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1 引起危重病情的原因分析

1.1 血容量不足手术过程中大血管破裂、脏器破裂等原因引起出血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1.2严重创伤、复合伤导致大面积组织破坏。腹部创伤较常见,腹部组织较弱,血管丰富,遭受暴力易破裂大出血,特别是脾脏、肝脏破裂大出,如不及时判断抢救,病人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空腔脏器破裂引起全腹感染腹膜炎,最后发展为出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

1.3 呼吸道的梗阻由于小儿肺泡发育不完善,先天缺乏非表面活性物质,更易造成严重呼吸衰竭,而且可以带来长期的呼吸和精神系统的后遗症。一旦异物进入小儿支气管,会造成局部区域肺泡萎陷,造成呼吸困难,全麻过程中由于气管导管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喉头水肿。主要是针对全麻插管的婴幼儿,如禁食禁饮没达到时间。

1.4常发生的胸部、颅脑损伤和多发性骨折及腹壁挫伤,损伤广泛,病情严重脂肪组织或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脂肪栓塞或空气栓塞。

1.5 手术中突然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特殊血型的溶血。

2 应对措施

2.1 心理因素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

的重要因素。抢救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沉着、果断、思维敏捷,医生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要求必须迅速正确判断病情,采取果断措施,心思缜密,多方思考;护理人员手脚麻利,不拖泥带水,执行医嘱迅速准确,执行的同时清晰复述一遍。病人麻醉前的心理疏导也很重要,由于大部分病人事发突然,无心理准备,且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有焦虑、极度恐惧和烦躁情绪,对治疗不配合,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情绪要稳定,对病人要耐心。2.2物品准备遇到紧急情况,首先要有充分准备,才能争分夺秒,抓住时机。手术准备备好加压输血器、吸引器,电刀、手术器械包、16—18#套管针、各种器械或敷料包等。各种机器插好电源,处于备用状态,保证仪器正常使用。

3抢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降低,常引起误吸、舌后坠及严重的呼吸道梗阻,从而加重缺氧征象.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使患者平卧,脱掉上衣,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及咽喉部的分泌物,迅速进行气管内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紧急情况下,可先行环甲膜穿刺以解除窒息。

3.2 止血和输血病人入室后,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的紧急情况下,患者取中凹卧位,暂时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呼吸负担,同时迅速行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留置针穿刺,开放两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一条用于恢复血

容量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如,另一条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稳定血压,一般选用16或18#套管针,以保证血及液体的快速输入,必要时用加压输血器输血。需大量输血时,首先要备好加压输血器,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护士,除了做好“三查七对”外,还应该立即想到大量输注冷的库血能降低病人体温,低体温会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严重时引起DIC等,加重病情,因此,对血制品加温至37。C可减少这种并发症。大量输血时,还应该经常观察尿管中尿的量和颜色,及时通报给麻醉医师,避免特殊血型引起的溶血等]。输血时应注意血的温度,温度太低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输入温度大约与体温相似即可,根据损伤

部位和出血性质,立即进行有效止血、缝合和包扎,同时,静脉输入止血药物,减少出血量。

3.3抗休克处理原则为镇静、止痛、输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等,及时补充血容量。患者出现血压低、脉快等低血容量表现时,应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血浆代替品,以扩充血容量。

3.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抢救过程中,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全麻插管后,头部置冰袋或放置冰帽,降低脑内循环血量,保护脑细胞。

3.5病情的观察(1)观察尿量:尿量变化可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处于休克期,血尿则提示泌尿系损伤或溶血、DIC等,手术中要留置导尿,记录并观察尿量。

(2)抢救的同时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察看患者的面色、表情、瞳孔变化、皮肤温度和湿度,注意保暖。

3.6 正确判断病情手术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如血压不明原因降低、升压措施无效、手术切口弥漫性出血等,要准确迅速地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措施,必要时多科联合会诊,力求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另外科室设立手术室的抢救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抢救危重病人的准备,在遇到危重病人的时候能严格按照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以减少差错事故和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

1.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抢救物品、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3.抢救车内物品、药品统一规范放置用后随时补充。抢救车专人管理 在每次抢救后负责检查 并且每日清点并记录。护士长每月抽查一次并有记录。

4.定期进行各种急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并列入继续教育学习内容。

5.遇有抢救病人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进行抢救。当班护士应沉着、冷静、分秒必争进行初步的紧急处理安置好病人卧位、打开气道 给予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予药物进行抢救。

6.准确记录病情、抢救过程、时间及所用的各种抢救药物。

7.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 紧急情况若需执行口头医嘱 须两人核对 并要重复一次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安瓿作为核对药品及补开医嘱的证据。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危重患者的急救配合 急诊科 一、概念 危重病人:即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二、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情变化快,时效性强(如猝死、心梗病人),必须争分夺秒。 2病情危重,造成机体功能严重障碍,,病变累及多个系统或脏器3以高龄人群常见且日渐增加趋势 三、急救特点 救治上体现急、稳、准,必须争分抢秒 心跳骤停4分钟内复苏,可一半人救活 心跳骤停4-6分钟内复苏,10%救活 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复苏,存活率仅4% 2、救命后诊断,生命第一 3抢救治疗措施较多,需立即实施,发挥团队精神 三、危重病人抢救对设备、仪器、人员素质的要求 1.抢救室准备 ⑴、仪器:抢救室应具有五机八包(五机: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 仪、洗胃机、吸痰器,八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缝合包、开胸包、胸穿包、导尿包、接生包)所有急诊物品保持性能良好,做到“四定三及时”(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及时检查

维修、及时补充、及时消毒)。 床旁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电图、心率、呼吸、体温的数字及图像,充电备用。 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高频呼吸机,多功能呼吸机,包括常用的基本呼吸类型,要求氧源通畅,至少备两套管道 除颤仪:经常保养,充电,检查 ⑵、药品:抢救室常用的药品有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血管活性药、中枢兴奋药、镇静镇痛药、止血药、解毒药、利尿药、降压药及常用液体。这些药品应放在易操作的急救推车内,便于随时移至床旁抢救。 ⑶、用物:输液用物如压脉带、碘酒、酒精、棉签、胶布、砂轮、注射器、输液帖等;止血用物如纱布止血带、治疗急救用物如试管、电极片、吸氧管等;其他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剪刀 用物虽小,缺一不可,定位放置,及时清点。 2、抢救人员要求 素质标准 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及开拓精神 有一定的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 广泛的多专科护理知识或实践经验 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 心理素质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配合 1 引起危重病情的原因分析 1.1 血容量不足手术过程中大血管破裂、脏器破裂等原因引起出血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1.2严重创伤、复合伤导致大面积组织破坏。腹部创伤较常见,腹部组织较弱,血管丰富,遭受暴力易破裂大出血,特别是脾脏、肝脏破裂大出,如不及时判断抢救,病人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空腔脏器破裂引起全腹感染腹膜炎,最后发展为出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 1.3 呼吸道的梗阻由于小儿肺泡发育不完善,先天缺乏非表面活性物质,更易造成严重呼吸衰竭,而且可以带来长期的呼吸和精神系统的后遗症。一旦异物进入小儿支气管,会造成局部区域肺泡萎陷,造成呼吸困难,全麻过程中由于气管导管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喉头水肿。主要是针对全麻插管的婴幼儿,如禁食禁饮没达到时间。 1.4常发生的胸部、颅脑损伤和多发性骨折及腹壁挫伤,损伤广泛,病情严重脂肪组织或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脂肪栓塞或空气栓塞。 1.5 手术中突然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特殊血型的溶血。 2 应对措施 2.1 心理因素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

的重要因素。抢救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沉着、果断、思维敏捷,医生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要求必须迅速正确判断病情,采取果断措施,心思缜密,多方思考;护理人员手脚麻利,不拖泥带水,执行医嘱迅速准确,执行的同时清晰复述一遍。病人麻醉前的心理疏导也很重要,由于大部分病人事发突然,无心理准备,且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有焦虑、极度恐惧和烦躁情绪,对治疗不配合,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情绪要稳定,对病人要耐心。2.2物品准备遇到紧急情况,首先要有充分准备,才能争分夺秒,抓住时机。手术准备备好加压输血器、吸引器,电刀、手术器械包、16—18#套管针、各种器械或敷料包等。各种机器插好电源,处于备用状态,保证仪器正常使用。 3抢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降低,常引起误吸、舌后坠及严重的呼吸道梗阻,从而加重缺氧征象.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使患者平卧,脱掉上衣,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及咽喉部的分泌物,迅速进行气管内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紧急情况下,可先行环甲膜穿刺以解除窒息。 3.2 止血和输血病人入室后,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的紧急情况下,患者取中凹卧位,暂时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呼吸负担,同时迅速行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留置针穿刺,开放两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一条用于恢复血

危重病人抢救与配合试题及答案

危重病人抢救与配合考试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得分:考试日期: 一、填空题 1.抢救时护士要具备的能力:(快速判断病情轻重缓急的能力)与(病人、家属及医师交流的能力)(过硬的各项护理技术)能独挡一面、眼睛尖、手脚快、有同情心。 2.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物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 ( 备用状态 )。 3. 三人抢救法,甲职责:(护士长/主管护士/高年资护士) (要负责呼吸系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 4. 抢救患者要求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5. 三人抢救法,乙职责: (中年资护士) (主要负责循环系统) (快速建立多个大静脉通路抽血,配血,输血) (上心电监护、协助医生除颤、必要时作胸外心脏按压) (执行所有的口头医嘱,配合医生做各种穿刺检查) 6. 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 定位放置 ),(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财物相符。 7. 三人抢救法,丙职责:(低年资护士)(必要的压迫止血包)(抢救临时记录及连络工作)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 ) 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危重病人抢救时正确的做法有(AC ) A各级医师推开一切与医疗无关的其他事务,立即参加抢救 B值班人员无法参加抢救会诊时,立即通知本科其他人员参加 C接到通知的医师,立即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配合

呼吸心跳骤停抢救 【适用范围】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目的】尽快实施有效心肺复苏技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抢救步骤】 1.病情评估。护士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 以耳听、面感、眼观法评估患者呼吸情况,若无无反应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 2.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3.去掉床头档,解开患者衣扣及腰带,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 压板。 4.采用仰头举额发开放气道, ,清楚气道内分泌物,有舌后坠时使用口咽通气道,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2次,评估患者呼吸、心跳。 5.进行胸外摁压,心脏摁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6.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7.心电监护,如有时颤,给予非同步电复律。 8.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9.严密观察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10.心脏复苏成功后,将心跳骤停时间和心肺复苏时间准确记录于护 理记录和病历中。 【注意事项】 1.同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2.应先做5周期的心肺复苏,然后检查心律并考虑除颤。 3.如果是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施救者除颤1次后应立即开始CPR,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不应花时间去检查动脉或心律,而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摁压。做了5个周期的CPR后,用自动体外除颤分析心律,如果条件适合可进行再除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 【适用范围】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目的】迅速改善缺氧症状,保护外周脏器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抢救步骤】 1.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憋、进行性呼吸困难,持续 性低氧血症;口唇、颜面、四肢末梢颜色、湿温度。 2.患者取舒适卧位,髙浓度甚至纯氧给氧,使PaO2较快提高到安全 水平。 3.备好吸引装置、监护仪、电极片、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 4.接监护仪,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氧饱和度监测。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急查动脉血气,注意保暖、防止受 凉。 6.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 7.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大咯血抢救 【适用范围】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韦格纳肉芽肿、肺曲霉菌感染、血管畸形等易患因素患者 【目的】减轻患者焦虑、恐惧,迅速救治,减少窒息的发生。 【抢救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