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一、算法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是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组可执行指令。

程序设计(Program Design)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 Language)泛指一切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计算机解决问题要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基本过程主。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如下:

开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结束

编写程序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已知条件下的初始状态及要达到的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并抽取出一个数学模型,形成算法;然后将这个数学模型连同它要处理的数据,用计算机能识别的方式描述出来,使之成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对像;最后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具体的问题求解过程,形成计算机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①、算法的定义及其特征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对解题过程的精确描述。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斯(N.With)指出:算法+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程序。

算法具有以下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②、算法的描述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三种形式

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算法如下:(自然语言描述法)

(1)输入半径r ;

(2) 计算周长c=2*π*r ;

(3) 计算面积 s=π*r*r ;

(4) 输出周长c,输出面积s ;

(5) 结束

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功能: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input r

c=2*π*r s=π*r*r print c,s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经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个阶段。高级语言又分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 1、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机器语言是由一串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代码。 2、汇编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英文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比机器语言容易识别和记忆,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它的缺点是依赖机器,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指令集,通用性差,使用时还必须翻译成目标程序执行。

3、高级语言:是更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编程语言,它不依赖机器,通用性好,更容易掌握。高级语言程序可读性强,更于修改和维护。常见的高级语言:C 语言、C++、pascal 、java 、C#、VB 、Basic

认识可视化编程工具-VB 语言

Visual Basic 是基于Basic 的可视化程序语言,所谓可视化程序设计,主要是指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提供的各种控件,像搭积木式地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然后编写少量的代码就可以构建应用程序。

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设计程序界面→编写程序代码→调试、运行程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就是以对象为中心,以事件为过程执行的起点。VB 可提供的事件有单击(Click )、双击(DbClick )

下面是几个应了解的文件。

.vbp 文件:与VB 工程有关的文件和对象清单,是一个文本文件。 .frm 文件:是包含窗体及控件的属性设置、相关程序代码的文件。 .ocx 文件:是VB 的扩展文件。 .bas 文件:是标准的模块文件。 2.数据及运算 ①.数据类型

VB 提供了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日期型等基本数据类型。

注意:

(1)、浮点型(单精度型和双精度型合称)数据的表示方法: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类似于数学中的实数,比如304707表示成3.04707E5

(2)字符串的表示法:“Visual Basic”、“245”、“=33+2”等。

(3)日期型数据的表示方法:用一对“#”号把日期或时间括起来,如#2012/12/25#表示2012年12月25日。

②.常量与变量

(1)、在VB中用常量()表示程序运行过程中事先设置、其值不能改变的数据。VB中的常量有数值常量、字符串常量等。常量的定义形式如下

Const 常量名 [As 常量类型] = 表达式

如:Const pi As Single = 3.14159 常量名为pi

(2)、变量()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其中存放的数据称为变量的值。

变量的声明:

Dim <变量名 >As <变量类型>

如:Dim a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变量名为a

变量命名注意要点:

1、必须以字母开头,不能以数字或其他字符开头。

2、只能由字母、汉字、数字学或下划线组成,不能含有小数点、空格等字符。

3、最长不超过255个字符

4、不能以VB保留字作变量名,如语句定义符、函数名等。

5、VB不区分变量名中字母大小写。如HELLO和Hello是同一个变量。

6、变量名最好取有意义的名称,一般在前面加上类型的缩写。

常用的前辍有:字符型(str)、整型(int)、长整型(lng)、单精度(sng)、双精度(dbl)、布尔型(bln)、日期型(dtm)。

③.运算符与表达式

1.在VB中根据运算功能的不同将运算符分为算术运算符、字符串运算符、日期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等。

2.表达式是由变量、常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号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VB中常用的表达式有算术表达式、字符串表达式、日期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

算术运算符要求参与运算的量是数值型,运算的优先级为:指数>取负>乘除法>整除>加减,运算的结果是数值型。

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 或 False

逻辑运算:Not(取反)And(与) Or(或),运算结果为布尔型(Boolean)True 或 False,逻辑运算符

的优先级为:No > And > Or

日期运算符与日期表达式:

日期表达式是用日期运算符“+”或“-”将算式表达式、日期型常量、日期型变量、日期函数等连接起来的式子,如表达式“#2003/09/01# +30”的运算结果是“2003-10-1”;表达式“#2003/10/20# - #2003/10/10#”的运算结果为整数10

字符运算:

字符串连接符为“+”和“&”

“123” + “45” = “12345”

“123” & “45” = “12345”

123 + “45” = 168

“123” + 45 = 168

运算符的执行顺序:在VB中,当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出现多种运算符时,运算次序由运算符的优先级决定,优先级高的运算符先运算,优先级相同的从左向右进行运算。不同性质的运算符优先级如下。

算术运算符 > 字符串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④.常用语句

1.赋值语句的格式:变量名=表达式

把右边的数或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2.Print语句格式为:[对象名.] Print [表达式列表]

Print语句是VB中的输出语句,其功能是在指定的对象上输出结果,默认对象为当前窗体。

Print语句后面无表达式时,表示换行;Print显示项后面没有符号,表示显示完换行;Print语句显示项用分号分隔,表示后续显示项紧凑显示;Print语句显示项用逗号分隔,表示后续显示项分区显示,每区14个字符位。

3.注释语句格式:Rem注释内容,

当使用Rem语句时,必须单独写一行。使用“‘”的注释语句时,可以单独写一行,也可以跟在其它语句的后面。

4.结束语名有格式:End。

是VB的强制结束语句,

⑤.常用函数

1.交互函数。

(1)InputBox( )函数是一个输入函数。

格式:InputBox (提示[,标题][,默认值][,x坐标][,y坐标])

例:InputBox (“请输入一个数”)

(2)Msgbox( )函数主要来显示多种样式的消息对话框。

格式:Msgbox(提示信息[,按钮][,标题] )

例:Msgbox(“输入的用户名不正确”,16 ,“提示”)

2.数学函数。

注意:三角函数中的参数使用弧度数,Rnd函数返回[0,1]之间的一个随机实数,一般和Randomize为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

3.字符串函数

3.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

VB程序有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顺序结构是三种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在顺序结构中,算法的各个步骤是按语句的先后顺序执行。

4.程序设计的分支结构

(1)、If语句

1.单分支If格式为:

If <关系表达式> Then

语句块

End if

2.双分支If语句的格式:

If <关系表达式> 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例:在Text1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年号,判断它是否是闰年,并输出判断结果“是闰年”或“不是闰年”。

判断闰年的算法是:如果此年号能被400除尽,则它是闰年,否则如果它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则它是闰年,否则它不是闰年。打开文件“Z:\38\工程1.vbp”,完善程序后并保存。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year As Integer

year = Val(InputBox("请输入年号:"))

If ((year Mod 4 = 0) And (year Mod 100 <> 0))or (year Mod 400 = 0) Then

Print "是闰年"

Else

Print "不是闰年"

End If

End Sub

3.使用If语句的多层嵌套还可以实现程序的多分支结构,但程序结构较烦琐。

(2)、Select Case

Select Case语句格式:

Select Case 表达式

Case 表达式列表1

语句块1

Case表达式列表1

语句块2

……

Case表达式列表n

语句块 n

End Select

“表达式列表”通常是一组常量值,每个值确定一个分支。表达式列表可以使用下面的格式:(1)一组用逗号隔开的若干表达式,如Case 1,2,3表示1,2,3满足指定条件。

(2)表达式1 to 表达式2,如:Case 70 to 80这一取值范围满足指定条件。

(3)Is关系运算符表达式,如:Case Is>30 ,表示大于30满足指定条件。

例:输入不同的飞船速度后,判断出它的飞行状况。

在“神州九号载人飞船”飞行程序中,其飞行状况与飞行速度的关系如下表:

飞船速度(V)单位(km/s)飞行状况

7.91<=V<11.19 飞船绕地球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11.19<=V<16.67 飞船离开地球的控制 ,围绕太阳转

V>16.67 飞船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v As Single

v = Val(InputBox("请输入飞船速度的值"))

Select Case v

Case Is > 16.67

Label1.Caption = "飞船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

Case Is >=11.19

Label1.Caption = " 飞船离开地球的控制,围绕太阳转"

Case Is >=7.91

Label1.Caption = "飞船绕地球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Case Else

Label1.Caption = " 输入数据错误!"

End Select

End Sub

5.程序设计的循环结构

1.For/Next循环语句

For/Next循环语句学用来解决已知循环次数的程序设计问题。

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步长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Next后的循环变量与For后的循环变量必须相同

例1:求s=1+2+3+4.....+100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um As Intege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step 1

sum = sum + i ' 循环体

Next i

Print "sum="; sum

End Sub

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循环变量增量都是数值型。其中要重复执行的操作称为循环体,增量可正可负,如果没有设置Step,则增量的缺省值为1

a循环变量取初值;

b循环变量与终值比较,没有超过终值转3,否则循结束,接着执行循环语句的后继语句;

c执行一次循环体

d循环变量增加一个增量

e重复步骤2~4。

以上可以看出,For-Next循环变量是一种当型循环。说明

1、For语句与Next语句必须成对出现,而且它们当中的“循环变量”必须是同一个变量,如上例中均为I。

2、当循环变量为正时,循环变量超过终值,是指循环变量的值大于终值时;若为负,则是指循环变量的值小于终值。

例2:编写程序,使能打印下面所示的图案。

@

@@

@@@

@@@@

@@@@@

@@@@@@

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j As Integer

For i = 1 To 6 ‘外循环打印6行

For j = 1 To i ‘内循环打印个数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一个FOR循环里包含了另一个FOR,我们称它为嵌套循环。

2.Do/Loop循环语句

Do/Loop循环语句常用来解决未知循环次数的程序设计设计问题,可分为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两种。

当型循环是指当条件成立时才执行循环,常用Do While/Loop或Do/Loop While循环语句;而直到型循环是指直到条件成立时才跳出循环,常用Do/Loop Until循环语句。

Do While/Loop循环语句的格式:

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条件”是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Do While/Loop循环就是当给定的“条件”为True时,执行循环体,给定的“条件”为False时,不执行循环体。

Do While/Loop循环的执行过程如下:

(1)执行Do语句;

(2)执行循环体;

(3)执行Loop Until语句,如果“条件”不成立,转到(1)执行,否则转到(2)执行;

(4)执行Loop语句后的语句。

例1:求最大公约数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a = InputBox("输入a")

b = InputBox("输入b")

r = a Mod b

Do While r <> 0

a = b

b = r

r = a Mod b

Loop

Print b

End Sub

例2:如果我国人口每年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问多少年后我国人口达到或超过15亿?设现在人口为12.3亿。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p As Single

Dim r As Single

Dim n As Integer

p = 1230000000

r = 0.015

n = 0

Do

p = p * (1 + r)

n = n + 1

Loop Until p >= 1500000000

Print n; "年后", "人口="; p

End Sub

例3完成下面程序,使得程序运行时单击窗体后,计算1+2+3+……+n<500的n的最大值,并在文本框Texe1中显示结果。

Dim s As Integer

Dim n As Integer

Do While s<500

n=n+1

s=s+n

Loop

Text1.text=str(n-1)

6.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规定了一套方法,要求程序设计者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设计和编写。

1.一个大的程序可划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模块,最终分出的模块能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之间按层次关系进行组织。

2.程序由一些基本结构组成,任何一个复杂的程序都可以由三种基本结构组成,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程序设计时应由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实施方法。使整个问题可用程序设计语言明确地描述来为止。

例:下面是用VB编写的求1+1/2+1/3+……+1/100的和的程序段,其结构属于()

Dim i As Ieteger,sun As Integer

Sun=0

For i=1 to 100

Sum=sum+1/i

Next I

Print “ sum= ” ;sum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围绕真实世界的概念来组织模型,采用对象来描述客观实体,从所处理的数据入手,以数据为中心来描述系统。

例:VB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对象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在VB中经常使用哪些事件?在VB中对象通常具有哪些属性?

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象的认识,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三大要素的内涵。在编写程序时常用的事件有“单击(Click)”、“双击(DbClick)”等,VB对象通常具有名称、位置、大小、字体、颜色等属性。

三、算法与问题解决

1、解析法:是指通过分析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得符号来表达他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

使用解析法包含四个环节: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写出解析表达式、解决问题。

如:京沪动车以每小时300km/h的速度从北京开往上海(全程1400km)跑完全程所需时间用t=s/v计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算法。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题,即笼子中有鸡和兔若干,已知鸡和兔的总头数是m,总脚法是n,问笼中有鸡、各多少只?(注意:n>2m,n为偶数)。

Di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x:鸡;y:兔;m:头数;n腿数

m = Val(InputBox("输入m的值", "解析法"))

m = Val(InputBox("输入n的值", "解析法"))

X= ①

Y= ②

Print "鸡:"; x; "兔:"; y

分析:本题为完美程序题,主要写出求鸡、兔数量的公式。由题意可知,设鸡为x只,兔为y只,用数学方

法可列出方程组

m=x+y

n=2x+4y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x=(4m-n)/2,y=m-x

2、穷举法:是例举一切与命题相关的情况,然后根据问题设定的条件,逐个加以检查,找到满足条件的解。例1:公元6世纪,中国的《张丘建算经》有一道著名的百鸡问题:公鸡5钱1只,母鸡3钱1只,小鸡三只1钱,有人用100钱买了100只鸡,请完美程序,求其中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

For i=0 to 20

For j=0 to 33

K= ①

If 5*I+3*j+k/3= ② then

Print i,j,k

Next j

Next i

分析:本题使用的是穷举法,从if语名可以看出,i代表公鸡数,j代表母鸡数,k代表小鸡数,故第一个填空为100-i-j,if语句是判断钱数的,按题意第二空为100。

例2:鸡兔同笼,共有100条腿,40个头,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Dim Ji As Integer 'Ji变量表示鸡的个数

Dim Tu As Integer 'Tu变量表示兔的个数

Dim Leg As Integer 'Leg变量表示腿数

For Ji = 1 To 40

Tu = ① '计算腿数

Leg = ② + Tu * 4 '如果腿正好100只,则打印。

If Leg = ③ Then

Print "鸡="; Ji; "只", "兔="; Tu; "只"

End If

Next Ji

分析:本题使用的是穷举法,鸡从1到40列举,兔的数量就是40-鸡的数量,故第一处为40-ji,接着计算脚的总数,第二处应是鸡的脚数为ji*2,第三处判断当鸡从1到40列举时根据其中某一鸡的数量值计算总脚数是否为100,是100就打印鸡与兔的只数。

3、递归法:如果一个函数自己调用了自己,这种算法叫递归算法。例如函数A自己调用了自己,这就是递归算法。另外,例如函数A调用了函数B,函数B反过来调用了函数A的算法,也是递归算法。

递归算法的特征是设法将规模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规模较小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规模较小的问题也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分解规模成更小的问题,并通过这些更小问题的解构造出规模更大问题的解。当规模为1时,能直接得解。

由于递归算法能引起一系列的函数调用,并且可能有一系列的重复计算,所以递归算法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利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的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找出决定问题的更大规模。

(2)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及边界值。

(3)构造解决问题的通式。

1.自定义函数。

[Public|private] Function <函数名称> ([<参数列表>])[As<类型>]

<局部常量、变量定义>

<语句组>

[函数名=返回值]

End Function

自定义函数的调用有以下三种格式。

格式1:变量=函数名称(参数)

格式2:Call函数名称(参数)

格式3:函数名称(参数)

2.在子过程中调用递归调用。一般格式如下。

If 边界条件1成立 Then

赋予边界值1

[Else

赋予边界值2

……]

Else

调用解决问题的通式

End If

例1:用递归算法求6!.

Public Function a(n As Integer) As Long

If n=1 Then

a= ①

Else

a= ②

End If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 Click()

Print “a(6)=”;a ③

End Sub

分析:递归算法是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递归程序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的递归关系和初始值。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递归法根据问题归纳总结出递归式,加上初始条件,从而编写递归函数。这里的边界条件是当n=1时,1的阶乘等于1,故第一空为1,当没用边界条件时,如当n=6时,6=6*5!,故第二空应是a(n-1)*n,第三空应是(6)。例2:用递归法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第10项的值。

Public Function Fib(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1) Or (n = 2) Then

Fib = ①

Else

Fib = Fib(n - 1) + Fib(n - 2)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 As Integer

S = Fib( ③ )

Print "S=" & CStr(S)

End Sub

分析:这里边界条件是当n=1时,1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为1,故①处填1,当没用边界条件时,如n=3时,Fib=Fib(3-1)+Fib(3-2),

第3项的值为第二项的值加第一项的值。②处应是判断结束标志End If ,s为第10项的值,故③的值为10。

4、排序与查找数据

数组:数组是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方便,把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一种形式。

定义数组的格式如下:

Dim 数组名(常量)As 数据类型

例:Dim Array (9) As Integer

定义的数组包含10个元素下标从0到9。

定义数组时也可以指写上下标的起始值。

例:Dim IntegerArray (2 to 10) As Integer

定义的数组含有9个元素,下标从0到10.

还可定义多维数组,如: Dim ThreeD (1 to 4,2 to 5,3 to 6) As Integer,定义了一个三维数组(4×4×4)。

①.顺序查找

数据查找分为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两种。

顺序查找时,一般从数据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中,按照数据的顺序查找指定的关键值;如果被查数据和该关键值匹配,则表示找到,如果所有数据与关键值都不匹配,则表示被查数据中不存在该关键值。

例1:学校秋季运动会100米短跑比赛后,要查找运动员的成绩,数组a中存放的是20名运动员的号码,数组b中存放的是运动员对应的成绩,现输入运动员号码来查找运动员成绩,如果找到则显示成绩。

下列程序中空白处的代码应为()。

Dim a(19) As Integer

Dim b(19) As Integer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Randomize ‘打开随机数开关

For i=0 to 19

a(i)=100+i ‘生成20名运动员号码,用于测试程序

a(i)=10+Int(Rnd*10)/10 ‘生成20名运动员随机成绩,用于测试程序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Dim ret As Boolean

Ret=False

Key=Val(Text1.Text)

For I=0 to 10

If ① Then

Print “运动员”;Key;”成绩是:”;b(i)

Ret= ②

End If

Next I

IF Not ret Then

Print “没有找到这个运动员成绩”

End Sub

分析:查找实际上就是进行比较,顺序查找就是从第一个数组元素开始,比较每一个元素中的值跟关键值是否相同,相同表示找到,①是a(i)=key ②是True.

②.二分法查找

二分法查找也叫折半查找,它要求被查找的数据是有序的,否则无法使用二分法查找。利用二分法查找时,首先设置一个上边界和一个下界,然后取上下界中间的元素与指定的关键值进行比对。如果两者相符,表示找到,

结束查找。如果不相符,再判断关键值落在中间元素的左半部还是右半部,如果在左部,则保持下界位置不变,将上界设在中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重新查找;如果在右部,则保持上界位置不变,将下界设在中间元素的后一个位置,重新查找。如此反复进行,若下界大于上界,表明没用元素与关键值相匹配,查找结束。

例如:数组a(9)中存放从小到大的10个数字字符:2,4,7,9,10,14,18,26,32,40,查找关键字是7的元素。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9) As Integer ‘定义数组

Dim low As Integer, hight As Integer, mid As Integer‘定义下界、上界、中间数值类型

Dim flg As Boolean ‘定义查找标志为逻辑数据

a(0)= 2: a(1)= 4: a(2)= 7: a(3)= 9: a(4)= 10

a(5)= 14: a(6)= 18: a(7)= 26: a(8)= 32: a(9)= 40 ‘数组赋值

low = 0 ‘设置下界初始值

hight = 9 ‘设置上界初始值

flg = False‘设置查找标志初始为否

Do While low <= hight ‘设置循环查找的条件为下界小于等于上界

mid = (hight + low) / 2 取下上界中间值

If a(mid) = Val(Text1.Text) Then ‘查找输入的值与数组中的值是否匹配

flg = True ‘标志为true

Exit Do ‘退出循环

ElseIf Val(Text1.Text) < a(mid) Then ‘如果输入的值小于下上界中间位的值

hight = mid – 1 ‘下界不变、上界由中间位前移一位

Else ‘如果输入的值大于中间位的值

low = mid + 1‘上界不变、下界由中间位后移一位

End If

Loop

If flg Then

Text2.Text = "要找的数" & (Text1.Text) & "是数组第" & mid + 1 & "个位置的数"

Else

Text2.Text = (Text1.Text) & "不在数组中"

End If

End Sub

③.冒泡法排序算法

所谓排序法,就是批将一个无序序列排成一个有序序列的过程。

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编程中使用非常频繁。在实践中,人们设计出了许多好的排序算法,如交换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各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冒泡法排序”也叫“起泡法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交换排序方法,它通过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逐步将一个无序序列排成一个有序序列。将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列为升序排列,反之称为降序排序。

例1:将10个无序数据存放在数组元素a(0)到a(9)中,若要将这些数据按升序排序,下面一段用冒泡法排序的程序代码,其中空白处的代码应为()。

Dim a(10) As Integer ‘要定义为有11个元素的数组

For i=0 to 9

For j=0 to 9-i

If then

t=a(j)

a(j)=a(j+1)

a(j+1)=t

End if

Next j

Next i

分析:本题中要求升序排序,即数据由小到大的冒泡法排序,程序中使用了两重循环,外循环是控制排序趟数,每执行一趟外循环,有序部分的数据就多一个;内循环控制每趟排序时数组元素的比较和交换,也就是只对无序部分的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If语句中条件是判断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面的元素a(j)大于后面元素a(j+1),则交换两个元素的值,即较大的元素向后移(如果是降序排列,则刚好相反)。故空白处应是a(j)>a(j+1)。

例2:用选择排序法将数组a中随机生成的10个整数按升序排列。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0) As Integer

For i = 1 To 10

a(i) = Int(Rnd * 1000)

Next i

For i = 1 To 10

For j = 1 to i

If a(i)< a(j) Then ‘如果后面数a(i)小于前面数a(j)

a(0)= a(i) ‘a(0)作为中间变量,把后面小的数先放入中间变量中

a(i)= a(j) ‘把前面大的数移入后面

a(j)=a(0) ‘把中间变量的数赋给前面的数,把小的数移入前面

End If

Next j

Next i

For i = 1 To 10

Print CStr(a(i))

Next i

End Sub

④插入排序法

插入排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数据序列看做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有序的,后一部分是无序的,排序时把无序部分的数据元素逐个插入到有序部分,使得有序部分的元素不断增加,无序部分的元素相应减少,最后所有元素志为有序序列。通常将无序部分中的第一个数赋给哨兵,然后哨兵分别跟有序部分的数进行比较。

插入排序的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链表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等。

时间复杂度是指对一组无序数列排序所用的时间。当然对同一组数据进行排序,所用的时间少的算法较优。一般来说,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要优于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例1:有一组数位于数组组元素a(0)至a(10)中,见下表中的“原始值”那一行。现采用插入排序法进行升序排序,经过三趟排序后,各变量中的值见下表中的“第三趟之后”。试问,进行第四趟排序时应将元素()赋

分析:这是一道插入法排序的分析题。在插入排序中,认为无序数列中的第一个是有序的,故在排序时从第二个数开始,分别赋给哨兵,将哨兵分别与前面的有序数列进行比较,然后将哨兵赋给相应的变量(即插入相应

的位置)。

对于本题,在进行第四趟排序时,先将a(4)赋给哨兵,将哨兵与a(3)比较,a(3)大于哨兵,将a(3)的值赋给a(4),将哨兵与a(2)比较,a(2)大于哨兵,将a(2)的值赋给a(3),将哨兵与a(1)比较,a(1)不大于哨兵,将哨兵插入到a(1)后面,即将哨兵赋给a(2),到这一步找不到了比哨兵大的数据,至此,这一趟排序结束。

第四趟后值为: 2 6 7 8 9 5 15 3 17 0 4

例2:将20个无序数据存放数组元素a(0)至a(19)中,若要将这些数按升序排列,下面是一段用插入法排序的程序代码,其中空白处的代码是()。

For i=1 to 19 ‘从数组的第2个数开始

S=a(i) ‘赋值给哨兵

j=i-1 ‘前一值的地址

Do while a(j)>s ‘前一个值大于哨兵的值作为循环条件

A(j+1)=a(j) ‘前一值后移

j=j-1 ‘地址的值前移一位,使该位置的值与哨兵进行比较

If j<0 Then ‘如果地址的值小于数组的下界

Exit Do ‘退出 Do While 循环

Loop

A(j+1)=s ‘前一值a(j)小于哨兵,将哨兵赋值给a(j)后一值

Next i

四、应用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是: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例:编写程序,求100至1000之间的所用素数。

分析:所谓素数,就是除了本身和1以外并没有任何其它因子的正整数。可以此数除以用2到此数的平方根,如果余数为0则此数非素数。

因此可以根据循环来产生100至1000之间的素数,由于这个循环次数是确定的,可以用For/Next循环。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Dim t as Boolean

For I=100 to 1000

T=false

For j=2 to sql(I)

If I mod j =0 then t=true

Next j

If not t then print I

Next I

2.简单的程序设计

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根据实际问题,按照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的步骤,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在此基础上优化程序。

例:回文数是指左右对称的十进制整数,如10201,232等,编程求所的五位数的回文数。

解此问题有多种方法,这里从完全平方数入手解决,由数学知识可知,100至326的完全平方数是五位。可提取五位数的各位数字进行比较。

Dim x As Single

For i=101 to 316

x=i*I

a=x \ 10000

b=(x - a * 10000) \ 1000

c=(x - (x \ 100) * 100) \ 10 d=x - (x \ 10) * 10

If a=d and b=c Then

Print x

End if

next i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总结、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引导教师进一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系列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进一步引导全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继续加强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继续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衔接、高中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不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等。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校的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学案教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学案与教案、练习的关系,提高各类学校使用学案的效益。 5、继续组织全校学科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计划,参加国家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培训计划,参加淘师

PS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1.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了解Photoshop 工作界面;了解窗口的大小调整 重、难点:工具箱 教学过程: 一、启动Photoshop 首先确认计算机中已经安装了Photoshop中文版软件,下面介绍该软件的启动方法。【案例解析】 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教材。 【案例小结】 掌握软件的正确启动方法是学习软件应用的必要条件。其他软件的启动方法与Photoshop 的基本相同,只要在【开始】/【程序】菜单中找到安装的软件并单击即可。 二、Photoshop 工作界面 下面介绍Photoshop 工作界面各分区的功能和作用。 【命令简介】 在工作区中打开一幅图像,Photoshop 的工作界面如图所示。 Photoshop 界面按其功能可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属性栏、工具箱、状态栏、图像窗口、控制面板和工作区等几部分,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1、标题栏位于界面的最上方,显示为蓝色的区域,其左侧显示的是软件图标和名称。当工作区中的图像窗口显示为最大化状态时,标题栏中还将显示当前编辑文档的名称。标题栏右侧的按钮,主要用于控制界面的显示大小。 2、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包含Photoshop 的各类图像处理命令,共有10个菜单。每个菜单下又有若干个子菜单,选择任意子菜单可以执行相应的命令。 3、属性栏位于菜单栏的下方,显示工具箱中当前选择按钮的参数和选项设置。在工具箱中选择不同的工具时,属性栏中显示的选项和参数也各不相同。例如,单击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后,属性栏中就只显示与文本有关的选项及参数。在画面中输入文字后,单击【移动】工具来调整文字的位置,属性栏中将更新为与【移动】工具有关的选项。 4、工具箱位于界面的左侧,包含各种图形绘制和图像处理工具。当将鼠标光标放置在工具箱上方的蓝色区域内,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即可移动工具箱的位置。单击工具箱中最上方的按钮,可以将工具箱转换为单列或双列显示。 5、状态栏位于图像窗口的底部,显示图像的当前显示比例和文件大小等信息。在比例窗口中输入相应的数值,可以直接修改图像的显示比例。 6、图像窗口是表现和创作Photoshop作品的主要区域,图形的绘制和图像的处理都是在该区域内进行。Photoshop 允许同时打开多个图像窗口,每创建或打开一个图像文件,工作区中就会增加一个图像窗口。 7、工作区是指工作界面中的大片灰色区域,工具箱、图像窗口和各种控制面板都处于工作区内。为了获得较大的空间显示图像,可按Tab键将工具箱、属性栏和控制面板同时隐藏;再次按Tab键可以使它们重新显示出来。 8、控制面板默认位于界面的右侧,在Photoshop 中共提供了21种控制面板。利用这些控制面板可以对当前图像的色彩、大小显示、样式以及相关的操作等进行设置和控制。将鼠标光标移动到任一组控制面板上方的灰色区域内,按住左键并拖曳,可以将其移动至界面的任意位置。 三、退出Photoshop 退出Photoshop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范文1 学科:信息技术任课教师:高存波任教班级:高二(14、16、23--26) 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年度系统学习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较好。本学期主要做好复习工作,迎接12月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2011年12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 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 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 教学策略: 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 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 4、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及时反馈,做好总结。 5、在上学期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7、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

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8、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 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 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备注 1-----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一) 1课时-----2-----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二) 1课时-----2-----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一)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二)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三)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一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二 1课时-----5-----HTML、java script、CSS样式表等代码设置 1课时-----6-----国庆假期-----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二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二 1课时-----9-----选修理论梳理- 1课时-----9-----模拟练习一、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二、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三、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四、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五、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六、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七、讲评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欧阳玲下面我们壹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和实施作进壹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壹、评价的作用(W.James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关联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我们能够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方案、学习建议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2、发挥教师于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但能够是教师、学生,仍能够是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壹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于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均得到认可,另壹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评价的类型和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俩大类,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于评价方式上,能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壹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俩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且非截然对立的俩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课题: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教材版本及章节:《信息技术》第三版第三章第四节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与我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唤起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网页、图形、文字、文件等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2、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将学习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但这种联系又有别于以往我们熟悉的事物,而是一种并不为学生所了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基于上述理论,在学习信息搜索的时候,我们采用“皮影艺术”这样一个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讲解内容,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以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方法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可以通过关键字的调整,搜索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在确认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后,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皮影艺术的一些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然后讲解有关网页、图形、文字的不同的保存方法。之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皮影艺术的感官感受,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一个皮影戏来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在学习了网络下载的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艺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影视技术的不断改进,数码产品的不断更新,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艺术,也逐渐在被人们遗忘。我们海宁是盛产皮革的地方,皮革除了用于穿着和饰品之外,也是制作皮影的原材料,皮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逐渐处于消亡的边缘了。然而庆幸的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能有机会与传统艺术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2)新课讲授 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A、搜索引擎的概念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必修)操作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必修)操作题 主题二:信息获取 1、小明要到北京旅游前,登录“数字北京行天下”(http:/www.digitalbeijing. gov. cn)网浏览信息,请你帮助他完成如下操作: (1)在收藏文件夹中新建一个“北京旅游”文件夹: (2)把登录到的网址保存到收藏夹下的“北京旅游”文件夹中。 2、利用搜狐网https://www.doczj.com/doc/213992802.html,查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把公约内容复制到记事本中,并以文件名“gy. txt”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3、浏览http://www.chinaedunet. com网站,将左上角“中国教育网”图标保存到"d:\test”目录中。把该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4、通过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浏览“www. 163. com"网站,并将此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下“门户网站”文件夹中(收藏夹下“门户网站”文件夹需要自己新建)。 5、完成以下操作: (1)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 网”):https://www.doczj.com/doc/213992802.html,/; (2)把该网页设置为主页; (3)把首页另存到本机硬盘“C:\download”下,文件类型默认,文件名不变。 6、浏览http://www.chinaedunet. com网站,将左上角“中国教育网”图标保存到"d:\test”目录中。把该网站首页以文件名"test. htm"保存到"d:\test"目录中。 7、完成以下操作: (1)浏览网站:http://www.sina. com. cn; (2)利用本页的搜索引擎,搜索与关键字“江苏教育”相匹配的新闻标题; (3)把搜索结果以“test. htm”,保存于“C:\test”中。 8、完成以下操作: (1)打开收藏夹“新闻”类别中的“新华网首页”,浏览首页内容。 (2)将首页上的网站图标图片下载到本机硬盘的“C:\download”下,文件名不变。 (3)将上述图片作为附件发送给“test@sohu. com",无主题,无正文。 9、利用搜狐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13992802.html,,查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把公约内容作为正文发送给王同学,他的电子信箱是wang@sohu. com. 10、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213992802.html,网站。搜索关键字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新闻专题”的的相关新闻。打开搜索网页中的“神舟六号专题_新闻中心_新浪网”网页,并保存到“d:\t est”目录中,文件名默认。 11、通过浏览器链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s://www.doczj.com/doc/213992802.html,),进行以下操作: (1)在收藏夹中新建“图书查询”文件夹。 (2)把该网址存放到收藏夹中的“图书查询”文件夹中。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析当前教师应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作参考。 一、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1、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大数据”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数据”的应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铺展开来,从而制约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全数据模式下的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铺展面,并从样本的研究转向为系统化的总体研究。事实上,大数据的创新,将更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1]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 1、教学资源数据 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能够更加灵活、全面地汲取互联网信息,并通过开放的多样信息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同时,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建立起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信息分析,产生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形成自产型教学资源数据。这样,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支援,又有了内部自身的教学信息资源数据作为支撑。这能

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数据需求,产生更加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信息链条。 2、学生信息数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信息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动态地呈现学生自身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即时性信息,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中所能够利用的“大数据”。这一类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问题,还能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的个体性调整,及时产生综合全面的个体报告,让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学 (1)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构成基于学生信息数据的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弥补当前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当前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具体学生完成情况而设定的教学。 (2)定制化教学 “大数据”构建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基于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定制化教学和教学引导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定制化教学方案。这解决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固定标准、统一进度、时间有限、内容重复铺设和教学的发展问题。 2、利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1)构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制订以下教学常规,是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种规范和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一、讲授课 信息技术讲授课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讲授课一般包括:导入、正课、练习(活动)、小结四个环节。 1.复习引入: 引入新课方法很多,如复习相关旧知识引入、创设信息技术发展情景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等。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充分利用新课的引入过程,提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的支撑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迅速进入状态。 2.新课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亲历”过程是技术类课程的特色,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实施的过程要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统一。 对于知识体系,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一节课内容根据层次特点分成若干个小块进行教学,讲完一个小块后,及

时安排讲解例题、练习、分组实践、独立思考等,如此反复直到本节课新知讲授完成。 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恰当组织分组学习,关注分组学习的实效性,使其真正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对学生耐心倾听,鼓励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3.课堂小结: 一节课讲完时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提高。对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继续拓展,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二、活动课 活动课也是技术类课程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活动课应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讲练评结合作为基本环节。 在活动课中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活动还应有利于使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这就要求“任务”设计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并且还要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出若干个难度不同的“任务”,或者任务本身有一定的弹性。 讲,就是布置“任务”活动内容、规则、方法,还可以讲授有关背景材料以及知识基础;练,就是学生或单独或分组进行实践,练的过程应关注同学之间的协作与竞争,避免单纯“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而是关注“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评,就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给学生以激励以及方向的引导,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学生报名及平时的考查产生“层次”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深刻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并产生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小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①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②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③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④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我们认为: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我校的情况 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我校学生们肩负着考大学的重任。虽然学校按课程设置每周都有安排信息课,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去重视它,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校的学生们来自我县的各个乡镇,信息能力起点也不一样,对信息技术课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针对于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全体学生,这体现了课改“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新理念。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说“一些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这为我们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通辽市第一中学 刘洪波 2015.10.25

2.1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第一节《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与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讨论不同的历史时期,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的不同,进而理解掌握信息来源与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感受到生活中的信息是丰富多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认识信息世界的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高一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不久,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只有初步的了解,并且不同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要加以适当的引导。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对信息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正确的信息。从而为后面对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掌握获取信息的多面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根据需要来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获取的多面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有多种途径,并懂得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个很重要途径。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人类社会信息获取方法的变革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 摘要】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为特征,是师生 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 的一种。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教学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 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习生成的知识 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2 项目教学法应遵守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 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 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2.2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 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 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 2.3 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 给学生提供的多种学习资源。“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积极创 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 决各路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 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2.4 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教学目标。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 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 的情况来评定。 3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阶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规则上项目结束后 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淤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 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于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 教师的认可。盂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榆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 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 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虞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例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 项目的工具制作、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篇一 1.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 高中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1.重点 (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编码方法和度

量单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2.难点 (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理解计算机中表示数据的方法。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个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有哪些作用?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观看以上图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并发言)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除了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还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1.1 信息的含义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在我们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中的项目教学法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中的项目教学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0T10:40:41.13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作者:陈书挺[导读] 为了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式,笔者针对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摘要:现阶段的综合素质教学要求及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技能,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急需探索出更好的适应现阶段教育环境的教学方式。为了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式,笔者针对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项目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独立完成学习的成就感及荣誉感,一定程度上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本研究为了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途径,笔者首先针对项目教学法的意义进行了探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分析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且过于重视理论性的书本知识,教师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相应的技能分解成若干个部分进行教学,使得知识点较为单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将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项目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详细对问题进行计划及系统学习,自主掌握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等,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及任务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高中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式及途径 1.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前的应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利用项目教学法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并不应该仅仅追求新奇的特点,还应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重视与生活技能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清楚知道学习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项目学习过程中,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即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运用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在制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教师还应评估教学内容,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做出综合评价,不应单纯针对项目完整的结果进行判断,应注重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2.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相应的分工及内容重组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小组进行合理分工,遵循分组的原则、组员搭配及工作的分工与成员的数量等,将班级内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小组,遵循互补原则对组内成员进行分组,促进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在分组完成后确定好组内成员的责任及任务,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并与组内成员进行分享,给予学生自主组合、自主分工及自主协作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针对组内成员中的个体差异进行重视,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及不同思路重视,设计出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及长处。分组完成后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重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统筹及规划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合理性及科学性[3]。 3.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项目的筹划,在筹划项目过程中准确衡量项目的难易程度,保证难易适中,避免造成项目过难导致的学生学习信心下降及无法完成项目或项目过于简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及无法本质上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现象。在项目实施之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首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分组后根据不同小组实施不同的项目分配,分配项目后对小组内成员间独立地指导及引导,指导过程中应从项目的发展性、实践性、综合性及技术性等方面出发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及知识,鼓励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运用,加深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的了解及掌握,更好地让学生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及缺点,在不断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积极向上及浓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促进高中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及信息素养的形成。 三、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实施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前的应用,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行统筹规划,实施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及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促进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春雷.试论高中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7). [2]马振华.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3]王玉.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2). [4]周海军.探究高中信息技术中的项目教学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 325800)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百度《高中信息技术总结》,感觉很有用处,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纪苗美一个学期又已过去,在这几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认识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 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学期即将结束,我将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学校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 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室的维护任务,学校几间多功能教室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在教务主任的安排下完成教务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百度考勤方面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新学期中,我将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篇一: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推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迁移)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 1.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反应、领悟) 1.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 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微机教室、网络广播软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授 3、练习 4、拓展 5、归纳总结 学生畅谈本课知识上的收获与疑问,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及挫折中的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6、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