natural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either sound or word) and its meaning.

While language is arbitrary by nature, it is not entirely arbitrary.(意义和语音之间没有什么逻辑的联系;虽然是任意性的,但并非完全任意)

a) echo of the sounds of objects or activities: onomatopoeic words(拟声词)

b) some compound words(某些复合词)

②Productivity(能产性,创造性)

Language is produc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Creativity or open-endedness)

★③Duality(双重结构性,两重性或二元性)

Language is organized at two levels or layers simultaneously. The lower or basic level

is a structure of sounds which are meaningless. The higher level is morpheme or word (double articulation)(语言是一个系统,包含两组结构或者两个层面。在较低/基本层面存在着语音结构,其自身没有什么意义;较高层面存在着意义单位;结构的双重性/语言的双层性)

④Displacement(跨时空性,移位性)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refer to past and future time and to other locations)

⑤Cultural transition(文化传递性)

While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everyone was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a language),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are not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but instead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t.

The above 5 properties may be taken as the cor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Chapter 2 Phonology 音位学

[A] The definition of phonetics(语音学)

Phonetics: the study of the phonic medium o f language: it is concerned with 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the world’s languages.(是指对语言的语音媒介进行的研究,它关注语言世界中的

所有语音)

Articulatory phone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or articulated.(发音语音学)

Acoustic phonetics: deals with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as sound waves in the air.

(听觉语音学)

Auditory (or perceptual) phonetics: deals with the perception, via the ear, of speech sounds.(声学语音学)

[B] Organs of speech (发音器官)

Voiceless:清音 when the vocal cords are spread apart, the air from the lungs passes between

them unimpeded.

Voiced (Voicing): 浊音when the vocal cords声带 are drawn together, the air from the lungs repeated pushes them apart as it passes through, creating a vibration effect.

All the English vowels元音are typically voiced (voicing).

The important cavities:

The pharyngeal cavity 咽腔

The oral cavity 口腔

The nasal cavity 鼻腔

其他部位:Lips唇1, teeth齿2, teeth ridge (alveolus)齿龈3, hard palate硬腭4, soft palate (velum)软腭5, uvula小舌6, tip of tongue舌尖7, blade of tongue舌面8, back of tongue舌后9, vocal cords声带10

[C] Orth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speech sounds:Broad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s

(语音的正字法表征:宽式/窄式标音)

IPA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Association国际语音协会/国际音标)

Broad transcription: the transcription with letter-symbols only (代表字母的符号)

Narrow transcription: the transcription with letter-symbols together with the diacritics(变音符)

E.g.:

[l][li:f]-- a clear [l] (no diacritic)

[l][bild]-- a dark [l] (~)

[l][help]-- a dental [l] ( )

[p][pit]--an aspirated [p h](h表示送气)

[p][spit]--an unaspirated [p] (no diacritic)

[n][5b Q tn] a syllabic nasal [n] (7)

[D]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英语辅音的分类)

In terms of manner of articulation根据发音方法分 (the manner in which obstruction is

created)

①Stops闭塞音: the obstruction is total or complete, and then going abruptly

[p]/[b], [t]/[d], [k]/[g]

②Fricatives摩擦音:the obstruction is partial, and the air is forced through a narrow passage in the month

[f]/[v], [s]/[z], [∫]/[з], [θ]/[δ], [h] (approximant)

③Affricates塞擦音: the obstruction, complete at first, is released slowly as in fricatives

[t∫]/[dз]

④Liquids流音:the airflow is obstructed but is allowed to escape through the passage between part or parts of the tongue and the roof of the mouth

[l] a lateral sound; [r] retroflex

⑤Glides滑音: [w], [j] (semi-vowels)

Liquid + glides + [h] approximants

⑥Nasals鼻音: the nasal passage is opened by lowering the soft palate to let air pass through it

[m], [n], [η]

By place of articulation根据发音部位分(the place where obstruction is created)

①bilabial双唇音: upper and lower lips are brought together to create obstructions [p]/[b],

[w](velar)

②labiodentals唇齿音: the lower lip and the upper teeth [f]/[v]

③dental齿音: the tip of the tongue and the upper front teeth [θ]/[δ]

④alveolar齿龈音: the front part of the tongue on the alveolar ridge [t]/[d], [s]/[z], [n], [l], [r]

⑤palatal腭音: tongue in the middle of the palate [θ]/[δ], [t∫]/[dз], [j]

⑥velars软腭因: the back of the tongue against the velum [k], [g], [η]

⑦glottal喉音: the glottal is the space between the vocal cords in the larynx [h]

[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vowels (英语元音的分类)

① The highest position of the tongue: front, central, back;

② 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 close, semi-close, semi-open, open;

③ The roundness (shape) of the month (the lips):

All the front, central vowels are unrounded vowels except [B]

All the back vowels, except [A:] are rounded vowels

④ The length of the sound: long vowels & short vowels

Larynx (tense) or (lax)

Monophthongs, diphthongs

Cardinal vowels

[F] The definition of phonology(音位学)

Phonetics is interested in all the speech sounds used in all human languages; how they are produced, how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what phonetic features they possess, how they can

be classified, etc.

Pho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is interested in the system of sounds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s; it aims to discover how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form patterns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G] Phone, phoneme, and allophone(音素、音位、音位变体)

Phone: a phone is a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因素是一个语音单位或者说语音段)Phoneme: a phoneme is a phonological unit; it is a unit of distinctive value, it is an abstract unit. (音位是一个音位学的单位,而且是一个有区别意义的单位,是一个抽象的单位)

Allophone: 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hat phoneme.(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代表某个音位的

音素被称为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H] Phonemic contrast,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minimal pair(音位对立、互补分布、最小对立体)

Phonemic contrast: when two phonemes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s in two words and they distinguish meaning, they’re in phonemic contrast.

E.g. pin & bin /p/ vs. /b/ rope & robe /p/ vs. /b/ (要会判断!)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two or more than two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 honemes a 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because they can not appear at the same t ime, or occur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besides they do not distinguish meaning.

Minimal pair: when two different forms are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for one sound

segment which occurs in the same p lace in the strings, the two sounds are said to form a minimal pair.When a group of words can be differentiated, each one from the others, by changing one

phoneme (always in the same position), then all of these words constitute a minimal sets.

[I] Some rules in phonology

① sequential rules 序列规则

Phonotactics of 3 consonants occurring in onset: 如果三个辅音都出现在词首,必须遵循以下三

条规则:

No1:

___/s/ 第一个音位一定是/s/

___voiceless stops: /p/, /t/, /k/ 第二个音位一定是/p/, /t/, /k/

___approximants: /r/, /l/, /w/, /j/ 第三个音位一定是/r/, /l/, /w/, /j/

No2:

The affricates [t∫],[dз] and the sibilants [s],[z],[θ],[δ] are not to be followed by another sibilants.

② assimilation rules 同化规则

Co-articulation effects: the process of making one soun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next is called co-articulation.

Assimilation & elision effects 元音省略

Assimilation: two phonemes occur in sequence and some aspect of one phoneme is taken or

copied by the other

E.g. nasalize a vowel when it is followed by a nasal sound.鼻音化现象

③ deletion rule/Elision 省略规则

Definition: the omission of a sound segment which would be present in deliberate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in isolation

E.g. delete a [g] when it occurs before a final nasal consonant 省略词末鼻辅音前的[g]音

[J]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超音段特征)

① Stress重音

Word stress & sentence stress

The stress of the English compounds always on the first element

② Tone声调

Tones are pitch variation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differing rates of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Pitch variations can distinguish meaning just like morphemes.像音素一样可以区别意义

Tone language, like Chinese, has four tones. 汉语就是一种典型的声调语言,有四个

音调

Level, rise, fall-rise, fall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③ Intonation 语调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

English: the four basic types of intonation, or the four tones 四种语调

The falling tone, the rising tone, the fall-rising tone, and the rise-fall tone 降调声调将声调升降调

Chapter 3 Morphology 形态学

[A] The definition of morphology

Morphology is a branch of grammar which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指对词的内部结构以及构词规则的研究)

Morpheme:词素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意义的最基本要素)

(A minimal unit of meaning or grammatical function最小的意义单位或者语法功能)

[B] Free morphemes & bound morphemes(自由词素和黏着词素)

Free morphemes: can stand by themselves as single words

Lexical morphemes [n.a.v] & functional morphemes [conj.prep.art.pron.]

Bound morphemes: can not normally stand alone, but which are typically attached to another form

Derivational morphemes派生词素affix词缀 (suffix, infix, prefix) + root 后缀中缀前缀+词根

Inflectional morphemes 曲折词素 8 types of inflectional morphemes in English

Noun+ -’s, -s [possessive所有格; plural复数]

Verb + -s, -ing, -ed, -en [3rd person present singular第三人称单数; present participle现在分词; past tense过去式, past participle过去分词]

Adj + -er, -est [comparative比较级; superlative最高级]

[C] Derivational vs. Inflectional 派生(范畴/语类)和曲折(语法标志)

Inflectional morphemes never change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of a word 只表示语法标志(时态、数、格)

Inflectional morphemes influence the whole category词的范畴;

Derivational morphemes are opposite

Order: root (stem) + derivational + inflectional 词根/词干+派生+曲折

[D] Morphological Rules 形态学规则(词的构成方式词素是怎样组合成为词)

N. +ly a.; A. +ly adv.; guard overgeneralization

[E] Morphs and allomorphs 语素和语素变体

Morphs: the actual forms used to realize morphemes

Allomorphs: a set of morphs, all of which are versions of one morpheme, a morpheme may have alternate shapes or phonetic forms.

e.g.

map----maps [s]

dog----dogs [z]

watch----watches [iz]

mouse----mice [ai]

ox----oxen [n]

tooth----teeth

sheep----sheep

Each of the underlined part is called an allomorph of plural morpheme.

[F] Word-formation process(构词法)

① Coinage the invention of totally new terms (创造全新的词)

② Borrowing the taking over of words form other languages

③ Compounding a joining of two separate words to produce a single form (组成复合词)

④ Blending taking over the beginning of one word and joining it to the end of other word

⑤ Clipping a word of more than one syllable reduced to a shorter form

⑥ Back formation a process by which new words are formed by taking away the suffix of an

existing word

⑦ Conversion category change, functional shift

⑧ Acronyms new words are formed from the initial letters of a set of other words

⑨ Derivation the new words are formed by the addition of affixes to the roots, stems, or

words(添加词缀)

⑩ Abbreviation a shortened form of a word or phrase which represents the complete form (缩短原词)

Chapter 4 Syntax 句法学

[A] The definition of syntax

Syntax: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and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句法学是研究词是如何组成句子以及如何支配句子构成规

则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C] Types of sentences

Simple sentence简单句: consists of a single clause which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and stands alone as its own sentence.

Coordinate (Compound) sentence并列(复合)句: contains two clauses joined by a linking

word called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such as “and”, “by”, “or”…

Complex sentence复杂句: contains two, or more, clauses, one of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other

Embedded clause子句 matrix clause主句

① subordinator ②functions as a grammatical unit ③ may be complete

[B]Some categories(范畴)

Syntactic categories: refer to a word or a phrase that performs a particular grammatical

function, such as the subject or the predicate句法范畴

Lexical categories: (parts of speech)词汇范畴

Major lexical categories (open categories):

N. V. Adj. Adv.

Minor lexical categories (closed categories):

Det. Aux. Prep. Pron. Conj. Int.

Phrasal categories: NP, VP, PP, AP短语范畴

[C]Combinational rules

Are small in number Yield all the possible sentences

Rule out the impossible ones

① phrase structure rules (rewrite rules)(短语结构规则)

S NP VP

(A sentence consists of, or is rewritten as, a noun phrase and a verb phrase)

NP (det.限定词) (Adj.) N (PP) (S)…“”:包括/分为

VP (qual.修饰词)V (NP) (POP) (S)…“( )”:内部的成分可以省略

AP (deg.程度词)A (PP) (S)…“…”:可以选择附加其他补语

PP (deg.)P NP…

②X- bar theory

Head an obligatory word that givers the phrase its name

XP or X-phrase

XP (Specifier) X (complement)

Formula:

X” Spec X’

X-bar theory (X-bar schema)

X’ X compl

[D]Transformational rules 转换规则

D-structure and S-structure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Deep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that corresponds most closely to the meaningful grouping

of words. It is abstract, which gives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and which itself is not

pronounceable.

Surface structure: linear arrangement of words as they are pronounced. A surfac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concrete, and gives the form of a sentence as it is used in

communication.

Two levels of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of a sentence structure:

One that exists before movement takes place

The other that occurs after movement takes place

Formal linguistic exploration:

D-structure: phrase structure rules + lexicon

Sentence at the level of D-structure

The application of syntactic movement rules transforms a sentence from

D-structure level to S-structure level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line of analysis

[E]Syntactic Relations

Sequential(syntagmatic) relations 组合关系

The linear ordering of the words and the phrases within a sentence

Substitutional(paradigmatic) relations (聚合关系)

If the words or phrases in a sentence can be replaced by words and phrases outside

the sentence and the resulting sentence is still grammatical, then we say the replacing forms and replaced forms have paradigmatic relations.

[F]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IC Analysis)

IC Analysis is to simply divide a sentence into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without at first knowing what these elements are.

The principle is that we take a sentence and cut it into two and then cut these parts into

two and continue with this segmentation until we reach the smallest grammatical unit, the

morphemes

Labeled IC analysis

syntactic categories criteria in judging syntactic categories:

1) morphological features(inflectional and derivational affixes they take) (number,case gender etc.)

2) syntactic contexts in which the linguistic forms can occur

Category

the determiner (Det.)

boy noun (n.)

often qualifier

plays verb (v.)

a Det.

very degree word (Deg)

small modifier

ball n.

must, should… auxiliary (Aux.)

and, but, or… conjunction (Con.)

[G]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entence

A sentence can be analyzed into constituents. Conversely, constitu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can combine to form increasingly larger units.

Sentences

are analyzed into

clauses

are analyzed into

phrases

are analyzed into

words

are analyzed into morphemes

sentences

sentences are used to build

clauses are used to build

phrases are used to build

words

are used to build

morphemes

So traditionally, sentences are assumed to be made of individual words in a linear direction

Chapter 5 Semantics 语义学

[A] The definition of semantics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from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对意义的研究)

[B] Some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 关于意义研究的一些观点

① the naming theory命名论

② the conceptualist view概念论

Thought/reference concept 思想/指称

Symbol/Form (words) 符号/形式 Referent (real object)所指

③ contextualism: John Firth语境论

④ behaviorism Bloomfield行为主义论 based on contextualist view

S: stimulus r: response

Jill Jack

S---------r………s---------R

(the small letters r, s speech)(the capitalized letter R, S practical events)

[C] Sense and reference (意义和指称)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主要涉及语言形式的固有意义,是抽象,不与语境相关的)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指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是语言成分和非语言的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

Moving star I once was bitten by a dog.

Morning star Mind you. There is a dog over there.

[D] Major sense relations(主要的意义关系)

① synonymy同义现象 the sameness or close similarity of meaning

a. dialectal synonyms方言同义词——synonyms used in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s(美式/英式英语)

b. stylistic synonyms文体同义词——synonyms differing in style (问题、正式度不同)

c. synonyms that differ in their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情感或评价意义不同的同义词(褒贬义)

d. collocational synonyms搭配同义词(词语搭配、用法)

e. semantically different synonyms语义不同的同义词(意义上稍有不同)

② polysemy多义现象——one word that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③ homonymy 同音异义

Homophones: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同音异义发音一样

Homographs: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pelling同形异义拼写一样

Complete homonyms: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both in spelling and in Sound完全同音异义词

④ hyponymy下义关系—— inclusiveness 包含关系

The word which is more general in meaning is called the superordinate.上坐标词

The word which is more specific in meaning is called hyponym. Co-hyponym下坐标词

⑤ antonymy反义词——oppositeness

Gradable antonyms 等级反义词(有中间词,程度不同)

Complementary antonyms互补反义词(两个极端dead/alive,male/female)

Relational opposites: pairs o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tems (关系反义词)

[E]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

① X is synonymous with Y (X与Y同义)如果X真,Y真;X假,Y也假

② X is inconsistent with Y (X与Y不一致)如果X真,Y假;X假,Y真

③ X entails Y (Y is an entailment of X) (X蕴含Y(Y是X的一个含义))

如果X真,Y一定真(去过法国一定去过欧洲)

如果X假,Y有可能真(没去过法国去/没去过欧洲欧洲)

④ X presupposes Y (Y is a prerequisite of X) (X预设Y(Y是X的先决条件))

如果X真,Y一定真

如果X假,Y仍然真

⑤ X is a contradiction X自我矛盾(总是假)

⑥ X is semantically anomalous X语义反常

[F] Componential analysis a way to analyze lexical meaning (成分分析法分析词汇意义的方法)

Semantic features语义特征: the meaning of a word can be dissected into meaning components, or semantic features

Phoneme distinctive features区别特征

Show how those words are related in meaning

[G] Predication analysis a way to analyze sentence meaning proposed by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述谓结构分析法分析句子意义的方法)

①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not the sum total (of the meanings of all its components)

②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semantic meaning 包括语法意义和语义意义

Grammaticality 语法规范性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选择限制规则

Semantic analysis:

Predication (basic unit)述谓结构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the sentence句子的抽象意义Argument(s) 变元(名词成分) predicate谓词(谓语)

Logical participant(s) Sth said about an argument or states the logical relation linking the argument(s) in a sentence

The predicat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ain element.

Tom smokes. TOM (SMOKE) one-place predication

Kids like apples. KID, APPLE (LIKE) two-place predication

It’s raining. (BE RAIN) no-place predication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A] The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是研究某一语言的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而达到成功交际)

What essentially distinguish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whether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

context of use is considered.(在意义的研究中是否考虑到了语境的音素)

If it is not, it is semantics.

If it is, it is pragmatics.

[B] Context 语境/上下文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知识构成)

[C]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e.g. The dog is barking.

If we take it as a grammatical unit and consider it as a self-contained unit in isolation,

then we treat it as a sentence.如果把它当做一个语法单元,认为它是一个独立于语境之外的单元,

那就当做句子

If we take it as something a speaker utters in a certain situation with a certain purpose,

then we are treating it as an utterance.如果把它当做是说话人在特定场景带着特定目的所说的话,

那就当做话语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脱离语境的Meaning of an utterance is concrete, and contextualized.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依赖语境的Utterance is based on sentence meaning;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a sentence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or simply in a context.话语的意义基于句子的意义之上,它是句子的抽象意义在交际的真实场景中的体现

[D] 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

Direct speech act

Indirect speech act

Face-threatening

Face-saving

Proposed by British philosopher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1950s

Answer: what do we do when using language?

Constatives叙事话语: statements that either state or describe, and thus verifiable陈述→可证实

Performatives行事话语: sentences that don’t state a fact or describe a state, and are not

verifiable (perform certain acts) 无法证实

Gave t 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nstatives and performatives and gave rise to a new m odel:

[A speaker might be performing three acts simultaneously when speaking]

说话人在说话时可能同时执行三个动作

① 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the act of uttering words, phrases, clauses

It i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 通过句法、词汇、音位学传递字面意义

② 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t is the act pre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通过一个话语,表达说话的意图

③ perlo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

It is the consequence of, 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话语的效果

Linguist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or interested in illocutionary act.语言学家对言外行为最感兴趣

The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 made by American philosopher-linguist John Searle

Five general categories:

① representatives:(阐述类)stating or describing, saying what the speaker believes to be

true

陈述或描述,说出说话人认为正确的东西(陈述、信任、发誓、假设)

② directives:(指令类)trying to get the hearer to do something

试图让听话人做某事(邀请、建议、请求、忠告、警告、威胁、命令)

③ commissives:(承诺类)committing the speaker himself to som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说话人对未来的某个行为作出承诺(许诺、保证、发誓)

④ expressives:(表达类)expressing feelings or attitude towards an existing state

表达对存在的状态的感情或者态度(道歉、感谢、祝贺)

⑤ declaratives:(宣告类)bringing about immediate changes by saying something

通过说出某事带来的立即的变化

All the acts that belong to the same c ategory share the same p urpose or the same i llocutionary point, but they differ in their strength or force.属于同一类的所有行为具有相同的目的,但是它们在强度或力度上却存在差异

All the utterances that can be made to serve the same purpose may vary in their syntactic

form.所有表达同一种行为的话语在句法形式上有所不同

[E] Principles of conversation (Co-operative principles) 会话原则或合作原则(CP原则)

Proposed by Paul Grice, a logician and philosopher

The maxim of quantity: 数量准则(提供足量的信息,不要提供超于所需信息之外的信息)

The maxim of quality: 质量准则(不说假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The maxim of relation: 关系准则(有相关性)

The maxim of manner: 方式准则(避免表达艰涩,避免歧义,简洁,避免冗繁,有条理)Significance重要性: it explains how it is possible for the speaker to convey more than is

literary said.

它解释了说话人是如何表达字面意义之外的信息

名词解释:

Linguistic

Language

Phonology

Phone

Phoneme

Allophone

Morpheme

Derivational morpheme

Inflectional morpheme

Syntax

Semantics

Sense and Reference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新)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市场营销学重点知识自己整理的

市场营销重点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的社会过程和 管理过程。 要点:1最终目标: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 2核心:交换 3交换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以及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 2、现代市场营销学包括宏观和微观,微观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有市场营销研究,产品开发,购买者行为, 市场计划,渠道开发,产品实体分销,定价,促销(广告,人员推销等)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 五个阶段。 具体如下: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1)生产观念:基本观点:定价合理的产品无须努力推销即可售出,企业工作以生产为中心。 经济基础:市场上产品供小于求。这里的需求不是指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而是指 一种欲望或者说是一种潜在需求。 (2)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会欢迎质量最优、性能最好和特点最多的产品,并愿意支付更多的钱。 企业管理中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 程技术人员,极少让消费者介入。 (1 2观念最终导致“营销近视症”。最终结果,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3) 推销观念:认为只要努力推销,商品都可售出,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 此类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 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 (4) 市场营销观念:核心为以顾客为中心,达到顾客满意。 四个支柱: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 ●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5) 社会营销观念:企业和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然后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产 品和服务,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 五种观念的比较: 2、对于市场营销观念的四个重点(顾客导向,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社会营销观念都做了修 正:1,以消费者为中心,采取积极的措施 2.整体营销活动,即视企业为一个整体,全部资源统一运用更有效的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 3.求得顾客的真正满意,即是利润为顾客满意的一种报酬,视企业的满 意利润为顾客满意的副产品。 4,决策程序先考虑消费者与社会的利益,寻求有效地满足与增加消费者 利益的方法,然后再考虑利润目标,看看预期的投资报酬率是 否值得投资。 3、顾客认知价值包括顾客购买总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 具体P37 和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 科学和技术 寻求生存的意义哲学和宗教 2.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 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 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市场营销知识点汇总

市场营销学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 一、市场的概念: 1、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市场是买卖的场所 2、从经济实质的角度: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内在矛盾的表现,是供求关系,是商品交换的总和,是通过交换反映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市场是供需双方在共同认可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 4、从营销的角度: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二、市场存在的条件: 1、消费者(有某种需要&欲望,拥有可供交换的资源) 2、生产者(能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有促成交换双方达成交易的各种条件 三、市场营销的概念: 1、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 2、概念要点:⑴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⑵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⑶交换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以及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 四、市场营销的相关概念: 1、需要、欲望、需求 ⑴需求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⑵欲望指对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愿望。 ⑶需求是指有购买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2、产品和服务 ⑴产品是获得服务的载体。⑵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 ⑶产品的价值在于它给人们带来对欲望的满足。 3、效用、费用和满足 ⑴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能力的主观评价。⑵费用就是指成本(机会成本)。 4、交换、交易和关系

⑴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自己的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交换是一个过程。 ⑵交易是交换双方的价值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如果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就称发生了交易。 ⑶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者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合作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各方实现各自目的的营销方式。(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营销叫做交易营销,为使企业获得较之交易营销所得到的更多,就需要关系营销) 五、宏观与微观市场营销: 1、宏观市场营销:资源配置者。 2、微观市场营销是指某一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这些活动:预测顾客和委托人的需要,并指引满足需要的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转流到顾客或委托人。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一、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 1、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2、市场营销管理的本质:需求管理。 二、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概念: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2、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核心: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进: 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旧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新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的对比 1、生产观念(对应的是“生产导向企业”)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学任务: 孔子的教育思想收录于《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育理论的专著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年)《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 《师说》(韩愈)是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一篇教师专论。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中国教育起源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 [诲人不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笃实,不耻下问”;学习态度要端正“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用语,指帮助他人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逐步达到所谓普遍性的认识。它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为定义,即通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与概念;第三步为助产术,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如同产婆一样能催生出新生命。 亚理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了“吕克昂”哲学学校。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办过“学园”,他的教育思想宏伟博大几乎涉及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学前教育、妇女教育、身心和谐教育、德育等都有独到见解。其教育思想主要在其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阶段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教育学的学科水平有所提高。 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

广告学概论 期末考试笔记整理(详)

第一章广告概论 一广告概念的定义 1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社会各团体的公告、启事、申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 2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终,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现代广告的四大特征: (1)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公开的、非面对面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到目标受众的信息活动,而且这种特定信息是付出了某种代价的特定信息 (2)明确了广告是一种通过科学策划和艺术创造的将信息符号高度形象化、带有科学性和艺术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 (3)指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4)说明了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传播活动,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二广告的构成要素 1,以广告活动的参与者为出发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文本。 2,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出发点,广告信源(广告信息的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传播的核心),广告媒介,广告信宿 三广告的分类 1 按诉求方式分:理性诉求,感性诉求 2 按媒介使用分: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电子媒介广告,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媒介广告※(通过邮寄途径将传单、商品目录、订购单、产品信息等形式的广告直接传递给特定的组织或个人), 销售现场广告※(也称pop广告、售点广告,就是在商场或展销会上等场所,通过实物展示、演示等方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 数字互连媒介广告, 其他媒介广告 2针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分: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购买地点广告 3 按广告目的分:产品广告(商品广告),企业广告(企业形象广告),品牌广告,观念广告 4 按传播区域分: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 5 按传播对象分:消费者广告,经销商广告,工业企业广告(生产资料广告),专业广告 6 按广告的最终目的: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7 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 8 按广告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分:经济广告、文化广告、社会广告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性质:广告学是在许多的边缘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学科 广告的本质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传达。广告实际上在做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倡导一种理念 2 研究对象: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市场营销学重点笔记学习资料

市场营销学重点笔记

市场营销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 1、什么是市场/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角度的市场认识: 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为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 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换过程。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定义)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此定义,将市场营销概念归纳为: 1、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 2、核心:交换,满足需求的社会和管理过程 3、关键要素:产品或价值能否满足顾客需求 2、需求产品服务(特征) 需求:是指人们有支付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在营销角度看来,需求就是对某特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 产品和服务:在营销学中,产品特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产品的价值在于它给人们带来对欲望的满足。产品实际上只是获得服务的载体。这 种载体可以是有形物品,也可以是不可触摸的、无形的“服务”,如人员、地 点、活动、组织和观念。 第一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市场营销管理 概念: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本质:是需求管理(估计会出填空题) 基本目标:建立和维系与顾客的互惠关系。 2、需求的认知

需求的实质:对现状不满,为更好延续生命,以一定方式寻求适应环境所必须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需求产生的原因:自然驱动产生;功能驱动产生;自身经验总结产生;人际交往引发;营销活动激发。 3、常见的需求状况 (1)、负需求。绝大多数人不喜欢,(如:高脂肪食品)甚至愿意花一定代价来回避某种产品的需求状况。解决:分析原因,重新设计,降价,积极促销 改变观念,转负为正。 (2)、无需求。目标市场对产品缺乏兴趣或漠不关心的需求状况。(如:陌生产品)解决:把产品好处和人的自然需要及兴趣联系起来。 (3)、潜伏需求。现有产品或劳务尚未满足的隐而不现的需求状况。(如:无害香烟、节能汽车和癌症特效药)。对潜伏需求,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致 力于市场营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有效满足这些需求。 (4)、下降需求。市场对一个或几个产品的需求呈下降趋势的情况。解决:分析衰退原因,通过开辟新的目标市场,改变产品特色,采取新的促销手段刺 激需求。 (5)、不规则需求。市场对某些产品(服务)的需求在不同季节、不同日期,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呈现出很大波动的状况。解决:市场营销管理者要通 过灵活定价,大力促销等改变需求时间模式。 (6)、充分需求。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水平和时间与预期相一致的需求状况。此时,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密切注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竞争状况,常测 试顾客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 (7)、过量需求。某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超过企业所能供给或愿意供给水平的需求状况。此时,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实施“低营销”,通过提价、合理分 销产品、减少服务和促销手段。 (8)、有害需求。市场对某些有害物品或服务(如:烟酒毒品等)的需求。对此类需求,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反市场营销”,运用宏观营销从道德和法律 约束或杜绝。 4、各种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理论演进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市场营销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市场营销重点 市场营销学-重点知识(精选汇总整)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的社会过程和 管理过程。 要点:1最终目标: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求 2核心:交换 3交换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以及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 2、现代市场营销学包括宏观和微观,微观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有市场营销研究,产品开发,购买者行为, 市场计划,渠道开发,产品实体分销,定价,促销(广告,人员推销等)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 五个阶段。 具体如下: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1)生产观念:基本观点:定价合理的产品无须努力推销即可售出,企业工作以生产为中心。 经济基础:市场上产品供小于求。这里的需求不是指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而是指 一种欲望或者说是一种潜在需求。 (2)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会欢迎质量最优、性能最好和特点最多的产品,并愿意支付更多的钱。 企业管理中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 术人员,极少让消费者介入。 (1 2观念最终导致“营销近视症”。最终结果,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3) 推销观念:认为只要努力推销,商品都可售出,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 此类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消 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 (4) 市场营销观念:核心为以顾客为中心,达到顾客满意。 四个支柱: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 ●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5) 社会营销观念:企业和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然后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产 品和服务,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 五种观念的比较: 2、对于市场营销观念的四个重点(顾客导向,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社会营销观念都做了修 正:1,以消费者为中心,采取积极的措施 2.整体营销活动,即视企业为一个整体,全部资源统一运用更有效的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 3.求得顾客的真正满意,即是利润为顾客满意的一种报酬,视企业的满 意利润为顾客满意的副产品。 4,决策程序先考虑消费者与社会的利益,寻求有效地满足与增加消费者 利益的方法,然后再考虑利润目标,看看预期的投资报酬率是否值得 投资。 、顾客认知价值包括顾客购买总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需要与动机; 能力与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与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就是说脑就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她的需要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与思维萌芽(灵长类)三个阶 段。 12.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狼孩)。客观现 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就是社会的产物,就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就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与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 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与铁钦纳就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 的机能作用。创始人就是杜威与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就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分之 与。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与无意识。她把人的心理 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罗杰斯与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与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32.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33.神经元就是由细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的。 34.反射就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构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教育学整理笔记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中的“教长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 2.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 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乐也”。 3.斯宾塞(H.Spencer)认为教育就 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而杜威 (J.Dewey)则认为“教育即生活”。 4.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 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 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 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 “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6.教育的目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与人类的发展。 7. 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 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 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8.在教学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 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 到制度化,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 演变。 9.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教育具 有可控性;②学校教育具有专门 性;③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10.1972年,埃德加.福尔在《学会 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 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 社会”。 1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 育,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 的典型表征。 12.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 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 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4.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 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 保守性。 15.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 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中, 斯巴达主要进行的就是军事训 练。封建社会,我国以“四书”、 “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西欧 教会学校把“七艺”(文书、修辞、 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 乐)作为主要内容。 16.古代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 地位。 1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 著有《论语》一书,其教学思想 是:①重视因材施教;②因材施 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③强调学思结合,知行 结合,学以致用。 19.《学记》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 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 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最早 的教育专著)。 20.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①苏 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1.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 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2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 式的哲学家,追求理性就是追求 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 目的。他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 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 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 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 发展的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 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 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 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 23.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 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 学专著。 24.法国著名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 他的小说体名著《爱弥尔》是理 想中的教育模特。 2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将教 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后来,康德 的学生林克将讲座的内容整理、 编纂并予以发表,题为《康德论 教育》。 26.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 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 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 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 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 师范教育的先河。 27.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在他的哲 学著作《人类理智论》中提出了 著名的“白板说”,“她们之所以 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 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2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 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 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 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29.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实用 主义教育理论,其代表作为1916 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① 以实用主义为指导;②以儿童为 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 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③主张“教 育即生活”,④主张“从做中学”, 在问题中学,在实际生活中学。 30.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 “教育目标的系统分类”和“掌 握学习”理论。①他把教育目标 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 技能目标三大类,②“掌握学习 理论”,即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 为核心内容,着眼于所有学生对 所学知识达到掌握水平,“掌握学 习”强调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要给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方 法,每个学生都能教好。 3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学科 基本结构”的观点,并提出了自 己的教学原则体系和发现法。所 谓学科基本结构,即构成学科的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