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建议

一、整理和复习内容

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

二、整理和复习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整理和复习编写特点

1.依据《标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

本单元教材按《标准》划分的领域编成相应的四节,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作了一些适当的处理。第一节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以及数学思考(以《标准》中“探索规律”的内容为载体,突出了数学的思考方法)。第二节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复习,“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两部分则单列复习。第三节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教材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与“可能性”通过具体情境串联起来复习。第四节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本单元不求面面俱到,覆盖已学知识的细节,而是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这一方面使教材摆脱了知识点罗列,概念、法则汇编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参与知识的整理留出了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尽可能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意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用”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和巩固。

四、整理和复习具体编排

㈠数与代数

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⑴数的认识,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负数的初步认识;从横向看,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

⑵数的运算,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⑶式与方程,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⑷常见的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进率以及同一种量不同单位的改写。

⑸比和比例,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以及正反比例的概念。

⑹数学思考,着重引导学生复习如何寻找规律以及借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具体编排

⑴数的认识。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各类数的含义、实际应用以及它们的读法和写法。接着,教材对整数概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指出了自然数与整数的关系以及自然数的单位,并对整数与自然数、正数、负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巩固。复习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学过了哪些数,并举例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也可先让学生读出课本上的例子,说出每个数的名称与具体含义,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应注意学生读、写数是否正确。

接着,教材通过5个问题,分别对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数的整除的主要概念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回顾。

⑵数的运算。

①复习运算意义,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对0与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进行系统整理。

②复习混合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注意不要强求话语的统一。

③例1复习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简便,兼带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④在教学解决问题的步骤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计算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并引导学生整理解答过程。然后结合例2的教学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⑶式与方程。

①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s=vt的含义、用字母怎样表示分数乘法的算法等问题。

②复习方程的概念,并启发学生回想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例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⑷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主要复习“整理”与“改写”。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学习过的量与计量单位,再全班交流。复习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时,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改写的方法。

⑸比和比例。

教材先让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例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及求比值和解比例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整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以及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

复习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对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正、反比例的判断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有关概念。把例4后面的三个问题一并解决。

⑹数学思考。

该部分内容主要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分步枚举组合以及列表推理的能力。

例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找出规律、以此类推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可启发学生从2个点、3个点开始寻找规律,以简驭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算理。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探究例6时,可以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为两步,让学生先分别回答,再出示例题解答。注意提醒学生,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有顺序地思考,以免重复或遗漏。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教材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探究例7时,引导学生理解:借助列表,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3.“数与代数”整理与复习的建议:

⑴注意概念的理解。

这部分复习内容概念比较集中,复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证加以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概念的含义,并促进理解。这样也能避免机械背诵概念条文的做法。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通过对比、辨析,帮助学生搞清它们的异同点。

⑵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值计算都集中在本节中,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算理,搞清算法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练习。比如每天有计划、有侧重地练习一些口算和少量的混合运算,这样的分布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更好。

㈡空间与图形

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⑴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可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从横向看,可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⑵图形与变换,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形式。

⑶图形与位置,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2.具体编排

⑴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例1梳理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按一条直线,到两条直线,再到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的线索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

例2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回顾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填写出各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

例3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各部分名称,以及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特点、各部分名称。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各形体,并把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一画,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4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明确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复习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⑵图形与变换。

教材给出了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图案的情境图,以帮助学生复习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其中有用轴对称的方法剪图案,用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用按比例放大(即图形的相似变换)的方法把图案扩大,并通过平移做出板报的花边。

⑶图形与位置。

教材给出了一幅带有比例尺的街区平面图,以帮助学生复习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以及看懂线路图、描绘行走路线。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然后出示课本上的街区平面图,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还可以在学生说出街区图的内容时,由回答“比例尺1: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的提问,引出图上测量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测量。

3.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建议:

⑴重视形体知识内在关系的梳理与认识。复习时可以先由学生回忆这部分中有关的知识,然后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⑵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整理、复习时,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呈现方式,将画图、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相关表象,并注意组织必要的操作活动,促进思考、分析,借助直观解决问题。

㈢统计与概率

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

2.具体编排

⑴主题图。

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

⑵例1复习用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相关的数据。教学时,可以通过主题图中设计的调查活动获得数据,选择各种统计图表描述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数据,进行概念复习和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整理: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数据收集的其他方法以及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⑶例2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这3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进行梳理。

⑷例3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材通过3人看电视,由每个人想出一个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引出可能性的知识。教学时,先出示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什么规则是公平的”,了解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系统总结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3.“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的建议:

⑴注重过程性目标,经历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启发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设计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设计调查表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根据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调查哪些数据;调查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记录数据,例如所调查的数据是写出来还是给出选项进行选择等。

⑵通过丰富的实例,系统复习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知识。

结合调查表,教材呈现了两个例题,系统复习统计表、统计图和有关的统计量的知识;另外,安排了例3,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知识全面而重点突出,进一步认识每种统计图表和不同统计量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认识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等。

⑶重视培养统计观念。

教师教学时要结合各种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能根据数据的不同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进行分析和决策,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随机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学会依据数据和事实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判断、预测和决策。

㈣综合应用

1.有趣的平衡

⑴设计目的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并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⑵具体编排

①制作实验用具。介绍如何制作本活动所需的实验用具(简单杠杆),强调制作的简易杠杆要保持平衡。

②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先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再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验,逐步总结发现的规律:要使竹竿保持平衡,必须使“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③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发现竹竿平衡的规律后,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发现:在“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⑶复习建议:

在制作实验用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并提出具体要求。探索规律时,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概括。在发竹竿平衡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就是物理上的“杠杆原理”。教学发现反比例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并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描述表格中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2.设计运动场

⑴设计目的

“设计运动场”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具体编排

①提出设计任务。直接提出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的任务,并明确要求: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m ,每条跑道宽1m 。

②确定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设计运动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通过小组讨论首先明确跑道的结构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长方形的长即直线跑道的长定为50m ,并计算出最内侧跑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16m 。根据确定的数据,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平面图。

③确定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运动场设计好后,教材提出建造运动场需要考虑的细节和相关问题。

④完善运动场。运动场的主体部分设计好后,还可以考虑在其中加设一些其他体育设施。

⑶复习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出设计任务,也可以创设一个征集设计方案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提示设计思路:这个运动场设计成什么形状,由哪些图形组成;需要确定哪些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合适的比例绘制出平面图。

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⑴设计目的

本综合应用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⑵具体编排

①教材先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接下来出示了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规定,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信函质量。

②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不超过100g 的信函邮资,如何用不多于3张的邮票来支付;不超过400g 的信函邮资,如何用不多于4张邮票来支付。两个活动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

⑶复习建议

正式教学前,可安排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课堂教学时,可依次分3个专题进行探讨。①确定每封信函应付的邮资。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理解“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取标准”中“资费标准”和“计费单位”的具体含义。②解决“最多只用3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100g 的信函邮资”的问题。可让学生先确定100g 以内的信函所需支付的各种邮资情况,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仅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支付,哪些不能。然后就需要设计一张其他面值的邮票。③解决“最多只用4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400g 的信函邮资”的问题,可参照上一活动进行。

五、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在开展整理与复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

时调整复习内容,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这个进程中,还要注意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再次,建议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毕业班数学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数与代数(6个专题)、空间与图形(3个专题)、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分成11个专题按课时编写电子稿复习课教案及配套练习、试卷供全校使用,希望各校及早谋划,选派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班老师承担编写电子稿复习课教案及配套练习、试卷任务,以便下阶段整理与复习能省时高效。

2.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虽说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和复习,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单元是在平时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进而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

3.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整理可能不够确切、不够全面,这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现象。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又是逐年学习的。因此,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进行预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4.在系统整理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前一阶段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中了解到的情况,搞清学生还有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方法不够熟练,哪些疑难尚未解决,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弥补。通过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可以说,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础,也是系统整理和复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5.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本单元教材所提供的练习,是根据一般情况配备的,教师要善于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练习加以适当的调整和增补。注意因材施教,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确有所获。如大家普遍反映这一届学生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可以设计天天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7、科学安排复习内容,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整理与复习时千万不要复习课上成练习课或作业练习课,也不要搞所谓的“一轮”课本、创新学习,“二轮”配套检测卷,最“三轮”综合检测,人为的把数学学科系统的知识搞得支离破碎。整理与复习时建议每一个领域的复习都要先按教材安排的归类内容进行复习,完成每一个归类的复习内容后,接着进行教材中的巩固练习,再用配套的《创新学习》中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然后使用相应的总复习检测卷进行检测,讲评反馈后换下一个领域内容的复习,如此完成四个领域内容的复习后,最后才进行综合检测,以确保整理与复习效果最优化。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易错题整理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易错题

一、填空题 1. A=2 x 3X a, B=3X a x 7,已知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15,那么 a=(),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2. 有一个放大镜,在这个放大镜下,一条线段其长度是原来的3倍,在这个放大镜下,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倍,正方体的体积是原来的()倍。 3. 小红1/5小时行3/8千米,她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用()小时。 4. 一台榨油机6小时榨油300千克。照这样计算,1小时榨油 ()千克,榨1千克油需()小时。 5.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3米的()。 6.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3:2: 1,已知长方体的棱长 总和是14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 甲数是乙数的60%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8. 甲班人数比乙班多1/4,则乙班人数比甲班少()。9.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1,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10. 一项工程投资20万元,比计划节约5万元。节约() %。 11. 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4/5 一样多,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 1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36分米,宽是长的4/5,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3.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80,减数与差的比是4: 5,被减数是(),差是()。 14. 一本书若定价每本10元,获得的纯利润是25%如果想使获得的纯利润是40%则每本书应定价()元。 15.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m个位上的数字是n,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16. —个两位小数,它的近似值是4.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二、判断题 1. 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2. 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3.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5. 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6. 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 7. x+y=ky (k 一定)则x、y不成比例。( 8.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 9. 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10.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11.1/100和1%TE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 12. 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 () ) 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18. 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六年级的数学下册必背公式.doc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 C = (3)半圆的周长公式: C= r ( πd π+2) (2)已知半径求周长: C = 2 π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 S = π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S = π( d )2 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 S = π( c ) 2 6.28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 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 S = 2 π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 S = π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 = S 侧 + 2 S 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2 π r h+ 2 π2r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π d h+ 2 π( d )2 2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c h + 2 π ( c ) 2 6.28 5、圆柱的体积公式: V = s h (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r 2 h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π( d )2 h 2 (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 c ) 2 h 6.28 6、圆锥的体积公式: V = 1 s h 3 (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1 π 2 h 3 r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 π d ) 2 V = ( h 3 2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1 π ( c ) 2 h 3 6.28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 表面积公式: S=2(ab+bh+ah) 体积公式: V = a b h = s h 棱长和公式: L= 4(a+b+h ) (2)正方体 表面积公式: S=6 a 2 体积公式: V = a 3 棱长和公式: L=12a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 a + b )× 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4)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4 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a 2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S = 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 a h 2 (7)梯形面积公式: S = 1 ( a + b )×h 2 ( 8)环形面积公式: S = π(R 2- r 2)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选择题)_题型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选择题)_题型归纳 二、选择题: 1、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0,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A、a B、b C、10 2、一个三角形,经过它的一个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180 B、90 C、不确定 3、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要10小时,货车要15小时,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 )。 A、2:3 B、3:2 C、2:5 4、用3根都是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则围成的( )面积最大。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5、在除法算式mn=ab中,(n0),下面式子正确的是( )。 A、a>n B、n>a C、n>b 6、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 )条高。 A、1 B、2 C、无数 7、用三根同样长的铅丝分别围成圆、正方形和长方形,( )的面积最小。 A、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8、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 ) A.0.4 B.2.5 C. 2/5 9、加工一批零件,经检验有100个合格,不合格的有25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 A、75% B、80% C、100% 10、小数点右边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 )

A、百分位 B、千分位 C、0.01 D、0.001 1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体积( ) A、大 B、大2倍 C、小 12、如果4X=3Y,那么X与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3、0.70.3如果商是2那么余数是( ) A、1 B、0.1 C、0.01 D、10 14、做一批零件,如果每人的工效一定,那么工人的人数和用的时间(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15、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3/7,另一根剪去3/7米,第( )根剪去的长一些。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判断 16、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第( )段长一些。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D、无法判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期末考试: 综合测试 时间:元月6号 方式:笔试(90分钟),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新教材数学期末复习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知识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在过去考试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

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 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 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 复习内容要点: 领域一数与代数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 (二)分数乘分数 1、意义: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自然数、整数、正数和负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知识点二:计数单位和数位 1、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一”是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又叫做辅助单位。 2、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在计数时,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位顺序表 知识点三:数的大小比较 知识点四:数的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五: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1、因数和倍数 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且a×b=c,那么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的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既是它自身的因数,又是它自身的倍数。 2、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数的运算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5、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整数乘法,分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 知识点三: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四: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知识点五:通过运算解决问题 (三)式与方程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1/6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

十一册易错题整理 方程 果园里的苹果树有1000棵,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2倍,但比梨树少500棵。梨树有多少棵? 果园里的桃树有X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2.5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棵,梨树比桃树多()棵。 甲仓存粮180吨,乙仓存粮120吨,甲仓运了一部分到乙仓,这样乙仓的存粮就是甲仓的2倍。甲仓运了多少吨到乙仓? 三角形的面积时S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底是()厘米。 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的本数是下层的2.4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到56本到下层,这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原来两层各放了多少本书? 小明和小华各有钱若干,小明比小华多85元,两人各用去30元后,小明剩下的钱是小华剩下的钱的2倍。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甲仓的存粮是乙仓的2倍,甲仓每天运出350吨,乙仓每天运出250吨,若干天后,乙仓的存粮正好运完,甲仓还剩下900吨。两仓原来各有多少吨存粮? 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青岛开往上海。甲船每小时行24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1千米。几小时后两船相距15千米? 客、货两列火车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小明和小华在一个400米的环形道上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而行,小明每秒跑4.5米,小华每秒跑5.5米。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二次相遇?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种长方体的通风管,长1米,横截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一个这样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用9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再用硬纸将其围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的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 正方体石料的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每立方米的石料重2.8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算、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统计等知识。 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复习内容,向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有其规律性”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在内容编排上,把小学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和数的运算;第二部分是代数初步知识;第三部分是应用题;第四部分是

量与计量;第五部分是几何初步知识;第六部分是简单的统计。在复习各部分知识时,应让学生把以前不同年段学过的同类知识,通过疏理形成一定的条理,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如在数和数和运算中,应使学生明确已经学过的数有: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这里主要包括各种数和意义、性质、数的读法、写法、有关数的运算等知识。又如在复习应用题时,教材中主要根据解答应用题步骤和方法把应用题分为四个类型,即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为人便于学生撑,复习中还可以列出图表,更清楚地列出各类不同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回顾知识,形成系统,又有利于理解掌握,同时为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在加强基础和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注重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在复习各部分知识时,应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应注重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与数的读、写之间,与数的四则计算之间的关系。数的意义是基础,数的读写及四则计算是数的意义的运用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是对其意义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又如,用算术与用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比例的反比例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各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46724培训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第一单元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侧=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底=πr2=π(d÷2)2 ③圆柱表面积S表=S侧+2S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πr2h=π(d÷2)2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柱÷S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底=V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3 1 V锥= 3 1V 柱=3 1Sh= 3 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锥÷S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底=V锥÷h×3 第四单元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Y=Z, 如果X一定,则Z和Y成正比例,即Z÷Y=X(一定); 如果Y一定,则Z和X成正比例,即Z÷X=Y(一定); 如果Z一定,则X和Y成反比例,即X×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解方程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 = (a+b)×c 减法的性质:a-b-c = 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互换 1 2 = 0.5 = 50% 1 4 = 0.25=25% 3 4 = 0.75 = 75% 1 5 = 0.2 = 20% 2 5 = 0.4 = 40% 3 5 = 0.6 = 60% 4 5 = 0.8 = 80% 1 8 =0.125=12.5% 3 8 =0.375=37.5% 5 8 =0.625=62.5% 7 8 =0.875=87.5% 1 10 =0.1=10% 1 20 =0.05=5% 1 25 =0.04=4% 1 50 =0.02=2% 1 100 =0.01=1% 常用的3.14乘1到9结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整理 一、填空 1、如果A:7=9:B,那么AB=() 2、如果5X=4Y,那么X:Y=() 3、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4、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 5、X:Y=3:4,Y:Z=6:5,X:Y:Z=() 6、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7、在比例尺是6:1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1.2厘米,A 到B的实际距离是() 8、4X=Y,X和Y成()比例。 4÷X=Y ,X和Y成()比例。 9、35:()=20÷16==()%=()(填小数) 10、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1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

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克。如果再熔入30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13、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14、如果体重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那么2千克表示()2千克。 15、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16、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4/5,其中一个外项是4.5,另一个外项是() 17、一个零件长10毫米,花在纸上长5厘米,这张纸的比例尺是() 18、一个三位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34.6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19、修一条公路,单独修甲队要修5天修完,乙队要修7天修完。如果两队同时合修,几天能修完?列式();如果这条公路长9千米,单独修甲队要修5天修完,乙队要修7天修完。如果两队同时合修,几天能修完?列式(); 二、判断题 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个人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 位置 1、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 (从前往后看) 2、 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 图形左、右平移: 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 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 3表示求 9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1 (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0)a a ≠,它的倒数为 1a ;非零整数 a 的倒数为 1a ;分数 b a 的倒数是 a b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每4年有一次闰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 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易错题汇总

一.填空题 1. 4.06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 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cm 2,表面积是( )cm 2,体积是( )cm 3. 3. 将18.84升水倒入一个底面半径是3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刚好倒满。这是水面高度是( )厘米。 4.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的比是3:2,圆柱的高和圆锥高的比是2: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 5. 一个圆柱高10厘米,如果把它的高截短了3厘米,那么表面积就减少了94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6. 一笔奖金,分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甲分得的是其他三人之和的13 ,乙分得的是其他三人之和的16 ,丙分得的是其他三人之和的25 。已知丁比丙多分得14元,这笔奖金一共有( )元。 7. 如果34 a=25 b ,那么a :b=( ):( )。 8. 36的因数有( )个,从中选择4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比例是( )。 9. 在13 :4, 12:1, 1:12中,能与14 :3组成比例的是( ). 10. (1)小林家在学校的( )偏( )( )° 方向( )米处。 (2)小敏家在学校的( )偏( )( )° 方向( )米处。 (3)小林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学,他应该向 ( )偏( )( )°方向走( )米。 (4)小敏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学,他应该向 ( )偏( )( )°方向走( )米。 11.(1)百鸟馆在老虎馆的( )偏( )( )°方向; 大象馆在老虎馆的( )偏( )( )°方向。 (2)小春现在大象馆,他想经过老虎馆云百鸟馆,他应先 向( )偏( )( )°方向走( )米到老虎馆, 再向( )偏( )( )°方向走( )米到百鸟馆。 (3)军军在百鸟馆,他想经过老虎馆到大象馆,他应先 向( )偏( )( )°方向走( )米到老虎馆, 再向( )偏( )( )°方向走( )米到大象馆。 12. 右图是学校图书馆的故事书、科技书和连环画三类图书统计图, 已知这三类图书共有2400本。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这是( )统计图,( )书最少,是( )本。 (2)故事书占总数的(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 )%。 13. 小明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画出周长20cm 的一个等腰三角形,量得一个底角与顶角的比是5:2。三角形的实际周长是( )m ,实际一个底角是( )度,按角分,它是( )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第一单元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 侧 =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 底 =πr2 ③圆柱表面积S 表 =S 侧 +2S 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Sh=π r2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 柱÷S 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 底=V 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3 1 V 锥=3 1 V 柱=3 1Sh=3 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 锥÷S 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 底=V 锥 ÷h ×3 第四单元 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 ×Y=Z , 如果X 一定,则Z 和Y 成正比例,即Z ÷Y=X(一定); 如果Y 一定,则Z 和X 成正比例,即Z ÷X=Y(一定); 如果Z 一定,则X 和Y 成反比例,即X ×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第五单元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 商+1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整理(经典)

小学六年级期中复习典例(+)举一反三 典例1: 1.一个压路机的滚筒的横截面直径是1米,它的长是1.8米。如果滚筒每分 钟转动8周,5分钟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举一反三: 1.一个压路机的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米,长是1.8米,滚筒转一周能压路 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分钟转8周,半小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典例2: 1.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 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 3.14分米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高是()分米,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判断: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典例3: 1.一个圆柱,它的高增加1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50.24平方厘米,这个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典例4: 一根长2米,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1. 把一个底面半径6分米,高1米的圆柱切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2. 工人叔叔把一根高1米的圆柱形木料,沿与底面平行的方向锯成两段,这时 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分米,求这根料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3. 一圆柱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6米,沿着底面直径把圆柱切成两半,求这个 圆柱的表面积增加多少? 典例5: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0d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A、30dm3 B、90dm3 C、270dm3 举一反三: 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 典例6: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它的体积()。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2倍 C、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